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成都市新都区 2024年春季学期 九年级语文阅读试题:杜鹃花落(作者汤阴县某中学校长)?
- 27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诚然,明眼人不难明白说该文章给日本侵略者洗地,大概率是碰瓷。但是近日我的另外一番遭遇确实让我想起了另外一个与之相关的问题,那就是在争霸战争和侵略战争中,如何“反战”的问题。
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几年前,有一位先生曾经通过渲染战争的可怕从而反对无畏舰竞赛,而遭到群嘲。但是现在他或者他的朋友们则大谈“即便战争爆发,依然胜券在望”并公开否定了自己之前的结论:
七年前我并没有认真地、深入地思考,只是简单地照搬历史,把东方阵营比作轴心国,然而,东方阵营的物质生产力、军事力量,都远远强于轴心国,而且东方阵营跟自由世界之间的差距还在不断拉大——注意我说的是自由世界越来越落后于东方。在这种情况下,自由世界唯一的优势,就是过去三十年积累下来的精神优势。过去三十多年里,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霸主,要知道,三十年可是整整一代人的时间,也就是说,对1991年后出生的这一代人来说,以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是从他们记事起,就是天经地义的事,这种思想印记是几乎不可能破除的。但是,“事物的运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由世界的衰落已经十分明显,它无法阻挡东方阵营的崛起,对于1991年以后出生的、习惯了Pax Americana的那一代人来说,这是很难接受的,因为这彻底颠倒了他们习惯的秩序。为了恢复自己的心理平衡,他们只能抓住每一点能够证明“美国的伟大性”的东西,可以是GPT4.0,可以是星舰,也可以是Sora。所以我才说他们的心理很接近1945年那些一边躲在防空洞里一边祈祷wunderwaffe能扭转战局的德国人。美国确实仍在一些项目中领先,比如可回收火箭,比如AI,但这些领先项目并不能帮自由世界挽回败局,就像Me262喷气式战斗机、V-2火箭和21型潜艇不能帮纳粹德国挽回败局一样。美国现在连“Fw190”、“四号坦克”都造不好了,怎么可能顶得住东方阵营的“T-34海”?
说白了,就是某一阵营胜利不可阻挡嘛。
并且声称“战争爆发,也没什么值得可怕的,不过就是换个工作”,甚至大力暗示“战争中,底层并不吃亏,反而会因为上前线得利”:
尽管他们还没有公开讲一些东西,但是很多东西已经是昭然若揭了。我觉得,与其痛骂这种所谓转向,不如想想他们这种转向的原因。至少就对待不义战争态度而言,单纯宣传战争的可怕,并不是一个合适的策略。理由有三:
首先,战争是人类几千年来一直就有的东西。暴力的东西,只能通过暴力而消灭,而不可能通过幻想刽子手放下屠刀放下屠刀而走向和平。战争是反动统治者强加于人民头上的,而不是相反。因此,应该支持被压迫人民反对统治者、被压迫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印度、菲律宾和土耳其的红色游击战、巴勒斯坦反抗以色列的战争以及乌克兰民族反对俄罗斯入侵,都是这种正义的斗争。对他们来说,唯有拿起武器,才能求得生存。战争的确血腥残忍,但是人民别无选择。
其次,“单纯宣传战争的可怕”并不是一个合适的理由,反而会成为某些人转向的借口。就拿上面列举的人来说,他们自己都承认,数年前的“反战”单纯是因为自己当时错误的认定某阵营不能胜利,所以那么讲。这是市侩和墙头草的逻辑,本质也和目田逻辑别无二致:对他们而言,只是在帝国主义阵营中押宝胜者。然而,在帝国主义大屠杀中胜利了的这一阵营,就代表应该被支持?那可真是对于历史的极大讽刺:十月革命不正是发生在协约国阵营中的俄国,那些攻击十月革命者,往往叹息于“都是列宁闹事,不然多撑几个月一战结束,俄国又能获得不少土地”云云。
不管战争前景如何,不管战争可怕程度多大,对于不义战争,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本来就不应该流一滴血。
最后,战争和和平本来就是并非泾渭分明,而是可是互相转化的。帝国主义战争和帝国主义和平,从本质上来说,都只是矛盾运动的不同阶段。要想真正实现和平,就必须消灭战争的政治经济根源,否则本质上无异于欺骗,甚至是帝国主义的帮凶。历史上最著名的慕尼黑阴谋,张伯伦不正是打着和平旗号,通过牺牲弱小民族利益,力图实现帝国主义之间的短暂和平么?然而,这种和平主义,不仅不可能有助于和平,反而是反动的,成了历史的笑柄。
发布于 2024-03-30 21:43・IP 属地西班牙查看全文>>
无弋爰剑 - 14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我认真的看完了全文。
这事傻逼就傻逼在,一个中国人,代入日本人的视角,写士兵文学,实在是太傻比了。
如果这文章是个日本人写的,其实没啥问题,参加侵华战争的岗田大佐打死了已经投共当八路的儿子,这就是作为侵略者的报应。
士兵文学属于侵华战争时期日本左翼作家反应侵略战争罪恶的题材,比如石川达三的《活着的士兵》,所以我国也翻译引进了不少。
但是这人作为一个中国人,代入日本人视角写这类题材,实在是太傻比了,我都想象不到这人的脑回路是咋想的,难道你不知道当你作为中国人写这类题材的时候性质就变了吗?
