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西安石油大学教师张峰在社交媒体上发了397页ppt举报同学院两名老师学术造假?
- 334 个点赞 👍
看了一下张峰的举报信,信息属实的可能性很大,但是所举报的部分情况,在高校里面应该也不少见吧。
首先,一篇文章发表之后再翻译成英文继续发表,这种现象的确存在,而且也存在一定的合理性,毕竟中文文章不利于国外阅读,将文章翻译成英文之后继续发表,也有利于文章的进一步传播,但是二次发表要注明文章的首发信息。
其次,张峰还举报了,另外两位老师将一个人研究成果切换成多篇文章进行发表。这种情况在科研领域的确存在,而且可能不少。通常都是一个方法的核心技术是一样的,通过一些细微的创新点的差异,将方法拆分成多个文章之后进行发表。毕竟,很多年轻老师核心技术积累不足,但是考核压力较大,所以,多多少少都会采用这种方法。
另外,张峰在举报信里面还提到了一些文章,在发表的时候修改了一些表达方式,这种情况也很常见。我想大家在写论文前言的时候,多多少少都会参考已发表的文章进行前言部分的写作,因为这部内容通常都是对前人工作的一些总结,所以呢,都会在前工作的基础上进行语言上的重新组织,所以,两位老师的这种做法也可以接受吧。
然后看了一下,这三位老师的简历,都是西安石油大学讲师,而且年龄相仿。猜测是在评职称的时候三者是明显的竞争关系,而根据张峰的举报信,另外两位老师在办公室里面工作态度并不端正,经常聊天,导致科研时间并不多,但是这些工作上的欠佳表现并没有反映在基金申请和职称评定上,所以有了这封举报信。
希望学校还是进步查证一下,给高校老师一个比较公平工作环境吧。但是希望归希望,还是要面对现实。毕竟如此众多的高校老师,每年都要进行职称评定,学术委员会也很难去深入了解每一个人的具体工作情况,所以有时候难免要通过数文章,数奖项等等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进行职称评定的选拔,难免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不公平;更何况职场上的溜须拍马,灰色操作各行各业多少都有啊。
所以,这件事一种解决方法是:张峰可以向其他两位老师看齐,别人怎么玩自己照着做,但最终损害的是那些踏踏实实做科研的人的利益。另一种解决方法是:学校引入其他除文章以外的考核指标,三位老师都是计算机学院的,比较偏应用,所以学校考核可以考虑老师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就是老师的科研成果在多大程度上被生产单位或者企业所采用,这是一个更高的标准,也是一个更可靠的标准。
编辑于 2024-09-25 08:39・IP 属地加拿大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黄河边儿 - 225 个点赞 👍
这个张峰老师非常之菜,比北邮包子郑凤老师还要菜。
一个东南大学博士毕业了12年的青年教师,居然要为了争个副教授的名额亲自下场开撕。这也多亏是他入职的早,你赶上非升即走,他都得卷铺盖卷走人。
再说他举报的王静怡,人家有国自然,所以上副教授理所当然,你说你比人家多了几篇三区四区的学术垃圾所以你应该先上副教授,我觉得这货是原始人吧?怎么还能有这么幼稚的想法呢?另外一个老师张小和,人家11年入职的,比他早一年,人家还是系主任,比你早上副高怎么了?
说白了,要躺你就好好躺,人家上职称你也别眼红,要卷论文怎么也得拿出几篇一区或者ccf吧?你说你用多几篇三区论文来论证自己优秀,足见他这四五年根本就没接触科研。
既然这么多人看,我就多说两句:
这个张峰还有脸举报别人呢,他自己也没多干净啊。随手下了两篇他发的论文
[1]冯江涛,张峰,李帆,等.基于电阻抗谱的肉品类别快速鉴别方法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4(08):243-245.DOI:10.14004/j.cnki.ckt.2018.1044.
[2]张峰,张琛,李湘眷.基于电阻抗谱的猪、牛肉新鲜度快速无损评价[J].肉类研究,2019,33(10):51-56.
