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已经用全国的资源给官员发福利了,为什么苏联官员还是要抛弃苏联呢?
- 675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这其实很好地驳斥了一些人的零和博弈强者为尊世界观。
苏联农民过的惨,工人过的惨,那干部就过得非常好了吗?
苏联干部相比苏联一般人确实是太优渥了,但无论是具体物质上还是安全感精神状态下,干部比起西欧普通人都是不行的。
社会的财富就是健康的社会本身,美国就算现在消失,老中的日子只会变得更烂。
发布于 2024-01-03 14:22・IP 属地天津查看全文>>
cocojiang - 46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苏联的官员的生活虽然比苏联人民好很多,但平心而论跟美国等西方国家官员生活比甚至还稍显清贫。苏联最后被抛弃的原因不是它压迫人民,而是它的制度违反人性,因为人性本来就是贪的。
从纸面上看,苏联官员有三种特权—特别工资权,特别供给权和子女读书优待权。享受着一般苏联人享受不到的生活,但是这三种特权实际上并不那么美好。
首先是特别工资权,苏联时代中央领导人和苏联政府部长每月工资最高为8000卢布(旧卢布),副部长7000卢布,部务委员4700卢布,司长4500卢布,副司长3000-4000卢布。
旧卢布和美元的汇率大概是2:3,二卢布换三美元,苏联中央领导人和各部部长每个月大概能挣一万一千美元,一年能挣十二万美元。而美国一个部长大概一年能挣二十二万美元,一个当选的参议院一年能挣十七万美元,苏联官员的薪水是不如同等级美国官员的薪水的。
而且美国官员除了工资之外,还有很多合法的收入,比如收取政治献金和选举赞助在美国是合法的,美国官员可以用这种公开的方式获取财物。而苏联官员很难有工资之外的获取财物的办法,除非他用不合法的手段贪污,而贪污在斯大林和赫鲁晓夫时代往往面临着失去职位甚至被枪毙的风险。
对于这种情况,斯大林有一种特别的补救措施,就是对自己看着顺眼的有功劳的官员,可以私下给一个信封,信封里面每次大概给2000卢布左右,数目不定。这对于最高领导人而言,是掌握权力的好办法,但是对苏联官员而言,未尝不是一种屈辱,因为他们必须要对最高领导人阿谀奉承才能获得体面的收入,如果想做一个正直不依附最高领导的体面人,可能都会面临生活的压力。而他们的美国同行却能够合法享受底层人给予的政治献金,面子里子都有。
苏联领导人还有第二项特权—特别供给权。就是去特供商店也就是小白桦商店购买各种奢侈品比如法国香水和意大利珠宝。这些都是苏联底层人民接触不到的东西。苏联领导人还可以享受一般人没有的住房,中央领导人可以选择住克林姆林宫的房间,中层干部可以分到每人平均20平方米的住房面积。而一般苏联人只有区区7平方米住房面积。
小白桦商店
格鲁吉亚废弃的苏联官员别墅
但是这些东西都并不属于苏联官员,而是属于苏联国家。苏联最大的特点是只认职位不认具体的人。你如果担任国家干部,你可以享受这些特权。你一旦被降职了或者退休了,那么你拥有的房屋,和享受的特供商店商品的特权就都会被收走,然后换到符合你降职和退休身份的待遇。
因此苏联官员很难有什么太多的遗产留给子女,房子和别墅是国家的,商品用了就没了。珠宝和钱可能可以存一些,但也有限,还没有美国同等官员高。
苏联官员第三项特权就是子女可以就读高等学校,并且可以走后门为子女安排职位。但是这一切都只限于苏联官员生前甚至是他放弃权力之前。一旦苏联官员失去权力,他的子女马上就会被赶出走后门安排的职位。
比如斯大林为他的次子瓦西里走后门安排了一个空军少将的位置(当然瓦西里也是二战王牌飞行员,击落过多架德军战机,这么做也有理由)。但是等斯大林临死前的一年1952年,斯大林年老不能管事,不得不把权力交给马林科夫和赫鲁晓夫的时候。瓦西里就被以飞行事故的理由罢免了少将职位。在斯大林死后他更是被流放。勃列日涅夫生前为自己女儿女婿安排官位。等他1982年一死,他的女儿女婿马上就被赶出了位置。
因此苏联官员内心是羡慕西方资本家的,他们的公司企业可以传子传孙,理论上只要有能力就可以千秋万代。而苏联官员再有本事,他也很难照顾好自己的子女。
因此苏联的制度其实是非常特殊的。它不像是封建王朝的制度,因为封建王朝不乏“与国同休”的公侯贵族,它更不像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社会私人可以合法的拥有更多的财产并传给子孙。它像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设计的空中楼阁的制度-—所有人都不会享受太多钱太多财富,过着一种有节制的生活。高层职位可以享受一些福利但不断地在换不的人,有能力的人都可以快乐一把,但也快乐不多。
苏联前三代领导人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都是理想主义者,本身也不贪。因此这一套制度可以勉强维持。但到了勃列日涅夫那一代,苏联官员恐怕也没多少信仰可言,这一套对于他们就是无穷的麻烦。到了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的时代,这一套更是被无情抛弃了。
忘记在哪里看到的一句话,这句话大概意思是,革新开放后的越南,其实官员比苏联贪得多,享受的快乐也更多,转移的国有资产也更多。但为什么腐败成那样的越南还能傲立东南亚,清廉成这样的苏联却灭亡了?
