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华为2023年分红770亿元,至少惠及14万员工?其它企业能学吗?
- 0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不知叫什么 - 0 个点赞 👍
这里是知乎,事关华为,管他真实情况怎么样,骂他就行
查看全文>>
反串是条狗 - 341 个点赞 👍
华为内部虚拟股分红,基本年年都要来一轮,今年本来也没啥特殊的。
结果上知乎一看,大手笔分红居然也要挨喷,我算是开了眼了。
有人说“股票不是人人都有”,“实际干活的基层员工拿不到”。
目前华为员工总数大约20万,2023年分红覆盖范围至少14万,覆盖率约70%。
没到100%,的确不算人人都有。
但我真想问问,市场上有几个大公司的股权激励有这种覆盖广度和力度?
如果70%都覆盖不到实际干活的人,那我只能说剩下的30%不是人而是神仙,顶着制裁压力和70%的拖累,还在通信AI半导体等核心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
还有人说,“股票不同职级配额有上限”,“贫富差距巨大”。
说实话当时我看到这个都气笑了,你自己不觉得自己写的东西自相矛盾么?
正因为不同职级配额有上限,所以差距才控制在企业经营范畴内啊。
连任总都只能拿不到1%的股份,其他高层又能拿多少?贫富差距再怎么算也比“99亿不知情”强多了吧?
不同人分红可能有不同,不同职级股票配额可能有差距,这也是正常情况吧?
菊厂是在大手笔分红,但市场经济环境下不可能搞绝对的平均主义。
甚至还有人说“钱都分红了影响业务投入”,“只敢和小厂比研发”。
这个我就更无力吐槽了,有没有那么一种可能,我是说可能啊:
华为之所以大手笔分红,就是为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战斗力?
“只敢和小厂比研发”的结果是,2022年菊厂研发投入1615亿,排名全球第五,超越英特尔三星高通等一众巨头。
也正是如此大手笔的研发投入支撑,才有Mate60系列打破封锁的横空出世,才有昇腾计算卡大批量出货的一鸣惊人。
至于“把分红的钱投入业务就能XXX”的言论,这么肤浅的认知谁想不到啊?
只不过任总比大多数人更清楚,“财散人聚,财聚人散”的道理。
最后,还是认真回答一下问题吧:
华为员工大范围持股和虚拟股分红的管理体制,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是极其特殊的案例,也是华为的重要特色。
上文说过,目前华为员工持股比例高达近70%。
超过半数的在职员工持有虚拟股并享有分红,一定程度上能分享公司整体发展的红利。
反倒是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不仅持有股份比例极低,而且近两年还一直在下滑。
2017年任总持股比例约为1.4%,2018年约为1.14%,2019年约为1.04%;
然而到2020年,任总持股比例跌破1%,下降到了0.94%。
截至2021年12月31日,任正非持有股份相当于公司总股本的比例约0.84%。
在分钱这方面,任总的格局确实令人无话可说。
需要指出的是,华为员工持股本质上属于虚拟受限股,能够享受分红,但投票权有限。
与其同时,任总持股比例虽然很低,却保留了大多数投票权。
硬要上纲上线进行意识形态分析,那我认为华为这套体系严格来说并不算集体企业或社会主义,而是在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股权制度下的一种改良。
但我一直认为,员工大面积持股、股权分散、决策集中,这应该说是华为的重要特色。
华为坚持不上市,大面积向员工分红的特点,对于激发员工积极性、塑造团队战斗力、摆脱短期资本投机干扰坚持长期投入等方面都有巨大作用。
而投票权集中总体上保证了华为决策的效率,不至于陷入严重的内耗。
另外,还有一点应该看到:
华为2021年分红614亿,2022年分红720亿,2023年分红770亿分红总额是在不断增长。
只是近几年制裁压力下,菊厂扩大了股票分红范围,覆盖率从前几年的60%多陆续增长到70%。
由于覆盖人数和股票总额的上升,2023年每股分红稍有下降。
道理之前也说过了,菊厂刚刚渡过最艰难时刻,短期内财务报表还是会有一定压力
我知道很多人都期待着华为全面回归后重返高速增长。
我个人是坚信下半年华为回归的,但有句话我认为也有必要提前强调一下:
华为全面回归对营收会有明显提振,而且长期看菊厂重返高速增长是必然的,但我认为短期内财务报表很难有极其显著的改观。
华为全面回归,必然对美国形成极其强烈的刺激。
以美国的行事作风和近期屡次强化半导体领域制裁的作为,很难想象海对岸会对菊厂回归无动于衷。
我个人认为,届时美国歇斯底里做最后一波尝试的可能性相当高。
而且即使华为全面回归,短期内良率和成本方面必然承受巨大压力,甚至可能是“产一片亏一片”。
这还不算,一段时间内自主产线的技术和产能都会存在局限。
技术我认为可能都是次要的,最关键的还是产能。
之前回答分析过,相关产能实在太抢手了。
以上种种,都意味着短期内财务层面仍会承受相当大的压力。
我之前说华为回归可能意味着半导体领域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相持而非战略反攻,一定程度上也在于此。不过话说回来,随着先进制程供应的核心瓶颈逐步攻克,菊厂的终端/AI计算卡/车BU等相关业务已经全线发力。
Mate60系列和Nova12系列持续热销,昇腾AI计算卡直接卖爆,问界登顶造车新势力月销第一,这些都是明证。
而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实打实的分红,对于稳定团队、激励员工肯定是正面作用。
如果菊厂未来能取得更好的发展,我个人希望华为这种模式能够被更多企业适当学习效仿。
当然说实话,让创业者个个都拿任总那点股份也不现实。
目前社会环境下能走出来的创业者大多是人中龙凤,创业过程中普遍冒了巨大风险,获得较高的回报也是应当的。
但如果未来有更多公司能采取大面积员工持股的策略,不论是激发员工的积极性还是缓解贫富差距都是有益的。
编辑于 2024-02-07 09:57・IP 属地天津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现实主义理想者 - 314 个点赞 👍
内部都在骂,外部都在吹。
看了一圈回答,都在说分红770亿有多么多,我好奇,770e里18级以下拿到手的有多少?能有1%不?
