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秦制?
- 389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我就不谈严肃历史学里的,那个秦朝制度及其沿革的秦制了,因为你现在在网络上看到的所谓“秦制”,99%都不是指向这个词的本意。
我们谈论的是,是作为一个互联网meme,一个传播学概念上的“秦制”,就是那个“百代都行秦政法”的“秦制”,《秦制两千年》的那个“秦制”。
首先要说明的是,用秦制来代指一种中国特色的集权政治并不是自由派的原创,早在康有为谭嗣同时代,就有人拿秦制来阴阳怪气大清国。而“百代都行秦政法”的作者是谁更不消我多说。
其次要说明的是,这种政治辩论中涉及的“秦制”虽然和严肃历史学里说的秦代政治制度概念存在很大的偏差,但不能说“秦制”这个概念就是不严肃的,不正式的,不准确的。托古改制,春秋笔法一向是中国政史届的老传统,而且确实行之有效。当用的人多了,你就不能否认一种被歪曲的概念的现实威力。就好比你可以说前几十年批判海瑞批判武训的理论多么胡说八道,但你不可以否认这背后暗藏的政治趋势,以及它的巨大威力。
那么现在可以进入正题了,作为一种网络meme的“秦制”到底是什么?
“秦制”是一种马基雅维利式的、以维持统治为唯一目的的统治技术。而其最终的结局却总会导向统治的崩溃。
一、秦制是一种统治技术
重点在于“术”,史书上常常用“申韩之术”或者“申商之法术”来指代法家。而“术”明显是有别于“道”的,是低一等的。“术”是一种工具,可以服务于任何统治者,任何政治理念。“道”是一种意识形态,是有自己的生命力的,是接受统治工具的服务的。从这点来看,认为“秦制”贯穿了中华两千年,对也不对,作为一种统治技术,秦制是和刀剑、耕犁一样的工具,确实为中华帝国服务了几千年;但你要说秦制需要为这几千年的一切恶行负责,那也不对,没听说杀了人要匕首来负责的。秦制就好像武则天手下的来俊臣,确实是作恶多端,但其本身是没有思想的,如果不是武则天们就喜欢构陷忠良,杀人立威,那自然也没有来俊臣的生存空间了。
二、秦制以维持统治为唯一目的
如果你要问,任何一个统治者的首要目的是什么,那我可以明确说,任何统治者首先要保证自己统治的延续。这条定理不仅在古代社会正确,比如每一个朝代的皇室的首要目的就是保证自己的后代能继任;在现代社会也是通行的,比如任何政党的执政方针首先要保证自己能在下一次大选中胜出,美国总统的第一个四年首先要保证下届胜选,第二个任期才敢稍稍放飞自我。在这一点上,秦制和其他的统治技巧没有区别。
但真正的问题在于“唯一”,除了维护统治稳固之外,秦制似乎就不再考虑别的了。一个正常的统治者,在稳固了自己的地位后,还是要把精力放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祭祀神灵、赞助艺术、接纳科技等方面上的,只要这些事情不危及自己的统治,那么大可以放这些领域自由生长。而秦制在维护统治的目的之外,就找不到自身存在的意义了,以至于秦制对上述的这些领域采取了一种有罪推定的“白名单”制度,“你说的发展经济对我维护统治有益吗?没有益处你就不能搞”。
一个是“只要发展经济对统治无危害就可以搞”,一个是“只要发展经济对统治无益处就不能搞”,这里面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
更严重的问题是,当秦制在把统治者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维持统治这一个目的上时,也使得统治者对统治的稳固性产生了无止境的追求。
在有的地方,统治者追求统治的“相对多数”:只要追随我的势力是国内最大的一支即可,我就认为我的统治稳固了。
在有的地方,统治者追求统治的“绝对多数”:我需要超过50%的人支持我即可。
而秦制的逻辑是:100%的人支持我还不够,你们要120%的支持我。不仅不能有人敢公开反对我,我还要不断地利用服从性测试来对你搞压力测试,看看你对我的忍耐极限在哪。我还要用各种手段找出来谁在“腹诽”我,就算没有人真心反对我,我也要构陷两个人用来杀鸡儆猴。
三、秦制是一种马基雅维利主义
秦制的另一个恶在于,它教唆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而抛弃任何人类社会的优秀品质,善良、勇敢、虔信、真诚、诚实、(对敌对统治者的)忠诚、勤劳、智慧、谦逊等一切美德在统治者眼中都一文不值。即便商鞅留下了徙木立信的佳话,但也不代表法家真的相信存在什么诚实的美德,如果谎言更有助于维护统治,法家也会毫不犹豫地采用。
它鼓励统治者为了达到政治目的而不择手段,这同样也是马基雅维利主义的本质。《商君书》虽然难以被证实是商鞅本人所作,但书里的理念却是历代法家努力践行的。很多人对法家的恐惧正是来源于《商君书》,其毫无掩饰地表达了对绝对统治的追求,鼓励父子兄弟邻里互相提防举报,罔顾一切人伦和道德。驭民五术更是完全背离了人类对进步和真善美的渴望。以至于任何正常人都会认为生活在秦制的世界里与地狱无异,因为统治者会为了单纯的维护统治的目的而剥夺你一切强大、发展、拥有财产、力量和尊严的机会,让你变成一个为被统治而生,为被统治而死的,没有任何希望可言的死魂灵。
四、秦制的不可持续性
“秦制”是一种马基雅维利式的、以维持统治为唯一目的的统治技术,但这种技术却最终会导向统治不可避免地崩塌。
秦制从内心中对人伦道德弃之如敝履,使得美德在社会运行中除了表演意义外别无作用。臣民长期处于一种低自尊的寡廉鲜耻状态,正所谓”满口仁义道德,满腹男盗女娼“。绝对统治的高压下,社会也趋于原子化,除了官僚之外,社会中再无一个有号召力和组织力的个体能够站出来,这使得帝国的子民在面对天灾和入侵时,一旦官僚体系失能,就如同待宰的羔羊一般脆弱。
