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老百姓呼吁把教科书改回80后,90后,00后的教材?
- 609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因为现在的教材非常垃圾啊。作为初中生的家长,我非常有发言权!
举例我昨天刚给孩子讲的人教版生物初一教材,花了两大面来介绍怎么使用显微镜,其中有一个步骤是调整光圈。但是通过什么调整光圈?不写,怎么调整光圈?不写。孩子按照书上内容背就很不理解。
这时候我翻了一下我给买的辅导教材。教材上就不一样了,写的明明白白的通过调整遮光器来调整光圈大小,这时候我在带孩子去看遮光器,孩子就明白了。
你说你一个教材,竟然步骤写的没有辅导书明白,那要你教材何用?!剩下的数学书上洋洋洒洒写了一堆没用的玩意反倒把知识点整的零零碎碎还不是很全这种小学教材就一直有点问题更是司空见惯了。
我就非常好奇,姥爷们到底是完全没看过教科书还是说故意把教科书编成这样的??
发布于 2023-10-13 07:48・IP 属地山东查看全文>>
任逍遥 - 281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现在的教材明显感觉教育部编教材的人怀有深深的恶意。通过不系统的,凌乱的知识体系,增加学习的成本,目的是为教辅书和课外培训及补课增加便利,与教辅培训利益集团狼狈为奸,加深阶级壁垒,为既得利益集团保驾护航。迫使中小学生熬夜学习,严重坑害了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为中华民族的未来带来严重的消极影响。
发布于 2023-10-13 11:40・IP 属地辽宁查看全文>>
在秋叶中沉思 - 57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在公司,心腹徒弟问我技术问题,我都用简洁干练的语言指导讲解,
公司里不相干的人问我技术问题,我都是瞎说乱说,把简单的事往复杂说
实在没办法必须要指导的,我就直接说结论,不告诉他因果。
尽最大可能,让不相干的人少掌握核心技术。为我的徒子徒孙从车间晋升……班长段长车间主任扫清障碍。
编辑于 2023-10-16 08:14・IP 属地辽宁查看全文>>
正宇 - 48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很多老教师和老学长都吐槽现在的一些高中教材怎么七零八落的。很多认真预习自学的同学也会发现总有种断断续续的感觉,章节的连贯性似乎并不是很好。特别是很早就确定了高考选考科目的班级,很多老师都会按照自己的顺序教学。
其实,很久以前的旧版的教材不区分必修和选修,而是按照知识块面撰写,所以教材的编排非常连贯。现在可能是为了区分必修和选修,分别对应会考和高考,于是把一些原本连贯的内容拆开了,把基础和简单的内容放在必修里,把较深入的内容放在选择性必修里。
虽然出于种种原因章节编排有些支离破碎,但是最新版的教材的可读性和丰富性非常强,比旧版的教材要生动有趣得多,从这个角度看更加适合用来预习和自学。但是重视教育的家长会认真审读教材,并且非常重视知识体系编排,于是感到教材越编越差劲了,受害者自然会发声反对。而不重视教育的家长才不管,但是他们当中的很多小孩会因为课本更加生动有趣而被吸引,受益者大都毫无感觉。
回答末尾就根据章节的连贯性和前后铺垫关系,推荐一种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最新人教版教材的自学顺序,按照这个顺序可以更加连贯和顺畅地挨个学习各学科的各个块面。章节序号为最新版人教版A版教材。
从该推荐顺序里可以看出,顺序变化程度是化学>物理>数学>生物。生物甚至没有给出推荐顺序,直接按照教材顺序就可以。这种差异是由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数学是注重推理演绎的学科,俗话说“开局一个定义,剩下的全靠推”。再加上高中数学比较初等,所以体系块面非常清晰,就算是按照必修+选修进行了切割,也很容易重新连起来。所以数学的调整顺序很小。
物理、化学、生物都是自然科学,是对自然界规律的概括总结。其中物理学是对最为基础的自然规律的描述,物理的数学化公式化程度最高,物理的理论其实就是用一连串公式串起来的。科学史上物理与数学也曾经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共同发展。
化学是对物质在分子层面的构成和变化规律的描述。化学的理论是建立在非常多的大量零散事实的基础上概括出来的,高中阶段化学的数学化公式化程度很低。因此既要从大量事实中总结规律,又要用规律把大量事实串起来,所以很多知识需要多次回顾复习,把事实性的知识和理论反复相互印证。
生物虽然是比化学更加零散、数学化公式化程度更低的学科,但是教材却非常连贯顺畅,板块分割非常分明。这是因为现代生物学是发展得比物理化学要晚很多的学科,充分吸收了物理和化学以及学科分类中的优点并避免了缺点,使得在学科发展和教材编辑中的逻辑条理和界面分割都清晰了许多。
数 学
一、数理逻辑基础块面
1.1数理逻辑基础 必修1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二、函数与数列块面
2.1函数入门 必修1第二章 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
