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宣布放弃 2030 年实现全电动化计划,未来十年继续开发燃油车,如何从商业角度解读此举?
2月22日,梅赛德斯-奔驰首席执行官Ola Källenius在年度股东大会上坦言,该公司已经调整了先前设定的目标,不再计划在2030年前在主要市场全面转为电动...
- 6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大侄子脑回路真是让人啼笑皆非,居然说外国人研究了三十六计,先消耗几百上千亿美金引诱中国研究电动车,然后再突然撤退耗死中国。
一个厨子不看菜谱研究上兵法了?
这是通过河北棒子完成的义务教育吗?
外国只是放弃全电计划(电动车依然会大力做,只是不放弃燃油车),大侄子理解成外国彻底放弃了电动车,这精神胜利法达到九级了。
可是大侄子居然忘了,中国,一个占世界三分之一的庞大汽车市场,以现在的电动车产能根本填不满。
编辑于 2024-03-07 05:56・IP 属地浙江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老杨叔聊志愿填报 - 222 个点赞 👍
记得电动车真实续航只有200km不到的开局时期吗?那时舆论一边倒地骂电动化是骗局。
现在中国汽车市场的新能源渗透率已经维持在40%左右了,舆论又一边倒向地骂燃油车。
冷静冷静。很多人都习惯墙头草,细想,电动与燃油,有没可能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敌对角色,而是场景互补的两种动力总成。
的确有新势力车企老板说过要彻底消灭燃油车,但自从汽车诞生以来,就从来没有一种动力可以100%统治全球汽车市场的。20世纪初,美国市场上牌数统计数据,有4成是蒸汽汽车,4成是电动汽车,只有2成是汽油车,这是绝大多数人不知道的客观事实。
仅仅20年光景,蒸汽机因热效率太低被淘汰,电动车因续航孱弱而不再生产,热效率突飞猛进的长续航汽油车成为历史的绝对主流,并维持了整个一百年。
很多人没思考过的另一个客观事实是——电网是分布式能源,更适合给汽车补能;加油站是集中式能源,需用重型载具运输到特定的地点进行分发,更不适合汽车补能。内燃机汽车赢了这一百年,只是因为人类花了一百年才找到合适的电池配方……
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颁发
查看全文>>
TipInKickdown - 0 个点赞 👍
诺基亚、黑莓点了个赞
查看全文>>
无赖 - 1889 个点赞 👍编辑于 2024-03-02 09:40・IP 属地广东
查看全文>>
号外号外 - 122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从不看视频 - 811 个点赞 👍
“温室效应”“减排”“碳排放”“碳平衡”“碳税”这些都是西方国家创造出来的词汇,本意是遏制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让中国这些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无法完成,把全球化分工固化,让发达国家永远享受高端产业带来的高利润,发展中国家做一些低端的制造业就可以了。
可是西方国家突然发现,这些年来中国的发展不仅没有被遏制住,反而在光伏,风能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等环保相关领域取得了全球领先的地位,中国碳减排搞得风生水起,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反而是西方国家发现自己原来的图谋已经完全落空了,好处似乎都被中国拿走了,于是开始反悔了。
现在想来,当初丁仲礼院士真的是有先见之明,早就知道西方所谓的减排计划都只是说说而已,合则留,不合即去,并不会真的去做,奔驰放弃电动化计划毫不奇怪。只有中国是在认真做减排的。
西方国家接下来不但不会推进电动化战略,还会千方百计阻挠中国的电动汽车走向世界,这些人的骨子里只有利益,如果减排对中国有利,他们接下来就会毫无顾忌的污蔑减排,甚至可能会说碳排放对世界是有好处的,减排是有害的,石油才是最好的能源。
那么,中国应该怎么办?
如果我们此时也放弃减排的计划,放弃新能源汽车的发现目标,那就掉进了西方国家的陷阱里了。我们要继续高举环保的大旗,继续大力发展光伏风能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因为这些产业确实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对我们的发展是大有好处的。
发布于 2024-03-01 19:59・IP 属地江西查看全文>>
周臻 - 496 个点赞 👍
我回答过好几个关于电动车的问题,我是一直不看好电动车的,很早以前我就说过,欧洲不会真陪着中国玩电动车放弃他们原本占绝对优势的内燃机技术。
当时有人就跟我说了,欧洲表态了,未来几几年放弃油车,BBA都表态了。我回答的是那是口头说,别看别人怎么说,要看别人怎么做,实际上BBA包括其他一些大车企在电动车上投入并不大,有的都不想有大投入,看到电动车这块蛋糕想吃一口,但又不想自己去买盘子刀叉,于是就找中国一些厂家合作。
前阶段欧盟开会,德国和意大利表示不会放弃燃油车,再接着就是几个欧洲大车企又陆续宣布不会放弃燃油车,奔驰就是其中之一。
