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字节跳动取消多项员工福利,严控餐食外带及禁止午休关灯,怎么看待这波操作?/
共23个回答0条评论

字节跳动取消多项员工福利,严控餐食外带及禁止午休关灯,怎么看待这波操作?

产品菜鸟
排序方式:被封时间
时间排序由新到旧
  • 7109 个点赞 👍

    字节跳动去年净利润2410亿,力压腾讯登顶中国民营企业利润榜,在中国所有企业中也是前五。

    字节早期利润没那么高的时候能提供这些福利,在利润第一的时候却砍福利,明显表露出资本只可共患难不能共富贵的本质。

    那些梦想着蛋糕做大了,普通员工就能过好日子的可以醒醒了。资本最需要员工的时候是扩张拼搏期,这个时候给的待遇就是资本能给的最好待遇了,战争胜利了,用不到普通员工了,就该降待遇甚至裁员了。

    查看全文>>

    周一
  • 3323 个点赞 👍

    同样身处正在降本增效的公司,谈谈感想。

    作为打工人,我理解一家公司不可能永远处于高速发展期,一旦步入稳定期,降本增效就会被提上日程,它是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做好了也能为企业续命增寿。

    但许多公司动作变形,把降本增效做成了降本增负

    具体表现为只要公司遇到困难,先降本,各种补贴取消,食堂餐标降低,空调温度太高太低都不允许,卫生间纸巾限量,打印纸双面打印……

    单纯砍钱,倒也还好,架不住管理者硬是要丧事喜办,将其包装为业绩,成立降本工作小组,要求下边定期汇报进度,并要求各部门每月至少提报不少于5条的创新举措,年度还要对降本模范进行表彰,对办事不力的进行批评……

    字节这套操作虽说能省下部分福利费,但打工人因降本增负心生怨气,从而降低的效率和折损的士气,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

    究其原因,国内许多企业对降本增效理解过于狭隘,认为降本就是单纯的省钱,让大家闲不下来就是增效。

    真正的降本更多意味着“降”不必要的动作,例如会议、报表、考核、调研,而将精力物力聚焦在真正的问题上面。

    影响企业赚钱的关键往往不是动作太少,而是有用的动作太少,没用的动作太多。

    增效则是用清晰的制度、简化的流程、智能化的平台,帮助员工用最小的精力,最少的时间完成工作。至于员工完成工作后的闲暇,不要耿耿于怀,如果硬是要安排些无关紧要的,不让人闲下来,磨洋工就成为了必然,再无增效的可能。

    国内降本增效的乱象反映出来的还是管理能力的缺失,无法识别业务中出现的问题,更无力解决,只能采用最粗暴不最需要管理水平的方法,无能狂怒,例如降低成本、严查考勤、强制加班等等。

    管理是件很复杂的工作,需要了解行业形势,懂业务,敢创新,善于学习,有领导力,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但老中总觉得管理就是管人管钱,这俩开关一按企业就能正常运转,不转就觉得下面人该管管了,然后各种骚操作频出。

    随着形势愈发严峻,以后这种削减福利的事情只会更多,不会更少。

    查看全文>>

    励志脱坑的化学妹
  • 2306 个点赞 👍

    谢邀。

    因为没人管呗。


    字节,去年全球营收估算超1500亿美刀、净利润估算超300亿美刀。

    以前和老友开玩笑:字节放个屁,崩出来的钱就是一个王思聪。

    当年字节收个PICO就砸进去90亿,把VR圈吓一跳;后续两年再砸100亿,把VR圈吓两跳。

    以前听某个前辈吹逼:他腾子出来的,在海外搞了个类王者游戏。市场做的不错,被字节看上,老大要收。

    他当时为了坐地还价,起手先漫天要价,张嘴就是心理价位的两倍,没想到老大直接点头。于是他白得十来个小目标。

    员工福利是什么?什么小零食?什么节日礼物春节红包?