这俩论文不是一个东西么?试验方法都一样。
结果也一样左边的竖着排右边横着排
数据也是完全一模一样,论文描述改了改
你这个可是中文期刊之间的一稿多发啊,性质比中英文双发或者期刊+会议双发严重多了,当然,这个张峰实在太菜了,发些低幼读物,我根本懒得看他其他的论文,谁有兴趣也可以看看。咱勉强承认他博士期间发的自动化学报算个不错的成果,但是在西安石油大学发的都是些什么乱七八糟?
说白了,大家都是水论文,你水不过人家就要掀桌子,简直下头。你要是敢跟大佬硬钢,算你是条汉子,一个双非学校的副教授,你整这出,简直让人怀疑,博士是不是自己读出来的,怪不得02年本科毕业,12年博士毕业,一个博士要读10年。
当然,我也能理解他为啥要掀桌子,因为这次再上不去副高,接下来就要跟95后博士卷论文了,说实话,现在刚毕业的博士,一个人干他三个跟玩一样。
编辑于 2024-09-26 19:44・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组合结构1111 - 26 个点赞 👍
都是微软的错 教会大家用PPT PDF
网民对PPT页数阈值越来越高
前有37页PPT举报前男友
现在直接397页
微软赢麻了
不会做PPT
根本无法搞举报工作
学好PPT太重要了
哪天才能写好举报材料
编辑于 2024-09-26 23:34・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momo - 21 个点赞 👍
张峰,李小和,王静怡三人的发文情况,用菜鸡互啄来形容并不为过。
三个人发文水平加起来可能就是现在一些南科大计算机硕士发文水平,博一水平都很难达到。
唯一抬得上台面的就是2020年王静怡中了国自:
西安石油大学 批准年份:2020 项目名称 基于遥感大数据的汾渭平原空气质量时空特征及其驱动力研究与模
我真的挺好奇的,这姐们是怎么中的。
这个发文水平能中国家基金,那我认识的很多双非硕士都能中,journal of qhysics:conference series 我把文章下下来了,做的Image segmentation:
其实这篇文章在2019年来看并不算很糟糕,整一整应该能投个更好的,但是看了张峰的描述应该可以清晰,就是二人的英语能力不足。那时候的翻译工具并不太强大,所以要请润色,还挺麻烦。
但是王静怡有了国自,这玩意上副教授是板上钉钉的,所以张峰要举报,也只能从一稿多投下手了。
一稿多投事儿大吗?实话实说,不怎么大,甚至可以说很小,因为这么干的院士我不是给大家举例过两个吗,其中那位站在顶部的曹院士团队投nature用的是P的图,一个数据还用了四五次。不耽误人家这几年徒子徒孙的前途,该上拿帽子的继续拿帽子。
我查了下张峰的学术情况,毕业后来西安石油就没什么产出了,也没有上硕导。混了十多年一直在讲师岗,其实这都无所谓,很多人躺平躺着自己干公司的,也不太会在乎副教授职称。可惜就可惜在毕业这么多年,副业没搞起来,主业变成写PPT了。
这三个人都应该转行政岗,这是我的判断。
一言难尽4917 次咨询5.02057773 次赞同去咨询编辑于 2024-09-25 17:07・IP 属地中国香港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一言难尽 - 8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宁土 - 6 个点赞 👍
由衷的佩服该老师直面社会及周边熟人的勇气
397页的Pdf举报文件
可以想象,一个老实人被挤兑到什么程度,才会不顾体制内老师的体面,愤而举报学术不端的同事
这可能是普通民众的无奈之举
当社会各行各业的民众
只能通过网络举报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且成为一种盛行维权手段
而不是通过正常的协商手段、第三方居间协调手段、法律手段来维权
说明这个社会的正常运行机制失灵
普通人已经不再信仰基本的普世价值规则、不再相信有关部门会公平、公正的处理纠纷
不得不说是社会的悲哀