发布于 2024-03-26 11:08・IP 属地山东查看全文>>
Kresnik - 7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事实上,绝大部分网民连初中生的阅读能力都不具备,这篇文章确实为难他们了。
这里要夸一夸题主,起码把原文贴出来了,可以看到网页版,还有共匪之类的用词,这要是被这些脑残自媒体看到,估计又要发癫了。
这么简单的一篇讽刺帝国主义的文章,用现在的话将叫搬石砸脚,竟然都能被说成是美化,实在是太弱智了,真的不好评价。
这个小小说以前我上高中的时候,学校有订类似的刊物,半月一期,里面的文章没篇千余字,有好有坏,基本都是些短小精悍的故事,这一篇说实话我觉得用词有些怪怪的,比如什么从不干预军事,这不太像人话,水平着实一般,作者是英语学科带头人,算可以理解吧。
但就是这么一般的,这么浅显的,讽刺小故事,都能被现在的弱智网民攻击,真的是无语。
编辑于 2024-03-25 00:49・IP 属地河南查看全文>>
击壤 - 7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有没有一种可能,这篇文章能被审核通过成为试题,就表明在人家老师的眼中,这种叙事手法没有问题?有没有一种可能,人家作者其实是在抨击日本军国主义?初中生看不出来,不可怕,老师会引导。成年人要是看不出来,那就太可怕了。
所以说,作者本意是好的,只不过网民理解歪了。
说实话,本来我看微博,还是很气愤,但是当我来到知乎,看完知友们的观点后,立刻恍然大悟!人家老师的语文能力不是甩咱几条街?人家那么多老师都觉得没问题,那就指定没问题了,有问题的是我自己,是咱们广大网民理解歪了。
在当今的互联网环境,还能有知乎这种保持客观理性的高端论坛是真的不容易,知友们就是有见地!
编辑于 2024-03-26 12:35・IP 属地河北查看全文>>
魔电龙枪 - 3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高超音速蛋卷 - 1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这篇文章叙述手法有点类似陆川导演的那部《南京南京》,陆川拍的日本人角川还更“人性化”一点,只能说这电影如果晚拍15年估计就不只是被喷烂片那么简单了。。。。
发布于 2024-03-25 09:47・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多罗罗罗罗罗 - 0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真.知乎用户 - 0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whitepiggy - 388 个点赞 👍
职业相关,中学语文老师来回答一下,
1.文章作者是不是精日美化侵略?不是
这篇文章就是很典型的上世纪风格,即坏的是日本军国主义不是日本人那一套,文章主题出发点很简单“军国主义导致父子相残,所以军国主义坏”,谈不上什么美化侵略,一个日本兵误杀自己的儿子怎么看出为军国主义做颂歌的?
2.文章有没有问题?有
作者写的太烂了,导致主题传达非常生硬,你看这题目下面很多人义愤填膺就知道写的多烂了。你既然想写这个主题,就要突出日本士兵被天皇洗脑的愚蠢狂热,比如大佐是如何对中国平民凶残,这样他误杀儿子后的悲伤才更有讽刺意味,而不是生硬的什么“鲜血像杜鹃花”
总结:蠢人办坏事,对上世纪文学拙劣的模仿,我对作者和出卷人不同情。不过那些高喊什么外务省渗透美化侵略的人也是捕风捉影无中生有,作者写不明白文章,看客也不看文章上来就扣帽子攻击,只能感叹我国的语文教育任重道远了。
发布于 2024-03-26 14:49・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饕餮 - 307 个点赞 👍
成都市新都区“毒试卷”事件,有问题的不仅仅是《杜鹃花落》的作者李佳前。
近日,成都市新都区初三学生参加的一场考试中,语文试卷中出现了一篇疑似美化侵华日军、贬损我军的文章,引发网友的关注。
该文章标题为《杜鹃花落》,以侵华日军岗田大佐的视角,讲述了一个关于“复仇”的故事。
文章从一个侵华日军大佐的视角,讲述儿子为了看望父亲,被八路抓住,日本大佐为了报仇去打八路,结果把自己儿子给炸死了。父亲最后抱着儿子的遗物痛哭,然后鲜血流在地上像杜鹃凋零。
我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究竟是中国成都的初中试卷还是日本京都的初中试卷?
竟然把恶贯满盈的侵华日军宣扬成了正义之师,把侵略者描绘成了被害者。
以致很多孩子在做这道阅读理解的过程中深感不适,甚至感觉自己是个汉奸!
《杜鹃花落》这篇文章2023年12月20日发表于“教师家园”,作者是李佳前。
那这个李佳前是什么人呢?
李佳前,河南省汤阴县文星中学支部书记、校长,中小学高级教师。安阳市英语学科带头人,汤阴县第三届十大名校长之一。“办有担当的教育”是办学理念。
作为一个校长,而且是一位党员、中学支部书记,难道不知道日本侵略者给河南人民带来的灾难历史吗?
他是如何共情日本侵略者的!
只有汉奸才会站在日本人的角度去对待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
中国人那么多,出现一两个憎恨和背叛自己民族的异类并不奇怪,最可怕的是李佳前竟然是一个教书育人的中学校长。
只能说我国的教育界,被外国势力渗透得很严重。
不少像李佳前这样的教育工作者,他们位居高位,领着祖国纳税人的钱、国家发的工资,享受着国家提供的最优异的待遇,憎恨和背叛自己的国家和民族。端起碗吃肉是他们,放下碗骂娘也是他们。
值得注意的是:李佳前《杜鹃花落》这篇文章的质量并不高。
比如:开篇“促不及防”,应为“猝不及防”;“不停的”应为“不停地”;“身子好像泄了劲儿,马上就会坐到地上的感觉”是个病句,应去掉“的感觉”才通顺。
除了文笔较差,这篇文章还存在立意不明确的问题。
就是说李佳前这位英语老师的文学修养并不怎么样。
这么一个文学水平并不高的人,他文章怎么会得到跨省的教育系统的青睐呢?
