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日本汽车丰田骗了34年,174项违规,64款车型数据造假,全部车型停止出货?
- 491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热度这么低??????
比亚迪烧几辆车,特斯拉车主不踩刹车,宝马没发冰淇淋,奔驰车主上车顶这些事儿都能热搜挂几天。
怎么丰田这么大的事儿连个水花都没有?才40多个回答?
以前知道丰田车主不喜欢说话,哪怕4s店骂车主10万块叫什么叫都很沉默,没想到涉及到自己和家人性命的问题还保持沉默?
为了修起来便宜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又是被4s店侮辱,又是造假欺骗,值得吗?
前几天才看到一个亚洲龙被追尾,车上五个人全死,安全气囊一个都没弹开,只能说求仁得仁吧,自己的命不值钱,家人的命也不值钱吗?
发布于 2023-12-24 00:06・IP 属地安徽查看全文>>
海德格尔 - 12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一个烂尾楼、共享单车电子现金都无法监管标记和追踪、出事后开发商、运营商都敢不道歉的群体,有什么资格嘲笑别人员工敢举报、高层敢鞠躬道歉的公司?侵略者从来不是最可怕的,叛徒汉奸才是。
小黄车的那位北京大学硕士,押金召回了?人家还可以自由出镜去美国,去开咖啡馆,他会道歉么?人家挥霍全民押金去灯塔国多次创业失败,看你们一眼么?
编辑于 2023-12-25 08:04・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Asyt - 18 个点赞 👍
昨天看的时候还没这么多洗地机
果然过了一晚上通稿就出来了
查看全文>>
美食九连 - 4 个点赞 👍
越是这样,我越相信日系车,理由如下:任何一个人或企业都会犯错,很多人或者企业都做不到敢于认错并勇于承担这一点,而丰田做到了。如果是买一个牙刷我可能不会考虑这点,但是车这种关系生命安全的物品,我更愿意选择一个讲事实,讲真话,并敢于承担责任的公司。我不相信一个为一个小小的老鼠脑袋不承认事实,敢蒙蔽几亿人的人。
查看全文>>
66和88 - 2006 个点赞 👍
如何看待?这大概是日系在中国最后的时光了 ,丰田钉上了最后一枚钉子,从现在开始,可以对“日系”倒计时。三十多年来,日本企业造假事件频频发生,可谓劣迹斑斑,曾经享誉全球的“日本制造”、“匠人精神”的神话被打破,“神话”变成了“笑话”!
看看10年来都发生了什么?
2015年 、高田“安全气囊门”事件
日本高田公司曾经是全球第二大安全气囊供应商,其产品在全球多个主流汽车品牌的主流车型上使用。本田是高田公司的最大的客户,两者的合作关系超过25年,本田还持有高田公司的股份。
2009年,市场上出现了高田气囊致人死亡的案例。一位美国女孩开车与另一辆车相撞,高田气囊弹出的金属碎片直接割开了女孩的颈动脉。高田一直试图掩盖产品缺陷问题,直到2015年,全球范围内至少23人因为高田安全气囊而死亡。美国执法部门开始介入调查,与此同时,全球10家主流汽车厂商组成独立的测试联盟对高田气囊进行测试,高田不得不低头,承认产品存在缺陷。
大量召回和巨额赔偿的高田在经历了连续三年的亏损后,最终只能选择破产。然而,据估计全球可能还有1亿辆装有高田气囊的车辆在行驶,危险无时不在!
2016年 三菱汽车油耗数据造假事件
2016年,日产公司发现三菱汽车公司公布的燃油经济性数据与自行测试的数据存在差异,并提出了质疑。
三菱汽车承认在燃油经济性测试中有不当行为,旗下员工涉嫌测试时作弊,使油耗数据与实际数据出现较大误差。这件事打破了日系车省油经济的神话,日系车的燃油经济性并不可靠。
2017年 神户制钢所品质检测数据造假
2017年10月,神户制钢所召开新闻发布会,承认公司旗下工厂和子公司长期大面积篡改部分铝合金、铜制品的强度、尺寸以及耐久性等重要出厂数据,冒充达标产品出售。
神户制钢所还承认,从十年前就已经开始伪造数据。拥有百年历史的神户制钢所,是日本第三大钢铁企业。这次丑闻波及200多家企业,日产、斯巴鲁和马自达也在其中,而丰田汽车是神户制钢所的第三大客户,出口中国的丰田旗下豪华品牌雷克萨斯,受到了直接影响。
2017年 日本东丽公司造假门事件
2017年11月,日本最大纤维化学生产厂家东丽公司在东京召开记者会,公开承认其子公司存在篡改产品强度质检数据问题。
这次被篡改数据的产品是汽车轮胎。东丽公司通过自查发现,公司下属一生产轮胎增强材料的子公司自2008年至2016年存在篡改产品质检数据行为,将不符合强度标准的产品作为合格产品提供给客户。
与高田气囊、神户钢材等事件如出一辙,东丽也早就掌握了造假情况,但一直不予公布。直到网络上开始流传东丽造假的消息,东丽才不得不承认造假一事。造假事件事件长达8年,受害企业十多家,部分问题产品也流入了中国市场。
