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称给百姓直接发钱弊大于利,「发钱不能救一个国家的经济」,如何从经济的角度进行解读?
- 1243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问题并不在于“是否给百姓发钱”,而在于“政府把谁的钱拿去发给百姓?”
打土豪分田地,那是把土豪的钱拿去发给百姓,发的是“别人的钱”
美国发钱给百姓,那是因为美国的国库里面的资金并不属于美国政府,也是“别人的钱”
而中国如果要发钱给百姓,那发的是“国家的钱”,国家当然不愿意“发自己的钱给别人“
所以,问题不在于”发钱“,而在于发谁的钱?
发布于 2023-01-13 10:21・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温巴世 - 2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今天早上我还在和同学讨论:塔为所欲为可行性
他的观点是:有层层监督,有舆情,没有任何人能为所欲为
我告诉他:只要人够多,任何事物都有两派以上,哪怕是恢复奴隶制,95%的人全部变成奴隶制,都一定会有人摇旗呐喊,鼓吹奴隶制的优越性,并且有一大群支持者。
而塔只需要把这一群奴隶制鼓吹者的声音放大,就能不战而胜
我金融学硕,我作证,没有任何一本教材上、论文上写了:给底层发钱弊大于利
你们如果能拿出顶刊上有《论给底层发钱破坏经济》这种类型的论文,请在评论区发出来,我给你道歉
欧美日韩,甚至包括香港台湾都在给底层发钱,甚至于打败经济危机的初次案例《罗斯福新政》也是从发钱开始到发钱结束的
直接发钱是发钱,做公共事务发钱一样是发钱,从来只听说过:通过增加市场上流通的货币以达到走出经济危机困局
从没有听说过:越是发钱大家越穷,越是发钱市场上流通货币越少
可能你们家是大zbj,给底层发白花花的银子对你们来说浪费了。你们宁愿捐款做慈善,也不愿意白白八千给到底层手里,因为这样你们既不能抵税,也不能获得好名声,对吧
编辑于 2023-01-16 20:34・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happy nerd - 1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胡说八道!
发钱怎么弊大于利了?
我们村的特困户,如果不是政府发钱养着,早就反了、死了。
有什么弊能比反了、死了更大?
给老百姓发钱,是对的。
什么?你说的是给所有老百姓发钱?
脑子有包吧?
你们不是说分配不均吗?
那还没给贫困人口分配够,怎么就轮到你了呢?
这么无耻的吗?
如果都这么无耻,那确实弊大于利。
发布于 2023-01-14 01:34・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江浩栾 - 0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Alex Xu - 2 个点赞 👍
有的奥派是支持直接发钱的
哈耶克就认为应该建立一个社会保障制度,但是这种社会保障制度不能影响到自由竞争,扭曲人们的行动。那/就只有发钱了,而且应该是全民等额地发钱
有很多的社会保障,比如说医疗保障,住房保障,都扭曲了人的行为,影响了自由竞争,造成了低效率。这就好比父母给孩子零花钱,却规定着只能买学习用品。如果一个人相信父母做的决策会比孩子好,领导做的决策会比人民好,自然会认为这些规定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
但如果一个人相信,每个人都掌握着别人不掌握的私人信息,只有自己才最了解自己,最能满足自己。那给他现金,让他选择对自己最有益的事情,才是更有效率的
查看全文>>
袜子髒了要洗 - 1 个点赞 👍
其实这是一个相当庞大和困难的问题。虽然,消费能力这个词有点偏能不能的方面,那样让它狭义很多,相对好回答,但这个问题从来都不那么狭义和局限。
如果只是讲能不能,是人都可能想起这样的答案,有钱就能消费,钱多消费力就提高了。所以,要想方法给人们更多钱。
但是真的就这么简单吗?按照供需关系,当人们钱多起来后,会倾向去买更多的东西,这时候,东西的价格就会涨,就会消除一定的购买力,也就是说两倍的钱你不一定能买到两倍的东西。当你平白无故给人们更多的钱的时候,抢购可能发生,价格的上涨速度甚至可能超过人们手里增加的钱的速度。这样,消费力甚至可能下降了。
事情还远不止这方面。当你考虑给人们的钱从哪里来的时候,会发现问题更复杂了。钱是从生产部门的老大们发出来给人们的,但大佬们的钱也不是变戏法平白无故出来的,他们也得靠生产销售经营赚来的。当他们把更多的钱发或者说分配给人们,其实这相当于劳动力价格上升,他们留下来用于做业务的钱必然就变少了。这带来的结果,第一上面讲到的价格问题,因为老大们受制成本投入规模,无法
查看全文>>
海南辉 - 0 个点赞 👍
yysy,看目前的储蓄率,发钱很可能会有相当一部分变成银行存款,剩下的钱里又要挖掉一大块以还贷款的方式流向银行,利弊权衡之下还真不好说该不该发。所以zf很明显更倾向于发消费券。
查看全文>>
取不出名字怎么办 - 0 个点赞 👍
1、众所周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眼下大众宁可要鱼不提渔是因为政府没有给到真正有效的渔法和前景,预期前路无望,不如得过且过,给钱好了。
2、无论何时何地何情景,一定不要小看人性里的欲望和懒惰,钱一旦第一次发了,就会期待第二次;懒第一次偷了,就会越来越懒。当第二次、第三次求而不得的时候,就是群起之际。
3、钱如果发到大众手里了,怎么用呢?
第一个状态,大家都知道医保,因为是医保所以价格可以无所谓,中间商可以开心割大韭菜,势必带动物价飞涨,经济动荡;
第二个状态,不排除部分技术、手艺或者经验民众会将钱转成再生产的资本金,但群体入市竞争压力变大,反而不如无为。而更多的人拿到钱因为没有更好的投资生财路径,可能会买基金(重点标注言论提出人角色)、投股市,加剧金融市场的动荡。
第三个状态,对于既不会营商、又没有门路走金融市场的底层民众来说,钱到手第一件事是干嘛?存银行!大家一定不要忽视一个前提,钱虽然到手了,但是前路无知己啊,对这部分人来说,当然还是要勒紧裤腰带,把钱存起来应急的。好家伙,我为刺激
查看全文>>
如之初来 - 0 个点赞 👍
难道房地产能救?
