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制度对经济繁荣的影响研究,如何理解这项研究?
北京时间10月14日,202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Daron Acemoglu, Simon Johnson和James A. Robinson获奖。2024...
- 21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找了原版看了关于东大的一段,认为东大在经济是包容性的,在那个方面是榨取的,经济成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取得的,结论是这样的发展会在达到中等收入水平时候终止,而且是伴随着经济上的精英试图掌握话语权冲突
发布于 2024-12-01 11:19・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小船说翻就翻 - 6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建议这个回答下面很多答主去做一个过敏原检查,你们一定对“西方”“美国”“诺奖”这些过敏原过敏,你们眼睛一见到这些词汇,身体就产生应激免疫反应,免疫系统就把这些词汇当作病毒疯狂攻击,造成眼红,口臭,咬牙切齿,逻辑思维混乱,满地打滚这些过敏症状,建议去正规医院进行脱敏治疗!
编辑于 2024-10-15 11:11・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永不停息 - 0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传统西方观念认为,科技创新必须基于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从而必须基于自由民主制度的社会体制,或者的西方式民主社会。并且可以从西方科技创新持续领先东方得以佐证。
但实际上,创新不仅取决于个人自由,当进入现代化社会和全球化竞争后,创新已经成为有意识的全社会行为,而不仅仅个人自由天才发挥。苏联在科技创新失败是其整体经济和产业的失败,只有少数领域的优势,而不是全方面优势,尤其与中国相比。
从现实来看,如果西方在新经济新科技方面的创新优于中国,就不会使用贸易壁垒回避与中国的竞争,甚至采用与中国类似产业政策。从这个角度讲,创新失败的是西方,而不是中国。
当然,在一个长期封闭和高度管制的社会,创新必然被压制。这提醒我们在东方集体主义社会要防止过度管制的情况,要在政治社会稳定和维持经济科技创新活力取得平衡。
根据本届诺贝尔奖的理论,西方国家需要做的是:1、继续传统的自由贸易政策,而不是搞贸易壁垒 2、不要学中国搞产业政策。
其实我们需要对比几种社会:
开放的自由主义社会,譬如西方国家,
封闭的集体主义社会,譬如1840年前和改开前的中国,
市场经济和开放的集体主义社会,入现在的中国。
第二种显然是最差的,一个封闭的社会一定是最差的。
但是第一种第三种很难讲,哪个更好?
第三种的风险是防止倒退到第二种。
编辑于 2024-10-16 05:43・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无予我归 - 77 个点赞 👍
看看朝鲜和韩国
看看东德和西德
查看全文>>
枫林的林枫 - 24 个点赞 👍
看了下获奖原因,我已经可以预见一大群神神和兔兔一起在这个问题下高潮的画面了
查看全文>>
亚尔斯兰战记 - 8 个点赞 👍
看了对这次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各种评论大为震撼。支持和批判不都得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逻辑论证吗?
然而大部分评论基本上来就只甩立场,要么就进行高度掩盖不支持自己立场细节的抽象,要么开始对号入座又不贴来源链接,b站其实也差不多,有些看似振振有词的公关up(没错,看这up前面的节目,这up应该确实是公关)讲了半天也不讲内容,就讲诺贝尔奖是多么不靠谱,是多么low,是多么政治工具,是多么狼子野心……最关键的是,即使反对,也不敢明明白白的从细节说明自己支持的是什么……我寻思就伪社达这种反人类言论天天挂嘴边当人类唯一正道的某些人怎么不敢说自己支持的细节(不要那种省略细节只留一个绝对不容置疑的伟光正宏大,那种和没说一样)。
而且吧,就是你支持哪部分否定哪部分,你不得分清楚?不分清楚是为了否定一部分讲的有待商榷甚至是错的的部分,顺带着想把所有涉及的细节全部否定达到彻底把不符合利益或口味目标的理论批倒批臭的目的吗。
我自己而言,无所谓,实际上是啥样的,应该是啥样的不用你举啥旗,每天生活就业求职,是啥样的你
查看全文>>
知乎用户 - 7 个点赞 👍
典型的路径依赖,念经念叨魔怔了,戈尔巴乔夫改革把苏联改崩了,西方因此吃到了大量的红利,但是现在中国又成了西方的心头之恨,西方希望中国也像苏联一样突然就自己崩溃了,很显然西方对于苏联为什么会解体并没有研究透彻,他们希望中国也改革,希望中国也突然解体,路径依赖的水平就像潘红园区的比熊乐乐以为站到没电的电动车上就能逃离园区回家一样。
查看全文>>
北方以北 - 4 个点赞 👍
看到一帮人拼命乱吹,我就忍不住笑出眼泪。
阿西莫格鲁的代表作之一是2015年出版的《国家为什么失败》,我刚刚硬着头皮捂着鼻子读完了。
说实话,从开头尴尬到结尾。
作者在书里面就像一个势利小人,谁有钱谁就是大爷,大爷放个屁也是世界各国不可企及的人间真理。
你夸英国、夸美国,夸韩国,我都能理解,毕竟GDP还是有参考价值的东西。你骂朝鲜、骂墨西哥、骂苏联,我也能理解,毕竟这几个国家要么穷,要么乱,要么死,确实可以落井下石。
但是,你竟然在这本书的最后一章的结尾热烈地吹捧巴西,这就令人匪夷所思了。
原文:
“1970年代以来,巴西的兴起既不是国际机构的经济学家指导巴西决策者如何设计较佳政策或避免市场失灵所致,也不是因为外援的注入而达成,更不是现代化的结果,而是各种人民团体勇敢地建立了广纳式制度的成果。所有这一切最后又导致了更广纳式的制度。巴西的转化,一如17世纪的英格兰,是以创造广纳式政治制度为开端。”——《国家为什么失败:第十五章、5》
你看,作者认为巴西之所以发展迅速,是因为从1970年以来开始各
查看全文>>
紫侠狼 - 2 个点赞 👍
针对评论区讨论,我也历史学视角来说说:
制度为什么是宿命,而不是选择?