2.2函数基础 必修1第三章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2.3指数与对数 必修1第四章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2.4三角函数 必修1第五章 三角函数
2.5数列 选修2第四章 数列
2.6导数 选修2第五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三、解析几何与立体几何块面
3.1平面向量 必修2第六章 平面向量及其应用
3.2复数 必修2第七章 复数(必修二)
3.3直线和圆 选修1第二章 直线和圆的方程
3.4圆锥曲线 选修1第三章 圆锥曲线的方程
3.5立体几何 必修2第八章 立体几何初步(先学后三节,后学前三节)
3.6空间向量 选修1第一章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四、概率与统计块面
4.1计数原理 选修3第六章 计数原理
4.2概率基础 必修2第十章 概率
4.3统计基础 必修2第九章 统计
4.4随机变量 选修3第七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4.5成对数据 选修3第八章 成对数据的统计分析
物 理
一、牛顿力学
1.1运动的描述 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2力的描述 必修1第三章相互作用——力
1.3力与运动 必修1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
1.4运动类型 必修2第五章抛体运动、第六章圆周运动
1.5万有引力和狭义相对论 必修2第七章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
1.6机械能守恒 必修2第八章机械能守恒定律
1.7动量定理 选修1第一章动量守恒定律
1.8机械振动 选修1第二章机械振动
1.9机械波 选修1第三章机械波
1.10光学 选修1第四章光
三、电磁学
3.1电荷和电场 必修3第九章静电场及其应用
3.2电势能和电势 必修3第十章静电场中的能量
3.3恒定电流 必修3第十一章电路及其应用、第十二章电能 能量守恒定律
3.4电流与磁场 必修3第十三章电磁感应与电磁波初步
3.5电磁感应 选修2第一章安培力与洛伦兹力、第二章电磁感应
3.6交变电流 选修2第三章交变电流、第四章电磁振荡与电磁波
3.7电磁的应用 选修2第五章传感器
四、热力学
4.1分子动理论 必修3第一章分子动理论
4.2物质的聚集状态 必修3第二章气体、固体、液体
4.3热力学定律 必修3第三章热力学定律
五、原子物理和量子力学
5.1量子力学 必修3第四章原子结构和波粒二象性
5.2原子物理 必修3第五章原子核
化 学
一、初步了解高中化学的基本情况
必修1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全章
二、元素化学的理论基础
必修1 第四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全章
选修2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全章
三、元素化学的具体元素
必修1 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 全章
必修1 第三章 铁 金属材料 全章
必修2 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全章
四、元素周期律
重温 必修1第四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重温 选修2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二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五、化学反应原理(物理化学)
必修2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全章
选修1 化学反应原理 全册
六、物质结构与性质
选修2 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 全章
选修2 第三章 晶体结构与性质 全章
七、有机化学
重温 选修2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 共价键 杂化轨道理论
必修2 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 全章
选修3 有机化学基础全册
八、其他
必修2 第八章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全章
生 物
按照教材顺序即可。
发布于 2023-10-13 18:31・IP 属地上海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rq cen - 46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老子平时辅导孩子作业真的想沙人。
包括学校在内的练习,教材,考试,无不充斥着大量过时、无用,且空洞的内容,整个教育过程透露着一股极其低智的味道,要么就是夹带感恩内容,可以说对青少年的成长毫无启发。
如果课外补习违法,那么这是赤裸裸的愚民弱民吗?
