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对清史研究最透彻的是西方国家,中国的贡献很小”这一论点?
- 4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清史这个东西,搞不好真的站在西方国家的角度才能较为客观的写出来
国内对于清朝历史是非常拧巴的
清朝写明史的中心思想是“论证满洲统治中国的合法性,在这个核心下尽可能的客观公正评论”,所以看明史你会觉得“朱家真TM不是人”
宋史、辽史、西夏史是元朝写的,元朝其实不怎么在乎对这片大地的统治,他们只想羁縻统治就行了。所以反而写的相对客观
一本史书的内容,可以基本看出他的下个朝代对上个朝代的态度,而且这个态度作为切片被永久保存
而清史呢?
本朝对清朝的态度可就拧巴了
1、清朝确实是满蒙对汉族及其他民族的暴政统治,但是碍于民族政策不能写
2、清朝的遗老遗少建国后也依然存在,且占据了文化圈高位
3、建国后对于历史的态度有转变,2000年前基本是全面否定清朝,而2000年后部分人开始招魂,但覆水难收,上亿受过义务教育的人堆满清非常敌视
4、现行民族政策就是一坨屎,所有人(包括被优待的人)都不满意
5、阶级矛盾逐渐尖锐化,史书都是和当朝统治者息息相关的,因为修出来的内容必然会导致民众往当下联想,修出不合上意的东西免不了要倒霉,修出合上意不合民意的东西也是要倒霉,修的不客观还要被挂在耻辱柱上羞辱上千年,这谁顶得住?
按照当下社会政治环境,你拿本高中历史书出来,能从每一页分析出几十个恶毒政治隐喻,根本说不了话
因此最终要不然修出来个狗屁史,要不然就是拖着继续修,真要发布出来,大概率也是大陆以外的地方发布了
编辑于 2024-04-07 14:45・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邵帅 - 1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因为「满清人」即「犹太人」,清代明,即大明领土「奴儿干都司」回乱。而犹太人创立的「耶(邪)教」又是西方文化核心。西方国家研究清史,相当于自己研究自己,罪犯供词。
俄语「犹太人」,发音【iv-lêh】即古汉语「挹娄」,「古肃慎之国也。」
「犹太复国主义」=满清复辟
「以色列」=世界最後一座「满城」
也门胡塞武装的风洞技术越来越好,「高超音速导弹」都有了。而哈马斯的火药技术也是突飞猛进,「温压弹」都有了。神不会流血,但编神话的人会。没有养宠物的人,宠物也叫不了几天。
00:03
因為「滿清人」即「猶太人」,清代明,即大明領土「奴兒干都司」回亂。 而猶太人創立的「耶(邪)教」又是西方文化覈心。 西方國家研究清史,相當於自己研究自己,罪犯供詞。
俄語「猶太人」,發音【iv-lêh】即古漢語「挹婁」,「古肅慎之國也。」
「猶太複國主義」=滿清復辟
「以色列」=世界最後一座「滿城」
也門胡塞武裝的風洞技術越來越好,「高超音速導彈」都有了。 而哈馬斯的火藥技術也是突飛猛進,「溫壓彈」都有了。 神不會流血,但編神話的人會。 沒有養寵物的人,寵物也叫不了幾天。
编辑于 2024-04-07 10:58・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擎朥置腹气自华 - 1 个点赞 👍
满清时期是中国的亡国历史,一个延续了2000多年的王国被满清10几万人趁虚而入。统治了近300年。中国延续了3000多年的文化被摧毁。现代中国为了统治,故意美化了满清时期,不愿意承认中国亡国近300年。但是国外在近代参与了中国这段亡国史,他们也是在客观。其实真正的历史记载西方占少数,越南和朝鲜半岛以及日本德史料才是最深刻的。一位朝鲜使者来到亡国后的中国,亡国奴看到朝鲜使者依然留着中国衣冠,无不掩面哭泣,羞愧至极。唉。
发布于 2024-04-03 22:04・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网友小赵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猴子捞月的瞬间 - 249 个点赞 👍
这几年历史圈抽象事件之首:
5000万字新修清史被禁居然是因为还不够抽象,审核觉得其思想内容过于不团结
ps:新修清史研已经是团结壬里的骨灰级团结壬修的了(比如中国人都是直立人不是智人)
什么苏联笑话……
编辑于 2024-04-05 10:05・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遥想当年少年勇 - 166 个点赞 👍
说个有意思的事情:欧美的清史研究圈并不是什么热门方向,长期处于“十几个人来,七八条枪”状态。
然而国内那么多吃这碗饭的人,吃了那么长时间那么多经费,就是压不住驳不倒他们。
这是人不行?体制不行,还是把煤球说成白的确实有难度?
