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GitHub上对于清华大学电机系助理教授施博辰疑似学术不端的指控?
ttps://github.com/ShiArthur我做这个网站分享的初衷就是,看到周围大部分人都是老老实实,勤勤恳恳的搞科研,我真的是痛心疾首,这样子怎么可...
- 2633 个点赞 👍
两年前,就有人在知乎上打假清华电机系的施博辰了。但是,原贴找不到了。不过,留下了一个截图。大家感兴趣可以看看。如果原答主看到了,可以另外开贴补充。
---------------------------------------------消息更新----------------------------------------------
有同学给于歆杰老师发邮件了。。。期待清华电机系公布官方调查结论!!!
的回答低估了施博辰学术不端事件的严重程度,以及清华处理此种事件的风格(又红又专)。施博辰不仅仅只是篡改数据,伪造波形,而是剽窃他人学术成果。希望清华电机系的调查结论公正透明!!!
清华深研院对类似的事件(叶肖鑫学术不端问题),见下面的链接。
如何看待清华大学深研院唐国翌教授实验室有 11 篇论文因学术造假被撤稿?
编辑于 2024-07-10 05:28・IP 属地英国查看全文>>
时间有泪 - 126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CogitoErgoSum - 1051 个点赞 👍
不得不说,这个仓库的作者水平非常高。
以后整这些学术不端小作文,有范文了。
这篇小作文,创新性的用“第一人称”来描述整个事件,中间加入了大量详实的资料,让人难以分辨作者是谁。
甚至开源了论文中没有开源的代码!
格式规整,语言组织很好。
详略得当,精准把控,这种细节如果不是本人,那必然是实验搭档了。 图片排版清晰,将修改前后的内容精准的对比,极大地降低了读者阅读的难度,可以快速获取到关键信息。这一点,感觉比我的博士论文写的还好(
下午群友们第一时间吃到了这个瓜。
看来炎炎夏季,刚跳五指山的毕业生,正在为学术界源源不断的贡献瓜~
前有华科公众号发表的【我在东五的读研往事】,今有清华的Github自述。
太猛了,再来点~
最后,聊聊论文造假。
不得不说,哪怕是顶会顶刊的数据造假,也很难被查出来,因为查一次的代价太高了。
但通过造假,发表顶会顶刊的收益,又太大了。而且,越早,越有赢家通吃的优势。
所以,确实有一些人搞这些操作,然后,赢的盆满钵满。
但,这让那些拿不到好数据,拼命想方法,改实验的人,怎么活?
附上参考链接: https://github.com/ShiArthur03
编辑于 2024-07-09 20:21・IP 属地安徽查看全文>>
强化学徒 - 98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YsuLikee - 492 个点赞 👍
光看这篇檄文,我觉得可纳入“科研造假方法之经典案例赏析”。
整篇文章内容详实、逻辑清晰、举证丰富,案例图文并茂、解析通俗易懂,并且创新性的采用了第一人称,通过“我讨檄我自己”的叙事方式达到了更强烈的冲突效果。
对于想要一瞥科研圈学术不端内幕的人,这是一篇非常好的内部资料(可不是让你们效仿啊)。
但对于刚接触或打算接触科研的新生来说,建议在高年级师兄师姐的陪同下阅读。
学术圈的套路很深,数据造假属于其中集大成者,想造假的人,可以在数据产生的任何一个环节动手脚而不被外人发现。
实际上,这篇文章指出的造假方法(如果内容都属实的话)并不高明,绝大多数做法都是为了让仿真结果跟实验数据更匹配,而在 plot 阶段人为操纵原始仿真数据,使其能“自由”的出现在坐标系的任何位置,达到仿真跟实验结果吻合,从而论证仿真方法有效的目的。
不高明,但有效。
比如这种直接仿真数据等比例放大 67.5 倍。
不够我有点好奇为什么不直接乘以倍数,而是通过 405/6 这样的方式,好多地方都类似,难道这也是 fine-tune 出来的?还是什么小 trick?