2017年 斯巴鲁篡改数据事件
2017年,日本国土交通省在对国内的日产汽车制造厂进行突击检查时,发现斯巴鲁使用了无资质人员进行汽车出厂安全检查。随后,斯巴鲁召开记者发布会承认大规模的使用“无资质”员工参与车辆检测,并且在培训课中也存在造假行为。而且,这种行为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化”,持续时间长达30年。
还没完!日本的检查人员又发现斯巴鲁存在排放数据篡改和造假的行为。篡改新车燃效及尾气检查数据的调查报告,事件涉及了斯巴鲁内部众多员工,持续时间超过15年。
2017年,日产质检、排放油耗数据造假事件
2017年10月,日产汽车被曝光由未经资格认定的技术人员参与车辆最终检查工作,违规签字盖章。还存在无证上岗的安检员。
仅仅时隔一年,日产又再次被曝出“排放和油耗造假”丑闻。日产汽车召开记者会承认,日本国内五座工厂员工在新车的排放和省油测试中篡改数据。
2020年 电装公司燃油泵大规模召回事件
2020年的电装公司的“熄火门”事件又是一起大规模召回事件。
电装公司当时是日本第一大、全球第二大汽车零配件供应商,为包括日系车企在内的全球主要车企供应油泵、发动机、动力系统等汽车主要零配件。
早在2016年,电装公司就已经发现其生产的燃油泵存在缺陷。但是直到2019年的时候,才有媒体曝出电装公司生产的燃油泵出现故障,可能会引发发动机熄火等安全风险,引发公众关注。电装公司不得不宣布在全球范围内发起大规模召回。
事件涉及丰田、雷克萨斯、马自达、三菱、本田、斯巴鲁等众多日系车企,全球范围内大规模召回,召回的车辆多达479万辆,涉及中国的不少。与“高田气囊”类似,因为隐瞒缺陷时间过长,缺陷车辆无法全部召回,“熄火门”隐患仍然存在。
2020年 日本均胜安全系统公司篡改数据
日本国内最大的汽车安全带供应商日本“均胜”,其前身正是日本高田公司。高田破产后,除气囊以外的其他业务被全球第二大汽车安全系统供应商均胜安全收购,并更名为日本均胜安全系统公司。
2020年10月,调查发现,用于汽车和儿童安全座椅的安全带织带的测试数据已被篡改。
2021年 雷克萨斯车辆监测数据造假事件
2021年8月日本媒体报道,日本管理部门发现在近两年的时间里,丰田子公司为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雷克萨斯车辆的检测,伪造了565辆车辆的检验数据,此前在丰田汽车总部的一家汽车经销商处,也发现过伪造了5158辆汽车的检验结果。
2021年 曙光制动器质检数据造假事件
2021年2月16日,日本曙光制动工业株式会社发布公告称,该公司于日本国内工厂生产的产品中,有11万多项质检数据存在造假行为,其中约有5000项没有达到与整车制造商约定的标准值。最早的造假行为可追溯至2001年,时间跨度长达22年
2022年 日野汽车违规造假事件
2022年,丰田汽车的子公司日野汽车生产的大型和中型卡车引擎被曝出油耗和尾气排放测试存在数据造假等违规行为,相关车型的产品认证被取消,受影响车辆高达50多万辆。造假时间长达20年。
数十年的造假史!让人触目惊心,这还是公开揭露的,有没有隐藏的呢?
每一次日企的高管们都用鞠躬来表达歉意,可这种有几分诚意,又有几分悔意?你还相信“日本制造”吗?
发布于 2023-12-23 00:17・IP 属地贵州查看全文>>
罗叶 - 80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金莲给为夫端药来 - 794 个点赞 👍
哈哈 果然是双标啊!
这么大的新闻却无人问津!也没有热度!
那些汽车大V呢?那些个鼓吹五十万以内飞度无敌手的大嘴呢?各大主流新闻媒体呢?咋都噤若寒蝉默不作声了?
是你们收了费,还是思想劈了腿?
这要是换成国产车还不得翻天!
我早就感觉日系造假了,但是没想到厂家比我大胆多了!
哈哈!
原以为的制造业是拼实力拼质量!原来各行各业都是混江湖啊!
能打有什么用?你有背景么?小瘪三!
发布于 2023-12-23 13:19・IP 属地山东查看全文>>
摆脱焦虑抑郁的光 - 636 个点赞 👍
“造假仙人”的传统艺能了,不信你搜一搜,从神户钢铁开始,日本各大产业每年不出现几起大规模造假案,都对不起它们的“躬匠精神”。
丰田汽车全资子公司大发工业公司的这次造假是耸人听闻的,丰田汽车宣布在美国召回约100万辆汽车,原因是存在传感器故障导致副驾驶座安全气囊无法按设计的方式展开的可能性……大发已经承认,“在碰撞测试时造假”。
这次调查新发现了文件虚假记载等174项违规,包括丰田汽车等其他公司品牌车辆在内的64款车型存在违规,其中还包括雷克萨斯等“高端车型”,“而且从30多年前开始就长期存在”。
本来就是纸皮壳子的“吸能车”,碰撞测试还造假,气囊还打不开,这是造车还是造移动棺材?