    字节在抖音之后、豆包之前(豆包火山引擎这些还有点勉强)几乎无爆款,失败投资一大堆。而且很多投资是内外都知道大概率失败,只是走个找市场增量的过场。

    这里面的钱抠吧抠吧挤一点,够员工再来二十年福利。


    说白了,降本增效,降的不是最需要降的,而是降最没有反抗能力的。你没法上桌,就只能上菜单了。

    出发点一般是好的:最近国内很多市场到了存量瓶颈,外部不确定性又强,咱身后又有投资人的鞭子(字节你嘛时候上市啊),要有过冬思维巴拉巴拉。

    然后下面会立刻跑歪:公司要修那几座万寿宫仁寿宫,俺是木有话语权滴;但小太监们的月例,俺是可以砍一砍滴。

    哪怕砍下来的这点钱还不够某些部门错买高价计算卡的一丢丢,那也体现了我的努力和KPI;

    哪怕上头一眼能看出我在搞形式主义,“我在搞形式主义”也是一个上头喜闻乐见的态度。

    小太监们有啥能做的,嘟囔几句呗。


    而且上头不是不知道。

    管理层很清楚:这些福利削减在物质上没什么分量。

    但管理层会有一种比较奇怪的期望:这样能在公司里形成皮燕子紧绷的氛围,能让员工整体产生恐惧、不躺平、更奋斗。

    因为公司内部,管理层和近一线员工也是有普遍矛盾的:

    近一线员工觉得你上面特么瞎鸡儿指挥,错误方向乱烧钱;

    而管理层觉得近一线员工都特么废物,特别是大厂管理层,总觉得自家员工是来混日子,老员工人均混子。所有失败都是你们没有坚决贯彻。

    讲真,大厂里确实很多混子,被裁了之后出来晃一圈才发现自己是被大厂特殊环境异化的专用型混子。

    问题是:混子你就裁了呗,招点不混的。

    但大厂管理层普遍就没有能力对一线和中层进行微调,因为他们很多也是混子。他们不少人早对业务和用户陌生了,他们也异化成了老板专用型汇报及马屁混子。

    所以他们要么是拿着老板的一时怒火搞一刀切、一裁裁一片;要么是文件式邮件式抽鞭子,砍砍福利抓抓考勤。

    大家烂一锅去了。


    在这种表演式博弈的职场里,真正能守住员工福利底线的,就只有强制力。

    也就是劳动相关法律的执行。

    下午茶有几个蛋糕曲奇,那是主上赏的,有给的一天就有拿走的一天;但带薪年假和加班工资是强制力要求的,写明了之后得执行,至少不执行时可以有个地方去骂娘。

    因此:大厂员工福利波动,坦白讲不是重点,顶多展现了高增长期的温情脉脉被增速下降后无情撕破;

    真正的重点,还是把一些白纸黑字给普遍执行。

    零到一都没走完捏。


    闲聊公号:王子君的碎碎念。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查看全文>>

    王子君
  • 1701 个点赞 👍

    字节拥有9亿以上的用户。

    广告毛利在95%以上。

    一年利润2400亿。

    在国内处于垄断地位。

    先不说有没有改变人类这种远大理想。

    就连改善下创作者收入都不做。

    却整天琢磨扣扣员工的嘴。

    真快到顶了。

    除了是个挣钱机器和众所周知不能明说的原因。

    还有什么重大的社会价值么?

    查看全文>>

    仲客
  • 814 个点赞 👍

    这就是我一直看不起东大的资本家。

    tiktok啥待遇,换成中文名字,抖音,字节,然后待遇就天上地下。

    外国人惹不起,东大的可以随便踩。

    作为东大起家的资本家,骨子里就看不起东大的人,不限于字节,啥阿里之流,都这德行——这在全球富豪中,绝无仅有。。。

    查看全文>>

    包龙星
  • 622 个点赞 👍

    中国的企业是这样的

    即使做到了世界第一

    员工仍然是牛马


    看到这些评论,五味杂陈,大企业不遵守劳动法996,导致小企业更加需要996

    这种情况愈发严重导致全民内卷

    相比于国内某些企业,外企你如果进去过真的是天堂

    查看全文>>

    理想主义的毛建洲
  • 579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恨乎党
  • 471 个点赞 👍