因为苏联违背人性,不但不让人民摆摊赚小钱,也不让官员赚大钱,甚至出现过农民种黄瓜苏联政府不准摆摊卖,最后苏联列宁格勒市长怕黄瓜烂了浪费,但又怕承担让农民私自摆摊走资本主义的责任。最后竟然借口武装保障市民生活供应组织军队摆摊卖完了黄瓜的笑话。而越南允许官员赚大钱,也允许人民摆摊子擦皮鞋卖黄瓜赚小钱。当官的有山珍海味,人民也有炸鸡架子和烤面筋吃,符合人性,所以越南能生存苏联则必然灭亡。
理想在现实和人性面前,往往就是这样不堪一击。
编辑于 2024-01-04 00:27・IP 属地湖北查看全文>>
土方岁三 - 23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只有吃上皇粮的,才会死心塌地的保卫苏联这种统治集团。才是苏联统治阶级的维稳主力。在经济尚可,还有残渣分给奴隶们的时候,还能过得下去。
一旦经济不振,奴隶们越来越过不下去,人心不稳,就只能扩大吃皇粮的人员基数,才能维稳,但为了收买住这些特权人员,势必又要消耗更多的财富。
恶性循环就这么开始了。
直到社会财富被消耗殆尽,苏联统治集团没有足够的钱稳定住吃皇粮的人了,大量中下级官员逐渐没有了经济特权,管它马的什么这个主义那个主义,全是被修正的面目全非用来糊弄奴隶的,谁拿不到钱还给你抬轿子啊,哪就抛弃吧。
所以,再“宇宙真理”,再“伟光正”的主义,没有经济支撑,都得露出其本质是奴隶制的猴子屁股。
苏联做错的地方,是面临此种变化和危机时,没有立刻开启“朝鲜化”——闭关锁国,封杀言论,高压内控,肉体消灭所有反动派。
否则苏联还能撑几十年。
发布于 2024-01-03 13:45・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ZyzWyw - 1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青色 - 6 个点赞 👍
你玩过战雷和逃离塔科夫这些原苏联地区出的游戏就知道,他们的经济制度设计和管理能力有多烂。游戏出了问题推倒重来比较简单,现实可没有这种好事。
苏联解体本质上是苏联把经济搞崩以后国家破产重组的结果,不是苏联官员抛弃苏联,而是重组以后原有管理层被扫地出门了。
查看全文>>
catspace - 3 个点赞 👍
因为大多数官员都贪够了,他们考虑的问题从怎么贪污,变成了怎么保住赃款……显然苏联死了,最符合他们的利益。
查看全文>>
卖苦力的 - 2 个点赞 👍
引列宁的名著《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中的话:“[一切革命,尤其是20世纪俄国三次革命所证实了的一条革命基本规律就是:要举行革命,单是被剥削被压迫群众认识到不能照旧生活下去而要求变革,还是不够的;要举行革命,还必须要剥削者也不能照旧生活和统治下去。只有‘下层’不愿照旧生活而‘上层’也不能照旧维持下去的时候,革命才能获得胜利。这个真理的另一个说法是:没有全国性的(既触动被剥削者又触动剥削者的)危机,进行革命是不可能的。这就是说,要举行革命,第一,必须要多数工人(或至少是多数有觉悟、能思考、政治上积极的工人)充分认识到革命的必要性,并有为革命而牺牲的决心;第二,必须要统治阶级遭到政府危机,这种危机甚至把最落后的群众都卷入政治活动(一切真正的革命的标志,就是在以前不关心政治的被压迫劳动群众中,能够进行政治斗争的人成十倍以至成百倍地迅速增加),削弱政府的力量,使革命者有可能很快地推翻它。]”
查看全文>>
风暴333 - 2 个点赞 👍
苏联和西方的差距越来越大,从上到下全方位比不上,优越性体现在哪?