发布于 2024-04-05 12:06・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李平 - 142 个点赞 👍
外清史的问题是屁股歪,但逻辑是自洽的
要辩驳也简单,都知道它屁股歪,那就别顺着它,改用自己的逻辑去辩。不用担心会沦为鸡同鸭讲,因为现实问题利益问题是靠国力决定的,口水仗只是拿来烘托气氛用的
即,“用我的逻辑打败你”
中清史的问题是不仅屁股歪,连逻辑都是混乱的,即,中清史是明目张胆的“双标”
团劫人既当球员也当裁判,这就没法直接辩驳了
好在,团劫人是全方位的双标,既要做恶心事,也要拿好名声,所以你我只需捏着鼻子忍着恶心,对团劫人的观点/逻辑打破砂锅问到底
即,“用你的逻辑打败你”
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
团劫人以“如今蒙古族满族是华夏的一员”推导出“宋元战争/明清战争是内战
你我无需去反驳这“孙子决定爷爷”的可笑的逻辑,只需顺着团劫人,以“如今俄罗斯族是华夏的一员”推导出“雅克萨之战是内战”
即,“你要团劫,那我就给你团劫,且比你还要团劫”
编辑于 2024-04-05 14:10・IP 属地福建查看全文>>
天下皆降 - 104 个点赞 👍
小就对了,因为国内没有《清史》,只有《1644-1912年对现代政治影响史》
某些人既想要站在人民史观,又想要满清领土法理,结果就是: 一方面隐藏满清屠杀各族的黑暗历史,一方面宣传满清开疆扩土的卓越武功,看起来跟满清孝子似得。
编辑于 2024-04-06 09:35・IP 属地山西查看全文>>
膀胱牌闹钟 - 76 个点赞 👍
这个问题所针对的应该就是新清史了,那我就来说说西方所发明的新清史到底是啥。
首先要强调的是,新清史对清史研究确实补上了传统清史研究的短板——不看满文文献。最早系统深入研究满文档案的学者是美国新清史研究的旗手人物——欧力德。当年他我国召开的清史研究会上,他拿出满文档案来逐一解读时,国内专家都是懵逼的。因为当时国内研究清史的人几乎都只看对汉语文献而不看满文档案,所以专家们皇史宬满地的满文官方档案一直熟视无睹。直到外国专家拿着他们翻译的满文文献来打脸,这次想起要自己亲自去解读满文文献。因此,在推进清史研究整体化的方面,西方新清史确实是有功的。
其次,很多人并不明白新清史的杀伤力并不在具体的考据细节上,而是历史价值观。中西清史研究者在历史真伪的考虑上其实并没冲突,差距在于对这些史实的价值观释读。国内官宣说新清史是搞分裂,其实这是不准的,是混淆了西方史观与日本史观。新清史不是搞日本那套“崖山之后无中华”,而是以哈布斯堡王朝为模板来认知清朝。
在他们看来,清朝不是个单一制国家,而是多种制度多个政治实体并存的“君合国”。就像哈布斯堡的皇帝既是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又是匈牙利国王、部分波兰地区的领主,尼德兰的统治者等等。清朝手里的满汉藏蒙回等地也是互相独立、各自有一套独立政治制度的政治实体。所以清朝不是单一制国家而是比哈布斯堡王朝还散装的君合国。
这个观点才是对国内传统史观杀伤力最大的打击。因为传统史观叙事里,清朝皇帝既然是整个大清国的最高统治者,那他手下的六部官僚自然就是整个大清国的唯一合法统治机构。但现在新清史却说:你六部官僚只是汉地十八省的合法统治机构,不是蒙古西藏回疆的合法统治机构。比如《尼布楚条约》就只有满文条约而没汉文,大清最高统治者的称谓在《尼布楚条约》里用的是蒙古系统的“博格达汗”而不是中原的“皇帝”。所以西方新清史抓住这点,认为清朝不是单一制国家,是多个政治实体组成的君合国联盟。
