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自由派确实是滥用了秦制这一概念。但是我这里不主要谈这些,主要就是谈论历史上的秦制,简单来说――秦制式的一体化需要反对,但是也不是自由派那样反对。中国古代可以形成大一统,主要依靠的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儒生来形成官僚阶层来维系封建大一统王朝,这种官僚政治而非西欧式的贵族政治让中国是大的封建国家。虽然说秦朝确立的制度与后面其他大一统王朝有区别,但是他们的本质是类似的,所以可以统称为「秦制」。金观涛、刘青峰二人合著的《兴盛与危机》一书中对于形成封建大一统的条件的进行了归纳
- 社会上存在着一个强大的可以执行联系功能的阶层;
- 这一阶层必须认同某一种统一的意识形态,而且这种意识形态具有入世的统一的国家学说;
- 必须在全国范围实行官僚管理的郡县制;
- 利用具有统一意识形态的知识阶层组织官僚机构,并由这一阶层充当县以下社会组织中的地方领袖角色,对全国实现统一的行政管理。在乡自治下,由一些识字能算的下层知识分子充当各类事务的管理人员。
从秦汉开始,中国就满足了这四点。通过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儒生构成官僚阶层,这一官僚阶层以儒家作为统一的意识形态维持意识形态上面的大一统、而用郡县制实现中央对于地方的控制和建立官僚与地主与士绅的合作来让政府可以间接地官僚一些他们无法触及的地方――比如基层。美国学者Franz Michael说中国古代社会「不仅是国家,连社会本身也是官僚化的」说的就是这个,但是他对于中国的社会结构研究不过透彻,所以他的结论是中国的文化塑造了威权政治传统,这是错的。
以上简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官僚政治是如何决定大一统的和他的基本模式这种从剥削阶级知识分子中产生官僚,让代表剥削阶级的国家围绕着这些官僚转,来保障剥削阶级的利益,并且剥削阶级的其他成员――比如地主士绅也参与统治的模式显然是不值得推崇的。但是中国可以形成封建大一统,和中国文化没有什么关系神圣罗马帝国、查理曼帝国早期都试图建立大一统政权,但是因为欧洲的社会、经济条件不足以这样就失败了。实际上,是封建统治者因为统治的需要制造了中国的一些与之相关的文化,而不是这些文化导致了中国的封建大一统,如果这样认为,就本末倒置了。
这套模式在中国古代的制造了坏的影响主要是下面这几点,中国古代可以形成超稳定结构和所谓的秦制是有很大的关系的,但是不只是因为秦制,还要中国的一些其他的政治、经济、社会条件的决定的。秦制式的一体化让中国封建王朝有着很强的统治力,这大大加重了农民的负担,而强控制力也导致了超稳定结构的形成。中国封建社会结构的脆性和强控制,是形成超稳定系统的重要机制,它保持原有社会结构中三个子系统的高度协调,并强力扼杀一切新因素。这是造成中国封建社会停滞的第一重要环节。在一些封建王朝的末期,由于土地兼并、官僚的欺压等无组织力量的原因大量农民破产被迫进城,形成了一种类似于资本主义的东西,但是随着无组织力量导致了大规模农民起义和农民起义对于无组织力量的扫荡,和由于「家国一体」的宗法一体化,中国的封建王朝得以重建,而资本主义萌芽难以和西欧的一样扩大,最后诞生资产阶级革命。
而拿着秦制影射现代社会实际上是一种非常无聊的事情,如果我们去观察一个官僚资本主义社会,那就会发现这样的社会中确实和秦制王朝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比如说官僚资本主义具有封建性,社会在很大程度上不过是受官僚所支配的,而官僚与资本的关系与封建官僚与地主士绅的关系是非常,但是问题是——现代社会中不存在「家国一体」的宗法一体化结构,被剥削者,也就是无产阶级并不会在反抗了一个资本主义政权之后通常不会去建立一个新的资本主义政权(当然,有时候会,比如正常的资本主义取代官资),而不是农民起义后诞生了新的皇朝。所以自由派认为中国文化会导致中国在「秦制洼地中永世轮回」自然是十分错误的,许多流传至今的中国文化是剥削阶级所创造的,而非是因为文化而产生了那样的剥削阶级,而且现代中国社会的社会、经济条件与古代有着根本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