编辑于 2023-10-13 18:34・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北冥一小鱼 - 36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挺好的,改啥改?
不是,生啥生?
教材的问题,是最可怕的,可怕在哪?这不是简单的利益勾结,而是有组织的渗透,是反动势力在掘我们的根。
我有关系,你把教材编写权给我,哪怕我水平再烂,哪怕一窍不通,我写的东西可能错误百出,狗屁不通,我甚至会把朱元璋的照片贴成廖凡,但是我不可能在孩子的教材里面加上性暗示,反历史。
编辑于 2023-10-15 09:06・IP 属地山东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寂寞梧桐 - 19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因为国内很多教材的编写确实有问题
一本教材写得好不好,我认为最好的评判方式就是一个仅具备该教材要求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能否只通过这本教材独自达成学习目标
就拿我个人比较熟悉的来说,为什么说Klein的有机化学是一本优秀的教材?
首先,每一章都有一个基于生活情景的引入,让你知道你即将学习的东西和实际生活的关联在哪里
然后,有完整的解释让你从0开始对要学习的概念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接着,对关键知识点提供基于实际题目的例题,解析,引导,再让你自己练习
还穿插大量生活实际案例
最后是每章的归纳总结,不用自己做笔记
三级不同难度的习题
所以这本教材虽然厚的批爆,但用它来学习却很轻松
很多国内学生第一次接触外版教材,都会被其厚度震撼,国产教材两百页能讲完的东西外版教材能洋洋洒洒来个一千多页,我当初第一次接触外版教材也被震撼过,说实话单论页数看着很劝退,虽然页数原因的一部分实际上是英语信息密度不如中文高
但如果你真的能定下心,去从头开始啃外版教材,你反而会感觉外版教材比国产教材学起来轻松,仿佛像在看课外科普读物,深入浅出不知不觉就学会了
为什么国内化竞生喜欢邢大本?邢大本我也啃过,可以说邢大本编写过程绝对是充分理解吸收外版教材编写原则的著作,一样也是深入浅出,从细节入手,非常适合自学
但是这么好的教材,很多学校放着不用,去用一些烂教材
更不要说很多人都吐槽过的马工程之类的烂教材了
国内不是没有能力写出好教材,只是好教材因为某些原因,最终只能靠口口相传而不能成为学校指定教材罢了
教材的审核体系,我觉得真的应该改改了
靠“专家”去审核教材并不可靠,因为“专家”自己已经掌握了教材应该覆盖的内容,很容易出于直觉就忽略教材所缺漏的内容
教材审核,应该跨行业审,比如让一个机械的专家去审化工的教材。为什么?因为机械的专家他对于化工的了解并不全面,但他的学习水平是有保障的,让他来审,看能不能只依靠教材无障碍自学,如果可以,才说明这个教材写得好
发布于 2023-10-15 09:46・IP 属地澳大利亚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琴梨梨OvO - 18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拿大学思政教材来看,自步入新世纪以来就是越出越烂,越卖越贵。原理讲的越来越少,歪理倒是越来越多了。马工程就是屎,我说的。
多少年过去了,徐禾的政治经济学居然还是同类教材的顶峰,绷不住。
发布于 2023-10-13 08:36・IP 属地四川查看全文>>
上海上单 - 16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不太懂,只说普通家长的个体观察:
1. 我们用的小学数学教材,字体特别小,图也小(想数清叠着排队的鸭呀鸟呀感觉眼要瞎),不少题孩子没足够的书写地方。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很零碎,甚至话只说半句——编者也许是等要孩子多思考,但这也意味着某个知识点没学透的孩子,很难通过自己看教材补学了,我们那时候,高年级是可能自己主动翻教材打补丁的,自学的速度和侧重可以自定。倒是家长统一掏钱的教辅每个单元的一页纸整理,井井有条,字体大,印刷也好。
2. 英语教材让我震惊了好久,三年级的居然比一二年级的简单,可能是考虑了从一二年级的听读说切入到写,以及更大范围内的教材统一。但是,这得浪费多少老师和孩子的精力呀。而且嘛,现在学英语这么好的条件,现用教材一点也不好玩。考试也是机械刷题的倾向。
一二年级教材字体特别小,三年级绘图风格变了,字体也大不少。
(另,三年级的孩子无意错播了五年级的听力题,直呼这也太简单了吧,我听了一会儿不得不承认确实仍是差不多的简单句式。哦,我们迫于一二年级的指读压力,课余用了原版的分级绘本,因为原版的给孩子读的内容都挺好玩的,孩子喜欢,而且出现的词反而更简单,又有递进的梯度。)
3. 语文的教材太难了。我们这里6岁入学,刚满6岁的小朋友可真不容易啊(尤其月龄小的小男孩)。拼音一个月过(绝大多数小朋友提前学过),书写入学即卷成硬笔书法(同时幼儿园又去小学化),教辅则直接上全各题型,包括阅读理解和看图写话——不识字怎么读题,怎么写小作文? 差不多二年级其实就上正式的试卷了,三年级直接六页试卷起步(卷内作文要求300字+)。哦哦,阅读理解的标准答案,对低年级的小朋友真的不友好,他们天马行空的想法明明更有趣!
