甲辰龙年到,「龙」究竟应该翻译为 dragon,还是loong,背后有怎样的典故?
- 0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春水不夏流 - 51 个点赞 👍
下面一堆指代龙的,自己挑一个呗
查看全文>>
水银 - 17 个点赞 👍
我建议直接叫long,打什么loong和dragon的都是文化不自信。没见日本酒 Sake ,围棋Go避嫌啊……这么为英语母语者考虑,他们自己知道吗?
如果真的文化自信,那就直接用拼音 long 就好,为什么还要用一百多年前外国传教士发明的loong呢?说到底还是为了迎合西方。如果不在乎他们的看法,dragon又怎么样,一词多义也很正常啊,dragon可以代表西方的恶龙,也可以代表东方文化的图腾神龙,改变一个词,就能让西方改变对我们的抹黑吗?
查看全文>>
维瓷 - 7 个点赞 👍
我觉得long就挺好的,一语双关是中国那种长长的龙,而不是西方那种像蝙蝠蜥蜴的龙~
中国龙 西方龙 查看全文>>
Mandelbrot - 2 个点赞 👍
把dragon翻译成龙,把龙翻译成dragon,这是典型的中文思维方式。既没有直接音译搬运,也没有用无实际含义的字面翻译来强行造一个新词,而是尽量用本语言中已有的词汇去描述这个概念,让本语言的使用者哪怕是头一次看到这个词,也能望文生义,在脑中得到一个尽可能接近的概念。按我对外语有限的了解,这是中文区别于其他很多语言的一种极其独特的思维方式。曾经日本人也承袭了这种思维方式,在近代翻译西方词汇时,构造了大量这样的汉字词汇,并且后来被直接纳入现代汉语中。然而近些年日本受西方文化强烈影响,也已经开始像西方一样大量直接音译搬运词汇。西式翻译喜欢直接搬运,有一个新概念就造一个新词,结果就是词汇量极其泛滥。而中式翻译是尽可能把新概念并入已有词汇中,给现有词汇添加修饰和新的义项,不到迫不得已不会去创造新词。像loong这样的词,就是典型的西式翻译方法。我个人是觉得不论用中式还是西式方法来翻译,都没有对错。但主张这样翻译的人,如果他明白了自己在干什么,大概会原意重新考虑一下吧。
查看全文>>
die qin - 2 个点赞 👍
个人认为,类似chinese dragon,这种“修饰词+本土近似生物名”是最好的翻译。
dragon这个翻译,是从“本土语言”里找一种类似的生物,好处是快速让人有个大致印象,通俗易传播,如果用loong则初看完全不知道是什么。
而加修饰词,比如chinese或其他,则是为了加以区分,指出这和dragon是有不同的。
同理,英译汉时,dragon可翻译为“魔 龙”等。
如果翻译为“德拉贡”,请问初看能知道这是个啥吗?
查看全文>>
天选者 - 2 个点赞 👍
你说得对但是原神我认为应该翻译成yuanshen
查看全文>>
远景轩若 - 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外语翻译与教学 - 1 个点赞 👍
为什么要把dragon翻译成龙,建议翻译为“拽根”
查看全文>>
张胜利的猫 - 0 个点赞 👍
其实这种说法,很早就有了。只不过今年才特别提出来。
最起码16年前,我上大学的时候,我就已经知道这种说法了。不过我印象中当时说的是long,就是龙的拼音,没有中间那个o,既表示长的意思,也表示中国龙。(或许我记错了)
查看全文>>
许哲 - 0 个点赞 👍
个人觉得不应该翻译成loong,因为在中文里,就没有中国“龙”和外国“龙”字的区分,甚至还有恐龙、变色龙、地龙等和中国“龙”没什么关系的应用。如果说为了中国文化的“龙”要有英文对应的Loong,那么作为英文对应的“dragon”是不是也要有对应的其他汉字呢?
查看全文>>
实名用户 - 0 个点赞 👍
为什么要加一个O
既然你想直接音译,你为什么不直接long
你都音译了。
实在不行你就用威妥玛拼音lung这样也可以啊
查看全文>>
缄默 - 269 个点赞 👍
等等等等等等,大伙慢点,露娜牛夜(lunar new year)赛季我还没玩明白你们就开新版本了?