查看全文>>
风起叶落 - 0 个点赞 👍
我们的政策执行策略和美国截然不同。美国要是出现这类问题,肯定从居民侧着手。而我们要是碰到这种情况,是从居民侧还是政府侧呢?美国遇到这种问题,必然从居民侧行动。为什么两边的逻辑不一样?这是最根本的缘由。
美国本质上属于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极致的状态,这种状态具备两个特点,也是其两大主要矛盾。
第一,底层没有向上的通道,怨气深重。因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极致,资本家能够定义剩余价值。啥意思?
就算给你们发再多钱,老子都能收回来。2023 年底我就讲过,欧洲英国大概在 6 月份降息,美国要是团结,应该在 10 月或 12 月,不团结的话,9 月。为啥?
经过测算,2020 年欧美超发货币对消费的刺激促进作用到去年 6 月就结束了。啥叫收割?就是我虽然给你们发了很多钱,但能通过竞价收割你们的剩余价值,让你们留不下钱,这就是海外国内循环的逻辑。这是其一。
第二,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极致会形成寡头,寡头之间的冲突会愈发剧烈。原因很简单,现在有 100 个寡头,死一个,每人分 99 分之 1;10 个寡头死
查看全文>>
爱科普的米米 - 0 个点赞 👍
只有人值钱了,经济才能好。丑国工资占 GDP 之比达 58%,而咱们这儿仅 33%。一个人的工资实则是另一种商品的物价,工资低了,物价就低,物价低了,工资则更低,这便是通缩自我强化的恶性循环。
老美针对通缩有着标准的教科书式解决方案,直接给老百姓大量发钱。虽说发了大量的钱,却以代价最小的方式化解了问题。这可不是我说的,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里德曼说的。他将此称作“直升机撒钱”,他坚信经济休克时就得这般操作,而且要快、要准。快指的是出了问题需迅速行动,准说的是直接发放给老百姓。08 年如此,20 年如此,100 年前亦是如此,屡试不爽。
有人说这有啥了不起,不就是印钞嘛?
那我问你,从 20 年到 24 年,咱们的 M2 从 200 万亿飙升至 300 万亿,短短 4 年印了 100 万亿,有用么?同样是印钞,关键在于你把钱印给了谁?是给企业用于支援投资生产,还是给老百姓用于支援消费?
20 年时,老美直接发给老百姓的钱,也就不到 7700 亿美元,换算成人民币 4 万多亿,说实话,着实
查看全文>>
暴雨心奴 - 1527 个点赞 👍
很简单,经济学家拿谁的钱替谁说话,为什么不直接发钱?因为目前宽松货币政策是通过信贷形式向经济注入流动性,能接水的是富人,富人通过廉价信贷将增发货币拿到手,然后购买风险资产,信贷成本和风险资产涨幅就是利差!经济学家拿了人家的钱自然要替老板说话,良心多少钱一斤?
利用信贷利差获利非常简单,以前是获得信贷后直接买房买地,现在是买入黄金或者核心权重股,甚至是买央企信托。企业经营贷拿到手4.35%,央企信托6%以上,什么也不干一年白得1.65%利差。如果全民发钱刺激经济很多实体产品无竞争力的企业家怎么赚钱?货币放水,我用老百姓存款形成的信贷接水多爽!所以越是富人负债越高,越是穷人越存款,许老板欠了银行两万亿安如泰山,普通人欠个信用卡就上征信,经济学家这时在哪里?
从宏观经济角度讲全民发钱是对的,目前内需不足,原因就是贫富差距太大,富人消费边际效用递减。扩大内需富人只会买保时捷,LV,百达翡丽,钱发给全民,比亚迪,荣耀,小米,李宁,特步,海尔才会旺销,然后政府收增值税,钱就循环起来了,百业兴旺。现在减税,宽信贷,增发货币都定向放到富人手里,而富人忙着移民转移资产,最后就是内需变弱需要放更大的水!
编辑于 2023-01-13 16:37・IP 属地辽宁查看全文>>
龙开 - 1095 个点赞 👍
现做经橘奢瞬的债濒臂题是严拄自相矛圈,其寥问题都艺陵孝的。
挑方足,砍论裸官方酸济学直还是搬麻肉诽饼,不论竭技术官僚还是民间倘坪派,都卧众苍吗硝的批判署地谜学缎,批夯新牙由夷义经济学,先绎反泡瘸侦宏篙调控喘有负大手的重胶性,寺在反对自玲放任。
另一方申,国科嗽多济政呈又对丘自煤主义的态环理驰——乾滥厨应——忌着明兵不正即的痴迷。
这潭乓在货币乐策溢崭为泳出,徒策层无比恐挨它相屁,货币蔚愉宦过银行信贷罕方式抱辈社会,无比坚定前相谎略府民诡有钱花,只能氮过把钱借孩趾锅,然后企能须工资渺方痪把钱发给民众才是唯一淮确蓝式,其它方法都是歪劈吧肿,希剪鲁内对蛀悠今据的极端重酷即可见一斑,社榴数据能羊升洒讲政治老高兜,全世界棠仑一家。
猫要是提吸嘴直蚪柄钱,立眯有一堆人患刨绳他家祸会一样盼出帮来卫领跳巨反对。
这种在今头上憋判新自由主义,但在实践中摧涓滴效聪奉若神明铸雳态,堪厉人暑历颊上最屎规模咳精神挖裂。
笙种精范分裂宏表现在其它方面。比如国内辰然船涓滴碍隔奉若神愚,兢沛耽舆玉律。
得姊对和秤仪罪应蚁套的减少甥策熬预,减少政旦芬支,尊快价值规嫩,由栏胯配置资紫案其侨笛派马念蝌鱼如深,避卖不墓。
再比状虽然峦直驹调锻形大手和宏苞殃控的侣要性,对以工代棕和顶我设鸳情有独毅,蕉设凯恩斯契贡黄子徒孙的模样。
丈却遂启恩宛靶义的技心项点——需埋耻采是导致值济规气的根本原因——置若罔屏,对提高收入谨小慎距,视人力资列成作上涨如舒水舌兽,阴人口红偶鬓狠时解为低蟋入红利,甚群有外贸棘业把垛资低复醇亲京鞍卖点唬外隧肆宣墓,不以为耻淡着夏买。
筹痢芜奥似凯,半奥半凯,不址不茵的精神间恤状态,是沿嫡师多游济碧题漾社褥问题蒂根徘原因。
遏济政策长侍处于这种精敏分堂陨巍篷致泌锋果是极为严重消,郎蜗讯不翠钱狭事来显,现讶的返奥又凯碗货蛇摘报表,直接发柜狰能带臭染好处一点僚吃洛,直及造钱的响处却刮榕不剩疫全了。
蔑觉得仗发吁漫俘朋枢,先棺决一谎这种精神混裂庸状脓鲁是拨等蚕务,若执盾续维持蹲步鸵种奥俗顺不乳秆,凯怪凯不明白的状态,妖干啥都筝不杜泽。
发布于 2024-06-02 14:23・IP 属蝶云诊查看全文>>
托卡马克之冠 - 98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海牛眸眸 - 934 个点赞 👍
光靠发钱,当然不能救一个国家的经济。
但,发钱,能救很多穷人的经济。
记住这个真相:
在自由市场里,马太效应如果不能被遏制住的话,【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是必然的。这是数学结果,不以人类意志为转移。
遏制马太效应就两种方式:
一种是把富人的拿走
另一种是额外给穷人更多
这个问题经济学上讲的很清楚,就是转移支付嘛。比如,中国很多省份财政盈余都是负的,但有几个正的省份,钱会被分拨给负的省份。
只要你还想发展,那这种均衡是必须的,否则不均衡导致的种种问题早晚爆发,然后就国将不国了。
那么,是不是只有省与省之间存在发展不均呢?当然并不是。
发展的不均无处不在!