编辑于 2024-09-26 05:57・IP 属地重庆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公司商事律师 - 5 个点赞 👍
看了两眼,没啥太大的料。其实就是觉得自己成果多些,排后面不服气。
长江后浪推前浪,该你上的时候你没上,机会就轮到年轻人了。并不光是比积累这么简单。
人水平不行,学校水平也不行,一帮不行的人,谁上谁不上又有什么区别。早点和自己的人生和解吧。
编辑于 2024-09-26 15:06・IP 属地湖北查看全文>>
A.Lupin - 5 个点赞 👍
我帮我朋友向大家寻求下帮助:
他是直博学生,现在博四了,连一个能毕业的博士论文都没有。一方面是选的研究方向比较难,另一方面是被导师pua窃取了两篇论文。
他是从二本院校直博保送的985博士生,在选择导师的时候听同学们的建议选择了一个比较年轻的导师,因为本科的时候经常带他们出去吃饭,也会在毕业直博申请的时候给了一些帮助,因为年轻他也很有干劲。
但直到我朋友博三之后就抑郁了
博一开始,主要是课程学习,但朋友为了早点能进去实验提前半年把所有课程结课了,开始自己搜集资料接触实验。博一下半学期开始,他的导师开始让他改论文,写基金,做申报,做课题。一次两次他觉得可以了解一下流程和学习,也就没有拒绝导师。但这一答应,四年的杂活都落在他身上了,而且都不是自己的东西。严重耽误了他自己课题的研究进度。
在这期间,博二的时候做过一篇论文,从资料到实验到论文都是他在弄和修改的,给导师审阅要投的时候,他说:你还有时间,就把这边文章给他的师兄,导师第一,师兄第二三,他排了最末尾。博三的时候,他和上篇同时开展的论文结文了,给导师审阅的过程,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导师单独自己投了出去,最后他还是从导师说漏嘴了:投了还没消息,才知道自己的那篇论文被他拿走了。直至现在他自己的正式项目遇到了一点问题,需要他帮忙解决,他说让他找帮他弄完他要的那些东西,还一直拖着不给解决。
他很抑郁,想要换导师,但是很害怕被黑规则毕不了业,主要是授权的大导师跟他的直接导师很熟。他该怎么办?
编辑于 2024-09-26 23:23・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逃离地球 - 2 个点赞 👍
在这个问题下没有找到PDF下载链接的。先让人看到, 在让人评价。
397页举报全文pdf夸克网盘下载:
链接:https://pan.quark.cn/s/ba195bc7a68a
提取码:7nHj
发布于 2024-09-25 23:22・IP 属地福建查看全文>>
张宏 - 2 个点赞 👍
这位张老师也是被逼狠了。
每个学校评职称,八九不离十都是大佬手下先上(大佬手下成果一般也多,强过普通人,不然怎么叫做大佬手下),走关系看面子都是常规操作,越差的学校搞得越严重。
不过举报材料虽然有400页,但问题其实就一个:一稿中英文多投。没啥别的严重违反师德师风问题。
中英文双投这个问题,在2015年前非常普遍,印象中是后来才出规定,英文比中文增加50%还是70%才可以继续投。我感觉但凡加一条论文买卖、科研经费套取都比这个处理的狠一点。
所以,个人感觉这次举报无大影响。
编辑于 2024-09-26 12:22・IP 属地湖北查看全文>>
万忽侯 - 2 个点赞 👍
悲哀的是,这不过是老生常谈,甚至在没有桃色新闻点缀的前提下,甚至引不起我们大多数圈内人的丁点好奇。
更悲哀的是,举报所暴露出的这些问题,在圈里也是老生常谈,看了一眼我甚至内心默默发出“就这?”的感慨。
举个表面看起来相关性不高的例子:
今年浙江省自然基金规定:国自然没中的本子不能继续投省自然,重复率不得超过30%。
多少科研人看到后绝望嚎叫,只能紧赶慢赶地重新写本子。
然而,实际上呢?
单位根本没有查重系统。
省自然根本没有国自然的库。
所以这件事,归根到底,就一句话:欺负老实人呗!
我说这个啥意思。
我就是想告诉你:上行下效。
当上面的人都在用脚思考、当卑鄙者有了通行证、高尚者真的沦落到只有墓志铭(物理和精神意义上的入土)。
你告诉我,这些新闻,又有什么卵用?