编辑于 2024-02-09 19:40・IP 属地江苏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Erika-Von - 174 个点赞 👍
只能说又是一个民粹整出来的文化切割玩意。
中国的龙没必要完全跟英文中的dragon做完全的文化分割。从文化上来说,古希腊的龙(“drakōn”)是“巨大的海蛇/海怪”的同义词,与中国文化中一般意义上的龙的艺术设计没有太多区别(多种动物形象杂糅而成的海里的长条玩意),而在中世纪的画家笔下的dragon更是有着非常奇怪的造型(有些时候乌龟/奇怪的狮子/甚至是蜗牛这些玩意都能被中世纪的画家当作龙给画出来...),而中国这边也有龙生九子的玩意。欧洲龙蛇不分的形象持续到14世纪依然很常见,圣乔治屠的龙也是大蛇,和刘邦斩的大白蛇其实没啥大区别。
西方龙才是看守财宝的邪龙?中国神话故事中屠龙夺宝也不算一起两起了,神话英雄洗劫个龙宫简直是家常便饭。
现代长有翅膀会喷火的恐龙的龙类艺术形象基本是在19世纪后才定型的。顺带一说古代也有类似的概念,比如中国神话中的应龙这样的怪物。
中国龙本身也不能算完全的国产玩意,印度佛教对中国龙的形象设计有着极大的影响。另外可以认为丝绸之路上的中东地区和古代俄罗斯也对中国龙的艺术设计产生过影响。斯拉夫神话中龙的形象很接近海蛇。古巴比伦的龙(Mušḫuššu)也是由大量动物杂糅而成的巨蛇形象,头、颈、身躯以蛇鳞覆盖,四肢则是前足为狮足,后足为鹰足;头部生角、有冠,舌头如蛇一般分叉,颈部修长;尾巴细长,末端为蝎子尾巴的蝎针。
斯拉夫神话中的龙也比较接近海怪 基本上来说龙这玩意算是古代人类文化交流的一个证据,很难说真的存在“国籍”。
编辑于 2024-02-09 17:54・IP 属地浙江查看全文>>
千叶真名 - 104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Eridane - 78 个点赞 👍
一堆人在这说什么要掌握文化主动权。我看的真想笑。
一般情况下你会在意好莱坞中间有三个圈四个圈还是五个圈吗?如果好莱坞没有这么多电影,大多数中国人都不会知道美国有个地方叫好莱坞,更不会去了解好莱坞中间到底是几个圈。
你都不会在意,别人更不会在意中国的龙是叫loong还是叫dragon,毕竟你别忘了端午节的翻译,你从小到大学的都是the dragon boat festival。而就算你把端午节改成the loong boat festival也没用,毕竟在人家看来,这个玩意和人家的生活没有任何交集。
同样的,在没看寻梦环游记前,我根本不知道墨西哥还有一个亡灵节,更不会在意他们过节是摆金盏菊还是万寿菊。但不用多的,只需要一部深入人心的经典电影,我就立马能知道并记住这个节日有关的风俗传统,由来传说。甚至看了电影,还想去深入体验一下当地这种节日氛围。这才是真正让别人了解你的文化掌握文化主动权的做法。
同样的,中国功夫为啥叫kungfu而不是叫Chinese boxing,那是因为李小龙成龙这一波人拍的武打片给人外国人留下来深刻印象,以至于功夫都变成了中国人的刻板印象了。这不比你在那对别人嚷嚷中国的龙是loong不是dragon有用的多吗?
所以文化主动权你到底争的是什么?其实大家都不会在意遥远地球另一边的人到底管他们过的节叫什么,他们的龙和自己的龙有什么区别这种无聊的问题。你要想人家记住,很简单呀,你自己做一款以loong为主角的漫画,或者以loong为主题的游戏,影响别人三代人,买爆全球受到大家的欢迎,不需要你去说,人家自然记得死死的。不光记得死死的,你还能挣钱,名利双收。你没挣到这个名和利,究竟是你不想呢,还是你根本没这个本事呢?