也存在于人与人之间。
那么,是不是人与人之间不需要转移支付来抹平不均衡呢?当然也不是。
打破马太效应只能靠外力!
短期不愿意转移,最后就是打土豪分田地。
很多人对现代文明有误解,觉得全世界都可能变成发达国家……
记住,发达的意思是【足够强大可以收割弱小】,所有发达的背面,都一定有弱小被收割的不发达。
发达国家的背面,就是除了欧美日韩那十多亿之外,世界上其他那60多亿人组成的被收割的不发达国家。
而中国的发达地区背后…… 我答案还想要,你自己体会。
好,现在摆在每个人面前的问题是:
中国需要针对个人的转移支付方案!
可以不发钱,但得有其他的转移支付手段。
或者你明白无误的告诉大家,我们就是不准备做任何针对个人的转移支付了,也行……
从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来看,那应该就是让大家期待「打土豪,分田地」了。
我也劝那些有钱的,无论是富人还是资本,不要总想赚最后一个铜板。
现在如果有一套明确的针对个人的转移支付手段其实是好事,至少这是一套明着的规则,不会等积怨太深直接被当肥猪宰了。
发钱肯定不是最好的转移支付方案。
但,总好过没有转移支付方案。
我同意救中国经济还得靠技术进步,还得靠艰苦奋斗…… 但这跟转移支付两码事。
我跟你谈晚上吃啥,你和我谈考大学找好工作,那TM能解决晚上吃啥吗?
以当下情况来说,发钱可能是最容易执行,也是最容易被感知到的转移支付形式了。
只说发钱不行,但又不提其他什么转移支付行,那就和放屁一样,臭不可闻。
————————
600赞补
上次写发钱,是在2022年上半年
下面是5月份的,里面还有之前的链接
每次写的答案角度都不太一样,逐步补全
感兴趣可以去看看(都是高赞)
编辑于 2023-01-13 21:59・IP 属地河北查看全文>>
单毅 - 624 个点赞 👍
既然说了弊大于利,那就要好好看看利在哪里,弊端又在哪里。
开始讨论这个问题之前,必须正视现在我国经济发展的两个紧迫的问题,一个是产能过剩相对消费的不足,另一个是市场系统性的违约风险。之前讨论比较多了,这里就不去展开了,把这两个结论直接拿来用。
第一个问题,居民没有足够的能力消费掉自己产出的商品,倒奶杀牛也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经济问题。我们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遇到产能过剩也是很正常的,只是一般情况下靠着国际需求增长掩盖了内需不足问题。国际需求也有波动的时候,比如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靠的是把大量的产能通过“三下乡”的方式出清。
今年国际经济大概还不会太好,一旦出口受阻,内需不足的问题将立刻展现出来,扩大内需又成了急迫的问题,最近扩大内需调子起的很高,但核心问题没有解决,就是如何让居民有能力消费。市场层面会调节收入,经济好收入一般也会提高,经济不好,收入提高靠市场是很难实现的。
想要转出通缩螺旋,就得靠宏观政策来干预,国外经济体也试过很多方法,简单列举几个:
1)比如我们现在还在用的大基建,以工代赈,通过增加基础设施投资来间接增加劳动者的工资,比如农民工的收入。但国内外都一样,百万漕工衣食所系,真正转化成普通居民的收入之前要层层分流,对于增加普通居民收入,再来扩大内需的效率太低了,此外,太多了无效投资都是一锤子买卖,投资收益比并不高,水司楼关公像,一遍遍的拔马路也不是什么好的刺激经济工具,但花钱却非常快。
2)提高公共福利占gdp的比重,省得就是赚的,福利越高,居民的用于应对不确定风险的储蓄要求就不那么高了。我国居民储蓄率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政策和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钱真的拿去消费,衣食住行医疗教育怎么办?尤其是房地产捆绑公共服务,根本就不敢花钱,再比如逐年下降的养老金替代率,都得靠自己。所以增加公共福利占比有利于扩大内需,给居民消费的信心。
再说日本模式,经济增长表现确实不好,但两个指标非常能说明问题,一个是世界上最长寿的经济体,另一个是东亚进入发达国家后,生育率几十年下降幅度有限,现在还有1.3左右,政府举债维持公共服务支出是有代价的,但也是有收益的。
3)直接发钱,欧洲美国带来了通胀,但不发钱供给冲击下也会通胀,与我国最大的不同是这些国家多是产能输入国,而我们是产能输出国,与其担心通胀这个成本,比如担心未来几年的经济收缩、日本过去发钱也不少,但最担心的还是通缩,比如安倍经济学其中一个目标就是扩大政府支出尽可能的把通胀提高到2%,但并不容易z。
今年储蓄增加26万亿,供应多少货币都变成储蓄存起来而不是有效的投资和消费,这已经是流动性陷阱的表现了,说明传统的宽松货币政策逐渐失效,该试试发钱或者提高公共服务的方式来干预经济了。
第二个问题相对简单一些,就是债务陷阱,读者今年也发现了,房企可以违约、地方城投可以违约,唯独居民不行,而过去的债务转移就是在居民头上,一旦经济下行继续导致居民收入受挫,居民发生违约必然带来明斯基时刻的审判,因为这个钱在现有体系下没办法赖掉。改善居民的财务状况也未尝不是紧迫的问题,发钱是可以尝试的。
最后,这位经济学家并没有说出的是现有的模式是否弊大于利,城投债65万亿,政府明面债也在四五十万亿,这还是居民通过房地产扛下几十万亿的负债的前提下欠的钱,确实没有发钱,但政府债务一点都没少加,导致现在政府没钱,企业没钱,普通居民负债累累,经济内循环踟蹰不前。
给居民发钱暂时看来刚好解决两个紧迫的经济困局,产能过剩和居民财务状况恶化,退一步讲,即便真的弊大于利,但现在的土地财税模式和地方欠债做短期经济模式就好过给居民发钱的模式吗?毕竟经济增长指标只是一个数字,发展的真正目的是居民的生活质量稳定提高,而不是负债累累还要继续承接债务转移,还美名曰这样对经济发展好。
发布于 2023-01-13 22:05・IP 属地陕西查看全文>>
王克丹 - 535 个点赞 👍
这是今天的一个问题,上个月美国CPI仅仅上涨了6.5%,真是可喜可贺。
我不是经济学家,不知道给百姓发钱会产生什么利弊,但是美国发钱的例子就摆在这儿,我就问一句,假如中国发钱后,通货膨胀达到跟美国一样的6.5%,现在嚷嚷着要发钱的人会有一丝丝后悔吗?
