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降价,比亚迪涨价,如何看待这波反向操作?
- 255 个点赞 👍
特斯拉降价最主要的原因有2个:
1,特斯拉新增订单量减少。
2,特斯拉单车利润高达6.9万,这个降价空间实在是太大了,其它别说比亚迪,就是成本管理大师丰田也跟特斯拉差距太大(特斯拉的单车利润是丰田的8倍)。
如此之大的降价空间,如果订单量继续减少,搞不好特斯拉还会降价。
其实这个时候是比亚迪抢特斯拉市场的绝佳机会,但是比亚迪产能增长需要时间,别看上个月比亚迪卖了21万辆车,这对于市场的需求来说远远不够。
就是最近这一段时间,比亚迪的相当一部分客户都被特斯拉抢走了。
目前特斯拉Model 3后轮驱动版车型和高性能版车型的预计交付周期均已缩短至1-5周,均低于此前4-8周。Model Y的预计交付周期也为1-5周;其中后轮驱动版此前预计交付周期为1-4周;长续航版、高性能版车型此前为4-8周。
现在特斯拉车主等车的时间跟之前相比已经缩短了不少了。
但是你看看比亚迪,跟特斯拉直接竞争的海豹,交付时间要3个月左右,很多客户根本就等不了这么长时间,转而去买特斯拉是很正常的操作。因为目前来看,买新能源先考虑的品牌基本上都是比亚迪和特斯拉。
既然特斯拉抢走了不少比亚迪的订单,那我为什么还说特斯拉新增订单减少?
因为大环境变了。
新增订单减少不仅仅是特斯拉遇到了,比亚迪也遇到了,不仅仅是特斯拉和比亚迪遇到了,所有的汽车厂商都遇到了。
11月都快结束了,今年能够完成年初定的销量目标的车企不多,有的车企到现在甚至只完成了销量目标的4成。
既然大家新增订单都减少了,特斯拉是降价,而比亚迪为什么是涨价?
原因其实不复杂,就是比亚迪通告里说的,原材料涨价(锂矿价格2年涨了12倍),再加上明年补贴取消,不涨价不行啊,因为比亚迪的单车利润实在是低的吓人。
2021年上半年,比亚迪的单车利润仅为828块钱,今年上半年,比亚迪的单车利润增长到4500块,增长幅度虽然大,但是绝对值很低,跟特斯拉的将近7万的单车利润相比,简直就是弟中弟。
原材料涨价,补贴取消,再加上市场也认可比亚迪,涨价是唯一的选择。
那么其它车企跟不跟涨价?
不涨价的话,成本压力太大。
涨价的话,特斯拉在降价哎,你怎么跟特斯拉玩?
现在这个情况,给传统燃油车车企喘口气的时间,利好燃油车,燃油车衰落的时间会延长一些。
最近买手机的朋友一定要看看这篇文章,不会失望的:
编辑于 2022-11-25 00:13・IP 属地山东查看全文>>
徐夕 - 222 个点赞 👍
说明很多消费者自惭形秽
知道自己驾驶技术不配开特斯拉
为了不给特斯拉找麻烦
于是颇有自知之明的选择了比亚迪
所以就造成了特斯拉被迫降价
比亚迪趁机提价的扭曲现象
发布于 2022-11-24 23:52・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知乎用户 - 188 个点赞 👍
特斯拉善心大发,降价3.7万,这是有担当、有责任心的表现。
反观比亚迪,疲软无力,一个月只能卖20万,也只积累了几十万订单却不能交货,这是耍猴!耍猴!耍猴之后还要涨价?无耻!无耻啊无耻!这特斯拉见了得气的一口血喷出来!怎么能这样耍猴呢!这是不负责的体现!
比亚迪已经是强弩之末,每个月只能有10%多点的增长速度在9、10月已经低于平均水平,可见大势已去。特斯拉则是在9月大面积交付,可见其劲头之足。
相信特斯拉的用户们会愿意看到自己选择的企业如此有担当地降价3.7万!比亚迪的潜在用户也会疯狂加订单给比亚迪添麻烦!
谁才是王者一目了然!
马大善人是善人!