如果我们用一句话来说,那就是“给利益小人以大荣誉”。
这是“文艺国际”对一个国家文化渗透的一种策略。
以色列作家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一书中说:国家是想象中的共同体。
就是说,任何国家都是建立在这个国家的历史、英雄人物的共同想象的基础上的。
一旦这个国家的历史和英雄人物被解构掉,这个国家也很容易分崩离析。
亨廷顿在《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说过:“对一个传统社会的稳定来说,构成主要威胁的,并非来自外国军队的侵略,而是来自外国观念的侵入,印刷品和言论比军队和坦克推进得更快、更深入。”
苏联就是这样,堡垒从内部被攻破了。而苏联解体的的重要推手,就是苏联的文艺界和教育界。
国际金融资本集团首先控制了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传媒和文艺机构,形成了一个“文艺国际”的跨国组织。
然后设立了各种“国际大奖”,控制了全球文艺的审美权和评审权。
当文艺国际刚把手伸到苏联文艺界的时候,他们在苏联国内挑了一批人才来铺路,为手伸到更深处打开缺口。
不过很多真正有才华的人看清楚这个陷阱以后,拿到奖以后就不配合。这个时候“文艺国际”就调整了一个策略,那就是“给利益小人以大荣誉”,这被证明是比军事占领更有效的颠覆手段,为此一张由驻外记者、“国际”艺术掮客、制片人、书商、学者、教授等组成的情报网迅速进入一国上层建筑,通过“荣誉平台”为挑中的人提供道德优越感和利益。
这些拿到大荣誉的小人开始制造历史虚无主义疯狂地攻击苏联。
保尔柯察金,被污为叛徒。
女英雄卓娅,被抹黑成酒鬼疯子精神病人。
女英雄狙击手柳德米拉,单兵击杀35名德军,被抹黑为查无此人。
马特洛索夫,卫国战争中奋不顾身堵枪眼,被抹黑成“猥琐的少年犯”。
苏联的文艺界解构了苏联的历史,埋葬了本国的英雄,美化了他们的敌国,也给毛熊掘好了自己的坟墓。
更值得深思的是,成都市新都区“毒试卷”事件,有问题的不仅仅是《杜鹃花落》的作者李佳前,还有制作这份试卷的相关人员。
有人说是不是试卷的编者能力水平太低,导致没有发现问题?
那当然是不可能的!能够担任成都新都区初中语文试卷编写的至少都是教研员级别的。
你可以怀疑他们的三观不正,但绝对不要质疑他们的专业水平。
可以看看这篇文章下面的题目,从第8道题到第11道题是一个很完整的阅读理解答题体系,最后还引导学校阐明作者的创作意图,设计得相当巧妙。
一篇连孩子都能看出来的美化日军满篇恶臭的媚日文章,为什么会堂而皇之的出现在初三考试的语文试卷上?
为什么还是要求孩子必须认真阅读的高分值文章?老师们难道看不出来?
一张试卷编制有多位老师参与,难道都看不出来?
发卷子的老师看不出来?
阅卷的老师看不出来?
这是整个教育环节的失灵,也是所有相关老师失位!
所以试卷编者并不是水平不够,他们和《杜鹃花落》的作者李佳前一样,都只是直接的坏,不想掩饰的坏。
他们要毒害我们的孩子,他们想要的是让我们这个民族一发生战争就跪在侵略者下面。
几十万川军出川抗日,身负死字旗,十室九空,竟然换来如此的地步?
孩子们是祖国的未来,如果孩子们的意识形态发生偏离,我们还有未来吗?
毒试卷要销毁,但教育领域的毒瘤更应该清除!