我怀疑不会,毕竟当初那些嚷嚷着要放开的人,现在也没有表现出任何后悔。
我对发不发钱无所谓,只是想提醒各位,任何政策都是双刃剑,不存在百利而无一害的政策,多考虑一下政策长远的危害而不是眼前的好处,否则政策的转变,就只能沦为“万一管用呢”的投机,或者“按你说的办也不行啊”的甩锅。
编辑于 2023-01-13 19:13・IP 属地北京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不想上吊王承恩 - 439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幻想乡的洛克马戏 - 355 个点赞 👍
很好的例子,就在不久前,全民核酸的时候。
说归说免费核酸,但我们都知道,那只是因为政府把核酸的费用承担了,并不是完完全全的免费,而财政收入取之于全民,那是否可以说都免费等于都不免费呢?当然不是。
1、都是免费,但是意义不同,做核酸的费用,对有钱人来说不值一提,但是对普通人、穷人来说却是不可忽略的开支,富人喝一瓶酒的钱就够做好几年核酸,但对穷人来说,做几次核酸全家人一顿饭钱就没了。
2、如果不全民免费核酸,那么毕竟社会上普通人、穷人多,于是很多人就会不去做核酸,抵触做核酸,从而无法实现国家的防疫部署。
3、美中不足的,是核酸公司不是国有的,使得很多平地起的公司三年直接IPO,赚得盆满钵满。
一样的道理,全民发钱,那点钱对有钱人算不了什么,但是对广大穷人来说却能有效缓解部分生活压力,并且能够有效的助力经济的流通,有利于社会经济大循环。不过在这其中,要小心部分人群借机掠夺超额利润,损公肥私。
发布于 2023-01-13 16:03・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青山布衣 - 344 个点赞 👍
媒体人最歹毒的地方,就是他可以为了自己的目的,将任何一个话无限放大,实现歪曲原意的邪恶目的。
我想害这个专家
我就放大他说,不给老百姓发钱。
但我想支持他,我就放大,他说要涨工资才是长久的办法。

专家是真的最令人讨厌的吗?不,很多专家会解释自己说的话的逻辑,给出解决思路,讲不同立场的人不同办法
但媒体人,只会给你截一段,告诉你这是他说的。去恨他吧
发布于 2023-01-14 00:38・IP 属地江苏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一方通行kuma - 287 个点赞 👍
很多命题都是胡扯,砖家自己树箭靶子,自己射……
没人说仅靠发钱就”能救一个国家的经济”,请问这位砖家,靠哪一件事能单独救一国经济?
发钱能够有助于一国经济的恢复,它就好比用一个易燃报纸去引燃生火炉子。
发布于 2023-01-13 10:57・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有我一号 - 247 个点赞 👍
- 大衰退期间,美国政府向大约每个成年人发送了300至600美元的支票,每个儿童300美元。
同样的事情发生在2001年,当时大多数美国人收到了一张300美元的支票。
- 上一次经济衰退中,几乎所有提交了美国纳税申报表的人都收到了支票(除非你是百万富翁),其中包括社保受益人。
收入不到75000美元的美国人得到了全额,富人得到的更少。
- 付款通过邮寄支票或直接存入公民的银行账户的方式进行。
不同政治派别的美国经济学家普遍喜欢这个想法,因为它简单而且相对快速。
- 与其他政府援助(失业保险、购物券、抵扣券)不同,人们不必费心申请(抢)这些款项。
而且对如何使用这些钱也没有限制。
- 在经济低迷时期,较富有的美国人往往会把这笔钱存起来,削弱了经济援助。
但低收入的美国人会立即用它来支付账单。
- 这是低收入家庭的生命线,也是对经济的提振。
根据对2001年和2008年刺激计划的经济研究,大约三分之二的钱是在支票发出后的前六个月内花掉的。
- 许多研究表明,在经济不景气时期提高食品券、福利和失业保险会对经济产生更大的推动作用。
原因是相同的:这些美国人最缺乏现金,他们往往会很快花钱。
- 对于如此随意地发放钱财,中国专家表示有很多问题。
中国专家认为,美国证明了这并不是个好办法。
- 都发钱并不等于都不发钱。
除了给亿万富翁减税,帮助普通打工者支付一个月的租金,或许是经济复苏良好的第一步。
编辑于 2023-01-13 18:11・IP 属地河北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圣母白莲花公主 - 210 个点赞 👍
听说给老百姓发钱会通胀?
那我支持发钱,越多越好。
我们平时抱怨的是买房,的彩礼,是生育,是养老。一种预期中有可行性的发最大值,是绝对不可以能阻止这些抱怨的。
能阻止你上述抱怨的数字,你都没有勇气说出来。说出来自己也不信。
那我为什么还支持呢?
因为它可以制造通胀,促进资产价格上涨,然后支持我上车,我一上车,放假彩礼生育不就解决了吗?
我是来玩怀旧服的,穿越回过去重试买房子上车的。谁会因为发那点钱改变生活?谁会因为少发那点钱天天在网上絮叨?政府最多也只是发钱,不发人上人啊。你是冲着给能平均分配的那点东西才一个话题嚷嚷三年的么,都是知乎er装什么呢?若不是为了配合你装的,有人信吗?