哥几个乐呵乐呵 编辑于 2022-11-25 13:54・IP 属地黑龙江查看全文>>
蓝猫祝福 - 94 个点赞 👍
美国不断加息,中国则降息,至少也是降准。
如果特斯拉不能如期扩大销量以达到对赌目标,可能进一步加大降价。
那么,可以预测到,轻则比亚迪,重则埃安,问界,理想蔚来会追随涨价。
所以,这很正常,平常心看待。
美国加息估计要加到明年3月,那么特斯拉估计还要来几轮降价,所以 不要怕。
你我二百定律。
美国加息降不了核心通胀,特斯拉可能再再再大幅度降价也扩大不了销量,那么,
打不了这些人去干这些活:
发布于 2022-11-24 23:59・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姜牧野 - 78 个点赞 👍
车企怎么想的先前写过了,这里写写消费者的最优策略——12月底再买。
一、为什么不推荐现在买。
比亚迪涨价当然不单单是应对成本上涨,更核心的目的是身为头部,可以用“明年要涨价了所以赶紧买”的逼单。
两个可能,①消费者非比亚迪不可还买比亚迪,那11月和12月横竖都在涨价前上车就行,跟10月比一样没区别,②消费者不买比亚迪了,去买了降价的特斯拉,或售价不变的其他车型。
虽说是逼单,比亚迪涨价导致销量下降的可能性也存在,无非可能①对消费者和比亚迪来说看似都完全没损失,实则损失明年涨价后销量;可能②会立即下挫比亚迪销量而已。
因此,消费者现在是相对比亚迪(乃至整个新能源车行业)的主动方。
二、对手如何。
显然,第一点的分析是基于比亚迪的对手们都不动来判断的,但假设他们动了呢?
特斯拉前不久从送保险到加长坐垫到降价到减尾款的一连串操作说明它的竞争压力很大,产能过剩风险很大。
如果比亚迪官宣即将涨价后:
①消费者挤着还去买比亚迪,特斯拉必然很急,但消费者已走,现在降反倒不一定能拉来多少人,不如明年比亚迪涨完再降,大差价重拳出击。
②如果消费者开始看其他品牌,但迟迟不买,特斯拉反而更有望赶在在比亚迪涨价落地之前,出一波激励催这些消费者买特斯拉。
③如果消费者去看蔚来极氪等其他品牌,在比亚迪带头官宣涨价后,这些销量压力没有特斯拉大的品牌确实也有可能涨价,但就算要涨,也不得不在比亚迪涨价落地之后再涨,要不然意味着12月的市场拱手让给比亚迪的逼单和特斯拉降价。
综上,明年比亚迪涨价落地之前,别去凑涨价前催赶紧买的热闹,等其他玩家出手再决定。
编辑于 2022-11-25 08:45・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咣当咣当 - 65 个点赞 👍
一个订单太多,排了三四个月,涨价依旧卖的出去。如果降价了你让之前付定金却没提到车的人怎么想?
一个订单太少,一周交车,降价都不一定能保证满足年销售目标。如果涨价你觉得还有人买?
这叫反向操作?这都是市场经济下最合理的操作。
发布于 2022-11-24 17:43・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Dieci Anni - 59 个点赞 👍
1. 两家的产能不同。一个预计手上订单不足以排满,一个预计手上订单排到了明年。
2. 两家的利润率不同。一个预计国产化做的好还有的降,一个预计再不涨就卖个寂寞了。
3. 两家的被迫点不同。一个有类似对赌协议,还差点。一个已超额完成去年定的目标,无所谓。
发布于 2022-11-24 10:19・IP 属地浙江查看全文>>
横店影视保安队长 - 54 个点赞 👍
特斯拉降价与比亚迪涨价,事情本身其实不复杂。
总体来看,价格调整是企业基于自身成本控制能力与产品供求关系,综合考虑后做出的市场行为。
特斯拉成功树立了较高的品牌形象,且具备相当强的成本控制能力,这使得特斯拉整车产品实现极高的毛利率。
今年最高峰时刻,特斯拉单车毛利率高达32.9%,盈利能力非常夸张。
三季度特斯拉财报显示单车毛利率有所下降,但仍维持在27.9%的超高水平。
所以从成本和毛利的角度,特斯拉此番降价完全是底气十足。
与此同时,随着国内比亚迪、蔚来、理想、问界等车企纷纷发布新车,市场竞争环境越发激烈。
目前特斯拉国内在手订单仅相当于一个月的产能,订单深度明显不足。
甚至于,从上半年开始特斯拉在少部分地区就已经有现车,不再需要等候。
毛利率极高的同时订单深度不足,特斯拉降价完全是顺理成章。
比亚迪长期坚持自主研发和垂直整合,成本控制能力也相当出众。
只是过往比亚迪品牌形象和产品均价不是特别高,且长期处在开拓市场的阶段,毛利率一直不太理想。
站在资本市场的角度,过往投资人没少诟病比亚迪“增收不增利”。
今年以来比亚迪销量开始腾飞,中高端车型全面开花,毛利率有明显好转。
根据2022上半年财报,比亚迪汽车业务毛利率增长到16%。
这在传统车企中已经是不错的水平,但相比特斯拉仍有差距。
一直到2022年Q3,比亚迪销量全面爆发带动规模效应更加显著,比亚迪汽车业务毛利率才增长到21%左右的水准。