日本的汽车产业,也将和它们的经济大局、国运一起走到尽头了。日本现代的国运,来自于朝鲜战争美军恩赐的工业产业,半导体后来已经被自己的主子打残、吃抹干净,就剩一个汽车产业苟延残喘了。
中国的崛起,日本的命运就早已注定。
如果早十几年和中国一起搞“自贸区”,可以因为产业互补还能过得不错,为日本争取一个未来,但自日本追随美国反华开始,它的优势产业就必然会迎来衰退甚至是消亡。
面对全球唯一的超大规模市场、超大规模产业链,是他们的悲哀,你比什么,都不可能比得过世界第一大工业国的生产潜力,无论是什么产业,只要中国介入,就会迎来整个产业的大结局;只要中国做什么产品,对所有的竞争对手来说,都是降维打击。
日本不是德国,德国目前的制造业还可以与中国互补,但日本的制造业很大程度上是与中国重合的,中国每多卖一辆汽车,日本就少卖一辆汽车,中国每突破一个产业瓶颈,日本就有一个产业链遭到毁灭性打击......日本是一个小国,它的市场不足以撑起自身的产业体系,所以它是一个高度依赖外部市场的小工业国,它的工业越发达,未来面临的危机就越大,更何况,它只是美国为了遏制假想敌而扶植起来的“傀儡工厂”,它的产业单调、路线狭窄,处处都是软肋。
今天日本和南朝鲜政客的“疯病”其实也可以理解,因为它们的产业链和中国高度重合,如汽车、手机、半导体、造船......并且高端产业链不断被中国蚕食,日本连续三年贸易逆差,而南朝鲜也从对中国的顺差国变成了逆差国,它们产业的衰落、国力的衰颓,只是时间问题.....
产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什么丑闻糗事还都能压得住,因为人性就是慕强的,只要足够强,日企多烂多无耻都会被人选择性无视。
2017年,日本神户制钢发布消息称,曾篡改部分铝制品的强度等性能数据并向外供货,一部分从10年前就已开始,包括管理人员在内至少有数十人参与篡改数据,是集体性的不正当行为。此后又爆出该材料制作的零部件用在了新干线上,还有可能用在了波音飞机上。
2017年下半年,日本三菱材料株式会社发布消息,承认其子公司三菱电线工业和三菱伸铜有篡改汽车、飞机等产品数据的造假行为。其中三菱电线工业将不符合客户标准要求的橡胶产品数据篡改后供货,三菱伸铜则被曝篡改用于汽车的零部件产品数据,这批不合格产品还使用在日本自卫队的舰船和飞机引擎。
2017年10月,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斯巴鲁品牌存在使用“无资格证检查人员”的问题,涉及“质检门”的两家工厂分别为斯巴鲁公司设在群马县的总工厂和矢岛工厂,两者均位于群马县太田市。此次,造假事件与此前曝出的日产造假一样,都是无资格人员在检查记录文件上盖章造假,并且报道指出这样的造假行为已经延续了30年之久。
2021年,日本制药企业小林化工株式会社生产的一款口服药混入过量催眠成分致多人健康受损。这一事件还牵扯出小林公司长期造假,约500种药品中近80%都有造假记录,并且高管人员默许违规等“8大过错”,部分造假行为甚至长达40年。
它无法用规模化降低成本,只能靠“躬匠精神”、“造假仙人”偷工减料;它无法技术创新引领潮流,只能抱残守缺守着那些几十年前的奇葩技术路线不肯改变......没办法提升产品质量、改进技术、发展新路线,也就只剩下营销、吹牛、讲故事……然后被打脸。
以前这些破事,还能被外务省的营销经费压下来。
但现在不一样了,现在它彻底不行了,政治、经济、军事全面拉胯,所有的污糟事就都藏不住了,“日本制造”不再是国际市场上的神话,而成了笑话。
将来,“造假仙人”、“躬匠精神”,会像当年的“马桶水可以喝”、“盘子擦八遍”、“海底埋的小学生”一样,成为人们记忆中的梗,被反复鞭尸。
发布于 2023-12-24 17:48・IP 属地江苏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申鹏 - 43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号外号外 - 244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惊秋一叶 - 224 个点赞 👍
2013年,三菱制造的世界最大货轮MOL号巨轮,在风平浪静的海上直接断裂成两截,随后沉没。这是全世界第一艘自行断裂的货轮,开人类巨轮制造之先河,断裂的方式还如此诡异,引发了全世界的关注。
2017年,韩国一艘三菱制造的26万吨矿砂船断裂沉没,引发了韩国方面对全国轮船的大检查,结果震惊的发现大部分日本造巨轮,船体内部都有大大小小的裂缝。在如此恶性的事故发生后,全球多个国家对日本产品的质量发起了质疑,深挖质检数据,然后直接引爆了日本产品的道歉狂潮。
2016年,日本三菱集团被爆油耗数据造假长达25年。
2016年,日本东芝集团被爆财务造假长达7年。
2017年,日本兵库县农协经营的餐厅被爆向顾客提供了3200份次等牛肉冒充的“神户牛”。
2017年,日本日产汽车被爆让没有任何资质的检测人员对汽车出厂进行终检工作。
2017年,日本碳纤维生产商东丽承认测试数据造假持续八年,至少造假149次。
2018年,日本西铁城电子公司被爆篡改产品数据。
2018年,日本KYB工业株式会社被爆在免震装置和减震装置上篡改性能检查记录数据。
2018年,日本神户制钢被爆数据造假,问题涉及200多家企业。
2021年,日本小林化工被爆造假40年,500种药品中80%有造假记录。
2021年,日本曙光制动器工业公司被爆质检数据造假长达20年。
2021年,日本日立被曝光质量造假30年。
本田合资零部件厂商安斯泰莫承认造假,造假数量超 2 亿件,最长可追溯至 40 年前后来我们就可以见证“日常”了——日本牛肉造假,日本碳纤维造假,日本汽车零部件造假,日本药品造假,以及今天的丰田数十年造假等等
精日耗材们应该正视差距,承认别人不优秀很难吗?