我看回答有些人说欧洲准备把纯电计划变成增程式,油电混合,我今天话放这里,欧洲绝大多数国家也不会搞增程。
为啥?因为到几几年放弃内燃机这个是口头说说的,但处理废弃电池,欧洲是立法了。法律规定的很清楚,谁家生产的电池,车辆报废后这块电池谁家拿回去自己处理。如果是欧洲自己生产的电池,他们的相关法律已经规定到很严格了,哪些重金属必须重复利用到多少才行。而处理废弃电池是最最污染环境而且投资巨大回报很差的买卖。
韩国在匈牙利造了回收处理废电池的工厂,这个工厂应该是目前全世界立处理汽车废弃电池最先进的工厂,一年能处理2.4万吨锂电池。
2022年匈牙利政府公布了位于匈牙利Szigetszentmiklós地区电池处理厂的环境报告,这家工厂空气中的镍超过匈牙利规定的2000倍,其他重金属也超过规定的好几倍,对工厂一些工人进行体检,也发现一些工人身体里的重金属超标。
环保的问题其实是解决不掉的,无非就是转移,以前伦敦是雾都,伦敦当时的空气是能毒死人的,伦敦的空气怎么变好了?就是把污染环境的工厂和设备搬出去,搬到伦敦以外,伦敦空气就好了,搬到英国以外,英国的空气就好了。
中国一些城市现在空气质量好了,但去看看周边的空气质量,道理一样的。
发达国家把重污染的工业发包给发展中国家去做,把本来应该污染他们国家环境的工业变成污染其他国家。眼前看似给发展中国家赚钱了,生产一条牛仔裤赚个几毛钱利润,单子下来就是几十万条上百万条,但把时间线拉长,赚的钱对于污染的环境来说,不够以后环境治理的。
所以欧洲不会推进以电池为主导材料的交通工具,别说电池了,欧洲现在对油车换机油都有很严格的规定,中国一般一年换一次机油,同样的车在欧洲就可以两年甚至更久换一次机油。
欧洲当时表态全力发展电动车,放弃油车,类似啥呢,班级里几个学霸本来没威胁,都可以进清北交复,突然蹿出来一个本来成绩一般,高三突然发力学习的同学,眼看可能对几个学霸进清北交复构成威胁,于是几个学霸约这个同学出来,带他去唱K,带他去游乐场,带他上网吧,并且告诉他,这么做才是对的,看书复习多没劲,然后学霸陪好他之后回家继续认真学习,最后这个本来有前途的学生被他们带偏了。
欧美车企动不动就上百年的历史,内燃机都玩到头了,对于汽车,他们就是学霸,他们输得起,电动车包括混动,无非就是省油嘛,他们有能力造出内燃机省油的车。走一段弯路,他们输得起,最多再绕回来继续玩内燃机。
但中国不一样,中国本来内燃机积累到一定程度了,如果咬着牙继续朝着内燃机方向走,不敢说造的和欧美日内燃机同样水准,但大差不差是有希望做到的。但看看今天中国的车企,还有几家对纯内燃机有很大投入的?别说厂家投入了,大学学汽车的,这些年内燃机人才都断档厉害。
电动车是不是未来,不知道。如果电动车不是未来,那么中国车企和欧美日车企的距离只会越拉越大。
电动车是不是未来,取决于两个关键因素,一个是安全性,一个是电池回收污染,这两方面做好了,电动车可能是未来,这两方面做不好,那么就不是。别说什么石油早晚会用光这种调调,你电动车企熬不到石油用光的那一天就撑不下去了。
而且要搞清楚一点,石油不是只出汽油,汽油是提炼石油过程中的一部分而已,很多和生活息息相关化工产品都要用石油,只要用石油,必然会顺带生产出来汽油。
电动车国内推行了十多年了,目前占全国机动车总量的5%,但要知道一点,燃油私家车在全国开始普及,也就本世纪慢慢开始的,到现在20多年,燃油车普及比推行电动车就早了十几年。
所以我在其他一个问题的回答里说了,电动车现在这个趋势,基本热销浪潮结束了,电动车市场占有率不会有大幅度的提升。
为啥?因为燃油车依旧有一大批支持者,很多人说只要市面有燃油车销售就不会买电动车,这个不是说说的,燃油车至今销量依旧比电动车高。2023年我国机动车销量2600多万辆,其中新能源不到950万辆。
最近比亚迪在大促销,几乎所有车型都大降价,我看各自自媒体都说比亚迪是掀桌子,并不是掀桌子,比亚迪的目的是为了在汽车产能过剩,消费疲软的情况下,尽量多争取到客户。
中国的汽车已经产能过剩了,不止中国,全世界的汽车基本都产能过剩。
汽车不像吃饭穿衣是高频率的消费,汽车是一件耐用品,买一辆车可以用好多年。而中国还能消费汽车的家庭并不多了。
截止2023年底,中国民用车保有量是3.36亿辆,而中国一共才14亿多一点人口,这个数据意味着4个人里有一个人有一辆车。而中国月收入不到2100的人,超过人口一半,月收入2100内,就算以家庭计,一家三口,两大一小,家庭月收入不到4200,这个收入要养一台车,比较困难。
所以中国也就是差不多7亿人不到,拥有3.36亿辆车,差不多2个人一辆。并且中国现在人口在锐减。中国的汽车行业已经过度了,现在车企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吸引还能买得起车的家庭来买自家的车。
所以比亚迪不是掀桌子,即使比亚迪不降价,其他车企也会降价,因为市场上的蛋糕已经不大了。
现在电动车增幅比较大,很多家庭本来的存款和月收入让他们买一台油车,他们感觉紧绷绷,像上海一块蓝牌就要差不多10万,口袋里就10来万,只够买块牌照的。
电动车宣传的理念就是基本买车一次性投入,以后养护成本低,所以一批本来买油车很紧张的人,听到这个宣传就去买电动车了。
不用加油,牌照免费,保养便宜,还有补贴,所以很多买电动车的无所谓保值率,因为油车保值率再高,他们消费起来很难,电动车至少圆了他们私家车的梦。让他们开几年换车也没条件,就准备开好多年,所以保值率对他们来说确实无所谓。
随着中国电动车越来越多并且越来越老,未来一定会面临电动车电池的问题,突发的火灾,特别是地下车库突发的火灾,还有就是废旧电池处理的问题。
这里还延伸出来一个问题,就是这些车企赚的钱去对应电池处理,够不够?