编辑于 2024-03-26 22:31・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青陆 - 305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废柴 - 256 个点赞 👍
字面意思的本意是好的,执行的不能更坏了。立意本身是再平常不过的军旅作品常见构思,也就是用“反派主角遭报应”说明正派是对的。但是作品呈现出来的水平我不开任何玩笑地说上不了《故事会》——不要看到故事会就嘲讽,由于喜欢这类文艺作品,我对军旅作品的上下限要求都是极其宽容的,也就是无论多深奥都乐于硬着头皮看,无论多“俗”那也能看两眼。故事会上的文章,如杂志名所说,起码要是一个合格的小故事。
这篇文章就是采用了一种劣质的《意林》,《读者》式文风,我称之为“大惊小怪文风”,作者对所有事物的描述都极为感性,也就是很多人非常反感的什么真情大佐什么杜鹃花,而另一方面又写不出真的感人的情节,只能努力营造文字上的“感性”气氛来达到“哭,你们都给我哭”的效果。真的去投稿意林读者也是要被刷下来的。其实最合适的类比是春晚包饺子小品,结尾所有人都会因为“包饺子”变得极度感性,然后开始说教指望自己感动了观众也会跟着感动。
至于如果要救的话怎么救, @北风 的无疑是一个复杂的优解,我作为一个看了十几年此类作品的这领域精神老登,来个最简便,改动最少的局部次优解,保证药到病除:
地点改成波兰;
时间改成1944年华沙起义;
大佐改成SS上校;
八路军改成被围剿的一支反抗军;
大佐的孩子(注意不是“儿子”)改成KPD党员;
儿子改成女儿;
杜鹃花改成矢车菊;
所有武器换成符合新场景的版本。
这下起码能发《故事会》。不信替换后再读一遍。
发布于 2024-03-27 08:18・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知乎用户 - 255 个点赞 👍
文章是三流的,甚至不入流,一个中国英语老师代入日军视角写出来的东西不伦不类
但并不是像网上疯传的美化侵略,我读了半天,应该是暗示侵略者把儿子也轰死了,旨在表达双方平民百姓都是受害者,属于比较俗套的反战文学,同意某个答主所说,这种文章不适合给初中生读更不适合写在试卷上
不过,这篇文章倒是一个很好的语文素养检测器,大多数人的阅读理解能力停留在看大白话的阶段,语文教育任重而道远,教研员想别出心裁装一下,结果高估了作者也高估了网民和学生,最后团灭了
查看全文>>
淮左布衣 - 239 个点赞 👍
河南那个校长作者是教英语的,算是河觞入脑,写出这种文章不足为奇。
真正有问题的是这种没有任何文字美感也没有什么文学技巧甚至都没有什么硬关系的文章怎么就能堂而皇之地上中学语文试卷。
想想是成都教育局,再想想疫情期间外交战第一个被关停的是美帝成都领事馆,一切似乎都说的通了……
发布于 2024-03-26 08:50・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知乎用户 - 221 个点赞 👍
这篇文章在舆论场引起的轩然大波,只能说明极右翼势力已经占领了舆论场的角角落落,我们国家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维护的东西,已经彻彻底底被清理干净了。
这篇文章,单从文笔来看,相当不成熟。但它所要表达的意思是显而易见的,即以一个日本军人的悔恨和遗憾,控诉侵略战争的残酷,突出八路军对日本非军事人员的人文关怀。这个主旨非常的浅显,这也是为什么出题者把它作为初中生的阅读理解题,但他显然没有意识到当今舆论场的危险。
如今,涉事者被火速停职查办,向社会传达了一个信号,那就是,任何文学艺术作品不可以用敌人视角来叙事,敌人的情绪中任何一丝正面的,或者哪怕是“体现人性复杂性”的东西,都会被视为“为侵略者洗白”。只有把敌人完全塑造成毫无来由的纸片人,才是正确的。可以说,到了这个地步,说明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乃至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那么多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维护的东西,已经被一些别有用心的反动份子破坏殆尽了。最可悲的是,那些用尽一生维护马克思主义的领袖,还要被这群右翼分子拿出来当成“旗帜”,用他们的名头去毁灭他们一生维护的东西,实在是让人唏嘘不已。
很多人不理解我说的啥意思,我再给大家补充一下,我判断一个文艺作品是不是洗白侵略者、甚至为军国主义招魂的标准: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把作者换成日本人,你们是不是仍然觉得它有问题?比如说,这篇文章就是那个日军军官的回忆录,他写他自己围剿八路军的时候把自己儿子打死了,你会觉得有问题吗?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作者是那个真的犯下了侵略罪行的日本军官,那这篇文章毫无疑问是正能量的,作者也毫无疑问是八路军战士的同情者。那么为什么作者换成中国人,就成了“为侵略者洗白”了呢?
其实你认真读一篇文章,能很明显地感觉作者的情绪,作者在文章的最后,写到侵略者打死自己的儿子的时候,场景描述的越遗憾、越悲伤,就越能宣泄作者对军国主义的复仇情绪,这种复仇的快感要远远超过开无双割草杀日本鬼子。这种思维也是典型的左派思维,这类人的作品中,最酣畅淋漓的复仇方式一定是牺牲自己让敌人愧疚,就像刘慈欣《三体》中主动放弃武装的托马斯维德一样。这种文学表现方式不被允许,其实反映出了一个深层次道理,那就是,左派的思维,阶级叙事的表述方式,乃至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已经不被主流舆论所接受了。
有句名言,叫“以史为镜,可以知得失”,但如果以后我们的文艺作品不能从敌人的视角看问题,不能展示敌人的多样性,不能从人性的角度分析敌人的纠结和悲剧。那我们对于抗日战争,就无法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分析,只能得出“日本人都王八蛋,畏威而不怀德,所以侵略我们”,以及“我们的民族坚韧不屈,有共产党的领导,才取得了胜利”,这种简单粗暴的结论。那国家投入了那么大精力普及的的九年义务教育,至少是历史这一块,算是彻底白花钱白费力了。
编辑于 2024-03-27 08:54・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淡忘的蝠 - 207 个点赞 👍
