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能从不断的自我否定与自我怀疑中走出来?
这些天受到感情 社交 等多方面打击,自信心饱受挫折 ,不断地对自己进行自我否定 自我怀疑 怎样才能走出?
- 10 个点赞 👍
这篇回答没有惊世骇俗语言,也没有动人心魄的句子,但一定会是真情实感的流露。
我们只是普通人,只是万千尘埃中的一颗,一生平凡又如何?
根据我的经验,当我们自我否定和自我怀疑的时候,往往是因为我们所做的事未达到自己的期望值。而别人做到了,因为别人比自己优秀。
当第一件没做好的时候是我们运气不好,第二件没做好是别人走运,当第三件、第四件、第五件……第n件是袭来时,我们就从失落到失望到最后绝望。长此以往我们就陷入自我怀疑与自我否定中无法自拔。
这也许算是我们的低谷期吧,在我看来,这也是人生最大的考验。走出来,我们也许就会脱胎换骨了。
这里也只能写一些建议,关键还是在自己。
可以这样想,我们已经做得很糟了,结局不好 ,但他可以改变吗?
一定是不可以对吧,那么,还有什么比这更坏的结果了。
如果有,那你想更糟糕吗,还是就此打住呢?
我想大部分人一定会及时止损的。
另一个问题是,他人比我们优秀,那么我们会自责,焦虑。
但是,你想过吗?
令你焦虑的这个人他能感受到吗?
你的悔恨后悔别人知道吗?
我认为大部分人会憋在心里。
所
查看全文>>
灯火阑珊 - 1 个点赞 👍
放弃幻想,准备斗争
放弃自己并没有那么差的幻想,承认自己很烂
自己是个傻逼是个废物是个人见人厌的二百五
然后找原因
为什么自己是个傻逼是个废物是个人见人厌的二百五
针对具体原因想具体解决措施,如
如何改正自己的傻逼
如何避免成为一个废物
如何变得人见人爱
是不是可以少思前想后少说话多做事
是不是可以不感情用事
是不是可以多看看伟人传记纪录片等,看看牛逼的人遇到挫折如何处理
是不是可以去培养一点爱好,挤压自己的内耗的时间
在行动中不断调整
慢慢的就好了
最后相信自己
相信自己能改变
同时也相信时间,时间的力量真的很强大
查看全文>>
Arigatou - 0 个点赞 👍
1. 始终保持真诚:诚实和真诚是任何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或者不足之处。
2. 更加关注别人:要推心置腹去理解别人,关注他们的需要和感受。通过尊重别人和倾听他们的意见,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 学会批评地评价:在评价别人时,应注意评价的方式和措辞。批评可以让别人改进,但要避免伤害到别人的感情。
4. 增强自我控制能力:情绪的控制是很重要的。学会掌控自己的情绪,并能够以平和的心态和他人进行交流和沟通。
5. 多交朋友:参加社交活动可以拓展社交圈子,并增加机会和可能性。结交新朋友可以让你的人脉更广,有许多没有想到的好处。
6. 否定八卦和负面信息:避免说谣言、八卦等不良议论,并保持积极的态度。不要随便否定别人的观点和意见,这会让你难以与人沟通。
7. 保持幽默感:在合适的场合,适当地用幽默感调剂气氛,让别人感到舒适,展现自己积极乐观的一面。
8. 主动帮助他人:在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手援助是非常值得的。这不仅会让自己获得满足感,还会树立良好的形象。
查看全文>>
中年大叔 - 0 个点赞 👍
以下是一些建议,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 认清自我负面情绪:首先,要认清自己的自我否定与自我怀疑情绪,并了解其对自己的影响和危害。
2. 接受自己的缺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要学会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之处,不要过分苛求自己。
3. 建立自信心:要意识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多关注自己的成就和成功经历,并且要有积极的思维方式和情绪管理能力。
4. 寻求支持:可以与朋友、家人或专业人士交流,分享自己的困惑和情感,寻求支持和建议。
5. 自我成长:可以通过学习新知识、尝试新事物、参与社交活动等方式,不断提升和丰富自己的经验和技能。
总之,要持续保持积极的心态,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情绪管理能力,坚信自己能够走出自我否定和自我怀疑的困境,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查看全文>>
知乎知己 - 0 个点赞 👍
首先要爱惜自己,要明白这一生只有自己才是1,其他的都是0,没有你这个1,再多的0都没有意义。
查看全文>>
三扇说 - 0 个点赞 👍