有人会讲电池处理这个买卖能赚钱,所以愿意干的人多。这个能赚钱的前提是不讲环保,电池拆开了只要自己需要的,利润大的一部分,其他想办法处理了,这个想办法处理就是污染环境。这就好比以前回收洋垃圾,回收洋垃圾的利润来自于对环境的污染。电池回收利用如果真的按照欧洲那个制定的标准来处理废电池,成本极高。
其实应该的操作是车企要拿出一定比例的钱去投入后期处理电池的费用,如果把这个费用加到汽车上,电动车就要贵很多。现在车企能大幅度降价卖车,前提是基本不考虑以后环保问题,等于赚的也是破坏环境的钱。
举两个例子,X光片和CT片里能提取白银的,十年前的技术是4吨X光片提取10斤白银,这个是违法的,但还有很多人冒险干。白银现在一公斤也就6000不到,5公斤就是3万,搞4吨X光片,去掉人工和违法成本,赚不到3万块,还一堆人愿意干。为啥?因为不用考虑环保,提取到白银剩下的就扔了。
国家为啥规定这种行为违法,因为污染环境太厉害了,4吨废料要无害化处理的钱,3万人民币搞不定,远远搞不定。
另外一个例子,瑞士下水道一年排掉的黄金至少有43公斤,按照今天黄金的市值2700万人民币,基本都在瑞士的污水处理厂里,然后直接排掉不要了。为啥?因为提炼这点黄金的成本比这些黄金本身的价值高。
再来个更简单的例子,塑料袋制造一个几分钱甚至不要几分,但要无害化处理掉一个塑料袋,造塑料袋的这点钱搞不定。
以上是昨天半夜三四点写的,所以写的有点散,最后总结一下。
电动车和燃油车相比,并不环保,所以当欧洲以环保为理由推行电动车的时候,我就说欧洲人不会真这么干,他们一定会坚持燃油车。别看别人嘴上怎么说,要看别人具体怎么干。
电池处理污染的问题目前还是解决不了,要解决成本极高,这个上面说了,匈牙利官方有具体数据公布。
国内电动车以后也会面临废旧电池处理的问题,要处理到不污染环境,投入可能比生产一块电池更贵。有些人会说电池里的一些重金属能反复利用,对,是能反复利用,反复利用的前提是你要把以前废旧电池里的重金属提炼出来,这个过程就有严重的污染,并且提炼出来多少,流出去多少,其他没什么用的重金属怎么处理。
中国以后也一定会出台严格的电池处理法规,各种重金属指标提炼多少才算达标,以及其他排污标准肯定都会有一系列严格的要求。
如果电池处理不好,那对环境的污染,可以说比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累积起来的污染更大,持续时间更长。两三块电池就能污染一个西湖,而且水里重金属超标,不是几十年能改善的。
先污染再想办法改善,目前全球来看,除了靠时间,没有什么特别有效的方法,为数不多的手段费用都极高。
美加边境的五大湖就是个例子,一百多年前那里出现大量的工业,污染了五大湖,开始美加科学家认为五大湖水流量大,可以冲掉湖里的重金属,五大湖可以自净,所以没当回事,因此错过了最佳治理时期,到1972年两国才达成了《大湖区水质协议》开始治理,治理了52年,一直到今天,五大湖里重金属依旧超标严重。
欧美人基本不吃淡水鱼,有说法是淡水鱼鱼刺多,欧美人不会吃,其实这个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就是欧美一些国家工业革命的时候没考虑到环保问题,现如今很多大河大湖里重金属依旧超标,导致水生物体内重金属也超标。
像美国南部地区,一直没怎么工业化,那里的人吃淡水鱼的,连小龙虾都吃,吃小龙虾的场面不比国人差多少。
编辑于 2024-03-04 18:25・IP 属地上海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多说先生 - 366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呵呵 - 324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高群 - 297 个点赞 👍
丁院士早就说了
欧洲白皮只想拿碳税继续吸血罢了,你以为他们真的关心巴西的热带雨林啊
结果美帝不陪他们玩,中国跟了,玩了几年发现特么的居然玩不过
那怎么办,当然是掀桌子不玩啦
另外,某静要不要去欧洲拍个柏林的天空纪录片啊
编辑于 2024-03-05 08:33・IP 属地山东查看全文>>
段小苏 - 266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反派车评 - 223 个点赞 👍
杠一些评论区的杠精。
奔驰只是放弃2030年全电动化计划,而且奔驰的辅助安全驾驶也并不弱。
还有跟我杠增程的,我跟你说,长途穿越油车有增程比不了的优势,那就是成熟可靠(落后好维护),还有重量问题,电机的瞬时扭矩问题肯定能解决,重量呢?
还有说油车卖第三世界的,我草你们什么战略眼光?不好意思爆粗口了...中国布局非洲拉美真就只修路?内燃机今后注定就是走向小众,电动车一定会横扫中低端市场。对很多非洲国家来说,基础设施是中国造的,水电站中国帮着造,光伏,风机,这些东西咱们都玩明白了。我还是认为,多年以后,全世界家用车市场,比亚迪依旧教做人。
我通篇都再说,奔驰只是看清楚了了,争不过中国新能源车企,没必要非得上这条赛道跟新能源死磕,不是说他不要这赛道。
国产车今后肯定会有更多高端车型出现,也会被市场接受,奔驰也没有完全放弃电动化,智能驾驶也在弄。
很多传统车企宣布放弃全面电动,恰恰说明他们觉得卷不动中国车企,只能一边稳住自己的市场,一边谋求合作。
跟谁合作?大众,丰田这两个传统车企巨头分别找上了小鹏比亚迪。
很多传统车企布局新能源,是带着他们的傲慢的,说白了就是炒概念,迎合环保主义,也不看好新能源。
比亚迪布局新能源很早很早,可以说很特斯拉一样有战略眼光。
但奔驰没有。
奔驰对新能源战略的底线就特么和欧洲人对俄罗斯天然气的底线一样灵活。
他们对环保,对碳排放的坚持,归根结底要的是利益,不是环境。
现在比亚迪把桌子掀了,他们能抓住的,有且只有传统品牌的底蕴以及故事。
还有拿诺基亚举例的。
还是那句话,奔驰压根没说放弃新能源,放弃智能座舱,放弃辅助驾驶。他们只是之前喊口号,我要在多少多少年全面实现电动化,为了环保,为了继续领跑汽车行业。
结果怎么样??拉了...
