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9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4个

经济学家称给百姓直接发钱弊大于利,「发钱不能救一个国家的经济」,如何从经济的角度进行解读?

搜狐新闻
56个点赞 👍

我们论迹不论心来看看邓把“欧美不成功经验”搬回国内的三方面合理性问题。"经济学家"这个称呼反正也是惨,就不行能写中航基金副总称么?

其一,欧美发达经济体(特别是长期稳态经济增速 long-term steady growth rate已经回落至2%的发达经济体)的劳动力市场结构与我国完全不同低技能(low-skilled)劳动力子市场的供求关系,欧美国家明显的供不应求,否则他们也不会要海外移民充实劳动力人口;反观我国恰好相反,劳动力市场整体呈现出供过于求的状态除了第二产业制造业中的产业技术工人呈现因为薪酬水平主导的供不应求之外,整体还是供过于求的,总理一到两会就会提解决就业问题,这是基础性不同,不容忽视

  • 眼下欧美劳动力市场,供不应求、薪资水平高企不下进入到工资螺旋(wage spiral),是通胀的锅,不是发钱的锅,这是宏观经济的基础性知识

其二,邓总语境下的不成功是指什么?因为新冠疫情期间,各发达经济体政府的发钱计划(helicopter money drop)使得老百姓手里有了可以直接消费的现钱,可以先不上班(毕竟可能是时薪制或者周薪制),特别是躺平政策下,阳了需要休息,更缺人了。而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则持续出现失业率低于自然失业率,劳动力供给不足的状态,进而导致劳动力成本增加;而这个低失业率和疫情导致的劳动力参与人口基数(即失业率的统计基数)变小也有关系,并不单纯是发钱的锅。而且邓总忽略了以下事实——

  • 发的这部分钱是以M0形式直接向居民(Household Sector)增发的现金通货,属于典型的高能货币,对货币基数有直接放大作用,而且因为人人有份,因此只要不是美国那1%的富人,大部分手里有了现钱都会用来立即消费或未来一段时间内消费,即使不是全部的钱也至少会消费一部分。至少学界的基本共识是普通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远大于富人(例,给一年挣10万的人额外10万和给一年挣10亿的人额外10万,显然前者会更有消费的动力)。这一点从美国疫情企稳,特别是疫苗问世之后消费快速回升就可以得到佐证。
  • 至于说我猜测的邓总认为行不通的问题,即眼下美国的高通胀+低增长,那和2020年发钱本身并不具有因果性联系。至少美国目下的高通胀是由于2020年美国无限量量化宽松释放M2而后来在taper和加息问题上磨磨蹭蹭造成的;日本的低增长和其人口结构当中老龄化人口占比畸增是密不可分的,年轻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是要大于老年居民的。邓总,你可是中航基金的CIO,可不好把M2增发造成的锅甩给M0啊
  • 美国、日本给居民发钱对消费和经济的刺激作用,经济学家或者说研究员们可以看得到的统计口径,只有消费数据,不管是社会消费品零售、还是消费品批发、或者是个人消费品花费,以这个口径来看我国,那肯定效果有限,但我国情况特殊在于,我们的社零统计的是限额以上企业,换言之,底层的个体工商户或者无证地摊摊主的情况不反应在社零之中,但他们好不好做、有没有生意,①涉及到社会劳动力整体有多过剩,②涉及到限上企业的社零数据。眼下要让中国经济复苏,重点在于让经济先转起来,就像过去的柴油机,你得先出点儿力让它的飞轮转起来,柴油机才能发动起来。

其三,我们国家的M2数据,已经连续9个月维持在了10%以上的水平,期间为了托举经济,央行把M2同比增速已经推升超过了2020年疫情期间的峰值自上而下的宽货币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并没有有效刺激经济央行从货币政策层面已经尽力了。而发钱是典型的自下而上的传导,这个钱的来源如果邓总担心推升国债收益率,旗下固收基金不好做那可以不以发债的形式解决,单纯以货币增发的形式来完成。我国目前广义货币M2存量266.43万亿元,流通中货币(M0)存量10.47万亿元,一人发1000元,也不过1.4万亿M0,但这对于宏观经济自下而上的启动是有好处的,尤其是疫情防控政策已经全面放开了,平头百姓想花钱有的是地方可以花。

以上

编辑于 2023-01-14 00:19・IP 属地浙江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
风正一帆悬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