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网友吐槽大众 ID.3 德国售价是中国的 2.5 倍,中国网友以当年桑塔纳售价回应,如何看待此事?

- 991 个点赞 👍
我很欣慰你们学会往好处想,但是你们往好处想得远远不够。
第一层是,同样的电动车,德国售价是中国的2.5倍,说明中国人民太穷了,买不起品质优良的德国产品。
第二层是,德国人挣欧元花欧元,一个月挣3000欧元,只要13个月就可以买一辆ID.3,而中国人挣人民币花人民币,一个月挣3000人民币,需要40个月才能买一辆ID.3。
第三层是,大众公司心善,知道中国人买不起德国电动车,但是又不忍心眼睁睁看着中国人去买中国制造、美国制造的电动辣鸡车,只好含泪忍痛降价卖给中国人,这种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令人动容。
第四层是,大众公司实力雄厚,虽然电动车在中国降价销售甚至赔本销售,但是仍然有足够的利润,中国车企有什么本事去跟大众竞争?起亚公司(划掉)大众公司兜里都是钱和技术,等本土车企“烧死了”再来抢中国市场。
第五层是,同样的电动车,在德国卖得贵,是因为德国资本家把赚来的钱都分给了德国工人,在中国卖得便宜,是因为中国资本家往死里剥削中国工人,哪种制度更好不言而喻。
第六层是,汽车行业是夕阳产业,德国和日本已经不屑于参与汽车制造业,而是将人力财力都投入远程养殖。远程养殖业才是人类工业皇冠上唯一且最终的那颗明珠。
第七层是,中国不知道满足、也不知道感恩,当年欧美大发善心,接纳中国进入WTO、成为文明世界一员,但是中国不够安分守己,不老老实实地缝衬衫、造玩具,却妄想制造大飞机,一再挑战欧美人民的底线,即便能卖出几辆电动汽车,那又怎么样呢?赚几块钱跟讨好友邦相比,孰轻孰重?
第八层是,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没什么了不起的,不过就是吃人口红利而已,这么简单的事情,哪个人口大国不会?远到尼日利亚、墨西哥,近到印度、巴基斯坦,更不要提临近的孟加拉国和越南,都已经学会了中国这一套,在未来的五年……十年吧……嗯,还是二十年更可能点……反正在未来某一天,它们都会超过中国的!
第九层是,中国即将崩溃!人口、房产、外贸、银行、地方债……几乎所有领域都存在爆雷的风险!中国挺不过2023年9月份!(这段论述请章家敦先生补充)
第十层是,这跟我月薪三千买了郑州烂尾楼在村镇银行存了五十万有什么关系?
发布于 2023-07-19 09:24・IP 属地北京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不想上吊王承恩 - 625 个点赞 👍
这个事情也没那么复杂。大众都给大家解释清楚了。
大众汽车一位发言人在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表示,两地之所以存在价格差异是多重因素造成的。第一,中国市场具有生产成本优势,能源成本较低;第二,该车型所有供应商均来自中国,较短的运输路线和较低的生产成本,使得销售价格更加低廉;第三,特斯拉、比亚迪等厂家的“价格战”愈演愈烈,大众汽车自然也不甘落后。
我们一个一个看
1、中国生产成本低。那你倒是从中国进口啊。一台车运过去,运费大约是1万人民币,关税10%,大约是1万出头。出口还能享受退税。差价一起差不多算2万吧。怎么也比现在19万的差价好多了吧。
2、所有供应商都来自中国,中国工厂的运费低。那你倒是从中国进口整车啊。而且零部件的运费跟整车19万的差价比起来基本是忽略不计的。拿这个来说事就属于牵强附会了。