拉了就得想方设法兜住,抓住救命稻草——汽车开创者,豪华品牌。
全面电动化他能继续也不敢继续了。
其实我更觉得以后氢在技术成熟后,很有可能把电车,插混给掀桌子,但技术迭代需要多久不知道,也不知道丰田能不能坚持到那一天。国内其实也在琢磨氢,长城,红旗,广汽,东风,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我感觉丰田够呛能坚持到那一天。
以下原答案。
奔驰想明白了。
我很早就说过,电动车可以试着攻占高端市场。
但燃油车势必会失去低端市场。
其实我一个外行人看来,以后的汽车会被划分的很明确。
越野车市场,长途穿越,油车,有底蕴的如丰田日产,奔驰路虎,福特通用,国内长城。
因为不论电车扭矩多充分,高海拔有多大优势,也取代不了汽油车在无人区,林区,沙漠戈壁的优势。
高端豪华轿车,油车。
这倒不是因为油车比电车有优势,纯粹是因为品牌,品牌就不列举了,这也是我为什么说奔驰琢磨明白的原因。因为奔驰的立标代表的东西,短期内新能源车企给不了。
商务接待,商务mpv,混动,这个传统车企跟新世纪争不动了。
超跑市场,油,电,混动都能存在,本身就是个小众细分,油车有引擎声音,电车有大力飞砖,混动结合优势,毕竟超跑中还有GT类。
小跑车,双座,敞篷,这类玩乐车型除了经典血脉以外,会逐步被电车占领,没办法,这小市场跟电动车太贴了。
家用车,甭管是家庭轿车,还是城市suv,电车会逐步取代燃油车。
经典车:其实各大传统车企,应该着手讲故事了,低端市场只放一些有故事的车型,就行了。排放弄好,手动挡该复活复活,德日美法都有自己的故事能讲。我觉得这些传统车企将来想活下去,20万以下还想卖出燃油车,只有这一条路可以走。
我感觉,奔驰已经琢磨明白了,自己这个牌子对汽车行业意味着什么。
奔驰没说不研发电动车了,他肯定还会开发。
但绝对不能因为电动车是趋势,就放弃燃油车市场。
因为奔驰是汽车的祖宗......也是真大佬座驾。
有这两个品牌背书,他放弃燃油车市场,最开心的只可能是宝马和大众。
编辑于 2024-03-02 00:45・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史无碍 - 223 个点赞 👍
奔驰新出的车都几款车有油电混……
没看出奔驰放弃油电混,最新的e级还用了国内还没几家用的8295芯片……
明显是发现纯电有点不合适,油电混更合适,继续燃油开发和只开发燃油啥两回事儿……
比亚迪的油电混,也是有发动机的……
发布于 2024-03-01 21:27・IP 属地吉林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流浪的蛤蟆 - 195 个点赞 👍
欧美国家讨厌中国不是没有道理的。
本来吧,环保之类噱头,大家嘴上喊喊,当个政客拉选票、公司玩形象人设的道具也就算了。
大家都这么玩,那人们也不会说什么,所谓承诺到某某年要达成某某目标这种计划,你去翻翻最近五十年的欧美历史,有几个是搞出来的?
大家本来心知肚明,就是脸上有光而已,谁也不会较真啊——从国会到主流媒体都是我的人,个别找茬的非要说我没兑现承诺,让你闭嘴不就完了?
可中国讨厌就讨厌在这儿,人家就是说说,你怎么真做到了?
先是打破常规一把救活了特斯拉,然后拿着这条鲶鱼搭配本世纪以来多年的厚积薄发,突然就把欧美吹牛逼的承诺落了地。
这其实是很尴尬的。
过去大家都默认吹牛逼,到期随便扔点工业垃圾样板间,说是“技术投入走了点弯路”云云,没什么人会计较。
所以苹果大大咧咧搞几千人研发团队说造车,10年拿不出个屁来,也没见有人问责的。
结果现在中国汽车的产品力乃至性价比都爆炸了,欧美主流厂商猝不及防,完全没有准备,一下子吹牛逼露馅了。
前两年还可以应付一下,搞点没啥技术卖牌子的“奥迪也有新能源”出来,靠着信仰维持面子。
今年你看中国市场这价格战一起来,国外车企咋办?
苹果好歹数码行业老大哥,又没过往造车包袱,那就第一个站出来说不玩了。
有了它,其他车企也算是松了口气,大家一起投只算输一半嘛。
现在问题在于,今后该怎么办?真就彻底放弃新能源,继续搞燃油?
怎么可能嘛!你又不能学苹果宣布allin人工智能。
所以,大众就很鸡贼地赶紧拉上小鹏了。
估摸着,接下来宝马和奔驰也不会没有行动。
发布于 2024-03-01 15:08・IP 属地安徽查看全文>>
三叔侃侃 - 158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林浩轩 - 142 个点赞 👍
很多人吧,就知道瞎喷,没说到点上。
就说欧洲吧,德国电费0.42欧元,油价还不到2欧元。
国内电费居民电0.5人民币,油价7-8块。
这相当于什么概念,国内油价两块五的话,你换电车也没动力啊。
我在1月份的CES上,看过了奔驰的展台,和他们的工作人员也深入交流了一下。
虽然在现场,他们的话也没说的太明白,不明不白的,但我当时就意识到了奔驰在2030年全面电动化这个事儿,不可能。
各位先不用嘲讽奔驰,奔驰可没说放弃纯电,或者是只做纯油。
坦白讲,奔驰这次说的这个话,和苹果一样,都是基于全球市场的布局做的决定。
我前段时间去了趟智利,智利也算是个初级发达国家了。那个基建差的哦,大名鼎鼎的百内国家公园,里面的路,是这样的。
我们为了稳妥,租了辆丰田RAV4,就怕车坏了没的修。
结果这破路,还真坏了。不过让人佩服的是酒店就有修车厂,对于补胎这种事儿,轻轻松松。
就这种连手机信号都欠奉的地方,国内的纯电还是先让中国的大部分车主,用上物美价廉的新能源吧。
但和苹果不同奔驰的主营业务是汽车,所以奔驰没有把话说死:放弃 2030 年实现全电动化计划,未来十年继续开发燃油车。
这是个什么意思,只是放弃2030年以前,所有车型改纯电的计划,但不是不出纯电了,也不是只出燃油了。
人家搞个混动,也是可以的嘛。
奔驰可能认为当前电动汽车市场的需求尚未达到预期,或者市场需求的变化比预期更为复杂。
再加上由于锂矿今年的价格降价到去年2折的情况,纯电的价格战可能会非常可怕,奔驰完全玩不转。
实际上,从全球市场上来看,电动汽车、汽油车和混合动力车将可能并存,共同满足不同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
各位好好想想,新能源从工业废品到工业义父的转变,也不过就两年的时间。理想从工业垃圾到唯一盈利新势力,也才两年时间。
国内现在卖的最好的理想和问界,都是增程,比亚迪也有半数的DMI,这些车,都是可以加油的,都不是纯电。
只有中国这样一个可以说是蓝星硬件上最发达的国家,才有资格去争取在2030年全电动化,新能源行业是写在中国制造2025里面的,别的国家可没有。
从电气化的这个角度上来说,以全球市场的布局来看,能够实现大规模新能源突破的国家并不多,可以说中国是全球市场为数不多适合新能源发展的国家。
一方面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无论是各地开花的充电站,还是作为大基建一部分的特高压电力传输网络,再或者低廉的电费,光伏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成本的不断下探,以及政策和国家战略上的整体倾斜,可以说中国真的是新能源产业的沃土。
但全世界其他国家你看行吗?