唯一的作用就是告诉某些人:得饶人处且饶人,高处不胜寒,事儿别做绝。
兜兜转转,科研圈还是得看老祖宗几千年的处世哲学。
一声叹息。
发布于 2024-09-26 14:20・IP 属地浙江查看全文>>
jojo - 1 个点赞 👍
现在绝大多数本科院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副高的一个绝对要求了吧,是否决项的,你没有,你就不行,,,这位老师有扒坟的精力,不如好好去写基金的本子,毕竟本子也才几十页。
发布于 2024-09-26 10:09・IP 属地安徽查看全文>>
不知道我是谁 - 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三大中国全民公敌 - 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大宝贝与贰宝贝 - 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lauv - 1 个点赞 👍
前几天,学术圈又曝了一个大瓜。
西安石油大学计算机学院,一位老师举报同院的老师学术不端。
在微博名为@西安石油大学张峰 的账号上,计算机学院教师张峰实名进行公开举报,称同院教师李小和、王静怡学术不端 ,并附上举报信和学术不端的证据,举报材料长达397页!
简单看了下举报材料,虽然没有去具体查文献,但觉得应该没啥问题,毕竟这些论文材料都是网上可以查到的。举报并非空穴来风,而且可能也能经得起调查,毕竟发表的论文就在网上挂着,想撤稿也会留下记录
一稿同时发中外文期刊这种情况,目前虽尚存争议,但从版权角度来说,二次发表肯定是要注明清楚来源,如果多本刊物都是原发期刊,不是转载类期刊,那么理应只能视为一篇。
当然还有拆分重复发表的行为,这件事,肯定是造成问题。
夫妻档论文,光从题目可能看着有问题,但我更觉得一作帮助未必小,可能要仔细核实确定。
如果举报属实,那就直接说明一点,涉事高校对材料的审核可能真的不严,毕竟举例的这几个一稿多发、一篇文章拆分重复发表以及疑似挂名无关文章的情况真的确实挺明显的。当然具体结果还有待相关职能部门调查通报。
说几个我自己的观点吧。
01
造假者责任自负
倘若举报属实,那该怎么惩罚就怎么惩罚。
不用举例国内高校类似情况很多。
不用找评审制度作为借口。不用可怜他们今后当不成老师。
你可以为那些被骗发假刊后遭受惩罚的老师鸣不平,但对那些故意材料造假者,无需同情。
特别是科研工作者的造假,根本不值得你我同情,因为他们知道造假的后果是怎样,那么既然做了,被发现就理应承担相应的责任。02
不健康的职称评审环境
当然,职称评审环境并非没问题。
不得不承认,在大环境背景下,一个好人也会变成坏人,一名严守道德底线的科研工作者可能也会变成造假者。
就像要求一线中小学教师和一线医生必须发论文才能评职称,导致论文工厂得到了源源不断的货源,假刊也因此兴盛一样。非升即走,才是导致一些高校教师敢于去冒险造假的根本原因所在。
举报内容中,我关注到一条看起来不起眼的点。
王某某老师:
➡️2016年入职,截至2019年均为教师岗9级;
➡️2019年因成果薄弱,人事处要求王某某老师转岗,不同意,降为教师岗10级;
➡️2020年获批国基金,升为教师岗9级;
➡️2023年借助一稿多发,顺利晋升副教授职称;
➡️2024年7月新一轮聘岗升为7级。
我用最明显的颜色标出了一个重点。
2019年因成果薄弱,人事处要求王某某老师转岗,不同意,降为教师岗10级薄弱到什么程度,举报人张老师说是仅发表过一般期刊,我查了下网上的记录,仅查到那篇被指责有问题的文章《近20年中国耕地数量变化趋势及其驱动因子分析》。其他后面发表的一般期刊,我查了下,其中几篇是带着自己的学生做的大创项目论文。
而根据这个,如果举报属实,那么王老师的蜕变可能就在2019年这次评选中。
我想吐槽的一点是,高校教师成果薄弱,论文发的少,真的就没有资格当老师了吗?我一直认为,高校教师首先得是教师,其次才是科研工作者。凭什么成果少,就没有资格当教师,没有资格评职称?
