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博主李悄发帖表示「越是抨击柴静,相反越能知道柴静是一种独特的声音,少有的声音」?
- 562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今天开始来画画 - 406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社会科学 - 342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以前很多网友说柴静一家在美国生活,这位博主站出来假模假式辟谣讲“柴静女士这几年一直在国内生活”;
如今柴静发布纪录片预告明确说自己早在2017年就搬去了西班牙,这位博主第一时间表示肯定“柴静一直在西班牙生活”。
网上有些人讲这位博主是柴静的男闺蜜,恕我直言,我甚至怀疑他压根儿就不认识柴静,要不然这一波薛定谔的柴静怎么说?
抱着好奇的心态看了一下他以前发的帖子,“我爱柴静”、“爱柴静,爱袁立”、“喜欢柴静的任何表情,喜欢袁立的任何言语”、“思想行为如何深入进去”……
这年头柴静和袁立也有粉圈了吗?辣眼睛……
发布于 2023-08-15 18:37・IP 属地江苏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打开盒子吓一跳 - 266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有一说一,柴记者润西班牙后没顾着享受生活,反而花了五年时间去走访调查,这个精神还是值得钦佩的。但是其预告呈现的内容着实难绷,在各种抒情和采访者的只言片语后,柴记者最后的落脚点却是“只要解开恐怖主义神秘的面纱,恐怖主义就会灰飞烟灭”。如果仅仅只是这种认识的话,其实很难指望柴记者能整出来可以看的内容。
作为意识形态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绝非某种所谓与文明逆行的野蛮,而是根植于全球化的内在矛盾,是帝国主义和全球化的产物。而柴静却对此表现的一无所知,甚至还发出这样的疑惑:
最让我震惊的是袭击者的脸。如果在大街上遇到,我会认为他们是学生。他们攀岩,在沙滩吃烤鱼,穿着法国足球队队服。没有一个人有恐怖主义前科,没人在海外受训,他们长大成人的地方没有种族冲突纪录,几乎没有失业人口。这些移民第二代比父辈更有语言、技能、有工作、受良好教育、更融入西方,恐怖主义为什么恰恰动员这一代?
你疑似有点过于城市化了.jpg属于典型的屁股上天,脑子落地。身份认同危机、阶级矛盾那都是一点都不沾。
讽刺的是,在柴记者奔波的五年后,如今的欧洲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恐怖袭击已经趋于冷淡:
在西方国家,恐袭数量持续下降,自2017年以来呈逐年下降趋势。2022年记录了40起袭击事件,与2021年的55起袭击相比,下降了27%。尽管死亡人数基数较低,但却增加了一倍多:从2021年的9人增加至2022年的19人,其中11人是在美国死亡。在西方国家因恐怖主义造成的死亡中,这是自2019年以来的首次增加。2022年,伊斯兰教极端分子在欧洲发起了两次袭击。美国的袭击事件发生频率仍保持在低水平,2022年只记录了8起袭击事件。且所有袭击事件都不是由已知的恐怖组织所为。英国今年仅记录了四起袭击事件但无人死亡,这是自2014年以来首次无死亡记录;而德国则创下了自2015年以来的最低袭击数量纪录。
在西方国家,出于意识形态动机的恐怖主义仍是最常见的恐怖主义类型,造成14人死亡,均是极右翼恐怖主义组织或个人所为;出于宗教动机的恐怖主义自2016年达到峰值以来下降了95%。
——《2023年全球恐怖主义指数报告》那么欧洲是如何将伊斯兰原教旨恐怖主义压制下去的?这就涉及到欧洲对恐怖主义的治理,包括但不限于:
