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回应美国对中国船只征收港口停靠费,只会推高全球的海运成本,无法振兴美国的造船业,如何看待此事?
- 1255 个点赞 👍
之前的建议稿好像是每净吨1000美元,后来遭到外贸商和承运企业激烈抗议才有所下调。
现在针对中国船东一个收费标准,针对其它有中国制造船舶的其它承运商一个收费标准,后者更低且如果向美国造船企业下订单可以获得豁免。
图片来自CNBC 假设从中国出发的集装箱到美国西海岸,3000美元/TEU(20英尺集装箱),一个集装箱假设净装20吨货物,那每吨费用是150美元。
现在懂王要给中国海运企业收费,比如中远海控,如果按50美元/净吨就是涨价25%,如果到140美元就是翻倍。
懂王还觉得关税不够高啊,要把运费再翻倍!
对国际船东,懂王知道不可能强制要求替换中国造船,况且现在美国的民用造船能力也几乎为零,所以费用在18-33美元/净吨,这种歧视性策略妄图让国际运输企业不再订购中国造船。
由于我国造船性价比优势,所以很多大型运输企业纷纷向国内船厂转移订单,比如运力前三的达飞未来订单中有54%来自东大,排名第七的长荣有17%;第五的赫伯罗特有89%。
我们自己的中远海控订单则是100%。
其实懂王这个策略不是很理解,美国民船的造船能力在全球占比只有0.1%,就算重新引入船台、设备,培训工人来造,也要四五年才能形成一个条产线,这个歧视政策不是直接给日韩的造船厂利好吗?啥时候这么有当大哥的风范了。
全球造船行业订单情况情况 美国的造船业只能靠军用船只续命,就这样造一个军舰都要拖两三年,维修一个潜艇都要排队等一年,说好的成本1亿交付时变1.5亿,要真指望这些躺着赚军费的造船厂,还不如直接在韩国买呢。
现在外媒都在传中方的反制措施将从商品贸易转向服务贸易,比如压缩美国电影进口(说实话好莱坞的竞争力也在直线下降)、限制赴美旅游等。
看看这180天过渡期中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吧。
查看全文>>
杨泽康 - 463 个点赞 👍
这才几个钱,我建议恢复白人传统,直接发私掠许可证。持有证书的可以随意私掠中国船只,不受法律惩戒还受美国保护,证书还能卖个高价,一举多得啊。
直接重新开启大航海时代,全球都出门抢劫,商船都得搞成武装商船
查看全文>>
无知者 - 43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小酒馆 - 381 个点赞 👍
BBQ了,这次确实让中国难以反制了。。
查了一下,2024年全球造船业市场份额中国市场份额接近70%,排在后面的是16.68%的韩国和不到5%的日本。而美国的不到5%。
建议国内机场征收波音的停靠费。。
查看全文>>
yuansu - 288 个点赞 👍
身为船舶行业人士震惊了美国的收费理由。去年就知道301调查,美国要针对造船,不是。。。我以为美国是想耍流氓收点钱,顺便针对下中国也就罢了,怎么最终想重新振兴美国造船业。。。。收到钱要资助美国造船业。
美国造船业早就死的祖坟都找不到地方了,我宁肯相信美国自己会做玩具娃娃,我也不相信美国能自己造商船,美国造船死了好几次了,送ICU几次也没救过来,川普上幼儿园时候美国造船还行,但是当他二十多岁时候,美国造船行业就完蛋了,贸易保护,工会,落后高昂的技术成本。。。。50年前1975年,美国造船行业就只有全球个位数占比,90时候,已经不足1%,现在可能也就0.1%占比,就这我还是有怀疑的。造船行业配套产业一大摞,什么钢板,管路,油漆,电缆,各个服务商,人力要求一大摞,各种工种。这可是个产业啊,不是几个船厂能解决的问题。要调试,要试航,除了问题供应商要紧急解决。。。这太全面了,当年美国人还勤快时候,美国政府都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你说半导体行业也就罢了,很多技术专利在美国。船舶行业,中国是全球最大甲方和乙方,船东宁肯得罪美国,也不敢得罪中国啊。中国这GDP是实打实的全球最大货物吞吐量,十大港口占七八个,前三十名占了一半
美国GDP多少靠什么服务业,文体业撑起来的,真以为他们买遍全球了?