唉,MAD跟中通、华为、中芯、中石化、联通、电信、移动爆了!
编辑于 2024-01-08 00:51・IP 属地福建查看全文>>
萊猪核食品直立猿 - 206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嘚勃得 - 142 个点赞 👍
标志性事件。
2015年东芝被爆财务造假的时候,日本家电行业如日中天。
如今,东芝被海信、美的肢解,分别收购;夏普被富士康收购;松下正在扭扭捏捏和海尔合作,试探着把三洋卖给了海尔,索尼的市场份额不断被中国企业蚕食... ...
我认为,这是日本汽车行业被中国汽车行业全面替代的起点。
发布于 2023-12-24 09:16・IP 属地江西查看全文>>
诗与星空 - 141 个点赞 👍
好啦,建议丰田粉丝学习我的洗地言论:
1.日本都是百年传承车企,哪像你国,现在的汽车品牌都才几十年,都没别人造假的历史长,能造好汽车吗?我是不相信。
2.丰田的汽车好不好,要丰田的粉丝说了算!你们根本不懂丰田。
3.人谁不会犯错误,问题是犯了错误要改。你看丰田鞠躬的角度,90度啊,哪像国内的官员,做样子都不认真!你看丰田召回了110万辆汽车呢?国产汽车有这个魄力吗?
4.俺们神车出了问题敢召回,你国产汽车敢吗?这叫什么?大国魄力,科技实力,责任与担当,工匠精神,造车仙人!omg,国产车想都不敢想吧!
编辑于 2023-12-24 01:04・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漠漠无心 - 139 个点赞 👍
其实在2023年4月12号,丰田亚洲龙高速上被大货车追尾了,车内的5位乘客都遇难,所有安全气囊都没有弹起来。
丰田却反馈说大车是从亚洲龙后面骑上来,未触碰到安全气囊传感器,这就是甩锅了,那以后开丰田是不是在车身尾部得贴个标识,告诉追尾的司机得朝着安全气囊传感器去撞,其他地方会撞了得出人命,你赔偿的多,这样安全气囊弹出来,你就赔个车就好了。
传统日本人给消费者是工匠精神,但是安全气囊出过几次事情了,比如高田安全气囊碎片伤人,现在又是连续造假的事,这个趋势不是好苗头,一旦出问题露馅,那咱们就来集体鞠躬道歉。
鞠完躬,道个歉,咱们就没事了,以后又出事再来鞠个躬道歉,毕竟消费者不仅花了钱,还以生命去测试汽车,出了事你鞠个躬,给个态度,但是你得给解决和赔偿,这个是临时解决办法,但是长久还是应该严抓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准,别再出来鞠N个躬,那以后谁还敢买。
发布于 2023-12-24 16:45・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小杰仔 - 134 个点赞 👍
你们要往好处想。
我觉得日本人如果全都是造假的,也未必就是坏事。假如日本人核电站造假,大家都以为福岛核电站泄露了,其实福岛那地方根本没有核电站,再假如日本人核污水造假,大家都以为核污水直接排到海洋里,其实污水里根本没有核元素,那该多么令人开心呀。
造假不是坏事,得看是谁造假。
编辑于 2023-12-24 18:09・IP 属地北京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不想上吊王承恩 - 125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知乎用户guhYYa - 116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豆豆丁 - 110 个点赞 👍
前几天热榜那个讨论丰田是不是快凉了的话题还停留在脑子里,这就给上倍速了,本来我说再过几年丰田就和现在的本田差不多了,现在我觉得搞不好明天就要纷纷关四儿子店了。
发布于 2023-12-23 14:35・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人生就是体验 - 104 个点赞 👍
事情发展也太快了
这两年随着日本众多老品牌纷纷衰落
关于丰田是否正在走向衰落 甚至何时倒下的猜测
在互联网上越来越多
引得不少精日气急败坏地为日本和丰田辩护
并且宣称都是小粉红的狭隘与嫉妒
结果好了
小粉红污蔑太君的证据还没查到
丰田那边自己倒先拉胯了
这在真是心疼精日
要知道
丰田几乎已经是精日们最后的精神支撑了
发布于 2023-12-24 20:00・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高山昙 - 99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特邀嘉宾 - 95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夜的那么深 - 79 个点赞 👍
和日本企业打过好多年交道,对日本企业的管理方式,产业链情况也比较熟悉。大概说说吧。
1,日本企业造假是孤例吗?不是的,日本企业每家制造业企业都在造假,不造假是例外。
我和很多日本企业打过交道,最少有三家日本制造业企业,我深入到他们的车间,详细分析过他们的生产品质报表,Bom,品质管理对策,依赖表,条件表,初物流程等等。和他们的车间员工,担当,技师,课长谈过好多次,非常深入的了解了他们的企业现状。可以说,除了注残和生产日报之外,品质报表大量存在造假。
