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苹果公司取消长达十年的造车计划,2000员工将转岗或裁员?
据苹果爆料记者马克·古尔曼援引知情人士透露,苹果取消了长达十年的电动汽车计划,放弃了该公司历史上最雄心勃勃的项目之一。知情人士称,苹果周二在内部披露的这一消息,...
- 0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辛阳 - 29 个点赞 👍
库克可以守成不能创业。
苹果在乔布斯时代能搞出点新东西,后续按照他留下的路线也可以吃上几十年老本。
但说到开发全新的产品,以苹果这些年的研发风格与能力,很难让人对其有信心,乔布斯要是知道刘海屏恐怕肺都得给气炸了。
所以取消电动汽车项目是正确的,因为没有乔布斯的苹果真的做不了这件事,做出个平庸的产品对苹果明显是负收益。
至于苹果做生成式AI,这个自然是好事,虽然我对其进度表示怀疑。老美的研发擅长从大量不确定的方向中探索出合适的方向,但对于确定方向的事情,单纯拼执行力拼效率,老美不大行。苹果搞生成式AI如果能有自己独特的卖点自然好,但如果没有,那这个产品本身单凭执行力,其研发进度会比较慢。
编辑于 2024-02-29 08:49・IP 属地湖北查看全文>>
pansz - 19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号外号外 - 17 个点赞 👍
苹果已经取消造车计划了,让原本亦步亦趋的雷总怎么办啊!
性价比营销战线拉得太长,本来是想PPT汽车多赚点热度,现在简直亏嘛了,赶上国内比亚迪大杀四方,而自己的“致敬”对象直接推倒项目。
这本来希望粉丝买单,现在倒好,要不1.2亿的米粉一人200元帮忙支持亏损吧,毕竟算下来一辆车成本也挺高的。
发布于 2024-02-28 09:18・IP 属地福建查看全文>>
周春雷鸭 - 14 个点赞 👍
网红阑大在微博转载了纽约时报的消息,称苹果当初深入汽车行业造车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防止苹果天才跳槽到特斯拉,船长库克作为操盘手,显然不想面对这种窘境,因而2014年心思一动,搞出了Titan Project项目。
这咋听起来那么儿戏呢,就像是三岁的小孩子玩泥沙一样——胡闹!好了,苹果养了这帮天才,还从福特、特斯拉、大众、兰博基尼、保时捷挖来了一大堆造车人才,结果呢,一辆车的油泥模型自始至终都没搞出来,咱们就评论说说,如果一开始就预算到这种结果的话,库克有必要用了十年时间,耗资数百亿美元来养这帮人吗?
当然,还有网友在底下评论杠我,为这帮苹果造车军团开团,说他们工作只为理想不为钱,这听起来多多少少都有点理想主义者的吹嘘成份了。
既然如此,那如今苹果放弃造车项目了,就问你,这帮造车军团人才走不走?他们为苹果现今交付给消费者的iPhone、iOS等软硬件产品贡献了什么?
我现在更关注的不是这帮被吹上天的天才,而是关注苹果造车多年的资金投入。
苹果停止造车了,那些苹果申请了的大量汽车专利怎么办?是低价贩卖转让打包给汽车企业,还是直接当做沉没成本扔进垃圾堆里去了?
发布于 2024-02-29 22:17・IP 属地广西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杰超爱玩车 - 11 个点赞 👍
苹果一方面被自己颠覆性造车目标带偏了,现在怎么可能完全无人驾驶,另一方面川普很可能上来,川普支持传统能源,欧美认为搞不赢中国新能源产业链,积极性不足。
这肯定不是钱的问题,以苹果实力,完全可以多线研发投入,苹果一年利润千亿美元级别,记住这一点,这是苹果战略性放弃了智能汽车,转而搞大模型去了。
苹果10年投资造车100亿美元级别是有的,不是红衣教主说的10年10亿美元,千人级别的团队,光工资就不止1年1亿美元。
造一辆合格的新能源汽车不难,但是,要造一辆颠覆行业的智能汽车非常难!
新能源智能汽车除了特斯拉刚开始引起行业震撼,后面的汽车没了那种光环。
苹果是不可能造一个四平八稳的汽车的,会损害其产品定位吧,所以放弃了。
目前的新能源智能汽车打开市场一种策略——超预期性价比,同样价格产品力超群,或者同样产品力价格最低。
库克都快退休了,现在苹果是放弃了造车,但是,不代表苹果后面不再重启造车,苹果当前放弃造车不代表新能源汽车没有未来,有些人以此不看好新能源汽车还是省省吧,站起来,不然你的视野只有1平方米!
发布于 2024-03-01 10:52・IP 属地湖北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pure日月 - 10 个点赞 👍
说几个基本没人注意的地方。
源神特斯拉不是早就把专利公开开源了吗?
怎么就中国厂商热火朝天的做电动车?
难道源文件是中文写的,苹果工程师看不懂?
以及。
苹果研发汽车,那是十年以前开始。
一年的净利润秒杀比亚迪之流的营收几十个来回。
研发能力秒比亚迪华为十个来回,对不对?
十年过去,不要说秦宋这种入门级车,比亚迪把仰望U8拿出来,定价一百多万还卖得很不错。
华为也把问界M9拿出来了,五十多万的车子,拿了五万订单,前几天单日大定1100多。
要是苹果有能力拿出仰望U8,问界M9这么牛逼的车子,贴上苹果信仰标,价格不要说翻番,加个零都有可能。
那为什么苹果不拿出来呢?
有没有可能,苹果的研发就是不行?
苹果研发能力秒比亚迪华为十个来回,对不对?
不对!
