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3个

2024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制度对经济繁荣的影响研究,如何理解这项研究?

知乎财经
92个点赞 👍

多谢大家邀请,今天因为和上课时间冲突,发晚了。不过该写的,肯定不会落下。

知道今年得奖的是阿西莫格鲁,我有一种松了口气的感觉,终于,居然,得奖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每年诺奖临近时,经济学的从业人员经常会互相提起:“今年阿西莫格鲁会不会得奖?”

其实经济学领域的大师不少,每年的诺奖都称得上是开宗立派的祖师。但能够年年吸引如此多关注的就这么一个。因为他太特别了。

征服顶刊的王者

经济学期刊传统上有Top 5的说法,也就是American Economic Review,Econometrica,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和Review of Economics Studies. 这五个杂志发表难度之高是令人咋舌的,即便是在美国,很多非常不错的大学经济系的教授一生也就是能发表五六篇而已,在很多其他国家,发表一篇之后就会有各种荣誉纷至而来。但是Acemoglu在过去32年的职业生涯中,在这五篇杂志上发表了76篇文章,平均一年超过2篇。这还不算他在金融类顶刊Journal of Finance 和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以及综合科学类顶刊比如Science和 PNAS上的发表。更为惊人的是,即便如此高产,他的传奇还在继续,并没有因为步入职业生涯中期和功成名就而减少发表的势头。

Acemoglu的高产从他读书的时候就显示出来了。他是土耳其裔,幼年时跟随父母在英国读书,在约克大学读的本科,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读博士。在毕业的时候,

评审他博士毕业论文的Examiner说:

这篇博士论文有七个章节,每个章节都可以单独作为一篇学术论文。每个章节本身都具有很高的质量。事实上,即使是其中质量最弱的三篇,也完全足以获得博士学位。

他毕业当年就顺利的拿到了经济学宇宙的中心——MIT经济系助理教授的教职,一直在MIT做到了讲席教授和顶刊的编辑。过往很多的诺奖得主,往往人生还是有波折的,能在简历中看到他们的奋斗和喜怒哀乐,但是对Acemoglu,这一切不存在。他的经历就是从一个成功走向另外一个更大的成功,从一个荣誉走向更大的荣誉。到今天,他终于获得了纪念诺贝尔经济学奖——也是经济学届的最高奖项。

制度经济学的贡献

国家为什么会失败

他获奖是因为制度经济学上的贡献。其他俩人一个人和他合作了一本书。Robinson和他合作的是最著名的《国家为什么会失败》,Johnson和他合作的是2023年的新书《权力和进步》。

这两本书里面,他基本上综合了自己发表的这些顶刊里面对制度、技术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在《国家为什么会失败》里面,他主要提出的是国家的成败并非取决于地理、文化或气候等外部因素,而是深植于其制度结构。也就是说,国家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其政治和经济制度的性质,为此他们将制度分为两大类:包容性制度和攫取性制度。

包容性制度就是让大部分人有机会参与到经济和政治活动中。因为参与的人多,分润的人也多,所以就要制定出更好的规矩。这样的制度保护产权、鼓励创新和公平竞争,使得经济资源能够有效地配置,激励人们积极参与生产活动,推动社会进步。例如,英国在工业革命期间就建立了较为包容的制度,通过保护产权和鼓励创新,使得资本和技术得以快速积累,并促进了工业的发展。相比之下,攫取性制度则表现出对权力的垄断性,少数人控制着国家资源和决策权,剥削大多数人。这样的制度限制了创新,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生产力的低下,最终走向衰落。阿西莫格鲁和罗宾逊以墨西哥为例,指出这种制度下的国家即便拥有丰富的资源,最终也无法实现真正的繁荣。

而相比之下,美国则属于有一些「幸运」。因为英国人一开始到美国的时候也不是不想攫取,而是开始攫取的时候受到了原住民的激烈反抗,而北美的土地上的物产也不属于那种富的外溢的,然后殖民者又试图通过严苛的控制制度约束移民,让移民当牛马,结果又激起了移民的强烈反抗。于是无奈之下,美国形成了相对比较宽松的制度,丛殖民时代开始,美国和墨西哥就这样开始分叉了。

可以说,这就是阿西莫格鲁说的“历史关键节点”。也就是历史上许多事件会对国家的未来走向产生深远影响。英国殖民者在美国遭受的挫败是一例,黑死病的爆发又是一例。黑死病之前东西欧差距并不大,但是之后西欧与东欧就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西欧因为劳动力短缺,封建领主被迫赋予农民更多权利,这为后来的工业革命铺平了道路;而东欧因为封建主本来就很厉害,所以在黑死病之后把农民看做更加宝贵的资产而严格的控制了起来,导致了更大的贫富差距,并且经济停滞。

这样的“关键节点”让我们看到,制度的演变并非线性,而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不断受到外部冲击,逐步形成的。

我在2016年刚来知乎写作的时候,当时流行Live,我还专门详细的解读过这本书《国家为什么会失败》:


权力和进步

很巧,今天给学生上课的内容就是阿西莫格鲁的研究贡献,科技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对经济增长影响的三个效应:

  • 取代效应:因为自动化技术取代了某些工作岗位或任务,导致部分员工失业或需要重新安置。
  • 重置效应:因为技术发展创造的新工作机会;
  • 生产力提升效应:借助技术发展,人们能够在更短时间内完成更多任务,并且精确度更高。

