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然,明眼人不难明白说该文章给日本侵略者洗地,大概率是碰瓷。但是近日我的另外一番遭遇确实让我想起了另外一个与之相关的问题,那就是在争霸战争和侵略战争中,如何“反战”的问题。
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几年前,有一位先生曾经通过渲染战争的可怕从而反对无畏舰竞赛,而遭到群嘲。但是现在他或者他的朋友们则大谈“即便战争爆发,依然胜券在望”并公开否定了自己之前的结论:
七年前我并没有认真地、深入地思考,只是简单地照搬历史,把东方阵营比作轴心国,然而,东方阵营的物质生产力、军事力量,都远远强于轴心国,而且东方阵营跟自由世界之间的差距还在不断拉大——注意我说的是自由世界越来越落后于东方。在这种情况下,自由世界唯一的优势,就是过去三十年积累下来的精神优势。过去三十多年里,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霸主,要知道,三十年可是整整一代人的时间,也就是说,对1991年后出生的这一代人来说,以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是从他们记事起,就是天经地义的事,这种思想印记是几乎不可能破除的。但是,“事物的运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由世界的衰落已经十分明显,它无法阻挡东方阵营的崛起,对于1991年以后出生的、习惯了Pax Americana的那一代人来说,这是很难接受的,因为这彻底颠倒了他们习惯的秩序。为了恢复自己的心理平衡,他们只能抓住每一点能够证明“美国的伟大性”的东西,可以是GPT4.0,可以是星舰,也可以是Sora。所以我才说他们的心理很接近1945年那些一边躲在防空洞里一边祈祷wunderwaffe能扭转战局的德国人。美国确实仍在一些项目中领先,比如可回收火箭,比如AI,但这些领先项目并不能帮自由世界挽回败局,就像Me262喷气式战斗机、V-2火箭和21型潜艇不能帮纳粹德国挽回败局一样。美国现在连“Fw190”、“四号坦克”都造不好了,怎么可能顶得住东方阵营的“T-34海”?
说白了,就是某一阵营胜利不可阻挡嘛。
并且声称“战争爆发,也没什么值得可怕的,不过就是换个工作”,甚至大力暗示“战争中,底层并不吃亏,反而会因为上前线得利”:


尽管他们还没有公开讲一些东西,但是很多东西已经是昭然若揭了。我觉得,与其痛骂这种所谓转向,不如想想他们这种转向的原因。至少就对待不义战争态度而言,单纯宣传战争的可怕,并不是一个合适的策略。理由有三:
首先,战争是人类几千年来一直就有的东西。暴力的东西,只能通过暴力而消灭,而不可能通过幻想刽子手放下屠刀放下屠刀而走向和平。战争是反动统治者强加于人民头上的,而不是相反。因此,应该支持被压迫人民反对统治者、被压迫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印度、菲律宾和土耳其的红色游击战、巴勒斯坦反抗以色列的战争以及乌克兰民族反对俄罗斯入侵,都是这种正义的斗争。对他们来说,唯有拿起武器,才能求得生存。战争的确血腥残忍,但是人民别无选择。
其次,“单纯宣传战争的可怕”并不是一个合适的理由,反而会成为某些人转向的借口。就拿上面列举的人来说,他们自己都承认,数年前的“反战”单纯是因为自己当时错误的认定某阵营不能胜利,所以那么讲。这是市侩和墙头草的逻辑,本质也和目田逻辑别无二致:对他们而言,只是在帝国主义阵营中押宝胜者。然而,在帝国主义大屠杀中胜利了的这一阵营,就代表应该被支持?那可真是对于历史的极大讽刺:十月革命不正是发生在协约国阵营中的俄国,那些攻击十月革命者,往往叹息于“都是列宁闹事,不然多撑几个月一战结束,俄国又能获得不少土地”云云。
不管战争前景如何,不管战争可怕程度多大,对于不义战争,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本来就不应该流一滴血。
最后,战争和和平本来就是并非泾渭分明,而是可是互相转化的。帝国主义战争和帝国主义和平,从本质上来说,都只是矛盾运动的不同阶段。要想真正实现和平,就必须消灭战争的政治经济根源,否则本质上无异于欺骗,甚至是帝国主义的帮凶。历史上最著名的慕尼黑阴谋,张伯伦不正是打着和平旗号,通过牺牲弱小民族利益,力图实现帝国主义之间的短暂和平么?然而,这种和平主义,不仅不可能有助于和平,反而是反动的,成了历史的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