更夸张的是,上述“汽车业务毛利率”是结合动力电池业务推算出来的,转换成“单车毛利率”会更低。
按照晚点团队的计算,三季度比亚迪单车毛利率仅5.26%,与特斯拉相距甚远。
近期碳酸锂价格始终维持在高位,对动力电池乃至新能源车成本控制都比较不利。
明年补贴退坡更是板上钉钉,比亚迪相当多产品都是平价车型,对成本相对更加敏感。
与此同时,比亚迪在手订单极其充足,热门车型普遍供不应求。
部分地区消费者提车时间长达数月,对比亚迪和消费者来说都不是好事。
考虑到订单情况和成本方面的压力,比亚迪涨价也是情理之中。
当然,比亚迪目前只是放出明年涨价的消息,2000~6000的上调幅度也不算大。
我个人认为,明年比亚迪大多数车型的实际涨价幅度仍会控制在较小的水准。
部分成本方面的压力,预计比亚迪还是会选择自行消化。
的确有购车需求的话,该出手时就出手;
短期内没有用车需求的话,也没必要急于一时。
最后,特斯拉降价与比亚迪涨价,本身是相互独立的两件事。
虽然两家企业均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龙头企业,部分车型也存在竞争关系;
但个人认为涨价/降价操作主要还是企业出于自身状况决定的,彼此关联度并不高。
只是特斯拉降价与比亚迪宣布涨价的时间点相距不远,导致不少媒体一拥而上,想搞个大新闻罢了。
编辑于 2022-11-25 11:19・IP 属地天津查看全文>>
现实主义理想者 - 13 个点赞 👍
无论是特斯拉还是比亚迪,两家新能源头部车企调整价格的动作都是符合市场预期的。
汽车作为一种售价相对较高的居民大宗消费品,企业对于车型的售价是要经过严密的市场调研,在充分了解市场竞争状况、成本费用、营销目标、消费者心理甚至宏观经济等诸多情况后,才能够确定下来。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特斯拉在这个时间节点选择降价,比亚迪在这个时间节点选择涨价呢?两者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1、特斯拉的降价,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提振销量
哪怕马斯克再怎么超现实主义,作为资本家也不会去做公益活动。打开特斯拉2021年与2022年前10月的销量数据,两款主力车型前十月累计销量分别为34.7万辆和40.9万辆,增幅仅为18%。其中Model3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好在是Model Y乘势而起,实现了成倍的增长。
图1:特斯拉主力车型2021年与2022年前十月销量对比 马斯克去年还预言全球销量将保持50%以上的增长,但目前看国内、国外的销量表现都不如预期。尤其是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单一市场,在全行业保持100%增长的背景下,特斯拉的增速跑输了大盘。
就营销策略而言,降低售价是提振销量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具体看来,最近一段时间特斯拉两款主力车型的降价幅度达到10%左右。
- 一是特斯拉近期国内在售的Model 3车型起售价由27.99万元,下调至26.59万元;将国内在售的Model Y车型起售价由31.69万元,下调至28.89万元。这是特斯拉在中国市场连续四次涨价后的“首降”。
- 二是为了进一步促进销量增长,11月8日,特斯拉中国表示,在年底前完成提车的用户,可获得4000元或8000元的尾款减免。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特斯拉销量的增长不如预期呢?很大程度上是作为一款仍然以“新能源化”为主的电动车,特斯拉的智能化程度尤其是自动驾驶程度还不足以撑起其过高的议价。特斯拉Model3 和Model Y两款分别是2016年和2019年的车型,其市场竞争力已经出现不足的情况。
以Model3的低配版26.5万和高配版35万的价格区间看,特斯拉面临着比亚迪汉、海豹;蔚来ET5、极氪001等车型的强力竞争。不是消费者不喜欢特斯拉,而是消费者们有了更多的选择。考虑到特斯拉的自动驾驶功能还要单独售卖3-6万不等,Model 3真的不香了。
再看Model Y的28.9、35.7、39.7的三个价位车型,特斯拉的竞争对手也不少,比亚迪唐;问界M5、M7;理想L7、L8;蔚来EC6;小鹏G9等等。
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汽车消费市场众口难调,竞争多了当然会分流消费。尤其是Model 3作为一款已经发布6年之久的车型还没有换代改款,其销量的下跌在情理之中。而Model Y的销量表明其仍然处于稳定出货期,也因此分担率其他车型销量下滑的影响。但是从整体上看,特斯拉2022年全年没有推出新的主力消费车型,是无法支撑其新的增长点的重要原因之一。
