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想解决这个问题吗?很简单,引入比亚迪等自主品牌即可,而且不要整车进口,让欧盟批准在东欧建厂,这样才能让德国市场体会一下什么叫充分竞争,真正得到实惠。而且除了德国,现在海外市场都一样,可以说大陆市场现在就是唯一的良心市场。
国内外汽车市场对比两重天
在国内都已经沦落到边缘品牌的现代、起亚,甚至是全网群嘲打骨折价的奔驰EQE,在美国都加价七八千美金甚至上万美金。
去日本的时候,发现他们model3居然要差不多60万人民币,与此同时,仅20万出头的特斯拉也是全球最低价。
这都是巧合?还是这些都是亲华企业?还是这么巧车企都是德奸、美奸?都不是,原因无他,不降价卖不掉啊!
但资本的镰刀从来也不区分国内国外,能靠特权垄断的市场,镰刀不砍下去都对不起自己。所以才会出现,某些限制中国车企的市场价格飞升,国内市场一片性价比。现在还觉得海外市场是自由市场的,建议看看下图。

而真正充分竞争的国内市场是什么样子?model3的竞品已经拉到15-20万区间了,舒适性配置还更好,像零跑这些二线自主品牌,甚至能在这个价位段给出座椅通风、加热、按摩这些豪车配置。这些都把model3的价格牢牢钉死,提价就销量暴毙。
而且新势力们,尤其是理想、蔚来,再加上极氪、阿维塔这些,已经在高端市场对传统豪车形成了围剿状态。传统豪车的油车尚且还能续命,新能源基本上出一个被锤一个,价格锚已经被国产车钉死了。
而且大陆之外的市场现在有多离谱,举个例子大家就有感受。丰田Bz4X-俗称验证码,这玩意在国内有多拉跨大家都知道吧,上市光速降价6万,前段时间传出以不到10万的价格开始给租车公司供货了。

就这么个玩意,美国26.7万起,咱们的台湾省甚至直接35.9万,还都能卖的很好。谁看到这个价买验证码的人,脑海里不飘过一句:大冤种呢。
再聊回ID系列这轮大降价,详细针对大众来聊一下。
夹缝求生、无奈之举
相较于前文提到的几家,大众在新能源领域的表现算是非常好了,尤其是ID系列,堪称合资新能源领域最后的遮羞布,不过也就只能说是凑合。
看一下大众纯电和比亚迪纯电近半年的销量对比,公平起见只比纯电。

买的最好的ID4,哪怕吧crozz和X加起来,也就堪堪是刚交付一个来月的海鸥的销量,甚至不如宋plusEV。要知道宋plusEV在圈内是公认的,没太多人买的车子,和同胞插混宋plusdmi的销量比那是一个天一个地。
而且ID全系加起来甚至也就与汉EV相当,但汉的价格区间可是比ID系列最贵的车型ID6X还要高。这次话题的核心ID3,要面对的直接对手,可是销量可是要比ID3高一个数量级,A0级市占率超过44%的海豚。
这么大一块市场,大众不可能不想要,而且大幅优惠后的ID3也来到了12万上下,真正与海豚进入同价位区间,但是效果呢?肯定会有一波刺激,而且会影响大众的产品定价方向。
其实ID3的产品力真的不弱,对比海豚的话,在尺寸略大、轴距更大的情况下,底盘优势也是比较明显的,但是续航达成率、车机、三电稳定性方面略有不足。完全算得上互有长短、五五开的局面。
但现在有个大问题是,海豚的市占率太高了,超高的保有量让海豚经过了充分验证,成为了大家心目当中那个无风险的选择。反而ID3变成了小众,不确定性更大。
所以这轮降价,ID3肯定会从海豚那里抢来一部分市场,但动摇不了海豚的市场主体地位。
综合梳理
而且这轮降价后,ID3对其海豚、ID4对其宋plusEV、ID6对齐唐,这其实说明产品力类似的产品,大众和比亚迪同价了,背后的含义是大众的标卖不上钱了,比亚迪反而从负资产成长到大家买新能源车时的优选。
其实与ID系列销量相比,品牌价值变化的标志性拐点意味更浓。大众不知道这么做会有这个效果吗?而且以大众的成本,卖跟比亚迪一样的价格其实毛利率会比比亚迪更低。
但他们也别无选择,因为如果ID系列再保不住,大众会彻底失去在新能源市场的存在感和号召力。在新纯电平台26年才能出来、奥迪都转头采购自主品牌纯电平台的情况下,降价让ID系列一直存在声量,是大众当下唯一的选择。
还是得说,大众是个值得尊敬的对手,其思路远比传统日系美系清晰,转型快、决策力强、能屈能伸。几年苦日子肯定是免不了的,但一定不能忽略大众在未来的潜在实力。
无论如何,看到海外市场变成韭菜市场,国内反而变成良心市场这个局面,还是很开心的,自主品牌确实站起来了。
下一个悬念就是,中国今年能不能彻底拿下汽车出海全球销冠,目前看压力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