5%的高层拿走95%的钱,剩下5%的钱95%的员工分,当然分的人多。
我和王思聪还人均过亿呢。
发布于 2024-02-07 12:12・IP 属地辽宁查看全文>>
Lakes - 214 个点赞 👍
华为这个虚拟股是花钱买的,华为员工进去以后如果表现好开头几年的现金流都是负的,因为会一直配股。当然你拿不出钱没事,公司会安排银行贷款给你买这个虚拟股票。
正常的分红比例回报是20%左右,也就是至少5年才能回本,不过这个将来可能比较难持续。毕竟长期每年ROE 20%这事还是比较挑战的。
以上是2位在华为已经工作了20年以上的同学告诉我的。
当然华为在民企里回报还是可以,但是这个虚拟股票其实深究字眼就是内部集资,将来有一天可能是大雷。在任何国家,非上市公司都有一个公众股东数量上限(美国是500个人,中国应该差不多),所以华为这种搞法其实是违反证券法的。某个程度上,华为这个虚拟股票集资了几千亿。
ps:关于这个股东数量,我的理解是非上市公司不能向超过500个人的公众集资,华为踩的雷点是这个。如果股票不是让员工买的而是免费发的(像其它创业公司)就没事。
至于其它企业能不能学?我重复一遍:这事多年前因为中兴通讯的举报最后在国家最高级层面有个文件,里面明确了目前全中国只有华为可以试点这个虚拟股票(所以这个文件把华为的做法给合法化了),别的企业想学这个要面对铁拳。这可不是你想学就行的,不要视国法于无物。
所以如果用非常严谨的金融定义来说,华为没有什么年终奖,他们的年终奖其实是给优秀员工们一个购买新增和继续持有他们内部高息不保本理财产品份额的机会:)。这事应该怎么看待见仁见智,我认识几位早年(10多年前)在华为工作的人对这种做法感觉不舒服就离职了,导致错过了后面的华为大发展。
编辑于 2024-02-07 19:08・IP 属地美国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一直住顶楼 - 183 个点赞 👍
华为的情况恐怕还是有些不容乐观
据公开资料整理的华为历年分红情况如下:
2010年,股价5.42元/股,每股分红2.98元;
2011年,股价5.42元/股,每股分红1.46元;
2012年,股价5.42元/股,每股分红1.41元;
2013年,股价5.42元/股,每股分红1.47元;
2014年,股价5.66元/股,每股分红1.90元;
2015年,股价5.90元/股,每股分红1.95元;
2016年,股价6.81元/股,每股分红1.53元;
2017年,股价7.85元/股,每股分红1.02元;
2018年,股价7.85元/股,每股分红1.05元;
2019年,股价7.85元/股,每股分红2.11元;
2020年,股价7.85元/股,每股分红1.86元;
2021年,股价7.85元/股,每股分红1.58元;
2022年,股价7.85元/股,每股分红1.61元;
2023年,股价7.85元/股,每股分红1.50元。
华为Q3公布的财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实现收入4,566亿元人民币,同比2022年的4,458亿元,仅增长了2.4%,而且刚好和2021年前三季度的4,558亿元基本持平。
查看华为前三季度合并利润表,可以看到真正反映华为产品竞争力的毛利率(销售收入扣除生产成本后的毛利与收入之比)为46.8%,同比2022年还下降了0.5个百分点,可见华为销售产品和服务的赚钱能力并没有在2023年得到提升;而且包括研发、销售、管理、财务等在内的费用支出占业务收入的期间费用率达到了48%, 同比2022年还增加了0.8个百分点。
今年华为净利润暴涨的原因恐怕还是来源于之前变卖业务所获利润
2021年华为“处置子公司及业务的净收益”高达574.31亿元(相比之下2020年则只有5.92亿元),主要来自于出售两家子公司“荣耀”及“超聚变”(超聚变技术有限公司)。
华为于2021年四季度将全资子公司“超聚变” (华为X86服务器业务)全部权益出售予第三方,相关资产和负债在同 一年度完成交割。 超聚变及其子公司从事服务器产品的制造与销售。除现金及 现金等价物外,处置的相关资产和负债主要为存货、机器设 备、应付账款及其他应付款,对本集团而言均不重大。基于 相关协议条款和交易安排,购买方也将分期支付收购对价。
华为出售荣耀好像是作价400亿美金来着,按1比七汇率来算在2800亿人民币左右,21年这俩合起来给了华为574.31亿元
还有分给运营商的麦芒畅享系列不知道卖价几何
8月底上市的mate60系列和问界系列的销售收入在前三季度财报中收益贡献率不是特别大,最大的贡献还是这笔高达553亿人民币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也就是说华为在2023年前三季度同比净增的527亿净利润,全部来自于“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既不是“Mate60卖疯了”带来的,也不是“问界M7卖爆了”带来的,总之不是华为通过增加营业收入、降低生产成本和调降期间费用等经营管理能力的提升带来的。
最有些让人担忧的是华为的负债情况
2023年前三季度,华为的“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2,239亿,比2022年底的1,473亿增加了766亿。具体分析其现金流量表,这9个月新增的766亿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里,有915亿来自于主要是对外借款的“筹资活动”,反映公司自身造血能力的经营活动现金流是负的320亿。
借来的钱还是要还的,而且通过借钱获取现金流的成本也是很高的,2023年前三季度,华为用以偿还借款支付的现金是315亿,用以偿还债券的现金是60亿,而偿付各种利息支付的现金也高达80亿。
由于华为不上市,其获取运营资金的来源,在经营活动之外主要靠三种渠道:银行贷款、债券融资和内部筹资。而内部筹资,则主要通过每年向员工配股来进行,华为的大部分员工每年都要拿出真金白银来参加配股,以筹集资金来维持公司的正常运营;如果没有分红,只有股权的账面财富,必然影响到员工参与配股的信心,所以华为必须要通过每年的分红来激励员工积极参与配股,支持公司的筹资活动。
前三季度筹资活动收到现金的最大来源是对外借款的1,350亿,横向比较前几年的现金流量表数据,这应该是华为历史上最高的借款记录了,已经超过了2021年和2022年两年的总和。
不过我觉得华为度过这个难关还是不成问题的
相对于To B业务较长的回款周期,To C终端业务的吸金能力无疑是最强的,手机产品只要能在直销和渠道上卖出量来,华为就能够在消费者市场上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大规模的资金回笼。目前来看华为的手机卖的还是不错的
就是不知道华为智选车那边具体是如何分成的,不过华为应该是稳赚不赔的,目前来看问界系列卖的也不错
一切如常的话华为财务水平应该明年或者后年就差不多恢复正常了
不论如何,给员工分红的企业就是好企业
发布于 2024-02-06 16:44・IP 属地山西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文命 - 156 个点赞 👍
如果其他企业都学华为,这个国就要完了!