同样的,你现在跟人家说龙,你拿中国龙的图像给人家介绍,人家估计首先想到的日本,这一定是日本七龙珠里的神龙吧?你跟人西游记主角说wukong,人家一拍脑门说我明白了,是七龙珠的主角,你跟人说三国演义,人家一想就想到了自己玩过的三国无双,全战三国,还没听懂你说了些啥,就竖着大拇哥称赞到,你们日本人和日本文化简直泰裤辣。为啥一定是这样呢,因为连你看的最多的消费的最多的有关龙的有关三国的电影游戏都是日本的文化产品,更别提老外了。到时候尴尬的只有你。
这就和前段时间在那里整,到底是春节是Chinese new year还是the lunar new year一样,你管他叫什么呢,你要是能做到差异化竞争统领全球所有春节秒杀其他地方一切的过法,并吸引全球人类,让别人一提到这个就想到你,那到时候你说叫什么就叫什么,你就算把春节叫成石原里美节,人家都会说哇那个中国妹子真漂亮,而不会想到这是个日本人的节日。
而事实上,人家不光有像你输出文化的能力,还有反客为主的能力,比如美式中餐。当然我们现在也有了啥中国汉堡,往披萨里加菠萝榴莲这种反客为主的操作,但不要忘了,真正让别人深入人心的,一定是好吃好喝好看好玩,而不是为了让别人记住而让别人记住,就在别人耳朵边不停叨叨叨,甚至还想按着头让别人记住,那不是扯淡吗?
编辑于 2024-02-09 00:38・IP 属地贵州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彼得旺仔Q - 65 个点赞 👍
我建议直接叫long,打什么loong和dragon的都是文化不自信。再干脆点,非要讲文化自信直接用龙,以后写个文稿也叫Chinese龙得了
这玩意本来就是你爱用啥用啥,在这上面找文化自信简直给自己添不自在,大部分人还分不清drake wyvern wyrm loong的区别,不妨碍沟通。
发布于 2024-02-08 18:17・IP 属地浙江查看全文>>
Chaos - 43 个点赞 👍
去年知乎嗯炒作,把Lunar New Year还是Chinese New Year的问题炒了上千个回答,今年又找到新的流量点了,继续炒dragon还是loong,闹麻了。
大家的讨论都很没意思,这个话题早在二十几年前就在翻译界和比较文学界轰轰烈烈讨论过了。1993年,北大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就召开了个“独角兽与龙——关于东西文化普遍性的误读研讨会”,会议论文集后来由乐黛云编辑出版,题为《独角兽与龙》,探讨的就是文化误读的问题。她在序言中对“误读”作了如下的界定:“所谓‘误读’是指人们与他种文化接触时,很难摆脱自身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往往只能按照自己所熟悉的一切来理解别人。……人在理解他种文化时,首先按照自己习惯的思维模式来对之加以选择、切割,然后是解读。这就产生了难以避免的文化之间的误读。”
西方传教士把中国的龙对译为dragon,就像马可波罗东行的时候,把东方的犀牛当成了西方传说中的独角兽(Unicorn)一样。这些固然是文化误读。文化误读不仅是西方对东方,也有东方对西方。
很多答主对dragon的认识就比较单一且局限,认为dragon就是四足双翼吐火穴居的那种monster。其实传教士的dragon译法有自己的道理,从外形上说,dragon和中国龙的形象差别并非特别大。在圣经《以赛亚书》里面,利维坦(Levithan)就是一条dragon,是一条海蛇(sea-serpent),有时也被表述成鳄鱼(crocodile)。利维坦的形象就是巨大的、强力的、长型的、蛇状的、生活在水中的超自然生物。
中国历来也有长蛇化龙、龙形蛇身的说法,这说明在早期人类的神话中,基于自然力量与自然生物的神话想象和巫祭传统,是有一定普遍性的。现在的考释学者也有认为蛟龙就是指鳄鱼的。不过这就要说到比较神话学的东西了,要扯得很远,不仅仅是翻译学的问题。
利维坦的形象 编辑于 2024-02-09 13:07・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何不然 - 31 个点赞 👍
中国龙的英文译音有三个:
Loung,韦氏拼音。
Loong,现代拼音。
chinese Dragon,意为中国龙,目前国外仍用。
Loong,是1979年之后,汉语拼音正式采用之后 ,对于“龙”的唯一音译。
在之前,对汉语发音的罗马化有多种尝试和系统,包括韦氏拼音(Wade-Giles)和耶鲁拼音等。
使用的是Loung,也有用Loong。
妥玛拼音(Wei1 Tʻo3-ma3 Pʻin1-yin1;英语:Wade–Giles),习惯称作威妥玛、威式拼音、WG拼音、韦氏拼音、威翟式拼音,是用罗马拼音拼写汉语读音的音译系统,发明后主要用于拼写现代标准汉语。此系统由19世纪中叶时(清朝)英国人威妥玛建立,在翟理斯的《华英字典》(1892年)完成。
很神奇?