那如果承认大清君合国会有啥问题呢?众所周知,君合国的哈布斯堡王朝被称为“民族国家的监狱”,哈布斯堡皇帝下台后整个奥匈帝国就失去了法理存在的依据而立刻解体了;芬兰波兰本来也是效忠沙皇而非俄罗斯,沙皇完蛋后芬兰与波兰就再没回到俄罗斯的版图下。所以承认大清为君合国的话,那满蒙回藏就该像匈牙利波兰等国那样以民族国家的身份进行民族自决而独立;现在他们美独立成,就是主体民族的民族压迫。这才是新清史的逻辑链,而非日本搞的“崖山之后无中华”。
国内清史界现在问题就是始终没法正面反驳“清朝君合国”之论。大清治下的汉地与满蒙回藏的政治文化经济制度差别是远大于哈布斯堡王朝下的匈牙利奥地利捷克的——那他们都民族自决了,你凭啥还不放开民族监狱啊?尴尬就尴尬在这里,所以国内内宣一直不敢把问题直接摊在桌面上批判,只能以“反分裂”旁敲侧击的骂。
发布于 2024-04-06 10:34・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野糊吏 - 73 个点赞 👍
很简单 新清史本质就是更进一步的团结史观
1
团结史观:中国历史不是汉族中心的国家
新清史:满清是多种政治实体组合的国家
2
团结史观:满清入关以来,开科举,用郡县,搞中央集权等等等,近乎照搬汉人制度,还将其发展,满清是汉化的象征
新清史:你不要给我开口闭口什么满清汉化了,那是满清统治你们汉人用的权术。和统治蒙古人,统治藏人一样。不要觉得你们汉人有什么了不起的,什么汉化才是中国,你这是文化沙文主义。这是大汉族主义。
3
团结史观:
谁是大汉族主义了,我说的是中国化,中国很多朝代都多重身份,这一样是汉化,一样也是中国化,比如隋唐的皇帝一样是中国的皇帝,草原的天子,什么圣人可汗,天可汗。这些都是中国化。满清和他们都一样。
新清史:然你非大汉族主义,你就所以必须重点关注, 史学中的非汉人史料,脱离你们汉人本位视角的传统史观,立足于全球视角,来研究中国的历史,小民族的视角应该登上历史的舞台,不应该让大民族掌握历史的解释权。
团结史观:。。。。
新清史 本质是更进一步的夸清 团结任就受不了了
发布于 2024-04-06 17:22・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星落风起 - 60 个点赞 👍
嗯,以“新清史”为代表的欧美清史研究比国内清史研究领先的地方在于【研究范式】。
中国的清史研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研究基点反而是“西方中心主义”。
研究始终没有脱离“冲击-应激”这一基于“西方中心主义”的衍生概念。
这种研究范式最大的问题在于事实上否认了东亚内陆地区有原生的近代化动力。
东亚内陆的近代化都是基于“冲击-应激”的原因。
而“新清史”则是压根儿不认为东亚内陆地区的近代化是“西方中心主义”,“新清史”的研究基点是“反西方中心主义”。
“新清史”反而认为东亚内陆有自己的原生近代化需求,只是发展缓慢,西方的冲击只是加速了这个过程。
比如在清朝识字率这个问题上,国内学者往往基于“西方中心主义”认为清帝国毫无自发近代化动力,论据之一就是清代,尤其是晚清识字率降低到不足5%。
而“新清史”代表人物罗友枝教授则同样基于“反西方中心主义”认为清帝国平均识字率在28%(《清代教育与民众识字》)
那么,这两种观点谁更接近于历史事实呢?