1.德国在 2015 年建立了一个由250 人组成的“反恐警察小组”,作为国家警察与边防警察的补充力量,专职负责恐怖分子的大规模搜捕工作。法国则在 2017—2019 年间增调700 名军警负责城市边缘敏感地带的武装巡逻,并建立由马克龙总统直接指挥的反恐特遣部队,加强国家安全情报的分析处理能力,统筹监管全国反恐力量。英国在 2016—2017 年间组建一支精英武装反恐警察小组,负责主要城市与旅游热点地区的保护工作,并配备负责反恐情报采集的无人机小队。在区域反恐方面,欧洲刑警组织的人员增长近 84% ,由 2010 年的不足 700 人增至2018 年的 1294 人,并于 2016 年正式启动促进情报共享、协调反恐行动的首个欧洲反恐中心,欧洲反恐投入在国家和区域层面均获得明显增加。
2.各国主要依照两种方式完善反恐法治工作,一是通过新法令改进薄弱环节2015—2016 年多起重大恐怖袭击爆发后,英国、德国、法国等国家先后通过《2016 年调查权力法案》《改进信息交流打击国际恐怖主义》与《增强内部安全和反恐斗争法令》,分别从行动监控、情报交换、内部巡视等方面弥补反恐行动的不足。二是修改原有反恐法案,拓展恐怖主义犯罪的内涵与外延。以爱尔兰、比利时、西班牙为代表,三国在 2015 年前后对本国的《刑事审判法》《刑法》进行增补,扩展了“恐怖主义活动”与“恐怖主义实施主体”的指代范围,煽动恐怖主义的言行、征召训练恐怖分子、协助恐怖组织筹资、信奉极端主义的难民与外籍人员均被列为刑事犯罪行为与嫌疑对象,进一步强化打击恐怖主义的力度。此外,欧盟的反恐立法工作亦取得重大进展,《打击恐怖主义新指令》《第四号反洗钱指令》《乘客姓名记录指令》等法案被纳入欧盟法律框架之内。前者规定,以恐怖主义为目的的旅行、提供或接受恐怖主义培训、资助恐怖主义流窜或行动都归为犯罪,为执法部门和司法机关打击域外恐怖分子提供了重要依据; 后两项法案的通过则增强了欧洲公民个人财务、交通出行、社会身份信息的透明度,减少了获取个人隐私信息的成本,为各国安全机构锁定、追踪、控制恐怖分子及其支持群体提供了便利。
3.在增加和修改法案的基础上,欧洲反恐政策尤其重视采取预防措施,增扩安全机关的执行权限与行动能力,遏制潜在的恐怖主义风险。法国反恐工作的预防转向在欧洲国家中最具代表性,其最新反恐法案规定,法国警察、国家宪兵可在没有司法授权的前提下对嫌疑人与嫌疑车辆实施安全检查,并可在人力不足时征用安保公司作为辅助; 法国安全部门在必要时有权检查甚至关闭宣传极端思想的宗教场所;对恐怖犯罪活动嫌犯,法国国内安全总局可实施终身监禁,并截留审查监视对象的邮件与移动通讯工具; 法国军警被赋予监察国家公务员系统、实施交通管制的司法权限,并可行使应急权力在边境地带、重要交通枢纽周围排查可疑人员身份。由此,恐怖分子的排查、定罪与量刑不再主要依据相对滞后的客观证据,而是向行政执法人员的预先主观判断倾斜,关注预防性已成为主要国家反恐政策的新导向。
4.加强网络审查机制、切断恐怖主义信息传播渠道是欧洲国家应对网络恐怖主义的主要举措,为此,主要国家均组建互联网审查小组以强化网络舆情监控,及时封闭涉嫌恐怖主义宣传、运营的非法网站。出于提升各国网络反恐效率的考虑,欧盟授权欧洲刑警组织建立了“检查网络”数据库与“欧洲互联网审查机构”,在汇总网络动态情报、识别分析网络恐怖主义活动、联络协同各国网络安全机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9 年底,在欧洲互联网审查机构、12 个欧盟成员国、9个互联网服务运营商的合作下,共有超过 26000条含有支持“伊斯兰国”内容的极端言论被删除,标志着欧洲网络恐怖主义联合治理取得初步成效。
——《欧洲恐怖主义的发展态势及其治理》反恐紧急事态下,我们又看到了喜闻乐见的国家机器的扩权及其与市民社会之间的张力,国家机器的镇压职能和治理职能又一次并肩而行。我很好奇柴记者对此是保持了自由主义者应有的警惕,还是大加翼赞?