苹果放弃造车的背后是美国的工业能力拉掉了,没有基础能力为苹果提供支持了。
编辑于 2024-03-03 09:43・IP 属地四川查看全文>>
凯二七 - 8 个点赞 👍
在这里我不嘲讽小米汽车。
毕竟相对于财大气粗,蓝星最强科技代表的苹果来说,小米真的弄了一辆车出来。
只能说我们国内的汽车工业和产业链是真的起来了。
发布于 2024-02-28 14:45・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Juskykone - 6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悠然 - 6 个点赞 👍
我看高赞们都在说这是苹果无法达到高利润所以才放弃造成。
这说法完全是为了给苹果留个体面。
在我看来,苹果放弃造车的原因只有一个:苹果造不出来。
乍听是一句废话,然而事实就是如此,缘由在于美国新能源车产业链无法支撑苹果造车。
我们回顾美国新能源车产业链的情况:特斯拉没加入中国产业链之前,产生严重受限,订单拖半年以上,持续亏损,股价跌到谷底。直到加入中国产业链才发生逆转,高兴的让马斯克在中国跳舞。RIVIAN也面临同样情况,持续亏损,马斯克分析RIVIAN继续这样坚持6个月就要破产。
这就是美国产业链现状,你们认为这样产业链能支持苹果造车吗?
那苹果可以利用中国产业链造车吗?
几乎没有可能。
如果苹果在美国设厂采用中国产业链零件,那美国的补贴法案等等对苹果全部失效,苹果将失去政治支持。而且由于苹果在美国严密的政商关系,他不会这么做政客也不允许。别忘了苹果产业链中国占比也从过去4%降到了今年2%,中国产能也从100%变为90%+这也是中国去年敲打苹果的原因。
如果苹果在中国设厂,采用全中国产业链。那首先苹果将会失去一贯对产业链的强势地位,这也是苹果无法容忍的。其次,美国政界会允许美国从中国大量进口汽车吗? 美国是贸易最不自由的国家,但凡知道这点的人都知道结论。
个人看来苹果应该是想用富士康为代表的台湾产业链为核心,就像手机一样只要台湾能造的零件就不用大陆的,这也是富士康高喊造车的原因。台湾产业链能撑得起手机,但能撑得起汽车吗? 要知道,台湾最著名的汽车是纳智捷。
这就是苹果现在的困局,所以说,苹果放弃是因为苹果真的造不出来车。
编辑于 2024-02-29 12:53・IP 属地黑龙江查看全文>>
拂晓 - 5 个点赞 👍
造车本来就不符合苹果公司的基因。
造车是重资产行业,可能是制造业里供应链最长、资产最大、流程最多、环节最复杂的行业。与造飞机、造火箭相比,造车是2C端的,你得布局大量的线下体验、销售和售后网点。这些都不符合苹果公司的基因。
苹果需要富士康公司来帮它干这些蓝领的活儿。
在苹果布局造车的时候,富士康也的确开始同步准备汽车流水线。可能后来发现,没有汽车制造基础的特斯拉、理想、小鹏和蔚来能做,并不代表富士康也能做。
至少,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苹果的工艺标准。
如果按照国内的玩法,苹果还有一条路径,那就是在全球范围内收购汽车制造厂,像吉利并购volvo一样,直接拿成熟的工厂过来用。
然而特斯拉启动了大压铸路线,这就减弱了收购产线的意义。收购过来你还得从头做生产线。
苹果开发新产品的周期特别长,这一点在vr产品上也能看出来。
苹果不喜欢先拿一个不成熟的产品来试探市场。这些年它的打法一向是先做到现有技术水平下的极致,一推出市场就形成碾压形式;
可能这个玩法在越来越长的开发周期内,已经无法适应新能源汽车行业日趋白热化的竞争。
特斯拉把新能源汽车的几个赛道都拉出来了,你别看特斯拉推新品的节奏很慢,但其实在产品背后的制造和研发基础非常扎实。
苹果可能在评估以后发现,即便造车计划继续下去,也很难像在手机行业里那样,取得支配性地位。
更何况,大洋彼岸的咱们这儿,消费市场已经渐趋成熟,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越来越高,以比亚迪、理想和极氪为代表的国产新势力也逐渐形成侵略性。
这就让造车这项业务越来越鸡肋。
苹果这样的公司,无论你怎样用对抗叙事来看待它,都不得不承认它是有尿性的。它不习惯做市场的跟随者,不喜欢靠趋同性的产品玩低价竞争。
造车计划取消,归根结底是由苹果公司的基因决定的。
当然,聚焦人工智能之后,能不能做到这个行业的引领者,也是很难讲的。
openAI和谷歌已经在这条路上取得突破性成绩,不知道苹果会玩出什么花样来。
发布于 2024-02-28 22:44・IP 属地山东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梨花与虎 - 3 个点赞 👍
苹果造车这件事情也算是尘埃落定了,从2015年2月传出消息,起起伏伏也要小十年了,苹果总算把造车这个项目关掉了。最早我写过一个文章说,苹果造车的可能性是50%,因为苹果不缺钱,在那个时候造车是一个产业升级的好选择,但不看好的地方在于苹果虽然有钱,但是造车本身还是个辛苦活。
这期间几次标志性事件倒是让人记忆犹新,包括最早的泰坦计划,然后是准备和现代起亚合作用E-GMP平台,然后传出还是准备借富士康代工,之后甚至库克和埃隆·马斯克谈过对特斯拉的投资。中途一度苹果造车最早的负责人道格·菲尔德从泰坦项目离开去了福特做下一代电动车和软件架构的牵头人,后来苹果直接把造车项目提升到COO杰夫·威廉姆斯、专门的VP凯文·林奇来接手,苹果也有自动驾驶的测试车在跑,但是整个项目推进速度却不高。9年时间,都足以推出两代车型了。
这次苹果直接砍掉造车业务,倒不会因为钱的原因,毕竟这么多年也就才花了几十亿美元,对苹果来说简直不算事。但是从业内人的视角来看,苹果不造车,苹果的核心逻辑应该有几个判断:
1、苹果评估下来造车不是一个好生意。
2、苹果对汽车行业的判断应该是起了变化:电动车趋势将从移动工具转变为智能终端。
3、AI兴起对整个苹果的发展逻辑产生了变化。首先,苹果造车为什么不是好生意了?
