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是内部人举报,因为只有内部人才有原始证据实锤造假
整个课题组把造假的成果都堆在施身上(因为施和导师关系亲密,施自称小公主,公开用谈恋爱表示他和导师的关系),打造学术明星,终于导致内部矛盾爆发
2 从这个课题组的造假玩法看,这个导师的所谓地位,什么学术圈大佬,多半也是论文造假捞到的
=============================
编造数据,篡改数据的论文造假,外人拿不到原始证据,是很难实锤造假的,除非是内部人举报
而图片造假,要是不同实验图片一模一样,不同论文图片一模一样,外人也能实锤造假
清华施博辰这件事
说明,编造数据,篡改数据这种论文造假手法在中国学术界已经成为标准操作
清华一年几百亿经费,就养了一帮学术造假分子
======================
2020年9月,IEEE电力电子学会(PELS)旗舰杂志IEEE Power Electronics Magazine邀请清华大学电机系赵争鸣团队撰写了文章“A Breakthrough in Design Verification of Megawatt Power Electronic Systems”,专门介绍离散状态事件驱动仿真方法以及形成的仿真软件DSIM。
“不但造假,而且还胆大包天,骗到国际上”

看,弄了政府一个900万的课题,工业软件重点专项课题
(政府这900万经费的下场,不言而喻)
然后搞个公司,再去申请政府产业扶持资金几个亿。。。
(要是真给了,这几个亿资金的下场,也是不言而喻)
这一套路数,是不是很熟悉,是不是已经被说了无数次的国内大学教授骗政府钱的套路?
(数据造假论文--- 申请政府课题 ---- 成立公司再去申请政府扶持资金)
============================


这个被举报完全造假的仿真软件项目(花掉900多万课题经费),已经被多位院士鉴定为完全真实,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项目顺利结题。
鉴定委员会成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程时杰,中国工程院院士罗安,中国科学院院士饶宏,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国庆
研发成果阶段顺利结题,按套路,这个接下了就会成立公司,然后去申请政府几个亿的产业扶持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