3、特斯拉和比亚迪等厂家的“价格战”。这才是根本啊。几乎各项参数都跟ID3接近的比亚迪海豚,卖价是11.6万。根本不用管德国那边ID3卖多少钱,根本不用管ID3实际成本多少钱,根本不用管他原来打算卖多少钱,这些通通不重要,只要你不贴着11.6来定价(可以适当贵一点,现阶段大众跟比亚迪比,有点溢价也算正常,再过两年就不好说了),你的订单就会被海豚抢走。甚至除了海豚之外,9.98万的秦,还有好多10万出头的车,都是ID3的直接竞争对手,面对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定价已经不是公司想怎么定就怎么定,都是市场行情决定的。
发布于 2023-07-19 01:31・IP 属地广东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信息对抗 - 549 个点赞 👍
建议给德国网友搬运一些知乎上的回答
价格低说明中国深陷通缩螺旋,物价根本涨不起来,吃枣药丸
价格低是因为俄罗斯、阿根廷大量抛售人民币,导致汇率暴跌,看起来价格很低,实则药丸
价格低是因为欧洲人赚欧元花欧元,建议除以汇率10,可见大众德国售价只有中国境内的1/4,尽显实惠
价格低是因为特斯拉中国疯狂降价造福消费者,带动其他厂商降价,等特斯拉柏林工厂发起进攻,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编辑于 2023-07-19 07:22・IP 属地湖北查看全文>>
赞美愚者 - 309 个点赞 👍
某国外20多万的铁皮面包车在中国能卖100多万。
不管手机还是汽车,家电还是衣服,厂商卖的便宜不是为了不赚钱卖给消费者,不是良心发现,而是纯粹价高了不好卖,决定价格的还是供需这样的市场机制。你看卖的便宜的是不是大部分时候还不那么受欢迎?ID3在国内就不太受欢迎,某铁皮面包车之前要加价几十万提车。
ID3卖的便宜可不是什么良心发现,纯粹是因为不好卖,再加上中国产本土成本低,仅此而已。
德国网友应该叫它“中国良心众”
发布于 2023-07-19 08:07・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养猫的哈士奇 - 213 个点赞 👍
新加坡人民表示德国人民没有见过世面
这是中国的比亚迪海豚
这是新加坡的比亚迪海豚
这是汇率
在新加坡买1辆去中国能买6辆还剩7w多
但别高兴,这钱不是比亚迪赚了,是新加坡政府赚了
(脏话. jpg)
发布于 2023-07-19 07:58・IP 属地新加坡查看全文>>
馒头卡喉咙啦 - 189 个点赞 👍
中国人也怒了,德国3000收入欧一个月,一辆车卖4万欧,中国人3000人民币一个月,卖12万!
德国人一年多就能买ID3,中国人却要3年多才能买!
大多数人关注的是产品实力竞争的高低,但更需要关注的是中国和欧洲在生产成本和人力成本上的巨大差距。
iD3在欧洲的价格是中国市场的2.5倍。如果说大众在欧洲是暴利,他不可能自毁根基的。没有哪个大企业敢这么干,只能说iD3在欧洲的销售成本至少是中国的两倍!
这其实可以引出另一个相关话题——什么是发达国家?
A国的国民平均收入是B国的3倍,同样量级的消费支出也是B国的3倍,B国被定义为发展中国家,A国是发达国家吗?
分析消费支出时,消费类型图标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除去少数富人热衷的奢侈品,一般大众消费中商品消费比重越低,意味着生活越富裕,而服务消费是靠人来实现的,所以这部分消费产生了劳动力成本。发达国家人民消费的典型特征是劳务费用占比高。
iD3的价格从国内的15000欧元变成了欧洲的40000欧元,最大的涨价因素是欧洲的人力成本远超国内。
简单来说,欧洲的东西贵,中国的东西便宜。这使我们回到前面的问题。相比汇率,是物价高收入高更好?还是物价低收入低更好?