发布于 2023-08-16 20:50・IP 属地四川查看全文>>
虽9死其犹未悔 - 252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地大都 - 215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网民赞美柴静,说明柴静做对了,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
网民抨击柴静,说明柴静做对了,是少有的独立思考。
国内媒体赞美柴静,说明柴静做对了,是媒体人的榜样。
国内媒体抨击柴静,说明柴静做对了,勇于发出独特的声音。
国外媒体赞美柴静,说明柴静做对了,连外媒都不得不叹服。
国外媒体抨击柴静,说明柴静做对了,境外势力都要介入诋毁。
发布于 2023-08-16 03:53・IP 属地山东查看全文>>
一粒花生酱 - 214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Gary Suen - 201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我想问他,柴静到底在哪里?
这位博主,一直以来在网上为柴大记者辩护,
是很多人最近几年对柴的唯一消息源。他还经常提到他和柴之间的对话。
在他嘴里,
1.柴并不是在国外居住,一直在国内。(有一回他还说柴在老家照顾老父亲)
2.柴如果拍纪录片,也会拍纪录键盘侠的纪录片。
3.柴准备出新书。
他甚至连柴换没换新车都知道……
目前的情况,是柴在西班牙,拍了纪录片,和他一直以来发的爆料不一样。
但是他的转折是极其生硬的,连个解释都没有,直接从“一直在国内”变成了“一直在西班牙”。
所以他到底是不是柴的男闺蜜?还是自己幻想出来了一个柴?或者柴虽然认识他,但是根本没有和他说任何实话?
编辑于 2023-08-15 20:31・IP 属地山东查看全文>>
椒龙Josiah - 156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沉思青年 - 125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这片土地上的人遭受的苦难,是应得的。
比如35岁工作问题,又比如各种垃圾食品有毒食品问题,又比如只能与俄罗斯北韩委内瑞拉伊朗阿富汗成为朋友的问题,又比如六个钱包问题,又比如毕业即失业问题,又比如医院给开大量中成药、药店拼命推销各种中成药问题,又比如各种国学班、易经班学了一大堆没任何帮助的问题,又比如只能天天期盼青天大老爷的问题,又比如切身利益被侵害状告无门问题,又比如有了血汗工厂天天咒骂没了血汗工厂回家只能喝西北风的问题……
最大的问题是绝大部分人一辈子连自己是谁,为什么而活都不清楚,挣了一辈子钱,到头来两手空空,眼看国家各种富丽堂皇高大上起来,然而基本都与你没什么关系,还得为一日三餐而奔波劳碌,一辈子也就在小屁孩时体会过快乐,从那之后快乐到底是什么再也说不清楚。
回到本题,那些贬低各种记者,说什么真相的,这辈子也就只能活成个糊涂蛋吧。
通常社会上只允许出现的声音越来越少,那么你看到的听到的信息,基本就是某些人让你看到让你听到的,至于是不是真相,根本不重要。至于记者,也是人,也有自己的认知,有自己的立场,也可能只看到一个角落:我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5
发布于 2023-08-16 18:31・IP 属地湖北查看全文>>
Steven汤圆 - 124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网民都是非常聪明的,
柴静老师的穹顶之下播出以后,
天变蓝了空气变好了:太阳升起难道是鸡叫起来的?
河北人没电用了:公知柴静给爷死一万次
说明网民们有大智慧
编辑于 2023-08-16 19:06・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勇闯异世界二号 - 103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21世纪还能有这种直球支持帝国主义的声音确实难得一见。
首先27个发达国家拿走百分44的排放权,其人口为11亿,其余55亿人口分百分56.这就是柴静提倡的方案。
丁院士支持的方案是,全世界人均排放权都一样。我们可以不追究过去的历史排放。
丁院士问了一个问题,问默克尔本人,这个方案公平不公平。问发达国家的领导人,这个方案公平不公平。
且我们可以通过后续知道,这到底是生意还是公益。德国在光伏领域打不过中国后,立马展开了双反,制裁中国的光伏,抓捕光伏高管,阻止其在欧洲市场售卖。请问他们支持的是减排吗?德国减排了吗?
ipcc以及另外几个方案,都是纯垃圾方案,说直白点,就是没把人当人。支持柴静的群体如果受苦受难了,我只能说活该,不把人当人的人。
发达国家如果真的想减排,很简单啊,开放节能技术专利,禁止对绿能产品的任何关税,不搞制裁,请问这些有任何一项发达国家做到了吗?没有一项。
所以ipcc以及各色方案其实就是想一群帝国主义国家屠宰发展中国家,仅此而已。
支持他们的是什么人呢?