后面还涉及到搬运抄袭其他论文中的内容、图片的情况。
整体来看,如果为真,举证出来的例子还是非常典型的,像这种如果不是内部人员爆料出来,外人基本上很难发现,即使发现不对劲,也不会有人去较真深挖。
编辑于 2024-07-10 00:01・IP 属地江苏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卜寒兮 - 471 个点赞 👍
仰慕举报者的文采,行文新颖、条理清晰、论据坚实,不仅学术界成员读的时候觉得言之有物,非学术界吃瓜群众读起来想必也是津津有味,锤不锤得死不好说,但作者以一己之力开创了举报信的一大流派。
而且作者的举报平台也不同以往,在微博知乎小红书这种平台锤大佬很容易被封和降热度,而github可真是好东西,不但可以version control和同性交友,fork之后便于分布式宣传,赞同者可以给star顶上去,知道内幕的其他同学还可以贡献pull request,吃瓜群众也可以参与discussion……但就是不知道为什么清华大学官方宣传施博辰的网页都404了,本来还想看看清华宣传处是怎么造神的来找乐子的,结果是我网不好还是清华工作人员动作太快了?是后者的话这也太尽职了,晚餐必须加鸡腿,连加三个月!
编辑于 2024-07-10 10:33・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流年忘返 - 375 个点赞 👍
施教授的导师是赵教授,赵教授是四会会士:IEEE Fellow,IET Fellow,CES Fellow,CPSS Fellow。这也是为什么施教授能坐着直升机起飞,起猛了,被人嫉妒举报了。
发论文就像生孩子,你给皇上生孩子,你就能成为皇后。你给贵族生孩子,你就融入了贵族。你给草民生孩子,生一窝,就还是草民。
注:这里的论文指的是CNS子刊和top2顶刊以下的,包括各种一区、A类、TOP。
所以,如果你是院士、杰青、万人、会士手底下的“宠妃”,发论文是“上”和“获”的不二法门。
反过来,你是科研草民,你把matlab和latex雕出花来,里面无数trick,既不会让你“上”任何单位以外的帽子,也不会让你“获”任何青基以上的纵向,甚至都不会有人举报你。
看到这种清华本科博士毕业的学生,发论文疑似学术不端,其实挺心寒的,毕竟根据浙大三本论,清华是中国唯二的一本大学。
我相信大部分科研人员还是有操守的,或者说很多清华本科的大神不屑于卷IEEE Trans这种级别的文章,现在很多大组发IEEE Trans都跟流水线一样高效。(当然也看领域)
施教授看起来很阳光帅气,从履历上看,social也很活跃,再有一个四会会士在上面提着,他看到的一条路就是:上面有人提着,我一定要尽快水论文,这样申请书和答辩PPT都抓人一些,拿到了帽子,经费倒不重要,我就是“官”了,我就有地位、信息和裁判权,才能真正加入“圆桌”。
很可惜,刚戴上最年轻万人青拔的小帽子,就被一个大神用一种挺专业的方式给举报了。
但是举报也不是完全专业,因为“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电机装备与系统多时间尺度工业仿真软件”2023YFB3307000(清华大学首位博士后主持)”有点蹊跷,助理教授拿主持重点研发项目有点过分了,一查果然不是施教授主持的,项目是一个所长级别的研究员主持的,施教授主持的应该是项目下面的课题,29岁主持重点研发项目的课题,这也非常outstanding了,膜拜。
编辑于 2024-07-10 17:53・IP 属地北京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Michael Jackson - 221 个点赞 👍
学校昨天刚给他做了海报,宣传优秀博士后,然后晚上就直接被锤死。
这就是同龄人中最强的“科研人才”。
研究生特奖。
优秀博士论文。
水木学者。
最年轻的青年拔尖。
博后出站直接清华助理教授。
妥妥的人生巅峰。
但这波石锤应该能直接给他锤死,造假的内容都放到了博士学位了,应该连博士学位一起撤销了。
这人的行为实在太恶劣了,计算都不跑,直接改图,就咔咔发顶刊?
虽然之前刷到过热搜,有人这样产论文,但没想到还真的有效仿的。
这人通过学术造假,竟然拿到了研究生阶段能拿的几乎所有顶级荣誉。
估计现在最慌的除了他,就是他导师了,还有相关的项目,不知道那些获得大奖的项目有没有他的“卓越贡献”。
等一波学校的后续处理,期待结果早日公示!