为什么不是Long?而是Loung,或Loong?
在中国拼音化之前,中文是单音节,英语是多音节。
所以在翻译当中,把汉语的词翻译为英文,很容易。
功夫(Kungfu)、太极(Taichi)、道教(Taoism)、易经(I Ching)、孙子 (Sun Tzu)、清明节(Chingming Festival)、宫保鸡丁(Kungpao Chicken)等等,这些都是韦氏拼音翻的。
John,就翻译为约翰。
Hellas,希腊。
这都是早期粤语音译拼音化的结果,受到中国切韵的习惯。
也就是说:
John,粤语取“约”为声母,粤语再取“翰”为韵母,直接拼读出来[dʒɒn]发音读出来。
相当于粤语“若”为dʒ,粤语“翰”的韵母为“ɒn”。
同样的Hellas[ˈheləs],粤语“希”为ˈhe,粤语的“腊”为“ləs”。
而“龙”,就是“庐容”,1979年前,用韦氏的拼音就是“loung”。
1979年后,就用现代拼音就是“loong”。
但是,在1979前,经常会有loung和loong混用的。
书籍封面、内页和局部:中国言法(Elements of Chinese Grammar),1814年出版。 鄂图瑞克 1891 年版的《亚洲游记》当中就用了dragon、loung、loong。
第 194 至 195 页上 写道:“En Chine, il existe une légende qui dit que les esturgeons remontent tous les ans le fleuve jaune à la troisième lune et que ceux qui réussissent à franchir les rapides de Loung Men, sont transformés en dragons (Loung).”(在中国有一个传说: 鲟鱼每年三月回到黄河, 那些跳过 “龙门”处激流者,就能够变成龙。 )
他讲的这个 传说显然就是“鲤鱼跳龙门”。
1814 年,英国传教士马希 曼(Joshua Marshman)出版了 Elements of Chi- nese Grammar(《中国言法》)一书,其中把“龙” 注音为 loong。
在 1817 年 出版的一本英国外交官撰写的中国游记中写有 “the Loong-wang-Miao, or temple of the Dragon King”,这显然是在音译和意译“龙王庙”。
1940 年代上海出品的龙凤牌香烟的英文名是“Loong Voong Cigaratte”;海外华人姓名中的“龙”字也 这样音译, 武术明星李小龙的外文名之一是 Lee Siu Loong。Dragon:这个词源自古希腊语的 "drakon",意味着“看得见的”或“巨大的蛇”。在西方传统中,龙通常被描绘为四条腿和一对翅膀的巨兽,具有呼吸火的能力。它们在许多故事中扮演着敌人或是需要被英雄战胜的角色,象征着邪恶、贪婪和破坏。
Dragon,就是西方龙,是一种类似恐龙的邪恶龙。
而loung和loong是真正对于中国龙的音译,是一个汉语拼音遗留问题,并且至今多用于loong。
而中国龙是一种祥兽,更是祥兽之首,故理应用Loong。
据学者黄佶称,在2006 年,一些外国人给他来信讨论译龙问题时, 都用 Loong 代替了比较 啰 唆的 Chinese Dragon。
关于中国“龙”文化,真正确立为周代。
周人崇后稷为祖靈、稷神,以郊礼祭祀。後人称后稷为农稷帝君、稷王、稷神或农稷神。
故以“农”为尊,则是以“农”为 “龍”。
从商代的龙甲骨文,有冠者少,并没有确立“龙”与首领的关系。
但在商晚朝到春秋早期(东周)的龙的文字,就已经确立了龙有龙冠,则是龙为首领之意,也即是天子之意。
——闲了待续
编辑于 2024-02-08 23:14・IP 属地广东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杞鋂 - 31 个点赞 👍
表面来看,这是译者使用不同翻译策略导致的;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翻译背后的意识形态和文化话语权之争。
当源语言文化处于强势地位时,译介到目的语,倾向于使用异化策略,就是造词,比如很多英语的词汇流入中文,诸如:罗曼蒂克(romantic),歇斯底里(hysteria)。
当源语言文化处于弱势地位时,译介到目的语,倾向于使用归化策略,就是借词,比如很多中国元素翻译成英文,诸如:龙(借词dragon),凤凰(借词phoenix)。
翻译从来不是单纯的语言转换,而是处于一个多元系统中的跨文化交流活动,受到社会、文化、历史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左哈的翻译多元系统理论)。但这个系统是动态的,主流文化有可能成为边缘文化,弱势文化也可以变得强势。
比如,现在中国的综合实力上来了,唤醒了内在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我们可以把龙翻译为Loong,至少我在做民俗文化翻译实践的时候就是这样处理的。
维基百科的词条上,将中国龙解释为:
The Chinese dragon, also known as loong, long or lung, is a legendary creature in Chinese mythology, Chinese folklore, and Chinese culture at large.