    今年很多地方都有一个现象

    1 大厂利润暴增

    2 员工数量和成本暴跌

    一,比如百度利润暴增100%,网易暴增35%,阿里暴增300%,腾讯少点,22%,字节算低的6%。

    二, 网易裁掉多个工作室,费用减少15%;美团,腾讯,各有不同程度的减少,阿里直接少了7万人,虽然和卖掉高鑫零售有关,但这几年已经裁了13万了,就这还是净减少的。其他中小厂也在减少人员,程度不一。

    为什么?CEO对什么负责?对财报负责,不对员工负责。收入停滞,创新停滞,咋办?财报怎么才能有亮点?利润,对,利润暴增。字节利润增速这么低,当然要搞上去。收入增长上不去,就只能降本增效。

    降本增效有多种形式,裁掉一个,剩下的人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是一种。增加劳动时间,996,也是一种。减少福利待遇,也是一种,这些都是变相降薪。

    当然,还有一种就是直接降薪。

    收入为啥上不去?字节在这里面还算好的,还有海外业务。其他大厂基本大头还是国内业务,他们的用户量,现在大概在9/10亿左右,什么概念?成年人的总和。

    这就是大厂为啥这些年流行“表演式工作”的原因,因为人只有这些,没有新用户了,没增长了,连7岁小孩都玩抖音了。

    大厂员工评绩效的时候,最喜欢说,你创造了什么价值?你凭什么得这个绩效?为什么会这样?因为都没价值。

    没有用户增量,你能创造毛价值。大厂已经从自然选择状态,过度到人为选择状态。

    楚汉时的韩信为什么有价值?因为自然选择,你行不行,事实说了算,你不行,很快被敌人消灭。还有可征服的土地,你行,你就能征服这些土地,不用你去证明。

    汉初的韩信为啥没价值?因为已经过度到人为选择了。没有可征服的土地了,没有敌人了,这时你行不行就是皇上说了算,皇上觉得你行,你就行,这时你做啥都没用,只有跪舔皇上有用。

    大厂现在就已经到了这个状态,你只要把数字空间当成一种现代领土就行,10亿人都上网了,大厂也就进入人为选择了。老板的注意力就成了稀缺资源,这些表演,都是为了吸引老板的注意力。

    对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一些大厂逐渐进入“死前狂吃”模式。

    几乎大部分厂都陷入了赚快钱,能赚多少赚多少的节奏,一边赚钱一边降薪裁员,这不符合常理。唯一的解释是,他们认为未来不确定性太高,很可能随时噶掉。

    不知道你见过真正的乞丐没有,货车翻了,面包撒了一地,他们会干什么?边抢边吃,如果有人暴揍他们,他们就会在被打死之前拼命多吃,能吃多少吃多少。

    这就是无产阶级资本家,他虽然是资本家,但依然是无产阶级,具备阶级本能。

    或者说,他们一开始就知道,这生意做不长,张一鸣在哪?他觉得公司能做几百年,他会跑到坡县遥控?马云在哪?他真觉得要做百年公司,他能撒手不管?

    因为他们没有未来。

    我向来是讨厌以道德论人的,如果一个人道德败坏,急功近利,损人利己,这是他的问题。如果一个行业,一个阶层都这样,那不是他的问题。

    查看全文>>

    荒野大神
  • 369 个点赞 👍

    可能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会理解,这种举措其实有可能是相关部门比如人资内控两侧妥协的结果........

    什么意思?

    就是在成年人的职场中,存在这种可能性,领导要求取消员工福利降本增效,人资、内控、后勤之类的部门又不想让大家怨声载道达到沸点,于是就出现了题目中所提到的禁止零食外带、中午不让关灯、调整折叠床摆放位置之类的举措。

    这些看上去举措很多很讨人厌,但其实并没有伤害员工的根本,属于人资、内控、后勤之类的部门跟上头交差。

    大家只要细想就能明白,领导让人资之类的部门降本增效肯定是要那种比较"狠"的效果,大领导压根不会在意什么零食外带、折叠床摆放这种细枝末节的东西。

    所以这种举措核心看员工能不能理解了,现在从上热搜来看应该是选择不理解......也就是说人资、内控、后勤两头不讨好......