2、比亚迪的涨价,很大程度上是缓解供应链的压力,提高企业利润
比亚迪在2020年之前,汽车业务基本是盈亏平衡状态。直到近两年,一系列造型升级的新车型推出,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DM-P王者混动、e平台3.0和CTB电池车身一体化等一连串技术加持,才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尤其是今年,汽车销量实现了大爆发。
据乘联会数据显示,比亚迪前11月销量已经达到162.8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219.38%,连续3个月销量破20万,今年稳稳达到180万辆的目标[1]。
订单暴涨,供应链压力极大,加上比亚迪长期的利润率并不高,正好是品牌向上突破,增加企业利润的好时候。目前比亚迪单车的利润约为4500元,毛利率在5%左右;而特斯拉单车利润为9700美元,单车毛利率高达30%。
图2:部分车企的单车毛利率 而就涨价的原因,比亚迪的解释也是非常充分,一是明年新能源补贴终止,二是今年下半年电池材料涨价。
可以说比亚迪此时调价是保持企业盈利,缓解供应链压力的好时机,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品牌价值,让车型向上探。而比亚迪目前在手的订单也让其有底气这么做。
3、新能源汽车竞赛下半场或加速洗牌
总体上来看国内无论是传统汽车集团还是新能源汽车品牌的数量都是过剩的。如今大部分的新势力车企,包括已经上市的4家和排队上市的几家仍然有着大额的亏损。
随着明年头部以比亚迪为代表的销量继续大增,特斯拉继续降价并且会推出15万价位段的新车型,再考虑到以吉利、广汽部分传统车企新能源车型的崛起,资本市场对于新势力车企的巨额亏损更加缺乏耐心。
考虑到新能源汽车下半场的智能化,将需要继续燃烧更加大笔的资金,很多企业可能已经拿不到入场券了,不但向威马比较危险,小鹏都存在掉队的可能,还有像上汽飞凡、智己,长安深蓝、阿维塔这类推出较晚的品牌也都有着更大的压力。
当然面对国内激烈竞争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德系、美系、日系的几大巨头压力会更大。汽车厂商一旦亏损起来都是以几十亿为基数的,哪怕是几款车型的滞销都有可能带来灭顶之灾。
2023年,新能源汽车赛道加速洗牌的时间到了。
参考
- ^比亚迪:2022年11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23.04万辆 同比增长152% https://finance.sina.cn/tech/2022-12-05/detail-imqmmthc7141138.d.html
发布于 2022-12-05 23:27・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Alex Cui - 3 个点赞 👍
意思就是爱国多花钱,假如你认同爱过就是华为比亚迪的话(反正我觉得是扯淡)
同样中国制造交同样的税,一个民营企业谈爱国就大可不必哈,咱们都知道民营企业压榨国人更狠。外企起码知道遵守劳动法税务法。
但我们也要清楚地看到,消费主义不可取。自己的钱不用管别人怎么想,给你分析哪个好哪个亏了,买啥你都亏不了,自己喜欢最重要。要是听劝,代步车就够了,老房子也能住,就完事了。钱都攒着,过没有贷款的生活,你可以想象不到的硬,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你看到时候谁急? 当然,谁急你也不用管,自己舒服就行了。
实话都难听,这届90后是有独立分析能力的,见谅。
发布于 2022-11-25 10:57・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Lee - 2 个点赞 👍
上个月底,特斯拉官宣降价,打响了年末新能源汽车价格战的第一枪。随后包括华为问界、小鹏和零跑在内,多家新能源汽车厂商也花式降价。甚至福特、奔驰等车企的电动车也不得不跟着降价抢市场。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降价仿佛成了车企获取订单不多的选择。
然而比亚迪却做出了一个有些令人意外的举动。11月23日,比亚迪对外宣布,将从明年1月1日开始,对旗下王朝、海洋及腾势相关新能源车型的官方指导价进行调整,调整幅度为2000元-6000元不等。
“特斯拉都在降价,比亚迪却要涨价。是梁静茹给的勇气么?”比亚迪涨价消息传出后,市场上的议论声很是激烈。