别说基建了,很多国家的电费可不便宜啊,而且电力网络也不稳定。
油电价格比的这点事儿,各位有兴趣的可以去查查。1月份的时候美国一个汽车媒体的老哥做了个特斯拉长途直播,然后结尾评论跟骂人也没什么太大差别了。
在过去一年里我去过几个油价还挺便宜的,国家比如马来西亚加一升油,大概折合人民币三块钱,再比如阿根廷加一升油,折合人民币4块钱,埃及也是两三块钱的水平。
要接受整个市场是一个多元化市场的情况,不要只是被中国市场的情况蒙蔽.
而对于这种全球布局的大集团来说,中国市场或许只是其中四大或者是五大业务板块中的一个,那么其他几块依然是有油车需求的话,那也就可以理解了。
在这两年里其实是新能源配套,尤其是充电桩的大规模完善以及新能源电池技术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突破,锂电成本的下降,也让造车厂在产品设计上有了更好的发挥。
真的就是天时地利人和吧。
当然了,这也是有资格去争取,强如比亚迪,也是DMI和纯电两条腿走路。
虽然电动汽车市场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但燃油车以及混动燃油车市场仍然有很大的潜力和市场需求。
最后说说奔驰,奔驰这个品牌,怎么说呢,毕竟是一个上百年的车企了,要技术有技术,要市场有机市场,而且还能获得全世界人民的认可,审美还很在线。
很多人把BBA看做诺基亚,新势力是苹果,这个比方我觉得不太对……我也是经历过诺基亚和苹果时代的,更好的对比我觉得是BBA是现在的苹果,新势力是国产安卓。
你看国产安卓,是不是也是天天吊打苹果?
毕竟人家BBA虽然只是慢慢的电动化,但该有的东西其实人家也有。豪华品牌卖的贵可以说是割韭菜,但韭菜喜欢啊。
你看多少小姐姐都是无脑买奔驰就是了,不只是为了个标,好看是真好看。
真的就是不服不行。
你可以说奔驰在国内是舔着脸卖高价,利润大的不行,零整比真的是一言难尽。
但人家毕竟是一个百年车企,针对全球市场推出车型,一代一代的不断生产叠加而且推出的产品,各种各样,覆盖了多个行业。
还是那句话,不服不行。
但我相信,未来的中国车企,一定会在全球范围崛起,做不到奔驰这么个地位吧,给丰田一些小小的中国震撼,没问题。
编辑于 2024-03-06 12:31・IP 属地北京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松鹤 - 122 个点赞 👍
奔驰燃油还敬你一句品牌溢价,奔驰的新能源是妥妥的杂牌车。
而且只是让你放弃全电动车计划。全电动意味着在未来你的高贵油车品牌,会被现在的“杂牌”覆盖。这是自取灭亡。
论鄙视链,进口>北奔>>绿牌奔
其实大家都知道你卖车标,也都明白新能源这块你没毛技术纯粹凑热闹。
在此等心照不宣的时候,谁买了这车,谁就相当于在众目睽睽之下被“提纯”了,懂车的人自然也懂他。可以说该车主收获同情目光的程度,仅次于买了bZ4X的。当这些被提纯的车主,天天经受国内其他车企车主的强烈对比时,幻觉崩塌就是个时间问题了。
这种情况下,越发展越失去神秘感,越营销越让人觉得你只剩营销。最终会连累到油车的品牌力。尤其是当大众ID系列都比你靠谱的时候,人们会想,你的油车是不是也不配卖这个贵?
这么说吧,奔驰E级在4S店配把钥匙需要5000块钱,手刹3000块钱,这种扯淡的事从不上热搜,车主因为这份品牌力都默默承受着这巨离谱的价格。哪怕你的那些配件真有点与众不同的东西,我都愿意脑补他值这个价,但在我们这个工业国面前,这些200块钱的破烂真脑补不动了。
我去4S店修车的时候,修理工偷着加我微信了,3000块钱的手刹300块钱给我修好了,保养1/3,原厂油1/3-1/2。原厂轮胎10000块钱四个,我自己外面买的倍耐力3000块钱四个,比原厂得好用几倍。
为什么在新闻上看不到这些恶心的事?还不是因为要面子的车主们甘愿吃这口shi。为了品牌宗教都愿意献祭自己的消费者利益。现在他奔驰不好好赚品牌溢价,不吃老本,去碰瓷新能源?这若还能继续躺赢的话,还有天理吗?
反观国内新能源,别管是不是消费者,都恨不得用放大镜看每一个角落,有半点瑕疵都数落到死。都是群众嚷嚷让新来的车企卖19.98w交个朋友,人家车企都被架在那没法说定价了。这公平吗?