什么国家在发展光伏,发展风电,发展核电,发展储能,发展电车。什么国家在抱着油车,传统能源。什么国家的货币霸权建立在传统能源之上。其实这都是大家看得到的问题。
丁院士的一句话说的很好,中国可以做出一个长期承诺到2050年为止,不论如何,中国的人均排放不超过发达国家的人均排放百分80.不论如何我都要比你少。
请问那个发达国家敢说这话???有那个发达国家付出行动?
排放权=发展权=基本人权。人与人之间应当有一个大致相等的排放空间。
这个问题下,你可以看见很多所谓的自由派答主到底是什么货色。不支持基本人权的人,是什么货色?
实际上柴静甚至把发展中国家的人开除人籍了。说ipcc是为了人类共同的利益。感情发展中国家的人不是人啊?
保障所有人类的发展权,这才是人类的利益。不论发达,发展,贫穷富裕。
发布于 2023-08-16 21:29・IP 属地福建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绮风 - 79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杨均 - 69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阵雨 - 65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柴静当时采访那个教授,被网友看做对线被秒来调侃。
我不讨论那个视频,只对教授的秒杀金句进行大规模引申。
中国人算不算人,核心就是普世价值,平等。
那么来了。
外地人算不算人?
想住房的算不算人
农民算不算人?
穷人算不算人?
下属算不算人?
孩子算不算人?
弱势群体算不算人?
不敢引申知道吧。
编辑于 2023-08-16 14:40・IP 属地浙江查看全文>>
陈敢 - 55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阿长与三哼经 - 52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这名博主说的对。
很多批判柴静的人对新闻采访的流程缺乏基本的了解,他们以为一个在CCTV新闻频道播出的采访,是由柴静自由提问、丁院士随机应答完成的。
而事实上,即使是一个地方电视台的采访,都会提前由采访团队准备好提问大纲,交给受访者过目,双方就哪些问题能说,哪些问题不能说进行沟通协调,最后形成一份受访者能够接受的提问大纲。后续的正式采访,只会在这个先前拟订的框架内进行,本质上和真人秀的逻辑一样,都是有脚本的。
更何况这是CCTV的采访,柴静的提问内容绝不可能完全由她个人决定,丁院士也绝不可能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接受采访,他至少同意了这些问题的提出,并预先构思了回答方向。
而且,这是录播的节目,不是直播。采访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画面、每一个细节都会经历审查。最终在电视上播出哪些段落,隐去哪些段落,也都是编辑和领导决定的,而不是柴静这个一线记者。
结果,这样一个集体创作、层层审查的成果,被民粹主义者当做指控柴静个人在立场和品行上「别有用心」的「有力证据」。
这不能不说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岁月的史书不会饶过任何人,除非你从来不曾发表任何看法,在永恒的沉默中,活成了最后的赢家、平庸的强者。编辑于 2023-08-16 18:12・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杨先生 - 51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你们有没有发现,在柴静被你们抓住把柄,一万脚踩烂之后的今天,几乎所有的社会性事件中,记者总是缺席。
无论是内蒙塌方、齐齐哈尔塌房,记者们总是保持静默。
没有记者去现场跟踪报道,没有记者去对话遇难者家属,没有记者去问责相关单位。
这些以前都有的,但现在,所有人都在等上方的通稿。
这很悲哀,你们知道吗?
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柴静的观点确实应该被质疑,任何人的观点都可以被质疑。
但你们不该把柴静全面否定。
你们给柴静扣了那么多的帽子,但有一个事实你们始终改变不了,即柴静代表的声音,是一股名为质疑的声音。
这股声音弥足珍贵,实在不该被掐灭。
发布于 2023-08-15 23:42・IP 属地湖北查看全文>>
张三瞎了 - 50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首先,我对柴静并不仇恨、也没抨击过她,但这话想表达的东西有问题
就比如:
越是反对计划经济,越能知道这是一种独特的模式,少有的模式。
越是封杀侃爷,越能知道这是一个独特的人,少有的人。
越是抨击波布尔特,越能知道这是一位独特的领袖,少有的领袖。
越是抨击特朗普,越能知道这是一名独特的总统,少有的总统。
越是抨击爱泼斯坦,越能知道这是一个独特的人,少有的人。
…………
就挺怪的
编辑于 2023-08-16 02:09・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滴山 - 45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柴静时代,记者起码还得出去走访,出去调查才能写出来东西。
现在记者直接坐办公室等通稿,甚至大部分官媒连记者都没有了。
你知道北极鲶鱼最后怎么处理了吗?知道齐齐哈尔坍塌哪个领导坐牢了吗?知道那些被“免职”的领导后面又都担任什么职位了吗?