的确,在眼下大多数新能源汽车厂商还在为了订单发愁,为了年底冲刺销量不得不跟随特斯拉降价的背景下,比亚迪的逆市涨价看上去像是个“骚操作”。
然而作为一个市场化、竞争充分的行业,随着明年新能源车补贴的进一步退出,汽车销售价格也要随之调整,否则成本上无法覆盖补贴退出的影响。比亚迪的这个举动不算意外。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为了应对明年新能源“国补”推出,接下来会出现涨价潮。反而年底的这波降价潮不会是主流,只会是推出小型优惠活动,否则先降价再涨价,过于被动,不利于销售开展。
比亚迪的涨价,也并非是为了眼下和特斯拉们竞争。从比亚迪的公告可以看到,调价从明年年初开始,涨价也是为了应对明年新能源车补贴退坡,以及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
根据相关政策及规划,在今年年底新能源车购置补贴结束后,明年起上牌的车辆国家将不再给予补贴。其中,插混车型为4800元/台,纯电车型为12600元/台。
此次比亚迪预告的涨价幅度,不到明年收回的补贴的一半,加上原材料涨价带来的影响,整体的提价幅度相对成本来说并不高。也就是说,比亚迪的涨价,从成本端的考虑来说,是合理的。
从获取订单的角度来说,比亚迪此次宣布涨价虽会给消费者一定的涨价预期,短期内会促进犹豫的消费者下订。不过相比其在手的80万未交付订单来说,靠着涨价在今年剩下的一个月里获得的订单,并不会对其明年总体订单提升造成明显影响。按照比亚迪内部规划,明年的销售目标,是冲击400万辆。
让市场感到惊异的重点,则是比亚迪和特斯拉作为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里无可争议的龙头车企,外资品牌特斯拉在降价,而自主品牌比亚迪却在提价。
这在传统燃油车时代,是很难想象的事情。以往自主品牌为了获得市场,在同等定位的车型上,定价只能靠性价比,贴着日韩品牌的价格走。
比亚迪也确实靠性价比,才走至今日。今年以来,比亚迪进行过两次调价,总体的涨价幅度在4000元/台至13000元/台,相比特斯拉降价前多则3万元左右的涨幅,比亚迪旗下车型涨价程度并不高。这也反映出比亚迪此前还是走的性价比路线,在原材料上涨的背景下,对于提价相对谨慎。
不过今年以来比亚迪在逐步打破性价比的印象,汉等车型月销售过3万、推出百万级的“仰望”品牌等等,比亚迪今年以来品牌向上的整体策略都做的不错。甚至有比亚迪内部人士表示,今年两次涨价也未影响到比亚迪销量的暴涨,确实有些出乎内部的预期。
随着今年以来比亚迪垂直整合能力的进一步增强,以及规模效应的不断放大,比亚迪的赚钱能力也在增强。单车利润逐渐从今年一季度的2400元,提升至三季度的9500元。不过在单车毛利率上,比亚迪仍有上行的空间。
有品牌影响力,也有利润提升的需求,这使得比亚迪敢于打出涨价的第一枪。在充分竞争的市场里,对于有竞争力的产品,消费者会“越涨越买”,反倒是如果一路降价,却不见订单提升,这就是品牌影响力减弱的体现。
反观是带头降价的特斯拉,在其“以销定产”的策略面前,销售的压力很大。
长期跟踪特斯拉订单情况的Troy Teslike提供的数据显示,特斯拉订单积压量已经从9月底的29.9万辆,下滑至10月底的28.5万辆,已连续四个月下滑。而中国的订单积压量也从7月底的17.40万辆,跌至10月底的3.28万辆。
一边是降价,一边是涨价,比亚迪和特斯拉都根据自身的战略需求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在明年,市场也会看到比亚迪涨价后,消费者是否还会继续买单?特斯拉又会不会在销售压力面前,进一步降价?
一场对规模、市场占有率的竞争赛,就在两家新能源汽车龙头身上拉开了序幕。这也不过是未来两三年竞赛的一次初步演练罢了,激烈的竞争面前如何做好成本和市占率的平衡,这是想要走进下半场的车企的必答题。
原作者姓名:周智宇 原出处:华尔街见闻原文链接:逆市涨价,比亚迪和特斯拉对着干
编辑于 2022-11-24 23:54・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嘉盛集团 - 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大叔206 - 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匿名用户 - 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lost - 1 个点赞 👍
某些企业的公关真的可以,
这里面的逻辑是不是很可笑,比亚迪世界领先,电池自己做,成本上升,所以降价,特斯拉落后反而降价,而且利润还高?!这是怎样的逻辑,中国人不骗中国人?