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最新授予,实际上告诉我们一个被忽视的真相:制度不是经济繁荣的附属品,而是一个社会生死攸关的“宿命性存在”。它决定了社会如何运转,但更重要的是,它塑造了社会如何看待自己。如果我们还在讨论制度如何影响经济繁荣,那我们可能从一开始就错过了重点。
制度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诺贝尔经济学奖对制度研究的颁奖,本质上不仅是对经济学的一种认可,更是对历史复杂性的另一种注脚。人类社会的运行从来不是直线前进的,制度并不是为了实现“正义”或者“效率”而被设计出来的,而是为了控制、妥协和维持某些特定群体的利益。经济学家试图用数学模型证明“良好的制度能带来经济繁荣”,但历史学家更清楚,制度的形成与作用更多的是权力和文化的偶然产物,而非科学规律的产物。
从权力的视角看,制度首先是一种秩序的制造工具。它的诞生常常伴随着社会冲突,而它的作用也更多在于将这些冲突压缩到可控范围之内。举个例子,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并不是一个高效的经
查看全文>>
王根生 - 2 个点赞 👍
经济学是一个找补的学科,整体目的是就是
给你案例找规律
规律就是:起因十经过=结果
相当抽象,这个和物理还不太一样, 可以通
过一个限定住的环境得到稳定的结果, 能够
影响的东西太多,就像你不会在马路中间做
一个需要在精密实验室才能做的实验一样。
这个制度经济学,其实就是马路中众乡干扰
都一部分,你不能说没有影响,但是影响有
没有那么大需要好好评估。
他们的观点太容易打补丁了,像一个正确的
废话,如人不喝水就会死,对不对,对,但
是太废话了。
政治意义更乡,不明白为啥会因为这个内容
得奖
查看全文>>
刚一波 - 2 个点赞 👍
这个和当年给苏联兜售的GDP有得一拼。
说直白这本身其实就是告诉中国人,你这样发展是不对的,你要放权,要民主化。
所谓宽容型社会和剥削型社会。他本身用词就存在偏向性。我说句不好听的话,其实本身其实就是想告诉中国人你现在不应该搞分配改革,而是应该继续扩大市场开发和自由主义发展。
本质上其实是为资本主义站台。但是就我看来,美国现阶段其实就是资本主义的最高形态。老美可以说是把资本主义玩到极致的国家。就现在来看,其实现阶段资本主义已经开始变成阻碍社会发展得问题了。
为什么说阻碍?其核心是就老美来说其实他掌控了全世界的财富,可以让美国几乎每一个人都过上好日子。但是资本主义对利润的极端追求反而导致对整个美国社会的侵蚀。使得全社会除了上层精英获得了发展得红利,底层和中产其实都在这种物竞天择的模式下走向失败。
也就是说老美现在所面临的问题不是美国资本主义的失败,反而是成功的资本主义的最终形态。
在我看来,真正的好制度与其说是宽松,不如说是中庸。掌控好公与私的平衡,才是王道。如果全部公有,那么社会的活力会受
查看全文>>
ha哈哈哈 - 1 个点赞 👍
诺奖=tga
D. A.=宇宙小机器人
J. Y. L.=黑神话悟空
查看全文>>
愚者 - 1 个点赞 👍
“为什么有国家贫穷,却有国家富裕”是经济学从创立之初至今所研究的核心问题。Daron Acemoglu 、Simon Johnso
查看全文>>
极简经济学 - 1 个点赞 👍
2024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即将揭晓,各界对此有着多种期待和猜测。通常,这一奖项的获奖者会对经济学的某些核心领域或理论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因此本年度的评选备受关注。近年来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常常聚焦于劳动经济学、行为经济学和市场设计等领域,这也让一些研究者脱颖而出成为有力的候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