如果时间回到2015年的时候,苹果造电动车、做自动驾驶,那时候应该是符合逻辑的选择。因为在2015年前后,移动设备销售前景已经到了天花板,包括iPad这样的设备,也没有多大的想象空间。那时候苹果手上几千亿美元现金,总要找地方消耗,而造车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造车投入大、门槛高、收益规模大。那时候苹果还不是万亿美元的科技企业,造车能带来几千亿市值的增长是很有想象空间的。
并且那时候特斯拉也算是在电动车市场闯出了一条路,尤其是Model S这样的产品打开了10万美元高端电动车市场,这对于苹果来说很有诱惑力。对于苹果来说,。从创始人乔布斯到首席设计师乔纳森艾夫,他们一直都对豪华车市场有关注,尤其是艾夫自己是很喜欢汽车的,包括捷豹、宾利这些他都研究过。所以苹果当时要造车,看到特斯拉Model S的成功之后应该是很有启发的。
当然,在2015年前后本身科技企业就开始了第一波造车的热潮,包括谷歌做了Waymo,中国这边的贾跃亭的法拉第未来,当时硅谷对电动车是很热衷的。
但是九年时间过去了,电动车的造车逻辑已经变了,资本市场的喜好也变了。从一开始的电动豪华车,变成了特斯拉引导的自动驾驶热潮,电动车不再是豪华定位了,反而是普及化产品。这就给苹果造车带来了很大的问题。
你要说苹果造一款30、40万元的电动车,对苹果四没有吸引力,但是造百万级的电动车,整个需求量又上不去,从库克这样的经营者来看是没有意义的。所以,一开始思考的造车逻辑就讲不下去了,现在不做了也理所当然。
其次是科技企业这一轮对汽车行业的发展应该是起了变化。
苹果造车从一开始核心就聚焦于自动驾驶,L4规格的自动驾驶产品才是苹果当时最重要的功能卖点,也是苹果这种科技企业更喜欢去挑战的。但是现在看,特斯拉的FSD始终在推迟,全球对自动驾驶的进度都不理想,不管是Waymo还是通用的Cruise,又或者是之前福特和大众已经解散的Argo AI,现在基本都被边缘了。包括特斯拉也把对FSD理解也变成“智能驾驶”,讲得故事都变了。
如果自动驾驶迟迟无法实现,对于苹果这样的科技巨头来说,只是把一辆车改成纯电驱动,加一些苹果的软件,意义有多大呢?完全没有革命性的进步,也无法让苹果和别的车企产生差异化竞争。因此,如果业内都认为十年内没有自动驾驶的落地可能性,苹果造车意义也不大。
还有一个趋势的变化是,在2015年那个节点造车,很重要的一点是,科技企业把汽车当成既手机之后的最后一个信息孤岛,也就是从造车切入车联网系统,最终获取消费者最后一个信息入口。要知道,一个人在开车的时候是没有办法用手机的,这等于在车内的生态石无法被科技企业所掌控,依然是汽车把持着。在苹果造车之前就推出了Carplay,但是Carplay生态并没有完全打通,尤其是中国市场这边,几乎对Carplay生态还是比较排斥的。
等到了2024年,现在车内生态这个认知发生了变化。一个是汽车企业和科技企业在车内生态上的较量已经逐渐平息,所以才有苹果推出了全新一代的Carplay,甚至准备接入车辆信息。另一方面则是之前车企在智能化上投入不足,但是最近几年以中国汽车产业为主导的智能化,基于开放的安卓系统已经打造出了不输于苹果iOS这样的车机系统,苹果再从车内生态来思考造车这个生意就没有太多必要了
最后,对苹果砍掉造车项目一个最主要的推动因素应该就是目前科技行业对AI这个新机遇的思考。新闻里面说苹果把造车团队的2000人里面的一大部分转岗到AI,其实也说明了苹果对整个赛道的重新思考。
理想汽车CEO写了一段话其实很有参考意义,他的大意是苹果聚焦人工智能是绝对正确的战略选择,原因包括人工智能是所有设备、服务、应用、交易的最顶层入口,对于苹果来说这个太重要了;第二是汽车这个行业盘子对比AI来说太小了,而且汽车的未来也是AI,那不如直接投AI。
实际上,李想的这个思考也符合当前汽车行业的竞争趋势,比如马斯克一直说特斯拉的估值之所以那么高,并不是因为特斯拉是全球电动车领导者,而是因为特斯拉是AI公司。特斯拉投入的大量资金不是开发新车,也是打造算力巨兽、收集大量的行驶信息、研发自动驾驶,只要能够突破,特斯拉就是超越汽车行业的存在。
同样,现在站在苹果的角度也是如此,最激烈的战场是AI,只要通用化AI做成了,那么汽车行业不过是一个子集。苹果最看重的移动生态,可以直接从手机设备迁移到汽车车内,打通移动设备和车内生态才一直是苹果造车最终的目的。
对于苹果来说,全力下注AI是一个当前最重要的选择,而且按照苹果一贯的“后发制人”策略,这时候押注AI是更合理的选择,因为前面的坑都已经被其他企业走过了,现在苹果只要砸钱、砸算力就够了。
题外话一句,作为一个果粉,我也深知,苹果在很多事情上的思考看似神来之笔,其实往往有章可循,算是草蛇灰线。
举一个例子,苹果当年花30亿美元收购Beats这家公司,它的目的是为了强化流媒体音乐市场的影响力,并且把软硬件一体化做得更城市。收购Beats之后,苹果真正发力的产品是Airpods Pro,这款产品几乎是最近几年苹果最成功的一款产品。
在举一个例子,在乔布斯生前一直有传言要造所谓的“苹果TV”。所以当时包括国内的小米、华为等ICT企业立刻就追随苹果的这一思路,做了电视盒子、做了智能电视,可是苹果却始终没有跟进大屏电视这个品类。但是在2023年,苹果推出了一个新产品,Vision Pro设备,这个VR设备乍看是苹果追随Facebook做得,但是目前看下来,苹果Vision Pro其实就是苹果想要做的“大电视”,只是它已经不是电视的形态了。
所以可能在造车这个项目上苹果也是类似的。苹果说自己要造车,就把造车的事情做一遍,最后发现造车本质上不是造车,而是打造一种新的生态模式,最后没有制造出来车,而是制造出来另一种终端,解决的还是用户在开车时所需要用到苹果设备的这个点。
因此,苹果不造车了,或许只是苹果不想造“车”这种形态,但是苹果对从手机端到办公桌,再到车内整个生态链的目标可能并没有放弃。
发布于 2024-02-28 16:57・IP 属地四川查看全文>>
刘晓 - 3 个点赞 👍
之前不是有个话题,问雷军和任正非谁强吗?