我支持发钱,就为再上车,也因为已经上车。
怀旧服万岁。
编辑于 2023-01-14 21:51・IP 属地天津查看全文>>
安好心 - 153 个点赞 👍
——“发钱不能救一个国家的经济”
或者能不能就此模仿一句:
发钱不能救一个国家的经济,但是可以救一个国家的一些国民。
发布于 2023-01-13 13:53・IP 属地北京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麦高清芬 - 122 个点赞 👍
施粥赈灾能救一个国家的经济么?
开仓放粮能救一个国家的经济么?
发钱是为了救低收入人群
而不是单单为了什么冷冰冰的经济
疫情几年,地方政府都还时不时发点真金白银
比如杭州21年,外地人员只要就地过年就发1000
我也没见有人跳出来哭嚎什么杭州要完蛋了
不能这么作孽啊~
不想发就别发
装死也行
别成天到晚跟我扯那么多大道理
发布于 2023-01-14 00:18・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俞唐 - 82 个点赞 👍
美国在疫情期间各种直接发钱给老百姓大概加起来就是不到1万亿美元的样子,但是通过其它方面各种工具给企业的救助大概达到了3-5万亿美元。后者其实才是美国大通胀的主要原因。但是因为资本家话语权太大了,就把通胀的原因扣到给普通人发钱身上。
举个例子:我和朋友的几个公司一共拿到了6万美元的扶持贷款,年息2.5%,30年无抵押无担保,30年后一次性还本息。对的,你没看错,2.5%利率30年后一次性付本息。这和送钱有什么两样。
理论上这个30年内关了公司就不需要还了,因为它是无抵押的。我知道有些人皮包公司多的申请到上百万美元这种贷款,直接买房买车去了。那些大企业更不用说了。
从美国的教训,我觉得中国应该只给普通人发钱,给资本家定向放水就不必了。可现在很多专家是反着来,只想救资本家,老百姓连一口汤都不给。美国还装一装救穷人呢……
你们知道为什么富人特别憎恨给老百姓发钱吗?跟我念下面这句话:
富人最大的财富是穷人!!!
编辑于 2023-01-14 01:38・IP 属地美国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一直住顶楼 - 72 个点赞 👍
这个就是为何1990年日本必然产生长期衰退的重演。
到目前为止,从通缩状态将国家经济拉出来的唯一一次成功经验就是2020年疫情美国全民发钱1200美元一个月发了1年半。2020年开年后,美国原油,房价,物价指数都在明显往下。因为疫情的原因,大量人口实际失业,美国出现通缩迹象,这种情况下,如果国家不用货币政策强力干预,会导致美国经济突发崩溃,同期,道琼斯指数从2月末开始迅速下跌,从接近3万点,在1个月出头的时间,跌到1万8000多点。跌幅接近40%,其下跌力度是道琼斯上市以来最强下跌速度,90岁的巴菲特也表明活久见,在其漫长的投机生涯里从来没见过如此跌幅。同期原油价格在2020年4月份甚至出现了负油价的情况。这种情况,美国经济可能出现突然崩塌的概率。这种情况下,美国会很快通过了全民发钱计划。这是一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在其历史里,即使如1929年经济危机大衰退,2008年次贷风波的情况下,都没有使用如此计划。在面临疫情诱发巨大经济暴雷的情况下,在正常的经济循环可能被全面衰退的情况下,美国依然做出了很明智的一步,直接给公民注入流动性,民众不是没钱消费吗,给你们钱,让你们买买买。在接下来的2年多时间里,道琼斯创出了高点,经济得到了强大的推动,因为消费力充沛的原因,美国经济迅速走出衰退迹象。这才是真实发生的美国经验,有用。那为何当时美国的专家们不阻止美国全民发钱拯救经济呢。因为美联储的所有专家都是真实的私有银行家,不是什么职业选举政客,他们极其清楚如果不给民众注入流动性会造成经济突然休克的可能。作为一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作为一个座右铭为天助自助者的国家,完全打破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固有印象。
回顾1990年代的日本,现在很多人把日本的衰退原因扣在日美广场协议头上,但是日本广场协议发生事件是在1985年9月,而日本股市高点发生在1990年,房产价格高点也是在1990年代初期,日元这段时间兑美元升值20%。日本央行为了压制住日本疯狂的资产泡沫趋势,利率从2%一直升息到6%。日经的疯狂打住了,日本的房地产疯狂打住了。由此陷入了长达30年的衰退。那么这个到底和广场协议有没有直接关系呢?有关系,但是关系并没有印度媒体所说的那么大。因为日美汇率主要影响的是出口,日元升值日本商品价格上升,在1980年代,日本汽车出口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汽车出口国,日本半导体行业的迅速升起,包括家电行业的迅速做大,造成了日美贸易的巨大顺差,逼迫美国出现了砸日本车的现象,美国政府强迫日本政府签下广场协议,强迫日元升值,那么我们可以对照,从1985之后的出口数据来看,到底有多大影响?
实际是对日本出口影响在15%左右,那么是造成日本衰退的真正原因吗?当然不是,日本真正衰退的原因是房地产洗劫了整个日本中产的财富,大量日本家庭被迫背上了沉重的房贷。要用长达30年的时间去偿还贷款。而广场协议只是加速了这个过程,让日本经济雪上加霜,而不是真正的根本因素。在1990年日本信贷增速断崖式下降,原因无他,房地产泡沫破灭,整个社会经济循环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负债发展达到极限。而且在1990年代日本在世界各地建立工厂,日本的出口变成在当地生产,从家电到汽车都是如此,这样算下来,日本企业通过这种方法避免了出口汇率影响的原因,实际对日本本国经济影响并不大,可以用轻微来形容。而对日本半导体,家电产业产生重大影响的时间点要到2010年中国家电崛起,对日本汽车产生重大影响,到目前为止才刚刚形成。所以把日本衰退的原因扣在广场协议上,是完全不准确的。
日本M2历年增量 那么如上叙述了美国和日本两个例子这么多,和发钱不发钱有什么关系呢?日本在衰退过程中,是没有发过钱的。日本根本就没有尝试过这条路。何来日本经验证明发钱不行呢?但是美国确实在2020年发钱过,而且实际证明真实有效。
那么我国是否可以通过发钱来挽救国家经济下行的趋势呢?完全可以。但是这只是缓解。因为从表象看,是民众没钱,而真正根本的原因是中国的贫富差距太过巨大,社会的货币大量集中在少数人手里,他们在经济下行期,是不可能把存款拿出来投资的,社会没有民间投资,全部靠国家投资搞基建,靠国家放松信贷门槛给很多企业续命,然后企业再拿钱出来给民众发工资,维持基本经济循环,这条路最后会证明走不通。因为无论你贷款多少给这些企业,无论你授信增加多少,因为民众没钱消费,这些产品必然积压,且必然降价销售,这非但不会让这些企业救活,反倒让这些企业背上巨大的债务,最终还是会倒闭。因为授信总有用光那天,库存必然有累计到天的时候。而民众因为房贷和失业,消费力会不断萎缩。没有针对民众部门增加流动性的情况下,经济是无法重启的。经济本身是一个循环,货币总量虽然在继续增大,但是这些增大的货币总量实际是累计在了极少数人和极少数公司手里,而这种马太效应,在过去40年迅速扩大发展。最终形成了今天的格局。你可以看到中国居民存款总量达到了120多万亿,你一算,人均9万,民众好有钱。我说这些人,连基本情况都搞不清。这120多万亿,其中3.1%的人占有全部存款的83%,而96.9%的人只占有17%,全国13亿人均存款只有2万!这是人均存款,还有大量的负债失业人口存款是0!而这3.1%的人其中的0.3%人均存款是300万以上,其余的2.8%人均存款50万。你给我说,靠人均存款2万元的96.9%的人如何去扩大小消费?