查看全文>>
只爱吃馒头 - 268 个点赞 👍
港口停靠费实际上还是变相关税,直接打击的是中国的造船业。
为什么在关税之外还要通过港口收费来打击呢?
显然是因为只加关税已经按不住中国的造船业了。
很多人对中国造船业没什么概念,给你几个数字,自己感受一下。
2024年中国造船完工量占全球55.7%,连续15年位居世界第一。
2024年全球74.1%的新造船订单由中国承接,韩国排第二,占比12%,日本排第三,占比5%,其他国家更少。
也就是说,全球每10艘新船中有7艘由中国建造。
美国占比多少呢?
不到0.2%。
2025年,中国手持订单量占比全球超过60%
其实早在10年前,中国造船业如果按吨位算就已经相当可观,只不过那时我们还不能建造LNG运输船和大型邮轮。
因此,这两个也号称是造船工业王冠上的明珠。
可惜,中国人最喜欢薅工业王冠上的明珠,而且一旦开始,就一定要把它薅秃。
从2015年开始,中国用了10年时间,把LNG运输船市场份额从不足5%提升至2024年的35%。
第五代LNG船储罐蒸发率低至0.085%,性能优于韩国主流船型,他们也只能做到0.1%。
江南造船交付全球首艘27000立方米超大型乙烷运输船,核心技术如B型液舱围护系统,国产化率超90%。
相比之下,韩国核心技术的国产化率却不足60%。
2024年中国承接的LNG船、超大型集装箱船等高附加值船型订单占比达28%,都不用说总量远超韩国,就是这个高附加值占比都在逼近韩国,后者目前在35%左右。
全球造船业格局,目前中国一家独大。
排在第二的韩国仍以高端船舶为主,如LNG船、豪华邮轮等,但市场份额已经从2022年的18%降至2024年的12%。
排第三的日本,2024年造船完工量还不如中国的一个船厂,主要承接散货船等低附加值订单。
美国就更不用说了,全球市场份额不足0.2%,也就是接点军事船舶和少量内河船舶订单。
为啥不到10年时间,中国就快把韩国的造船卷没了?
首先就是依靠中国巨大的市场。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进口国,运送能源自然需要大量船舶。
像中石油、中海油等企业承诺优先租赁国产LNG船,2024年国内船东订单占比达52%,自产自销不愁卖,形成稳定需求基本盘。
不但中国自己用自己的船,我们还让“一带一路”国家都用我们的船。
例如卡塔尔搞了个“百船计划”,中国船企拿下45艘订单,韩国仅28艘。
中国LNG船手持订单量从2015年的不足10艘增至2025年的287艘,如此巨大的体量,使得单船研发成本摊销下降超过40%。
需求端不愁,供给端就更不愁了。
一说到生产,人类有史以来最强工业国的实力就体现出来了。
2024年,一再优化钢铁产能之后,中国的钢铁产依旧能占全球57%,船用钢材成本仅为韩国的70%。
且通过宝武钢铁等企业定制船用钢材,如X70级低温钢,使得单船材料成本又降低15%。
人力成本就更没法比了。
中国船厂焊工日均工资约80美元,韩国超过240美元,咱们不到韩国的1/3。
并且还在大规模应用自动化焊接机器人,进一步压缩人力成本。
科研人员数量更不是韩国可比。
2024年中国船企在LNG船领域申请专利数量达2175项,超过韩国的1892项,后来居上。
其中低温绝缘材料、双燃料动力系统等关键领域的专利占比超60%,含金量非常之高。
科研能力保证了国产船用发动机、导航系统等核心设备配套率超90%,显著高于韩国的60%。
如此庞大的市场及产业规模,使得我们可以发挥制度优势,提前布置产业集群。
中国拥有沪东中华、江南造船、大船重工等6大LNG船生产基地,总坞容达420万载重吨。
相比之下韩国只有240万载重吨,我们是韩国的1.75倍。
此外,通过模块化建造技术,使得分段预舾装率超85%,单船建造周期从36个月缩短至18个月,交付速度比韩国快30%。
种种优势叠加,2024年中国船的LNG船订单报价比韩国低8-12%。
如17.4万立方米LNG船,中国报价2.05亿美元,韩国2.3亿美元。
照这么发展下去,韩国造船业很快就会被卷没。
于是美国作为韩国主子,开始急了。
本来自己造船业已经废了,全靠日韩这两个殖民地撑着。
现在日本也基本废了,中国要是再把韩国造船卷没了,全世界航行的都是中国船,那美国还玩什么海洋霸权?