甚至涿州那么大的洪水,连一个敢站着采访的都没有。
这就是粉红想要的时代,喜闻乐见。
就评论区说“没有报道你怎么知道的”“打开抖音搜啥搜不到”洗地的,是没看过几年前的焦点访谈吗?以前的记者是怎样抽丝剥茧,去走访,去调查,去寻找一手数据甚至潜伏卧底揪出真相的?
现在你吃着自媒体碎片化的垃圾,还敢大言不惭说自己什么都知道。这些新闻你除了模模糊糊知道有这么个事你还知道个屁,你知道涿州洪水是哪里泄洪导致的?你知道泄洪的决定是哪儿做的?你知道决堤的人和村民冲突最后的后果?你知道到底有多少伤亡?你知道经济损失到底有多严重?自己去对比一下98抗洪时候的采访稿有多详尽。你从没被封掉的自媒体里听说那么一点只言片语就认为自己享有新闻自由了?
粉红蠢得和正常人已经有生殖隔离了,搭理他们一下都是浪费时间,等着铁拳砸到这些粉红身上,他们又像断脊之犬一样吠都吠不出来一声的时候,好好记着今天自己说过的话吧!
编辑于 2023-08-16 17:06・IP 属地澳大利亚查看全文>>
柠檬鸽 - 36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把柴静封杀和现在记者缺失挂钩的,是没搞懂时代大环境。
不说中国,海外其他国家一线记者也在变得越来越少,十年前那种深入报道的记者越来越少了。比如新疆棉花事件,要是放10年前,不会只有一群人拿着卫星照片和几个人说辞就拿出来报道的,至少也要有一线走访画面。
真正改变环境的是移动互联网,每个人都成为了记者,能够第一时间对身边发生的新闻进行直播。新闻不再追求深度,而是把时效性放在第一位,你深度新闻写得再好,也不如事件发生2小时内发出视频来得好。
我个人也有这样的经历,最近给鹅厂供稿,一开始都是3000字以上的深度长文,结果反响平平,鹅厂新闻编辑要求把文章压缩到1000字左右。现在更进一步提出要求,时效性新闻要2小时内出稿才有激励。
大环境如此,人人都在追求短平快,深度记者还有多少生存空间?
张雪峰说的新闻学狗都不上,最大原因也在这里,这个人人都能发表观点的时代,你靠新闻学专业知识已经无法再做意见领袖,一个无记者时代正在来临,你去学这个干嘛?
我父亲一向自视甚高,讨论新闻话题的时候总是用他吃的盐比我吃的饭还多打压我。可有一天父亲跟我谈论一个热点话题,引述的观点都是我写的内容,后来一看,果然是我写的新闻,上了头版,被父亲刷到了。
这件事对父亲打击非常大,因为在他成长的年代,新闻文章几乎都是意见领袖写的,里面的内容是足够权威的,他阅读消化之后就能在饭桌上侃侃而谈,显得自己很博学。而现在,他认真阅读的内容就是身边普通人花两小时随手写的东西。
新闻学还不死?