这三家企业是日本一家如雷贯耳的大企业的供应商,战略合作伙伴。还有一些日本企业我草草了解了一下,大概情况也差不多。
我的了解是,日本企业的造假,是每家企业都一样的,没有例外。
所以千万不要认为丰田只是一家企业存在这个问题,别的日本企业还是工业之光,醒醒吧,不存在的。
2,日本企业造假,日本管理层知道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知道,甚至就是管理层推动的,所以他们每次鞠躬了事。
一个企业的数字造假,合格的管理人员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不存在不知道的事情。
在基层,比如说,你去车间现场,一个产品的不良记录的是万分之二,每个工位的日产量是两万,结果垃圾桶里面有十个不良报废。那不良率肯定是假的,或者5S工作是假的。
在高层,比如说,主管质量的副总裁,给你不良率是万分之二,那么报废损失是不可能超过这个数字的,负责财务的副总裁给你的损失数字对不上,肯定是品质造假的。更不用说实验室数据造假,除了一把手,没人敢签字放行这样的问题产品的,除非想被开除。
所以每次日本企业管理层出来鞠个躬,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没有任何人被追究责任。为什么?因为造假本身就是集体决定,迟早会出事的。替大家鞠躬的那个人是为大家分忧,怎么能去也被他呢?
3,日本企业的造假改得了吗?改不了,永远不可能,谁改谁下台。
为什么改不了?因为大家都在造假,你改了让别人怎么活?
比如,大家都是给某某A汽车厂配套一个零部件,bcde四家供应商,B供应商首先发现问题,有质量缺陷,发出预警,改了。A汽车厂对于这个事情心知肚明,你改了就打了A的脸,以后大家别玩了。CDE也对这个事情心知肚明,你改了就是增加CDE的成本,以后大家别玩了。
为什么不能改,因为你第一个改,第一个死。
刚才这个例,B供应商要改,自己就会被排挤,就没法玩了。
那么A主机厂能不能改呢?
也不能。
因为A很清楚BCDE啥样。如果自己一下子提高标准,BCDE都达不到标准,那你汽车还生产不生产?
有人会说,离开王屠夫还不吃猪肉了?换个供应商不行么?
不行。
因为你A汽车厂和BCDE供应商都处于一个财团控制,供应商你是不能换的。如果换一下,财团中给你贷款的银行马上会找你。月度财团经理会你还去不去了?
4,为什么日本企业会造假成风?而且改不了?因为日本经济的顶端是财阀控制,下面层层复制。
日本几百家集团公司,其实是由六大财团管控。这些财团,每月都开一次总结会议,也叫“经理会”,每次一天,选在星期中间的时间,即星期三、星期四;地点一般选在居酒屋;会议的氛围很轻松的,是最高权力的会议。
三菱财团由28家集团组成,经理会称“金曜会”,是每月第二个星期五聚会。
三井财团由25家集团组成,经理会称“二木会”,是每月第二个星期四聚会。
三和财团由44家集团组成,经理会称“三水会”,是每月第三个星期三聚会。
劝银财团由48家集团组成,经理会称“三金会”,是每月第三个星期五聚会。
顶层相互控制,互相协作。
下层企业也是这样的。
比如,一个汽车零部件企业S,他第一层级的供应商都是战略合作伙伴,生意是上层谈好的。S的很多人退休后就在供应商处上班领工资。
在这种情况下,大家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没有人可以改变这个结构,所以造假的事情是改不了的。
5,为什么日本制造企业企业会造假?因为管理是一种成本。现在日本企业越来越难以支付优秀管理的成本。日本企业管理模式,技术积累,员工能力等等都已经不能支持日本产品的价值,为了维持这个价值感,只能造假。
六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日本,是社会快速进步,经济蓬勃发展的一代。很多日本企业在那个年代发展起来,在00年前后进入中国,借助中国市场进一步壮大。
那一代的日本人创造了很多先进的管理方式,企业工会,终生雇用,年功序列,精益生产,等等。而且,那一代人工作非常辛苦,拼命努力,所以日本在电子,汽车等产业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九十年代以后,日本经济停滞不前。企业累积的科技成果慢慢耗尽,等离子电视,CD机,数码,氢能源等等,一步步丧失市场。
日本头部企业的管理方式,是在日本人玩命干,员工素质非常好的情况下干出来的。但管理意味着成本,现在的员工不像以前那么卷了,企业利润也没有以前那么高了,还用以前的管理方式供应商承受不了的。
比如,举个例子。
你是一个日本企业的供应商,你的产品发生了一个质量问题,客户让你发一份详细的质量问题分析,日本人叫做"再发防止对策书",你有两技术专家专门应对这个事情。
十年后,你的企业优秀员工退休了,新人能力很差,利润降低了一大半。这时候,你养不起两个技术专家了,客户还让你每次质量问题都做一份详细的“再发防止对策书”,这时候你怎么办?造假呗。客户也知道,供应商又不能换,那就大家睁只眼闭只眼呗。
结果你的中国竞争企业,出了质量问题,半夜拉着供应商开电话会议,不做文件,现场解决。
所以,日本企业这种造假的惯例,就这样延续下来了。
如果不造假,告诉消费者,日本的产品质量已经不是四十年前的质量了!!!