一篇文章,炸出了简中网民教育水平的参差……
我们先从后往前推,“儿子”是怎么死的?——被父亲的炮火炸死的,临死前受到了中国军人的保护(灰色军装)。
白旗是谁打的?——是“儿子”,他脱下了自己的白衬衫,又穿回了自己的日本青年服装。
打断白旗的枪是谁开的?——是日军。文中已经很明显地表示出中国军人已经弹尽粮绝了,而岗田的内心独白是“谁要你们投降?我要你们死!”,加上之前日军已经取得了优势,正待发起最后进攻,而这一声枪响之后,岗田“精神又一次激昂起来”。
好,到这里我们已经基本可以得出结论:
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刻,中国军人也不忘保护“儿子”,而且在这样高强度的战斗和转移之中,“儿子”依旧能够跟中国军人一起行动,说明“儿子”并不是俘虏身份,否则要么释放要么处决了。
那么,“儿子”为什么要和中国军人一起行动呢?——因为“儿子”向来不关心军事(文中用了“干预”我认为可能是错用),所以也就无从得知日本军队在华夏大地上的暴行。
在亲眼见证了日军暴行之后,进步青年当然想要参加抵抗组织,对抗邪恶的日本军队。
最后,
查看全文>>
某人 - 195 个点赞 👍
一篇文章,炸出了简中网民教育水平的参差……
我们先从后往前推,“儿子”是怎么死的?——被父亲的炮火炸死的,临死前受到了中国军人的保护(灰色军装)。
白旗是谁打的?——是“儿子”,他脱下了自己的白衬衫,又穿回了自己的日本青年服装。
打断白旗的枪是谁开的?——是日军。文中已经很明显地表示出中国军人已经弹尽粮绝了,而岗田的内心独白是“谁要你们投降?我要你们死!”,加上之前日军已经取得了优势,正待发起最后进攻,而这一声枪响之后,岗田“精神又一次激昂起来”。
好,到这里我们已经基本可以得出结论:
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刻,中国军人也不忘保护“儿子”,而且在这样高强度的战斗和转移之中,“儿子”依旧能够跟中国军人一起行动,说明“儿子”并不是俘虏身份,否则要么释放要么处决了。
那么,“儿子”为什么要和中国军人一起行动呢?——因为“儿子”向来不关心军事(文中用了“干预”我认为可能是错用),所以也就无从得知日本军队在华夏大地上的暴行。
在亲眼见证了日军暴行之后,进步青年当然想要参加抵抗组织,对抗邪恶的日本军队。
最后,“杜鹃花”的含义是什么?——隐喻了华夏土地遭受了日军侵略而破败不堪(村落隐喻),但抵抗者依旧顽强战斗,他们的鲜血在褐色的土地(杜鹃枝条)上绽放出鲜艳的花朵(⑥段末)。最后的父亲咳血在“儿子”身上,化作杜鹃花一样的勋章。
整个文章看下来,完全就是上个世纪通用的写法,包括铺垫到最后的揭露,简直就是一篇套路水文。这不由得让我想问一句:现在的人都怎么了?是从小到大都没看过反战文章吗?
网民们的无脑言论是不是更揭示了我国的教育水平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如果初中生连这个题都做不来,那岂不是说明了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巨大失败?
编辑于 2024-03-25 13:54・IP 属地辽宁查看全文>>
某人 - 155 个点赞 👍
除了看AV 或者GV我汤姆能把自己带入一下霓虹国视角之外。。我实在是想不出这个校长是怎么把自己带入侵华日军,还是当爹的视角,看着儿子洁净完整,健硕的胸膛,衬衣没扣,白皙的脸???
成天看擦边视频我都没有这么好的想象力。
大老远跑来侵华杀人放火都是这么干净傻白甜的吗???还汤姆得牺牲灰色军装的中国人护着他,陪着他死???
文学创作确实需要作者做出视角的切换,改变。时而郭靖时而杨康。为什么同样是虚构,金庸带入杨康,欧阳锋这些反派就不会翻车呢?因为是真的把他们当做复杂有力反派来写啊。
反派写的再强大,精致,诡计多端。男主郭靖和他的妈过的再食不果腹颠沛流离,也是心在大宋,从来没和金国有过同理心吧?
这就是反派写的再强,你都不能忘记主旨是什么。
如果还要写同样的故事我个人建议多把笔墨用在,中国军人灵活的游击战利用有利地形与日本侵略者的残暴火力久久周旋,最终日本人气急败坏,杀红了眼连着参加侵华战争的被俘独生子和中国军人一起杀了,并身负重伤彻底断送了自己家族的未来。最后在零落的杜鹃花前绝望切腹。
结尾
英勇无畏的中国人民在面对侵略者时就像这火红的杜鹃花一样!
就算在反抗侵略者的刀枪炮火中零落成泥,但到明年春天还会继续盛开!生生不息!
让我们缅怀先烈。
编辑于 2024-03-26 13:21・IP 属地新疆查看全文>>
萄道人 - 15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不恤人言 - 148 个点赞 👍
这事最细思极恐的是,命题前相关部门不是没审查过这篇文章。
原文用的是“共fei”,考试时候改成“共军”了
所以这说明啥,说明人家只是觉得这篇文章少量措辞有问题,但是大的立意没啥问题。
思想歪成什么样了!
发布于 2024-03-26 10:35・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知乎用户 - 147 个点赞 👍
难道教育的阵地失守了吗?这绝不是疏忽,这一定要追责到底!《杜鹃花落》阅读理解事件引发热议:民族底线不容挑战!
谁能想到,一篇名为《杜鹃花落》的阅读理解文章竟然堂而皇之的登上了四川新都九年级一诊的试卷!该文章以日军的视角展开,讲述了一名日军大佐为了救儿子而反攻八路军的故事。然而,文章中对日军大佐的夸赞以及用杜鹃花比喻大佐的死亡,引发了众多网友的不满和质疑。质疑这是汉奸行径!
据了解,《杜鹃花落》的作者李佳前是河南汤阴的一位中学校长、高级教师。他亲自撰写文章并作为学生考题,这一行为本身就极为罕见。然而,更为引人关注的是,文章中所传递的价值观和历史观。在这样一个以侵略战争为背景的故事中,将杜鹃花与日军大佐的死亡相联系,无疑是对历史事实和民族情感的扭曲。
事件曝光后,立即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有网友表示,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应该传递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而不应该出现这种有毒的考卷。更有网友直言,校长李佳前的行为是任性妄为,公然挑战民族的底线,应该受到严厉的惩处。而也有网友称:教育失守又不是一天两天,插图查的不疼不痒,这是更进一步的试探!
