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所针对的应该就是新清史了,那我就来说说西方所发明的新清史到底是啥。
首先要强调的是,新清史对清史研究确实补上了传统清史研究的短板——不看满文文献。最早系统深入研究满文档案的学者是美国新清史研究的旗手人物——欧力德。当年他我国召开的清史研究会上,他拿出满文档案来逐一解读时,国内专家都是懵逼的。因为当时国内研究清史的人几乎都只看对汉语文献而不看满文档案,所以专家们皇史宬满地的满文官方档案一直熟视无睹。直到外国专家拿着他们翻译的满文文献来打脸,这次想起要自己亲自去解读满文文献。因此,在推进清史研究整体化的方面,西方新清史确实是有功的。
其次,很多人并不明白新清史的杀伤力并不在具体的考据细节上,而是历史价值观。中西清史研究者在历史真伪的考虑上其实并没冲突,差距在于对这些史实的价值观释读。国内官宣说新清史是搞分裂,其实这是不准的,是混淆了西方史观与日本史观。新清史不是搞日本那套“崖山之后无中华”,而是以哈布斯堡王朝为模板来认知清朝。
在他们看来,清朝不是个单一制国家,而是多种制度多个政治实体并存的“君合国”。就像哈布斯堡的皇帝既是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又是匈牙利国王、部分波兰地区的领主,尼德兰的统治者等等。清朝手里的满汉藏蒙回等地也是互相独立、各自有一套独立政治制度的政治实体。所以清朝不是单一制国家而是比哈布斯堡王朝还散装的君合国。
这个观点才是对国内传统史观杀伤力最大的打击。因为传统史观叙事里,清朝皇帝既然是整个大清国的最高统治者,那他手下的六部官僚自然就是整个大清国的唯一合法统治机构。但现在新清史却说:你六部官僚只是汉地十八省的合法统治机构,不是蒙古西藏回疆的合法统治机构。比如《尼布楚条约》就只有满文条约而没汉文,大清最高统治者的称谓在《尼布楚条约》里用的是蒙古系统的“博格达汗”而不是中原的“皇帝”。所以西方新清史抓住这点,认为清朝不是单一制国家,是多个政治实体组成的君合国联盟。
那如果承认大清君合国会有啥问题呢?众所周知,君合国的哈布斯堡王朝被称为“民族国家的监狱”,哈布斯堡皇帝下台后整个奥匈帝国就失去了法理存在的依据而立刻解体了;芬兰波兰本来也是效忠沙皇而非俄罗斯,沙皇完蛋后芬兰与波兰就再没回到俄罗斯的版图下。所以承认大清为君合国的话,那满蒙回藏就该像匈牙利波兰等国那样以民族国家的身份进行民族自决而独立;现在他们美独立成,就是主体民族的民族压迫。这才是新清史的逻辑链,而非日本搞的“崖山之后无中华”。
国内清史界现在问题就是始终没法正面反驳“清朝君合国”之论。大清治下的汉地与满蒙回藏的政治文化经济制度差别是远大于哈布斯堡王朝下的匈牙利奥地利捷克的——那他们都民族自决了,你凭啥还不放开民族监狱啊?尴尬就尴尬在这里,所以国内内宣一直不敢把问题直接摊在桌面上批判,只能以“反分裂”旁敲侧击的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