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名博主说的对。
很多批判柴静的人对新闻采访的流程缺乏基本的了解,他们以为一个在CCTV新闻频道播出的采访,是由柴静自由提问、丁院士随机应答完成的。
而事实上,即使是一个地方电视台的采访,都会提前由采访团队准备好提问大纲,交给受访者过目,双方就哪些问题能说,哪些问题不能说进行沟通协调,最后形成一份受访者能够接受的提问大纲。后续的正式采访,只会在这个先前拟订的框架内进行,本质上和真人秀的逻辑一样,都是有脚本的。
更何况这是CCTV的采访,柴静的提问内容绝不可能完全由她个人决定,丁院士也绝不可能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接受采访,他至少同意了这些问题的提出,并预先构思了回答方向。
而且,这是录播的节目,不是直播。采访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画面、每一个细节都会经历审查。最终在电视上播出哪些段落,隐去哪些段落,也都是编辑和领导决定的,而不是柴静这个一线记者。
结果,这样一个集体创作、层层审查的成果,被民粹主义者当做指控柴静个人在立场和品行上「别有用心」的「有力证据」。
这不能不说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岁月的史书不会饶过任何人,除非你从来不曾发表任何看法,在永恒的沉默中,活成了最后的赢家、平庸的强者。
编辑于 2023-08-16 18:12・IP 属地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