有位乎友回答,华为只能在中国成功,雷军在哪都能成功。
赞数上千。
现在苹果造车10年不成,以苹果的研发投入,资金市场,软件的领先工业,居然造车都挂了,说明什么?说明美国的实体产业早就千疮百孔了,特斯拉要不是中国国内拉一把早挂了。
所以,雷军在美国,没有中国强大的供应链支持,绝对不会成功的。希望雷粉们紧记。
编辑于 2024-03-01 11:31・IP 属地湖北查看全文>>
苍月明 - 2 个点赞 👍
苹果是追求极致,做不到极致就放弃。至于某为?凑合着捣鼓一下,弄出个玩意来,再给水军下达作战指令,一方面宣传遥遥领先,一方面攻击抹黑竞品,轻轻松松割韭菜。谁要是揭露真相,立马一顶汉奸走狗卖国贼的帽子扣上,让你闭嘴。这样的日子,安逸得狠,为什么要跟随苹果的脚步放弃造车?
发布于 2024-02-29 07:33・IP 属地河北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面包先生不姓面 - 2 个点赞 👍
都是库克的锅,战略摇摆不定,又想搞个大的。
结果是700亿美金打水漂。
1.苹果CEO库克在考察宝马时认为,苹果也能做到宝马的工程技术和生产能力。
2.领导层意见不一,先是对标特斯拉,又改为开发自动驾驶系统。
3.苹果曾与马斯克就收购特斯拉举行谈判,但没谈拢。(马斯克专门嘲讽了一番)
4.结束汽车项目或是明智决定,生成式AI技术对iPhone的未来至关重要。
大约十年前,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Tim Cook)前往德国慕尼黑考察宝马。据两位知情人士透露,库克花了几天时间参观宝马的工厂和设计工作室。
库克当时表示,苹果实际上也能做到宝马的工程技术和生产能力,这让宝马的一位高管感到震惊。事实证明,库克错了。
库克低估了造车难度
周二,苹果在公司内部对员工表示,将放弃开发十年之久的电动汽车项目,把研发资金和员工转移到生成式人工智能上。
泰坦尼克号灾难
苹果汽车是一个秘密项目,内部代号为“泰坦”(Titan)。然而,过去十年,许多从事这一项目的员工给它取了一个不那么讨人喜欢的名字:泰坦尼克号灾难。他们知道,这个项目很可能会失败。
在苹果汽车项目未被终止前,它已经被取消并重启了多次,在此期间失去了数百名员工。由于领导层在苹果汽车发展方向上意见不一,它最被定位为一款与特斯拉竞争的电动汽车,后来又演变成了一款与谷歌无人车姊妹公司Waymo竞争的自动驾驶汽车。
据过去十年参与苹果汽车研发的六名人士透露,当该项目在周二被终止时,苹果已经在它身上烧掉了逾100亿美元(约合720亿元人民币)。苹果汽车又回到了起点,它最后的目标是成为一款配备驾驶辅助功能,可与特斯拉媲美的电动汽车。
苹果汽车项目的失败证明,自2011年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去世以来,苹果在新产品开发上举步维艰。苹果汽车项目经历了四位不同的负责人,并进行了多轮裁员。但是它一落千丈,最终失败,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为自动驾驶汽车开发软件和算法实在是太难了。
为何研发苹果汽车?
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法律和工程学院的副教授布莱恩特·沃克·史密斯(Bryant Walker Smith)曾在2015年与苹果简要讨论过他们的项目,他谈了一下对苹果汽车的看法。
“当项目启动时,苹果具备了一定的天时地利人和,”史密斯表示,“但是十年后,格局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使得这个项目充满了风险,而不是收益。”
当苹果在2014年启动其汽车项目时,其他投资者、高管、工程师和公司也在竞相追逐自动驾驶汽车理念。在谷歌开始在加州公路上测试其原型车后,整个硅谷都坚信,自动驾驶汽车很快就会普及。苹果也不想被落下。
据三位知情人士透露,当时,苹果需要回应顶尖工程师们对于下一个项目的期待。苹果刚刚推出了Apple Watch,许多工程师迫不及待地想要开始研发新产品。苹果CEO库克批准了汽车项目,部分原因是为了防止工程师人才流失到特斯拉。
苹果的营收走势
与此同时,苹果还需要找到拓展业务的新途径。苹果当时预计,未来几年的iPhone销售将放缓。交通运输行业的规模达到2万亿美元,其中一个组成部分就是汽车,这可能会帮助苹果。苹果当时的年营收接近2000亿美元。
据熟悉该项目的六名员工称,尽管库克对汽车项目投下了信任票,但团队成员知道,他们是在与严酷的现实作斗争。如果能够上市,一辆苹果汽车的成本很可能至少为10万美元,但是与智能手机和耳机相比,它的利润仍然微薄。而且,苹果汽车要等到特斯拉主导市场多年之后才会面世。
曾放弃收购特斯拉开始
据两位知情人士透露,苹果与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就收购特斯拉一事进行了一些讨论。马斯克之前说过,他曾试图向苹果出售特斯拉,但库克拒绝与其通话。不过,苹果最终决定,打造自己的汽车比收购和整合另一项业务更有意义。
截至发稿,马斯克尚未置评。
知情人士说,从一开始,这个项目就受到了领导层在发展方向上存在分歧的困扰。最初负责这项工作的史蒂夫·扎德斯基(Steve Zadesky)想要打造一款能与特斯拉竞争的电动汽车。但是,时任苹果首席设计官的乔尼·艾威(Jony Ive)想要研发一款自动驾驶汽车,而苹果软件团队的成员表示这是可以做到的。
苹果曾与马斯克接洽
苹果当时坐拥1550亿美元现金储备,大手笔聘请了数百名在机器学习和其他能力方面有经验的人,这些能力对制造自动驾驶汽车至关重要。大量人员的涌入使得苹果汽车成为该公司第一个,有这么多对公司文化陌生的外部人士参与开发的项目。
截止到今年,苹果汽车团队拥有2000多名员工,其中包括曾在美国宇航局工作过的工程师以及为保时捷开发赛车的工程师。
这个团队开发了一系列新技术,包括一个可以显示逐向导航的挡风玻璃和一个采用特殊聚合物以减少太阳热量的天窗。