眼看事情越闹越大,学校方面也开始采取行动。据报道,学校连夜焚烧了涉事的试卷,试图销毁证据。然而,事情已经流传到了网上,再怎么烧毁也于事无补。
对于这一事件,笔者认为,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应该坚守教育的底线和原则。任何试图扭曲历史事实、挑战民族底线的行为都是不可容忍的。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该以身作则,传递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而且此事捅出来,是因为家长,并非老师,老师在这个过程中是不是已经麻木了?是不是还有别的学校的卷子也是如此?
我特别想问:十年育树,百年育人”,建国还不到百年,教育口出问题就是毁掉根基!现在屡禁不止,屡查屡犯,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发布于 2024-03-25 21:10・IP 属地山东查看全文>>
趣笔谈教 - 14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斯威特sweet - 139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阿姆斯壮 - 133 个点赞 👍
这篇文章属于“本意是好的,结果执行歪了”。看完全文作者虽然视角放在了一个侵华日军身上,但文章并没有要美化侵略的意图,无奈作者水平实在太烂这才翻车。
原文里这个岗田的儿子被抢了,他第一时间不是想办法确认儿子是不是还活着,反而先主动进攻八路军,还说什么“谁要你们投降,我要你们死”,这是生怕自己儿子不死?一般的做法不是先尽可能俘虏人质,然后要求交换俘虏吗?
而且语文试卷上还把唯一一段描写八路军保护俘虏的片段删去了,难怪要招人骂。
至于知友 @杨爱红 认为「日本人民受害者论」和「中日人民团结论」是“前后三十对日问题上总的核心思想”,其实是低估了这两条观点,这两条观点的起源远早于一共,类似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
1933年,迅哥儿在日本《无产阶级文学》第四、五期合刊上发表了《闻小林同志之死》[1],纪念《蟹工船》的作者、被日本政府毒打致死的左翼文学家小林多喜二[2]:
日本和中国的大众,本来就是兄弟。资产阶级欺骗大众,用他们的血划了界线,还继续在划着。
但是无产阶级和他们的先驱们,正用血把它洗去。
小林同志之死,就是一个实证。
我们是知道的,我们不会忘记。
我们坚定地沿着小林同志的血路携手前进。
鲁迅小林多喜二 1938年4月29日,日军轰炸武汉,镇江籍飞行员陈怀民驾机以身作弹撞毁敌机,与敌同归于尽。之后在日军飞行员高桥宪一的衣服里,人们发现了他的妻子美惠子情真意切盼夫归的家书。见信后,陈怀民妹妹陈难深感战争给两国百姓带来的苦痛,动笔给美惠子写下了《致美惠子女士的一封信》[3]。
……(此处介绍空战情况,略)
我失去胞兄的心境,使我设身处地想到你失去高桥先生的心境,想到中日人民竟如此凄惨地牺牲于贵国军阀的错误政策之下,因此我不能不告诉你这个真实!我的母亲,她只有伤感地凝望着漫不经心的江水和惨淡的月色,让惨痛的回忆敲打着她年老将断的心弦。然而青春多情的你,片片樱花也会引动相思。你也许能够从悲痛的遭遇中,想到人类的命运吧?!
怀民哥哥坚毅地猛撞高桥的飞机,和高桥君同归于尽,这不是发泄他对高桥君的私仇。他和高桥君没有私人仇恨,他们只是代表着两种不同力量粉碎了他们自己。他虽久已抱了为国牺牲、为正义奋斗的决心,而这事变的迅速到来,却给予我的刺激太大了。
由于我强烈的哀伤,我就常常思念到你。想到你的整天在笑中生活着的两个孩子和你此后残缺凄凉的生涯,我恨不能立刻到贵国去亲自见到你,和你共度友爱的生活。我决不会因为你们国家的军阀对我们侵略而仇恨你,我深深了解你们那被疯狂的军阀压迫的痛苦。
既然这样,你应该以爱护全人类,救自己救人类的热忱,来防止自己国内军阀的跋扈。我们要使两个国家以及全世界所有国家,从侵略战争的悲惨命运里解放出来。
我还得告诉你,我是厌恶战争的。但我们中国是为了抵抗暴力而战,这种战争是维护正义和人道的。贵国军阀对中国人民的残暴行为和强占中国领土的野心一天不停止,我们每一个中国人,不分男女老少,都将参加到更猛烈、更强化的斗争里去,即使粉身碎骨,也绝没有一个人会屈服!