那么,日本企业的产品影响就垮了,远程养殖业的核心技术也就垮了,日本经济也就更加不行了。
编辑于 2023-12-25 00:20・IP 属地江苏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allen的管理笔记 - 78 个点赞 👍
简单翻了一下日本近5年的造假记录,可以说已经是惯犯了!
2022年,三菱电机被爆造假,面向电厂的变压器监测数据造假40年。
2021年,日本曙光制动器工业公司被爆质检数据造假长达20年。
2021年,日本小林化工被爆造假40年,500种药品中80%有造假记录。
2018年,日本神户制钢被爆数据造假,问题涉及200多家企业。
2018年,日本KYB工业株式会社被爆在免震装置和减震装置上篡改性能检查记录数据。
2018年,日本西铁城电子公司被爆篡改产品数据。
2017年,日本日产汽车被爆让没有任何资质的检测人员对汽车出厂进行终检工作。
2017年,日本兵库县农协经营的餐厅被爆向顾客提供了3200份次等牛肉冒充的“神户牛”。
2016年,日本东芝集团被爆财务造假长达7年。
2016年,日本三菱集团被爆油耗数据造假长达25年。知道日本人鞠躬意味着什么吗?
就是装都懒得装了,大家集体负责就约等于不用负责。只要一鞠躬,就无事了,特权阶层几乎不用付出代价。
最近日本越来越习惯摆烂了。比如,前两天由于申博失败,尹锡悦道歉了,日本虽然不需要道歉,因为明年就是大阪世博会,但铁定是办砸了。
很多场馆建设至今还没起步,开支倒是飞速上涨,组委会不得不出来鞠躬道歉。这次的大阪世博会,从选辐射病毒吉祥物开始,就好像奔着突破东京阴间奥运会下限去的。
场馆建设一塌糊涂就算了,总是日本人自己的烂账。大阪市还强迫各参展国必须使用本地工人和材料,建筑商却纷纷坐地起价,直接导致许多参展国停工。可以断言,大阪世博会如今还没办,名声就够臭了,一旦成功举行,绝对有望刷新上次东京奥运的下限。
这次也一样,装不下去就不装了,还能咋滴?
一系列“日本制造”危机有若干共同特征,一是涉事企业多为日本高端材料制造企业,处于产业链的上游,这一方面使其问题产品的危害更容易扩散到各行各业,另一方面也使其产品问题更隐秘,比起一般末端消费品更容易躲过消费者和监管部门的监督;二是产品质量数据篡改时间跨度之长令人咋舌,少则数年,多则数十年;三是企业内部大多知情不报,以侥幸心理企图瞒天过海。
从“日本制造”沦落到“日本造假”,表面上的原因是几十年来衰退,无疑重塑了日本。对平成和令和时代出生的人来说,前辈的奋斗都是陈年旧事,身边的所有产业都在走向衰落,政府搞了各种改革,都换汤不换药,执政最久的首相,居然因为和邪教徒勾结被当街打死了。日本的宏大叙事早就破产了,人民累了,生活也看不到希望,起码家底还有不少,那就大家一起摆烂好了。
反正连本国老百姓也不对国家和未来寄予希望了,随他去吧,换谁都一样,那自然也就可以随便糊弄了。
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这个国家压根就没有羞耻感,更没有是非观。
别看他们经常把羞耻挂在嘴边,但他们根本不知道羞耻为何物。
在他们看来哪怕做了坏事,只要不被发现就不算做错了。日本大企业篡改数据,事情一旦暴露他们会立即道歉并感到非常耻辱,但这种耻辱并不是因为做错了事情,而是因为事情做得不够隐秘被发现了。没有发现就会一直做下去,你何时见过日本人良心发现自己曝光自己的?他们不会主动去改正错误,而是千方百计的试图隐瞒错误,妄图文过饰非。
排核入海,日本人的骚操作就不用赘述了吧。从偷偷地排,到发现罪行无法掩盖准备光明正大的排,再到利用奥运会公开给核辐射水果洗地。他们的逻辑就是:我干坏事没问题,你揭发我就是你的问题;我指鹿为马,随意倾倒核垃圾没问题,你不吃我种出来的核水果就是歧视我,就是思想狭隘。
清代李汝珍所著小说《镜花缘》里有一个“两面国”。在“两面国”中,人们都长着两张脸,前面是一张笑脸,慈眉善目,善良随和;脑后藏着一张恶脸,青面獠牙,凶狠阴险。一个人在“两面国”待久了,也就变成了“两面人”。作者用这种夸张讽刺的笔法描写“两面人”,让人看了之后不寒而栗。
“两面人”说的不就是日本吗!他们的道貌岸然与斑斑劣迹必将被悉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最后,顺便说一句如今BYD的4S店已经开到日本了农村了。据店员介绍11月份开店,这个月已经卖了10台了,类似的店日本还有20家,不知道这算不算丰田被我们偷了塔?
