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说呢
我感觉应该不能叫疑似学术不端了,甚至都不是学术不端
而是学术造假
须知学术不端其实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严格来说挑选实验数据就已经是学术不端了。除非你有明确的证据表明本次试验结果的确是有异常原因的,否则就不能删去
但是实际操作中,或者高水平期刊里,你很难看到这种存在异常点并且主动去分析的。毕竟针对为什么阴性的结果(负面结果)出现的越来越少已经是一个学术研究的热点了
再进一步的学术不端是什么呢?或者说处于学术不端和学术造假边缘的是什么?我认为是仿真调参,或者是改变模型。仿真模型的步长,总长,剖分尺寸都会影响仿真结果,更不用说边界和属性了。这里面的界限我觉得在于有没有造假:比如你可能放了一个4s的仿真结果,但是没说的是这个结果只能在总长20s的结果里得到;又或者你给了一个好的结果,但没说只有在每根线剖分5段的情况下才能得到,也就是用一个个例来代替普遍现象,属于是一种学术不端;但如果说你是直接给一个图文不对应的结果,比如你给的是300kV下运行10s的图,但是说明却说是500kV系统稳态结果,这个我觉得就是学术造假了
回到题主说的这个人上来,用matlab 直接画正弦波,甚至还要改幅值,这都不用说了,妥妥的学术造假,最愚蠢的是改幅值居然还明目张胆的放上去,这真是生怕别人没有证据了
发布于 2024-07-10 07:38・IP 属地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