从文化软实力的角度,译介能不能成功,很大程度上并不取决于翻译本身,而在于该文化在世界的地位和形象,即文化环境。从深度翻译的视角,翻译应该是一种人类文化学的描述,应该构筑异质文化的文化语境,最大程度上保留源语言的文化特色。
从人类文化学维度审视,学界早已对单一基准的欧洲中心主义观发起了挑战,对希腊罗马以来确立的西方知识体系的普世合法性提出了质疑。要求平等对待世界各民族文化,尤其注重对异质文化的描述与阐释。
从深度翻译的角度来说,译者应该为目的语读者构筑源语言文化的文化语境,而不是任由文化霸权主义对异质文化进行吞噬。因此,跨文化翻译的任务就是使不同的文化发出自己的声音。
综上所述,将龙翻译为dragon,是当时文化环境下的特定产物。现今,我们已有多种选择,例如翻译为loong, long, lung, 在译入语中彰显源语言的民族文化特色。
感谢阅读,顺祝除夕愉快:p!
发布于 2024-02-09 12:57・IP 属地江西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江以游 - 22 个点赞 👍
取决于需要。
你要是不想花时间解释什么是loong,你就说dragon。
我就是这样,有空聊的时候说loong,然后你接下来必然要解释这是啥、和dragon有啥关系、长什么样子,吐槽一下翻译等等。这就不会冷场,可以讲至少15分钟。
没空的时候就说dragon或者Chinese dragon,“So you know it’s not a real animal”
—————————
对中国人介绍外国的东西其实也是一样的:
有空:这个是意大利传统美食,叫Agnolotti/Tortellini,……
没空:意大利饺子/馄饨
编辑于 2024-02-10 01:27・IP 属地英国查看全文>>
Corbicula - 20 个点赞 👍
建议翻译成loong,为什么以前用dragon,因为这俩的主要意思都是指代龙,至于细分的差别并没有被人注意单,所以才很长时间内直接用dragon来代表东方龙和西方龙。
但是很多词在英文中没有可以拿来直接用的,比如太极taichi,阴阳yiyang,风水fengshui,这类型词是英文中不太可能找到替代的,所以直接用中文拼音来了。
用的多了,自然所有人就会熟悉这个词,就跟日本的sushi,wasabi一样,我们得主动用,完了所有人才会转变观念。
你看,ChatGPT也懂这个差别,唯一的问题就是宣传的太少了,我们作为中国人,得主动的多用起来。
等我白天去上班,就去跟老外科普loong和dragon的区别。
编辑于 2024-02-09 06:43・IP 属地英国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平凡 - 19 个点赞 👍
以后中文的龙就是loong,
dragon这种生物,不能叫龙,会混淆。
怎么办呢?应该叫杜拉贡。
是不是有点眼熟?
对的,你替日本宣扬了片假文化。
这样的作业你们抄得开心吗?