    员工骂人资、内控、后勤取消福利、缺德,领导骂人资、内控、后勤这种鸡毛蒜皮的降本增效能省几个钱?必须要强力降本!

    我突然想起那一年3、4月的上海,有个理想主义的上海市民把自己和上海疾控中心某人员的通话聊天给录了下来公开,那通公开的电话中疾控中心某人员都能看得出已经在力所能及的权限范围内给上海市民行方便了,但是很多东西不能进一步放在台面上,结果这个上海市民跟失了智一样不依不饶还要求更多的自由和限制解除,还理直气壮的发布在网络上,最后的结果大概率什么呢?

    其他地区觉得"好家伙,上海一些人想私自共存?必须要管管上海!这种人员和这种市民应该要重点打击!",把上海相应的人员撤换是必然的,然后换来能给予那个理想主义的上海市民铁拳的新人们或新政策.......最终求锤得锤,"你选择的嘛,偶像"。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查看全文>>

    九乡河龙牙
  • 296 个点赞 👍

    其实餐食、水果零食这些成本,相对于总的经营成本而言占比很小。结合禁止午休关灯,很明显传递降本增效意图的成分更大一些。

    实际上企业经营过程中比较大的成本,除了固定的办公用房支出以外,并不在于其内部运行过程中的相关活动,而在对外运行过程中的商务活动。比如差旅引起的住宿、交通费用,会议、洽谈引起的餐饮、招待费用,等等。

    不少企业针对差旅的住宿交通费用是直接支付、并不需要员工垫资,普通层级的员工也接触不到会议洽谈。所以对于员工来说,这些实际占到大头的方面的费用,反而是相对隐性的。反而是日常餐食、水果零食、午休情况这些实际在成本支出方面是“零头”的方面,存在感会更高,甚至还会被普通层级员工认为是值得重视的方面。

    所以,如果企业要在这些“零头”方面下手,首要的可能性就是——企业确实遇到了财务困难,所以“秉承蚊子腿也是肉”的原则,能省则省。

    但很显然字节跳动的营收和利润并没有出太大问题,远不至于真到连这点“零头”的成本都必须要节省的地步。再结合午休时间都不让关灯、不让用折叠床的操作,那么很显然这就是故意为之,就是有意在普通员工感知比较强、比较重视的方面下手,明确把“降本增效”信号传递给企业全体,就是要让所有人都有一定的危机感。

    一些人认为福利缩减没有人情味,很可能会导致人才的流失。实际上大环境整体早就在降本增效了,大量的企业都在不同程度地搞降本增效,否则为什么去年初流行所谓“裁员裁到大动脉”爽文、为什么去年以来京沪的社消总额、餐饮利润都在明显下滑?整体环境如此,单纯搞个别分析没有意义。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查看全文>>

    古都闲云
  • 155 个点赞 👍

    土木圣经里有一句名言:这点苦都受不了,干别的肯定也不行。这句话用在机械土木等传统工科行业,会被别人笑话,因为机械土木都不是一点点苦。但是,如果用在计算机这些高福利高待遇的行业中,是非常合适的,说明这些行业里有些人就是矫情,不让带饭出去、不让关灯睡午觉,就已经是莫大的痛苦了,真的是这点苦都受不了,干别的肯定也不行。

    科普一个行业冷知识:在互联网公司,不让把饭带出公司、没有下午茶吃、午睡不让关灯,就已经是莫大的痛苦了,就足以让从业者到网上来抱怨并冲上热搜了。而机械公司能吃上一口不带机油味的饭,中午能躺在地上眯一会儿,过年时能发一桶油,一袋米,就已经是莫大的幸福了,就算工厂出了伤亡事故也上不了新闻,从业者还要被pua要吃苦要知足要感恩。


    声明一下,说这些不是为了比惨,而是为了劝退机械,我这个账号就是劝退机械的,你们互联网从业者看不惯的就别看,和你们无关,我只是为了凸显机械行业的悲惨。你们要是觉得降点福利就受不了,建议也去机械行业锻炼锻炼心理承受能力。