再说了,奔驰的老车主都摆明了为了面子而买你的车。你为了碰瓷新能源,最后混了一个“杂牌”的名声,我们还没法反驳。这也是对老车主权益的一种损害。奔驰回去搞油车再正确不过,就算有一天抱着油车死掉,那也慢慢向高端工艺品的方向萎缩。别忘了,这个时代虽然没有了马车,但现在钉马蹄铁的人比中世纪的还多,自己去维护“高端手艺人”人设,大家都开心,何乐而不为呢?
编辑于 2024-03-03 09:11・IP 属地天津查看全文>>
安好心 - 98 个点赞 👍
虽然欧洲油价贵,可是欧洲电价更贵,来自政治因素花光预算而停止补贴,给了德国新能源汽车最后一击。
尽管欧洲的油价比国内要贵一些,但是总体来看依然是属于同一个档次的。
根据歪果网站统计的汽油平均价格,欧洲普遍来看,汽油价格是在1.5美元-2美元这个区间内的,折合大概10-15元人民币一升,国内油价现在大概是7-8块钱。
欧洲整体贵一点,但最多也就贵一倍(挪威、丹麦等)。
按车百公里平均7个油计算,欧洲油车成本大约是在每公里8-9毛钱。
但是电价这块欧洲简直就不做人了。
居民电价基本上就是按国内的标价然后换算到欧元,一度电0.5欧元左右,而国内民用电价通常在5-6毛,部分地区谷电也能更便宜,即使是新能源充电桩的最高标价,也就是2块钱左右,依然远低于欧洲民用电价。
按冬季百公里20度电计算,欧洲电车每公里成本就达到了7毛钱(折合人民币)。
即使是普通状态下百公里15度电,欧洲电车每公里成本也需要五毛多(折合人民币)。
而国内民用电/谷电平均5毛多电价,每公里成本仅需要一毛钱左右。
这是我随便找的知乎一位答主的电费截图,他家里一度电就大约是0.5欧元。
所以欧洲那边户用光伏用的也比较普遍,虽然很多国家年日照小时数也不高并且长期多云多云,可是由于他们电费贵反而更容易回本。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是,欧洲的路普遍都太窄了。
国内相对来说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好所以整体来说除了部分乡道以外路都比较宽,乡道的路窄也是铺装窄,而不是两侧建筑窄。
欧洲整体路都偏窄。
这也就导致欧洲那边不太容易像国内主流,用更大的车身塞进去更多的电池,欧洲新能源车普遍以小车为主——而这又进一步导致了续航不太容易做上去。
当然,最后一击,来自政治因素。
欧洲花了太多的钱在俄乌冲突以及买美国的天然气上了。
以至于没钱给新能源做补贴了。
德国政府宣布自2023年12月18日起,将停止接受新的电动汽车(EV)补贴申请,补贴金额约为4500欧元。
政府不得将原计划用于应对疫情的600亿欧元应急贷款用作气候转型项目基金,这导致2024年德国联邦预算出现170亿欧元缺口。为应对预算缺口,德国政府决定削减对电动汽车、太阳能等行业的补贴。效果当然是立竿见影:
12 月德国新能源车销量72,548 辆(同比-58%),其中纯电动54,654 辆(同比-48%),插混17,894辆(同比-74%);当月新能车渗透率30%,同比下降25.4pct。
所以……
虽然欧洲油价贵,可是欧洲电价更贵,来自政治因素花光预算而停止补贴,给了德国新能源汽车最后一击。
发布于 2024-03-01 20:50・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刘延 - 90 个点赞 👍
我来讲个笑话吧
2023年全球新能源老大是丰田
丰田单独的混合动力车(HV)全球销量为342.0004万辆,登顶全球
在全球范围里混动增长比纯电快,中国电力车爆炸是因为混动拿不到绿牌而已
发布于 2024-03-02 05:39・IP 属地加拿大查看全文>>
吃了吐 - 85 个点赞 👍
这个东西本来就是明摆着的事儿,电车在汽车行业本来就属于没什么价值的东西
我在各个角度都讲过这东西没有推广的意义
第一,从环保角度来讲,你就听那帮人瞎bb吧,它能环保个p
第二,从产业发展的上限看,极低
很多人根本搞不清楚,以为用电之后,就可以变得很智能,好像可以想象什么智能驾驶、什么更高科技的东西,想象空间可以很大
实际根本没有谱儿
用不用电,跟智不智能,没有多大关系
真正有想象力的,根本不会是在汽车上搭载什么人工智能、辅助驾驶,在复杂路况下无人驾驶仅适合于搞研究,根本不适合在现实中实现
可能应用在现实中的自动驾驶,一定是伴随着新型城市、全智能化的交通系统才会有用,换句话说,就是一个中心化的交通指挥中心,控制每一辆该区域内的交通工具,只有这种情况下,才可能搞无人驾驶
只有那种规模的新型城市的建设,才有想象空间,一个破车,根本无足轻重
第三,从资本市场的反馈来看
在资本市场上,不看好电车,一直都大有人在
就是特斯拉也一样被看空,马斯克要奋斗的目标也从来不是造更好的电车,而是要争取使投资人不要产生“特斯拉是个车企”的印象
这个回答中上下文提到的是这个说法:
顺便说一下苹果为什么不造车了,其实道理一样,苹果是个科技企业,所以它有相应的超高估值,如果它发现造车没有若干年前那种预期、没有足够的科技属性,那它根本就没有动力去造,造车只会把它拉低成制造业,它的估值有大幅缩水的风险
第四,从传统行业的前景来看
可能很多人都看过我写了三四年的石油和煤炭了,当然也包括其他传统行业
这些传统能源的复苏,和预期的持续扭转,已经持续很长时间了
不是什么刚发生的事
我非常讨厌这类事一出新闻,就有一堆只会下大棋的人夸夸其谈...... 这帮人是不是从来不看报?
张口闭口就是欧美,是不是以为欧美能控制世界的一切?
当然更可能的是,这些人也就只知道个欧美
沙特这几年对欧美的左派很硬气,最大的原因就是整个石油行业的预期发生了变化
这是去年的报道:
为什么石油需求增加15%的预测值得拿出来说事儿?