最理想的状态,当然是东西便宜,人贵。比如很多美粉党特别喜欢宣扬美国的食物有多便宜,商品有多便宜,收入有多高。在过去的六七十年里,欧美发达国家确实实现了物贱人贵的目标,人民生活水平相当富裕,中产阶级大量诞生。
但是当商品便宜的时候,生产商品的人怎么赚钱呢?如果赚不到钱,怎么增加服务消费支出?增加服务消费如果不可能,大部分人的高收入从哪里来?从逻辑上讲,东西便宜,人贵是很难讲得通的。
其实这里面是有秘密的。能让东西便宜,人贵的魔法就是“全球化”。
将商品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利用低廉的劳动力成本,生产大量廉价商品,供发达国家公民消费,本国公民主要从事服务业,以高服务业薪酬提供高工资和高消费,创造了发达国家的繁荣和昌盛。
所以发达国家的典型特征就是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非常高,美国公民的服务消费是中国的十倍以上,是否就可以说美国人享受的服务内容比中国人高十倍呢?
美国控制着全球商品的定价权,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人民的辛劳和汗水支撑着美国人民的繁荣富强。
然而,这种情况并不容易持久。一方面,中国的产业崛起正在消除发达国家享受廉价商品的红利;另一方面,服务业的高成本正在掏空欧美中产阶级的财富。
这就导致美国对华贸易战以来,发达国家通货膨胀严重。所以现在的情况就变成了:发达国家东西贵,人也贵,人民生活水平确实是走下坡路的。
当初中国和欧洲的大众、奔驰、宝马价格相差不大,中国市场甚至更贵。德系车企在中国市场的利润超高,豪华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利润几乎是欧美的十倍!
但在电动车时代,中国产业崛起,德国品牌被打回原形,光环消失,只能靠产品力和价格与中国品牌竞争。这个价格,差不多是欧洲市场的三分之一,但还是没有竞争力。
从汇率来看,中国当然是物贱人贱,但实际消费能力并不比欧美发达国家差多少。但美国那种物贱人贵,恐怕是不可能实现的。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国人太多,导致中国人买的东西疯狂涨价;中国人卖的东西,价格也会大幅度降低。
因此,中国与发达国家的经济竞争可能不是中国成为典型的发达国家,而是发达国家被整成发展中国家。
发布于 2023-07-18 22:33・IP 属地河北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阳光空气水 - 176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人生苦短 - 164 个点赞 👍
已知,C919中国只是造了个壳子,发动机什么的都是买外国的,不算国产飞机。
那么,大众发言人明确说ID.3该车型所有供应商均来自中国。
C919就算按某些网友往最少了算中国总还造了个壳子,ID3零部件全是中国的,壳子也是中国的,大众标都是中国做的,最后组装也是中国工人干的,那么问题来了,这算德系车呢还是中国车呢?
发布于 2023-07-19 09:23・IP 属地湖北查看全文>>
南风寺山 - 105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张呵呵 - 9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1729 - 37 个点赞 👍
因为大众心善,怕德国人买了便宜车就不爱奋斗了。
上图是美国的,美国现在只有百分8的车价格低于三万美金,欧美汽车最喜欢的就是找十几家同行,一起签署不降价协议,然后大家一起涨价。割消费者。
比如说国内卖12w的车,新加坡要卖80万。
这里面的核心成本就是给西方官僚系统上税。并不是车企赚了。
德国也是差不多的性质。
中国便宜是因为比亚迪等一系列车企高度竞争,大众不便宜卖不出去,而德国市场都是顺民,爱咋滴割就咋地割,降价不存在。