自我怀疑的人是对自我认识不够的人,早年与养育者互动的过程中没有形成牢固的自我意识,成年后对自已是谁,能够成为谁和能去向哪里是迷茫模糊的,当遇到外界的挫折和压力时会很自然的否定自己和自我怀疑。
当然也有可能是内化了一个严苛的父母意象,是早年在被不断的怀疑和否定中成长起来的。
要走出来首先要提升自我能量,通过积累成功的经验来提升自我效能感,用新的体验来替代旧的体验。
查看全文>>
安妮特心理 - 2261 个点赞 👍
几年前我给自己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我学历很好,读书很多,但在很多问题上的见解,却明显的浅薄,不如一些我的同学——一些社会经验丰富,「刘项原来不读书」式的人。他们似乎并没有那么多知识,但却有不少一针见血、直指本质的认知,乃至于基于这些认知,他们都做出了不错的业绩,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也明显强于那时候的我。
简单把这个问题归结为「读书读傻了、书生百无一用」是无意义的,读书人做事能力强、做成大事的比比皆是。
问题是「为什么」。
很快我找到了一个能说服我的答案:实践的深度,深度实践对深度认知的支撑作用。
如果只有基于书本知识的思考,缺乏实践带来的第一手的鲜活的感受和信息反馈,我们再正确、高效的思考分析,都会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实践带来更深刻的资料,这些资料才能支撑我们产生更深度的认知,进而更深度的认知再对实践形成促进,帮助实践走向更深处——这就是认知与实践的「螺旋式上升」,这也是「知行合一」的内涵所在。
这个认知无疑是贴近真相的,但随即我就认识到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
很多时候,我们并非不知道需要去深度实践,很多时候阻止我们的不是「不知道」,而是「无法实践」。
不是不知,而是不能。
为什么不能?
因为过不了「心理」这一关。
很多知识丰富、学历很高的人实践能力弱,就是一直过不了自己的心理关。
每当想要去深度实践时,总会有各种情绪和私心杂念跳出来阻止——风险、成本、面子、压力、时间、条件等等——失败了怎么办,丢脸了怎么办,方向是对的吗?真的值得做吗?我有这个能力吗??
总之,总有一款理由成功阻止了我们——而且看起来很有道理(如果它一点道理没有,是无法阻止我们的)。
就算我们靠着一时的激情和冲动暂时屏蔽了杂音,启动了实践,当真正面对困境和挑战时,那些私心杂念就会迅速冒出来,让你焦虑、迟疑、纠结、沮丧、失望,进而快速放弃。
难以开始,开始了也很容易放弃,自然难以坚持实践,进而抵达深度的认知。
慢慢的,我开始意识到,知行之间其实还有一个「心」,它是一个「知-心-行」的结构,如果我们不能解决心理问题,也就是克服我们的「心魔」,我们终究是无法抵达深度认知的。
心魔,必须被战胜。
一、心魔有哪些?
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去抽丝剥茧,去把看似嘈杂无序的私心杂念一点点剥离出来,然后分门别类,我们大概可以看到以下几位熟悉的样子:
迷茫:没有方向,对现有方向存在怀疑,缺乏坚定的目标和做事的热情,缺乏主动性。
胆怯:对自身能力缺乏信心,对困难和冲突有较强的恐惧心理,回避矛盾,有很强的逃避倾向。
纠结:经常处于纠结状态,很容易推翻原本做好的决定和选择的方向,难以决断,在纠结中不断消耗能量和精力。
浮躁:急于求成,希望快速看到成果,希望靠一种方法解决所有问题,追求一劳永逸和捷径。
脆弱:恐惧失败,更恐惧失败后自身形象的受损,面对困难缺乏战而胜之的决心和勇气。
停滞:难以开始,行动力很差,多思多虑,焦虑感强,思考很多但无法转化为行动,破解问题能力和推进力度差。
因为迷茫,我们不知道应该做什么,自然无法在一个方向上长期坚持,也缺乏做成事情的热情和意志。
因为胆怯,我们在逃避自己该去做的事。
我们明知道自己应该去做,但恐惧攫取了我们的内心,让我们装作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因为纠结,我们在不同选项中间犹疑不决。
时间、精力和机会就在这种迟疑中不断耗尽,等我们回过神来,除了懊悔我们什么也没得到。
因为浮躁,我们永远在追求捷径、扮演成功。
我们总是希望努力之后马上看到成果,我们制定了长期计划,但随即就放弃执行,因为我们如此着急去成功。
因为脆弱,我们一旦遇到问题和困难就想要放弃。
我们缺乏勇气和决心,困难和障碍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痛苦,我们焦虑不已、痛苦不堪,于是放弃就成了很自然的决定。
因为停滞,我们缺乏解决实际问题和取得进展的能力。
进而我们会被外部环境认为是没有做事能力的人,于是进一步失去了做事的机会,这是恶性循环。
迷茫、胆怯、纠结、浮躁、脆弱、停滞,六个心魔,我们实践路上的六只拦路虎,获取深度认知的六个心理障碍。
二、产生心魔的根源是什么?