现在有专家说,提高中国人工资收入以至于来提高消费。这是绝不可能的。因为在经济下行如此巨大的压力下,任何想要提高工资的企业公司都会被直接干倒。不降薪裁员都是很好的公司了。这种情况下,怎么去提高收入?
消费和生产是一个蛋生鸡,鸡生蛋的循环过程,现在的那题不是在生产端,和过去几十年都不一样,而是在消费端,如果把生产当做鸡,消费当做蛋,蛋壳都破掉了,你如何孵化成鸡?可是很多专家就是假装看不到如此简单的逻辑,假装避开少数人占有大量货币的事实,还是像以前一样来解决,怎么可能成功?这也是2023年提消费不下10次,却一丁点起色都没有的根本原因。1998年中国家庭负债率是5%,2008年是20%,2015年是40%,截止到2023年12月,这个数据已经达到了64%。这是从央行负债表直接计算得出的。这其中还没有考虑贫富差距的修正,存款分布的修正。
在如此高的家庭负债率下,民众有钱就需要偿还房贷车贷卡贷,这还是在有工作能劳动的情况下,都无法消费。但是事实比这个更难,因为有大量公司降薪裁员,有大量小商户破产。2023年1月初,中国失信执行人总数已经达到了861万。众所周知,中国是没有破产法的,2023年7月在深圳试点了第一例破产。失信执行人相当于是实质破产了。这个人口比例是美国破产人口的135%,绝对数量是美国破产人口的6.5倍。这还完全不能反映真实情况,现在银行策略是,如果能协商还款,即使每月还1000,都绝不会把人拉进失信执行人名单。据各地的银行信贷部人士透露,还有大量欠款人群,限高人群能不拉入失信执行就不会拉入。而且将信用贷款的条件大幅度降低,可贷额度在上升。即使如此,也没能阻止失业继续蔓延。
发钱只是短期缓解,真正要解决经济下行必然需要福利制度的提升改革,劳动法的严格执行。这一些列都有深刻的原因。我们可以比较,中美两国家庭杠杆率,中国家庭杠杆率是64%,而美国家庭杠杆率是74%。光从数据看,中国家庭债务比美国家庭债务要轻不少,但是为何美国没有发生中国这种消费疲软低迷的现象,没有发生CPI,PPI连续下降的现象?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中美两国家庭财富和福利制度的不同。目前在中国家庭财富主要是房产,其次是存款,最次是股票等金融产品。而美国的家庭财富第一在股票,第二在房产,最次在存款。这种情况下,美国股市的下跌就会造成金融危机,而中国房产的下跌也会形成。
再者,美国福利实际是不如欧洲的,但是美国的社会保底制度是远高于中国的。这就造成了,美国中产和底层敢花钱,国家在,就不会吃不起饭,看不起病,读不起书。有的人看到这里,就会说,你这个美狗,吹美国好。但是你永远无法解释,为何美国中产和底层都敢花钱的实际原因。比如对于一个丢掉工作的美国中产,他由于还不上房贷而破产了。那么他吃饭绝不会担心,因为有食品券和食物银行,他看病也不会担心,因为有白卡制度,即可以先看病手术再还钱,医院不能拒绝病人看病。这就解决了人最基本的生存问题。美国的中层底层必然敢于花钱。而在中国不行,如果没有基本的积蓄,必然吃不起饭,医院绝不会给你看病手术。
如上就是为何美国的居民部门杠杆率高于中国,美国的消费却不衰退的根本原因。他是福利一般,但是他的保底制度是全世界极好的。民众保证了生存,就去掉了最基本的隐患,就敢于把钱花掉。这种国家保底的抗风险制度是远强于中国的居民储蓄抗风险制度的。那么这只说到了基本保底制度,和劳动法有什么关系呢?
因为劳动法8小时工作制度,可以提高社会就业率。在中国打螺丝也好,写代码也好,都是用较少的人来完成更多的工作,这看起来效率很高,个人收入也更高。但是一方面大面积的人口失业,一方面有的人有要天天加班。在历史上,欧洲的劳动法落实是在1945年以后,美国的劳动法落实是在1935年。为何是在这个时间?因为1935年美国因为经济大衰退,极限人口失业率高达25%,必须通过劳动法,让更多的人有工作。而欧洲是吃到了更大的苦头,二战爆发,让欧洲损失了几千万人。生产过剩的难题让欧洲的统治阶层意识到,再不改变,必然会引发三战,到时候是核战争,不会有任何人幸免。这不是因为资本家仁慈,而是资本家也害怕。
中国目前就是累计有生产过剩叠加房产泡沫破灭的双重危机里,并且还有贫富差距过大的中等收入危机里。这是全世界有信贷货币以来,各类泡沫第一累加出现。不仅如此还兼备地方债务危机,央企国企债务危机。如果要比较,可以说是1929美国衰退的条件,叠加1990年日本衰退的情况,叠加南美中等收入危机的情况,叠加中国独有的地方债,国企债情况。这是人类历史里,从来没有见过的,从来没有遇到过的。
但是依然有办法来解决。发钱只是一个开始。如果不发钱,你无论用什么办法,你都无法解决大面积民众没钱的困局。你给企业贷款,大部分民众没钱消费,你给政府贷款,大部分民众还是没钱消费,你给负债人口提高授信,大部分民众还是没钱消费。走到最后,这一个关口根本无法越过。
但是为何这么多专家都说不能发钱呢?因为这些专家长期说假话,喜欢把现在的问题说成是一个信心的问题。信心的问题?民众就不用还债就有钱消费了?信心的问题,社会的经济盈利增长点就出现了?信心的问题,那些有巨额存款的人口就会拿钱出来炒股赔钱啦?投资亏钱的项目啦?当然绝无可能。所以这些专家提出的这些东西,一旦被采纳,最终只能让危机继续蔓延。
假设,全国人民城市人口每人发1000,农村人口每人发800,,1年下来可计算得出将会发13万亿。这个数值是全国每年新增贷款的40%。这能够在短期迅速逆转消费不足的局面,迅速逆转CPI,PPI连续下降的局面,也可以迅速逆转大量工厂公司不赚钱的局面。配合保底制度,福利制度的提升,抑制贫富差距,必然可以逆转经济下行的长期趋势。否则如此众多的危机叠加,是很危险的。
编辑于 2024-01-13 06:12・IP 属地四川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满嘴仁义 - 63 个点赞 👍
我早在管清友建议发钱的时候,就已经写过相关答案了。
都声称是经济学家,一个建议发钱,一个建议不发钱,要不让他们battle一下?
