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面意思的本意是好的,执行的不能更坏了。立意本身是再平常不过的军旅作品常见构思,也就是用“反派主角遭报应”说明正派是对的。但是作品呈现出来的水平我不开任何玩笑地说上不了《故事会》——不要看到故事会就嘲讽,由于喜欢这类文艺作品,我对军旅作品的上下限要求都是极其宽容的,也就是无论多深奥都乐于硬着头皮看,无论多“俗”那也能看两眼。故事会上的文章,如杂志名所说,起码要是一个合格的小故事。
这篇文章就是采用了一种劣质的《意林》,《读者》式文风,我称之为“大惊小怪文风”,作者对所有事物的描述都极为感性,也就是很多人非常反感的什么真情大佐什么杜鹃花,而另一方面又写不出真的感人的情节,只能努力营造文字上的“感性”气氛来达到“哭,你们都给我哭”的效果。真的去投稿意林读者也是要被刷下来的。其实最合适的类比是春晚包饺子小品,结尾所有人都会因为“包饺子”变得极度感性,然后开始说教指望自己感动了观众也会跟着感动。
至于如果要救的话怎么救, @北风 的无疑是一个复杂的优解,我作为一个看了十几年此类作品的这领域精神老登,来个最简便,改动最少的局部次优解,保证药到病除:
地点改成波兰;
时间改成1944年华沙起义;
大佐改成SS上校;
八路军改成被围剿的一支反抗军;
大佐的孩子(注意不是“儿子”)改成KPD党员;
儿子改成女儿;
杜鹃花改成矢车菊;
所有武器换成符合新场景的版本。
这下起码能发《故事会》。不信替换后再读一遍。
发布于 2024-03-27 08:18・IP 属地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