柴静无论立场怎样,新闻学专业素养方面是中上水平的,功底也足够扎实。但她已经不是说一不二的意见领袖了,人人都能独立思考,发表自己观点。柴静驾驭不了,还想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就是真理,那被群嘲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
我经常网上发表观点,但是我从来没觉得自己是正或者邪,有能力我会尽力正反两方思考,不过分偏颇,没能力就表达自己想表达的方向,有人反驳我也会很高兴。
做新闻,可以提供建议,最忌讳就是教别人必须怎么做。
编辑于 2023-08-16 16:58・IP 属地江苏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夜静魂梦归 - 31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中华城市研究 - 30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痛风三世 - 23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叶赫乎 - 22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就是很多大V,缺乏的不是什么高端文科和理科能力,而是缺乏基本常识性的逻辑。
我们用中学集合论来分析他这几句话的逻辑硬伤。
我们简单总结这句话,第一段的意思是,柴静的声音因为被反对,所以她是独特的、少有的。
这个逻辑上没有任何问题,但是没有任何意义。就好像说,因为A属于B,所以它属于B。你这不是废话吗?
被大众反对的声音,本来就是少数啊,他要是多数的话,那就不是被大众反对的声音了。
所以这句话是个废话,其实就是说B的子集属于B。
然后第二段开始的逻辑是:越是追求C,就越容易拥有C。我们把追求C当作K,把拥有C当作M,那么这句话就是毫无前提地断言:K、M交集元素数量大于非K和M的交集。
简言之,这句话在逻辑上是一个谬误,在统计上则是一个废话。对吧。你追求什么东西,你越容易得到什么东西,这个在逻辑上不一定成立,但是在统计上是肯定成立的。
所以这句话不是废话,就是谬误。
然后第三句话是:对立的双方,就是正邪的较量。
这句话的意思说,E和D是没有交集的(或者说是对立的),F和G是没有交集的(对立的),E和D分别属于F和G中的一个,所以E属于F,D属于G。
这句话就是谬误,因为就推论不过去。可能满足这个条件的域存在,但是在描述日常生活的事务的时候,这个逻辑是错误的。
所以我们综合起来看一下他说了啥:
第一句断言:B的子集属于B。
第二句毫无根据地推导出来:K和M交集元素数量多余非K和M的交集。
第三句毫无根据地推导出来:E属于F,D属于G。
你找到最大的问题了吗?
他一共说了7个概念(少数言论、追求真理、得到真理、正面言论、反面言论、正义观点、邪恶观点),7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他丝毫没有给出任何论证,断言其中两个是相等的,然后通过谬误总结了两个错误结论,然后把它们强行凑到一起。
这群人,基本上就没有把他们的洗脑对象当理性人。
编辑于 2023-08-16 09:06・IP 属地山东查看全文>>
李的摸鱼日记 - 18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北条泰时 - 18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练习奔跑的蜗牛 - 12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双笑生 - 8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回旋镖一下
“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
不让我们批评境外势力代理人,那不知这位博主赞美她又有啥用?
我去年就在说,随着中美对抗的加剧,网络上的话语会越来越向着爱国不绝对就是绝对不爱国方向发展。
我们允许客观合理的批评,更欢迎能够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的建设性批评,但是,柴静无法解决如何站着挣钱这个问题,她的唯一解决方案就是跪。然而从1840年到1949年,中国人付出了太多生命的代价,跪,是不允许的。
柴静这次的片子,从网上流传的简介上看,我也是很警惕的。
这些移民第二代比父辈更有语言、技能、有工作、受良好教育、更融入西方,恐怖主义为什么恰恰动员这一代? 没有答案。结果是一个社会被严重撕裂,我听到了阴谋论,看到了极右的崛起。全球范围内多数恐怖袭击遇难者是穆斯林,他们成了双重受害者。这是恐怖主义的真正目的:破坏社会结构,让邻人相互恐惧。
从味儿上来说,我感觉这片子要大谈包容少数群体,但私货就在这里:所有的少数群体都算在内吗?哪些属于可以包容的,哪些属于不可能包容的?有没有标准?人类社会从古至今,发展的一条脉络便是组织度越来越高,社会越来越庞大和脆弱,包容少数群体(泛指)跟恐怖主义一样,都是在解构社会秩序。包容政治上的少数群体,是否意味着要允许他们发表发动言论?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是上千年的血泪经验,你包容了某些人,某些人包容你吗?
中美对抗的背景下,中国目前的社会组织架构一旦被蛀出几个洞,都足以美国趁机利用并迅速扩大为社会崩溃。
我可不想体验一次苏联解体以后的混乱,普通人绝对没有好日子过。
编辑于 2023-08-15 23:43・IP 属地四川查看全文>>
ZEGBUL - 8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李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