编辑于 2024-07-10 12:59・IP 属地北京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王之葵托利 - 196 个点赞 👍
偏个题。且不说圈子的问题,单说电气工程这边。
电气工程的科研实在是无病呻吟。
低端的拿IEEE的标准模型,高端拿某区域电网拓扑,然而断面都不知道是几年前的;你想验证?电网数据保密不予提供;
搞系统的,没有人深究算法原型,都知道什么德行,旧瓶装新酒;
搞高压的,找点搞材料的拿来用用;
搞市场的,国内的电力市场铺开程度....
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没有什么问题,没有养寇自重。
规划部门实诚,这张网建的又大又坚强;
基层班组给力,这张网运行又稳有可靠。
这技术研不研究,系统照常运行。
那研究干什么呢?
拉会,创造问题,讨论大饼如何又大又圆,拿着大饼找省公司寻钱觅得场景落地;
报奖,搞点大屏/沙盘/基地请各级领导参观,申报各类首台套;
研究越搞越复杂,名字越编越花哨,落地却越做越简单;
研究百花齐放,落地各表一枝,不外如是。
产学研用一体化,产用尚且如此,你有能指望学研出什么呢?
项目结题前两周push学生产出ppt?
有些人是混明白了,不背生产责任,研究成果也没人用,不如多陪点酒;有些人明白即便做的东西没用,也依然愿意下现场跑工程,把工作做到实处。
工程学科,踏踏实实解决点实际问题吧,无论公司还是学校,别大放卫星了。
最后,我™要帮别人编创新点了...艹
编辑于 2024-07-10 13:46・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我只不过是个人类 - 171 个点赞 👍
按照本人在学术界与工业界的经验,我估计这这位施同学极大概率是那种满嘴跑火车不干活的老油子,向上管理做的极好,向下压榨同门。实际上,只要认认真真做科研的都知道,一年能中1-2篇好论文就已经很不错了。这种一年好几十篇的基本就两种情况,一种是胡编乱造数据,另一种是集团队之力(这种得是学阀子女)。上一个清华武同学博士期间发了100多篇论文,科研能力超群,不知道是咋实现的。这位施同学被人实捶,想必是把周围同学压榨太狠了,周围同学一点肉都吃不到,给逼急眼了,一下子把所有证据都整理出来,势必要锤死这位同学。分赃不均是大忌,出来混是要还的。
发布于 2024-07-10 13:09・IP 属地广东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计算机老博士 - 166 个点赞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台上的较量自然重要,但是绝杀往往都是台后招啊,
已知7月9号下午答辩,
诶?绝杀7月8号就刚好出现,
我就说这么优秀的范本,
怎么也得出自一个优秀的人。
发布于 2024-07-10 17:02・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贱贱 - 157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Aurora - 144 个点赞 👍
真绷不住了,本来以为像我这种当混子的给清华丢脸了,博三才一篇CCF A,但是相比于这位高手,在给清华丢脸方面,确实还是他技高一筹啊
混,延毕挨批一条龙,自己难受
编,东窗事发全下水,一起爆炸
横批: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发布于 2024-07-10 14:53・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Oracle - 96 个点赞 👍
1 是内部人举报,因为只有内部人才有原始证据实锤造假
整个课题组把造假的成果都堆在施身上(因为施和导师关系亲密,施自称小公主,公开用谈恋爱表示他和导师的关系),打造学术明星,终于导致内部矛盾爆发
2 从这个课题组的造假玩法看,这个导师的所谓地位,什么学术圈大佬,多半也是论文造假捞到的
=============================
编造数据,篡改数据的论文造假,外人拿不到原始证据,是很难实锤造假的,除非是内部人举报
而图片造假,要是不同实验图片一模一样,不同论文图片一模一样,外人也能实锤造假
清华施博辰这件事
说明,编造数据,篡改数据这种论文造假手法在中国学术界已经成为标准操作
清华一年几百亿经费,就养了一帮学术造假分子
======================
2020年9月,IEEE电力电子学会(PELS)旗舰杂志IEEE Power Electronics Magazine邀请清华大学电机系赵争鸣团队撰写了文章“A Breakthrough in Design Verification of Megawatt Power Electronic Systems”,专门介绍离散状态事件驱动仿真方法以及形成的仿真软件DSIM。
“不但造假,而且还胆大包天,骗到国际上”
看,弄了政府一个900万的课题,工业软件重点专项课题
(政府这900万经费的下场,不言而喻)
然后搞个公司,再去申请政府产业扶持资金几个亿。。。
(要是真给了,这几个亿资金的下场,也是不言而喻)
这一套路数,是不是很熟悉,是不是已经被说了无数次的国内大学教授骗政府钱的套路?