显然是罗友枝教授。
因为晚清史研究的领军人物之一的张朋园教授虽然不认可清代平均识字率能到28%,但是同样也认为清代平均识字率应该在20%左右。
5%和28%谁更接近20%,不言自明了。
至于为什么张朋园教授的判断就能当作评价标准和金科玉律,这是另一个需要长篇大论的问题。
最后说一下“新清史”为何在引起这么大争议。
“新清史”发源地是美国顶级高校,这也不奇怪,最反对各种“西方主义”的教授都是西方自己培养的。
因为这些教授在西方的“心脏”,他们更能观察到各种“西方主义”学说存在的问题。
这就类似于最反对秦制的学者往往是国内学者(秦晖)。
但是,美国这个国家另一个特点就注定了“新清史”的争议。
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而且还是一个“意识形态认同”的国家,所以美国天然反对任何民族主义。
注意,种族主义与民族主义是完全不同的,这是另一个更大的题目,略过。
因此,“新清史”学派在研究东亚内陆地区历史的时候,难免就会倾向于解构民族主义。
这就难免触碰到了东方的一个禁忌:汉化。
所谓“汉化”,通俗而言就是少数族群统一东亚内陆地区后,会不自觉的在文化上受到中原的汉人影响,最后成为汉人。(注意,我这里使用的是汉人而非汉民族,汉人是族群概念。)
“新清史”学派主张清王朝不存在“汉化”,只是爱新觉罗家族为了减少统治成本表现出了对汉人文化的一种表面尊敬。
但实际上爱新觉罗家族在统治东亚内其他地区时并没有兴趣去推销当地的“汉化”。
其实“新清史”学派否认“汉化”并不是源自西方殖民主义想要瓦解东亚内陆的和谐,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文化自觉。
“新清史”不仅否认汉化,同样也否认“满民族”,“新清史”另一位代表人物柯娇燕教授也同样认为在19世纪末之前,清王朝不存在“满民族”这个概念,出身满洲的旗人在当时只有族群概念。
最后,再说说我个人对此的看法。
我个人觉得清帝国的统治阶级对于汉人的堤防和汉文化的警惕以及贬低性言论,不是基于血缘和语言,而是一种基于武勇的警惕和蔑视。
这就像是中世纪西欧国家和英国对东罗马帝国的蔑视和警惕是一样的。(武勇蔑视本质上是军事封建对多民族帝国的系统性优越感的体现)
从法理上说,东罗马帝国1000%是罗马帝国的正常延续,只是从罗马迁都到了君士坦丁堡。
但是,西欧(含英格兰)这些军事封建国家就是鄙视不够勇武,只会耍阴谋诡计的东罗马帝国。
甚至剥夺了东罗马帝国“罗马人”的头衔,称呼他们为“希腊人”。
甚至德意志地区的学者连“罗马帝国”的称号都给东罗马剥夺了,叫人家“拜占庭帝国”。
这就相当于东汉时期的匈奴人不承认东汉是汉帝国,匈奴学者称呼刘秀建立的东汉是“南阳帝国”一样。
总而言之,清帝国对汉文化确实有一种基于武勇之上的蔑视,但是距离民族主义还有十万八千里。
如果是基于民族主义之上的蔑视,那么具有一半汉人血统的清仁宗嘉庆帝是绝对不可能继位的。
同样,具有一半瑶族血统的明孝宗也是不可能继位的。
回到问题本身,我个人觉得“新清史”学派对国内清史研究最大的刺激在于让国内学者清楚知道自己的研究范式是基于“冲击-应激”这个西方中心主义延伸概念的。
能让国内学者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功莫大焉。
这就是形象的“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概念的体现。
发布于 2024-04-07 10:39・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菜头会飞 - 38 个点赞 👍
后满清是最喜欢玩儿的就是孙子决定爷爷这套理论。令人嗤笑的是,后满清还把他自己给绕进去了,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后满清官员知识水平一塌糊涂。
后满清官员玩儿窝里斗是一把好手,你要让他切实的给你搞一搞经济或者科技、文化等,那对不起后倾官员不懂行。
其实你看看这群人就会发现,他们基本上在最应该学习的时候,学得全是斗争,成为一方小侯以后,基本上连学都不学了,至于其简历后面加的什么经济、管理、历史硕士、博士,全是水的不能再水的东西。
所以说,为后满清官员甘效犬马之劳的“学者”只好在没水平的人划定的圈子里来回和美国学者撕逼了。
这不最近又撕开了:
阴谋论谈不上,只不过是说了一句真是的事儿而已,看把某些人激动的。
编辑于 2024-04-07 20:35・IP 属地山西查看全文>>
明月Angel - 36 个点赞 👍
我其实一直非常难以理解,对于满族这种一无聚集地,二无天然亲善的境外势力,三无人口增长的族群有什么好团结的?