现在的孩子居然算是跳过了造句阶段,直接切入写话。认字、朗读、会写、组词是在家的预习内容,不提前学的孩子真正达到预习标准,每课没有一个小时拿不下来。课堂时间可能会有一些拓展内容。
书中明显收录的古诗(以及现代诗、散文)比我们小时候多多了、早多了,一年级的语文园地就有论语中的句子了。然鹅,(教材之外的)古诗呀、小古文呀,你们那里不另加背吗?书中如果是让背会的诗,实际的要求就是会默写。
课外阅读等等则是必须的了(不是说阅读不好…… 又其实,到一定阶段,孩子们反而没多少时间自主浏览阅读了)。
问题是母语学习有良好的环境,这么着急着慌的图个啥?
到三年级视力顶不住的孩子有多少?
我们家的孩子算是无意间的语文铺垫挺多的了,高质量的亲子阅读一直稳定而持续,孩子的语感、相对精准表达、理解能力与浓厚的语文兴趣(储备和延展)在同年段的小朋友中还算可以,然而入学后也顶不住这全面而深入的呈现要求(我们没提前教识字和书写)———厚积薄发,也没说低年级就展现出来呀。
总之,太为难大多数孩子了。
当然,父母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自己的孩子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少数,无他,提前卷上呗。
那也卷着不能停,语文原是细水长流的事。只是,当你发现自家的8岁孩子自发琢磨起应试技巧来,我们这些大人真的不会心酸吗?
手机打字,不吐槽了。
哦,表扬一下语文教材,字体比数英大不少,内容选材也算严谨细致,就是偏难了些。
编辑于 2023-10-15 23:19・IP 属地广东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皮实妞 - 16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感觉是倒退了。
1987 年以后初中就不教对数了
俺在知乎答题的时候, 发现很多人说初中没学过对数。
俺顺手习惯性地拉黑了几千个这样的杠精。
事后俺觉得有点不对。他们言之凿凿的样子也不象是撒谎。
于是俺问了一下京城教育局来的朋友, 回答说是 1987 年以后初中就不教对数了。俺确实冤枉了这些被拉黑的读者, 他们初中是真没学过对数。
俺觉得以后不能这么暴躁了。初中学过对数会暴露年龄。
1963年,代数教材结的结构体系: 初中:有理数——整式——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因式分解——分式—— 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比和比例——一次方程组——数的开方——近似计算——根式——指数 ——一元二次方程——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方程——二元二次方程组——常用对数——函数和它的 图像(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 高中:数(数的概念的发展、复数)——代数式(多项式理论)——方程(方程理论,多项式方程) ——不等式——数列和极限——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数学归纳法——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 ——概率——行列式。 说明:这一教材体系特别讲究数学理论的完整性;另外,它把“概率”放在代数中学习。 1978年的代数教材结构体系是: 初中:有理数——整式的加减法——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组 ——整式的乘除法——因式分解——分式——数的开方和二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指数和常用对数 ——函数及其图像(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统计初步; 高中: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含集合、函数的一般概念)——三角函数——线性方程组 ——复数——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含数学归纳法)——概率——逻辑代数简介——数列和极限——导数——积分。 1992年的初中代数教材结构体系: 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组 ——整式的乘除——因式分解——分式——数的开方——二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 ——指数——常用对数——函数及其图像(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解三角形——统计初步。