首先,这个770亿大头是管理层分掉,而惠及员工的很少,这点很多人多说了!
其次,就凭它每四年签一次合同,每八年让员工离职再入职,直接清零工龄,从而规避了劳动法10年员工要签不定期合同的规定这种恶劣手段,这种企业不死,就说明我们革命先烈的血白流了!
发布于 2024-02-07 11:14・IP 属地安徽查看全文>>
沈陶亮 - 14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雨辰 - 12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吴慕 - 114 个点赞 👍
分的多的员工是真的爽…..但是大多数员工分的一般水平吧,为啥我这么说,因为我真的超多同学在华为……为什么他们不离职?因为一份工作就是养家糊口,上升不到骂就得离职明志。
前段时间最让我们震惊的是一个同学被华为不续签了,因为这个同学还不是廉价烂大街的Java Boy,而是写底层协议的….这都不续了看来是要硬给校招生挪位置了。
我觉得包括华为在内很多企业都有的问题是目前这种就业形势加上老人占据需要份额的情况下,中年偏下一点年轻偏上一点的人该怎么办…….位置就非常尴尬。
目前有很多企业采取了一种让不少28-40之间员工害怕的做法,就是对这个区间的员工进行大规模裁员,然后对另一批在职人员加薪些许,然后再去上热搜博对员工很人性的好名声,当然是只提加薪不提裁员。
从目前来看这种趋势大有愈演愈烈之风,只能说一些朋友要自求多福了。
说来有趣,南京有一家运营商的子公司,这家子公司主要是做增值业务的,在早期财大气粗的时候招揽了很多中兴华为想去养老的员工,但是今非昔比现在这家子公司逐渐自负盈亏难以支撑,现在他们里面这批高薪高的瞩目的老员工也很害怕后面遭遇不测。
我就这么说吧,这家子公司前几年的那批熟男基本上各种2.5w+、3w+,工作强度还低,现在因为成本压力只给校招1w左右….最绝的是还给校招生分配各种奇奇怪怪的活,比如为了降本增效,不想继续买外包就让应届生挑大梁,零基础去写unity 3d,自己却躲一边继续做高薪Java熟男…..
我和里面一个朋友聊天,他其实也很慌,毕竟他们这批早起进来的熟男待遇却是太高了,如果降薪可以带来稳定他也是愿意的,可惜没有这种选项,现在这套让社招新人背末位淘汰的玩法也不知道能瞒多久,亚信离场带来的升成本节约不知道能延续几年……
所以老员工吃大部份蛋糕蛋糕的问题真的不是只有华为才有,同时各大企业不排除后面纷纷裁员,然后搞一批涨薪博好名声上热搜的模式来对冲,毕竟那群被裁员的熟男也只会上脉脉吐槽不是吗?
发布于 2024-02-08 00:06・IP 属地安徽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九乡河龙牙 - 107 个点赞 👍
虚拟股拿钱买、新人和OD没分红、小兵和高管平均、奋斗者协议、大公司病、四年八年一签、大龄17级以下裁员这些东西我就不说了,大佬和华为员工都说的差不多了,我几年前也详细吐槽过这个问题,这里我就说点儿正面的吧。
华为是虚拟股分红的模式,在现如今的经济形势下,华为的虚拟股分红是其它大厂非常羡慕的。
有股权激励的企业一般都是实际配股的模式,员工以极低的内部价认购自家公司的股票,然后在持有一段时间后,或者在某些窗口期时卖出套现,实现股权激励的兑现。
举个例子,某公司22年的股价是100元,该公司的股权激励计划中,员工以50元/股的价格认购股票,持有股票两年后(也就是24年)允许卖出套现。
这种“实际配股”的激励机制,员工能赚多少取决于公司的股价,还是上面的例子,如果24年公司的股价还是100元维持不变,员工卖出套现的话,相比50元/股的认购价,可以获得1:1的收益,买20W赚20W。
如果公司发展迅速or股市在牛市周期,股价飞速上涨的话,套现收益就会非常可观,比如22年员工以50元/股的价格认购自家公司的股票,当时的股价是100元,到了24年股价上涨到200元,那就是1:3的收益,买20W赚60W。
(这里不考虑税收的情形)
但是,如果经济下行压力大,股市大幅下跌甚至出现股灾的情况,这种“实际配股”的激励计划就不受待见了。
还是前面的例子,某公司22年的股价是100元,员工以50元的内部价认购自家公司的股票,两年后的24年卖出套现。
结果股市大跌,到了24年公司股价从100元跌到了25元,比员工当初的50元内部价还要低,如果这时候卖出套现的话,原本花20W认购的股票,现在只能卖10W,也就是亏损了10W。
可员工敢不“割肉止损”吗,万一股价继续下跌,跌到20块,10块甚至更少了怎么办,25元的时候卖出还能多保点本钱。
这时候的股权激励就变成了“越买越亏”的存在,员工为了不倒贴钱,就会放弃认购股票,也就等于失去了股权激励这一块的收入。
然而在很多大厂,员工和管理层的收入是固定工资+奖金+股权激励的模式,职位越高,后两者越占据收入的大头。
比如一个80W年薪的大头兵,可能只有40W收入是固定工资,20W来自杂七杂八的各种奖金,20W来自股票;一个150W年薪的中层经理,可能只有60W收入是固定工资,30W来自杂七杂八的各种奖金,60W来自股票。
经济下行压力大,企业为了降本增效会把奖金砍到脚踝,行政人员甚至遵照高层的要求,故意打低绩效分来降低奖金支出(华为也这么干);股票大幅下跌,股权激励又会越买越亏,被迫放弃。
