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领导总是说你能力不足,但实际又指不出来到底哪些地方有待提高,你是怼回去,还是找自己的不足?
- 35 个点赞 👍
你怼人家干啥,对你能有什么好处呢?要是能体现你的能力,那你就怼回去,如果不能,何必做没有意义的事。所以说,别管领导怎么说,做好自己的工作就行了。
只要不影响自己的工资,其他的并没有那么重要。当你认清这点时,也就不在意领导说什么了。
查看全文>>
兰陵书梦 - 29 个点赞 👍
当然要先搞清楚真实的情况再做具体的决定啊!
如果你的领导是一位本来就稀里糊涂的人,说话也非常随意,经常今天说的话,明天就忘了,脾气上来了,什么难听的话都敢骂,但骂完了,第二天就像啥事儿没发生过一样。
那这样的领导,也许就是把贬低下属当做了口头禅习惯,看谁顺眼了,就少说几句,看谁不顺眼,不够满意了,就多说几句,反正来来回回都是那几句你不行啊,你不够好啊,你这么干让我怎么信任提拔重用你之类的话。
那也就只能把领导的话当放屁了,不然呢?
如果领导是对你本人有意见,那就要先搞清楚,领导究竟对你哪方面有意见,是之前做了什么事情,没做好得罪领导了,还是领导想让你往哪个方面发展,被你拒绝了,亦或者是领导想让你帮忙办的事儿,被你无视了?
当你没有达到他的要求时,他就会一直用这种间接的方式去提醒你,你不按照他的要求做,他就会一直这样,甚至还会在其他的关键地方卡你,一直跟你提一些不痛不痒的事儿,但就是卡着你不让你过去。
这就是典型的职场的卡人手段,其实老百姓也很熟悉,各种办事儿的时候,遇到这种话,就是该塞各种
查看全文>>
弗兰克扬 - 16 个点赞 👍
怼回去是鲁莽,自己找不足是憨憨。
这个问题的本质,不是弄明白你哪些能力不足,而是领导的动机是什么,然后对症下药。
1、他图嘴爽,习惯性贬低别人抬高自己。
不要奇怪,这种领导遍地都是,他们的管理观念非常传统,为了让你服从,会不断向你灌输“你不行,我比你强,你得听我的”。
对于这类人和这类评价,其实你完全可以当他放屁,没必要跟他争论。
因为你一辩,在他看来就是反抗,就是不服,就是以下犯上,若他素质低则现场开骂,若他素质高(表面上高)则以后想法给你小鞋穿。
咱就是个普通打工人,还得在这继续混,何必为自己徒增麻烦呢?
他的那些垃圾话,日常忍忍就算了,就当领工资的一部分代价吧。
当然,实在不想忍,能力又允许,那就直接跳槽吧,你改变不了他的性格,但可以改变自己的环境。
2、他想Pua,持续鞭打你,驱动你努力干。
这种领导,主要是希望你产生内疚感:你能力不行,领导包容你,留你在公司混口饭吃,你应该感恩戴德,每天上满发条拼命干。
而他不说具体哪些能力不足,这是Pua的传统艺能了,目的在于给自己留余地,增加灵活性。
因
查看全文>>
周行长 - 12 个点赞 👍
能力不足是一句空话,他的实际意思是:你没达到领导要求的任务标准或者业绩要求。
可能的原因是驾驭下属能力不够,部门内部配合不好导致的效率底下;可能是个人方法不多,没有想办法把问题彻底解决;也可能是没有担当,领导希望你制造业绩你没有领会意图。所有这些,都可以简单归结为,能力不足。
我曾经多次被县领导批评过,但我们县领导总体是好于题目中领导的。他们会直言不讳的告诉我,你这项工作没干好是因为重视程度不够,是因为你抓工作太粗不够上细,等等。
我可以坦然接受这样的批评和指正,虽然我不是闻过则喜的大善人,但这样的批评是直接干脆,是为我好。
题目中的问题,我觉得可以查找不足但没必要当反思怪,更不需要直接开怼。
你只需要想明白,你到底是什么工作没达标即可。因为个人问题,咱们想想对策;如果是因为领导的无礼诉求,当作狗放屁,嘴上说是是是,好好好,实际该干啥干啥就好了。
不管是企业,体制内还是给人打工,都没必要开怼。别看往上那些所谓的整顿职场,人在屋檐下可以适当低头。永远没必要因为口舌之快,给自己树立一个莫须有的
查看全文>>
沧浪之水 - 11 个点赞 👍
现在在职场上,都讲究一个悟性。
因为都是成年人了,领导批评人,同事提醒的时候,往往都会比较含蓄和委婉,避免直接批评,免得你面子上挂不住。
有的脸皮薄,心胸狭窄的,甚至可能因为几句批评的话,搞得翻脸,甚至形同仇敌。
很多人很可笑,总是喜欢说喜欢直来直去,喜欢有话直接讲,不喜欢弯弯绕,但是别人稍微讲几句不好听的话,马上就变脸色,甚至反唇相讥,怒目而视。
这种人,属于是又蠢又小心眼的。
职场上这种人很多。就算是正常人,也都不喜欢听直接批评性的话,尤其是怕在公共场合听到批评自己的话。
谁都要面子。
单位每年都要搞民主生活会,玩自我批评和批评别人。批评自己好说,毕竟自己说自己,是有心理准备的,而且是自己贬低自己,不伤面子,反而显得很有格局。
但批评别人就很难了,因为很容易导致同事之间关系紧张。
所以,很多人在批评别人之前,都会提前和别人沟通好,一会儿开会我要批评你这几点哈,你同意不?