目前日本的汽车产业链共提供了542万工作岗位,平均年薪为456万日元,约合30.1万人民币。
而整个日本才1亿多人口,其中接近1/3是老年人,日本女性家庭妇女比例又很高,如果这500多个岗位消失,受影响的可能就是几百万个家庭和几千万人口,到时候小本子就基本上被打回原形了。
目前日系电动车,大约相当于国内厂商几年前试水新能源时的水平。销量低、订单少,零部件贵,生产效率提不上去,于是就无法压缩成本。价格高,顾客就少,形成痛苦的死循环,要打破这个死循环,谈何容易,特斯拉、比亚迪,都是熬了十来年,才熬出头的。
可惜小日子已经没有机会了!
已知任何一个产业,一项技术,在中国强大的规模优势下,都会立刻从“工业王冠的明珠”,变成红海中的“夕阳产业”,特别是汽车行业。
2012年,日本学者大前沿一说:掀开中国四千年的历史,日本本来就是个附属国,历史上,日本的人口和国力,都相当于中国的十分之一,但是在我有生之年,有幸见到日本领先中国,但这只是历史的异常。日本的下一代,要准备回归「十分之一」的国家。如果这让你不舒服,最好赶快清醒一下,因为这是必然的趋势。历史上,日本就有它固定的位置。只是中国突然发生问题,被自己过长的衣服绊倒了,只要它醒过来,做对抉择,本来就应该领先日本。
十年后再看这段话,完全没有任何违和感,历史吗,总是惊人的相似,然后再准确的回归。
编辑于 2023-12-24 23:32・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王小板儿 - 75 个点赞 👍
哈哈哈哈 开始看标题我还以为是炒冷饭,毕竟X乎的推荐机制就是这么睿智。打开详情页发现是新鲜热乎的。如果这个新闻主角换成国产车,热度不至于像现在一样只有6个回答(23日早8点)。至此一批又一批的小日子造假事件,还有多少人买日系,日系的风头还能持续多久?
更 这个赞忽多忽少的,这就戳到某些人的心了吗 hhh
编辑于 2023-12-23 20:04・IP 属地广西查看全文>>
苏苏苏 苏小北 - 64 个点赞 👍
我们那一代人听很多是听walkman长大,多少有点迷信日本制造。
比如我买过松下理发器,很多台索尼爱立信手机,大金空调,虎牌电饭锅,佳能相机,尼康相机,西铁城和精工的gs手表,对了还有极铁锅,潮鞋要穿鬼冢虎,跑步就是亚瑟士,连牛仔裤都要追求日产李维斯。
我第一台车本想买一台凯美瑞,但当时我大哥总跟我洗脑说日本车不安全,遂放弃。可总还是对凌志有执念,等后来再换车雷克萨斯加价太凶残,觉得为了情怀溢价多少有点高了。
然后理发器坏掉,手机索尼成了非主流,几千块的虎牌电饭锅也不能把3块钱的早稻米煮成五常大米的味道,公路⚡es300无论怎么踩也追不上汉ev。gs在二手市场就是个笑话,极铁锅很好但是苏泊尔只要他5分之一的价格。相机是不错,也没得选。空调确实也很好,先进的是要承认。但有很多东西,日产已经不是精良的代表了。
高端制造业本就应该是国产品牌为主。
就像高赞回答说的那样,这也许就是日本汽车在中国全面衰退的一个开始吧。
发布于 2023-12-24 23:34・IP 属地湖南查看全文>>
故人归 - 6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城南旧事 - 57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fenghuan2017 - 54 个点赞 👍
不知道罗桑面对此问,会有怎样的答复?
观众:丰田造假,请问罗桑怎么看?
罗桑:我要纠正你的一个严重错误,丰田没造假!那只是丰田的供应商。
观众:但是,那是丰田的子公司啊?
罗桑:你儿子偷了个锤子,莫非等于你偷了?
观众:但是如果不是丰田造假,他干嘛要召回?
罗桑:你儿子偷了个锤子,你难道不去赔钱,并把你儿子从派出所领回去?
观众:……
-----
罗桑完胜!呕~液~
-----
观众:锤子个垃圾,谁会去偷?
罗桑:你别走!刚才我录音了,你惹上大事了,知道不?
观众:劳资说的锤子,又不是你的锤子!
罗桑:你去给法官解释,给我说没用。
观众:锤子个解释,锤子都消失了,你还说个锤子!