结果就是,这两年大厂员工的收入大头没剩多少了,只剩下固定工资了,原来80W的年薪,现在只剩40—50W了;原来150W的年薪,现在只剩60—70W了。这还只是税前的情形。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大厂员工这两年吐槽哭穷,说自己的收入少了一半甚至三分之二还多,就是因为砍掉了大部分奖金和股权激励的收入,只剩下固定工资的部分。
为了兼顾家庭,很多大厂员工的另一半是全职在家or找个清闲工作的模式,国内有大厂的城市房价又特别贵,大厂周边的小区首付和房贷都特别高,一旦收入滑坡,资金链很快就断裂了,面临生活的窘境。
而且很多大厂在经营压力大的情况下,明知股权激励越买越亏,还是把实质奖励换成了股权奖励,间接恶心人。
比如,某员工表现优秀,正常来说应该多发几个月的年终奖金,结果高层在商讨后决定,给予该员工更多的配股份额,可以比其它员工多认购一些股票。
那么试问,这位员工买还是不买呢,虽然认购的内部价很低,但股票跌跌不休啊,内部价很轻易就跌破了。
哪怕是把奖金换成直接发股票,员工都不会愿意接受,钱是实打实的,股票过一两年才能卖,而且等到一两年后股价不定跌成什么样了。
综上所述,实际配股的激励机制,只有在公司蒸蒸日上、股票处于牛市的时候,才具备积极正向的意义。
相比之下,华为的虚拟股分红模式要柔和一些。
虚拟股不是真实的股票,更像是一种分红时的配额,也就不会存在股价变动导致股权激励多少和亏损的问题。
在高速发展的时候,华为的股权激励可能要比其它互联网大厂少,像以前腾讯阿里这些大厂的股价疯长的时候,基于股价的股权激励数额能多到财富自由的程度,尤其是那些等待拆分上市的部门(比如蚂蚁)
但是在公司面临困难、大环境不景气的时候,华为员工仍能获得一定数额的分红,其它大厂的股权激励就得“喝西北风”和“越买越亏”了,就轮到别人羡慕华为的份了。
哪怕前两年华为比较艰难的时刻,华为依然给员工进行了虚拟股分红,这就是这种虚拟股分红的好处。
最坏的情况,华为最多也就是停止分红收益为0而已,总比其它公司买了内部股然后血本无归强吧。
退一万步说,国内有股权激励的公司并不多,绝大多数企业哪怕赚了钱也不与员工分享,华为至少算是个“拿命能赚到钱”的地方,单单这一点就值得许多家境一般学历尚可的人投身其中了。
不过这个模式其他公司是学不了了,华为当初因为虚拟股经历了不少波折,最后在“特别允许”下才保留了这个模式。
编辑于 2024-02-07 15:12・IP 属地辽宁查看全文>>
很无名少年 - 106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苍月明 - 74 个点赞 👍
实在太搞笑了,有些人对着华为分红一顿疯狂输出
什么任总分了7亿,平均了多少没分红的员工
什么虚拟股没有投票权
各位大哥,这里是21世纪地球,不是乌托邦地上神国
有一个现成的,又给股份,又给投票权,又这样分红的例子么?
华为是有很多问题,但你们这喷的实在让人觉得搞笑
讲任总七亿的时候,看不到隔壁的99亿么
公司创始人,领导人分百分之一不到也这样喷,怎么这时候不讲市场经济,要搞平均主义了?
哈哈哈,笑死我了
发布于 2024-02-07 13:35・IP 属地广西查看全文>>
重生之熊猫修仙 - 44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摸鱼的王同学 - 34 个点赞 👍
狼行千里吃肉,很多人喜欢学华为的狼性思维,却干着“狼的要求,狗的吃食”的勾当。
这就是为什么网上一堆人天天攻击华为的996,但在真实的就业环境里,华为永远都是优质选择。
770亿的分红,覆盖员工范围14万人,这基本上意味着,华为大部分核心人员都在分配范围内了,充分和员工共享企业发展的红利,而不是大老板99亿不知情,这在中国的企业里,应该是独一份的了。
我们一直在说,华为最可怕的从来就不是技术,不是品牌,也不是产品,而是体系战斗力,技术也好,产品或者品牌也罢,都是体系战斗力结出来的果子。
有这个体系在,技术、产品和品牌到了收获的季节,自然就有了。
通讯行业里,华为已经是那个高高在上的神了。手机业务里,华为已经把对手打服气了。而在汽车领域,大家也从最开始的不懈到现在的认真重视和研究华为了。
问界已经是新势力榜单里的第一了,单周交付破9000,超越了当红炸子鸡理想。自动驾驶上,各家还在比拼谁开城速度更快的时候,华为的ADS2.0已经掀桌子了,直接全国都能开。
但,一个很不幸的现实是,如果你觉得现在你和华为的差距太大了,那么,你可能需要意识到的是,你现在才是和华为差距最小的时候。
本质上,华为依然是一家被地球上头号国家极限制裁了四年的公司,这四年里,华为一直在极限求生存,很多事儿依然处在无奈的环境里。
以及,华为身上的封印,正在解除过程中。
在华为所涉及的核心领域里,大家其实都挺绝望的,当你的对手一年给员工的分红是770亿的时候,你说这仗,怎么打?
注意,这只是分红,不是收入。
发布于 2024-02-06 18:28・IP 属地上海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小蒜苗 - 34 个点赞 👍
都学这种嗜血企业,CPI爆表,老百姓要遭殃了,“遥遥领先”一喊,价格翻倍、配置减半!
这种来路不正的钱,拿着不烧心吗?
要求详细公布770亿分红明细,到底看看是那些人得到了?
超级割韭菜是其老传统了,美国高通640芯片都可以卖2000+元、美国高通骁龙718可以卖4000+呢!
