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太懂,只说普通家长的个体观察:
1. 我们用的小学数学教材,字体特别小,图也小(想数清叠着排队的鸭呀鸟呀感觉眼要瞎),不少题孩子没足够的书写地方。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很零碎,甚至话只说半句——编者也许是等要孩子多思考,但这也意味着某个知识点没学透的孩子,很难通过自己看教材补学了,我们那时候,高年级是可能自己主动翻教材打补丁的,自学的速度和侧重可以自定。倒是家长统一掏钱的教辅每个单元的一页纸整理,井井有条,字体大,印刷也好。
2. 英语教材让我震惊了好久,三年级的居然比一二年级的简单,可能是考虑了从一二年级的听读说切入到写,以及更大范围内的教材统一。但是,这得浪费多少老师和孩子的精力呀。而且嘛,现在学英语这么好的条件,现用教材一点也不好玩。考试也是机械刷题的倾向。
一二年级教材字体特别小,三年级绘图风格变了,字体也大不少。
(另,三年级的孩子无意错播了五年级的听力题,直呼这也太简单了吧,我听了一会儿不得不承认确实仍是差不多的简单句式。哦,我们迫于一二年级的指读压力,课余用了原版的分级绘本,因为原版的给孩子读的内容都挺好玩的,孩子喜欢,而且出现的词反而更简单,又有递进的梯度。)
3. 语文的教材太难了。我们这里6岁入学,刚满6岁的小朋友可真不容易啊(尤其月龄小的小男孩)。拼音一个月过(绝大多数小朋友提前学过),书写入学即卷成硬笔书法(同时幼儿园又去小学化),教辅则直接上全各题型,包括阅读理解和看图写话——不识字怎么读题,怎么写小作文? 差不多二年级其实就上正式的试卷了,三年级直接六页试卷起步(卷内作文要求300字+)。哦哦,阅读理解的标准答案,对低年级的小朋友真的不友好,他们天马行空的想法明明更有趣!
现在的孩子居然算是跳过了造句阶段,直接切入写话。认字、朗读、会写、组词是在家的预习内容,不提前学的孩子真正达到预习标准,每课没有一个小时拿不下来。课堂时间可能会有一些拓展内容。
书中明显收录的古诗(以及现代诗、散文)比我们小时候多多了、早多了,一年级的语文园地就有论语中的句子了。然鹅,(教材之外的)古诗呀、小古文呀,你们那里不另加背吗?书中如果是让背会的诗,实际的要求就是会默写。
课外阅读等等则是必须的了(不是说阅读不好…… 又其实,到一定阶段,孩子们反而没多少时间自主浏览阅读了)。
问题是母语学习有良好的环境,这么着急着慌的图个啥?
到三年级视力顶不住的孩子有多少?
我们家的孩子算是无意间的语文铺垫挺多的了,高质量的亲子阅读一直稳定而持续,孩子的语感、相对精准表达、理解能力与浓厚的语文兴趣(储备和延展)在同年段的小朋友中还算可以,然而入学后也顶不住这全面而深入的呈现要求(我们没提前教识字和书写)———厚积薄发,也没说低年级就展现出来呀。
总之,太为难大多数孩子了。
当然,父母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自己的孩子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少数,无他,提前卷上呗。
那也卷着不能停,语文原是细水长流的事。只是,当你发现自家的8岁孩子自发琢磨起应试技巧来,我们这些大人真的不会心酸吗?
手机打字,不吐槽了。
哦,表扬一下语文教材,字体比数英大不少,内容选材也算严谨细致,就是偏难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