编辑于 2023-10-16 12:52・IP 属地加拿大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麦文学 - 8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哥舒 - 6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我来提个不一样的角度吧。
从政策上来看,现在的教材进行大规模删改是配合减负来实施的,而减负并不是真正让孩子做到轻松学习,真正目的是实现中考55分流。
看看现在的大学生吧,一年毕业一千万,市场根本没有那么多配套岗位提供就业。而这些大学生又不愿意下沉从事工人,服务业等所谓低端行业。
那么从教材上入手,进行有目的地修改,人为制造学习难度,让一半人考不上高中,其实是最低成本的方式了(另一个方式则是制造考试难度,出刁题,怪题,偏题)。
想想吧,为什么现在很多家长教小孩教到崩溃?家长辅导崩溃在抖音快手上这种视频一搜一大堆。
各位高赞回答都已经明确指出了一个问题:以前的教材是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学的。
再仔细想想,以前是不是还有晚自习?晚自习可不就是看书复习一下子知识,再配合习题就掌握知识的事吗?
发布于 2023-10-16 01:42・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怡宝 - 5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因为现在的教材不能满足知识掌握的学习要求
下面这版教材我用过,但是不是学校发的。开学前老师让找高年级同学借。
这版教材是32开的,我们上学发的是A4大小的数学书,代数几何是不分开的。
当时的代数几何是两门课程,两个老师教。
就算是这版教材,内容也只是基本够用,课后书本自带的习题比新版教材不知高到哪里去了。
课上每种类型题都能有对应的习题,并且会有明显比例题多转个弯的题。而这种题才是考试的常规。
比如三角形是初中几何的基础,全等就有aas,sas,asa,sss,hl,老教材讲的很细,怕你不明白,分了好多节课分别掰开喂给你,新版教材在例题上丢三落四,课后习题近乎没有,考试时两眼一抹黑,看着似是而非,一做就错。
上面这套教材其实也删减了不少东西,比如立方差公式就没有,余切、余割、正割印象中也没有。
我觉得一本好的教材可以让这个学段的学生只看教材就能自学大部分,通过习题锻炼自己稍微复杂问题的解决能力,最后老师对易错和提高部分讲给需要的同学。书本讲80%,自学懂65%,老师给你讲100%-120%,考试考80%。
现在的教材,到处贴图,惜字如金,文字表述很规范,但不给你解释,课后习题不够。自学看书上那几个字都懂,考试稍微转个弯就没见过了。书本讲50%,老师讲多了会显得格外深奥,讲少了考试不够用,学生学得累,老师教得也累。你课后复习的时候,老师教的书上还没有。
同理还有英语教材,课后只有背单词,语法这个东西,我是没在课本里见过的,全靠老师教。老师告诉你这边课文这得是几个月前的事,所以用过去时态,然后什么动词后面为什么加不定式,为什么用进行时,为什么用原型。课本里有直接对这些的讲解吗?没有。有些时候简单粗暴,这个词和ing是固定搭配,那个词只能接不定式,记住就可以了。
现在的教材完全偏离了教学材料的初衷,脱离了负责任的老师,教材的作用不比宣传页强多少。
发布于 2023-10-15 13:43・IP 属地吉林查看全文>>
深白 - 4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作为四年级孩子的妈妈,看娃的数学课本,有两大感想。
我们是青岛版六三制,用我们这个版的太少了。很早之前给孩子报过猿辅导,根本在数学这一科目里找不到青岛版,只能勉强跟着北师大版本上。
青岛版在山东还挺普及的,山东省内青岛版数学教材使用几乎占据了省内的大部分城市!
