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事放弃胜负欲,大事较真,抓主要矛盾。
人们常见的习惯,是社交、感情、工作等等事情,分配的胜负反馈感是平均的。
这个习惯非常内耗。
更优的解法,是把精力更多用在当前主要矛盾上,来保证胜率,而小事,输赢随意,注意快速止损。
类似于量化交易,在机会不好的时候,亏0.1%,可以亏很多次,但大的机会来的时候,要赢几十倍,这样,总体上看胜率,是胜少输多,但看结果,是赚钱。
2,逃避不可耻且有效。
找到频繁负反馈的根源(也许是人,也许是某个工作,也许是基础不牢与高期望的矛盾),然后躲开,跑掉。
不要迷信死磕,也不要迷信你可以通过努力感化某些人、改变某些人,当你被频繁毒打的时候,你不可能有这种能力去改变人家。
3,设定目标要实事求是,杜绝过分乐观。
记住,“取乎其上得其中”这个道理,是你布置工作给下属用的,用来制造压力的,不是给你自己用的。
很多朋友没摸透这一点,总是制定需要全力以赴+运气才能完成的高目标,这妥妥的会出问题。
设定目标可以评估一下,用七分努力,有七分胜率,即可。
4,戒除舞台感脑补。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人们的对外言行,是在做印象管理或自我展现,有拟剧化成分。
就是一种表演性的,对于人设的拔高,或个人自洽的维护。
这容易带来一个回路,会在拟剧化背景下,把自己看成舞台主角,把自己的挫折或失误看成在舞台表演时的显眼,以为会有很多人关注。
这就会脑补,甚至刻奇地夸大失误造成的社交影响。
实际上,多数这种失误,如果不是频繁性的,过阵子大家都会淡忘,除非当事人非常敏感,那反而会提醒周围的人用玩笑的方式、用翻旧账的方式,长期进行精神攻击。
5,学会辩证和灰度,不要总用【对错输赢】来评价自己。
对错输赢是没有灰度的,除了底线问题,与多数社会现象和社交评价并不符合。
每个人的印象管理维度都是多样的,才学、专业、技术、外表、气质等等,甚至魅力本身都能拆分出很多的细分,每个细分都有灰度。
有时候你的弱点就是你的长处,有时候你的强项,换个环境就是弱鸡。
要学会辩证的评价自己,可以尝试下,把自己自认的缺点,想一下什么情况下能变成优点。
6,做具体的事情,塑造自信,遇到问题,复盘反思而不自责。
这部分我说过很多遍了,可以参考主页其他回答。
7,意识到人的多面性,要对他人祛魅。
他人对你的社交行为,实际上也是在做印象管理或自我展现。
将心比心,人家也会把想让你看到的一面给你看,来维持他的人设,或者心理平衡。
刘姥姥进大观园时候看的很羡慕和拜服,但她不知道贾府已经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了。
但当事人知道。
在人家的不像让你看到的另外一面,也会有悲伤、内耗、忧愁和痛苦。
人,都是一样的。
以上。
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