看起来三个效应对人类有好有坏,很难直接说出来一个定量的结果。

阿西莫格鲁与约翰逊合作的《权力和进步》这本书,就是聚焦于技术进步与权力结构之间的关系。两位作者追溯了从中世纪到现代的技术发展历程,探讨技术进步如何影响财富的分配和社会的权力结构。他们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技术进步并非天然带来繁荣,甚至可能加剧社会不平等。如果新技术的控制权掌握在少数人手中,那么技术的收益也会高度集中于精英阶层,而普通劳动者的处境则可能越来越不稳定。

通过考察工业革命的例子,阿西莫格鲁与约翰逊认为,尽管技术提高了生产力,但初期并未改善工人待遇,反而恶化了他们的工作条件。

而工人待遇的改善是要等待后来工会运动的兴起和社会政策改革的推动下才得以实现的。基于此,他们质疑技术乐观主义的观点——也就是认为技术进步必然带来社会福利的增加。他们指出,历史上许多时期,技术的收益都集中于少数人,而大部分人并未因此受益。

针对当代的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阿西莫格鲁与约翰逊也表达了类似的担忧。他们说: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会加速自动化,提高生产力,但是也可能会进一步集中财富和权力,尤其是当这些技术被少数科技公司所控制时。与工业革命时期相似,现代技术的发展方向同样需要政策引导。他们在书中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包括改革数据所有权、调整税制以鼓励就业、支持多样化的高科技投资,以及对算法驱动的虚假信息进行税收等。

方法论的贡献

在方法论上,阿西莫格鲁对政治科学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政治科学虽然也在逐渐的量化,但是很多时候还是停留在博弈论的理论考量和数据的简单分析对比上。对因果关系的重视之风,阿西莫格鲁贡献良多。

因为制度这个东西,和经济是互相促进的关系。制度发展对经济有影响,经济发展也影响制度,因果缠绕就说不清楚了。所以要研究制度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就需要找到一个变量,它只和制度有关系,但是和当下的经济发展无直接关系,通过这种方式破开这个循环,用数据得出单向联系的系数。

在他2001年发表的「比较发展的殖民起源」上,他创造性的提出了用把欧洲早期殖民者在各殖民地的死亡率作为制度的工具变量。如果早期殖民者在某地的死亡率较低,他们就倾向于向该地区移民,从而建立起仿效母国的制度;反过来,如果死亡率较高,他们则倾向于在该地区建立掠夺性的殖民政府,尽可能将该地区的资源转移到母国。在这种情况下,当这些殖民地陆续独立之后,因为制度惯性,独立后的政府在很大程度上会延续原先的制度。

研究发现,殖民时期的死亡率越高,该地区今天的制度质量往往越差;相反,死亡率较低的地区,其制度更为包容和有利于经济发展。这表明,历史上殖民者建立的制度具有强大的路径依赖性,直接影响了现代经济增长。

也就是在这项研究中发现,自然因素(如气候、地理位置)对经济发展并没有直接作用,反而是通过对制度的影响间接起作用。因此,这篇文章成为了批判了地理决定论等传统观念,提出了制度决定论的新视角的重要文献,强调制度是长期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因素。

从现在这个角度来看,严格来说虽然死亡率严格来说其实和流行病有关系,未必是真的纯粹的外生变量,但是阿西莫格鲁把自然实验、工具变量这些经济学中用来判断因果的方法用他大量的经济学顶刊发表带入到了政治科学中,以至于现在政治科学的研究者中都有很多因果推断做得很好的方法论学者。这是他在方法论上的重大贡献。



总之,阿西莫格鲁获得诺奖实至名归,仿佛是一件无比自然又水到渠成的事情。写今天这一篇答案来介绍他,我也感觉非常舒服和流畅。像去年的诺奖获得者Goldin的研究贡献,写的时候我往往需要现场去看她的代表作然后去理解她的贡献。但是今年写这篇文章就特别的舒服,因为几乎不用去查文献(需要数了一下他具体几篇Top 5!)和技术、AI相关的那几篇大作和自己的研究相关,自然是精读过;而制度经济学里面那些文章虽然和自己的研究无关,出于乐趣也读过。这一次真的是实至名归,虽然不能说没有争议,但是这样高产而又天马行空的经济学学者如果不拿一次经济学诺奖,总觉得诺奖还是少一些什么。就连知乎直答都赞同我的观点:

最后,我强烈的推荐阿西莫格鲁写的经济学教材《经济学:微观部分》。

可以尽量看原版,如果没有原版也也有中文的可看,我觉得他对经济学的理解比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更深邃。在曼昆的书里面,经济学的基本原则是具体的结论,比如:

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4.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5.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但是这些结论可能是不全面的,比如5就是不对的,贸易怎么就让每个人状况变好了?现实并不是这样的,不然就没有逆全球化的思潮了。但是阿西莫格鲁的经济学提出的是三原则:

1. 人们总是在试图优化
2. 一切都是均衡
3. 经济学家使用数据来检验经济学理论

第三个原则是实证主义暂且不谈,而第一和第二个原则,是经济学真正更本质的东西,这两个就说尽了经济学所有的方程,所有的模型都在试图做的事情。

编辑于 2024-10-15 01:55・IP 属地北京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
司马懿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