造假者固然应该指责,但像王老师这种刷重复成果方法来评职称的行为,在这样一个非升即走的内卷环境,值得同情与反思。03
专家投票评职称制度合理吗?
从举报材料中可以看出,被举报人能评上职称,很大程度上和评审专家投票结果相关,网上也有相关评论坦言,"专家组投票制度看似公平,其实特别不公平,自由裁量权极大"。
虽然在《职称评审监管暂行办法》要求评审专家要做到公平,但一个问题就在于怎么衡量公平?
高校教师职称晋升的专家投票制度,实际上就放大了专家在职称晋升中的话语权,甚至于可能催生出学阀体系,毕竟这就像是古代的举荐制度或九品中正制——说你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行也不行。
04结语
举报内容倘若属实,被举报的二位老师涉及学术不端的问题严重吗?说实话,可能并不严重。
因为仅仅是一稿多发,举报并没有说他们论文涉及造假或代写。这种刷论文成果数量的行为,远比论文内容造假、代写危害和影响要小的多,也比那些欺压学生压榨学生的PUA行为危害小。
真正值得反思的是,大环境是如何迫使他们通过重复发表刷成果的,更要反思的是,高校职称评定专家投票制度背后凸显的严重公平,甚至倘若仍由这种不公平继续下去,学术圈势必将走向死气沉沉的门阀体系,显然不利于青椒们脚踏实地的发展,毕竟科研的路径就是后者不断去推翻前者,用事实来推翻过去的权威。
更重要的是,希望评职称能回归对人职业本身的评价,而不是外加一些超纲的要求。比如教师首要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医生首要职责是治病救人,论文成果薄弱,凭什么就不能当老师当医生,凭什么就不能以职业业绩来晋升职称?但是,很多时候,由于职称评价体系要想做到真正公平,他需要一个漫长的改进时间和周期,在当下,我们只有遵循。比如青椒人人痛恨的非升即走政策,这么多年非但没有取消,反而在更多高校中在普遍推广。所以,面对屋檐,我们可能只能低头,但不要去做出找代写、重复发表刷成果数据等行为,因为这些行为会成为你晋升道路上的把柄,当竞争者举报你的时候,你真的无力反抗。唯一要做的,只有认真做学术,安心写论文吧
发布于 2024-09-26 16:55・IP 属地四川查看全文>>
捷投科研 - 1 个点赞 👍
西安石油大学教师在社交媒体发布同学院两名老师学术不端,
举证内容是长达399页的PDF,
其中包括两位教师部分论文中英文两发,
或部分论文是其他老师给挂名的等等。
这样的举报内容引得学术圈同行们的深思。
首先是网友质疑的是否真的学术不端。
学术不端是学术圈不可触碰的底线,
虽然学术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很难被发现,
或者说需要耗费巨大的成本。
但是作为一名有声望的科学家,
一旦被发现有任何学术不端的行为,
可以说一夜之间就会身败名裂。
至于网申激烈讨论的一稿多投、中英双发,
前者是明令禁止的学术不端(这要浪费多少审稿人的精力),
后者如果没有明确声明是基于前一篇的翻译,
那么也是妥妥的学术不端。
不要说什么这是业内基操、潜规则,
那还是因为如此操作很难被发现,
但只要有人想治你,
这不就东窗事发了么?
其次是对于同学院教师之间的互相举报的思考。
作为高校教师之间可能会存在一定的竞争,
但是这种竞争应当是良性的竞争,
是相互促进的竞争关系。
而如今高校教师之间的竞争变成了尔虞我诈勾心斗角。
良性的竞争应当聚焦于科研、教学以及学生培养方面的竞争,
比比谁又有了更好的科研idea,
比比谁的学生在某一竞赛中表现优异。
这样的竞争关系无论是对于学校、学院、教师本身还是学生都是有益的。
然而当下的竞争关系中,
教师之间变成了科研上密不透风,
生怕别人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教师的焦点不再是有想法的idea,
而是哪位教师的爱人又帮忙挂名了什么论文,
或者哪位老师的论文有瑕疵等等。
教师没有时间培养学生却有时间写400页的举报内容,
是我们的举报渠道和流程不够透明?