这种原子化同样也使秦制帝国的行政成本变得极高。除了迫于考核压力而做事的臣工们,帝国之内再也找不到一个体制外的,有能力且有意愿为朝廷分忧的人了。朝廷必须为每一件事情使出狮子搏兔的全力,拿出百分百的资源来做成一件事,而不可能使用任何”巧劲“,缺乏政策的回旋余地,清末面对危机敢于放手让地方乡贤组织团练,这在历史上反倒是极少数。由于朝廷视信用为无物,那么在面对财政危机时,除了加大掠夺民间的力度外,难以有其他金融渠道来缓解危机,清末北方的晋商和南方的常平仓,就在官府无止境的予取予求下被吃干抹净了。试想如果明朝能像查理五世一样从银行和商人手里贷款,而不是只有加派三饷这一条路,历史可能会改变很多。
如果说朝廷只是要为了每件事付出100%的资源的话,那情况还会好很多。然而实际情况是,由于臣民长期生活在对帝王的恐惧和美德、信仰的匮乏状态,因此极度缺乏对国家的责任感和归属感。这使得秦制帝国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公地悲剧,即便灾难已迫在眉睫,秦民们还是在努力从帝国的身体上多切一块肉。明朝的皇室宗亲们理论上是帝国的股东,和帝国休戚相关,但明末的亲王却依然在兵临城下之时只顾自己吃得脑满肠肥,最后落得大锅烹之的结局。这说明宗室们在禁足和愚化教育下已经失去了尊严和主观能动性,纵然生活奢华,也不过是一类”高级秦民“。
在这种情况下,秦制帝国需要远远超过100%的资源才能驱使体系动起来,多出来的资源就是用来抵消公地悲剧的润滑剂,进一步降低了秦制体系的鲁棒性。如果帝王们热衷于称孤道寡,那自然也要接受当危机来临时,没有任何一个真心盟友,所有人都在内心评估将帝王出卖给敌人的估价这一悲惨下场。
另一方面,践行“秦制”的统治者其实不在乎自己治下的国家是否强大,而只在乎自己是否完全占有了国家的一切。如果能保证子孙千秋万代,秦制帝国的统治者不在乎社会停滞甚至倒退回原始部落,他们宁可做一个史前部落的说一不二的酋长,也不愿意做一个强大工业国的虚位君主,即便后者的物质条件是前者的成百上千倍,但失去的那种绝对统治的快感是无法弥补的。
如果把秦制看作一个封闭的系统,那么这种思路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国家贫弱,老百姓自然更贫弱。举起镰刀草叉的暴民,用长矛方阵就可以对付。而后膛枪固然强大,其面对的街垒也不弱。
但是在秦制帝国的边界之外,自由的工匠和思想家们则在肆意挥洒着自己的才能,这固然会让这些“自由散漫”的国家频繁改朝换代,但在交锋中产生的科技和文化却是实在的。当有一天,这些技术和文化会积累到产生质变,爆发出的力量会轻易胜过秦制帝国用庞大的毫无生气的人口堆积出的力量。秦制帝国的统治者们的末日就到了。
编辑于 2022-10-01 23:39・IP 属地新疆查看全文>>
公鸡大鱼怪 - 230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秦制可以说是个“被层层叠加伪造的古史”的典型案例了。秦代和清代社会的差距,一点不比商周和秦代的差距小。虽然清朝县政府副长官也叫县丞,中央也有个衙门叫“太仆”。问题是商朝也有个官职叫太师,周朝君主也被称为天子不是?
能因为于格卡佩那时候法国有国王、有伯爵,路易十四时法国也有国王、有伯爵;罗马有英白拉多,俄罗斯帝国也有英白拉多,就说他们是一回事么?
秦朝的郡守和县令是皇帝任命的,听起来很吓人?加洛林王朝那时候伯爵也不过是卡尔奥古斯都任命的地方长官而已。
一句郡县制概括了两千年,一个县丞用了两千年(县令倒是最后六百年改名字了)。秦汉时那个呼风唤雨的百里侯,和明清那个垂拱而治的中央驻县办主任,真的是一回事?
把秦制用到1911年之后就更可笑了。罗马元老院和美国参议院也是一个词,麦加部落长老会议和哈萨克斯坦国会也是一个词。但是无论是美国元老院还是哈萨克长老会议,和克伦威尔与拿破仑的关系,绝对比和西塞罗与买买提近的多。
自然,乐于使用这个词汇的总有某些用法家思想影射马克思主义的人。比如有人喜欢说,列宁“法律是统治阶级的工具”这句话把统治阶级教坏了,让他们能够理直气壮为所欲为了。
统治者们哈哈大笑,中世纪时我家娃六岁就学怎么使唤奴仆,现代社会我家娃八岁就懂帮我抓偷懒雇员。这还用人教?
发布于 2022-10-05 00:01・IP 属地湖北查看全文>>
罗曼尼亚联邦 - 194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秦制”是新型姨学家造的概念,但是没有姨学家真诚。
骂秦制的人一般同时翼赞大宪章是民主的源头,但是他们却无视我大元的忽里台大会和我大清的议政王大臣会议。
我大元的忽里台大会就是民主议会的先驱,我大清的议政王大臣会议那就是参议院啊!
不管是按孔子、姨学家、还是“秦制”批判者的标准,我大元和我大清的“原始民主”,“贵族共和”都是比秦朝大一统更好的制度。我大元的那颜和我大清的贝勒都是比秦朝公务员更高贵,更爱民的好人。
都是封建贵族,怎么欧洲的大吃(dutch)饿耳(earl)都可以吹出花,那颜、贝勒就不提了呢?还不如吹蛮夷武德丰沛的姨学家真诚。
编辑于 2022-10-05 14:15・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谢流远 - 156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秦制并不是什么民科概念,“秦制”是学术概念的通俗化。
“秦制”的学名是;
一元化指令性社会结构。
“秦制”是全世界最烂的制度,没有之一。
秦制之下,社会连财富的稳定传承都做不到。
陈宝良先生在其学术著作《明代社会生活史》里就提到明代社会,一个家族不管如何富贵,一旦三代人没有功名,这个家族就会立刻破败下去。
而伟大的牛顿,就出生于一个富裕超过三代、拥有2100亩土地和3600克黄金的积蓄,每年固定收入超170两白银的大地主家庭。
他的家族财富从他高祖父开始传承、他家也没有一个公务员。
牛顿要是生活在明朝,他家早就被胥吏敲诈破产了;即使侥幸没有破产,为了防止家族破产,他母亲也会拿着鞭子逼着牛顿考科举,还能允许牛顿研究在当时根本没办法产生任何效益的科学?