(数据造假论文--- 申请政府课题 ---- 成立公司再去申请政府扶持资金)
============================
这个被举报完全造假的仿真软件项目(花掉900多万课题经费),已经被多位院士鉴定为完全真实,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项目顺利结题。
鉴定委员会成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程时杰,中国工程院院士罗安,中国科学院院士饶宏,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国庆
研发成果阶段顺利结题,按套路,这个接下了就会成立公司,然后去申请政府几个亿的产业扶持资金
编辑于 2024-07-13 10:20・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开心猫 - 35 个点赞 👍
我想了半天,举报人可能是谁,为什么举报他,并且如何得到如此翔实的幕后材料,特别是绘图加“科技”的代码和原始代码的对照。参考这个问题下,时间有泪的回答里截图显示的过往回答,我的推测是,这可能是整个课题组系统性造假,然后分赃不均,引起的内爆。
从这个截图可以看出,施某自己干活是很少的,擅长的就是在课题组里做好向上管理,这些造假的模拟仿真代码,真的是他一行行敲出来的吗?更有可能是别人先干活,弄出来一个不理想的模拟结果,然后他在此基础上进行造假,增加修改造假的那么几行,甚至其实造假的代码也是别人写的,最后把成果都堆叠给他。不得不说,课题组这么一套下来给他造星,一直是很成功的,他作为一个清华土博,能够突破禁止近亲繁殖的原则,直接留校任教,这恐怕是课题组造星的重大成果。
但问题是,资源都堆给他,造他这颗星了,其他人服不服呢?中国的大多数学生,尤其是清华北大这种学校里的学生,从小到大被规训得很成功,很容易对权威言听计从,面对不公平的安排习得性无助,不敢反抗,何况研究生招生的时候,导师可以按照性格来筛选,不招服从性差的刺头。因此,长期让课题组的大部分人当牛马来捧一个学术明星是可行的。当然可行是可行,还是有风险,这下就爆了。
发布于 2024-07-10 22:26・IP 属地西班牙查看全文>>
十二吧 - 29 个点赞 👍
均来自于网络公开信息:
一边发SCI,一边当辅导员,一边主动选择最难的研究论题,精通时间管理法的施小公主一位啊。(小公主不是我叫的,出自“辅导员篇”part5)(经评论指正,写内参的事情不是他的,已删)
汇总一下github里没提到的信息(有遗漏或错误可指出):
施博辰,男,1995年8月11日生,辽宁大连人。2010年从大连四中升学进入大连育明高中,2011年获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省赛区)一等奖,因此入选清华的保送考试,2012年获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银牌),2013年免试进入清华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期间担任电32班班长、学生会文艺部部长、校团委文体部新年晚会组组员等职务,擅于组织活动,人称“施哥”“大师兄”。此外,还热衷于社会实践,其中大三去美国仓管实验室(?)。2017年7月本科毕业,评选为优秀毕业生,直博。博士就读期间,一边从事科研,一边当辅导员,自称“施小公主”(这条删掉)。2022年博士毕业,进入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24年7月9日参与评选优秀博士后,由此引发github事件(又称施博辰的扒底裤日)。个人生活方面因无证据暂不讨论。
以下分几个章节:
最重要的放在前面
导师早就提醒过施博辰这个选题无法研究,但是他说要做最有挑战性的事情,看来确实找到了解决的办法,方法是什么就由各位评判了。
施博辰说要解决有挑战性的问题 中学时代
有一个答主整理的很详尽了
本科时代
施小公主本科时参加过很多社会实践,大一去兰州,大二去贵州,大三去老美。这些社会实践中,他意识到一点:只要敢想敢说,就会实现。
施博辰本科实践自述 不仅如此,他还组织过很多活动,并且在那个时候就深谙宣传的道理,2015年,有公众号专门给大二下学期的施哥写了一期宣传稿,介绍他在组织活动中的成绩与艰辛,还有摆好pose的特写。说实话,为什么要卷这条科研这条道路呢,这么强的组织能力,有无数更适合的工作。请看《施博辰 我的守候》。