大多数人采取的策略,是隔靴搔痒,讲一些完全不算是批评的批评。
比如说批评带队伍不到位,学习不够深入和系统,到基层调研不充分等等
查看全文>>
体制老司机 - 11 个点赞 👍
当一个领导跟你这样“沟通”的时候,就不单纯是能力上的事了。
职场混得好与坏,所谓的能力并不是决定性因素。
成功来自能力之外。
而且你估计还是将注意力聚焦在专业能力上,这就更是没有觉悟了。
所谓的职场能力:
领导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领导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领导喜欢你,你迟到早退旷工罢工,他都觉得你是有个性;领导不喜欢你,你即使温顺得像只猫,他都嫌你掉毛。
所以,能力的提升固然重要,但是解决与领导如何相处这个问题更为急迫。
而且很多时候,领导嘴里对你评价的能力是他看到的你的能力,这并不一定是你的真实能力,或许只是你能力之万一。
职场能力大致包括两种:A、会做事;B、会来事。
对于绝大部人而言,会做事是肯定的,但是会来事的却是凤毛麟角,而领导往往看到的都是会来事的。
所以,不要轻易否定自己的能力,你缺的大概率不是能力,而且从你的语气措辞中也可以看出,你也不承认你在能力上有缺失,因为你都打算怼回去了。
所以,你们之间最大的问题,应该是在个人能力的表现上,你没有让领导看到你的能力。
这绝对不是领
查看全文>>
蒋小坏 - 7 个点赞 👍
说句实在话,我很讨厌这种话不说全的沟通模式。
早期当内容编辑的时候,公司对接了一款产品,为了造势品牌给了一笔推广费,我负责写品宣上的内容。
先和公司的品牌沟通,再和客户方沟通,最终敲定方向后开始输出。
第一版出来,公司品牌看了一下跟我说觉得写的太宽泛了,希望能够更细分一点。
我让他简单说说怎么个细分法?
看着对方支支吾吾给不出个所以然,最后给了一些逻辑不通顺的点,当时我顿时就一肚子火网上串。
逻辑有问题你就直接说,非得要撤什么内容维度是什么意思,显得自己很专业?
最后把逻辑改出来后同步给领导,领导看都没看说品牌部门那边过了就行,我就直接丢给了客户。
万万没想到在品牌那边碰到的情况,在客户那边又走了一遍。
客户看完后回了句,说觉得感觉写的不够宏观,但具体是怎么个不够宏观,没有明说,让我自己悟。
没办法,面对同事可以理直气壮问,对客户只能适当说好话。
好话说尽,才从对方嘴里套出,原来是觉得我们交付时间太快了,比预计的要提前了几天,所以担心写不好。
行,我说我在补充调整,到时候在同步过去。
然后我就在开头加了
查看全文>>
童先生 - 6 个点赞 👍
可能你会觉得被经理直接指出能力不够有点丢脸,但能力不足也不是什么不能逆转的事情。想办法改进和提高自己能力才是最重要的,实在无法满足老板对能力的需求再考虑离职。
如果是你在这行并没有很长的时间,而经理提出你的不足,那说明老板还是想培育你的,以后努力满足老板的需求就行。
你可以认真听下领导说了你哪些不足,然后跟领导说:“实在抱歉啊领导,我还真没想过我工作上还有这些不足,我会吸取教训,以后应对类似的情况会按照您刚才给的建议去做,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了。”有些事情忍一忍就过去了,你与其害怕别人会取笑你,还不如担心自己的不足是不是已经造成了一些问题,回去之后得好好思考如何改善,免得下次领导直接在公开场合批评你。
要是你觉得自己明明工作没什么问题,但经理总是说自己能力不行,也没有具体说明怎么去改善或满足他的需求,那可能老板确实是在PUA你,让你总是觉得自己能力不足,这样就不好意思跟老板提出升职加薪的要求。
遇到这种情况,最重要的还是要评估自己的实力,看自己是否能尽力满足老板的期望。要是发现自己能力和
查看全文>>
狐狸君 - 6 个点赞 👍
霍兰德的六种人格类型里,有一个提到的是“研究型人格(Investigative)”,特点是偏好理性思考和解决问题。
第一反应,我觉得题主应该是这样的人格。因为这类人容易在解决问题或创造知识的事业和学术追求中获得满足感。
但仔细揣摩了一下,看了题主过往的内容回答,很快就否定了这样的推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