发布于 2022-10-03 14:12・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菜头会飞 - 129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显然,自由派确实是滥用了秦制这一概念。但是我这里不主要谈这些,主要就是谈论历史上的秦制,简单来说――秦制式的一体化需要反对,但是也不是自由派那样反对。中国古代可以形成大一统,主要依靠的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儒生来形成官僚阶层来维系封建大一统王朝,这种官僚政治而非西欧式的贵族政治让中国是大的封建国家。虽然说秦朝确立的制度与后面其他大一统王朝有区别,但是他们的本质是类似的,所以可以统称为「秦制」。金观涛、刘青峰二人合著的《兴盛与危机》一书中对于形成封建大一统的条件的进行了归纳
- 社会上存在着一个强大的可以执行联系功能的阶层;
- 这一阶层必须认同某一种统一的意识形态,而且这种意识形态具有入世的统一的国家学说;
- 必须在全国范围实行官僚管理的郡县制;
- 利用具有统一意识形态的知识阶层组织官僚机构,并由这一阶层充当县以下社会组织中的地方领袖角色,对全国实现统一的行政管理。在乡自治下,由一些识字能算的下层知识分子充当各类事务的管理人员。
从秦汉开始,中国就满足了这四点。通过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儒生构成官僚阶层,这一官僚阶层以儒家作为统一的意识形态维持意识形态上面的大一统、而用郡县制实现中央对于地方的控制和建立官僚与地主与士绅的合作来让政府可以间接地官僚一些他们无法触及的地方――比如基层。美国学者Franz Michael说中国古代社会「不仅是国家,连社会本身也是官僚化的」说的就是这个,但是他对于中国的社会结构研究不过透彻,所以他的结论是中国的文化塑造了威权政治传统,这是错的。
以上简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官僚政治是如何决定大一统的和他的基本模式这种从剥削阶级知识分子中产生官僚,让代表剥削阶级的国家围绕着这些官僚转,来保障剥削阶级的利益,并且剥削阶级的其他成员――比如地主士绅也参与统治的模式显然是不值得推崇的。但是中国可以形成封建大一统,和中国文化没有什么关系神圣罗马帝国、查理曼帝国早期都试图建立大一统政权,但是因为欧洲的社会、经济条件不足以这样就失败了。实际上,是封建统治者因为统治的需要制造了中国的一些与之相关的文化,而不是这些文化导致了中国的封建大一统,如果这样认为,就本末倒置了。
这套模式在中国古代的制造了坏的影响主要是下面这几点,中国古代可以形成超稳定结构和所谓的秦制是有很大的关系的,但是不只是因为秦制,还要中国的一些其他的政治、经济、社会条件的决定的。秦制式的一体化让中国封建王朝有着很强的统治力,这大大加重了农民的负担,而强控制力也导致了超稳定结构的形成。中国封建社会结构的脆性和强控制,是形成超稳定系统的重要机制,它保持原有社会结构中三个子系统的高度协调,并强力扼杀一切新因素。这是造成中国封建社会停滞的第一重要环节。在一些封建王朝的末期,由于土地兼并、官僚的欺压等无组织力量的原因大量农民破产被迫进城,形成了一种类似于资本主义的东西,但是随着无组织力量导致了大规模农民起义和农民起义对于无组织力量的扫荡,和由于「家国一体」的宗法一体化,中国的封建王朝得以重建,而资本主义萌芽难以和西欧的一样扩大,最后诞生资产阶级革命。
而拿着秦制影射现代社会实际上是一种非常无聊的事情,如果我们去观察一个官僚资本主义社会,那就会发现这样的社会中确实和秦制王朝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比如说官僚资本主义具有封建性,社会在很大程度上不过是受官僚所支配的,而官僚与资本的关系与封建官僚与地主士绅的关系是非常,但是问题是——现代社会中不存在「家国一体」的宗法一体化结构,被剥削者,也就是无产阶级并不会在反抗了一个资本主义政权之后通常不会去建立一个新的资本主义政权(当然,有时候会,比如正常的资本主义取代官资),而不是农民起义后诞生了新的皇朝。所以自由派认为中国文化会导致中国在「秦制洼地中永世轮回」自然是十分错误的,许多流传至今的中国文化是剥削阶级所创造的,而非是因为文化而产生了那样的剥削阶级,而且现代中国社会的社会、经济条件与古代有着根本的不同。
编辑于 2022-10-01 17:03・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FRANK - 119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是社会“中坚”,也就是掌握着社会的文化,技术,艺术,财富等市民,精英,中产阶层对于其衰落时期的究极恐惧的一种表现。
秦制的核心是什么,是商鞅驭民五术。
一民,弱民,疲民,辱民,贫民。
我们不妨先分析一下。
一民,统治者的思想还是中坚精英的思想,真正的底层贫民都无福消受,或者只能享受一点流下来的残渣剩饭,比如说东周时代号称有教无类的孔丘尚且要五条肉干,贫民没有付的起的。所以说一民,一的是中坚精英的思想。
弱民,基层民众社会地位上已经很微弱,弱的大头还是中坚精英的地位。
疲民,民众为了自己的生活每天都很疲惫,但是原来地位较优渥的中坚精英被拉下来,恐怕反差就比较剧烈了。
辱民,受辱不自信,和恐惧于不可预知的灾难是被统治者的常态,中坚精英可就不一定了。
贫民,基层民众本来就贫穷无所依靠,中坚精英却有着担心被砸碎的坛坛罐罐。
所以说,他们同情的“驭民五术”里的民,不论他们多么卖力的挥舞贫苦人的乞食袋,其实本质上仅仅是指中坚精英阶层。
而秦制的另一面,就是他们表面上说的基层民众,一君万民的军功爵制,冲击着他们的社会地位,手持刀笔的基层官僚,威胁着他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驭民五术和基层暴民出身组成的军队官僚,结合起来就是他们最恐惧的状态:国家机器和基层暴民联盟向中坚精英进攻。