    有人说字节是互联网里头部公司,要比也应该用机械头部公司比。那么下面的图片中,机械行业我也列举头部公司,都是一等一的好厂,看看是什么待遇。你要是不认识,建议自己去机械行业上上班,别显得自己孤陋寡闻。


    评论区也别说什么“同为打工人为什么还要比惨”,当年互联网行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可没见几个IT行业的人把机械行业的人当作自己人了,这时候就想着“都是打工人,一致对外”了?都是极力把自己和机械行业撇清关系的,都是各种看不起机械从业者的,觉得自己学计算机的在市区当白领就是牛逼,那些去郊区工厂上班的就是不好好读书的。这话很多人不爱听,但这就是事实,很多人心里就是这样想的,只是没有说出来而已。你也别不服,不服的自己去机械行业找个厂上班,不用去当生产线工人,就凭你985硕士的学历,去当工程师,看看人家IT从业者还把不把你当自己人,看看痛苦程度和IT比怎么样,自己去体验一下。机械专治各种不服。


    评论区也别说我怎么不声讨机械行业,我劝退机械5年了,你想看就去我主页看我以前写的那些东西,你就知道我有没有声讨了,如果看上瘾了可以关注我,别说我没喷机械,那是因为你不是机械人,你刷不到我,你们IT都是高贵的牛逼人才。也别说我没给机械人争取利益,我给机械人争取利益的时候你也看不到,因为你太高贵了。

    还有也别觉得我是在希望IT行业降待遇,我希望的是机械行业提升待遇,IT行业降不降待遇关我鸟事。你要是解读出了我是在希望IT行业降待遇,那建议回小学去重修语言阅读理解。天天担心别人降自己的待遇,本身就说明自己很矫情。


    我发现这个回答下面喷我的基本上都是程序员,没错,你们就是矫情,这就是事实。看到没,说你们两句还不服了,不服的建议都别当程序员了,去找个机械厂锻炼锻炼心理承受能力。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说我莫明其妙的人,都是没干过机械行业的,无法和我们机械人共情。如果觉得不让把饭带出公司、没有下午茶吃、午睡不让关灯就已经很痛苦了,那就建议去找个机械厂上班,祝你们越老越吃香。

    CODspielen
    160 次咨询
    5.0
    华南理工大学 车辆工程硕士
    465208 次赞同
    去咨询

    查看全文>>

    CODspielen
  • 53 个点赞 👍

    中国企业的本质都是奴隶制。

    查看全文>>

    勇敢牛牛
  • 37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加小油
  • 1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内分泌失调的黄桑
  • 10 个点赞 👍

    我身边在字节的朋友们早就抱怨了,福利降低不是一天两天了,落差蛮大的,但没办法,【再苦一苦,等胜利了就。。。】和【你不干,有的是人干】永远是万金油。

    这种互联网大厂的管理层,混子很多,他们的脑回路和普通人是不一样的,所以我并不建议在年轻且毫无资源积累的境况下all in互联网大厂,很容易被这些高层的骚操作拖累。

    况且,减少的所谓福利,并不影响企业整体财务战略、发展方向、行业趋势,而仅仅是内控的手段之一。

    字节的营收和利润已经达到Top级别了,这些福利减不减不影响企业整体发展表现,只能说作为把危机感摆在第一位,一直秉承【始终创业】文化的公司,连差旅都在族裔,国籍上做出差异之分,并不奇怪

    接触过不少赛道的头部企业,企业的受欢迎程度其实和知名度、业务增长幅度、资源规模有关,但并不是严格的正相关,潜在的或隐形的福利才是员工稳定的基石,字节的知名度虽高,但背后恐怖的人才流动率才是很多人日常忽视的,在当下这个大环境,如果不小心在第一份工作选择字节,大概率会给自己留下很深的ptsd

    降本增效如果是为了业务好,倒也无妨,但如果是为了把“寒气”传递给每一个企业团队成员,那么所谓的梦想,价值观,文化就要大打折扣,毕竟当宏大叙事和扩张后的胜利果实冲突时,后续哪怕福利恢复(本来也没多好),也很难凝聚人心。

    查看全文>>

    兔兔爱摩卡
  • 9 个点赞 👍

    没想到连字节这样的公司也开始降本增效了。

    可能许多人看到后,红眼病就犯了,嚷嚷着说停掉是应该的,本来就不应该有,平时待遇那么好,餐食还往外带?呸!