为了提振员工士气并加强指导,艾维和Mac工程主管鲍勃·曼斯菲尔德(Bob Mansfield)等苹果知名高管都参与了进来。苹果把收购来的几家创业公司整合到了汽车团队。2021年,为了引导这个项目走向成功,苹果让成功打造Apple Watch的高管凯文·林奇(Kevin Lynch)负责汽车研发。
艾维和他的设计师团队设计了一款类似欧洲小型货车的概念车,比如菲亚特的Multipla 600,这款紧凑型货车有六个窗户,车顶是弧形的。艾维设计的概念车没有方向盘,将通过苹果的虚拟助手Siri进行控制。
艾维与库克
2015年秋天的一天,艾维和库克在加州森尼维尔的汽车项目总部会面,展示这款车的工作原理。两个人在一个模拟座舱内坐了下来。在座舱外面,一位配音演员根据写好的脚本朗读Siri在想象中的汽车行驶时可能说的话。据两位熟悉演示情况的人透露,艾维问Siri询问他们经过的是哪家餐馆时,演员读出了一个答案。
改变方向
到2016年时,苹果汽车项目明显陷入了困境。据三位知情人士透露,扎德斯基离开了苹果,他的继任者曼斯菲尔德告诉项目团队,他们将把重点从制造汽车转移到开发自动驾驶汽车系统上。
苹果获得了加州的许可,开始测试配备传感器和计算机的雷克萨斯SUV。苹果想在公司园区内打造自动驾驶班车并寻找供应商。它曾与宝马、日产和奔驰等汽车制造商进行过磋商,最终与大众达成协议,由后者提供其Transporter廂式货车。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又有两位领导人接管了汽车业务。特斯拉前高管道格·菲尔德(Doug Field)在致力于打造自动驾驶系统的过程中解雇了200多名员工。后来,接替他的林奇改变了公司的计划,回到了制造电动汽车的最初想法。截至发稿,曼斯菲尔德和菲尔德尚未就此置评。
终止
苹果在周二的一次内部会议上告诉员工,今年年初时,公司领导层决定最好将公司资源用于研究生成式人工智能,而不是汽车。苹果称,“泰坦”项目团队的一些成员将被重新分配到人工智能部门。
参与苹果汽车研发的人士对于苹果关闭该项目的决定表示赞赏,称生成式人工智能背后的技术,对于苹果至关重要的iPhone业务的未来可能是无价的。
虽然苹果汽车项目已被终结,但是它的底层技术得以幸存。据三名了解这些项目的人士透露,苹果计划将其在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方面学习到的经验,应用于其他正在研究的技术,包括带有摄像头、由人工智能驱动的AirPods,机器人助手和增强现实。
尽管从事自动化软件开发的工程师将开始从事人工智能项目,但汽车团队的其他人被告知,他们需要申请公司的其他职位。
来源:凤凰网科技
发布于 2024-02-29 12:39・IP 属地北京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薛亚飞 - 2 个点赞 👍
苹果公司,本身是以手机,平板电脑,台式机,笔记本电脑等其他数码产品起家的。
造车方面,就只能外包给传统车企代工生产,苹果公司这边也要派人去监督。
但是,苹果就不走寻常路,都是想一出是一出,步子迈得太大,容易扯到蛋。
再加上美国汽车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体系都在吃老本,就连一枝独秀的特斯拉,都去中国,德国等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相对全面的国家建厂生产。
这两千名员工,还是尽快另谋高就吧。
发布于 2024-03-01 08:40・IP 属地广东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敬往事一杯酒 - 2 个点赞 👍
据说转岗是转到人工智能岗,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苹果可能还会宣布人工智能岗撤销裁员。
因为苹果好多年没有颠覆性的功能出现了。苹果的创新能力随着乔布斯的逝世也消亡了。
手机用的基带芯片宣布做,然后撤销;又宣布做,又然后撤销。
发布于 2024-03-01 07:16・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空气流通防疫技术 - 2 个点赞 👍
乔布斯是神,苹果是太阳
马斯克是教主,特斯拉是伟大的公司
如果神说不想造车了,那就是为了让中国企业和产业工人有饭吃
如果马斯克的特斯拉破产了,那是教主去了火星了
感谢伟大的神
发布于 2024-03-04 09:05・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huanghuang - 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陈圣 - 1 个点赞 👍
比起冷嘲热讽,我更感叹于国内供应链的完善。国内阿猫阿狗融点资都能造车,创维造车了,雅迪也要造车。苹果十年都攒不出来一台车,小米三年就造出来了(没有贬低小米的意思),这更坚定了制造业立国的理念,什么a股彩票都是虚的,实打实的全工业制造国,这才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基。制造业就是战争的潜力,就是民族复兴的基础。
发布于 2024-02-28 22:54・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奋不顾身 - 1 个点赞 👍
其实苹果在资本的运作下已经由一家靠出售创新产品盈利的公司变成了金融类公司。说白了就是苹果一年卖货挣的钱,还不如股票增值的钱。
在这种模式下,苹果的关注点并不在产品上,这也是苹果手机这几年一直在挤牙膏的原因。
只要苹果手机一直站在第一梯队,股价就能上涨,投资人就能持续挣钱。
由此分析苹果造车的逻辑就很简单了——当不了第一就放弃。
因为在消费者的预期中,不仅有对产品技术上的预期,还有排名上的预期。因为苹果的产品一直都是顶尖的,所以苹果造车也一定要做到走在最前面的那个,比如技术先进、销量第一等等。
但这一切对苹果来说太难了。
如果当不了第一,股价会跌的很难看,到时候不仅股东不同意,董事们也不干。
那么就维持现状吧,反正产品的钱能挣到,股价的市值也能一直涨,皆大欢喜,还费那么劲造车干嘛?
你说对吧?