比亚迪和华为一样的货色
发布于 2022-11-25 11:50・IP 属地湖北查看全文>>
锲而不舍的狼 - 0 个点赞 👍
吐个槽
1、中国人自己有信心了。80、90后之前的人对国外的认知是精英,因为那时候中国一直在努力发展、追赶。现在80、90后成为消费主力,消费观念变了,不认国外的牌子了,特别是新兴领域。
2、疫情闹得经济不好了。特斯拉的受众主体,大胆猜测以下几类:一是小三系列,特斯拉作为电车取代了之前宝马,成为有钱人养情妇的首选,造就了特斯拉给人一种小资生活的标签;二是中产精英阶级,去不了国外就开美国硅谷一样的车。对此类人,特斯拉感觉就像太太圈的包,入圈券好吧;三是被裹挟的一部分普罗大众。现在经济情况不好,小老板们开始节源了,小情妇们都得下海了,谁愿意这么糟践自己的“血汗钱”呢?精英阶层也凛冬已至了。老百姓也认为特斯拉没有性价比了。加上一直不断的刹车问题和态度,比亚迪又争气。
3、国产车不弱,老牌燃油车也不弱。以后特斯拉的路很可能会像大众、别克一样,除了拥趸,也就那样。
发布于 2022-11-25 08:24・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嘿我这暴脾气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爱国兔 - 0 个点赞 👍
比亚迪有点当年华为的尿性了
比亚迪对标行业扛把子特斯拉,试图通过价格走上高端局成为高端玩家
当年华为硬生生把自己的手机价格提到苹果旗舰的水平,裹挟一些人气疯狂收割韭菜,最后玩崩了
发布于 2022-12-07 16:39・IP 属地河南查看全文>>
药渣王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Bismarck - 0 个点赞 👍
听说耐克、阿迪一直在降价,不降价就没有销量,李宁、361等国产运动鞋不降价,甚至价格水平还有些上升。西方经济学基本原理:供求关系决定价格,仅此而已。
发布于 2022-11-25 14:43・IP 属地山东查看全文>>
concorder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知乎用户 - 0 个点赞 👍
涨价去库存。
查看全文>>
不擅表达 - 1204 个点赞 👍

个人建议,特斯拉应该起诉市场管理总局,特斯拉的车是毫无毛病的火星车,怎么可能存在软件问题?
505警告
以下为原答案
买涨不买跌
特斯拉为啥降价?因为没人买
特斯拉为啥没人买?因为殖奴就那么多,容易被忽悠的就那么多,这个圈子里能掏得起30万左右的已经被噶过了,再要继续噶那只能降价,才能噶到下一个层级的殖奴的韭菜
比亚迪为什么涨价?因为有人买
比亚迪为什么有人买?因为比亚迪就是质量好,就是态度好,就是不用消费者站车顶,就是不用消费者去法院,人家就是愿意花钱平这个事,你说气人不气人,到现在多少比亚迪车主还盼着自己车出事自燃呢,人比亚迪怎么不怼着新华社的话筒说“这是车主的问题”“要加强消费者的教育”呢?
比亚迪自燃?没问题,赔钱啊
比亚迪喷粉?没问题,给你换啊
比亚迪还怎么了?比亚迪被撞掉雷车车头了?这怪不得比亚迪了吧
特斯拉降价别人就得跟着降价呀?特斯拉还真以为自己是个嘚儿啊?特斯拉毛豆3就一十几万的车,往后还有的降呢。
消费者凭啥要买个车子出了事消费者自己得去背锅坐牢的车?给我个理由?
我就是穷,只能买得起两台二十多万的辣鸡比亚迪,买不起二十几万的尊贵的需要教育的特斯拉。 专门邀请特粉看清楚,上面那台是2014款比亚迪北京菁英版e6,售价33万,补贴完22万,用新能源指标购买,2015年提车;下面这台是全新一代唐dmi尊贵版,用油车指标购买,2021年4月盲订7月提车。这两台车同时都在我手里,没办法,二十多万的特斯拉太贵了,我只能买得起二十多万的比亚迪呢。
编辑于 2022-11-25 16:34・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暴躁的猴子 - 227 个点赞 👍
比亚迪涨价的逻辑,表面上很清楚:
1、明年国补清零,补贴没有了,所以涨价;
2、锂价高企,回落周期很长,成本上涨,所以涨价。
这不是比亚迪一家遇到的问题,全行业新能源车都会遇到,但是比亚迪打响了“第一枪”。
为什么是比亚迪?因为它确实有主动权,目前订单比较多,可以出的牌就多。所以提前预告,23年1月1日前下定,仍是涨价前的价格,借此促订单(吸引犹豫用户),甚至提前锁定明年一季度的订单。
这也是一波试探,看一下市场的反应。按照国补清零的幅度,以及锂价上涨的幅度,明年大概率还会涨价。
猜测:其他品牌大概率明年也会涨价,就看何时跟牌?何时官宣?