我们看的更深一些,会发现,其实六个心魔,又可以分为四类。
迷茫是一类,属于方向性和动力弱。
胆怯和脆弱是一类,属于心理能量弱。
纠结和停滞是一类,属于行动能力弱。
浮躁是一类,属于内心力量弱。
我们一一来分析,这里面也有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
1、为什么会没有方向,没有动力和热情?
因为在当前的考试制度和升学压力下,我们的少年们在大学之前,处于「单一环境、强目标、弱干扰」的「学生模式」中。
大学经历过渡,然后迅速进入社会,进入了「多元环境、弱目标、强干扰」的「社会模式」。
在「学生模式」中,因为环境纯净、目标明确(考学)、外部干扰很弱,学生们特别是好学生们,根本不需要去思考方向、动力和热情这样的事情,大家每天不需要去思考、判断和抉择,只需要按照要求,刻苦努力去考取更高的分数,进入理想的大学即可。
但是「社会模式」完全不是这样,这已经不是「版本迭代」和「机制变化」了,这是直接换了一个游戏。社会模式中,环境高度多元,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学校,元素极度丰富,金钱、资源、机会、平台、形象、能力、影响力……这个游戏复杂度直接上升了好几个层次。
查看全文>>
东坡夜奔 - 6 个点赞 👍
1,小事放弃胜负欲,大事较真,抓主要矛盾。
人们常见的习惯,是社交、感情、工作等等事情,分配的胜负反馈感是平均的。
这个习惯非常内耗。
更优的解法,是把精力更多用在当前主要矛盾上,来保证胜率,而小事,输赢随意,注意快速止损。
类似于量化交易,在机会不好的时候,亏0.1%,可以亏很多次,但大的机会来的时候,要赢几十倍,这样,总体上看胜率,是胜少输多,但看结果,是赚钱。
2,逃避不可耻且有效。
找到频繁负反馈的根源(也许是人,也许是某个工作,也许是基础不牢与高期望的矛盾),然后躲开,跑掉。
不要迷信死磕,也不要迷信你可以通过努力感化某些人、改变某些人,当你被频繁毒打的时候,你不可能有这种能力去改变人家。
3,设定目标要实事求是,杜绝过分乐观。
记住,“取乎其上得其中”这个道理,是你布置工作给下属用的,用来制造压力的,不是给你自己用的。
很多朋友没摸透这一点,总是制定需要全力以赴+运气才能完成的高目标,这妥妥的会出问题。
设定目标可以评估一下,用七分努力,有七分胜率,即可。
4,戒除舞台感脑补。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人们的对外言行,是在做印象管理或自我展现,有拟剧化成分。
就是一种表演性的,对于人设的拔高,或个人自洽的维护。
这容易带来一个回路,会在拟剧化背景下,把自己看成舞台主角,把自己的挫折或失误看成在舞台表演时的显眼,以为会有很多人关注。
这就会脑补,甚至刻奇地夸大失误造成的社交影响。
实际上,多数这种失误,如果不是频繁性的,过阵子大家都会淡忘,除非当事人非常敏感,那反而会提醒周围的人用玩笑的方式、用翻旧账的方式,长期进行精神攻击。
5,学会辩证和灰度,不要总用【对错输赢】来评价自己。
对错输赢是没有灰度的,除了底线问题,与多数社会现象和社交评价并不符合。
每个人的印象管理维度都是多样的,才学、专业、技术、外表、气质等等,甚至魅力本身都能拆分出很多的细分,每个细分都有灰度。
有时候你的弱点就是你的长处,有时候你的强项,换个环境就是弱鸡。
要学会辩证的评价自己,可以尝试下,把自己自认的缺点,想一下什么情况下能变成优点。
6,做具体的事情,塑造自信,遇到问题,复盘反思而不自责。
这部分我说过很多遍了,可以参考主页其他回答。
7,意识到人的多面性,要对他人祛魅。
他人对你的社交行为,实际上也是在做印象管理或自我展现。
将心比心,人家也会把想让你看到的一面给你看,来维持他的人设,或者心理平衡。
刘姥姥进大观园时候看的很羡慕和拜服,但她不知道贾府已经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了。
但当事人知道。
在人家的不像让你看到的另外一面,也会有悲伤、内耗、忧愁和痛苦。
人,都是一样的。
以上。
供参考。
发布于 2023-03-05 04:49・IP 属地北京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墨苍离 - 6 个点赞 👍
如何能从不断地自我否定和自我怀疑中走出来?