不仅如此,还有无底线“智选机”收割不明真相但是无脑信任其品牌的消费者。
“遥遥领先”的智选手机市占率2%左右,这是坑了多少不明真相群众啊。
一方面发扬乐于助人精神帮美国高通低端芯片清库存,另一方面厚爱中国消费者可以买到“价格遥遥领先”的产品。
低配高价还不算最可恶的,他们居然不满足于高利润的低配高价模式,还搞官寨机,美其名曰智选(实则智商筛选器)。
下面是媒体报道案例,部分摘录如下:
【明知消费者想买的是华为手机,却为其推荐不同品牌的“华为智选”手机,误导消费者。
被告辩称,自己店铺虽然印有“HUAWEI”标志,但属于华为旗舰店而不是华为专卖店,商家是可以出售其他品牌的手机的。“华为智选”手机是华为与第三方品牌合作制造,虽然不是华为手机,但是配件供货商与销售渠道都与华为手机一致。
法院另查明,被告给原告置换的“某桥”牌手机与原告原本打算置换的华为某型号手机在外观设计上高度相似。
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作为商家有义务对销售产品的品牌、型号、功能等相关情况进行释明,以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本案中,商家在明知消费者的真实意愿是购买华为手机,却为其推荐不同品牌的“华为智选”手机,存在误导消费的欺诈行为,对于消费者形成的错误认识,商家应该承担相应责任。】
链接:https://zjnews.zjol.com.cn/zjnews/202302/t20230222_25450829.shtml(想买华为手机,却买到了“华为智选”手机 法院判了)
这不是个案,是普遍案例,你们可以自信搜索爆料和报道,别人都是贴出发票等证据的。华为旗下的销售网络存在普遍忽悠消费者的情况。
下面那位女士被忽悠买官寨机链接:https://finance.sina.cn/chanjing/gsxw/2022-09-30/detail-imqqsmrp1026376.d.html?from=wap(新闻报道内容:随机附赠的配件和礼品上,贴满了华为的 Logo,唯独就花钱买来的手机上,没找到任何的华为标识。该女士买的鼎桥 M40 上所用到的硬件配置,相比 6000 多元的老大哥华为 Mate 40 Pro,差出的可不是一点半点。特别是这颗联发科天玑 1000+ 的处理器,可能连麒麟 990 都还比不过。)
网友爆料举证详细帖子:https://www.sohu.com/a/581992601_120764985
图7:华为智选用官寨机忽悠消费者的部分案例,包括新闻报道、法院判例。
有人要问华为智选下的鼎桥手机和华为什么关系,这些早就被人扒干净了。今年初财经领域一个热点新闻“东方材料欲收购诺基亚所持有 TD TECH (鼎桥母公司)全部股份中的 51%”可窥一二,剩下的49%股份由华为持有。
如下图所示,链接:鼎桥和华为关系深度揭露:https://36kr.com/p/1966214553422729和(https://finance.sina.com.cn/tech/roll/2023-04-12/doc-imyqcazk7187949.shtml)(为什么华为坚决反对鼎桥收购案?),两篇文章结合看。
鼎桥的主要管理人员,多数拥有华为背景,比如:总经理邓飙,1996 年加入了华为,2012 年还成为了华为的高级副总裁。徐直军(关注华为肯定很熟啊),现任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
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鼎桥公司的股东,除了华为,还有外企诺基亚(最早是西门子,2006年西门子将所有股权出售给了诺基亚),诺基亚占 51% 的股份,华为占 49%。那就是说,鼎桥是外企诺基亚和中企华为共同打造的合资公司。
是不是可以理解华为旗下销售渠道煞费苦心售卖鼎桥手机个不明真相的群众有给诺基亚送钱的意味呢?诺基亚也是大股东,自然也要分红的。
如果他们肆意造谣污蔑泼脏水雷军是“买办”,那么这种卖官寨机坑中国的消费者倒给国外公司送钱的行为是什么?
图8:鼎桥的股权结构和主要高管,华为深度参与鼎桥实际运作。
现在,看到“遥遥领先”四个字就恶心。
PUA上下游供应链、PUA消费者、PUA员工,整个公司就是一个PUA酱缸,员工现在也自发遗传了不良PUA基因,自发PUA上下游供应链以及合作伙伴。
产品黑箱化(方便低配高价、山寨机割韭菜)、宣传大旗化(贪天之功)、舆论战不择手段化(所到之处买办纵横,就他们冰清玉洁)!
个人一直坚持一个观点——价格要和产品力对等,否则就是割韭菜;如果产品的价格超级高于产品力,其实可以理解为传销。
尤其是不告诉消费者实情,采用黑箱式诱导消费者买超高溢价产品,本质上和诈骗无异!
还有,大家要锚定一个基本常识——中国科技发展与进步不是一个公司的英雄主义!万字长文参考前几天发表的文章《华为不要忘记初心——中国的科技发展与进步可不是一个公司的英雄主义!(万字长文)》
科技发展有基本逻辑的,没人可以干个 2-3 年就可以造出 7 纳米光刻机或者其他科技(比如操作系统),我国光刻机科技积累最深的还是上海微电子,芯片制造能力最强的是中芯国际。“放卫星”式宣传只会忽悠没有科学常识的人,但是对有常识的人存在智商侮辱。
华为刚涉足一个领域,就迫不及待给自己扣上“领域发展最大功臣”帽子,这属于典型贪天之功名。
中国科技发展成绩但凡华为沾边就是华为功劳,但凡不好的事情就是经销商私自干的、自媒体干的,自己永远伟光正、冰清玉洁。
完全不尊重非华为籍科研工作者的劳动成果,这种行为值得称赞!?职场领域也没人喜欢那种抢功劳、贪功劳的极端利己主义者吧。
大家不要把一些公司上升为不能倒的信仰,信仰如此层次,三观注定要无数次灾后重建!
这个世界不存在完美的人、也不存在完美的政府,那么,自然也不存在完美的公司。
常识告诉我们,政府做的不好,人民当然有资格批评,这不代表人民不热爱祖国。可是,为什么到了某个公司,就“批评不得”了呢?就事论事批评其做的不好的地方,怎么就是“不爱国”了?
拿着被制裁,难道所有不好行为都要容忍,甚至被允许?我国被制裁企业以及个人可多了,是不是都获得了“尚方宝剑”“免死金牌”?封建朝代也说“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呢。
某些公司制造“不能批评自己的舆论场”意欲何为?不让人说本身就问题严重,光明磊落何怕人们有理有据批评?营造禁言舆论场可是一个非常恶劣的事情。
某些人(公司)不要总想着躺在过去“功劳簿”里面,然后成了“说不得的人(公司)”,做得不好的地方,人们当然可以抨击之。人们批评也是为了民族企业以及企业家更好的发展,以免他们飘飘然而忘本丢弃初心。
在我国没有哪家公司是“大不可倒”的,因为绝大部分公司都不是非他不可,我国产业发展过程中有备份机制(军事科技发展都有这种架构,比如飞机研制),不能让一家独大。因为有竞争才会更有进步。
华为所有领域,我国都有同类型企业,就拿其最强通讯技术来说,中兴也是系统性通信解决方案提供商,中兴是国有控股的。手机、电脑、平板等消费电子更不用谈了,大数据、云服务、大模型我国也有很多企业在做,华为甚至都不是行业top 1。
【做一个极端假设】遥遥领先背后错综复杂的股权基本上无人可知,我真怕有朝一日股权公之于众,结果发现里面有外资,那么以前那群支持的狂热粉丝作何感想?