施博辰 我的守候 施哥组织过的工作真的超级多,可见组织能力真的很强。
施博辰组织过的活动 里面的几张特写抓拍的很不错。还有一大堆人应该是真诚地夸赞当时的施老师,特别提到:希望他能一直以理想主义者的身份走下去。
夸赞施博辰的话 辅导员篇
施老师超强的组织能力还体现在,一边读博,一边当辅导员,并且把事情处理的井井有条。part1:吹捧施老师长得帅。
某公众号18年吹捧稿 part2、3、4:宣传施老师科研、工作两不误。
辅导员施博辰 part5:宣传施老师暖心,自称小公主。part6:再次夸赞施老师帅(上一篇宣传稿也多次提到外貌)。part7:祝施老师生日快乐。(施老师的生日是每年8月11日)
施小公主 施老师自己介绍的成果是这些
施博辰优秀博士后答辩ppt 再结合最高赞回答的22年爆料,施老师很会来事,也很会包装。再次感慨,为什么不去作更适合自己的工作呢。
最后放上大二时的施老师(煽情时刻)
20150425-施博辰 2015年4月25日东大操场,马杯田径半天的项目结束后,施博辰在太阳下笑得特别灿烂。那时的他是否会想到,未来的自己笑容依旧灿烂,但那些本应同样灿烂的笑容,却因此而黯淡无光。终于,九年之后的夏天,当年的笑容凝固在施助理教授与施博士后的脸上。施博辰又怎会想到,正是九年来(甚至是十几年来)包装自己的这一篇篇宣传稿,让我们有机会了解了解他的成色。以上改了一段伤痛文学bushi)
编辑于 2024-07-11 03:15・IP 属地安徽查看全文>>
Planda - 25 个点赞 👍
我的天,看得我目瞪狗呆o_o ....
虽然是不同领域做模拟的,但是预测值和实际值对不上神马的,简直太正常了,也简直太折磨人了。
为了稍微提升一点点拟合精度,尝试无数的数据前处理方法,尝试改进公式,尝试调整代码,R2的一点点提升,MSE的一点点下降,都会让人兴奋不已。
之前学生答辩时,碰到一个外行,抨击我们R2仅有0.3的提升,MSE也只有一点降低,根本不算创新,我差点扑上去咬他……
但是我万万没想到,数据竟然可以通过“拉伸”实现“修正”:
效果不好的部分直接“截断”:
纵坐标轴的范围“说变就变”:
结果有倍数差异,直接在代码中进行“缩放”
两条线对不上,目测差异倍数,然后直接在代码进行“修改”,强行“吻合”
这位老师还深谙“配色原理”,只要给线和框框换换颜色,就又是一张“新图”!不过我认为说他“用文本框盖住中文”有点冤枉他了,“Fig 5”还是挺难盖住“图5”的,我赌五毛钱,Fig 5那个标题是他把“图5”擦掉重写的!
能被人写出一篇这么详细的“打假”文章,我都有点敬佩这位造假的老师了。
一共8篇SCI一座文章,竟然被人扒出来5篇涉嫌篡改数据,2篇涉嫌直接抄袭(直接翻译的那种)。
然后人家靠着这些成果轻松拿到了各种基金,甚至拿到了青拔!
我把这篇文章转发给认识的那位清华姐姐,她这两年正在努力申请青拔,不过已经不幸失败两次,去年她还感慨,别人的文章怎么都那么强……看到这些,直到现在她还没整理好骂人的语言……
之前总有人提问——
“那么多好文章,为什么没有显著推进科技进步?”
“有些顶刊上的文章为什么没有公开代码?”
“有些顶看上的文章,虽然公开了代码,但是为什么不能复现?”
我想,这篇打假文章,应该给出了一部分答案。
发布于 2024-07-10 10:52・IP 属地天津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佳人李大花 - 24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清风明月偷我心 - 22 个点赞 👍
说实话,我感到悲观的一点是,由于原告的文采太过于优秀,以至于把整个事情说的太清楚了,这就导致了一个新的话题,施的做法可能会让很多人都觉得能效仿.......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牟利手段"被剖析的太直白清晰,除了可以锤死这个人以外,有可能在相关体系不完善、体制有漏洞的情况下,制造更多的"效仿犯"。
简单来说就是很多硕博完整的吃完瓜之后,会有不少人想,"学到新知识了,阿里嘎多"、"好家伙,这也行,我也要"、"我又不是清华的,应该没什么人来针对我"、"只要我低调,应该没事"、"这家伙太嚣张了连海报都做上了,我应该不会这样".......