比如说特斯拉是美国企业,在中国卖20万出头的车,在德国卖40多万。
几乎每家车企20w的车到了欧洲都是40万起步。
发布于 2023-07-19 13:25・IP 属地福建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绮风 - 34 个点赞 👍
这个简单啊,德国放开新能源汽车市场,让中国新能源汽车进去,那德国人也能享受到1.6万欧元的ID.3。
发布于 2023-07-19 07:16・IP 属地广东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孔武有力宁采臣 - 31 个点赞 👍
不仅仅是ID.3贵,包括德国在内的几乎所有欧系、美系、中国新能源车,在德国以及欧洲的售价,可能都比在国内贵
简单列个表,大家瞅一眼
车型 德国/欧洲(万欧) 折合人民币(万元) 国内(万元) 大众ID.3 3.99 31.48 12.59 奥迪Q4 4.19 33.88 28.99 宝马iX3 5.59 45.18 29 Model Y 4.799 40.34 26.39 比亚迪元Plus 3.8 26.31 13.18 比亚迪汉 7.2 58.2 19.98 比亚迪唐 7.2 58.2 20.98 蔚来ET7 7 56.6 42.8 欧拉好猫 3.34 27 10.78 红旗EHS9 9.9 80 58.98 原因在我看来主要有内、外两个因素
内因是国内新能源产业链成熟度、能源价格(德国能源价格受俄乌战争影响巨大)、人才密度等带来的综合成本优势巨大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成熟度首先体现的就是车企销量和车型销量,去年全球新能源车企销量前十国内占60%,车型的前十更是占到70%,23年这份数据应该还会提升
另外,就是供应链本地化体系
- 目前主流新能源汽车企业国产化率基本超过80%,部分企业达90%以上
- 动力电池产业规模稳居全球第一,2022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国内产能占比60%以上
- 驱动电动机及控制系统基本完全国产化
外因是德国甚至整个欧洲的新能源车产品力都不太行,市场竞争也不充分,资本(包括德国本国资本、美国资本以及中国资本)默认先联合收割一波儿再说
5、6月份德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前20的车型,除了model系列之外,从产品力上来说,都不太行的样子,所以各国新能源车在欧洲像约定好了一样,先高利润收割一波利润再说
过去燃油车时代,经常讲国内的宝马、奔驰豪华车,在国外就是便宜代步车或者出租车
现在新能源时代,满大街跑的国产新能源车算不算是国外的豪华品牌呢,单从售价上看,有点那意思了
这就是产业链转型升级成功,给本地带来的巨大优势吧
编辑于 2023-07-19 11:10・IP 属地四川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梦藏君 - 29 个点赞 👍
大众把生产线全部转移到中国,享受中国相对便宜的供应链成本、人工成本。制造出来产品卖到欧洲
然后在欧洲定价2万欧元,把中国的起售价格调高至2.5万欧元
这样的话,德国人享受了比中国价格更低的ID.3,大众避免了批评。你说在中国售价高没人买?我们大度一些,买别的车
双赢
发布于 2023-07-19 07:59・IP 属地辽宁查看全文>>
Shapiro - 28 个点赞 👍
德国人收入比中国人高好几倍,这点儿溢价不算什么,买车依然比中国人简单。
德国人赚欧元花欧元,人均薪资4000欧,买4万欧的车只要一年;中国人均不超过3000人民币,买15万人民币的车需要5年。
德国工人地位高,高薪水高福利还有超多假期,提高了资本家的成本,车价比中国高是很正常的事情。你们中国人身为996干电池还洋洋自得,茧中被洗脑而不自知,建议睁眼看世界。
影响你们月薪3000,买烂尾楼,存河南村镇银行,吃烧烤挨揍吗?