发布于 2024-02-28 22:37・IP 属地河北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唐宝儿 - 1 个点赞 👍
放弃一个10年的,投入几百亿美元量级的项目。
真能断,赞一个。可能是库克任内做的最正确的一个决断,没有之一。
All in AI,真能ALL in的话,再赞一个,不ALL in是可能赶上现在AI巨头们的。
能够和现在的生态与AI深度融合起来的话,100个赞,苹果还是伟大的公司
发布于 2024-02-29 23:10・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小林 - 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树林 - 1 个点赞 👍
苹果的汽车项目失败背后:起步困难和错误方向
苹果在汽车项目上投入了超过100亿美元和十年的时间。 苹果汽车方向的内部分歧导致该项目多年来一直步履维艰,最终在本周被取消。
过去十年来,许多苹果员工一直在公司的秘密汽车项目上工作,内部代号为“泰坦尼克号灾难”的项目并不袗受欢迎。他们知道这个项目很可能会失败。
在整个项目的历程中,汽车项目被多次取消并重新启动,沿途裁减了数百名工人。由于领导者们对苹果汽车应该是什么存在不同看法,它起初是一款电动汽车,将与特斯拉竞争,并演变成一款自动驾驶汽车,以与谷歌的Waymo竞争。
到了宣布项目被取消的周二,当时内部高管宣布项目被取消,并有许多团队成员被重新分配到人工智能工作时,苹果在这个项目上投入了超过100亿美元,汽车重新回到了起初的状态,成为一款具有与特斯拉相媲美的驾驶辅助功能的电动汽车,这是根据过去十年参与项目的六个人的说法。
苹果汽车项目的失败证明了自史蒂夫·乔布斯在2011年去世以来,苹果在开发新产品方面所遇到的困难。该项目有四位不同的领导者,并进行了多轮裁员。但它最终失败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为一辆具有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开发软件和算法太困难。
苹果拒绝置评。
南卡罗来纳大学法学院和工程学院的副教授布莱恩特·沃克·史密斯在2015年曾与苹果短暂讨论过该项目,他说:“一开始,这是在某件只有苹果能够取得成功的事情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十年后,星星重新排列,这变成了很大的风险,但收益不大。”
2014年苹果启动汽车项目时,它是一大批投资者、高管、工程师和公司追逐自动驾驶汽车概念的潮流之一。在谷歌开始在加利福尼亚公共道路上测试原型车后,硅谷各地的声音坚称自动驾驶汽车很快会普及。苹果不想落后于时代。
当时,据熟悉该项目起源的三位知情人士透露,公司正在应对其顶尖工程师提出的关于下一个项目的问题。该公司刚刚完成了苹果手表,许多工程师都迫不及待地想开始着手新项目。苹果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批准了该项目,部分原因是为了防止工程师纷纷离职去特斯拉。
苹果还需要找到新的扩展业务的途径。公司预计iPhone销售在未来几年将放缓。汽车是一个价值2万亿美元的交通行业的一部分,这可能有助于苹果,当时苹果已经是一个近2000亿美元的企业。
根据熟悉该项目的六名员工透露,尽管得到苹果首席执行官的支持,团队成员们知道他们正在面对残酷的现实。如果苹果汽车真的上市,售价可能至少为10万美元,并且与智能手机和耳机相比,利润空间微薄。而且它也将在特斯拉主导市场多年后才问世。
公司与埃隆·马斯克就收购特斯拉进行了一些讨论,根据两位熟悉谈话的人。但最终,公司决定建造自己的汽车比购买和整合另一家企业更有意义。
马斯克先生没有回应评论请求。
熟悉此事的人说,从一开始,这个项目就因对其应该是什么有不同看法而陷入困境。最初领导这一努力的史蒂夫·扎德斯基希望建造一辆与特斯拉竞争的电动汽车。苹果首席设计官乔尼·艾维希望追求自动驾驶汽车,软件团队的成员表示这是可以做到的。
当时拥有1550亿美元现金的苹果公司大笔花钱聘请了数百名具有机器学习经验的人员,这是制造自动驾驶汽车所必不可少的一种人工智能技术和其他能力。大量人员的涌入使该项目成为苹果公司首个与许多对公司文化陌生的外部人员共同开发的项目之一。
截至今年,这个汽车团队已由2000多名员工组成,其中包括曾为NASA工作并为保时捷开发赛车的工程师。
该团队开发了一系列新技术,包括可以显示逐步转向指示的挡风玻璃和将采用特殊聚合物的天窗,以减少来自太阳的热量。
为了增强士气和指导,艾维和Mac工程主管鲍勃·曼斯菲尔德等明星高管参与其中。公司收购了几家初创公司加入汽车团队。为了将项目引向成功,苹果于2021年任命了其备受欢迎的Apple Watch背后的执行官凯文·林奇负责汽车项目。
艾维和他的设计团队为一辆看起来像菲亚特600多功能面包车的汽车绘制了概念,该车有六个窗户和一个弯曲的车顶。它没有方向盘,将使用苹果的虚拟助手Siri进行控制。
2015年秋天的一天,艾维和库克在加利福尼亚州圣尼维尔的项目总部会面,进行了一次关于汽车可能如何运行的演示。两人坐在类似机舱的内部座椅上。外面,一位配音演员从剧本中朗读Siri在两人在想象中的汽车上沿着道路飞驰时会说些什么。据两位熟悉演示的人说,艾维问Siri他们经过了哪家餐厅,演员读出了一个答案。
但到2016年,很明显汽车项目出现了问题。扎德斯基离开了苹果,他的继任者曼斯菲尔德告诉负责该项目的团队,他们将把重点从建造汽车转移到建造自动驾驶汽车软件,据三位熟悉这一转变的人说。
苹果从加利福尼亚州获得了许可,开始测试配备传感器和计算机的雷克萨斯运动型多功能车。在与宝马、日产和梅赛德斯-奔驰等汽车制造商进行讨论后,苹果与大众达成协议,为其在校园内提供自动驾驶穿梭车的Transporter面包车。
在随后的几年中,又有两位领导者接管了汽车项目。前特斯拉高管道格·菲尔德在加大努力开发自动驾驶系统的同时,裁掉了该项目的200多名员工。然后是在最近几年接替他的林奇先生,他扭转了公司的计划,回到了最初制造电动汽车的想法。
曼斯菲尔德先生和菲尔德先生没有回应要求评论的请求。
在今年年初,苹果的领导层决定,公司更好地利用时间来研究生成式人工智能,而不是汽车,公司在周二的内部会议上告诉员工。公司表示,泰坦计划团队的一些成员将被重新分配到人工智能项目上。
苹果的汽车项目将由其基础技术延续。据了解,该公司计划利用其关于人工智能和自动化的经验,并将其应用于其他正在研究的技术,包括配备摄像头的人工智能AirPods、机器人助手和增强现实,根据了解该项目的三人透露。
尽管从事自动化软件的工程师将开始从事人工智能项目,但汽车团队的其他成员被告知他们需要申请公司的不同职位。
编辑于 2024-03-01 13:24・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AIFutureLab - 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gkn cnyz - 1 个点赞 👍
比起了大早赶了晚集更让人崩溃的是什么?