校友群里也有人说,"你这就叫悲观了?万一更悲观呢?毕竟你已经脑补施被处理.......,万一这事不了了之呢?",好像也是.......让子弹飞一会吧。
发布于 2024-07-10 14:42・IP 属地江苏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九乡河龙牙 - 22 个点赞 👍
当前最优解:
施博臣自爆,说这个就是自己写的,自己良心发现要和学术圈污水划清界限,洗心革面重新做人,自己还有更多料,但是按着不表。
这样一来无论如何清华也得保他(物理意义上的保,不是保他的位置),至少不能放他出去
二来无论如何自己这波肯定洗不清了,还不如说是自己良心发现写的还能挽救口碑,一下变成人间清醒,搞不好还要被其他势力“利用”一下当枪使赚一波米,甚至可以直接直播带货少走10年弯路。
三来通过高调承认观察周边同学反应,搞不好能看出来是谁爆料出来的,偷偷透露给课题组和学校,施自己能不能保下来不知道,但是抓出来的内鬼肯定要完蛋
—————————
评论区有人说只要爆料人在github上这一句“不是本人的自述”就能堵我的办法
我只能说,我们都懂github,但是你不懂新闻学
新闻学要的是真相吗?要的是流量,要的是情绪,要的是爆点和吃瓜
施只要敢一直在台前表演,你后面git上什么澄清“不是本人”,施都可以说是为了自保,被人胁迫不能说......,怎么,你爆料人敢自己出来对线吗?
你不敢,那聚光灯下可就只有我施博晨一张嘴了,我说什么就是什么,我只需要爆点拉关注,哪怕自黑,哪怕整活儿,只要我这儿有流量,哪个鬼媒体愿意去关注什么国内都未必连得上的github,谁管你什么澄清公告
除非爆料人敢跳出来肉身对线,那媒体当然愿意一鱼两吃,反转再反转,就像姜萍一样,可是我就是赌他不敢,他要是真敢,那就是真汉子,真自爆,因为在学术圈做内鬼死的比学术造假更惨
真相就是,学术造假或许还有利用价值,爆料内鬼在圈子里才是人人得而诛之的那个,而且哪怕出了圈子,一但被发现做过内鬼,很容易就被排挤和边缘化,因为大部分人屁股都不干净
————————
有人说施这样做学术路线就彻底断了
那么施现在这样放着,他学术路线不断吗?现在这样,清华大概率直接给他明正典刑了。
他先一手自爆,然后大包大揽,最后自己背锅主动辞职,主动权牢牢拿住,打清华一个措手不及,暂时学术肯定没得玩了,但是会有人看到他这种自爆背锅的能力和处理速度,再加上他肯定也能社交,所以后面还是会起来
编辑于 2024-07-11 01:34・IP 属地广东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贺拔越 - 15 个点赞 👍
哦豁,继网文圈后,我们科研圈也有了自己的调色盘。
而且相当有新意。
要知道网文圈都没几个人敢用第一人称。
不是相关专业,具体的代码啥的看不明白。不过里面那些追求“进步”的具体操作方案,可真是眼熟极了。
没想到你们工科浓眉大眼的,也这么上道,我以为只有我们医药生物才会犯些图片误用的低级错误呢。
啧,地狱笑话。
发布于 2024-07-10 05:50・IP 属地浙江查看全文>>
jojo - 15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P大点事研究所 - 1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夜行 - 7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知乎用户 - 7 个点赞 👍
歪个楼
数据造假被抓包显然是太过蠢了...