导致唯有博上热搜事情才能引起重视。
总之教师将时间和精力花费在本不该占用时间的地方,
高校的资源和教师的能力被大大浪费。
最后关于举报事件与评职称关系引发的思考。
网民猜测是迫于评职称的竞争压力,
这样至少可以少掉俩位竞争者。
如今国内教职内卷,
高校对于青年教师的考核要求水涨船高,
职称与论文、项目密切相关,
职称又与收入挂钩,
青年教师们不得不踩着规定的边缘去利用自己身边的资源。
为了完成论文的KPI,
夫妻档的教师难免会在科研上采取互相帮助的模式,
这样一来会引发其他教师内心的不平衡。
很多高校教师也会将自己的论文中英双投,
或是将一个idea微加工水好几篇论文。
这是高校教师在学术上的个人选择,
但是究其本质还是和高校考核的标准相关。
学术圈也重新思考评审制度的合理性,
破四唯很多年了,
但职称和帽子依旧是学者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这个问题在我国当今学术圈或许依旧无解。
道阻且长啊~
欢迎免费参与我每周日的【直播连麦咨询】活动:
每周日连麦直播陪伴申请:欧洲/北美/全球留学移民咨询&专家联合咨询
发布于 2024-09-27 08:25・IP 属地德国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留德华叫兽 - 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炭烧八戒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momo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中年闰土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fdaf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styx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指给我敌人在哪里 - 0 个点赞 👍
如果不是真的被逼急了,没多少人愿意去掀别人饭碗!
之前看到了里面一则问答,为什么采用公开举报的方式,影响后续与其他人共事!
回答:内部举报无法解决问题,最终采取的公开举报的方式。
可见现在学校的圈子或者科研圈子也不好混啊!细看成列的材料,就能看到很多非常明显的学术不端和灰色问题。
不管是被举报老师本身学术过程中的对于伦理和学术不端问题的态度,或者是校内领导评审机制的模糊,其实都可以体现出来现在走在科研一线的研究者们对于搞科研这件事情的态度。
当然这个现状很大程度上是环境、政策或者是体制所导致的,当前的院校医院或者研究机构这些,研究人员都是在被评选,职称还有晋升推着一步步向前。我们自己写文章也能看出来,老师们或者审稿人们对于成果转化或者是应用场景的在意程度不低于成果本身。
这里也罗列一下几种常见的学术不端类型,望各位谨慎
- 抄袭:未经授权使用他人的研究成果、数据、文本或想法,未给予适当引用。
- 数据造假:故意伪造或篡改实验数据、结果或图表,以达到预期的研究结论。
- 重复发表:将相同或相似的研究成果在不同的期刊上发表,而不告知编辑和读者。
- 作者身份不当:未能公平地列出所有贡献者或将不参与研究的人列为作者。
- 选择性报告:只报告符合假设或期望结果的实验数据,而忽略其他数据。
- 不当引用:故意引用错误的文献或以不准确的方式引用文献,误导读者。
- 研究伦理违规:在涉及人类或动物的研究中未遵循伦理规范,未获得必要的审批和同意。
发布于 2024-09-26 00:56・IP 属地浙江查看全文>>
夏ERy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LEO33 - 0 个点赞 👍
我一直认为,这种事情就事论事,说学术不端那咱们就看看是否真的有学术不端,就可以了。不要去揣测举报人和他们有利益冲突之类的。咱们可以看看资本市场里浑水基金这样的做空研究机构,通过详实的做空报告赚钱,但同时确实帮市场清理了垃圾公司。
在一个公开透明的环境中,自发利己行为可以使得整个系统更健康,岂不美哉?