这件事恐怕苹果最有发言权,因为他们起了大早,最终连门都没跨出去。
据彭博社报道,苹果首席运营官杰夫·威廉姆斯和负责该项目的副总裁凯文·林奇向员工告知造车项目即将终止。
虽然还没正式官宣,但苹果汽车确实时日无多。
看到此消息,雷军对此非常震惊,并反手宣传了一波小米造车。华为虽然没有下场聊此事,但恐怕也在感叹自己的英明决策。
这不禁让人好奇,在大洋彼岸的小米汽车正如火如荼,华为搞的三种合作模式已开花结果,为何苹果搞了十年汽车没什么声响?
一:如果苹果在中国,会不会造车这事儿早成了?
今天讨论的造车,我们放宽到两个维度:
- 自己下场造车,成为一个独立的汽车品牌;
- 不下场造车,成为行业顶级的汽车供应商。
从苹果这些年的发展看,他们在这两个维度上都有过探索,但除了carplay外,没有更多斩获。
在近十年,中国是全球汽车市场的主战场。因为多方支持,中国车市也一直被认为是培育新品的良好土壤。所有有人会觉得,如果苹果在中国,会不会造车这事儿早成了?
关于政策支持我们不做过多分析,重点聊聊一个“腹黑”见解——和美国仅剩不多的老牌车企抢生意很难。
美国是一个成熟体的汽车市场,它的车企数量要比中国少的多得多。“美国只有4家车企,日本只有9家车企,中国确有几十家车企”,这虽是夸张表述,但足见市场特征完全不一样,美国已经建立起了严密的品牌壁垒。
品牌更集中,自然也带动了品牌的销量更稳固。以2023年为例,美国前十品牌占据了91.53%的市场份额;而在中国,这一数据为85.4%。
由此可见,美国那边的老牌车企地位稳固,苹果想要分一杯羹很难。即便是马斯克都没能讨到便宜。2021年拜登新能源大会甚至都不邀请马斯克,却和通用、福特和菲亚特母公司Stellantis等美国主要出席的车企CEO眉来眼去。
不仅是还没踏入造车大门的苹果,美国那边的新势力日子都不好过(除了特斯拉)。就在两天前,Rivian宣布裁减10%员工,马斯克则公开唱衰美国造车新势力:“他们将在6个季度内破产”。
小米汽车这边,虽然比亚迪和吉利系一直在疯狂搞心态,但大家更多是卷价格。如果小米汽车价格能压到20万以内,竞争对手们一样拿它没办法。
当然,苹果也曾尝试过类似华为的模式,与车企共谋合作。不过在美国市场,此路一直磕磕盼盼。2021年爆出过,苹果与现代计划将在 2021 年 3 月前签署 Apple Car 自动驾驶汽车合作关系,并于 2024 年于美国启动 Apple Car 生产测试计划,但计划最终搁浅。他们和现代眉来眼去多年来说,从合作建厂到合作自动驾驶,方案是一轮又一轮,最后竟然一丁点落地声响也没有。
而在中国这边,同样是科技大厂出生的华为能迅速起势,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的车企众多。虽然在华为入局汽车行业之初,大牌车企一直不愿意与之合作,称会丢了“灵魂”,但一些求生存的小厂哪管这么多,在生存还是毁灭之间,很快就抛出了橄榄枝。
就合作模式看,华为参与了问界汽车的定义、设计、研发以及使用了众多华为技术,销售也由华为负责,可以说就是华为的“副厂”了。
对于小厂来说,他们也没失落,因为是真有钱赚。赛力斯汽车原本是东风小康的子公司,而当赛力斯与华为合作推出AITO问界后,销量迅速飙升,东风小康集团也将自身改名为赛力斯集团。合作之后,赛力斯集团的市值增长了800亿,达到了1000亿以上,与广汽相比更是高出许多。
不过要让苹果和美国本土车企建立类似于“华为智选车模式”,这样的故事编剧都写不出来。
二:苹果汽车执迷于“假努力”
当然,如果只是土壤的问题,我认为对国内努力造车的车企显然不公平。
强者从来不抱怨环境,更何况是红遍半边天的苹果呢?