和之前三观不正的汉奸人教版比起来,我们感觉挺庆幸的,起码用的是图画可爱呆萌的青岛版。
好了,回正题,我对数学教材的一点看法。
一是学习体系太散,学的太跳跃。比如孩子现在四年级,第一单元学万以上的数,第二单元学线和角,第三单元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第四单元又是线。
其实我是不理解的,二四单元属于比较接近的,为什么中间插入了计算?难道是为了给孩子换换脑袋?就像我高中学习一样,语文英语数学穿插做,觉得不那么枯燥了。
不是我有这个想法,我们地区的数学老师应该都有这种想法,我问了好几个学校,数学都是跳跃着讲。
二是其实我已经忘了我那个年代小学教材的样子了,但是就现在的教材来看,概念类讲解内容太少,有可能这样设置的初衷是避免填鸭教育引导孩子自主思考自主练习,但是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效果不好。尤其是预习这一环节,单看课本,也就是了解了这一数字数学的皮毛,应对考试,大概只有及格吧。
比如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大概就是一个例题讲解了整个单元。应对现在的考试,这题远远不够。
整个小学数学,对于大部分的普娃来说,数学课本那点深度大概就是80厘米游泳池,但现实情况是无论是中考和高考,那都是汪洋大海。
作为普娃的孩子娘,只希望课本能提供一个超过孩子身高深度的泳池。
对了,还有一点。整个课本花里胡哨。一二年级课本图片多就罢了,四五年级的孩子心智已经很成熟了,还是花里胡哨的图片。
编辑于 2023-10-13 20:06・IP 属地山东查看全文>>
中不溜秋 - 4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为什么要改回80,90,00年代?而不是直接用英语教材?舍本逐末吗?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使用英文教材。
举个计算机方面的例子,不知道哪个傻X把pointer翻译成指针,使得这个名词一听就很高大上,很神秘,给人一种高不可攀的感觉。于是给计算机的初学者带来无尽阻碍。每次看到这个词时,初学者总是不自觉的将之联想为一种”针“一样的东西,实际上,指针只是地址(address)的高级名字。如果用地址的概念来理解pointer,会非常好理解。
国内的许多翻译都有这种毛病,许多翻译在初次被引入国内时,加入了大量翻译者的私货,或者表达。以至于中国人难以跟上世界的节奏。
而我们所学的教科书的知识,绝大多数都来自老外的发现,中华古代文化,如果说科学上有什么可以值得一说的,估计也就是朱载育发明的十二平均律的计算方法值得一提。其他的从几何到化学,从物理到生理学,几乎全来自西方。顺便一提,几何中的点线面这些词,还是明末第一个科学家徐光启翻译的作品。
随着短视频的发达,越来越多的欧美本土人士在抖音上教英语,人们无需借助翻译,老师们只需要指着这个物品,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英语)表示出来就可以了。很多东西都是相通的。我们不需要在许多共同的东西上再弄出一种自己的翻译。
所以除了中华历史,中华文学,以及中国人的审美以及品德方面使用中文外,其他涉及到科学的方面,直接用英文原版的方式更好。
总之,改回老教材完全是舍本逐末,舍近求远。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用原版,这样不会被拙劣的翻译水平带歪了。
编辑于 2023-10-14 23:38・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叶开 - 3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马较胖 - 2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老百姓天天要求提高工资,哪天照办了?
如果老百姓说啥就是啥,那就别工作了,大家都回家躺着吧。
发布于 2023-10-14 09:20・IP 属地四川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李伊梵 - 2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家里娃现在一年级,学什么数的分成合成。
就是死记硬背哦。
我能理解这是为加减法铺路,可好歹用4个苹果分成2个和2个这种吧。就硬背。
我娃十以内的加减法早就自学会了,然后他们现在学到7的分成合成吧,我就随口问她,3和6合成几,就卡主不会(因为没背过),问6加3就能秒答。
至少在幼小阶段的学习节奏是很怪异的,开学一个多月,数数只到20,加减法还没开始。
平时的练习卷却存在个人认为超出这个年龄段认知的逻辑类题目,基础类题目却过分低幼。
蛮怪的。
发布于 2023-10-14 10:37・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Eradica - 2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可以反映给你投票选举的人大代表,毕竟我国是工农联盟领导,人民当家做主的民主国家。
而不是在互联网上造势,再自称什么“老百姓呼吁”,有合法合规的途径不走,反而在这“呼吁”,是什么意图呢?
