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改回80,90,00年代?而不是直接用英语教材?舍本逐末吗?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使用英文教材。
举个计算机方面的例子,不知道哪个傻X把pointer翻译成指针,使得这个名词一听就很高大上,很神秘,给人一种高不可攀的感觉。于是给计算机的初学者带来无尽阻碍。每次看到这个词时,初学者总是不自觉的将之联想为一种”针“一样的东西,实际上,指针只是地址(address)的高级名字。如果用地址的概念来理解pointer,会非常好理解。
国内的许多翻译都有这种毛病,许多翻译在初次被引入国内时,加入了大量翻译者的私货,或者表达。以至于中国人难以跟上世界的节奏。
而我们所学的教科书的知识,绝大多数都来自老外的发现,中华古代文化,如果说科学上有什么可以值得一说的,估计也就是朱载育发明的十二平均律的计算方法值得一提。其他的从几何到化学,从物理到生理学,几乎全来自西方。顺便一提,几何中的点线面这些词,还是明末第一个科学家徐光启翻译的作品。
随着短视频的发达,越来越多的欧美本土人士在抖音上教英语,人们无需借助翻译,老师们只需要指着这个物品,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英语)表示出来就可以了。很多东西都是相通的。我们不需要在许多共同的东西上再弄出一种自己的翻译。
所以除了中华历史,中华文学,以及中国人的审美以及品德方面使用中文外,其他涉及到科学的方面,直接用英文原版的方式更好。
总之,改回老教材完全是舍本逐末,舍近求远。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用原版,这样不会被拙劣的翻译水平带歪了。
编辑于 2023-10-14 23:38・IP 属地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