…
不一一举例了,我叫红领巾。
发布于 2023-07-19 12:16・IP 属地山东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吃瓜群众之一 - 27 个点赞 👍
真是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古人诚不我欺。
西方国家是汽车工业的发祥地,一直以来,西方国家生产的汽车一直都是东西比我们的好,价格还比我们便宜,国产汽车几十年来在国内也只能吃一点残羹剩饭。买国产车总是被人看不起的,觉得不如国外品牌质量好,更没有国外品牌有面子。
这种印象最近几年开始被打破了,因为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异军突起,一马当先,已经占据了世界领先的地位。2022年中国销售的新能源汽车达到688万辆,占据了世界总销量的60%以上。
最近大众ID3由于在中国销量不佳,不得不开启降价模式,最高降幅达到3.7万元,准备与比亚迪海豚争夺市场份额 。
这原本是正常的市场行为,不是合资品牌突然有良心了,而是不降价卖不出去了,6月份ID3只卖出去了1800辆车,远远落后于同级别的比亚迪海豚的2万6000多辆。
可是德国国内的民众得知消息后,纷纷绷不住了。原来德国出售的大众ID3要近40000欧元,而中国出售的ID3只要16000欧元,两者相差2.6倍。
于是很多德国人觉得自己当了大冤种,感觉上当受骗,要抵制德国生产的ID3。
这一幕是不是似曾相识啊,以往我们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德国产的奔驰在德国是街车,到我们这价格翻几倍 ,成了豪车;日本产的雷克萨斯在国内加价卖还得排长队才买得到;美国销售的汽车又便宜,配置还更高……
现在新能源汽车时代来了,一切好像都变了。比亚迪成为世界第一大新能源车企,正积极布局海外市场;中国生产的特斯拉价格是世界最低的 ,质量是最好的;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出口在刚过去的6月份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倍……
中国新能源汽车不仅销量世界领先,而且得益于中国工业的全产业链优势,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各个重要方面也都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1.动力电池技术世界领先
世界十大动力电池企业中国占据6家,前2名分别是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市场份额占据52%以上。不仅份额领先,质量也是杠杠的,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技术都是世界领先的。
2.电控技术实力超群
这方面中国车企实力非常强大,可谓百家争鸣。比亚迪有e3.0八合一技术平台,易四方技术平台,蔚来有NT2,小鹏有扶摇架构,吉利有浩瀚架构,上汽有智己IM等,前几天还传出奥迪正在购买上汽智己IM纯电技术平台的消息。
3.插混技术遥遥领先
比亚迪在2021年推出第四代插混技术DMi,搭载在秦plusdmi和宋plusdmi上,大获成功,并引领国产插混技术取得集群突破,吉利的雷神,长城的DHT,奇瑞鲲鹏纷纷发布,使插混新能源汽车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新宠。最近比亚迪还要推出DMO技术,主打硬派越野。
4.智能化水平一马当先
得益于中国在智能手机领域的整体技术优势,在智能车机领域,中国实力超群。华为的鸿蒙智能座舱被誉为“车机界天花板”,前一阵子大众还想与华为合作研发车机,比亚迪的车机技术水平也很高,各种基本操作都不用手,还有几家造车新势力车机领域的实力也都非常不错。
5.自动驾驶技术世界领先
华为的ADS2.0智能驾驶系统已经搭载多款车型投入实用,不依赖高精地图,无接管里程达到200km,已经能够满足90%以上的使用场景,小鹏的XNGP智能驾驶也在多个城市实现不依赖高精地图行驶,百度的了“萝卜快跑”已经在多个城市开启运营,还有多家智能驾驶领域的企业也都具有很强的技术实力。
中国新能源汽车不仅技术更先进,价格还更低,正爆发出磅礴的生命力。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时代正在走来,并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发布于 2023-07-18 17:11・IP 属地江西查看全文>>
周臻 - 26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猿某人 - 18 个点赞 👍
德国人想解决这个问题吗?很简单,引入比亚迪等自主品牌即可,而且不要整车进口,让欧盟批准在东欧建厂,这样才能让德国市场体会一下什么叫充分竞争,真正得到实惠。而且除了德国,现在海外市场都一样,可以说大陆市场现在就是唯一的良心市场。
国内外汽车市场对比两重天
在国内都已经沦落到边缘品牌的现代、起亚,甚至是全网群嘲打骨折价的奔驰EQE,在美国都加价七八千美金甚至上万美金。
去日本的时候,发现他们model3居然要差不多60万人民币,与此同时,仅20万出头的特斯拉也是全球最低价。
这都是巧合?还是这些都是亲华企业?还是这么巧车企都是德奸、美奸?都不是,原因无他,不降价卖不掉啊!