这就是主流反对派嘴里批判秦制的本质。
他们随着社会的客观发展,基层劳动者在各方面的壮大,社会财富的增加,矛盾的凸现,逐渐无力提供社会的减震功能和辅助统治功能,却又占据了大量的社会资源,他们开始沦为社会的寄生虫,无法接受社会被推翻,也无法接受自己被社会清除,只能利用自己在过去积累的社会资源来为自己续命,批判秦制思潮只不过是其“努力”的一面。
但是这个年代又并不存在真正的“秦制”。
我们不妨去观察主流反对派嘴中最符合秦制领袖形象的普京来看,俄乌战争已经进行了半年时间,却始终动员不足,在乌军大举反攻以后,才扭扭捏捏的宣布“部分动员”。这和上世纪的帝国主义战争中,资产阶级能轻易的把大量人员扔到前线的手笔大不一样。
不仅仅是战争,资本主义迅猛发展之初,资产阶级去主动掠夺劳动力,强迫他们劳动,但是在上世纪,却需要企业改制,转移制造业等方法,来打击劳动者的力量。发展之初,资产阶级可以大言不惭的说,王权,军队,宗教都是延误利润的东西需要消除,但是如今却不得不启灵于这些东西来换取社会的稳定。
资产阶级其实早已失去了过去的自信,他们走上了之前封建统治者的老路,视民众为仇敌,他们根本无力,也没有勇气去动员被统治者了,因为他们知道,倒戈一击的实在太大,他们无力承担。
所以说资产阶级统治下的所谓秦制,恐怕是难以实现的。
但是这又不代表,批判秦制的中坚精英有什么纯洁的本心。因为他们无时无刻践行着驭民五术。
强调自己的市民精英价值观才是真理,这是一民。
鼓吹技术官僚统治,市民政治,这是弱民。
作为食利阶层,社会的寄生虫,也无时无刻的榨取基层民众的血汗,这是疲民。
从各种标签化的身份入手,从根源上贬低底层民众,这是辱民。
想要无时无刻保有自己的优势地位,这是贫民。
所以说,在目前的资本主义社会之下,不仅主流反对派喧嚣的所谓“秦制”是一种虚无,主流反对派自己的那些喧嚣,也不过是另一种虚无罢了。
发布于 2022-09-30 09:55・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柴刀百合铃 - 112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目田派所说的“秦制”本来就是个二象性的概念。根据他们的需要,秦制一会儿可以很搞笑,让秦朝十几年就没了。一会儿可以很牛b,几千年来都离不开秦制。搞了秦制的几千年以后,中国落后全怪秦制。搞秦制的那几千年当中,中国长期领先世界跟秦制一点关系都没有。所以秦制到底是怎么回事,还是要看目田派具体有什么需要。
要认真说的话,秦制应该是指政治上的中央集权制,经济上的地主土地私有制,在几千年以前,秦制取代周制就是历史的进步。当初王莽想废除秦制改行周代的井田制,有个叫区博的就来告诉他别瞎折腾:
井田虽圣王法,其废久矣。周道既衰,而民不从。秦知顺民之心,可以获大利也,故灭庐井而置阡陌,遂王诸夏,讫今海内未厌其敝。今欲违民心,追复千载绝迹,虽尧、舜复起,而无百年之渐,弗能行也。
区博都知道秦制是“顺民之心”,实行秦制的结果是“遂王诸夏”,“海内未厌其弊”。可见几千年前的人都知道秦制是历史的进步,而且最死硬的原教旨儒家王莽对此都不能反驳。现在骂秦制的莫非是当代王莽?
某位大师骂秦制是“世界最烂的制度”,后面图穷匕见,原来秦制“最烂”的理由是“秦制之下,社会连财富的稳定传承都做不到”。
这可真是笑掉人的大牙,说的好像周制时期的财富就可以稳定传承一样。晋国原来有六个大家族,后来晋国灭亡只剩赵魏韩三家,另外三家哪里去了?鲁国的三桓那么牛,战国时期有谁知道三桓的后代有啥大产业?历史上大家族的财富不能稳定传承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统一战争和农民战争的冲击。反之受到冲击较小的家族,比如唐代的于志宁在“秦制”当中就还能做到“周魏以来,基址不坠”。所以如果有的人真的幻想在古代世世代代做人上人的话,骂秦制恐怕是不行的,非得给中国人打上“不准统一”、“不准造反”的思想钢印不可。
至于把牛顿拉来背书,说有“财富的稳定传承”是科技进步的前提更搞笑了,魏晋南朝时期世家大族还少了?有几个搞出科学成就的?铁five倒是一大堆。另外对标秦制的中世纪时期欧洲,自己搞出学术成就的国王和公爵请大师举几个例出来?当时学术的主力反倒是不能结婚的教士(也有被不能结婚的,比如法国的阿伯拉尔)。
最后我还是原来的观点,根据自己的立场搞影射也没啥,能不能多读两本书?
编辑于 2022-10-05 10:51・IP 属地四川查看全文>>
教子有方张献忠 - 102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硅基生物 - 92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一提到当代中国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就把问题归到所谓“秦制”上,问就是“洼地”,就是德匹下。拿着一本《商君书》就痛斥商鞅这个恶魔,既不愿意去了解战国秦汉时期的历史事实,也不去深究这套统治术究竟有没有条件一直实践下去。
秦朝制度和法家思想确实深刻影响到了帝制时代中国的政治实践,但是要想论及有多大影响,要为近现代中国背多大锅,不是通过简单地构造一个不曾存在多久的虚空制度并加以妖魔化就能解决的。这实在是一种思维的惰性。
有时候非常厌恶我们这个国家喜欢搞影射史学、喜欢托古改制的“优良传统”。搞影射史学在一些政治问题中有其实用性,但是对于历史本身来说无异于粗暴的蹂躏。为了政治目的去歪曲、解构、捏造想象中的历史,于是,一部又一部《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粉墨登场,死人被拖出来或涂脂抹粉,或尽情鞭尸 ,不停上演时代的活剧。
当下社会的那些问题,真的是无解到必须用两千年前的僵尸制度拉来背锅吗?难道两千年前全世界的主要文明中只有中国老百姓是被侮辱和被损害的?能不能实事求是呢?能不能面对什么问题就关注什么问题呢?