于是美国贸易办公室,根据所谓“301条款”,开始制裁中国,于是才有了这次港口停靠费。
美国指控中国通过国有银行向造船企业提供低息贷款、债务豁免等直接资金支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形成价格优势。
有一说一,融资成本对于造船业而言确实是大头。
一艘船建造3年,像韩国这种年利率5%,3年光财务费用就15%了,船的毛利也才10%+,这一项几乎就把毛利吃没了。
而中国年利率2%,三年6%,财务费用一项就比它低9%,这还怎么玩?
但这事怪中国吗?
是谁捏着鼻子加息把殖民地利息拉高的,美联储不是中国的吧?
从这点也不难看出来,为什么特朗普要对鲍威尔爆粗口,就这个利率,想要制造业回流那真是痴人说梦。
此外,他们还说中国地方政府对造船企业实施税收减免、土地租金优惠等政策,进一步压缩成本。
还说中国以低于市场价向船厂供应钢材等原材料,并通过国有企业整合供应链,降低船舶制造成本。
这些事美国也没少干,给英特尔等芯片企业补贴了几十亿美元,只不过效果嘛,全打水漂了,连个响都没有。
既然大家都补贴,你自己产业不给力,怪得着中国?
美国还认为中国以“非市场手段”争夺订单,例如接受低于成本的报价,并通过“一带一路”项目绑定船舶出口。
说白了,就是美国那套所谓的“自由市场”,被中国制度卷得找不着北了。
但他们反省自己的制度问题,反而一个劲制裁另一个先进制度。
可惜,这个世界不看政治正确,看的是谁更能发展生产力。
谁的生产力更强,谁的制度就更有优势,这是科学唯物主义历史观,不管你愿不愿意,这就是客观规律。
其实美国面前明摆着一条路,可它就是不走,大家告诉它,是什么路?
反正收藏你也不看,点个赞意思下得了……
最新专栏:不要用三十年前的认知理解中国,这才是最真实的中国,你对他的强大一无所知。
查看全文>>
墨子连山 - 222 个点赞 👍
只能说,在某些方面,美国人还不够老练,真正老练的做法是:
因运营成本上涨,自X年X月X日起,对停靠洛杉矶港、长滩港、新泽西港、萨凡纳港、西北海港联盟、奥克兰港、休斯顿港、弗吉尼亚港、查尔斯顿港、迈阿密港港口的船只收取停靠费(具体标准见附件1),望理解支持。
同时,为鼓励新技术在国际航运领域的应用,对使用XX、XX等新技术(具体见附件2)的船只,暂免收取停靠费。
针对国别进行收费,肯定是会遭到抨击,但如果以技术的理由进行巧妙的包装,则名正言顺。
以下由DeepSeek整理
国内部分城市对新能源汽车(纯电动车或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在公共停车场或路边停车位推出了停车费优惠政策,具体政策可能因城市和区域不同而有所调整。以下是部分城市的优惠情况汇总:
1. 北京市
优惠标准:
部分公共停车场对新能源汽车提供每天首次2小时免费停车(后续按标准收费)。部分行政区(如通州区)对新能源车在路侧停车位实施首小时免费政策。
适用范围:
纯电动车(需悬挂新能源专用号牌),部分政策可能不包含插电混动车型。
2. 上海市
优惠标准:
在政府定价的公共停车场(库)和道路停车场,新能源汽车可享受首小时免费停车,后续费用按标准减半收取。
适用范围:
需为纯电动汽车(部分区域可能放宽至插电混动)。
3. 深圳市
优惠标准:
新能源汽车在市政道路停车位(宜停车)首小时免费,第二小时起按标准收费的50%收取。
部分公共停车场提供每日一次2小时免费停车优惠。
适用范围:
仅限纯电动汽车(插电混动不享受)。
4. 杭州市
优惠标准:
在政府定价的公共停车场,新能源汽车可享受1小时免费停车,部分区域延长至2小时。
补充政策:
部分区域(如钱江新城)对新能源车提供夜间停车费折扣。
5. 成都市
优惠标准:
新能源汽车在政府财政全额投资建设的公共停车场(位)每天首次2小时内免费,超过2小时减半收费。
适用范围:
需悬挂新能源绿色车牌(含纯电和插电混动)。
6. 广州市
优惠标准:
新能源汽车在中心城区(如天河、越秀)的市政停车场,可享受1小时免费停车,超出部分按标准收费。
部分商业停车场自主提供优惠(如充电期间免费停车1-2小时)。
7. 西安市
优惠标准:
在政府管理的公共停车场(如景区、交通枢纽周边),新能源汽车可享受2小时内免费停车,超出部分按半价收费。
8. 天津市
优惠标准:
新能源汽车在道路泊位停车,每日首次1小时免费,部分行政区(如滨海新区)延长至2小时。查看全文>>
大熊 - 155 个点赞 👍
身为中远海控家属,我内心毫无波澜,甚至有点想笑。
美国你是忘了疫情期间,中国集装箱轮连箱子都不要了,空船回程拉下一航次货的盛景了?