发布于 2023-10-14 14:08・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Cincinnatius - 2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张文远 - 2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支持郑渊洁,语文统编教材主编曹文轩把自己的多篇文章放到语文教材里,反正我看过后觉得他的作品不配进教材。
发布于 2023-10-15 13:32・IP 属地广东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远东狙击手 - 2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风提 - 2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人口,土地,教育是民族强盛的关键,不然为什么以色列生育率超高,领土扩张步步为营,空袭盯着加沙学校轰炸,以至于加沙现在没有一所学校?
教材应该尽可能,让学生可以通过自学超越老师,而不是维护老师的权威。
编辑于 2023-10-16 07:28・IP 属地中国香港查看全文>>
Chestnut - 1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教培机构带节奏的手段罢了。
举个例子,虽然教材在例题证明了一次,练习补充成了完整一套,课后习题还给了另一种证明方法,但是你没说它叫和差化积那就是教材删除了和差化积。
19版 04版 发布于 2023-10-13 23:06・IP 属地云南查看全文>>
K-Kara - 1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虎跃 - 1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去年心血来潮买了最新版本的高中生物书,里面全是黑白字,看着都头晕,没有我们02年上高中时的彩色插图生物书好看,而且我在做课后习题时,有的题目一脸懵逼,章节里没有说到的知识为啥课后习题里会有,我还是因为痴迷高中生物所以大学学的生物专业,当年生物经常考满分的人都模拟两可,现在的高中生真的可以吗?
发布于 2023-10-14 06:12・IP 属地安徽查看全文>>
燕子 - 1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教科书烂就烂吧,把官方教材当成出题指南,把教辅书理解为市场竞争下产生的个性“教科书”,挑一本最好的去学就可以了。
谁规定学习只能学官方文档了?
编写一本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教科书需要极大的精力,我是不太相信没有充分的市场竞争,没有足够的金钱激励下,这样的教科书会自发出现。
欧美的教科书编的好一点,我觉得根本原因是能挣钱,能挣大钱,而不是什么编写者高尚的责任心……
编辑于 2023-10-14 07:58・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魏俊年 - 1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现在的教材太一言难尽了,花里胡哨的不少,但是清楚的逻辑一点没有,各种基本概念定理一个不教,上来就各种各样的式子问题。理论联系实践才是正路,看问题要看本质才行,现在不教理论,简直瞎搞!
发布于 2023-10-14 10:04・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可可 - 1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只说理科教材,原来的教材是苏式教材,非常简明扼要,上来就把要学的东西拍你脸上,你看懂看不懂不是教材编者的要考虑的东西,他们考虑的是怎么把你要学的简明扼要的写出来。这利于应试考试,不利于自学成材,毕竟到考试前把什么定义公式背会,至少能得个两分。
现在中学教材偏美式,但不是真美式,真美式教材个个比字典厚,一个公式或定义能从创造人那天吃的什么侃到编者讲的冷笑话,但是恶心人的是太过分散,甚至有的具体定义都不给,只给个例子,然后说这个东西概念就是类似这个例子。美式教材编者考虑的是如何让傻子也学会,没有考虑这本教材到底适合不适合让老师来教或者贵不贵。
而现在的教材,特别是中学阶段的,说是苏式教材,有些知识点找了半天找不到具体定义,就用“以上例子就是……”,搞不懂到底是学理科知识还是学语文的归纳总结;说是美式,首先就是教材厚度不达标,内容广度深度不够,没有解释什么前因就直接介绍一个新东西,没有解释这个公式怎么来的就直接给出来,这个东西到底有什么用也不说明白,学的一头雾水,还乱加一些没什么用的思考与讨论之类的东西但不给出怎么思考与讨论的,难道学这门课的人都是天才吗,怎么知道这么难的东西?
两种风格教材都有各自优缺点,无法说哪个更好,但是至少比现在具有中国特色的教材好,现在的教材彻底有了两种风格教材的缺点,苏式的难自学与美式的难教学。
编辑于 2023-10-14 16:14・IP 属地安徽查看全文>>
伯季 - 1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铜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