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个回答

如何看待西安石油大学教师张峰在社交媒体上发了397页ppt举报同学院两名老师学术造假?

趣笔谈教
334个点赞 👍

看了一下张峰的举报信,信息属实的可能性很大,但是所举报的部分情况,在高校里面应该也不少见吧。

首先,一篇文章发表之后再翻译成英文继续发表,这种现象的确存在,而且也存在一定的合理性,毕竟中文文章不利于国外阅读,将文章翻译成英文之后继续发表,也有利于文章的进一步传播,但是二次发表要注明文章的首发信息。

其次,张峰还举报了,另外两位老师将一个人研究成果切换成多篇文章进行发表。这种情况在科研领域的确存在,而且可能不少。通常都是一个方法的核心技术是一样的,通过一些细微的创新点的差异,将方法拆分成多个文章之后进行发表。毕竟,很多年轻老师核心技术积累不足,但是考核压力较大,所以,多多少少都会采用这种方法。

另外,张峰在举报信里面还提到了一些文章,在发表的时候修改了一些表达方式,这种情况也很常见。我想大家在写论文前言的时候,多多少少都会参考已发表的文章进行前言部分的写作,因为这部内容通常都是对前人工作的一些总结,所以呢,都会在前工作的基础上进行语言上的重新组织,所以,两位老师的这种做法也可以接受吧。

然后看了一下,这三位老师的简历,都是西安石油大学讲师,而且年龄相仿。猜测是在评职称的时候三者是明显的竞争关系,而根据张峰的举报信,另外两位老师在办公室里面工作态度并不端正,经常聊天,导致科研时间并不多,但是这些工作上的欠佳表现并没有反映在基金申请和职称评定上,所以有了这封举报信。

希望学校还是进步查证一下,给高校老师一个比较公平工作环境吧。但是希望归希望,还是要面对现实。毕竟如此众多的高校老师,每年都要进行职称评定,学术委员会也很难去深入了解每一个人的具体工作情况,所以有时候难免要通过数文章,数奖项等等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进行职称评定的选拔,难免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不公平;更何况职场上的溜须拍马,灰色操作各行各业多少都有啊。

所以,这件事一种解决方法是:张峰可以向其他两位老师看齐,别人怎么玩自己照着做,但最终损害的是那些踏踏实实做科研的人的利益。另一种解决方法是:学校引入其他除文章以外的考核指标,三位老师都是计算机学院的,比较偏应用,所以学校考核可以考虑老师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就是老师的科研成果在多大程度上被生产单位或者企业所采用,这是一个更高的标准,也是一个更可靠的标准。

编辑于 2024-09-25 08:39・IP 属地加拿大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
黄河边儿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