    这两年,互联网企业都是标杆企业,里面员工的待遇让人无比羡慕,就连这次取消的福利都是普通人可望而不可及的。

    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件事情呢?要见微知著,一叶知秋。

    连头部互联网企业都已经开始撑不住了,现在是取消部分员工福利,如果下一步经济形势还不好转,那么就是开始裁员减薪,该提早做打算了。

    当然,现在看热闹的那批人不要以为这只是字节一家的事情,如果字节都撑不住的话,其他的公司可能更惨,想想两个星期后1200万的大学毕业生,这个夏季会格外地难。

    虽然说,前段时间川大爷已经跪在地上唱征服了,但依照川大爷爱面子的性格,90天以后说不定还会继续找事,外贸行业便会再起波澜,现在没有哪个小老板敢扩大生产规模,大家都是凑合凑合把订单完成,再走着看。

    另外,多说一点,撑起中国制造业的小老板们也在迅速凋零,二代们基本上不可能再去接班,因为经济形势不好,许多人便把怨气撒在了小老板身上,动不动就喊打喊杀的,还要求管一管,尤其是最近出现的一些无厘头的事情:

    假文凭入职被拒,居然可以索赔;上下班摔倒,小老板全责;隐瞒怀孕入职,吃一年空响,还理直气壮的起诉;左手签名,回头就起诉公司不签合同等等,各种狗血事件,让你防不胜防。

    那肯定有人问了,不乐意不干不就行了?

    现在的小老板,基本上都是7080后,上有老下有小的,背负了那么多的贷款和员工工资,没办法抽身的,如果关门立刻各方就围上来了,只能住桥洞了,撑一撑看能不能安全落地。

    但是下一代几乎没人愿意接班了,大概率也只有10-15年的时间了。

    所以,如果所在的公司如果还能正常运转,大家要珍惜自己的公司和老板,体谅他们、理解他们,哄着他们坚持下去,都不容易啊,最起码有个地方交社保不是?

    大家有没有什么更好的想法,欢迎留言讨论,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慢慢变有钱。

    「更多问题可点我头像进入主页,向我发起付费咨询」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查看全文>>

    嵩语时光笔记
  • 9 个点赞 👍

    过分的要求,都是从小要求开始的。

    字节吹响了“成本优化”和“隐性内卷”的号角。

    想想那个内忧外患的大明王朝后期,削减开支的政令一条接一条,如今这波操作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严控餐食外带。

    我看了下取消的那些“福利”,比如下午茶、餐食外带等,严格来说并不伤筋动骨,都是些锦上添花的小恩小惠。
    这些微小变动更像是往水里丢了颗小石子,看看激起多大的涟漪。
    直白点说,这是企业用来观察员工反应的试探行为,是一场关于“福利待遇”的心理博弈。

    而那些不断被削减的边角料,其实是员工长期“温顺配合”换来的结果——
    员工没反应,资本就继续试探。
    小刀割肉不见血,企业自然判断:还能继续割。于是,一项接一项的降本动作就这样落了地。

    可以大胆预测,在没有出现真正的“强烈抵抗”之前,字节所有非核心福利都将被陆续清除,直到榨不出水,或者员工情绪低落到影响业务为止。

    即便如此,大环境使然,大多数字节打工人可能也会选择继续“苟”下去——因为市场上,确实没有更好的选项。

    而在边角料清零之后,字节下一步很可能就是组织架构调整人员岗位轮动,进一步试探员工底线

    结合2025年初的裁员情况,未来两年,边缘业务和边缘区域大概率将成为裁员首选。

    你问我为什么会这么猜?
    我们公司也在走同一条路,流程几乎一模一样。


    禁止午休关灯,就是一场服从性测试。

    曾经,各大企业响应政策,取消“大小周”,禁止“明面加班”,不少打工人拍手称快,以为春天来了。我当时就不看好。

    怎么还能对资本抱有幻想?
    资本的本质是逐利,它会从失去的地方,用另一种方式拿回来。

    “禁止午休关灯”不是无心之举,它是“取消午休”的变种,是一种话术包装后的强控管理。
    基于“中华文化讲究揣摩圣意”的土壤,哪怕是一项不合情理的命令,也能披上一层看似“合理”的外衣。