要知道,鼎桥也是合资背后是华为和西门子合资,后来西门子把51%股权卖给了诺基亚。国内公司要收购诺基亚所持有的鼎桥股权,遥遥领先强烈不答应。这是今年初热点财经新闻。
上市公司的股权基本上是最透明的,一清二楚,战略投资和财务投资明明白白。
一、“说不得的公司”
我国过去几年经济、科技、社会、民生发展成就有目共睹,我们完全不应该把对祖国的信心和自豪感寄托在某一家公司上。你若是如此,只能说你对中国的的发展成就严重认知不清。
单说科技领域,只说大的领域——
太空里的天宫和北斗矩阵,空中的大飞机和无人机,地上的高铁网、高速公路、高楼大厦、大桥隧道、经济和民生基础设施,地下的四通八达的地铁,水面的航母、舰船、LNG船、巨型游轮,水下的潜艇和蛟龙号,……这些无不是我国经济、科技、工业等领域具化后的实打实成就。
如果你可以客观全面认识我国的发展,就不会把对国家的信心全部押注在某个公司上面,更不会无原则无底线地偏袒某些个公司;甚至阻止人们客观评价该公司。
大家不要把一些公司上升为不能倒的信仰,信仰如此层次,三观注定要无数次灾后重建!
这个世界不存在完美的人、也不存在完美的政府,那么,自然也不存在完美的公司。
常识告诉我们,政府做的不好,人民当然有资格批评,这不代表人民不热爱祖国。可是,为什么到了某个公司,就“批评不得”了呢?就事论事批评其做的不好的地方,怎么就是“不爱国”了?
拿着被制裁,难道所有不好行为都要容忍,甚至被允许?我国被制裁企业以及个人可多了,是不是都获得了“尚方宝剑”“免死金牌”?封建朝代也说“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呢。
某些公司制造“不能批评自己的舆论场”意欲何为?不让人说本身就问题严重,光明磊落何怕人们有理有据批评?营造禁言舆论场可是一个非常恶劣的事情。
某些人(公司)不要总想着躺在过去“功劳簿”里面,然后成了“说不得的人(公司)”,做得不好的地方,人们当然可以抨击之。人们批评也是为了民族企业以及企业家更好的发展,以免他们飘飘然而忘本丢弃初心。
二、华为的问题
下面列举的华为问题案例均是基于事实,而不是凭空编造的,不是那种“莫须有”“以恶度人”脑补式造谣抹黑。现在网络信息很丰富,删不光的,总有痕迹留在互联网上。有一句至理名言:“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基于事实的陈述,自然不能叫抹黑,很多人连抹黑和实事求是都分不清楚。如何区分造谣抹黑和实事求是,下文我会举例说明。
对于华为做得非常不好的地方,我都不愿意多描述什么“251”,疏油层事件,华为P10闪存门,P月亮事件,鸿蒙的内核明明是安卓却标榜完全自主研发,折叠屏手机质量问题导致差评一堆出现维权难、其处理方式包括下架产品然后重新上架一次性清空消费者差评(Pocket S屏幕系统性出问题)……
手机质量问题、售后一团糟的部分新闻报道链接:
- 澎湃新闻:https://www.163.com/dy/article/I0RJ98VB0514R9P4.html
- 消费者导报:https://www.sohu.com/a/587150919_378565
- 南国今报:https://m.163.com/dy/article/G9PNEU6E0530U7LS.html?spss=adap_pc
图2:华为手机质量问题以及处理方式欠妥的系列新闻报道以及消费者陈述(下架清评论痕迹太明显了)。
图2附图1:消费者导报报道案例非常经典,本身就是加价(19000元)买的华为折叠手机,后面居然还要消费者再加价17700换成最新折叠屏。
图2附图2:澎湃新闻报道也经典,将华为售后难的问题淋漓尽致展现出来了。
图3: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很正常,没人保证所有产品100%完美无缺,重要的是处理问题的方式,有的厂商高高在上俯视消费者,有的直面错误给予切实补偿。
产品有问题并不是我反感的核心原因,因为其他商家自然也会有产品质量问题。但是,如此频繁以次充好、虚假宣传,更严重是售后态度恶劣,首先想到的是掩盖、甚至请水军颠倒黑白洗白,而不是直面问题。
小米11因为抢高通骁龙888(火龙)首发也出现过系统性质量问题,全网群嘲,我也抨击过。但是,小米最终的解决办法全部延保,补偿受损失的消费者。
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很正常,没人保证所有产品100%完美无缺,重要的是处理问题的方式,有的厂商高高在上俯视消费者,有的直面错误给予切实补偿。
我最难以忍受的就是某些公司对消费者的傲慢。他们极度高高在上,好像消费者能够买其产品应该是消费者福分一样。我不求顾客是上帝,但是,能不能给消费者基本尊重,尤其是不要把消费者当作笨猪宰割。
记得我自己赚钱买的第一款手机是魅族,呼吸灯设计当年多么让人惊艳啊(记得那款手机用的三星CPU),但是买下不久就出现屏幕问题,后面返厂维修,没多久又出现屏幕问题,即便如此,我之后还继续买了一部魅族手机。为什么返厂几次都没有阻止我第二次买魅族?因为维修过程很舒服,消费者权益得到了尊重。
华为的问题就完了吗?非也!