我认为苹果汽车一直在执迷于“假努力”。
什么是“假努力”,通常说的就是一些人做事情喜欢声势浩大,看起来很忙碌的样子,本以为在解偏微分方程,凑近一看,原来在玩五子棋。
早在2014年,苹果就开始探索电动汽车项目,该项目被称为Titan计划。
苹果启动Titan计划后,立刻使出“钞能力”,重金从谷歌、奔驰、特斯拉等公司挖角,组建了一支拥有硅谷和汽车产业基因的核心团队。截至2019年末,苹果仅从特斯拉挖走的人才就超过300人,在最为鼎盛的时期,苹果汽车研发人员超过5000名。
大家可能对5000名没什么概念。截至2023年末,据雷军透露,小米汽车的首款车型研发共投入了3400名工程师,也就是说,还不到苹果汽车的七成。
不过后来,由于苹果在造车路线和方向上反复摇摆,也迟迟没有合作对象和形式落地。除了与合作方的犹犹豫豫外,苹果对深耕技术的执着也应该被划上大问号。
苹果堆专利的老技能,明显路子就走歪了,有点想先划地再整活的意思,看看丰田就知道,这么干效果太差。
当然,苹果也不是没考虑做技术落地。2016年前后,随着自动驾驶技术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热点,苹果开始转变造车思路,不再谋求整车制造,开始聚焦自动驾驶技术。
不过此后几年,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苹果造车理念又再度调整,致力于打造乘用车产品,目标直指打造一款支持L5级自动驾驶的苹果汽车,最终结果可想而知。
对比而言,小米汽车务实很多。
小米汽车的造车逻辑,可以总结为:
“SU7称为“乔峰”最合适。小米SU7没有准确的对标车辆。但明显在广泛调研后,他对产品特质是有明确想法的——智能化,媲美Tesla Model S;驾驶性等机械素质,媲美保时捷Taycan Turbo。这就是乔峰在干的事呀。聪明度和段誉相当,武力值又和虚竹接近。”
所以当我们在讨论“苏7”时,是在讨论它的价格能不能“做个朋友”,这说明大家对这款车的技术已经有所认可,只是价格还想再谈谈。
在我看,小米汽车确实有国内大环境的加持,获得了良好的生长土壤。但在造车这件事上,雷军all in的决心,在产品技术布局上的务实,不大谈特谈自动驾驶,这是苹果汽车所没有的。
三:苹果会不会成为更高维度的“华为”?
据消息称,苹果汽车原有的团队将转向研究「生成式AI」。
什么是「生成式AI」?
这两年大火的ChatGPT就是它的代表作。
对此,理想汽车CEO李想表示,苹果放弃造车,选择聚焦人工智能是绝对正确的战略选择,时间点也合适。他分析道,人工智能会成为所有设备、服务、应用、交易的最顶层入口,是苹果的必争之战。汽车大获成功的必要条件仍然是人工智能。汽车的电动化是上半场,人工智能才是决赛。
在新能源汽车竞争中,这两年最火的当属华为。华为的三种合作模式,在技术维度覆盖了三电技术和智能驾驶技术。可以说,他们是上下半场衔接最好的一个。
可看看华为的动态,明显步调就不是李想的节奏。
「生成式AI」确实是大方向,但投入资金比造车还要大。而且这块土地的创业土壤更恶劣,2023年11月-2024年1月,全球有AI新闻创企Artifact、AI医疗公司Olive等4家AI创企宣布关停。
OpenAI、谷歌等频放大招,凭借技术积累、人才储备、庞大的资本和生态影响力等优势挤占小型创业公司的生存空间,更是让一些创企的生存状况岌岌可危,随时面临被“秒杀”的危机。
另外,汽车与「生成式AI」的结合主要集中在交互维度。但这只不过是智能座舱中的一个点,用户会不会因此买单,现阶段的吸引力明显不如智能驾驶。
所以李想这波推着苹果往前走,苹果要看清形势,别还真把被忽悠瘸了。
总结:
苹果造车失败,也许对苹果不是一件坏事。毕竟苹果已经习惯了高利润,多年利润能维持在25%以上,2024财年第一季度更是达到30.76%。而汽车行业可没这好赚,即便是利润出名的保时捷,2023年前六个月的净利润率才到17%~19%。
哦对了,雷军又发了一条微博,他是这么说的:“苹果退出造车后,苹果用户选购智能电动车,小米SU7 肯定是最好的选择。”
可以肯定,苹果及时止损了。但小米造车成了,苹果有没有考虑过各位果粉的感受?
发布于 2024-03-01 15:22・IP 属地上海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七号-宋 - 1 个点赞 👍
会不会我们这次电动车路线走错了?苹果经过十年研究,发现电动车其实没前途?说实话,我个人也觉得要是没有自动驾驶,电车和油车区别不大,要是自动驾驶真成功了,油车上面也一样可以应用。就好比摩托和电摩,一个充电,一个加油,难道电摩真的比摩托好?我国电摩多是因为很多城市禁摩,在世界的其它地方实际上摩托才是主流。花这么多钱补贴电车,别路线走错了,南辕北辙,最后落得一地鸡毛。仅仅是我个人不成熟的看法,欢迎大家批评。
发布于 2024-03-01 20:32・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东东直升机 - 1 个点赞 👍
苹果能做好手机,靠的是光刻机,芯片设计,系统,软件,闪存,内存,芯片代工整个核心产业链几乎都隶属于美国企业或者美资控股的企业。
那么,问题来了,电动汽车的核心产业链在谁手上?
苹果之前想让宁德时代或者比亚迪去美国建厂,为苹果汽车提供电池,但是估计条件给得太苛刻,把这俩大佬当手机的低端零部件供应商一般揉捏,最后没谈成。
归根到底,企业的强大还是源于国家产业基础的强大。
苹果手机强,是源于美国在手机产业链的强大控制力,华为刚刚冒头就被制裁得衰退三年。
但是电动车就不行了,美国在电车产业链上全面落后于中国,苹果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苹果现在想学特斯拉来中国建厂也不行了,政治风险太大,只能放弃了。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中国在手机产业链上的攀升,在屏幕,闪存,内存,芯片,软件,系统上不断进步,苹果手机的好日子也不会太久。
并且,以后美国再制裁华为的用处就不大了,估计美国只能进一步闭关锁国,禁止中国手机销售。
编辑于 2024-03-03 16:19・IP 属地浙江查看全文>>
lumen - 1 个点赞 👍
十年都没造出来,说明苹果在这一方面真不行。不管它手机业务多强,但是在汽车这一方面,连小米都不如,好歹小米还有个影子。其他新势力ppt最少能出来。
对于苹果公司自己来说,虽然有点走下坡路的情况。长时间维持一个高位还是没啥问题,毕竟手机电脑业务口碑深入人心。除非等到有新的技术颠覆现在的手机电脑业务或者苹果公司自己作死。
发布于 2024-03-03 22:07・IP 属地江西查看全文>>
孤行者 - 0 个点赞 👍
一:投资风险大。二:舆论可能会影响苹果原有的基盘。三:领导基于前两点决定不搞了。 综上:完全正确,毕竟苹果已经属于躺着赚钱了,没必要再玩玩刺激,搞不好自己全赔了。
发布于 2024-02-28 11:53・IP 属地湖北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张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