当年日本搞满州国带来的ptsd?
还是已经有人爬上去了,让吹满清从手段变成了目的?
台湾史观里满清基本就是一无是处,开疆扩土那也是左宗棠等汉人的事儿。
发布于 2024-04-07 23:01・IP 属地美国查看全文>>
真知棒 - 26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fiscal - 25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涧溪笔谈 - 21 个点赞 👍
国内的清史研究,本质是一种思想改造,让汉人误以为满洲人是中华体系的一部分。
表面看,似乎是为了某种政治利益或者民族利益,不得不采用的一种历史观。
实际上,是为了解决入关族群的合理化问题。
虽说历史本就是一种态度,但要广大汉族人民接受入关正当性,依旧是一件很难自圆其说的事情。
所以满清正统论充满了各种自相矛盾的解释,各种难以言说的双标。
一切风平浪静的表面下,是各种暗流涌动,这也是清史迟迟不能定稿的根源。
因为对待历史的态度决定了你究竟是什么民族。
至于新清史,其实只是一个视角正常的历史观。即汉民族与西伯利亚寒流带民族不是一个源流,应该分开看待。
本质上他们的成果也一般,只是方向正确,所以没有太多自相矛盾的东西。
发布于 2024-04-07 19:36・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幻十郎 - 20 个点赞 👍
为什么有人会觉得西方人比中国人还了解中国呢?
他们要是了解,还会有几十年如一日的中国崩溃论吗?
因此我从来不相信西方人写的中国历史,也不相信西方人分析的中国现状,更不相信西方人预测的中国未来。
他们从来都是戴着一副名叫傲慢与偏见的有色眼镜来看其他国家的,他们看不懂中国的历史,搞不明白中国的现在,更看不清中国的未来。
我也必须承认我也不觉得我了解西方人,就像我到现在都难以相信英国人居然真的整了个印度裔首相一样。
这几乎推翻了我对英国人的整体印象,他们真的难以预测。
假如当初让甘地或者尼赫鲁当英国首相,那么印度是不是就不会独立呢?我搞不懂英国人。
编辑于 2024-04-05 14:20・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风气青萍 - 13 个点赞 👍
因为清史在西方是学术问题,在中国是政治问题
政治问题的答案永远随着政局而变动,需要随时可以调整,那么只有无比正确的废话或者永远没结论这两种可能。
而西方的研究不论偏颇与否,至少满足学术理论自成体系互相支撑这种基本条件。
等时间足够久,久到利益相关方全部丧失政治影响力,才有可能得出一些比较有价值的清史研究成果。
编辑于 2024-04-07 11:05・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贰仟圆 - 7 个点赞 👍
《向天再借五百年》的歌词里有一句“血淹没人间,安得太平美满。”
搞笑的是,它在各大音乐平台上都被显示成“愿烟火人间,安得太平美满。”
这歌原本是《抗清英雄郑成功》的片尾曲,结果这剧因为不团结被和谐了。这歌成了《康熙王朝》的片头曲。
于是乎歌词也被改了。韩磊发音很清晰很明显,改后前半句祈使后半句反问的语法错误也荒谬得可笑,但它就是被改了,还堂而皇之的出现在广大听众面前。
哦,还有那句“我站在风口浪尖紧握住日月旋转”,日月俩字说的总该不会是清朝吧?如果说是带清把带明的命根子掐断了,倒也挺合理的,哈哈。
发布于 2024-04-07 16:09・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岸逸 - 6 个点赞 👍
冷知识:2023年6月,《清史》106册共计3200万字书稿的审读工作历经近两年,已初步完成。