发布于 2024-09-25 23:35・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Eric877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长剩和胖花 - 0 个点赞 👍
我们对学术不端容忍度太大了,有时候都觉得有点鼓励的错觉。
1、教育部2016年发布了《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
2016年才单独将学术不端分离出来,说明之前太不重视了。所以2016年之前的成果如果涉及学术不端,该怎么处理?
如果看了处理部分(第五章),会发现需要各学校也要出台落实、细则等。其中“可以依照有关规定,给予警告、记过、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开除等处分。”中,依照的规定在哪儿呢?
***文件中经常有“相关规定”,但很多人不知道【可以相关到哪些规定】,应该具体说明一下。否则,大家下面就模糊执行。
第五章 处理
第二十九条 高等学校应当根据学术委员会的认定结论和处理建议,结合行为性质和情节轻重,依职权和规定程序对学术不端行为责任人作出如下处理:
(一)通报批评;
(二)终止或者撤销相关的科研项目,并在一定期限内取消申请资格;
(三)撤销学术奖励或者荣誉称号;
(四)辞退或解聘;
(五)法律、法规及规章规定的其他处理措施。
同时,可以依照有关规定,给予警告、记过、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开除等处分。
学术不端行为责任人获得有关部门、机构设立的科研项目、学术奖励或者荣誉称号等利益的,学校应当同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提出处理建议。
学生有学术不端行为的,还应当按照学生管理的相关规定,给予相应的学籍处分。
学术不端行为与获得学位有直接关联的,由学位授予单位作暂缓授予学位、不授予学位或者依法撤销学位等处理。
2、学术不端的实际处理上,不尽人意,规定效力大打折扣。
例如,当年轰动一时的原始论文不端行为。调查结果大家看看全文,结论是“未发现有造假.....存在图片误用”。如果图片误用都不算造假的话,那这治理力度就很宽松了。
写实验论文的都知道,数据关键的展示方式、实验结果等,通常主要是照片——现在图片误用,不属于造假,那有些人找到新路子了。
https://www.most.gov.cn/tztg/202101/t20210121_172330.html 类似学术不端处理的例子,网上比比皆是——学术不端的最要命后果就是可能导致最终的关键技术是假的!
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如果可能被造假,那我们的科技还能走多远。例如,我们的芯片为何受制于人,为何没有核心技术,为何美国制裁、华为就不能用5G了......这一切的现今还不能说明我们的问题出在哪儿么?
学术不 端亵渎学术,败坏学风,其消极影响并不只限于学术范围之内。
学术不端的病毒具有极强的渗透性、扩散性与放大效应,会通过学术界向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迅速传播和蔓延,污染社会风气,助长社会的不道德行为。
https://www.letpub.com.cn/index.php?page=wechat_refined_article_details&article_id=97 编辑于 2024-09-26 06:23・IP 属地辽宁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乌木先生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欧阳大大 - 0 个点赞 👍
咱就说白了吧,在领导眼里,最大的学术不端,是成果不够。影响他年度工作总结的质量。在你父母眼里,最大的学术不端,是你挂科影响保研甚至毕业,而不是考试作弊。只不过是还要顾及一些所谓“廉耻”的苍白政治正确,有些话不好意思跟你明说。
道理等同于女子无才便是德,肚子不争气就是罪,饭都吃不饱跟我讲什么人权。你可以说这不对,但没有意义,国情就是这样的,你没处说理去。
你没有东西拿来应付交差,谁能给你好脸色?学生都能看不起你,何况领导。你做的东西再高深再扎实,也是假清高。对领导和你的合作者没有任何意义,对你自己,也没有利益上的好处。
人是生命体,要生存,学院也是生命体,要生存就得吃喝拉撒。你的成果无法转化,或者使出吃奶的力气,出不来成果,你就狗屁不是,你的存在都被视为没有意义,社会就是这么现实的。职场首先拿绩效说话,绩效平齐或者过硬的时候,你可以再跟别人扯一扯别的东西。否则你还是认清自己位置、夹起尾巴做人,别人的事不要多管。
我见过太多的老师不得不受这种气,有的前一天还好好的,第二天就脑出血了。
编辑于 2024-09-26 12:53・IP 属地吉林查看全文>>
石中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