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2个

如何看待日本汽车丰田骗了34年,174项违规,64款车型数据造假,全部车型停止出货?

太阳是我搓圆的
42个点赞 👍

当年我上学的时候,那会日企还如日中天,是写在教材里的范例,学习的重点就是丰田的精益生产…

虽然有关精益生产的资料极其丰富,但是其实精益生产的内容很容易概括:如何降低成本。

精益生产降低成本主要就是三板斧:

1,优化生产流程。

2,压缩供应链成本。

3,优化仓储物流。

这里面,丰田想让你认为123是同等重要的,实际上1、2才是重头戏,3只是他为了掩盖1、2上面出现的诸多不合理之处,强行赋予地位来神话精益生产效果的。

其实如果我国的大部分大学生,整体知识面丰富那么一丢丢,可能就和我一样当时就发现问题所在了:

所谓优化生产流程,根本不是丰田独创的,他只是麦当劳厨房“快速生产”的汽车版本,之所以这套东西在美国仅限于快餐行业采用而没有进一步推向整个工业系统,原因真的是当时美国工业资本家家大业大,压根看不上这么省钱,等到看得上的时候,美国民用工业已经垮了…

他的核心奥义依然是麦克唐纳德兄弟的麦当劳厨房的核心理论:优化生产流程,尽可能的提高生产效率。这套理论让丰田讲的挺唬人,其实如果你看麦当劳的资料,就会很快发现丰田版本的不靠谱之处:

首先,麦当劳兄弟花了几个月就确定了最优化的生产工序流程,而且这个流程一直沿用至今,没有太大的改变,也就是说,流程变化不是实时进行,而是计算-定型后的固定模式。而丰田把这套东西玄学化,有意无意的暗示他那套东西是经常改进,并且每一次改进都能收获新的效果的。而且麦克唐纳德兄弟当时就明确的意识到,生产流程优化不是一个可以随时进行的简单动作,因为其实很多工序需求是互相冲突的,改进A必然导致B的不便,所以优化其实也是一个取舍平衡的过程,是在不断地平衡计算中找到一个平衡点而非“最优解”。而丰田一直在暗示自己找到了“最优解”,为了防止穿帮,他还玄学化生产流程,让你认为生产流程也是个实时变化发展的过程,所以需要不断地进行系统优化,然后不断地找到变化过程中每一个最优解。

也就是说,通过改进生产流程来达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目的,他并不是可以不休止的降低下去的,在达到一个平衡点之后就不会再进一步降低了。在通胀因素的加持下,他的价格必然不可能一直走低,所以他就会进一步压缩生产成本,最典型的恶果之一就是压缩了电泳工艺流程,结果出现了车辆短期内生锈问题。

当然不止他自己,很多厂商都有这个问题。

其次,“快速系统”成功的秘诀在于麦当劳的流水线是人工操作的,他可以随时调整生产节拍来控制出品速度,而且他这个“生产线”是可以随时关闭的,关闭-开启产生的成本微乎其微。而且麦当劳作为快销食品,需求量巨大,没有产品库存需求,做出来要么卖出去要么扔出去。但是丰田不行啊,这种工业流水线的生产节拍一旦确定是不能随意更改的,而且生产线还不能随便停下来,它的关闭-启动成本是很高的。更重要的是它的产品不是快销品,他还有销售周期,他生产出来的东西是不能扔的…

简单来讲,丰田加速生产必然带来库存问题,而这个问题必然又会增加成本。

再次,所谓“供应链管理”,压缩供应链成本,讲起来一套一套的,其实就是能自己造绝不买别人的,如果自己造的成本(包括建厂研发工人工资等成本)比买的高,那就能买便宜的绝不买贵的,利用自己的头部位置极限压榨供应商。

这套东西能生的成本其实也是有极限的,只要你不能凭空变出来产品,那就必然有一个价格极限。

所以丰田为了掩盖“精益生产”理论上必然的成本压缩极限问题,伪装出来“通过科学的管理成本就会一直下降”的鸡毛理论,他就把仓储管理拿出来大书特书。这个部分我就不加以赘述,因为储存一辆汽车需要的空间是固定的,你无论怎么“科学”都不可能在物理上改变这个事情。

也就是说,所有的所谓“科学管理”的手段降低成本都是有限度的,但是丰田确实一直在压缩成本,那么问题的实质就是显而易见无法回避的:

他在偷工减料。

其实丰田的主要运作方式是这样的:

极限压缩成本之后,再把库存压力甩给经销商,只要车不在自己手里那就可以甩掉仓储成本。在一切正常的时候,他操作一下二手车市场价格就可以加速新车市场的发展(这就是所谓丰田二手车“保值”的根源),经销商这里只要不超出忍受范围就可以运行。

但是问题是如果这期间出现任何问题,比如经济不景气或者竞争对手太强,就必然会导致经销商崩盘,只要经销商一完蛋,他的那套“精益生产”理论的问题很快就会暴露出来,然后偷工减料的问题就会爆发。

其实当时学习的对象不仅丰田,也有德企,但是后来很快就不学德企了,以至于当年有“企业管理看日本”的谬论。

其实真实的情况是,德企也吹牛了,但是德企吹着吹着就发现这玩意儿吹不下去,猛吹吹大了很快就会被人发现偷工减料这个问题了…

那么日企是怎么吹下来的呢?因为日企点开了新技能:“玄学化”、“故事化”,把科学生产给你讲成玄学故事,那玄学嘛,点石成金滴水成油都是有的,何况区区降低成本乎。

最后,我猜一定会有人出现显摆什么“技术进步和技术革新带来的成本降低”,既然我预判到你们的操作了,我就大发慈悲的告诉持这个观点的人:

“精益生产”理论诞生的根基就是,蓝星的传统工业技术更新其实是遇到了瓶颈了,根本不足以支持通过技术革新来大规模降低成本,所以才产生了通过管理-控制来降低成本的理论。

编辑于 2023-12-25 03:04・IP 属地山东
师爷孙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