至于为什么还不放出来,原因没什么不能说的,无非就是满蒙回藏的汉化工作还没有做彻底,台湾也还没回归,小岛和国内都还有大量遗老遗少和暗藏祸心者。这时候放清史出来,平白给自己添麻烦而已。
等到台湾回归,美国势力缩回北美,再放出来就不用在乎他人的解构了。
说白了中国现今的民族政策本就不是什么万世不易的祖宗家法,建国以来面临复杂形势,不断修改的过程中也做了很多妥协。真到了日后国内外局势都稳定了,谁还和你讲什么“中华民族”?到时所有的“中国人”都是“汉人”,这就是所谓“夷狄入华夏则华夏之”。
什么少数民族?从来没听说过。不服就滚蛋。
编辑于 2024-04-07 21:31・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宽公子 - 5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浩荡百川流 - 5 个点赞 👍
关于这个论点,知乎很多大佬都没有回答,现在很多答复都只是宣泄情绪,没有干货。我在此简要做一些回答。
首先做个说明,我是来自河南的汉人,从事历史学研究多年。所以先别把我扣上“满遗”帽子,真要算起来,我可是正儿八经中原地区的人。
“对清史研究最透彻的是西方国家”这句话出处在哪里?还是说就是把“新清史”等同于所有西方国家的研究?
必须要说明的是,“新清史”只是西方清史研究中一个流派而已。那么西方学者研究清史倒底有哪些人,研究出什么成果,在此列举一些文章和著作,可供参考。《海外清史研究:历史、趋势与问题》,《清史研究》2020年第4期;《1949年以前法国的清史研究》,《清史研究》2020年第2期;《苏联和俄罗斯联邦时期的清史研究》,《清史研究》2018年第1期。
实事求是的说,国外现在研究清史的学者并不多,而且研究存在着一个共通性的问题,那就是“以西观中”,不仅仅是用西方的理论,而且是以西方的发展历程和遇到的问题来审视和分析清代中国。所以自然容易把清朝统一新疆和同时期英法等国的全球殖民运动等同起来。关键,这是一个东西吗?难道广大知友认可,从唐朝以来丢失的西域就不是中国的一部分?
关于中国学者对清史的研究,一直是在发展和进步的。且不论广大知友高度关注的明清鼎革时期的屠杀,清朝对内亚边疆的管理,传统的政治史、经济史、思想史,乃至社会史、女性史、环境史,都在取得很大的进步。可能对于很多人来说,所谓研究贡献体现在哪里?必然是石破天惊的言论或者发现,但是这对于历史学研究是很忌讳的事。
一切高论的出现都是来自于臆想和YY,我们可以随口指出乾隆帝不是满人,雍正帝被戴绿帽子之类的言论。但是这些都是没有出处和足够证据的。而历史学研究的最大特点是“论从史出”,一切言论必须有足够的史料支撑,乃至经得起同行学者的检验和批驳。而且这些史料也是分层次的,广大知友在批判清朝时同样会举出各种史料作为论证,但是很多出处是野史之类的文献,那么显而易见就是不可靠的。
那么如何才能了解中国学界对清史研究的进展?一个简明的途径就是看论文,包括《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清史研究》等杂质。著作的出版有着各种因素的影响,但是重点期刊杂志的文章都是经过层层审核后才能刊出的,质量绝对有保障。
很理解广大知友对于清朝的反感何在,有两项原因。其一是少数民族王朝的原罪,与现实中的民族问题纠缠在一起后,巴不得完全否决;其二是晚清时期的种种屈辱,签订不平等条约,丧权辱国。所以很多人认为如果在同时期是汉人王朝统治的话,肯定能够成为世界列强之一,没有了近代的屈辱。
带着这种情绪去分析清史后,一个很大弊端是只想把他全部批倒,批的越狠越爽,所以各种层次的知友都可以参与其中。但是忙心自问下,除了爽,还有别的东西存在吗?能够解决问题吗?