特斯拉降价是另外一个逻辑:
1、特斯拉毛利率很高,有降价的空间;
2、产能饱和了,但订单不足了,需要降价促订单。
特斯拉的逻辑更好理解,就是一个典型的供需关系。特斯拉采取的是直营模式,没有经销商做缓冲,所以,如果想影响销量,就是靠着官方指导价的调整,或者送一些保险啥的。
目前看,特斯拉、比亚迪其实都掌握着市场的主动权,或降或涨,短期都是为了促订单。
有谁会拒绝越来越来多的订单吗?
无非是,比亚迪不太缺订单,特斯拉有点缺订单。
发布于 2022-11-25 09:54・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曹安同学 - 9 个点赞 👍
我们看问题要看到事物后面的运行逻辑。
一旦我们看透这背后的逻辑,就能发现,特斯拉必须降价,而比亚迪则必须涨价。
特斯拉当然有充足的降价空间,但这只是它降价的必要条件,却不是它降价的原因。只要能卖得出去,没有哪个公司会嫌利润太高赚得太多不是。
它降价的几乎唯一的原动力是:
特斯拉的订单池快要清空了!
如果没有比亚迪的存在,这倒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交货时间快,甚至可以现货销售,本来就有利于提升客户的购车体验,可以最大限度地留住所有潜在客户,这是好事。
但是,不行啊。
因为有比亚迪这个强劲对手,特斯拉必须维持”供不应求“的表象。
我的销量可以比比亚迪少,这是无可奈何的事。
但是,只要我的手里还有积压订单,我就可以宣称我销量少是因为产能不足。
特斯拉和比亚迪都供不应求,但我的利润更高,全球销量更高,马大嘴就可以底气十足地说特斯拉比比亚迪逼格更高、更有前景。
至于谁手握的未交货订单多,就没那么重要了,反正这也没公开数据不是。
但如果一旦特斯拉的订单池空了,全部现货销售呢?
销量本身就比别人少,现在人家积压大量的订单,你还积压着车卖不出去?
那只要是智商在线的车主,都知道特斯拉不好卖了,这会失去大量不是那么铁的特粉准车主的。
反之,如果降价,可以吸引一部分想买比亚迪不得的车主,彼消我涨,这生意当然得做。反正特斯拉有的是降价空间。
综上,马斯克只是头脑没发昏,特斯拉肯定会降价,现在降了,明年可能还会降。
毕竟在市场的快速上升期,抢占市场是第一位的,品牌建设(逼格维持)得往后靠靠。
再说比亚迪。
它手里积压的订单太多了!
很多客户订单下了半年甚至快一年都提不到车,这其实很影响准车主的心情体验的。
手握50万辆订单,就相当于制造了50个怨妇。
而这50万个怨妇,可能还会劝退另外50万个有意向买比亚迪的购车者。
过多的积压订单,会影响明年的汽车销量,不是好事。而恰恰明年是比亚迪产能大爆发时期,如果到时产能上来了,订单却下去了,这是不是比亚迪的噩梦?
弄不好,说不定短期内能从积压50万订单转变成积压50万辆现车。
比亚迪处在品牌上升期,品牌力和客户忠诚度还不够稳定。这时最讲究的就是一个“势”,势头如果下去了,可能一切都变了。
所以得悠着点,走出慢牛才是最理想的。
提价就是适当降低当前热度的最好办法。
而新能源补贴的取消,刚好给了比亚迪一个涨价的契机。
我不认同比亚迪因为利润低必须涨价的说法。
我个人认为,如果需要,比亚迪甚至还有一定的降价空间。
首先,现在比亚迪的很多车型价格并不低,是可以挤出利润空间来的。比亚迪财报显示的利润不高,但上市公司的利润其实有很大的调整空间,我们看到的利润,很可能是在合法的范围内调整过的。比如增加计提损失准备金,提前支出本来可以下年支出的各种费用,加大研发投入等等。
还有很多不那么好公开的手段,比如通过价格操控在产业链关联公司间分配利润,我不是说比亚迪这么干了,但确实有很多公司这么干。
如果必须降价来开拓市场,我认为比亚迪一定能挤出利润空间的。
其次,比亚迪也不怕短期亏损,它有很多渠道进行融资。包括银行贷款、股市融资、战略投资等。比亚迪这样的风头正健的当红公司,不愁搞不到钱的。
总之一句话,补贴取消,比亚迪不是必须涨价的。
但如果涨价有好处,那这就是很好的契机。
现在适当涨价的好处很多:
可以打消一些非铁粉的购车念头,缩短排队时间,提升铁粉的购车体验。
而到明年,产能大幅提升的时候,手上的订单池是肯定会逐渐减少的。如果到时销量仍然大于产能,就不必降价。
但是,如果如果订单池快空了,就必须通过降价等手段,补充新的订单。
和特斯拉一样,在大幅增扩产能的时期,订单池是一定一一定要不能空的。
我可以一个星期两个星期交货都行,但不能积压着现货等着卖。
那是非常危险的。
一旦到了那个时刻,现在涨的价格,就是那时的降价空间。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挑战者比亚迪来说,越是这样销量飙升的高光时刻,越要为明后年可能的销量下滑做准备。