不得不说我们统计作为理论学科和应用学科之间的桥梁,最重要的能力就是完美伪造数据。各种随机性、噪音、相关性、线性的非线性的,全能给你整得漂漂亮亮的。电机的实验没有什么了解,但看起来pattern明显。那些个医学、化学、社科、管理之类的,你想要什么alternative hypothesis就能给你什么,真是轻轻松松了。
欢迎大家找我order你想要的数据(别认真)
发布于 2024-07-10 11:14・IP 属地美国查看全文>>
WhySoSerious - 7 个点赞 👍
9日下午在某群里看到Github的“自爆”,还是比较震惊的。没想到今天已经成为知乎热榜第一名。稍有关注业内动态的同仁,应该知道清华电机系赵争鸣老师近些年来主导的科研课题之一就是电力电子工业仿真软件的研发。这位施博士的研究方向就是电力电子混杂系统动力学表征、多尺度建模仿真及其工业软件,从publication list来看,应该从本科开始就参与相关研究课题,并一直持续至今。
截止目前(2024年7月11日凌晨),尚未看到有官方通报或声明,仅有相关私人邮件截图、微信群聊天截图流出。从repository里提供的材料来看,爆料的人应该对施博士的研究课题相当熟悉,很有可能就是清华电机系内与施交往匪浅的人,毕竟拿到了论文源码,包括修改前后的代码(即repository里的original code和 code for paper)。
有一些需要澄清和比较关心的点:
- 赵争鸣老师在整个事件中起到什么样的角色? 施发表的论文通讯作者是赵老师,那么他应该对论文负有很大的责任。可以合理地怀疑,赵老师已经脱离科研一线,对学生的论文没有做到应负的责任。也就是说,这些年来施博士疑似的“学术不端”,赵老师是毫不知情的。这个情况应该与近些年来爆出的一些学术圈事件是相反的,即导师主动要求学生进行“学术不端”行为。以赵老师的学术地位而言,应该不会做出这样的事。事实上,有些放养的导师对学生的论文是不太关注的,名义上是挂了“通讯作者”的名字,但整个论文的撰写、投递、返修都是学生独立完成的,导师在论文投递系统的账号也会交给学生。
三组脉冲论文 JESTPE2021 - 施的研究内容或发表论文对DSIM这个软件的影响有多大?目前,业内常用的几款电力电子仿真软件基本上都是国外的,比如PSIM(DSIM这个名字应该就是模仿PSIM)、LTspice、PLECS、Saber,还包括对器件级仿真支持较弱的MATLAB/Simulink。赵老师主导的电力电子仿真国产化工业仿真软件是很有意义的,可以说是弥补了国内相关工业软件的空白,但目前尚未推广大规模使用。我也未曾亲自用过。知乎上有关于工业化软件开发的讨论,如果中国重新开发像MATLAB、solidworks这样的软件大概需要多久?如果DSIM的核心,例如电力电子器件非线性瞬态模型,是依赖于施发表的论文话,那么后果是相当严重,这意味着这些年的投入很有可能付之东流。看看,鉴定委员会成员对这个项目的鉴定评语。再一次加深我对“草台班子”理论的理解。
鉴定委员会评价,来源清华官网:https://www.tsinghua.edu.cn/info/1175/94294.htm 鉴定委员会成员,来源清华官网:https://www.tsinghua.edu.cn/info/1175/94294.htm - 有人质疑施博士的学术水平,“仅”发表8篇SCI论文(其中只有5篇1区,还有IEEE Access这样的水刊)就可以在清华电机系留校。事实上,在电力电子领域,发表一篇SCI并不是很容易,理论分析、仿真验证、搭建硬件平台、软硬件调试,都会消耗比较多的精力,而且电力电子是一门与工程实践紧密联系的学科,这意味着很多学生还会承担着导师的横向课题。当然,有比较大的课题组,组内博士生比较多,也有稳定可靠的实验平台,有祖传的代码稍微改改就可以用在自己的项目上,可以像“论文工厂”那样每年批量产出论文。刨除去几篇二区的论文和IEEE Access,施博士发表了两篇TIE、一篇TPE和两篇近年来的新贵JESTPE。当然,如果是一般的研究方向,在电力电子强校应该是很难留校的,但考虑到施的研究方向很有意义,发表的论文都是比较solid也很有insight,而且导师话语权比较大,所以如果施的研究没有水分的话,获得的荣誉都是合理的。学术近亲繁殖,在国内还是比较普遍的。