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的否定自己怀疑自己,最终不得不接纳自己的过程。
尤其是刚刚踏上社会的年轻人,大部分人是不自信的,对社会怀着敬畏之心,这是好事,怕失败,怕挫折,怕受到打击,怕碰壁,因为失败的后果很严重,轻则导致心里难受,愧疚,重则人财两空,一蹶不振,走上不归路,但是年轻最大的好处就是有机会可以尝试,错了可以从头再来,人生就像一个斗菊,魔道的什么样的牌都是要开的,开大开小就在一念之间。
自我否定,自我怀疑自己,其实就像与过去做一个交代,反思过去,就像小孩推倒积木一样,一次一次的认识到自己,就像一个踏入社会的青年,见识了形形色色的人身后才发现残酷的社会与美好的现实是有差距的。
人们往往需要得到外界的肯定,而害怕得到外界的否定。因为人性的本质就是为了追求自我实现的需要,为了获得他人的尊重,这是心理上大多人是最终的归宿。
那些不敢自我否定,不敢自我怀疑的人,往往为了迎合社会,变的世俗,如颜眉骨,没有个性的特征,最终成为世俗的平凡人。只有那些勇于否定自己,勇于认清自己,从内心找到真我的人们,才能够实现个人的梦想。
那些徘徊在绝望边缘的人们,心理素质一定非常的脆弱,因为他们一次次的怀疑自己能力不够,无权无势,学历不够,没有人帮忙,导致了放弃了个人的努力,破罐子破摔,最终一事无成。
中国明代最伟大的心学家王阳明先生提出了新学的理论,主要的观点是心即理,致良知,还有知行合一的思想。
其实他们提出的主要的思想就是向内寻,从内心的需求出发,挖掘出个人的潜力,简单的说我是世界的中心,世界万物的一切事物都是为我服务的,内圣外王。
这种所谓的被批判为唯心主义思想的所谓的糟粕,其实能够激发每个人的潜能:我能行!
从前的我,为什么不行?
因为你不相信自己,你没有最大限度的开发自己,其实自我怀疑,自我否定正是一种认识的重新升华,能够让你调整你的个人目标,能够让你坚持的做一件事情,能够让你永远不松懈,永远坚持下去,直到你成功。
其实聪明的古代人一直在做这个事情,吾日三省其身。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古代的文人,在长期的做学问的过程中,就知道社会现实和理论,实践是有差距的,一言一行是会犯错误的,通过反省,能够找到错误,然后反攻自省,从而获得进步。
儒家圣人孔子,说过一段话很有代表性,吾十五而致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命,六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圣人用一生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在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中找到真我,了解到社会运行的规律,适应自然的规律,从而能够运用规律让自己不被自然界的规律所羁绊,从而能够随心所欲的生活。
发布于 2023-10-03 04:26・IP 属地湖北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闭关修花 - 3 个点赞 👍
想走出来,就需要走,而不只是想!
遇到挫折,有一些自我否定,自我打击,情绪低落都是很正常的。尤其是你接二连三地遇到挫折,那个影响就会更大!
- 但是要走出来就不能完全是靠思考。
- 因为思前想后,特别是处于情绪低落的情况下的思前想后,你觉得会有什么结果呢?
如果情绪实在低落,先呵护和调养一下自己。
- 可以考虑去旅游,或者休闲一下!
- 孤独寂寞无助的时候可以找一下朋友,亲人,寻找一些必要的呵护
那么之后你就要考虑从哪里先突破。
- 去行动,才是走出来的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
- 状态不好,就降低一下做事的难度,不要对自己过于苛求。慢慢慢慢的去做是最重要的。
发布于 2023-04-10 21:48・IP 属地吉林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沈健 - 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不可名状的莫扎特 - 1 个点赞 👍
把标准降到能力范围以内就可以了
标准越低越自信
所以自信也并没有多好
大家无非是放不下那些求不得的欲望
发布于 2022-08-05 14:25・IP 属地四川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春树 - 0 个点赞 👍
遇到发自内心认同你的人就好了啊。
真认同你的人,对你的肯定都是脱口而出不用打草稿的。
发布于 2023-07-01 09:32・IP 属地浙江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Eri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