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发钱和上世纪70年代死灰复燃的新自由主义劫贫济富的核心诉求是存在冲突的。由于巨大的贫富差距和全民发钱的平均效应,发钱的潜在通胀所稀释平均的将主要是最富有层级囤积的大量财富/购买力(比如2020年招行财报给出的数据:不到 2%的储户占据了超过 80%的存款)。
简单算数:100块钱 100个人,2人占了 80块,剩下 98人占剩下 20块,最富有阶层占比 80%;现在每人发 1块,最富有的那俩人现在有 82块,而剩下98人则有118块,最富有阶层占比 41%。
这种更大程度稀释最富有阶层财富的政策从阶级立场来看,毫无疑问是带有些许均富色彩的。为此,专家们跳出来反对自然是意料之中咯。

在当前财富和购买力高度集中的经济现实中,中下层的赤贫化,以及购买力和对未来信心的不足是经济不景气的主要原因。全民发钱所能撬动的中下层消费(以及乘数效应)是真正可以刺激生产与投资的。对于这一点,Andrew Yang 在美国有过非常局部的尝试,结果不出意外:发的钱都通过对商品与服务的购买重新流入了经济循环(对比上层财富主要在金融系统内投机空转)。相应的,被注入强心剂的生产和投资活动的增加则会提升社会的真实价值创造(对比金融行业如果不为负数也几乎为 0的价值创造),而增加的以商品和服务体现的价值则会(至少部分)抵消通胀的上扬。
这时候难免要有人跳出来站在专家一边鹦鹉学舌似的发出下面这类质疑了:“发的这钱从哪儿来呀? /这样财政不就赤字了吗? / 看看某国的政府债务,这方法不可持续!“
这些反对发钱的蹩脚理由和”例子“根本经不起半分钟的分析推敲。在下就在这里把话挑明了: 钱自然是要从收入分配政策改革中来。在不改革初次/二次分配政策的情况下,因为人民群众增加的收入总要在现有的经济现实中兜兜转转回到最富有的 1%口袋里,而他们又会通过这样那样的避税/逃税手段不交或少交税,妨碍阻断了财政闭环的形成。
解法也很直白易懂:在二次分配层面,只需提高公司与最高收入者面对的实际税率即可形成【财政发钱-人民消费-公司利润-财政收入】 的闭环。在笔者看来,或许真的有小部分”专家们因为知舒服日子过久了和思想钢印化的阶级偏见,导致他们的大脑意识根本就无法构想出给自己所在阶级加税这个选项;剩下的那些对此解法闭口不谈的学者们则是因为屁股坐歪,在刻意回避探讨数十年来社会中越拉越大的贫富差距极化和不公的根本原因。
兰德公司(Rand Corp, 与美帝国军方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权威智库)2020年重磅报告《1975年-2018年收入趋势 Trends in Income From 1975 to 2018》中,通过美帝国 1975-2018年这四十多年的收入分配结构与 1945-1974三十年区间对应数据对比分析,将劫贫济富政策在收入分配层面的实际后果进行了量化:
对于一名年收入为 $50,000(2018年中位数收入)的全职工人来说,假设延续了 1945-1974 较为平均的收入分配政策和同样的经济增长水平,他在 2018年的收入在做出通胀影响调整后应该是: $92,000 -- $102,000 (具体数字的差异来源于通胀的不同计算方式)
与中位数收入形成巨大反差的是接近最高收入分层的真实收入。在同样假设条件下,位于最高收入分层1%的一个美国人在2018年收入应该是 $549,000,而不是事实上的 $1.2 million(包括其它收入分层分析,见下图)

与维持了 50-60年代收入分配水平和同样经济增长率的收入分配情况对比,兰德公司的计算结果是美帝国底层 90%的人民在 1975-2018年向最富有的 1%人口转移了超过 50万亿美元的财富,并且这个劫贫济富的速度是不断加快的。仅 2018一年,最富有阶层就从底层 90%手中拿走了 2.5万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二战后到70年代中叶这段社会收入分配较为平均主义的时期,美帝国实行的最高所得税累进税率超过 90%,不允许离岸避税天堂的存在,并且公司税率维持在 35-40%。
美帝国作为全球霸权,其政策往往都是具有国际重要性的。收入结构的变化和财富的向上转移也不是例外,类似的情况也广泛发生在帝国主导的全世界。
综上所述,全民发钱这种更直接平等的凯恩斯主义政策,以及关键的让"地主”交出部分"余粮”的配套的税收改革,只是在帮助普罗大众拿回他们在贫富差距急剧扩大的这几十年间被夺去的一小部分罢了。
对于那些不满足于小打小闹,想要标本兼治的有志向青年,更根本的改革在于全面提高一次分配中劳动占比。要提到多高才好呢?答案是高到不能再高!资要服务于人民(社会),而不是反过来的情况。

关于劫贫济富的新自由主义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