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个回答

如何能从不断的自我否定与自我怀疑中走出来?

刘沁
2261个点赞 👍

几年前我给自己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我学历很好读书很多但在很多问题上的见解却明显的浅薄不如一些我的同学——一些社会经验丰富刘项原来不读书式的人他们似乎并没有那么多知识但却有不少一针见血直指本质的认知乃至于基于这些认知他们都做出了不错的业绩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也明显强于那时候的我

简单把这个问题归结为读书读傻了书生百无一用是无意义的读书人做事能力强做成大事的比比皆是

问题是为什么

很快我找到了一个能说服我的答案实践的深度深度实践对深度认知的支撑作用

如果只有基于书本知识的思考缺乏实践带来的第一手的鲜活的感受和信息反馈我们再正确高效的思考分析都会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实践带来更深刻的资料这些资料才能支撑我们产生更深度的认知进而更深度的认知再对实践形成促进帮助实践走向更深处——这就是认知与实践的螺旋式上升这也是知行合一的内涵所在

这个认知无疑是贴近真相的但随即我就认识到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

很多时候我们并非不知道需要去深度实践很多时候阻止我们的不是不知道而是无法实践

不是不知而是不能

为什么不能

因为过不了心理这一关

很多知识丰富学历很高的人实践能力弱就是一直过不了自己的心理关

每当想要去深度实践时总会有各种情绪和私心杂念跳出来阻止——风险成本面子压力时间条件等等——失败了怎么办丢脸了怎么办方向是对的吗真的值得做吗我有这个能力吗

总之总有一款理由成功阻止了我们——而且看起来很有道理如果它一点道理没有是无法阻止我们的

就算我们靠着一时的激情和冲动暂时屏蔽了杂音启动了实践当真正面对困境和挑战时那些私心杂念就会迅速冒出来让你焦虑迟疑纠结沮丧失望进而快速放弃

难以开始开始了也很容易放弃自然难以坚持实践进而抵达深度的认知

慢慢的我开始意识到知行之间其实还有一个它是一个知-心-行的结构如果我们不能解决心理问题也就是克服我们的心魔我们终究是无法抵达深度认知的

心魔必须被战胜

心魔有哪些

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去抽丝剥茧去把看似嘈杂无序的私心杂念一点点剥离出来然后分门别类我们大概可以看到以下几位熟悉的样子

迷茫没有方向对现有方向存在怀疑缺乏坚定的目标和做事的热情缺乏主动性

胆怯对自身能力缺乏信心对困难和冲突有较强的恐惧心理回避矛盾有很强的逃避倾向

纠结经常处于纠结状态很容易推翻原本做好的决定和选择的方向难以决断在纠结中不断消耗能量和精力

浮躁急于求成希望快速看到成果希望靠一种方法解决所有问题追求一劳永逸和捷径

脆弱恐惧失败更恐惧失败后自身形象的受损面对困难缺乏战而胜之的决心和勇气

停滞难以开始行动力很差多思多虑焦虑感强思考很多但无法转化为行动破解问题能力和推进力度差

因为迷茫我们不知道应该做什么自然无法在一个方向上长期坚持也缺乏做成事情的热情和意志

因为胆怯我们在逃避自己该去做的事

我们明知道自己应该去做但恐惧攫取了我们的内心让我们装作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因为纠结我们在不同选项中间犹疑不决

时间精力和机会就在这种迟疑中不断耗尽等我们回过神来除了懊悔我们什么也没得到

因为浮躁我们永远在追求捷径扮演成功

我们总是希望努力之后马上看到成果我们制定了长期计划但随即就放弃执行因为我们如此着急去成功

因为脆弱我们一旦遇到问题和困难就想要放弃

我们缺乏勇气和决心困难和障碍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痛苦我们焦虑不已痛苦不堪于是放弃就成了很自然的决定

因为停滞我们缺乏解决实际问题和取得进展的能力

进而我们会被外部环境认为是没有做事能力的人于是进一步失去了做事的机会这是恶性循环

迷茫胆怯纠结浮躁脆弱停滞,六个心魔我们实践路上的六只拦路虎获取深度认知的六个心理障碍

产生心魔的根源是什么

我们看的更深一些会发现其实六个心魔又可以分为四类

迷茫是一类属于方向性和动力弱

胆怯和脆弱是一类属于心理能量弱

纠结和停滞是一类属于行动能力弱

浮躁是一类属于内心力量弱

我们一一来分析这里面也有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

1为什么会没有方向没有动力和热情

因为在当前的考试制度和升学压力下我们的少年们在大学之前处于单一环境强目标弱干扰学生模式

大学经历过渡然后迅速进入社会进入了多元环境弱目标强干扰社会模式

学生模式因为环境纯净目标明确考学外部干扰很弱学生们特别是好学生们根本不需要去思考方向动力和热情这样的事情大家每天不需要去思考判断和抉择只需要按照要求刻苦努力去考取更高的分数进入理想的大学即可

但是社会模式完全不是这样这已经不是版本迭代机制变化这是直接换了一个游戏社会模式中环境高度多元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学校元素极度丰富金钱资源机会平台形象能力影响力……这个游戏复杂度直接上升了好几个层次

东坡夜奔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