你那么勇,你倒是把船造出来啊。
查看全文>>
伙食团团长袁 - 141 个点赞 👍
喂肥了韩国、日本的造船业,往后,全球各大船运公司,大部分的造船订单将发给日韩。东大自有的船运公司,继续采购东大造船厂。
美国推动对华造船限制政策后,韩国3月造船订单吨位以55%占比反超中国,主要靠美国转移订单及技术合作。美国拟对中国船舶收费,促使美国企业将造船订单转向韩国船厂。韩美深化造船合作,韩华收购美船厂并获海军订单,韩国或借此争取关税豁免,重构全球造船竞争格局。
简直是,针对东大的,弱化版《赫尔姆斯-伯顿法案》。东大,享受了古巴层次的待遇。
日本、韩国的造船业,未来将加大力度,雇佣东大劳工。
根据Alphaliner最新公布的数据,截止2025年1月14日,全球在运营集装箱船数量共计7211艘,总运力为3156.04万TEU,折合约3.74亿载重吨。其中,前三大班轮公司总运力占全球市场的46.33%。
全球班轮公司运力排名前三是地中海航运(634.49万TEU,占比20.10%)、马士基航运(442.86万TEU,占比14.03%)以及达飞轮船(384.72万TEU,占比12.19%)。
Alphaliner指出,运力排名第4名第10名依次为:中远海运集团、赫伯罗特、海洋网联船务(ONE)、长荣海运、现代商船、以星航运和阳明海运。其中前7名运力都超过150万TEU。
中远海运集运排名第4位,海丰国际排名第14位,宁波远洋排名第23位,安通控股(泉州安盛船务)排名第25位,唐山港合德海运排名第26位,中谷新良海运排名第29位,中外运集运排名第33位,上海锦江航运排名第35位,洋浦鑫远船务排名第45位,中联航运排名第48位,太仓港集装箱海运排名第66位。
查看全文>>
极限战士40K - 140 个点赞 👍
停留中国大陆的波音,每次收费1000美元;
经过中国空域的波音,每次收费2000美元;
经过中国南海的波音,每次收费4000美元;
经过中国海域的美国船舶,同等收费标准。
查看全文>>
皈依凡尘 - 130 个点赞 👍
美国多个行业组织对此早早写了份报告,警告懂子要冷静。
报告全文下载如下,无需翻墙。
主要内容精华就下面这一页,其他都是对这些警告的具体分析与更详细的后果描述。
大伙自己用机器翻译吧,简单说来就是大多数美国企业认为,懂子一旦用上这损招。那么中国造船业咋样不知道,但美国肯定是到处药丸。不但造船业一样没救,农业采矿业制造业能源产业等等都可以回家抱孩子去了。
因为此举会造成98%开到美国卸货的船都要交钱,这不但会直接推高美国的生产和生活成本。还会让美国的多数海运出口产品(粮食和能源)涨价,进而丧失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虽然懂子政府继续进行大聪明设想,打算免除空船到美国拉货的船只费用。可空船跑一档就为拉货回来,这成本比满载去满载回的正常航运成本高太多了,空载航行那半的成本还是要加到美国出口产品的采购成本里。换句话说就是会造成美国出口大涨价。
不过这事和要关闭TikTok一样,是美国两党很多政客共同撺掇的。不能全怪懂子,登子也没少推动。
美国两党反华政客频繁搞这种伤敌一拳,自己断臂的提案,且还能得到两院广泛支持。可见其对中国也没啥好办法了。
但和关闭TikTok一样,议员们只需要呐喊,操刀砍美国胳膊的是当在任总统。
只要中国不去让步,懂子现在就是进退不得。
至于中国谈不谈呢?目前内部小道消息,说的是中国给懂子出了三道题(通过第三方给美国开了三个前置条件,懂子三个条件都答应中国才去谈)。
查看全文>>
飞跃本屯 - 130 个点赞 👍
当关税来到125%或者是245%的时候,如果商品还能正常出口美国,那就只能是不可或缺,无法替代的那种商品。
这种商品,出口商会替进口商付关税?大幅度增加的海运成本,出口商会付?那都是进口商自己掏的钱。然后再通通加进售价里。
由外国商船承运这些货物?无所谓啊,中国外贸商品里本来就有很多由外国商船承运的。
查看全文>>
悠然 - 129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对世界很失望 - 94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garvvv - 8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东方之子 - 79 个点赞 👍