并不是因为15%是一个多么大的增幅
而是因为只要有一个增长的预期,那就打破了之前持续了一二十年的“石油消耗将在短期内达到峰值并开始下降”的“定论”
所以全世界的传统能源股都在涨
这也是为什么我过去好几年,说起a股的时候,就会提到诸如中石油、中石化这种股票:
现在中石油还是这个样子:
而且也不是只有a股这样,埃克森美孚一样疯涨:
说一千道一万,全世界的传统能源股都大涨了三四年了,所有的行业预期都发生了扭转,那些车企现在放弃电车,这没有任何值得意外的,它们早就应该放弃了
请一定要搞清楚一件事,特斯拉有7000亿美元的市值,从来不是因为马斯克会造车,特斯拉的汽车从来都是拉低它估值的东西
特斯拉估值高,是马斯克这个人的估值高,是他这个人的想象空间足够大,才把一个车企给拉高成为科技企业
不要搞反了
最后,再贴之前巴菲特坚持比亚迪的时候,国内这帮人破防的图吧:
这是22年9月说的,未来3-5年最好的赛道,现在回头看看:
我也想说他那句话:
国内投资者要有自己的判断。
另外我还得补一句:
有自己的判断,就是别信国内的那帮人写的东西。
在座的看了我前面放的沙特的、欧美的,有关传统能源行业的预期,再想想这个知名经济学家,他能不知道么?看他瞪着眼跟你说他不知道巴菲特为什么减持,然后跟你吹新能源行业前景,想想这种人的心是什么色的?
发布于 2024-03-04 19:58・IP 属地黑龙江查看全文>>
飞天神熊 - 66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映川说车 - 55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吴大锤 - 52 个点赞 👍
国内电动车就是一个忽悠韭菜的噱头,奈何很多韭菜当了真。
房地产没办法继续了,那么电动车上场了
大力发展外贸,振兴制造业,和欧美国家积极合作,才是发展的正确方向
一节节5号电池拼在一起就是新能源
毫无技术含量
连小米华为这种搞通信搞手机的组装公司都能去做的行业,有什么科技可言?
编辑于 2024-03-02 11:15・IP 属地浙江查看全文>>
珊珊是个男人 - 46 个点赞 👍
现在网上吹电车的
有利益相关的从业人员
有拿着电车相关a股股票的
有电车公司水军的
我的建议是
如果真的想买,不如再等5-10年
市场是最好的试金石。
在野蛮生长的时代,你很容易一上头就买到一个坑
毕竟这不是买菜也不是买手机
这东西关系到你自己和一家人的出行安全
发布于 2024-03-02 08:36・IP 属地浙江查看全文>>
Martigny - 29 个点赞 👍
纯电动车泡沫实际上两年前就破灭了,那时候起到现在特斯拉比亚迪股价都是大幅下跌长期低迷,但最近这轮包括苹果奔驰等的调整,一个大背景是特朗普可能重新入主白宫。
如果特朗普这个纯电动车的死敌再度入主白宫,那本来已经惨不忍睹的纯电动车行业将更加雪上加霜。实际上当初以特斯拉为首的纯电动车行情就是主张脱碳转型的民主党拜登政府确定上台后开始的。若特朗普再度入主白宫,那如他所说,会狠狠地打压纯电动车行业,苹果这种老江湖不会拎不清,所以决定不再去趟这个浑水。奔驰等其它一众车企也相应作出调整,也是很正常的。
如果现在还有人觉得纯电动车是个香饽饽,那他肯定不是活在真实的世界里,马斯克那个让全世界都跑纯电动车的梦想早破灭了,而丰田章男的预言正逐渐被证实,他认为纯电动车最多占汽车市场30%份额(日本丰田汽车董事长丰田章男曾预测,考虑到在可以预见的时间内全球有数以10亿计人口没有电力可用或不方便用,以及其它诸多不便,全面转换成电动车并不实际,因此电池动力的电动车预计最多只能占据全球市场30%的份额,其余部分则将由混合动力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和燃油汽车所占)。这意味着目前的纯电动车产能已大大过剩,下面就是自相残杀了,接下来很长时间,马斯克会心态很坏,牢骚不断,雷军会骑虎难下,彷徨无奈,那些还没盈利的纯电动车企业绝大部分永远不会迎来盈利的一天,即使现在暂时盈利的纯电动车企业也会利润渐薄,甚至重新堕入亏损。
对于传统车企和新创纯电动车企业,谁更有优势的判断,过去认为新纯电动车企业有优势,有人甚至觉得它们可以颠覆整个汽车市场。但现在判断已发生根本变化,最近《华尔街日报》以“从造车难到卖车难,电动汽车初创企业烦恼不断”为题报道说:与老牌汽车制造商相比,Rivian和Lucid等初创企业更易受到电动汽车需求突然降温的影响,因为它们没有盈利的业务来度过销售增长疲软期。在《华尔街日报》另一篇题为“从梅赛德斯-奔驰与Rivian的对比看传统车企如何雪耻”的报道中也指出,汽车制造商的业绩表明内燃机业务在向电动汽车转型提供资金和对冲风险方面的优势。在漫长的血拼阶段,传统车企可以用丰厚的传统业务带来的利润持续地撑下去,直到绝大多数纯电动车企业死去,最后,除了极个别的新电动车企业能生存下来外,这个汽车市场还是老牌车企的天下,它们会生产各种类型的汽车,就像现在丰田和现代汽车那样,拥有自主生产内燃机、电动汽车、氢燃料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所有类型发动机和汽车的能力。如果评汽车界的全能冠军,那冠军一定是日本丰田,亚军是韩国现代,它们制造各种类型汽车的能力都很强,所以,2023年,丰田取得了惊人的利润增长,利润总额4.5万亿日元换算成人民币达到2250亿元,远远超过中国整个汽车行业所有本土品牌汽车企业的利润总和。韩国现代汽车的年度利润总额26万亿韩元换算成人民币也高达同样不可思议的1490亿。
2023年被称为“混动车年”,因为这一年所有类型汽车中,混动车的销售增长率最快,超过了增长率明显放缓的纯电动车,业界预计混动车的这种强劲势头今后一段时间内会保持,另外,氢燃料车也取得了不错进展,而燃油车也将比原先预计的活得更久,所以,以后五年十年或更长时间内到底那种类型汽车卖得最好增长最快,现在很难预测,要看各个类型汽车本身技术的进展情况,也许会此起彼伏,那么,把宝押在一种类型汽车上,显然有极大风险,随时可能挂掉。
现在看来,大多数纯电动车企业的最好归宿或许是被传统车企收购,这已有最新的迹象露出来了,据报道,纯电动车企业高合汽车撑不下去了,而长安汽车正在洽谈收购高合汽车。
编辑于 2024-03-02 10:41・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豆腐金刚 - 28 个点赞 👍
奇了怪了, 奔驰为啥不用特斯拉的开源专利做电动车呢?