该公司对消费者的傲慢(包括零部件以次充好、宣传造假、售后不负责)是我要说的第一个而已。最近两三年,华为最让人嗤之以鼻的是如下三件事:
- 低配高价,是非一般高溢价。
- 智选模式,忽悠消费者买官方山寨机。
- 无下限泼脏水极端造谣抹黑友商。
其现在存在三化问题:产品黑箱化、宣传大旗化、抹黑友商不择手段化。
其中黑箱化是低配高价甚至不满足低配高价用官寨机收割消费者的底层逻辑,就像腐败一样,非透明的黑箱是腐败的前提。
原本电子产品配置参数一清二楚,大家根据自己的预算,然后按需(打游戏、拍照、日常使用)购买就行了,现在完全乱了,你都不知道啥配置,不展现核心性能参数,喊一句“遥遥领先”就完了。
2024年初,国家队长安汽车近期火力全开批评汽车行业乱象,虚假宣传、舆论无底线。
“几万块几十万车非得说几百万、千万内最好。希望合作伙伴有基本的价值观,不要误导消费者,是领先就领先。”
有些大厂啊,得有些底线,不要总是自己捞便宜和荣誉,遇到锅就甩得干净,随便个技术包装一下就喊遥遥领先。都没有深耕多久,积淀尚浅,谈什么遥遥领先?!
智驾二字一贴就是多卖10+万,割韭菜眼睛都不眨一下。
新闻都不止一次报道该公司所谓智驾超群汽车居然骑到其他汽车头上去了,或是追尾其他汽车,然后甩锅,智能在哪里?这种公司有什么资格谈智驾?基本驾驶安全都不能保证,谈什么智驾?
自建工厂才是真造车,远比白嫖的强。
重庆某康是真惨,那么大固定资产投资,以为是背靠背相互扶持,结果别人说抛弃就抛弃,沦为廉价的“智商选择模式”,被当作小白鼠实验智驾系统。
这种企业就是典型渣男,基本毫无诚信可言,不配成为值得信任的合作伙伴。
到处勾三搭四,投机倒把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种企业喜欢霸凌上下游产业链,拿别人当小白鼠,还要分割大把利润走,甚至别人亏钱,他大赚。
和“遥遥领先”合作前,赛力斯一年还能赚几千万;和“遥遥领先”合作后,连亏5年,加起来达到150亿。
等造车的坑趟完了,遥遥领先肯定始乱终弃,自己下场造车,甚至PUA原合作伙伴低价收割其工厂。
随后,官媒《经济日报》也终于看不下去,下场抨击“遥遥领先”了,直言某公司某些公司不讲科学逻辑、不讲技术,满嘴毫无底线的营销!
官媒直言汽车三大怪象,其中一条是:【营销无底线。明明几十万元的车,偏要说“500万元以内最好”“1000万元以内最好”;本来是产品技术讲解,结果满场皆是“遥遥领先”“没有对手”;与价格战相随的各种口水战,更是从去年年初打到年尾。】(这描述的哪家公司已经很直白了!)
遥遥领先如果继续毫无底线搞营销,看好有关部门把遥遥领先挑了,因为其黑历史很多不经调查的,然后业务拆分重组。
前面是中美贸易战刚开始打、激烈竞争,遥遥领先是典型,不能动甚至要帮助其立柱。
现在如果挑了,其实也可以彰显中国科技发展、产业升级自信,我们连遥遥领先这个曾经的标杆都不护短、犯错就要接受处罚,足以说明科技自信不在于某家公司,而是全中国积淀出的科技进步。
有些大厂啊,得有些底线,不要总是自己捞便宜和荣誉,遇到锅就甩得干净。随便个技术包装一下就喊遥遥领先,都没有深耕多久,积淀尚浅,谈什么遥遥领先?!
智驾二字一贴就是多卖10+万,割韭菜眼睛都不眨一下。
不过超级割韭菜是其老传统了,高通640芯片都可以卖2000+元、高铁骁龙718可以卖4000+呢!
发布于 2024-02-08 11:54・IP 属地湖北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pure日月 - 3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水陌轻寒 - 27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无名 - 25 个点赞 👍
净利润730亿,分红770亿,猛!
我一直以来都很好奇一件事,为什么华为集团,一个体量堪比苹果谷歌的公司,利润率恐怖碾压国内一切企业,却全程轻资产、只敢和小米、理想这种“小公司”比研发,从来不敢去和同体量的三星苹果谷歌比,连车都不敢重资产下场造车只敢智选
兄弟们,原因找到了,至少原因之一找到了
2023年分红770亿,每股分红1.5,如果2023没有巨量增发内部股,那么2022年分红将高达826亿
华为2022年净利润356亿,分红826亿
2023年净利润730亿,分红770亿
也就是说,华为分红之后产生了巨大幅度的亏损
释然的笑了
见过给股东分红的,没见过这么分的,2022/23两年1592亿分红,但凡拿来造车,根本不用搞什么智选车hi车,直接大大方方叫华为汽车,在车圈乱杀就完事了
把21年分红拿出来,华为牌汽车电池工厂也足够搞起来了
三年两千多亿砸新能源车上面,那就是真遥遥领先了
也就是说,这么些年,华为分红至少分出去一个中芯国际、一个京东方,算上通胀,闹不好还得加一个宁德时代,至少弗迪电池
这三要都是华为的,那真的完全不敢想象,太哈人了
分红不是员工工资,期权公司内部股也是要你自己花钱买的
分红是企业非必要支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六十六条规定,公司净利润可以用于股东分红,但不能全部用于股东分红
华为分红数字超过了净利润,一个字,牛!
其他企业,不想死的都让开吧
最后贴一个各大公司2023研发投入
微软,272亿美元
Meta,365亿美元
谷歌,446亿美元
亚马逊,856亿美元
英特尔,160亿美元
苹果,300亿美元
Oracle,86亿美元
思科,76亿美元
salesforce,50亿美元
编辑于 2024-02-06 23:41・IP 属地江苏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happy nerd - 24 个点赞 👍
学不来,根本学不来,因为华为的畜牧业无人能敌。华为就是把骁龙680放到最新一代的mate上面然后定价一万,照样销量多。在爱国营销畜牧业方面,华为彻底走在了前列。当你用市场思维来看待华为的时候,那你就已经输了。就像你用市场思维看待a股一样
其它企业根本做不到,苹果在美国做不到,三星在韩国同样也做不到。说到爱国畜牧业,说到把爱国当成生意,三体人来了也得甘拜下风。
你可以不服华为的科技,但是你不能不服华为的畜牧业。
编辑于 2024-02-08 09:51・IP 属地山东查看全文>>
浅梦听雨 - 2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一夜返貧 - 16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莫网 - 15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DS厂P2P良心厚道 - 15 个点赞 👍
怎么天天推送,看的都绷不住.......