衷心希望,让政治的归政治,让历史的归历史。
编辑于 2022-10-03 19:45・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林语冰 - 87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第一,秦制的稳定,不是秦制的稳定,而是小农经济的稳定。本质上秦制稳不稳定你们去翻翻历史书就知道了。
第二,小农经济的稳定,本质上是人人皆农民,而非流水线一员。人人皆农民的本质并不是人人都种地,而是人人都可以不靠和他人进行交换活下去。比如非洲人,躺在赤道上啥都不干捡果子就能活过生育年龄,于是市场是无所谓的,市场无所谓他们的酋长就可以永远当酋长当下去。
第三,工业化的优点是产能爆表,缺点是,人人都必须依赖和他人进行交易才能活下去。这个时候市场是社会必要的组成部分,秦制暴打市场,本质上就是自杀,打得越狠,断气越快,这个历史已经验证过了。于是,实际上这个时候,市场才是最大的抽象主体,你当然可以不服气,当然可以用秦制暴打市场,市场就会还你颜色,啪,就没了,很快的。秦制还在,人都没了,就是这样。你觉得不够快,主要是打得还不够彻底。
评价结束。
编辑于 2022-10-05 20:20・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温酒 - 65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逆向民族主义自由派没活了才开始造词,这造词体现出了他们的一贯特点。
首先就是对中国古代政治/历史的不了解,秦制这东西实际上只存在了十几年,秦朝一完蛋秦制就跟着完蛋了。
秦制最具特色也是最极端的就是平等的军国主义(只有上战场有战功才能升官授爵,但是无论你是哪里人什么人都可以,咸阳老爷和义渠龙鸣同工同酬),以及完全的郡县制。
在后世的封建王朝中,基本都是分封诸王+郡县的并行制度,这也是秦制和他们不同的地方。
事实上每个朝代都有不同的特点,三公九卿到六部,但是他们只会笼统地说成是秦制。
这就像是把从罗马的高卢到法兰克王国再到法兰西第三第四第五王国通通叫做罗马制一样,说这个也就他们会信,稍微有点脑的人应该是不会觉得这些是类似的。
他们说秦制的原因很简单,大环境是心心念念的目田化一眼望不到头,那就得找原因,找原因,是谁的原因?
那必不可能是王道征途出了什么问题,目田大经修不得,你看王道在整个世界的发达国家生根发芽,那王道是不可能错的,错的必然是这个国家。
那这个国家有什么问题呢?大家都是两只眼睛一张嘴,基因组重合率99.99%,总不能硬说是人种的问题吧(事实上还真的啥卵觉得跟人种有关系)
那问题一定就是文化的问题,为了凸现这个文化问题,目田硬造了个秦制,并且宣扬秦制在中国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因为这个制度根深蒂固,所以塞里斯都是不可教化不可沐浴王化的贱民,不是他们不接受王道,是他们不配接受王道,他们都是一群当了两千年顺民的愚民
这本事上跟之前他们搞出来的“索多玛”“洼地”有的一拼,索多玛就说你作恶太多,嗯搞天使皮炎侮辱上帝的好意,我们都是上帝的追随者是义人,你们这群不接受王道的迟早要被天火焚城。
洼地就说这片土地就是劣等,文化就是劣等,你们就是劣等,劣等人不配用我们高等人的制度,你们就在里面自生自灭吧。
我就很奇怪,苏联解体了,康米没说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中亚五国等沙俄原附属国是劣等,是洼地,作恶太多,不配用康米主义,这不是康米的失败是他们先天劣等。
逆民人是不是输麻了输出幻觉了输出信仰了,就跟索多玛本质是一个暴打犹太人还死都不信基督的异教徒城邦,犹太人打不过就在圣经里面随意岁月史书,我打不过你我骂死你还不行吗?
真跟尼玛一群神棍一样,念目田经念魔怔了
编辑于 2022-10-06 10:06・IP 属地江西查看全文>>
网线钳 - 45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谈论秦制之前,首先要知道秦制这个词被当代学者提出的背景,就是这些学者在学生时代接受了大规模的的评法批儒理论灌输,这是一个大前提。所以评论秦制绝不能和评法批儒分割开来。
所以要说秦制这个东西到底存不存在,连带的必须要论证的首先必须是评法批儒是不是一场民科闹剧。
这就是为什么这个问题下面的回答会显得那么拧巴,你要说秦制不存在,那么评法批儒评的是什么法,批的是什么儒,熟读中国五千年历史的人会胡说八道吗?既要否定秦制理论,又不肯否定评法批儒,这就显得拧巴起来了。
实际上,批判秦制的学者和评法批儒在事实认定上几乎没有分歧,他们的区别只在于价值认定完全相反:
众所周知,儒家代表资本家的利益。
而法家恰好相反,商鞅代表的正是无产阶级的利益。商君书里面说百姓有强民、弱民之分,强民就是资产阶级,弱民正是无产阶级。
如何正确理解:“民弱国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朴则强,淫则弱。弱则轨,淫则越志。弱则有用,越志则强。故曰:以强去强者,弱;以弱去强者,强。”
就是说如果一个国家无产阶级主导就会强大起来,资产阶级得势就会变得弱小。所以国家正确的政策就是打压资产阶级,让大家都保持在无产阶级。
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以刑治民,则乐用;以赏战民,则轻死。故战事兵用曰强。民有私荣,则贱列卑官;富则轻赏。治民羞辱以刑,战则战。民畏死、事乱而战,故兵农怠而国弱。
这段话则是说,越是一无所有的无产者才越是能意识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如果老百姓富有了起来变成了资产阶级,不把国家的待遇当回事,就不会服从干部的管理,所以应当把不服从的资产阶级投入劳动改造中去。怎样让士兵不怕死呢?吃不饱饭的无产阶级当了兵可以吃饱饭,这就是重赏。如果投降了就是叛徒受到人民群众一辈子羞辱和刑事惩罚,这就叫羞辱以刑。这样他就不会怕死了。
这样去解读商鞅的思想,难道不是令人豁然开朗吗?