发布于 2024-02-13 13:20・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温酒 - 19 个点赞 👍
千言万语汇成几句话,没时间展开论证:
1、目前,将“龙”译为dragon、chinese dragon和loong、long、lung均可,顺其自然。已经争论了几十年,不妨继续争论,不必规定标准答案。译为loong是你的自由,但请不要粗暴地说译为dragon就如何如何错误,甚至上纲上线。
2、目前译为loong并非官方规定,甚至连正式倡议都够不上。确有官媒译为loong并大肆宣传,但是请不要急着拉大旗,是否注意到莹姐和坚哥在推上英文拜年用的都是dragon?特别是莹姐,还解释了dragon的祥瑞意义。新华社外宣用的也是dragon。
3、翻译历来是习惯第一,道理第二,并不是有错必纠(除非是大是大非或者涉嫌违法)。翻译也不是必须同一种事物才能互译,否则就只能音译。音译、意译、归化策略、异化策略,各有优劣,历来都是见仁见智的。这种例子太多了。“凤”和Phoenix并不是一种动物,只能音译吗?汉语固有的“上帝”和God也不是一回事儿,要不要改译为“高德”?汉语固有的“共和”其实来源于西周的人名“共伯和”,无关政体制度,是后人理解错了;就算按后人的理解,那种制度和republic也不是一回事儿。那么,republic要不要改译为“瑞帕巴里克”之类的?
4、有人上纲上线说,“龙”的译法不是小问题,译为loong是文化自信,译为dragon如何如何。我就奇怪了,因为歪果仁不喜欢dragon,为了维护我们在歪果仁心目中的形象,所以要回避dragon,这算哪门子文化自信?看看莹姐的推和新华社外宣动画片,首先你们歪果仁要了解并接受我们中国文化中dragon的意义,其次弄不好我们还要把你们的dragon带成中性词甚至褒义词。这才是文化自信,而且已经在输出中。“China”与“支那”同源,读音接近,为了ZZZQ,是否要回避?
5、如果说中国在西方世界的形象不好,主要原因恐怕还是歪曲宣传,跟“龙”的翻译也没太大关系,不是改译为loong就能解决的。就算改了,想黑你照黑不误。
6、近年,西方一些权威英汉词典已经对dragon在东西方的不同意义做出了解释,或者增加了“Chinese dragon”词条(由松散组合发展为专有名词进入词典)。联合国秘书长和西方一些政要也在新春祝愿中指出了dragon在中国的祥瑞意义。随着中国的强大和交流的深入,这些都不是问题。另有调查研究表明,西方自己的dragon也不是单纯的贬义词。咱们自己实在没必要折腾。
7、loong最初只是“龙”的注音而不是翻译,而且也是出自外国传教士之手,无关文化自信。非要文化自信也得用long,汉语拼音,这好歹还是标准。loong歪果仁不明白,最终还得用“Chinese dragon”来解释,绕不开dragon这个词。形近的:loo=厕所;loon=一种鸟、笨蛋;loony=疯子。
8、顺便再说一下,“龙”在中国文化里,也不是什么神圣不可侵犯的。中国也有恶龙,主席词“何时缚住苍龙”的“龙”怎么翻译?按主张改译者的逻辑,反而应该是dragon才对。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很长一段时间内,龙的地位并不高,也就是在动物堆儿里地位高而已,可以用来驾车,还可以食用。“屠龙”一词从战国一直用到现在有贬义也有褒义(贬义也不是说龙是祥瑞不能杀,具体可查汉语大词典);在明朝的小说里,龙王龙子被孙悟空和哪吒整得很惨,近现代龙往往被用来比喻反动统治阶级。成语有“龙肝凤胆(髓)”(珍贵食品),俗语有“天上龙肉,地上驴肉”。以上这些是对待图腾的态度吗?“龙的传人”这个观念跟“炎黄子孙”一样,产生得很晚。成语俗语骗不了人。就算今天,中国人看到这些成语俗语,第一反应会是被侮辱了吗?
