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个回答

如何看待西安石油大学教师张峰在社交媒体上发了397页ppt举报同学院两名老师学术造假?

趣笔谈教
1个点赞 👍

前几天,学术圈又曝了一个大瓜。


西安石油大学计算机学院,一位老师举报同院的老师学术不端。


在微博名为@西安石油大学张峰 的账号上,计算机学院教师张峰实名进行公开举报,称同院教师李小和、王静怡学术不端 ,并附上举报信和学术不端的证据,举报材料长达397页!




简单看了下举报材料,虽然没有去具体查文献,但觉得应该没啥问题,毕竟这些论文材料都是网上可以查到的。举报并非空穴来风,而且可能也能经得起调查,毕竟发表的论文就在网上挂着,想撤稿也会留下记录


一稿同时发中外文期刊这种情况,目前虽尚存争议,但从版权角度来说,二次发表肯定是要注明清楚来源,如果多本刊物都是原发期刊,不是转载类期刊,那么理应只能视为一篇。


当然还有拆分重复发表的行为,这件事,肯定是造成问题。


夫妻档论文,光从题目可能看着有问题,但我更觉得一作帮助未必小,可能要仔细核实确定。


如果举报属实,那就直接说明一点,涉事高校对材料的审核可能真的不严,毕竟举例的这几个一稿多发、一篇文章拆分重复发表以及疑似挂名无关文章的情况真的确实挺明显的。当然具体结果还有待相关职能部门调查通报。


说几个我自己的观点吧。


01

造假者责任自负


倘若举报属实,那该怎么惩罚就怎么惩罚。

不用举例国内高校类似情况很多。

不用找评审制度作为借口。不用可怜他们今后当不成老师。

你可以为那些被骗发假刊后遭受惩罚的老师鸣不平,但对那些故意材料造假者,无需同情。

特别是科研工作者的造假,根本不值得你我同情,因为他们知道造假的后果是怎样,那么既然做了,被发现就理应承担相应的责任。02

不健康的职称评审环境


当然,职称评审环境并非没问题。

不得不承认,在大环境背景下,一个好人也会变成坏人,一名严守道德底线的科研工作者可能也会变成造假者。

就像要求一线中小学教师和一线医生必须发论文才能评职称,导致论文工厂得到了源源不断的货源,假刊也因此兴盛一样。非升即走,才是导致一些高校教师敢于去冒险造假的根本原因所在。

举报内容中,我关注到一条看起来不起眼的点。

王某某老师:

➡️2016年入职,截至2019年均为教师岗9级;

➡️2019年因成果薄弱,人事处要求王某某老师转岗,不同意,降为教师岗10级;

➡️2020年获批国基金,升为教师岗9级;

➡️2023年借助一稿多发,顺利晋升副教授职称;

➡️2024年7月新一轮聘岗升为7级。


我用最明显的颜色标出了一个重点。

2019年因成果薄弱,人事处要求王某某老师转岗,不同意,降为教师岗10级薄弱到什么程度,举报人张老师说是仅发表过一般期刊,我查了下网上的记录,仅查到那篇被指责有问题的文章《近20年中国耕地数量变化趋势及其驱动因子分析》。其他后面发表的一般期刊,我查了下,其中几篇是带着自己的学生做的大创项目论文。



而根据这个,如果举报属实,那么王老师的蜕变可能就在2019年这次评选中。

我想吐槽的一点是,高校教师成果薄弱,论文发的少,真的就没有资格当老师了吗?我一直认为,高校教师首先得是教师,其次才是科研工作者。凭什么成果少,就没有资格当教师,没有资格评职称?

造假者固然应该指责,但像王老师这种刷重复成果方法来评职称的行为,在这样一个非升即走的内卷环境,值得同情与反思。03

专家投票评职称制度合理吗?


从举报材料中可以看出,被举报人能评上职称,很大程度上和评审专家投票结果相关,网上也有相关评论坦言,"专家组投票制度看似公平,其实特别不公平,自由裁量权极大"。




虽然在《职称评审监管暂行办法》要求评审专家要做到公平,但一个问题就在于怎么衡量公平?

高校教师职称晋升的专家投票制度,实际上就放大了专家在职称晋升中的话语权,甚至于可能催生出学阀体系,毕竟这就像是古代的举荐制度或九品中正制——说你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行也不行。




04结语

举报内容倘若属实,被举报的二位老师涉及学术不端的问题严重吗?说实话,可能并不严重。

因为仅仅是一稿多发,举报并没有说他们论文涉及造假或代写。这种刷论文成果数量的行为,远比论文内容造假、代写危害和影响要小的多,也比那些欺压学生压榨学生的PUA行为危害小。

真正值得反思的是,大环境是如何迫使他们通过重复发表刷成果的,更要反思的是,高校职称评定专家投票制度背后凸显的严重公平,甚至倘若仍由这种不公平继续下去,学术圈势必将走向死气沉沉的门阀体系,显然不利于青椒们脚踏实地的发展,毕竟科研的路径就是后者不断去推翻前者,用事实来推翻过去的权威。

更重要的是,希望评职称能回归对人职业本身的评价,而不是外加一些超纲的要求。比如教师首要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医生首要职责是治病救人,论文成果薄弱,凭什么就不能当老师当医生,凭什么就不能以职业业绩来晋升职称?但是,很多时候,由于职称评价体系要想做到真正公平,他需要一个漫长的改进时间和周期,在当下,我们只有遵循。比如青椒人人痛恨的非升即走政策,这么多年非但没有取消,反而在更多高校中在普遍推广。所以,面对屋檐,我们可能只能低头,但不要去做出找代写、重复发表刷成果数据等行为,因为这些行为会成为你晋升道路上的把柄,当竞争者举报你的时候,你真的无力反抗。唯一要做的,只有认真做学术,安心写论文吧

发布于 2024-09-26 16:55・IP 属地四川
捷投科研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