但资本的镰刀从来也不区分国内国外,能靠特权垄断的市场,镰刀不砍下去都对不起自己。所以才会出现,某些限制中国车企的市场价格飞升,国内市场一片性价比。现在还觉得海外市场是自由市场的,建议看看下图。
而真正充分竞争的国内市场是什么样子?model3的竞品已经拉到15-20万区间了,舒适性配置还更好,像零跑这些二线自主品牌,甚至能在这个价位段给出座椅通风、加热、按摩这些豪车配置。这些都把model3的价格牢牢钉死,提价就销量暴毙。
而且新势力们,尤其是理想、蔚来,再加上极氪、阿维塔这些,已经在高端市场对传统豪车形成了围剿状态。传统豪车的油车尚且还能续命,新能源基本上出一个被锤一个,价格锚已经被国产车钉死了。
而且大陆之外的市场现在有多离谱,举个例子大家就有感受。丰田Bz4X-俗称验证码,这玩意在国内有多拉跨大家都知道吧,上市光速降价6万,前段时间传出以不到10万的价格开始给租车公司供货了。
就这么个玩意,美国26.7万起,咱们的台湾省甚至直接35.9万,还都能卖的很好。谁看到这个价买验证码的人,脑海里不飘过一句:大冤种呢。
再聊回ID系列这轮大降价,详细针对大众来聊一下。
夹缝求生、无奈之举
相较于前文提到的几家,大众在新能源领域的表现算是非常好了,尤其是ID系列,堪称合资新能源领域最后的遮羞布,不过也就只能说是凑合。
看一下大众纯电和比亚迪纯电近半年的销量对比,公平起见只比纯电。
买的最好的ID4,哪怕吧crozz和X加起来,也就堪堪是刚交付一个来月的海鸥的销量,甚至不如宋plusEV。要知道宋plusEV在圈内是公认的,没太多人买的车子,和同胞插混宋plusdmi的销量比那是一个天一个地。
而且ID全系加起来甚至也就与汉EV相当,但汉的价格区间可是比ID系列最贵的车型ID6X还要高。这次话题的核心ID3,要面对的直接对手,可是销量可是要比ID3高一个数量级,A0级市占率超过44%的海豚。
这么大一块市场,大众不可能不想要,而且大幅优惠后的ID3也来到了12万上下,真正与海豚进入同价位区间,但是效果呢?肯定会有一波刺激,而且会影响大众的产品定价方向。
其实ID3的产品力真的不弱,对比海豚的话,在尺寸略大、轴距更大的情况下,底盘优势也是比较明显的,但是续航达成率、车机、三电稳定性方面略有不足。完全算得上互有长短、五五开的局面。
但现在有个大问题是,海豚的市占率太高了,超高的保有量让海豚经过了充分验证,成为了大家心目当中那个无风险的选择。反而ID3变成了小众,不确定性更大。
所以这轮降价,ID3肯定会从海豚那里抢来一部分市场,但动摇不了海豚的市场主体地位。
综合梳理
而且这轮降价后,ID3对其海豚、ID4对其宋plusEV、ID6对齐唐,这其实说明产品力类似的产品,大众和比亚迪同价了,背后的含义是大众的标卖不上钱了,比亚迪反而从负资产成长到大家买新能源车时的优选。
其实与ID系列销量相比,品牌价值变化的标志性拐点意味更浓。大众不知道这么做会有这个效果吗?而且以大众的成本,卖跟比亚迪一样的价格其实毛利率会比比亚迪更低。
但他们也别无选择,因为如果ID系列再保不住,大众会彻底失去在新能源市场的存在感和号召力。在新纯电平台26年才能出来、奥迪都转头采购自主品牌纯电平台的情况下,降价让ID系列一直存在声量,是大众当下唯一的选择。
还是得说,大众是个值得尊敬的对手,其思路远比传统日系美系清晰,转型快、决策力强、能屈能伸。几年苦日子肯定是免不了的,但一定不能忽略大众在未来的潜在实力。
无论如何,看到海外市场变成韭菜市场,国内反而变成良心市场这个局面,还是很开心的,自主品牌确实站起来了。
下一个悬念就是,中国今年能不能彻底拿下汽车出海全球销冠,目前看压力不大。
发布于 2023-07-19 11:34・IP 属地上海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Jarvis - 10 个点赞 👍
这是什么德国联想行为,你们不要瞎联想。
就这样差了20多万,在国内一样卖不掉,因为国内有更香的。