美国是想通过这种歧视性的收费政策,增加中国造船业获取新订单的难度。美国要的绝不只是脱钩,这种通过极限施压迫使第三方二选一的事情以后还会继续发生。可以依样画葫芦进行反制,比如对停靠中国机场的美国飞机和他国拥有的美国制造的飞机征收停靠费用,对波音公司上一上强度。
查看全文>>
诗人张宗昌 - 7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无双 - 63 个点赞 👍
川普等人完全意识不到美国只是世界航运市场的小卡拉米,还以为自己的市场有多大,可以绑架全球呢。
中国才是航运业的最大甲方,港口吞吐量占全世界的40%,美国都排不上号。美国在这方面搞小动作真是笑话,美国除了进口本国所需的终端商品,其他的贸易量小的可怜。中国进口一大堆原材料,比如铁矿石、石油,还有与亚洲经济圈之间互相进出口的中间品、零部件贸易(比如工业设备、芯片、钢材、汽车零部件等),最终把制成品出口到世界各地。这些项目的吨位是很大的。
海运市场可不管你美元溢价,运费只和吨位挂钩。东大随便出一条行政令,比如所有靠岸美国的非中国造船只,靠岸中国时都要额外交钱,船东就只能乖乖找中国船厂下单。为什么?因为中国业务比美国业务大的多。现在中国不这么干,只是不想用行政干预市场罢了
PS:其实从港口吞吐量也能看出来,所谓美国是全球最大市场的说法就是个笑话。美国所谓以金额计算的最大市场,靠的是高物价(美元溢价)和本土自产自销的昂贵服务消费,尤其是各种服务型必需开支。一旦落实到实物吨位上,美国远不如中国。终端产品消费量普遍只有中国的一半,中间产品和原材料更是有数量级的差距。但反应到金额上,美国建筑业gdp比中国高,汽车零售额更是中国的近3倍,牛逼吧?但航运业不管你这些,运费就是按吨位计价的
查看全文>>
花随风飘零 - 44 个点赞 👍
利好非中造船业,尤其是日韩。这些年日韩的优势产业大量被我们占据领先优势,造船业冲击尤其严重。日韩毕竟是美国的盟国,同时美国的造船业已极度萎缩,连造船的工人都不够,一旦开战现役打光后继造船能力无法跟上。日韩造船业得到复苏的同时美国佬还可以借机培训大量的美国造船工人使造船业逐渐复苏。
————————————————————
看看评论区就知道中国人主流是什么心态,一边赚老美钱,一边想搞S老美。那站在一个甲方的立场该如何应对想搞S你的乙方呢。联合国,世贸组织,世界银行,WTO都是大家协商规则建立的,原指望进来富裕了以后通过提升消费有来有往促进全球大循环,结果进来个貔貅,光吃不拉,想整天想着干S对方。有些人是完全忘记几十年前全家两条裤子轮流穿,没裤子穿的光屁股躺床上,或者拿日本尿素袋子裁剪当裤子穿的时候了,还有易子而食的年代就别提了。饱饭才吃了几年啊,整天就是爆兵平推老美。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现在整个就是缺失信仰,也不乏社会固化有些人想找爆发点翻身。都慢慢看吧,自己的所作所为言行举止都是有果的。
建议在大棋局中作为一个普通人,修身齐家才要紧,保护好自己关照好家人;其他的治国平天下谁都不够格。天气热,冲个澡消消火早点洗洗睡吧。
查看全文>>
江河湖海 - 38 个点赞 👍
三个常识:
第一,全球的粮食供应处于紧平衡状态,完全没有过剩。并且全球有约两成的人口处于饥饿状态,他们迫切需要粮食,但是他们买不起。
第二,全球的工业消费品供应处于绝对过剩状态。中国的产能整体利用率也只有74%,如果中国开足马力生产,全世界都受不住,根本买不完。
第三,中国的粮食缺口 为20%,必须进口。
问题:中国不从美国进口粮食,那中国的粮食缺口可以从哪里补?有没有这样的生产国可以补足缺口?答案是没有。
问题:美国不从中国进口日用品,美国可以从哪里找到替代国?答案是满世界都行。
查看全文>>
冥想 - 37 个点赞 👍
纯纯脑子进水了。
拜托了,特朗普大哥,你这玩法我完完全全没看懂啊。。。
中美现在事实上已经处在相互禁运的状态了。
换言之,现在还能去美国卸货的船几乎没有中国的,结果他对不存在的中国船只征税?