我们继续来纠正大众对驭民五术的错误理解:
1,壹民:这没什么好说的,无产阶级国度难道不应该消灭资产阶级的思想吗?
2,弱民:国强民弱,治国之道,务在弱民。强民=资产阶级,弱民=无产阶级
3,疲民:
3、4、5都是为了防止资产阶级复辟,如果民有余力,一有空闲就会养养鸡养鸭,种自留地搞起小生产,地主阶级就是这么发展起来的。我们有那么多水利工程可以修建,0127都干不过来,你还想不疲,不就是惦记着家里偷偷搞得那点小生产。
4,辱民:
检举揭发资产阶级思想分子和反动学术权威有什么不对?
5,贫民:
如果民有500g大米,一定是自己只吃100g,剩下400g养鸡养鸭,或者拿去黑市上交易,所以只需要发给他100g大米,饿死边缘的人才不会想着努力攒钱将来变成大地主大资本家。不管你亩产万斤还是亩产十万斤,除了基本维生所需一粒大米也不准留下编辑于 2022-10-03 14:43・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勇闯异世界二号 - 43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花村妇联主席 - 39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凯岩城永不陷落 - 24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Johann Faust - 23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我刚刷到关注的一位偏自由派大V给高林桑这个回答点了赞
然后就又在这问题下看到了菜头带师那一脉传承一招鲜吃遍天的回答。。。。
秦制最烂的理由是“社会连财富的稳定传承都做不到”,那照带师评最烂的逻辑,资本主义时代人人都得证明自己的价值这点难道比起封建贵族还是退步了?(只针对带师的逻辑,绝无说秦是资本主义的意思)
带师写的这些东西,无非是想规训读者接受"推动人类/国家进步的科学天才都是脱产的贵族/知识分子家庭培养出来的,贵族/知识分子家庭是人类/国家的希望,我菜头会飞也是这种出身,还考上了T大博士,你们要明白我这种人的统战价值"(容我也学对面阵营的大师们自由心证一次,啊自由心证太爽了我要叛变)
牛顿,钱永刚,不知道带师下一次打靶秦制会找哪一位选手,期待ing
编辑于 2022-10-05 17:47・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ergexh的小号4 - 16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破114514韩拔陵 - 7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1.秦制的带明居然不禁基督教,反而是封建自由的幕府和原始丰饶的满清禁了
(现在一堆基督徒还极端反汉)
2.朝鲜越南也是秦制(所谓郡县网格化)
却无影响人家民族自豪感和民主化
3.保甲这种玩意江户幕府和西欧少部分地区也有
发布于 2022-10-03 23:11・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爆杀各种骚年团脑 - 2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秦制的本质是官僚制,而非其他
在秦制中,官僚集团取缔了其他制度中贵族、资本和议会的作用
成为了整个国家真正的主人
而高高在上的皇帝,不过是一个被官僚集团哄骗欺瞒的人形木偶
一个手握利剑却被蒙住了双眼的大力士
而官僚集团也并不是一开始就获得了秦制中的绝对优胜地位的
而是在一系列漫长的博弈中逐渐取胜的
在秦制设计者最理想的模式下
秦制帝国真正的主人应该是皇帝,而不是官僚
皇帝通过官僚系统取缔了原本的世袭土地贵族
再通过官僚系统最大力度的压榨民力
最终通过压榨出来的国力在逐鹿战争中击败其他非秦制的对手
但是在战争结束之后,官僚系统的权力却根本无法得到制约
这种无所制约的权力不仅体现在对下的层层摊派,对帝国财政的上下其手上
更是体现在对皇帝的蒙骗和欺瞒之上
事实上秦制帝国历史中的大部分皇帝的大部分精力都用在和官僚系统的斗智斗勇上
但这种斗争最终的结果永远是以皇帝的失败为结局了
因为长在深宫的皇帝本身就生活在官僚系统构筑的信息茧房中
事实上历史上的每一次秦制帝国的崩溃
本质上都是因为官僚系统这个最大的食利阶层彻底吸干了整个帝国的所有养分而导致的
官僚集团对下无止境的压榨导致大部分的国民生活在赤贫之中
同时对皇帝的欺骗和对整个帝国运行的控制权的垄断,又导致了整个帝国财政和皇帝的经济窘迫
最终让秦制帝国在来自底层的起义中彻底崩溃
而在非秦制国家中
因为有土地贵族、资本家、议会议员等阶层的存在
使得官僚集团往往只能成为国家的仆从和“职业经理人”
从而保持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结构”
事实上区别秦制和非秦制最大的差别
就是看这个国家官僚集团的力量和其他非官僚集团(贵族、商人/资本家、议会)力量的对比
秦制最大的特点就是官僚集团拥有国家,而其他所有阶层(事实上也包括皇帝在内)都只能沦为官僚集团的附庸
而符合这一模型的,除了中国之外,也只有沙皇俄国和苏联比较接近了
其中苏联是最接近的一个
而最终苏联的崩溃事实上也是官僚集团窃取国家所导致的
从这个角度讲
这个问题下所有秦制的支持者所支持的都仅仅是“理想中的秦制”
然而事实上只要建立了秦制帝国,“理想时代”就永远只能是短暂而稍纵即逝的
因为对于一个不受制约的官僚集团来说
皇帝和农民都是弱小而可以随意蒙骗的对象罢了
整个帝国在官僚集团面前
就像一片没有天敌的乐土,可以供他们无限的繁衍