末了,我告诉你,我家里的父母都非常深切地关怀你,像关怀她的女儿一般不带半点怨恨。我盼望有一天让我们的手互相友爱地握着,心和心相印着,沉浸在新鲜的年轻人的热情里。我们有理由为这个信念而努力。
祝你为全世界的和平而奋斗!1940年8月百团大战中,八路军攻占了日军控制的井陉煤矿,日军遂向矿区开炮,丝毫不顾尚有未撤走的日本侨民。晋察冀军区部队第3团第1营4连连长韩金铭和通信员杨仲山冒着生命危险,从日军炮火下救出了两个孩子,也就是当年才四五岁的美穗子和妹妹。杨成武派人江两个孩子送到总前指聂荣臻处。聂荣臻认为边区环境艰苦,部队又时常转移,无法照顾,不如送回日本,交由她们的亲戚抚养。于是安排老乡李华堂,准备了一副挑子,将两个小孩挑到日军驻扎地点。聂荣臻还给日本官兵写了一封信[4][5]:
日本军官长士兵诸君:
日阀横暴,侵我中华,战争延绵于兹四年矣。中日两国人民死伤残废者不知凡几,辗转流离者,又不知凡几。此种惨痛事件,其责任应完全由日阀负之。
此次我军进击正太线,收复东王舍,带来日本弱女二人。其母不幸死于炮火中,其父于矿井着火时受重伤,经我救治无效,不幸殒命。余此伶仃孤苦之幼女,一女仅五六龄,一女尚在襁褓中,彷徨无依,情殊可悯。经我收容抚育后,兹特着人送还,请转交其亲属抚养,幸勿使彼辈无辜孤女沦落异域,葬身沟壑而后已。
中日两国人民本无仇怨,不图日阀专政,逞其凶毒,内则横征暴敛,外则制造战争。致使日本人民起居不安,生活困难,背井离乡,触冒烽火,寡人之妻,孤人之子,独人父母。对于中国和平居民,则更肆行烧杀淫掠,惨无人道,死伤流亡,痛剧创深。此实中日两大民族空前之浩劫,日阀之万恶罪行也。
但中国人民决不以日本士兵及人民为仇敌,所以坚持抗战,誓死抗日者,迫于日阀侵略而自卫耳。而侵略中国亦非日本士兵及人民之志愿,亦不过为日阀胁从耳。为今之计,中日两国之士兵及人民应携起手来,立即反对与消灭此种罪恶战争,打倒日本军阀财阀,以争取两大民族真正的解放自由与幸福。否则中国人民固将更增艰苦,而君辈前途将亦不堪设想矣。
我八路军本国际主义之精神,至仁至义,有始有终,必当为中华民族之生存与人类之永久和平而奋斗到底,必当与野蛮横暴之日阀血战到底。深望君等幡然觉醒,与中国士兵人民齐心合力,共谋解放,则日本幸甚,中国亦幸甚。
专此即颂
安好
聂荣臻
八月二十二日聂荣臻送回美穗子 聂荣臻元帅与美穗子再次相见 参考
- ^闻小林同志之死 https://www.marxists.org/chinese/reference-books/luxun/24/081.htm
- ^闻小林同志之死 http://www.luxunmuseum.com.cn/cx/content.php?id=2264&
- ^1938.4.29,武汉上空,他驾机向敌机冲去……--党史频道-人民网 http://dangshi.people.com.cn/n1/2017/0922/c85037-29552374.html
- ^八路军拯救日本小女孩的往事——人民政协网 https://www.rmzxb.com.cn/c/2014-11-06/403738.shtml
- ^悲欢离合辛酸事,化作中日友谊篇——聂荣臻元帅和他的日本“女儿”--国际--人民网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1/1009/c441230-32248367.html
发布于 2024-03-26 18:25・IP 属地河北查看全文>>
厚颜无耻王司徒 - 130 个点赞 👍
很明显的反战主义题材。
但是在部分网友看来,以恶人为第一人称视角的文章,其创作者必然支持恶人的恶行。反战主义在国内的不流行,也加剧了这种误读。国内流行的与其说是反战,不如说是仇恨被侵略。
而可怕的地方还不在于网络舆论的狂热,而在于当事人真的受到了处罚。今天,一篇意在反战的短文,由于在舆论发酵中被歪曲成了完全相反的意思,那么它就真的具有了美日属性和辱八路属性。
这再度证明了一个事实,只要声音够大,文字狱和大字报也具有合法性。
发布于 2024-03-26 20:53・IP 属地湖北查看全文>>
知乎用户 - 129 个点赞 👍
一个日本军官,儿子被共军抓了,为了泄愤,杀了一队共军,然后发现儿子就在这支队伍中,也被他杀害了。
细节处可以看出被围的共军誓死不降,同时也没有利用日本平民做挡箭牌求生,体现了解放军视死如归,军纪严明的一面。
这么一个故事,用我军做主视角不合适,因为全都牺牲了。所以只能用第三视角,或者日军视角,选择日军视角更便于通过大量的心理活动体现出战争扭曲人心智的一面。
选择日军军官视角,为了不出戏,选择符合角色身份的用语,也没什么大问题,很多艺术作品中的反派不都这样么?是不是,愚蠢的人类。
关键的问题是这样一篇内涵有些隐晦的文章,是否适合作为九年级阅读题,毕竟9年级的孩子阅读理解能力有限,心智还没有成熟,没准还真就代入进去了。这个锅不该原作者背,而应该是出题者。
不过更大的问题是,就这么一篇也就高考水准的阅读理解文章,九年级孩子不懂也就算了,网上一群成年人也不懂?落后就要挨打,麻烦你们提升一下自己的文化水平,不要拖祖国的后腿。
发布于 2024-03-26 13:40・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知乎用户 - 125 个点赞 👍
已经有很多答主对文章本身的中心思想和写作水平进行分析,我觉得大部分理性人能达成某种共识,这里我借用下面某位中学语文老师答主的总结:
1.文章作者是不是精日美化侵略?不是
这篇文章就是很典型的上世纪风格,即坏的是日本军国主义不是日本人那一套,文章主题出发点很简单“军国主义导致父子相残,所以军国主义坏”,谈不上什么美化侵略,一个日本兵误杀自己的儿子怎么看出为军国主义做颂歌的?