《斯图加特新闻报》:"…中国领先的制造商比亚迪部分汽车售价低于成本。这是着眼于未来的赌博--寄望于高昂的电池价格很快就能大幅下降。如果现在不跟风,到时候就可能失去客户。因此,继特斯拉之后,大众也祭出跳水价,以便不在中国竞争对手后面落得更远。大众小型车ID.3基础版在中国现在售价仅合15000欧元,比德国便宜约25000欧元。"
发布于 2023-07-19 08:56・IP 属地福建查看全文>>
菜狗狗头 - 8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双笑生 - 7 个点赞 👍
2022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球总销量的60%,是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成本优势确实是其他国家比不了的。
但定价虽然与成本相关,但更多取决于市场竞争情况。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是全球竞争最激烈的。
在如此激烈的市场中,定价高了,根本卖不出去,这才是大众ID.3定价低的原因。
其实看看特斯拉的全球定价,为啥其在中国区的价格,是全球最低的。除了国内有工厂,成本优势外,也与市场竞争有关。价格合理才能卖出足够的量去。
国内汽车厂商出海后的价格,基本也直接起飞,这与国外新能源普及率低,运营成本高有关,也有关税等有关。
这是蔚来在欧洲的售价,至少也比国内贵10多万,这还是国内降价前的价格[1]。
前段时间,土耳其直接给中国的新能源加40%的关税,理由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竞争力太强”。加税导致产品价格贵,会削弱产品的竞争力。
至于德国,德国的人均GDP是中国的四倍,买车价格只是中国的2.5倍,这才属于正常的市场价格。
过去价格持平,或者德国售价更低,本身就是不合理的,那是因为德国人吃到了燃油车的红利,拥有着一大批优秀的燃油车企业。
但在新能源汽车时代,目前是中国的市场最大,竞争最激烈,拥有着一大批优秀的新能源汽车厂商,所以定价自然就反过来了。
看国外网友羡慕国内买车、买手机便宜,还挺让人开心的。
参考
编辑于 2023-07-19 10:50・IP 属地北京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王之葵托利 - 3 个点赞 👍
德国:大众id加价卖。
法国:传说中的比亚迪建工厂。也有一说是在西班牙。
相对温暖的法国和西班牙,建电车工厂,卖电车的优势也要明显很多,又有欧元区的统一市场。
就是比亚迪海鸥按国内两倍价卖,也能压着id3。
这不是重大有利因素么。
发布于 2023-07-19 05:55・IP 属地山东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临沂秦叔宝 - 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Osward - 2 个点赞 👍
合资一发力,就这?
但凡能把车子卖得贵一点,但凡车子在4S店走的顺一点,哪个车厂愿意降价?
特斯拉表示,在中国车市降价,先准备好维权。
大众很喜欢在本土被国民骂的狗血淋头吗?
新闻要连起来看。
据金融时报报导,大众与华为谈判车机软件授权;
德国汽车周报报导,奥迪与中国厂商谈判购买造车平台;前几天说是上汽智己,这几天又说还没有最后完全决定,还有可能是比亚迪或吉利。
这可是大众啊,在中国年销330万,常年销冠的大众啊;
这可是奥迪啊,经常被宾利保时捷兰博基尼拿去做换壳车的奥迪啊。
这可是奥迪啊,与奔驰宝马并称,国人信仰的奥迪啊。
有没有这种可能,全球汽车工业的现状是这样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遥遥领先!