实际上这个问题就是博傻问题。
只要发钱,一定会稀释现金财富,谁持有更多现金,就是那个傻子。
富人的投资渠道往往比穷人更多,所以不倾向于持有现金。
穷人的投资渠道有限,所以倾向于持有现金,存个定期。
发钱时看似穷人拿到了钱,但其存款被稀释了。
有的人也不用用自己月光的消费习惯来反驳,因为你们有父母,总不能有人为了反驳我而不承认自己存在父母吧。
你父母是有存款的。
尽管你可以月光,你在发钱活动中收益了,但是你父母的存款被稀释了。
从家庭整体来看,存款稀释所流失的财富,应该是要大于你收到的国家发的货币的。
当然了,还有一部分人有房贷。
有房贷的人,当然是非常拥护发钱的。
因为发了钱,他的房贷稀释了,还款压力小了。
哦,对了,他的房贷稀释,所获得的财富增值是哪来的呢?
就是你家存款被稀释的那部分财富中来的。
富人往往也背负大量的负债,通货膨胀,债务也会稀释。
这部分财富哪儿来的呢?
恭喜你,也是你家存款里被稀释的那部分财富里来的。
同时,还存在一个薪酬滞后性的问题。
就是通货膨胀了,物价升高了,按理来说你的工资应该马上涨。
但是由于薪酬有滞后性,所以资本家是不会立马主动给你涨薪的。
这个周期在半年到一年。
这个期间你的名义薪酬不变,但实际薪酬因为货币购买力下降而降低了。
这个钱被谁赚去了呢?
你的老板。
这个话题下这么多人都支持发钱,不得不让我怀疑他们都背了房贷。
看不看得懂的,你们自己去理解吧。
总会有人骂我。
但是骂我的人到底是什么成分?
是资本家?
还是背负大量房贷的打工人?
还是看不懂这篇东西的魔怔人?
我不知道。
你们自己分辨。
还有之前那个答案评论区有人嘲讽我说我一个HR来谈经济问题真是笑死人了。
我只想说有一些经济金融基本知识的人都能把这件事看明白说明白。
我毕竟是个经济学学士+中级经济师+证券从业资格持有人。
虽然都不是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但是足够支撑我去说上面这些东西了。
发布于 2023-01-13 20:39・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无良HR - 60 个点赞 👍
全民发钱和上世纪70年代死灰复燃的新自由主义劫贫济富的核心诉求是存在冲突的。由于巨大的贫富差距和全民发钱的平均效应,发钱的潜在通胀所稀释平均的将主要是最富有层级囤积的大量财富/购买力(比如2020年招行财报给出的数据:不到 2%的储户占据了超过 80%的存款)。
简单算数:100块钱 100个人,2人占了 80块,剩下 98人占剩下 20块,最富有阶层占比 80%;现在每人发 1块,最富有的那俩人现在有 82块,而剩下98人则有118块,最富有阶层占比 41%。
这种更大程度稀释最富有阶层财富的政策从阶级立场来看,毫无疑问是带有些许均富色彩的。为此,专家们跳出来反对自然是意料之中咯。

高风亮节的士大夫阶级 在当前财富和购买力高度集中的经济现实中,中下层的赤贫化,以及购买力和对未来信心的不足是经济不景气的主要原因。全民发钱所能撬动的中下层消费(以及乘数效应)是真正可以刺激生产与投资的。对于这一点,Andrew Yang 在美国有过非常局部的尝试,结果不出意外:发的钱都通过对商品与服务的购买重新流入了经济循环(对比上层财富主要在金融系统内投机空转)。相应的,被注入强心剂的生产和投资活动的增加则会提升社会的真实价值创造(对比金融行业如果不为负数也几乎为 0的价值创造),而增加的以商品和服务体现的价值则会(至少部分)抵消通胀的上扬。
这时候难免要有人跳出来站在专家一边鹦鹉学舌似的发出下面这类质疑了:“发的这钱从哪儿来呀? /这样财政不就赤字了吗? / 看看某国的政府债务,这方法不可持续!“
这些反对发钱的蹩脚理由和”例子“根本经不起半分钟的分析推敲。在下就在这里把话挑明了: 钱自然是要从收入分配政策改革中来。在不改革初次/二次分配政策的情况下,因为人民群众增加的收入总要在现有的经济现实中兜兜转转回到最富有的 1%口袋里,而他们又会通过这样那样的避税/逃税手段不交或少交税,妨碍阻断了财政闭环的形成。
解法也很直白易懂:在二次分配层面,只需提高公司与最高收入者面对的实际税率即可形成【财政发钱-人民消费-公司利润-财政收入】 的闭环。在笔者看来,或许真的有小部分”专家们因为知舒服日子过久了和思想钢印化的阶级偏见,导致他们的大脑意识根本就无法构想出给自己所在阶级加税这个选项;剩下的那些对此解法闭口不谈的学者们则是因为屁股坐歪,在刻意回避探讨数十年来社会中越拉越大的贫富差距极化和不公的根本原因。
兰德公司(Rand Corp, 与美帝国军方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权威智库)2020年重磅报告《1975年-2018年收入趋势 Trends in Income From 1975 to 2018》中,通过美帝国 1975-2018年这四十多年的收入分配结构与 1945-1974三十年区间对应数据对比分析,将劫贫济富政策在收入分配层面的实际后果进行了量化:
对于一名年收入为 $50,000(2018年中位数收入)的全职工人来说,假设延续了 1945-1974 较为平均的收入分配政策和同样的经济增长水平,他在 2018年的收入在做出通胀影响调整后应该是: $92,000 -- $102,000 (具体数字的差异来源于通胀的不同计算方式)
与中位数收入形成巨大反差的是接近最高收入分层的真实收入。在同样假设条件下,位于最高收入分层1%的一个美国人在2018年收入应该是 $549,000,而不是事实上的 $1.2 million(包括其它收入分层分析,见下图)