编辑于 2024-02-17 17:07・IP 属地北京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子乔 - 15 个点赞 👍
我觉得都可以。
龙这个东西在东西方文化里都属于野怪。
“龙的传人”这个概念应该是二十世纪的产物。
多拉贡在西方变得往邪恶方向走主要是受了日耳曼神话和维京神话的影响,但是基督教也有龙骑士团这样的名号,所以也不是完全是坏的。
而龙在东方开始往某种神话生物走主要是受了《易经》的影响,但是乾卦里的龙也是一种象征,用来指代君子和皇权。
而龙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圣性,在中国传统里属于圣兽的其实是麒麟,只要出现麒麟就说明要出圣王了。
之前看过一个在中国传播犹太教的网站讲中国人是龙的传人,基督教是反对大红龙的,所以中国人不能信基督教。
但是基督教认为大红龙是古蛇,也就是撒旦,其实这属于奸计,把中国人认定为撒旦的后代。
编辑于 2024-02-13 22:32・IP 属地山东查看全文>>
奈格利奇 - 1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麦扣 - 10 个点赞 👍
很多回答又是典型的《流浪地球》思维方式,也就是选择刻板印象贴中西标签,然后堵其他创作的路。《流浪地球》团队就喜欢宣传:带着地球跑是中国文化,造飞船是西方文化,中国电影就能拍带着地球跑。
你要说中国龙和西方龙不属于一个文化体系,不是一回事,有必要区分,我赞同。
但你要是说中国龙非得是什么样,西方龙非得是什么样。比如,无翅膀长条状vs有翅膀胖蜥蜴,中国龙善良vs 西方龙邪恶……那我只能说这两个都是刻板印象,信这个的人既不懂中国龙,也不懂西方龙。两种龙的外貌和性格在各自的文艺作品中都不可一概而论。
发布于 2024-02-10 00:35・IP 属地安徽查看全文>>
晚空 - 8 个点赞 👍
两个翻译都是做小丑。知道了西方含义中dragon不好后要改为Loong。本来前者就算了,后者更加坐实了意图,欲盖弥彰了属于是:这是不仅仅是西方本位,更是盎格鲁本位导致的。上一次是冰墩墩的外文名是“Bing Dwen Dwen”。纵观世界,还有谁u是读作低元音的。当然,第二个问题所在还是汉语拼音的字母选择,但是不管怎么说Long还是Lung都比这个好。
当然,我觉得最理想的是Lwong(全称 Trwung-kuok Lwong),这样涵盖了由中原发出普及全东亚的蛇形有爪有角吉祥物概念
编辑于 2024-02-09 13:27・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幹间建见罐惯卷涓 - 8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五鼎烹也行 - 6 个点赞 👍
我让ChatGPT帮我画一只dragon——
让它帮我画一只loong——
从结果来看,显然chat学习到的知识认为dragon是“西方的龙”,loong是东方的龙。
根据一篇名为The Etymology of“Dragon”的文章[1]中介绍的dragon一词的词源表明:
“Dragon”一词来源于拉丁语的“draconem”,意为“巨蛇,龙”;同时又来自希腊语的“drakon”,意指“蛇,巨大的海鱼”。
印欧语根“derk-”意为“看”,暗示“drakon”的字面意义是“具有(致命的)凝视的那一个”。在希腊语中,“drakon”的“凝视”或“目光”意义也出现在词根“drak-”中,用于构成“derkesthai”,意为“清楚地看”。
“Dragon”一词通过13世纪的古法语“dragon”传入英语。 “Drake”也经常被交替使用,而幼龙被称为“dragonets”。
在希腊和拉丁神话中,这个术语可以指任何大蛇。例如,在《伊利亚特》中(约公元前1260–1180年),阿伽门农的剑带上绣有蓝色的龙(δράκων drákōn)图案,但那里的“drákōn”很可能就是用来指一条蛇。
他们管下面这些全都叫dragon,基本就是一条长了翅膀的大丑蛇:
在亚洲的神话和艺术作品中,龙的形象有所不同,中国、日本、韩国和越南的龙通常呈现为长长的蛇形生物,有四条腿但没有翅膀。尽管没有翅膀,但是这些龙全都可以腾云驾雾。
它们的面部特征相当独特,像哺乳动物一样,有时有毛皮、五彩的鳞片或长长的胡须。中国龙是其中最古老的,龙的形象出现在商和周朝的文物上,追溯到公元前16世纪。龙在汉语普通话中的发音为“lóng”,在粤语中发音为“lùhng”,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这个名字是模仿雷声的拟声词。
反正我觉得我们没有翅膀的大龙比西方那种长着“物理翅膀”的“怪蛇”帅得多……
管它dragon还是loong,我们的“龙”最帅!
参考
编辑于 2024-02-09 00:53・IP 属地天津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佳人李大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