编辑于 2024-04-07 12:48・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司马弘二 - 5 个点赞 👍
因为国内对清史与其说是研究,不如说是在进行《关于1644-1911年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起草工作,历史事实到底如何压根不是重点,如何消解汉族本位史观、建立中华民族团结史观才是重中之重。
发布于 2024-04-08 00:00・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圣光花园 - 4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艾斯菲尔德 - 4 个点赞 👍
对清史研究最透彻的是日韩。
在研究自由度上,日韩吊打原神。
在对原神文化理解度上,日韩吊打西方。
团劫史,新清史都是日韩几十年前玩剩下的潲水。环太平洋f2至今还在大快朵颐。
笑死我了。
发布于 2024-04-06 19:04・IP 属地湖北查看全文>>
勿言诗 - 4 个点赞 👍
新清史和团结史观在大体上是一致的,分歧不在于历史学,而是在于宣传解释政治合法性。
新清史:清朝是中国的大一统帝国,是几片民族地区的君合国,清朝统治者有来源于内亚的文化和制度,汉族是帝国臣民。
团结史观:清朝是中国的大一统朝代,汉化并且用汉法治国,汉族是帝国臣民但是满汉一家。
区别在于新清史抛弃了清朝合法性一部分来源于汉化,这种狭隘的大汉族主义观点。
大一统本身就是合法性的问题在于,如何解释日本的第二次入关没有合法性,满洲的一次入关和左族的第三次入关有合法性。
所以团结史观才需要打上补丁,引入来源于东正教的善恶二元对比观点,汉文化、满文化、俄罗斯文化是正义的、光明的,只有这些文化在东亚大陆才有合法性,在P社游戏里就是有核心宣称。日本文化、欧美文化是邪恶的。
这个补丁,就是为什么团结史观反对跟自己大体一致的新清史的政治原因。
发布于 2024-04-07 11:40・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勃尔斯泰 - 4 个点赞 👍
新清史呗。观点无非就是清代并不是传统的大帝国,而是类似于哈堡一样的。然后看到有人提了一句这个:
大清治下的汉地与满蒙回藏的政治文化经济制度差别是远大于哈布斯堡王朝下的匈牙利奥地利捷克的——那他们都民族自决了,你凭啥还不放开民族监狱啊?
然后有没有一种可能,历史上清末结束后,这些地区的民族实际上是做过民族自决的,只不过跟西方幻想不同的是,这种自决结果是,在帝国主义威胁和封建地主的压迫下,少族人民挨过毒打后决定
“咱还是跟南家惕人一起混吧”
这也是契丹民族团结一个最特别的点:当民族间因多重矛盾而冲突时,总有强力外部压迫下导致民族间不得不放下仇怨团结一起。
西北是阿古柏
东北西南是因为鬼子侵华
发布于 2024-04-07 17:00・IP 属地俄罗斯查看全文>>
内务部 - 4 个点赞 👍
这就是所谓的话语权的争夺!中国人的辩经能力,还有对自己的理论缺乏自信太暴弱了,还有中国史学界对清朝的定位不太清晰企图讨好所有人结果肯定是所有人都会嫌弃!中国的土地是中国人自己打下来的,并不是满清打下来的!再说满清达子从遥远的西伯利亚来到我们东北冒充女真人,并统一各部是经过我们中央政权承认并册封并成为大明的属臣,说明了满清从那时起就是我们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满清后来统一中国是造反成功后的结果!当今国际社会一切靠拳头说话!你没有那个实力,再大的土地也是守不住的!