但是众所周知,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无尽乐土”
当所有的资源被汲取干净
也就是秦制崩塌的时刻了
编辑于 2022-10-01 05:03・IP 属地新疆查看全文>>
屠龙少年在前进 - 281 个点赞 👍
秦制这套理论其实不只是自由派在用,很大程度上,这个词已经脱离了其本身的概念(例如研究各朝制度与秦制沿革的关系),而变成了一种形容词,用来指代一个马基雅维利式政治模式。这种政治模式也许可以说是与古希腊式的政治传统是背道而驰的。
也就是说,“秦制”或者马基雅维利式的政治,是只关乎利益的政治,而非是关乎道德、信仰或者别的什么美好事物的政治。出于政治稳定的需要,君主要压抑臣子的人格,即使是最忠诚、最有才干的大臣,面对君主时也只会感到战栗。
君主要不择手段地削弱一切可能的反抗力量,即所谓的“残民”“弱民”,亦或是“谁促使他人强大,谁就自取灭亡”。总的来说,这样的“秦制”要求停止就政治的目的进行争论,他们给出的答案是,政治的目的就是维持统治。至于确立这个目的后具体的统治术,就看君王们自己的创意了。
在描述秦政的特点(即其“术”时),大多数人都赞成秦制是对立于封建贵族政治的,即秦制就是一元政治。一元体系又体现于中央的一尊和全国的一尊,即不可动摇的君主和地方服从中央的郡县制度。而维系这套制度的就是一套庞大无比且盲目痴愚的公务员体系。
提出这个因素的人并不少。远的有贾谊、程颢,近代以来比较著名的有谭嗣同与稍近的梁启超、“百代都行秦政制”(虽然彼时对这段历史的讨论会牵连太多非历史的因素),现代更是有秦晖等。
与秦制对应的便是“周制”,冯天瑜盛赞周制是一种原始民主制度的残留,国人可以参政、臣子辅弼君主,且最重要的是,周制否定为了统治而统治,而认为统治仍然有一个终极目的,即建立一个人人皆尧舜的道德乌托邦。
但有必要特别指出的是,如果认为中国历史的确就是周制演化为秦制,而后在秦制下君主们万世一心地迫害道德主义者与民主主义者,民众在与君主的对抗中越来越走向失败,最终成为顺民,那么这种观点几乎就是一口气把范式干到修昔底德或塔西陀去了。即认为历史是一种人性的对抗,或是民众与独裁者的对抗,是一种代表恶的统治者与代表善的被统治者的对决。
我相信大多数人都能认识到这种范式的不可靠,那么秦制周制的对立,实际上并不是一种对史学观点的陈述,而是一种赋予了隐秘内涵的政治观点陈述。与这种对立的“秦制”“周制”类似的被赋予了隐秘内涵的词语还有很多,例如“儒家”“法家”,或者“大姨统”“诸夏”等。
这些词语都不是定义明确的词汇,其目的正在于给读者提供一种文学式地想象体验。当你想到秦制时,你仿佛看到案牍劳形的官吏与高高在上的君主,看到一片阴暗人人自危的极权社会。当你想到儒家时,你仿佛看到开疆拓土、经济充沛的封建主,看到热烈地参与政治的国人和圣王式的君主,看到一片生机勃勃的自由社会。
但这样的模式是贴合历史的吗?这不是又回到了只要打倒xx就可以迎来乌托邦的话术上去了吗?伟大的罗圣曾经说过,地上不能建立天国,这也是诸多朋友都认可的一件事,怎么他们自己下场的时候就忘了这茬呢。
我暴论一句,如果周式的“国人”“野人”,即军事征服者与被征服者分立的模式延续下去,华夏最终成为一个民主共和国的机会很小,成为另一个种姓制度大国的可能反而更大。
当然,我们也不能把这种话术的出现归咎于“自由派”发牢骚。因为这种秦制与周制的对立,或是儒家与法家的对立,玩弄这一套话术最出色的反而是某个不在场的存在。
写了《秦砖》的刘三解在某次记者访谈中,对所谓商鞅变法“废除奴隶制”“允许私有土地买卖”乃至“解放了生产力”,最终“一统六国”的逻辑颇不以为然。他针锋相对地批评这种理论已经不是错不错的问题了,而是根本就没有对的地方。凡是看过张金光的秦制研究的人,只要翻开目录就会发现张在试图着重讲秦的土地国有制带来的影响。
这些似是而非的论点,其实体现的是斯大林主义历史五段论的毒害。
至于所谓“秦国治下民众可以建功立业”“努力的秦人早就已经砍头升级当了关内侯”“六国的民主是贵族的民主”“六国民众上升通道狭窄,所以喜迎大秦王师解放”的论调,在互联网上早已被批倒斗臭。但许多电视剧仍然喜欢把秦国塑造为一个朝气蓬勃且万民平等、讲究法治的“老秦人的秦国”,这演义地是否有点喜剧效果了。
换句话说,虽然玩影射史学非常无聊,但最先把这种无聊的文字游戏与信息污染带进讨论场的也许并不是“自由派”。
发布于 2022-09-27 18:02・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寻道人 - 21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嬴离 - 115 个点赞 👍
如果真存在一个历史神学意义上的秦制,那它必然是最优秀的制度。秦帝国只是秦制的一个不完善草创者,而将秦制发扬光大的是无数后继者。
秦制的导向很简单,就是动员。自古以来,在同等的科技水平和物质基础上,永远都是最擅长动员的那方获胜。
公元1500年到1990年,动员最密集最频繁竞争最激烈的地方,难道不是欧罗巴这个亚欧大陆向大西洋延伸出的半岛吗?论秦制浓度,谁比得过近现代的欧洲?欧洲论秦制浓度,谁比得过英格兰?
庇佑英格兰从伊丽莎白一世、克伦威尔走向帝国之路的,难道不是近代最严苛最暴力(也是相当高效)的秦制吗?
英格兰,她实行令商君咋舌的贸易保护,用强制执行的裹尸布命令,人为地发展着本国尚不成熟的纺织业;
英格兰,她用欧洲主要大国里首屈一指的税赋压榨国民,榨取出了皇家海军成列的风帆战舰,从英西海战到护国公时代到七年战争再到特拉法加,打了两百多年,夺取至高无上的神圣海权;
英格兰,她用暴虐的威力无情地夺走印度的金银财富,并用刺刀和大炮推销本国物次价高的商品;
英格兰,她用令人称奇的赏格激励海军官兵,见敌必战的勇气来自私掠时代的超高奖赏。
这难道不是秦制吗?为什么会有人一边批判秦制却一边言必称英美呢?难道把耕战里的耕从种植业变成制造业,秦制就改变了吗?