是因为奔驰的工程师看不懂英语吗?
还是特斯拉对中国厂商定向开源?
做电动车很难吗?
中国厂商这边热火朝天的产品升级。
仰望U8,问界M9在中国市场都能卖到一百多万五十多万,大肆收单。
但凡奔驰们稍微有点产品力,轮得到问界M9拿五万订单?轮得到仰望月销量过1500?
奔驰只要稍微发力,做个性能智能化达到比亚迪华为八成水平的车子出来,卖个四百万毫无压力!
毕竟连大G这样产品力连豹5都比不过的玩意都能卖三百万,对吧?
结合苹果放弃造车,有没有可能,其实做电动车就是很难,只有中国厂商才玩的转?
发布于 2024-03-03 09:16・IP 属地四川查看全文>>
凯二七 - 26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守夜人 - 22 个点赞 👍
这招就叫请君入瓮
奔驰,高!
想买油车的,建议趁现在赶紧买一辆!
哪怕弄一辆卡罗拉这种便宜实用的搁家里
电车这艘船,国内已经上了,从资金到政策各方面的沉没成本估计已经超过了当初的5g,开弓没有回头箭了
为了维持住产业链,国内先后发了两次力
企图用5g强化工业基础设施,留下外资。这条路耗资无数,但没走通
发展电车取代油车,企图用电车产业链填补外资撤离后的产业链空挡。耗资无数,却一朝惊雷,发现全世界压根不跟你玩,前途艰难
这两条路,差不多已经耗尽了大国的元气,再也无力走第三条路了,而且也没有第三条路可走
因此电车产业链,大国就是咬着牙咳出血,也只能硬上,硬顶,撞了南墙也不回头
所以未来一段时间,电车还可以买得到,甚至还能看到好一阵子的“喜讯”
但油车,说不准哪天,一张a4纸下来,全面禁止燃油车在国内销售,就如同当初干死教培行业一样,一夜之间,天地倾覆
毕竟,国内车企基本已经放弃了燃油车赛道,停止了内燃机等燃油车相关技术的研发
现在如果不是顾虑着外资的反应,恐怕早就为了帮电动车霸占国内私家车市场,全面仅售家用燃油车了
等哪天中西关系进一步恶化,和外资彻底撕破脸,燃油车全面禁售的时代可能就来了
要真有那一天,到时候燃油车估计只有政府才有特供了
编辑于 2024-03-09 15:14・IP 属地湖北查看全文>>
请你忠诚 - 18 个点赞 👍
前几天有个热搜话题,为什么特斯拉不多开发几款车……开什么玩笑,特斯拉Model Y作为全球近些年最昂贵的畅销榜冠军车型,考虑到特斯拉的售价,特斯拉为什么还要多开发几款车型……
同样逻辑,奔驰不积极下注新能源车根本原因还是在新能源低投入,丝毫不影响其在全球尤其是在中国市场利用豪华地位摄取巨额利润和高附加值。
2023财年,奔驰营业额达到1532.18亿欧元,同比增长2.1%;全年实现息税前利润约197亿欧元。得益于高盈利能力、高现金转化率和较低的营运资本,奔驰2023年工业业务自由现金流同比增长39%,达到113亿欧元;工业业务净流动资产同比增长19%,达到317亿欧元。
中国依旧是奔驰的第一大单一市场。官网显示,奔驰乘用车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为73.72万辆。中国市场乘用车销量占全球乘用车销量的份额为36.07%。
国内总是有些人嘲讽奔驰、宝马是电车“杂牌”,这种阿Q精神没有意义,因为奔驰、宝马在国内就是有这群人潜意识“崇拜”的烘托,拥有无可争议的豪华地位。
你说奔驰、宝马的新能源车不太行?抱歉,那我就不买BBA的新能源车,而是买BBA的燃油车。
国内的国产汽车品牌粉丝“畏惧”BBA,尤其是国内国产新能源粉丝最多去碰瓷一下特斯拉,但是特斯拉全球对标BBA的本事还是学不会,根本不敢去主动碰一碰。
前段时间北京奔驰的老总优越感十足的称,国内车企卷堆料没有意义,说白了国内奔驰就算是“不坑穷人”的减配,依旧有大量的拥趸去购买,很多人嘴上称国产新能源如何如何厉害,但是潜意识仍觉得BBA才是真豪车,因此BBA在华的营收丝毫不受所谓国产新能源崛起的影响,最后无非就是高度内卷且影响不到BBA的那种。
说到底电车充电与续航问题并没真正意义上完美解决,豪华品牌车企根本不需要参与到18万人民币以内车型的厮杀中去,豪华燃油车品牌依然可以拥有高毛利,为什么要去做自断前程的事情呢?
发布于 2024-03-01 23:31・IP 属地江苏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九乡河龙牙 - 17 个点赞 👍
奔驰:我们不准备在2030年前完全放弃油车。
简中自媒体:奔驰准备放弃电车。
网友上知乎:国外新能源全面溃败。
说简中互联网是粪坑都是在侮辱屎。
发布于 2024-03-05 09:45・IP 属地河南查看全文>>
巴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