首先,每年都有分红,所以每年都有这个新闻,其实就跟一些粉丝说nova se系列每年都是这个价格一样,这有啥好喷的呢。
其次,公司赚钱多,股票就应该有分红,任何一个屁股在正常人类立场的人在对这个内容表态前都应该检查内容基本的新闻事实前提:
这个配股是包含在基本收入中要购买的,还是基本收入之外送给员工的。
如果是额外送的,入职前说的基本工资以外的东西,是画的跟随企业发展的大饼兑现了,那就是企业发展红利分享,把员工创造的价值更多的返给员工,那牛逼
如果是要花钱/花代价换的,是用工资去买或者入职时候就说清楚的东西,那和我去公开市场买股票没有区别,我去买了苹果和Nvidia股票,我分红了我卖掉还能赚钱,这也要新闻吗?
关键问题是很多人都不会问这个问题,就好像有的企业是土里蹦出来的,有的企业是资本市场里蹦出来的,从来没有想过最基本的一个企业的价值到底是谁创造的,什么要素创造的,利润应该如何分配的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时候我反对把复杂的社会/企业架构问题和分配问题解构成公众讨论里的非黑即白或者一边倒狂欢,因为这样的错误认知构建最终只会让普通民众在以后遇到类似问题时吃亏,没有对他们维护自身利益有任何帮助,只会让资源所有者一次次超额剥削普通人,限制财富流动。
发布于 2024-02-12 14:17・IP 属地江西查看全文>>
秋元明 - 12 个点赞 👍
有某良心企业的员工在抖音上吐槽,年终奖要3月5日发,但是要在之前裁一波员工,2月29日就必须离开,以前我说它LOW,但现在我真的是无法评价。
说实在的,企业经营不好,员工有责任,但更大的问题和责任还是在高层的战略出了问题,你裁了别人你好歹给几个钱安慰一下吧,还这样赤裸裸的赖掉年终奖,这不应该啊,良心企业的良心被狗吃了?
华为这个公司和产品不是完美的,但两相对照,它的做法在当今中国难能可贵的。员工流血流汗的输出,公司也真金白银的输出,这才是真正的企业应该有的做法。
很多企业高管嘴上喊着学华为,工作标准也要按华为的来,但是薪酬你就不按这个来了,这你能学得会吗?
华为的核心商秘其实就是四个大家:
懂得分钱。
发布于 2024-02-06 20:46・IP 属地重庆查看全文>>
风啊 - 1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风大 可稍息否 - 9 个点赞 👍
求求各位别吹了,看着都尬。外面不懂的人到处吹,内部论坛上都骂惨了。
首先,23年下半年mate60发售,再加上nova这种利润极高的韭菜机大卖,员工对今年的分红数据有着极高的期待。结果今年分红数据只有1.5,近年来最低,比前年被制裁最艰苦的时候(1.58)都低,大家非常不满。
其次,hw内部收入差距非常大,人均36w股55w的分红这个数据没有意义,就像你和马云人均亿万富翁一样离谱。hw每个级别配股数量都有上限,员工首次配股的时间大概在入职三年左右,根据绩效配不同数量股票,一般一次2-6w股。入职不满三年的新员工,除非很优秀否则很难配股,身边大部分三年的员工都没有股票。要想拿到36w均值的股票,基本上要18级(校招本硕13-15级,博士16级)了,很多17级老员工都没有30w股票。一般员工入职8年能升到17级,18级是个槛,要么专家项目经理要么领导了。假设员工入职三年首次配股,按每年配5w股计算,能拿到35w股基本上都要10年老员工了。也就是说公司干活的主力15-17级员工根本达不到这个均值,13-14级员工基本上0配股。更何况从前几年开始,为了降本增效,各个部门招都了大批外包,他们更没有股票。
第三,股票不是免费的,是员工花了7.85一股另加放弃年假买回来的。hw的收入包括基础工作+年终奖+股票分红,相比于外面大厂,hw基本工资很低,基本上毫无竞争力,所以很多人就靠年终奖和分红拉高总包,分红变低相当于变相降薪。外面很多人吹hw拿利润给员工分红,xx之光,老板大善人只占股不到1%。然而实际上,hw员工算上分红的总包才和大厂差不多。更何况这是员工牺牲了年假用大量现金流买的虚拟受限股,员工只有分红权,没有企业所有权,天天吹全员所有制看着都尬。
第四,有人说xx企业裁员,以此来衬托hw厉害。殊不知,hw一直在搞新陈代谢和熵减,最近几年辞退了不少大龄低级别老员工。只不过hw不会直接主动裁员,而是劝退,让员工主动离职。hw每四年签一次合同,每八年让员工离职再入职,直接清零工龄,从而规避了劳动法10年员工要签不定期合同的规定,以方便合同到期不续签。这样从数据上来看,就造成了hw从不裁员的假象。
编辑于 2024-02-06 21:49・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梦一场 - 9 个点赞 👍
14万员工,才分770亿,人均才55万,就搞得这么大张旗鼓,人尽皆知……还说你菊不是营销公司?
好好学学某*吧,一个员工就发奖99亿,而且还是在他“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精神!只做事,不宣传,才是高科技公司的行事作风!这样的公司才能代表中国做出“新国货”!
发布于 2024-02-06 22:16・IP 属地四川查看全文>>
遗忘 - 9 个点赞 👍
华为没告诉你,五六年来社招的人员基本都走的外包途径。他们干着和正式员工一样的事,甚至不少成了部门主力。这十多二十万的外包员工们,是一点股票一分红利都分不到的。
每年三十多岁到点的正式员工都在被裁,每年社招入职的全成了外包,每年校招正式名额都在减少甚至停招。
所以正式员工只会越来越少,外包员工只会越来越多,华为的股份就越来越集中于高中管理层手中。
所以这次分红,有十多万牛马一分钱都分不到。正式员工里,普通员工分的甚至还不如往年,因为系数再创新低。实际上大头被领导层瓜分。
最绝绝子的是,得利者不仅得其实,还能得其名,还能被热搜当成典范,这不是绝了是什么?真名利双收。
真要说能普惠众生的,还是强东给基层涨工资。
发布于 2024-02-07 11:31・IP 属地四川查看全文>>
tanjidong - 9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久世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