让英格兰强盛的,正是这些秦政。比起英格兰的穷兵黩武和鼓励耕战,普鲁士也只是个徒弟罢了。英格兰实行了秦制,所以英格兰的动员最强悍,所以英格兰能以区区不列颠岛的体量登上世界的王座。至于后来的帝国衰落,那也不过是让位于体量更大动员力更强的其他帝国罢了。
地球不是世外桃源,而是一场生存斗争。幸福的人们总是忘记,在这个残酷的世界上生存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秦制其实已经是最温柔最公正的那副盔甲。秦制很多时候不完美,也并不舒服,但秦制含量不达到一定限度,共同体就不能够生存。而假如没有共同体,智人又如何自存呢?
祖龙魂死业犹在,秦制万岁!
编辑于 2022-09-29 09:55・IP 属地浙江查看全文>>
幽灵战舰复仇号 - 114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纪林 - 98 个点赞 👍
首先,什么是秦制?
我们要理解的第一点是,秦制里面包含着两种内容,
第一种内容,恰恰是现代社会所必须的。人类社会,有着一种趋向于越来越组织化的趋向,这个趋向是不可逆的。在现代社会存在着民族国家、科层化政府,这些都是秦制的一种表达,换言之中国早在2000年前,实现了西方人在近代才实现的一种方式,也就是实现了政权的建构,以地缘关系去理解政治,以及科层制政府的中央集权制。
其中一个分界点就是一战,在一战之前的战争,属于贵族式的战争,一战之前的战争最有名就是拿破仑战争,拿破仑战争每一场战役时间很短,最长也就半个月。但是一战持续了将近四年,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一战之前的国家完成了民族国家建构,实现了从贵族战争向平民战争的过度,也使得战争惨烈程度远远超乎西方人的想象。
而中国实现了从贵族向平民战争的过度是战国。战国前期,赵国的赵襄子释放奴隶,让他们成为士兵,并且商鞅变法,将战争的主体从国人转向了野人。在春秋时期,战争主体是贵族,野人是不能参加战争的。而到了战国时期,战争转向了平民,他使得战争烈度大大增加。而商鞅变法建构的中央集权制政府,实现了农业社会的极权主义建构,正如希特勒和苏联,在工业社会实现了极权主义建构一样。
所以秦制,从根本意义上来说,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的一环,他表达的是在激烈的竞争之中,实现最大的组织化。
所以中国历史呈现出一种快速发展,快速灭亡的历史状态,比如说一个王朝,他可以快速崛起,但是由于权力高度组织化和集中,导致权力内部的紊乱程度加深,并且危及整个社会的系统,引发系统性震荡,导致底层农民起义推翻中央政府。
这也是为什么秦以后的政府寿命远远低于先秦之前的政权。而在分封制社会,由于层层分封,削弱了权力,也削弱了危机的传导机制。
同样,现代极权主义国家,基本上寿命也很难超过一百年,就是因为他也会引发这种系统性震荡。
第二种内容,是现代国家建构与秦制不一样的地方,这就是西方现代国家建构,建立在两个基础上,一个是资本主义秩序,一个是广阔的市民阶层。
这两个结构是中国秦制所没有的,不仅没有,相反他还要削弱这两者,防止权力被资本主义秩序所颠覆。而西方的现代社会建构,包括了中央集权的国家、资本主义秩序、市民阶层的民主宪政的三权分野,形成了权力相互制衡和相互互补。但是这完全基于资本主义秩序能够不断地带来财富。
如果有一天资本主义秩序无法带来财富,西方社会也可能走向中国式的秦制社会,也就是在狭隘的财富中,周而复始的历史周期律,直至被新的文明所取代。
事实上,历史上,极权主义的兴起,就是因为资本主义秩序在短期内无法调节,导致极权主义的形成。
因此对待秦制,必须从两方面同时加以理解,一方面要理解,秦制是不可逆的,但是需要用市民社会去遏制秦制的过分膨胀。
而从当代来看,则会出现新的一种周而复始,即民主和威权的交替性。
原因就在于,当资本主义无法调节自身的时候,人们就会在政治可能走向威权。但是由于资本主义依然具有生命力,所以一个威权国家的形成,不可能真正瓦解整个秩序,所以这个威权机制最终会灭亡。但是由于资本主义自身的调节,等到有朝一日,威权又会复兴。从而出现民主和威权的交替出现。
由于威权的基础建立在中央集权制政府,而民主建立在市民社会之中,纽带是资本主义体系,所以资本主义体系作为中介,只要稍微出现一点点偏离,民主和威权就会出现颠倒,直到资本主义体系重新稳定运作为止
编辑于 2022-09-26 18:17・IP 属地吉林查看全文>>
林先生 - 5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BenShang - 9 个点赞 👍
“非我也,岁也,非我也,兵也”
批判工具,却不批判使用者,这种行为如何理解呢?
另,所谓“秦制”是治不了的,这这涉及到“优化问题”,感兴趣的话我会之后更新我的“昊天唯物主义”
发布于 2022-08-17 12:41・IP 属地江西查看全文>>
国际主义孝话社 - 5 个点赞 👍
阿Q们明知道当下的种种社会问题
是由红色贵族、官僚资本们造成
但由于内心懦弱、扭曲、不敢发声
所以创造出了这一概念以合理化无比糟糕的现状
在遭遇铁拳重锤时虚空打靶聊以自慰
“不是我自己苦呀,是自古以来没人不苦呀;不怪老爷呀,都怪我自己有奴性呀;不怪现实中切实存在的剥削压迫呀,都怪这个死了两千多年的X制呀”
简而言之
精神太监为了缓解阉割的痛苦而编造出的“自古以来没人拥有蛋蛋”的可笑故事
一眼丁真,鉴定为“贱畜”
发布于 2022-09-12 21:44・IP 属地黑龙江查看全文>>
NIDY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