那只能征税到那些使用中国制造船只的全球航运巨头身上了,比如丹麦的马士基和瑞士的地中海航运公司。
那些公司因为用了中国船就被征税?
除了加剧美国政策的不确定性和让欧洲看到美国的癫狂完全没用啊。。。摆明了逼着欧洲向东大靠拢。
至于说逼着航运巨头更换韩国造的船? 货轮的更新都是以20年为单位进行替换的,更何况,韩国的造船业产能也满足不了世界啊。。。
好吧,继续换位思考,假如我是美国人。
这种打击船长货运类似加税的博弈方式。
麻烦你用在“关税战”之前啊!!! 用在之前就是很具威慑力的武器!
用在关税战之后除了脑子进水,我想不出第二个理由。
美国现在已经开始胡乱出招了!最起码6分月之前别搭理他!
我实在很好奇,6月份的6万亿美国的置换方式是什么?
随着6月份的临近,美国会越来越疯狂,做好“备案”即可。
查看全文>>
玛沙多拉 - 32 个点赞 👍
我建议采用以下的反制措施:
建立一个全球船只的数据库,记录船只一年之内的停靠港口。当船只停靠中国港口的时候,统计在上一次停靠中国港口之间停考了多少次美国港口,按照中国船东的标准应当缴纳多少钱,然后要求补齐和实际缴纳的差额。
例如中国船东需要缴纳50美金,中国船需要缴纳30,而外国船东外国船免费;那么下次停靠中国港口的时候,中国船东不需要补费用,中国船需要为每次在美国港口的停靠补20美金,外国船则需要50美金。多次停靠多次计算,同一次停靠只会被收取一次,缴费系统自动记录停靠美国港口的次数和已经缴费的次数。标准永远和美国收费标准实时同步,如果按照货物重量计费,则船只可以选择提供材料申报之前的载货量,也可以选择按照本次进中国港口的载货量来补差价。
这样做的结果是除非某条船一年内一直不停靠中国港口,否则不管船籍如何制造商如何,每次停靠美国港口产生的成本都是一样的,区别只在于这次停靠美国港口缴纳还是下次停靠中国港口缴纳而已。这样中国船的运费就不会产生劣势。而且额外的成本都会计算在和美国有关的航线的运费上,只会让进出美国的航线运费上涨(无论是不是美中之间),而不影响中国与其他国家航线的运费。
这样的政策应当能抵消大部分对中国造船业和航运业的负面影响。
查看全文>>
灵剑 - 18 个点赞 👍
这种放话我感觉基本上就是你爱收收吧的意思。平铺直叙,算是不跟傻子一般见识。
这个费用虽然理由很离谱,但是跟美国各大城市的“进城费”比起来,征收强度其实比较一般。
感觉中方是乐见其成或者至少是预期之内的,早有布局,所以表现的比较无所谓。
中美之间走的是超级大船,现在的费率恐怕不到燃油费的零头,美东美西之间的船影响要大得多,但这条路线从头到脚跟东大没一毛钱关系,属于是对美国消费者的间接税,航运商或许新订单里会加一些美国船,但我怀疑成本依然划不来,交些爱国税嘛,一点都不稀罕。
我记得我之前说过美国的物价在发达国家里属于离谱得低(相对收入而言),有充足的上涨空间,只是个如何利用的问题。个人觉得懂王这么个用法最终会被订到耻辱柱上,最终,物价上去了,但是没有产生任何对社会的良性刺激作用。由于doge的猪头蛇尾,扭转低效公务员系统的历史任务终会宣告失败,这种情况下税收增加会使资源从较高效的市场中流向低效的政府经费之中,这种流动对全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是有害的。
快乐教育就是这么朴实无华。
查看全文>>
Dr.张狒狒 - 15 个点赞 👍
这个事儿表面看来似乎难解,因为中国船多、美国船少,中国好像没有施力点。
可既然美国这么干的目的是复兴造船业,那么办法就有了:因为中国才是第一大贸易国,世界十大港口有六个是中国的,“复兴”后的美国船只也必然是主要来往中国港口的,所以现在就可以规定对美国船只也征收港口停靠费,把“高成本”这个负面状态牢牢套在襁褓中的美国造船业头上。
我让你复兴!你还复兴个粑粑!你踏马生下来也是个死婴!