2.文章有没有问题?
作者写的太烂了,导致主题传达非常生硬,你看这题目下面很多人义愤填膺就知道写的多烂了。你既然想写这个主题,就要突出日本士兵被天皇洗脑的愚蠢狂热,比如大佐是如何对中国平民凶残,这样他误杀儿子后的悲伤才更有讽刺意味,而不是生硬的什么“鲜血像杜鹃花”。
作者:饕餮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49822247/answer/3444006047也就是,首先,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主观目的绝对不是为了美化侵略者、侮辱八路军(从作者背景来看,他也没有这么做的利益动机);其次,作者的确写作水平欠佳,对于相同主题的写作方式还停留在上个世纪。这就导致,当读者群体是初中生或其他阅读理解能力不那么突出,也不愿意认真细读的民众时,极易让读者产生作者是在表达对侵略者的同情的第一观感。如果无法认同以上内容,可以滑走了,不用看我下面的分析,也不要浪费自己宝贵的时间私信骂我,影响双方的心情。
基于上述共识,我觉得更需要关注的是官方对作者处罚的正当性问题。前文是基于文本解读的阐释性与描述性问题,属于文学的范畴;而后文要探讨的是给予作者免职处罚是否正当的规范性问题,某种意义上属于法学的范畴。
首先,对侵略者表达同情与美化侵略者+侮辱八路军完全是两种层次的指控。后者我认为在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是道德不正当的,因此不能以言论自由为借口豁免(参见德国对涉及纳粹文学作品的严格管控);但对于前者,我认为同情侵略者(具体的人,而不是抽象的侵略国),完全可以产生于反战思想。所谓”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反之亦然。对日本军官在法西斯战争中丧子之痛的描写完全可以与反战的中心思想兼容,因为人本来就具有复杂性。你可以不认同这种表达方式,但这就是文学表达自由的一部分,也是言论自由的一部分,那么对该作者的免职处理无疑是对文学创作自由的打压和限制,不具有正当性。这就好像,作为个体,你可以骂莫言,但是法律不能禁止莫言继续以该种方式进行文学创作。
其次,对言论自由边界最通俗的理解,就是行使言论自由的时候不能损害他人的利益。如果把这个事件与毒教材事件作类比,那么这种表达自由当然不具有合理性。但是,这个事件中,作者的原文系2023年发表在某公众号上,只是现在被成都某中学选为期中考试阅读理解考题,因而引起舆论风波,最终导致作者被停职。但是,即使要追究责任,是不是应该追究命题组老师的责任?(当然,由于我认为作者本身并没有传达错误的思想,只是不适合初中学生阅读,所以即使追究命题老师的责任,也应该追究选题不当的失职责任,而不是追究”立场错误“、荼毒青少年的责任)如果认为原作者应当为此负责,是不是意味着文章发表在公众号之日起,作者就应该被撤职?那么这里的问题是,为什么不追究公众号运营者审核不力的责任?换言之,作者只是进行了文学创作,没有强制公众号刊登,亦没有强制某中学把它作为考题,最后不管认为谁的利益受损了,作者的创作行为与xx利益受损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链条是不是过长,是不是介入了太多作者本人无法控制的非正常因素?那么,对作者进行处分的正当性何在?当然,如果此前炒得沸沸扬扬的”伤害中华民族人民感情“真的进入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制范围,那这件事就另当别论,毕竟中华民族人民的感情太容易被伤害了。
最后,无论是这次舆论风波还是上次农夫山泉的舆论风波,我的感觉是舆论场都太割裂了,比前几年要割裂得多,甚至达到了”平分秋色“的割裂,无论是用户评论还是公众号文章,都能找到完全对立的两种立场,而且数量势均力敌。官方的态度也模棱两可(当然这个事情还有待官媒的介入)。我坦言在这两次舆论中我都站了同一立场,并且真的感觉对面的观点荒谬得不值一驳,我相信对面立场的人也会有同样的想法。
究其原因,我认为是民族主义教育与宣传不断强化,覆盖了越来越多的人群,但是其中的反理性特征决定了其不可能取得全面胜利,必然会遭到部分群体的强烈反抗,最终形成了民族议题上的巨大割裂。我不知道该怎么解决,但我觉得一个社会如果如此难以凝聚共识,是非常危险的。
编辑于 2024-03-26 21:18・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speechless - 125 个点赞 👍
无论什么事情都会有一小撮抛开事实不谈的精神患者给中国人民大众扣上无脑、没文化、民粹的帽子,然后装作大义凛然的做派,以高人一等的姿态、轻蔑嘲讽的语调、装神弄鬼的方式给自己的精神主人洗白。——然并卵,精神患者不可能成为主导或者阻碍社会发展的势力,无非是想引起别人关注的小丑而已。
编辑于 2024-03-25 15:32・IP 属地贵州查看全文>>
洪七公 - 115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别看了 - 114 个点赞 👍
你故意在南京穿和服,也就恶心一下路人,大家唾骂唾骂也就过去了。
你写这种反动文章,花版面费发表在地摊文学上,根本没几个人会去看,也就恶心一下杂志编辑。
这他喵的公然出现在考试试卷上,强迫那么多孩子去仔细阅读这篇文章,简直了!这罪行,不比公开传播淫秽色情内容严重十倍?
相关教研员、相关负责人不开除几个,我有理由相信整个成都也已经烂完了。
发布于 2024-03-26 12:32・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田了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