大众电动车在德国本土的表现并不差。
也就是没有按住Model Y 而已,榜单上234名全是大众集团旗下的品牌。
要是中国没有比亚迪等新能源厂商按住大众特斯拉等国外厂商,现在大众ID在中国的价格可不会是1.52万欧元,甚至也不会是德国的4万欧元,而会像燃油车时代一样,德国本土价格翻倍!
对了,前面说了,以后奥迪电动车也会使用中国车厂的核心技术。
奥迪电动车在中国的价格,会不会也是德国本土的N分之一呢。
在更遥远一点的未来,那些换壳奥迪,也就是宾利保时捷的电动型号,会不会也是德国本土的N分之一呢?
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编辑于 2023-07-22 02:28・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凯二七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游说游听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肥母鸡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杜鹃台渐变色裤袜 - 0 个点赞 👍
这是正常的,不要看汇率,你应该看货币购买力。这个结果意味着同一个东西,用不同的货币购买,货币之间的实际购买力的比较。也就是说,实质人民币和欧元的购买力比例是1:2.5左右。而不是被西方资本和政治操控之下的汇率比。除了id3这个汽车,大量其他物资你都能找到类似购买力的案例。比如同样一个麦当劳的巨无霸,星巴克的同一杯咖啡。标价欧元和人民币也差不多1:2.5。所以,不要看表面,而要看欧元正在逐步下滑和被西方操控汇率的本质。
发布于 2023-07-19 09:42・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又是技术控 - 0 个点赞 👍
最近,德国网友对大众 ID.3 的售价进行了吐槽,指出在德国市场上,ID.3的售价是中国市场的2.5倍。这一比价引起了中国网友的关注,并以中国市场上桑塔纳的售价作为回应。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到德国和中国在经济发展水平、消费能力和市场竞争等方面存在差异。德国作为一个发达国家,人均收入较高,消费水平也相对较高,因此产品价格也会相应提高。而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相对较低,消费能力有限,所以产品价格会相对较低。
其次,大众 ID.3在德国市场上的售价高于中国市场,可能与产品定位、市场策略和运营成本等因素有关。德国市场对于高品质、高性能的电动车需求较高,而中国市场则更注重价格性价比。因此,大众在德国市场上可能会推出更高端的配置和更高的价格。
最后,中国网友以桑塔纳的售价作为回应,可能是希望提醒德国网友不要忽视中国市场的特殊情况。中国汽车市场庞大,竞争激烈,价格敏感度较高。桑塔纳作为一款经济实惠的家用轿车,在中国市场上有着广泛的消费群体。这也说明了中国市场对于价格的敏感性和消费者对于性价比的追求。
综上所述,德国网友吐槽大众 ID.3在德国售价是中国的2.5倍,中国网友以桑塔纳售价回应,其实是反映了不同国家市场的差异和消费者对于价格的不同关注点。每个市场都有其独特的需求和消费习惯,我们应该以包容和理解的态度看待这一问题,而不是简单地进行对比和批评。
发布于 2023-07-19 09:40・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狗娃儿 - 0 个点赞 👍
商业竞争充满了你死我活
我能做,你做不了的时候,我就卖10000,吃的一嘴肉
我能做,你也能做,但不如我的时候我就卖3000(大概意思就是前期吃到肉,让点利,定价让竞品死)
我能做,但不如你,那就是死。
大家都知道燃油车 日欧玩了咱们几十年了。大众底子毕竟那么多年,割点肉放点血玩的起,毕竟他们可以收割全球市场,在国内贴补些无所谓.
真是30年河东,30年河西
但咱们企业必须要认真对待。不要因为这两年取得的突破骄傲自满。戒骄戒躁,稳步前行
另外有些人,难道承认国内一些品牌在各别行业取得的突破、成绩,比跪着还难吗?
编辑于 2023-07-19 10:32・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188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