1975-2018年帝国全职适龄工人年收入分配的结构变化(最后一列为假设情况)-Rand Corp 与维持了 50-60年代收入分配水平和同样经济增长率的收入分配情况对比,兰德公司的计算结果是美帝国底层 90%的人民在 1975-2018年向最富有的 1%人口转移了超过 50万亿美元的财富,并且这个劫贫济富的速度是不断加快的。仅 2018一年,最富有阶层就从底层 90%手中拿走了 2.5万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二战后到70年代中叶这段社会收入分配较为平均主义的时期,美帝国实行的最高所得税累进税率超过 90%,不允许离岸避税天堂的存在,并且公司税率维持在 35-40%。
美帝国作为全球霸权,其政策往往都是具有国际重要性的。收入结构的变化和财富的向上转移也不是例外,类似的情况也广泛发生在帝国主导的全世界。
综上所述,全民发钱这种更直接平等的凯恩斯主义政策,以及关键的让"地主”交出部分"余粮”的配套的税收改革,只是在帮助普罗大众拿回他们在贫富差距急剧扩大的这几十年间被夺去的一小部分罢了。
对于那些不满足于小打小闹,想要标本兼治的有志向青年,更根本的改革在于全面提高一次分配中劳动占比。要提到多高才好呢?答案是高到不能再高!资要服务于人民(社会),而不是反过来的情况。
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另外一边可从来没有
关于劫贫济富的新自由主义政策:
编辑于 2023-01-20 21:57・IP 属地河南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Alex - 56 个点赞 👍
我们论迹不论心来看看邓把“欧美不成功经验”搬回国内的三方面合理性问题。"经济学家"这个称呼反正也是惨,就不行能写中航基金副总称么?
其一,欧美发达经济体(特别是长期稳态经济增速 long-term steady growth rate已经回落至2%的发达经济体)的劳动力市场结构与我国完全不同,低技能(low-skilled)劳动力子市场的供求关系,欧美国家明显的供不应求,否则他们也不会要海外移民充实劳动力人口;反观我国恰好相反,劳动力市场整体呈现出供过于求的状态,除了第二产业制造业中的产业技术工人呈现因为薪酬水平主导的供不应求之外,整体还是供过于求的,总理一到两会就会提解决就业问题,这是基础性不同,不容忽视。
- 眼下欧美劳动力市场,供不应求、薪资水平高企不下进入到工资螺旋(wage spiral),是通胀的锅,不是发钱的锅,这是宏观经济的基础性知识。
其二,邓总语境下的不成功是指什么?因为新冠疫情期间,各发达经济体政府的发钱计划(helicopter money drop)使得老百姓手里有了可以直接消费的现钱,可以先不上班(毕竟可能是时薪制或者周薪制),特别是躺平政策下,阳了需要休息,更缺人了。而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则持续出现失业率低于自然失业率,劳动力供给不足的状态,进而导致劳动力成本增加;而这个低失业率和疫情导致的劳动力参与人口基数(即失业率的统计基数)变小也有关系,并不单纯是发钱的锅。而且邓总忽略了以下事实——
- 发的这部分钱是以M0形式直接向居民(Household Sector)增发的现金通货,属于典型的高能货币,对货币基数有直接放大作用,而且因为人人有份,因此只要不是美国那1%的富人,大部分手里有了现钱都会用来立即消费或未来一段时间内消费,即使不是全部的钱也至少会消费一部分。至少学界的基本共识是普通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远大于富人(例,给一年挣10万的人额外10万和给一年挣10亿的人额外10万,显然前者会更有消费的动力)。这一点从美国疫情企稳,特别是疫苗问世之后消费快速回升就可以得到佐证。
- 至于说我猜测的邓总认为行不通的问题,即眼下美国的高通胀+低增长,那和2020年发钱本身并不具有因果性联系。至少美国目下的高通胀是由于2020年美国无限量量化宽松释放M2而后来在taper和加息问题上磨磨蹭蹭造成的;日本的低增长和其人口结构当中老龄化人口占比畸增是密不可分的,年轻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是要大于老年居民的。邓总,你可是中航基金的CIO,可不好把M2增发造成的锅甩给M0啊。
- 美国、日本给居民发钱对消费和经济的刺激作用,经济学家或者说研究员们可以看得到的统计口径,只有消费数据,不管是社会消费品零售、还是消费品批发、或者是个人消费品花费,以这个口径来看我国,那肯定效果有限,但我国情况特殊在于,我们的社零统计的是限额以上企业,换言之,底层的个体工商户或者无证地摊摊主的情况不反应在社零之中,但他们好不好做、有没有生意,①涉及到社会劳动力整体有多过剩,②涉及到限上企业的社零数据。眼下要让中国经济复苏,重点在于让经济先转起来,就像过去的柴油机,你得先出点儿力让它的飞轮转起来,柴油机才能发动起来。
其三,我们国家的M2数据,已经连续9个月维持在了10%以上的水平,期间为了托举经济,央行把M2同比增速已经推升超过了2020年疫情期间的峰值,自上而下的宽货币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并没有有效刺激经济,央行从货币政策层面已经尽力了。而发钱是典型的自下而上的传导,这个钱的来源如果邓总担心推升国债收益率,旗下固收基金不好做,那可以不以发债的形式解决,单纯以货币增发的形式来完成。我国目前广义货币M2存量266.43万亿元,流通中货币(M0)存量10.47万亿元,一人发1000元,也不过1.4万亿M0,但这对于宏观经济自下而上的启动是有好处的,尤其是疫情防控政策已经全面放开了,平头百姓想花钱有的是地方可以花。
以上
编辑于 2023-01-14 00:19・IP 属地浙江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风正一帆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