- 关于涉嫌中英互译一稿多投、涉嫌“抄袭师兄论文”实际上是屡见不鲜的。我也亲眼见过,有人研究生刚入学就"被迫发表"了SCI一区论文,甚至自己连论文文本都没见过,最后也轻松获得国奖;实际上更多的是在导师授意下,从已毕业的师兄师姐学位论文中选取未发表的部分重新整理成期刊论文发表。因为对导师而言,可能并不在乎是谁发表,重要是能发表,而且对许多已毕业不再从事科研工作的人来说,发表论文已经不重要了。当然,像施这种涉嫌“使用不存在的邮箱”的行为还未曾见过。对于赵老师来说,如果他看过论文,那么应该知道是自己另一位学生的论文。换句话说,赵老师是默许这种行为的,除非他连自己担任通讯作者的论文看都没有看过。清华电机系的学位论文是不上传知网的,我可以理解不上传知网,国内也有很多高校也这样。但没有公开渠道查阅,只能通过校内网获取,这种做法是否有待商榷,毕竟很多内容既不涉密,也不涉及军工。
PDF,page32 - 对于电力电子学科来说,仅凭论文,有些科研结论是比较难100%复现的,硬件、软件的些许差异就有可能对试验结果产生影响,测量设备、手段对结果的展示也有影响。每当我在论文中看到不是示波器直接测量的结果而是将数据导出进行二次处理时,常常会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怀疑这些论文数据的可靠性。数据导出之后由专业的软件如Origin或MATLAB作出更漂亮的图,的确会让论文更加伤心悦目,但其中可操作的地方太多了,比如施涉嫌的缩放、平移、篡改数据。而算法的工程化实现带来的差异就普遍了,比如电压电流采样滤波截止频率、峰值电流控制时blanking window宽度设置、controller用不同的离散化方法,实验结果也会有或大或小的差异,而这些都不是论文所能展示的。归根结底,EE社区不像CS社区那样有良好的开源氛围,包括硬件、仿真、软件、测量方面,即使开源了在实际应用时也很难做到100%一致。对于施来说,因为研究方向是仿真建模,所以可见篡改的大部分都是仿真数据而不是实验数据,而他使用的仿真平台是自己开发的、独有的,仿真结果就更难复现了。因此,仅凭几份代码文件很难实锤是真的学术不端,还是要看清华保不保了。
- 发现一个typo,“滑膜”应作“滑模”。
page33 编辑于 2024-07-11 02:40・IP 属地浙江查看全文>>
析木 - 6 个点赞 👍
怎么说呢
我感觉应该不能叫疑似学术不端了,甚至都不是学术不端
而是学术造假
须知学术不端其实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严格来说挑选实验数据就已经是学术不端了。除非你有明确的证据表明本次试验结果的确是有异常原因的,否则就不能删去
但是实际操作中,或者高水平期刊里,你很难看到这种存在异常点并且主动去分析的。毕竟针对为什么阴性的结果(负面结果)出现的越来越少已经是一个学术研究的热点了
再进一步的学术不端是什么呢?或者说处于学术不端和学术造假边缘的是什么?我认为是仿真调参,或者是改变模型。仿真模型的步长,总长,剖分尺寸都会影响仿真结果,更不用说边界和属性了。这里面的界限我觉得在于有没有造假:比如你可能放了一个4s的仿真结果,但是没说的是这个结果只能在总长20s的结果里得到;又或者你给了一个好的结果,但没说只有在每根线剖分5段的情况下才能得到,也就是用一个个例来代替普遍现象,属于是一种学术不端;但如果说你是直接给一个图文不对应的结果,比如你给的是300kV下运行10s的图,但是说明却说是500kV系统稳态结果,这个我觉得就是学术造假了
回到题主说的这个人上来,用matlab 直接画正弦波,甚至还要改幅值,这都不用说了,妥妥的学术造假,最愚蠢的是改幅值居然还明目张胆的放上去,这真是生怕别人没有证据了
发布于 2024-07-10 07:38・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甄士隐 - 6 个点赞 👍
剽窃当然是学术不端,但修改原始仿真结果不一定。
仿真本来就是仿,不真。瞎写一段代码能在一定参数范围内和实验对上,也是有用的仿真。如果他对原始仿真结果的处理,在一定参数范围内普遍适用,能和实验对上,那也是有用的仿真,不是造假。
不太相信他开发的仿真软件无法做到在一定参数范围内普遍适用。这都做不到的话,用户很容易发现吧,那他还敢发布软件?
发布于 2024-07-10 09:02・IP 属地美国查看全文>>
笠道梓 - 6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张导 - 5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传说中的猛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