    依托这个简单的动作,管理者就能掌握更多员工行为数据。
    谁在午休时闭目养神,谁继续坐在电脑前敲键盘,谁“卷”、谁“躺”一目了然,年终奖、优化名单的排序也就随之清晰。

    这释放出一个明确信号:
    企业不要求你明面加班,但“潜规则式加班”已然成为常态。

    你得在所有场景下、所有时间段里,自我驱动、自我内卷。
    甚至到了家也不能断电,不想忍受的员工自然就会主动离职,企业顺利达成“无赔偿优化”。


    大明王朝后期,东厂、锦衣卫借职权之名,制造冤案、排除异己,人人自危。

    如今的字节跳动,虽远不至此,但已现端倪

    也许,它最终无法避免走向那个熟悉的结局——
    哪怕百般腾挪,终究难逃盛极而衰。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查看全文>>

    爱学习的猫
  • 6 个点赞 👍

    员工自己作出来的呗

    当年大小周也算是打工人为数不多的收入增长来源,理论上一个月可以多四天工资,实际上你可以每个周六都申请加班,也就是可以多8天工资,以我当时的工资base,一个月可以多接近2w。。。


    这些人怎么干的呢?

    申请完加班,不去公司加班


    大领导来公司转了一圈,发现全员申请了加班,公司里只有几个人(我就在那傻子一样的干活儿呢)


    后来大小周就取消了


    其他什么进货一样的操作就不说了,太下作了,看着都恶心

    查看全文>>

    180天后改啥
  • 4 个点赞 👍

    很多事情拉出来合订本看看就一目了然了。前几个月,网上热议说大厂取消大小周,其中就有字节。有部分答主说这是大厂要响应国家政策了,是好事,是个好的开端,以后有可能就没这么卷了等等的…

    但是,我一直没这么乐观。当时的想法就是,这些大厂不想付周六的加班费,变集中加班为“自愿加班”【狗头】,然后还能再宣传一波,说自己积极支持贯彻国家政策,再找点水军给自己洗洗,一大笔品牌宣传费用用省下来了,而且还塑造自己“负责任”的企业形象【狗头】。既赚钱又赚名,还一毛钱成本不用出,简直赢麻了好不好。

    再回到这一次,午休不让关灯不让用折叠床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剥夺了你实质性午休的条件,同时说我允许午休啊,本质还是强迫员工在午休时间继续努力工作,当然这是员工“自愿”的,有可能还会被内宣部门拍几张照片出个内部推文,说“你看大家主动放弃中午休息时间,自愿工作,精神可嘉,令人感动等等”【狗头】。

    这就像是,老板说大家辛苦了中午一起去吃火锅,然后锅开了,牛肚羊肉虾滑在锅里面翻滚,但是只有老板一个人手里有漏勺和筷子,然后他还对着一桌看着锅里饥肠辘辘的员工说:“你们怎么不吃啊,这么客气干什么。哦,原来你们是想给我节省成本啊,怪不好意思的,真是让我感动,那我就不客气了,你们陪我吃完顺便再汇报下工作”。

    所以说,你寄希望于资本主动降低员工负荷,那只有一种情况,就是他快死了没业务了,让人干活还要多出钱,觉得划不来才会真正开放双休或者降低实质性工作量。

    下一次,你再听到有哪个大厂宣传说他搞了怎样怎样为员工减负的政策,还有一些人在非常嗨的洗地,请一个字都别信,让子弹飞一会。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查看全文>>

    秩序与觉醒
  • 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自费转世仁波切
  • 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Gaarmat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平安语风
  • 0 个点赞 👍

    kpi降本指标下来了,要执行

    查看全文>>

    brice

1

  • 1
  • 跳至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