罗桑:……
-----
观众扳回一局,双方暂以平局告终。
后续……没了…锤子没了。
发布于 2023-12-25 00:50・IP 属地重庆查看全文>>
龙骑横刀 - 42 个点赞 👍
当年我上学的时候,那会日企还如日中天,是写在教材里的范例,学习的重点就是丰田的精益生产…
虽然有关精益生产的资料极其丰富,但是其实精益生产的内容很容易概括:如何降低成本。
精益生产降低成本主要就是三板斧:
1,优化生产流程。
2,压缩供应链成本。
3,优化仓储物流。
这里面,丰田想让你认为123是同等重要的,实际上1、2才是重头戏,3只是他为了掩盖1、2上面出现的诸多不合理之处,强行赋予地位来神话精益生产效果的。
其实如果我国的大部分大学生,整体知识面丰富那么一丢丢,可能就和我一样当时就发现问题所在了:
所谓优化生产流程,根本不是丰田独创的,他只是麦当劳厨房“快速生产”的汽车版本,之所以这套东西在美国仅限于快餐行业采用而没有进一步推向整个工业系统,原因真的是当时美国工业资本家家大业大,压根看不上这么省钱,等到看得上的时候,美国民用工业已经垮了…
他的核心奥义依然是麦克唐纳德兄弟的麦当劳厨房的核心理论:优化生产流程,尽可能的提高生产效率。这套理论让丰田讲的挺唬人,其实如果你看麦当劳的资料,就会很快发现丰田版本的不靠谱之处:
首先,麦当劳兄弟花了几个月就确定了最优化的生产工序流程,而且这个流程一直沿用至今,没有太大的改变,也就是说,流程变化不是实时进行,而是计算-定型后的固定模式。而丰田把这套东西玄学化,有意无意的暗示他那套东西是经常改进,并且每一次改进都能收获新的效果的。而且麦克唐纳德兄弟当时就明确的意识到,生产流程优化不是一个可以随时进行的简单动作,因为其实很多工序需求是互相冲突的,改进A必然导致B的不便,所以优化其实也是一个取舍平衡的过程,是在不断地平衡计算中找到一个平衡点而非“最优解”。而丰田一直在暗示自己找到了“最优解”,为了防止穿帮,他还玄学化生产流程,让你认为生产流程也是个实时变化发展的过程,所以需要不断地进行系统优化,然后不断地找到变化过程中每一个最优解。
也就是说,通过改进生产流程来达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目的,他并不是可以不休止的降低下去的,在达到一个平衡点之后就不会再进一步降低了。在通胀因素的加持下,他的价格必然不可能一直走低,所以他就会进一步压缩生产成本,最典型的恶果之一就是压缩了电泳工艺流程,结果出现了车辆短期内生锈问题。
当然不止他自己,很多厂商都有这个问题。
其次,“快速系统”成功的秘诀在于麦当劳的流水线是人工操作的,他可以随时调整生产节拍来控制出品速度,而且他这个“生产线”是可以随时关闭的,关闭-开启产生的成本微乎其微。而且麦当劳作为快销食品,需求量巨大,没有产品库存需求,做出来要么卖出去要么扔出去。但是丰田不行啊,这种工业流水线的生产节拍一旦确定是不能随意更改的,而且生产线还不能随便停下来,它的关闭-启动成本是很高的。更重要的是它的产品不是快销品,他还有销售周期,他生产出来的东西是不能扔的…
简单来讲,丰田加速生产必然带来库存问题,而这个问题必然又会增加成本。
再次,所谓“供应链管理”,压缩供应链成本,讲起来一套一套的,其实就是能自己造绝不买别人的,如果自己造的成本(包括建厂研发工人工资等成本)比买的高,那就能买便宜的绝不买贵的,利用自己的头部位置极限压榨供应商。
这套东西能生的成本其实也是有极限的,只要你不能凭空变出来产品,那就必然有一个价格极限。
所以丰田为了掩盖“精益生产”理论上必然的成本压缩极限问题,伪装出来“通过科学的管理成本就会一直下降”的鸡毛理论,他就把仓储管理拿出来大书特书。这个部分我就不加以赘述,因为储存一辆汽车需要的空间是固定的,你无论怎么“科学”都不可能在物理上改变这个事情。
也就是说,所有的所谓“科学管理”的手段降低成本都是有限度的,但是丰田确实一直在压缩成本,那么问题的实质就是显而易见无法回避的:
他在偷工减料。
其实丰田的主要运作方式是这样的:
极限压缩成本之后,再把库存压力甩给经销商,只要车不在自己手里那就可以甩掉仓储成本。在一切正常的时候,他操作一下二手车市场价格就可以加速新车市场的发展(这就是所谓丰田二手车“保值”的根源),经销商这里只要不超出忍受范围就可以运行。
但是问题是如果这期间出现任何问题,比如经济不景气或者竞争对手太强,就必然会导致经销商崩盘,只要经销商一完蛋,他的那套“精益生产”理论的问题很快就会暴露出来,然后偷工减料的问题就会爆发。
其实当时学习的对象不仅丰田,也有德企,但是后来很快就不学德企了,以至于当年有“企业管理看日本”的谬论。
其实真实的情况是,德企也吹牛了,但是德企吹着吹着就发现这玩意儿吹不下去,猛吹吹大了很快就会被人发现偷工减料这个问题了…
那么日企是怎么吹下来的呢?因为日企点开了新技能:“玄学化”、“故事化”,把科学生产给你讲成玄学故事,那玄学嘛,点石成金滴水成油都是有的,何况区区降低成本乎。
最后,我猜一定会有人出现显摆什么“技术进步和技术革新带来的成本降低”,既然我预判到你们的操作了,我就大发慈悲的告诉持这个观点的人:
“精益生产”理论诞生的根基就是,蓝星的传统工业技术更新其实是遇到了瓶颈了,根本不足以支持通过技术革新来大规模降低成本,所以才产生了通过管理-控制来降低成本的理论。
编辑于 2023-12-25 03:04・IP 属地山东查看全文>>
师爷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