发布于 2024-04-07 21:10・IP 属地福建查看全文>>
成纪十三郎 - 3 个点赞 👍
这里主要是新清史学派的几位,他们基本史站在欧美的一套民族国家理论下的。站在西方的角度来看中国,就和北方人吃饼,嘲笑南方人怎么能把米当饭吃呢?南方人吃饭,嘲笑北方人怎么能把饼当饭吃。
在西方的角度来看,基本可以说是借鉴了日本的经验,从西方的角度来看,中国在当时应该被看成是一个分裂的国家,何为清朝,仅仅只是满族人统治的王朝。
那么中国应该仅仅是汉地十八省的面积,但是中国的文化却不是这么狭隘的,这里推荐一本书《宅兹中国》,中国的历史上遭受了一波又一波民族的迁徙甚至是入侵,但是中国的文化却一次次将他们吸收,接纳,最后成为同一个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清朝之前,有匈奴,氐羌,鲜卑,党项,契丹........,在中国这些民族曾经不少都是都是中国一隅的主人,有的甚至几乎统治了全中国,但是最后,都融合成为了今天的汉族。
但是新清史的角度,则是完全站在欧洲来看,欧洲则是每一批侵入的民族,几乎是毁灭了上一个民族的产物,日耳曼人闯了进来,罗马就只剩下残垣断壁,他们的制度文化全部都不会被中世纪继承。
要不是东罗马还在,整个世界可能都不会记得罗马他曾经来过。加之后来的民族观念,西方尤其重视民族,因为正是在民资的旗帜之下,他们才实现了,整个国家的统一,但是民族也限制了他们,仅仅只能够统一同一民族的地区,其他的地方难以实现同化。
所以清史作为西方的其中绝佳的武器,能够完美的反应西方的思想,那么中国就可以进行一种分割,东北应该按照民族自决的方案,独立出去,新疆,西藏更是应该按照民族自决的方式,分裂出去,中国内部可以按照经纬度,人为的分成几个国家。
要按照他们嘴里民族的愿望,来重新改组中国,这也是新清史能够兴盛的原因,清史怎么修是中国的事情,和你们外国有一毛钱关系,这是中国的内政,难道你们做的就是好的,为了他们着想的吗?
大多数西方清史学家,是怎么得出结论的,只需要一堆翻译来的资料,一张桌子,结合自己的观点,就连可以得出最后清朝人,不是中国人的观点,这和现在那些生活在东北的满人完全脱节了。
没有现在清朝就是中国的认可,他们又怎么会是中国人呢?西方研究的是很透彻,透彻到西方认为应该民族自决,但是中国依旧坚持传统的观点,这当然建树就少了,毕竟中国不会去把自己分裂开来。
发布于 2024-04-06 16:08・IP 属地湖南查看全文>>
ll鸠 - 3 个点赞 👍
西方国家可以抱着几十年前依托抢走骗走的文物资料和各种传教士商人军人的十八手笔记和“另类视角”光环整出的研究成果和其他八百手文献狂水论文+xjb写书,而且为了文章有人看书卖的出去得一个劲儿地狂卷新鲜度,自然贡献大……
至于清宫档案,地方档案,口述史收集,现场勘测,历史地理,文物考据这些鉴定事实的东西……
简而言之:在考究事实之外的部分,西方贡献巨大,中国不值一提。咱们的套路是考察事实,人家的套路是变着法地讲述已知事实,至于已知的“事实”到底真不真,要不要去再找些材料做印证,那就不管了。毕竟你考察半天,结果是费不知道多少年的力气,汉满蒙藏文都精通,结果写出来的书没人看得进去,写出来的论文没几个看得懂,哪里比得过总结别人的八百手英文文献然后创造自己的八百零一手英文文献轻松省事还拿钱啊……
毕竟,历史学不在于事实,而在于事实的叙述,然后极简主义一下,历史学在于叙述……
编辑于 2024-04-06 15:37・IP 属地德国查看全文>>
封印中的理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