如果嫌这太慢,还有一招。虽然美国罚中国船、中国罚不到美国船,但中国可以罚美国飞机、而美国罚不到中国飞机,因为本来就不让中国飞机去。美国在收拾中国船的时候是怎么有恃无恐的,中国在收拾美国飞机时就是怎么毫无负担的。
谁怕谁啊,互相伤害呗。
查看全文>>
社会科学 - 14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芦智刚 - 7 个点赞 👍
美国推动对华造船限制政策后,韩国3月造船订单吨位以55%占比反超中国,主要靠美国转移订单及技术合作。美国拟对中国船舶收费,促使美国企业将造船订单转向韩国船厂。韩美深化造船合作,韩华收购美船厂并获海军订单,韩国或借此争取关税豁免,重构全球造船竞争格局。
这还是三月的数据,韩国人都傻了
查看全文>>
吃了吐 - 5 个点赞 👍
热知识,造船业一直都是一种 劳动密集型行业。又苦又累。
所以,在工业革命开始后,美国民用造船业一直都是躺平状态。美国人工成本太高了。
在日韩造船业起来前,英国才是世界造船业的老大。二战结束后美国造船业就迅速夸了。
这次,懂王的政策目标就是不是振兴美国造船业。而是打击中国的造船业。防止中国民用造船业分摊军舰的建造维护成本。
查看全文>>
Vic - 5 个点赞 👍
马戏团的节目单都不会一周更新好几次,因为你道具还是那些个道具,动物还是那些头动物,小丑还是那几个小丑......
想振兴美国的造船业?可以啊。
从上游的原材料到配套设备、船舶设计...
到中游的建造、舾装、涂装...
以至下游的航运、海洋装备、维护保养...
从下单签约到,造一艘船通常需要上下游各产业配合 2-3 年左右的时间才能交付。
算你每个船坞订单接满,
你能等三年后再赢吗?还是等两年后再赢?
如果成本过高,你要先解决供应链薄弱、船厂凋零、人才短缺等问题,又打算要多长时间呢?
2024年中国造船完工量达4818万载重吨,新接订单量11305万载重吨,据Intermodal 数据,截至 2024年11月,中国造船订单量为3256 艘,总载重吨为2.24亿载重吨......
而美国呢?2023年仅建造了5艘商船。直到2024年上半年,全球新船订单成交量中,美国船企都没有上榜......
Bravo!
想出这种计策的专家一定是天赋异禀!
干脆一步到位颁布《劫掠许可》得了!当然那我只是说说啊,我知道美国智库都在看知乎,别真采纳了......
查看全文>>
小楼一夜听雨 - 3 个点赞 👍
无论是货运量,造船量,订单量。我们相比其他国家都是领先。所以美国出这个政策,我们得研究个政策让伤害全让美国人承受,要不然对不起我们在海运和造船业的市场地位。
查看全文>>
梦之轮回 - 2 个点赞 👍
应对方法一,对美国制造的飞机(包括使用美国零部件的其它国家制造的飞机)收取入场费呗。
波音飞机,一次收取几百几千刀,进来一次收一次。
收到的钱,用来振兴我们的商用大飞机。
完全对等,可能还真的有点儿用处,逼得各国飞中国的飞机都换成空客或者我们的国产大飞机。
应对方法二,彻底断了美国在华的服务贸易,金融服务,咨询服务,旅游,电影,电视,NBA,冰球之类的,也要清除一些品牌授权等等。
查看全文>>
老疙瘩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