发布于 2022-11-25 01:49・IP 属地广东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南囿乔木 - 7 个点赞 👍
不管是特斯拉的降价,还是比亚迪的这波涨价,都是年底冲击销量的营销策略。
特斯拉降价是说的“即日起”,可以让现在买的消费者感觉比在此之前买车更加划算。
而比亚迪这边呢,给个涨价缓冲期,12月31日之前买的话还是现价,提前预告,可以让现在选择比亚迪的消费者感觉比明年买更实惠。
特斯拉作为利润率最高的车企,由于又改进了生产流程,生产效率和利润进一步提高,有大把的降价空间可以发挥。
而比亚迪靠的是过硬的技术和良好的口碑,加上电池原材料客观上确实价格上涨,新能源车补贴也要取消,比亚迪这价涨得既有底气,又有依据。
不管是采取什么样的销售策略,最后还是消费者说了算,销量上见真章。
编辑于 2022-11-25 08:09・IP 属地北京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焚香抚琴 - 3 个点赞 👍
表面上,比亚迪真傻,不买,特斯拉厚道,买它。
实际上有没有可能。各方面都半斤八两只是牌子不同的车,特斯拉从30万降到28万,比亚迪从20万涨到22万?
编辑于 2022-11-25 09:34・IP 属地浙江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老杨叔聊志愿填报 - 2 个点赞 👍
一升一降其实就是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背后的逻辑也是有供求关系决定的,但是其背后的原因确实令人深思,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啊!

比亚迪涨价明面看,是情非得已,原材料涨了么人家需要确保利润,但是你稍微深入思考一下就知道,其实这就是一种饥饿营销的策略罢了,比亚迪最不缺的是啥? 是订单啊,我说过这么多年了,我还从来没有见其他谁家的订单这么富裕过!
比亚迪其实实在给韭菜们释放一种信号:现在你不订,明年订还得涨!比亚迪赌的就是那些韭菜们买涨不买跌的消费心理,也就是想利用年底这一波促销在囤积一点订单。
随着比亚迪明年郑州等几个厂区的投产,他们之前的订单量用不了多久就能消化完的。所以多屯点订单抢一波是一波,毕竟比亚迪这几年靠着新能源风口还是收割了大量的死忠粉的。一个月20多万的销量恐怕也是前无古人后来者了吧!
比亚迪另外一种意图也是想通过涨价,试探市场反馈,比亚迪想从市场和消费的反应上来看一下他们价格上涨空间还有多少。毕竟150万的比亚迪马上都上市了!
特斯拉降价,其实也在情理之中,毕竟人家利润高嘛,特斯拉的财务报表里显示过人家单辆车的利润9000刀左右,6万多RMB的利润啊,比亚迪都做不到,所以人家降价3万仍然还有可观的利润空间
所以降价换取销量也是正常的市场操作!毕竟特斯拉的订单和客户被比亚迪和新势力他们抢走了不少,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特斯拉降价还有逼不得已的意图,特斯拉这波降价,多多少少逃不了危机公关的意思,价格补偿嘛很好理解,之前犯错了用钱补偿一下,毕竟没有人跟钱过不去不是!
特斯拉今年的事故依然不少,他们需要价格上让步和诚意,来挽留一下特斯拉的意向车主,希望能重新获得客户信任!毕竟这几年特斯拉的口碑和销量的确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总结原因就是:市场需求决定一切!
比亚迪涨价:大势所趋,顺势而为!
特斯拉降价:以价换量,情非得已!
编辑于 2022-12-11 11:07・IP 属地河南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思思如烟 - 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911庆祝日 - 0 个点赞 👍
一个是涨吧! 反正没人买, 经济形势那么差,还混个营销口碑
一个是跌吧! 反正也没人买,品牌反正已经毁了~
殊途同归~~
欢迎关注 技术团队的知乎账号 我们凭团队实例运作以下专栏, 必须干货!
发布于 2022-11-25 06:34・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田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