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论秦制之前,首先要知道秦制这个词被当代学者提出的背景,就是这些学者在学生时代接受了大规模的的评法批儒理论灌输,这是一个大前提。所以评论秦制绝不能和评法批儒分割开来。
所以要说秦制这个东西到底存不存在,连带的必须要论证的首先必须是评法批儒是不是一场民科闹剧。
这就是为什么这个问题下面的回答会显得那么拧巴,你要说秦制不存在,那么评法批儒评的是什么法,批的是什么儒,熟读中国五千年历史的人会胡说八道吗?既要否定秦制理论,又不肯否定评法批儒,这就显得拧巴起来了。
实际上,批判秦制的学者和评法批儒在事实认定上几乎没有分歧,他们的区别只在于价值认定完全相反:
众所周知,儒家代表资本家的利益。
而法家恰好相反,商鞅代表的正是无产阶级的利益。商君书里面说百姓有强民、弱民之分,强民就是资产阶级,弱民正是无产阶级。
如何正确理解:“民弱国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朴则强,淫则弱。弱则轨,淫则越志。弱则有用,越志则强。故曰:以强去强者,弱;以弱去强者,强。”
就是说如果一个国家无产阶级主导就会强大起来,资产阶级得势就会变得弱小。所以国家正确的政策就是打压资产阶级,让大家都保持在无产阶级。
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以刑治民,则乐用;以赏战民,则轻死。故战事兵用曰强。民有私荣,则贱列卑官;富则轻赏。治民羞辱以刑,战则战。民畏死、事乱而战,故兵农怠而国弱。
这段话则是说,越是一无所有的无产者才越是能意识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如果老百姓富有了起来变成了资产阶级,不把国家的待遇当回事,就不会服从干部的管理,所以应当把不服从的资产阶级投入劳动改造中去。怎样让士兵不怕死呢?吃不饱饭的无产阶级当了兵可以吃饱饭,这就是重赏。如果投降了就是叛徒受到人民群众一辈子羞辱和刑事惩罚,这就叫羞辱以刑。这样他就不会怕死了。
这样去解读商鞅的思想,难道不是令人豁然开朗吗?
我们继续来纠正大众对驭民五术的错误理解:
1,壹民:这没什么好说的,无产阶级国度难道不应该消灭资产阶级的思想吗?
2,弱民:国强民弱,治国之道,务在弱民。强民=资产阶级,弱民=无产阶级
3,疲民:
3、4、5都是为了防止资产阶级复辟,如果民有余力,一有空闲就会养养鸡养鸭,种自留地搞起小生产,地主阶级就是这么发展起来的。我们有那么多水利工程可以修建,0127都干不过来,你还想不疲,不就是惦记着家里偷偷搞得那点小生产。
4,辱民:
检举揭发资产阶级思想分子和反动学术权威有什么不对?
5,贫民:
如果民有500g大米,一定是自己只吃100g,剩下400g养鸡养鸭,或者拿去黑市上交易,所以只需要发给他100g大米,饿死边缘的人才不会想着努力攒钱将来变成大地主大资本家。不管你亩产万斤还是亩产十万斤,除了基本维生所需一粒大米也不准留下
编辑于 2022-10-03 14:43・IP 属地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