而且做了很多改革尝试都失败了,改变不了根源,解决不了问题。好比船已经漏水,各种抢修漏水反而更严重了,那么必然是要跳船的。官员无非是更早知道船沉,最先跳船而已。
查看全文>>
的人 - 0 个点赞 👍
看看你国历史不就知道了,装什么纯真
查看全文>>
龙门 - 0 个点赞 👍
Joe,为什么赦免你的儿子
welcome to America
叶利钦,你为什么是首富
欢迎来到俄罗斯
查看全文>>
考拉与树濑 - 1065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让核弹飞 - 568 个点赞 👍
事实上,“苏联用全国的资源给官员发福利”这个说法至少在列宁斯大林时代的苏联是绝不成立的。尽管受限于按劳分配等资产阶级法权无法一夜之间消灭,只能在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下加以限制,所以即使在社会主义社会仍然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官员对比工农群众生活待遇相对优渥的现象。
但毫无疑问,相较于同时期和后世的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苏联的官员所能享受到的这种这种“优越地位”是极为有限的一一尤其是在二战后相对艰苦的时期,很多官员在极度艰苦的物质条件下甚至被迫走向了腐败:
1948-1949年,生活水平开始略有改善。1948年2月,司法部官员抱怨说,警察的平均收入比苏联最高法院的一些成员(每月收入1350卢布)还要高。最高法院法官、法院党组主席古谢夫写道:“最高法院的法官都不可能穿的体面一些;他们经常穿着破旧的西装。”一些法官表示他们有时买不起食物。
如果有机会,最高法院的多名雇员有时会出于需要、改善贫困生活条件或获得额外收入而接受贿赂。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最高法院法官舍甫琴科法官承认,正是因为他的财务状况岌岌可危,他几年来才一直出卖自己的服务换取金钱。他急需用钱,不得不在城里的火车站找了一份搬运工的兼职工作。舍甫琴科作证说,当他在1943年撤离回到莫斯科时,他发现德国的燃烧弹严重损坏了他的公寓。贿赂为他提供了修理公寓和维持生计所需的收入。
一一James Heinzen The Art of the Bribe: Corruption Under Stalin, 1943-1953另外需要注意,同时这一时期苏维埃政权对于腐败的打击也是极为沉重的。不仅是那些谋取真金白银的贪污犯纷纷落网(苏联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下的双层货币系统,决定了贪污官员很难像资本主义国家的官僚那样投资入股等等,最多只能改善自己的消费条件一一而这又很容易被人注意到,从而落网)苏联对于贪污范围的扩大,使官员即使只接受一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礼品”,就足以构成接受贿赂的罪行:
根据1949年对乌克兰共和国贿赂情况的详细调查,向警察、法官和检察院工作人员提供(和接受)的贿赂大多数额很小,在50卢布到200卢布之间。在乌克兰西部农村地区,食品是最受欢迎的贿赂……在党控制委员会审理的一起案件中,一名俄罗斯检察官承认从被告亲属那里收受“少量”金钱和食物礼物。1946年,一名被指控偷窃10公斤皮革的人的亲戚来到她的公寓,送给她500卢布的礼物、1块萨洛和900克香肠。另一份贿赂包括(除其他物品外)两米半的丝织品、两块培根油、400克黄油、45个鸡蛋、1只鸭子、1只鸡和500克酸奶油。
一一James Heinzen The Art of the Bribe: Corruption Under Stalin, 1943-1953而在很多时候,官员接受这些如今我们看来微不足道的“贿赂”,就要做好迎接一场严厉的审判与惩罚的准备:
……军事检察官雷兹诺从被告嫌疑人的妻子那里收受了两块金表、一枚金戒指和一条金属链。三天后,雷兹诺确保被告缓刑释放。后来雷兹诺因受贿罪被判入狱五年……在1946年的一起案件中,“伊利奇的呼唤”集体农庄的田间大队队长不小心放了一把火,烧毁了储存的谷物。由于害怕被指控犯罪,他通过中间人贿赂给调查员一百公斤粮食,让调查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调查员不恰当地中止了案件的调查,当一些集体农民听到队长吹嘘这笔交易时,发现了这一事实。行贿者被判入狱两年,调查员被判入狱五年。
一一James Heinzen The Art of the Bribe: Corruption Under Stalin, 1943-1953显然,至少在列宁斯大林时代,苏联官员的真实情况跟“苏联用全国的资源给官员发福利”这种说法不说是高度相似,也可以说是毫无关系。
编辑于 2024-01-04 23:56・IP 属地黑龙江查看全文>>
炭翁 - 547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陈无聊 - 500 个点赞 👍
因为没钱了呀。
苏联人哪里能想得到里根总统居然真的开始收拾苏联。一堆的技术禁令直接断绝了苏联仿照抄袭的途径,以前走私技术给苏联走私最厉害的日本和德国都被狠狠的教育了一通。
最致命的还是石油,美国人压低了国际油价,导致苏联的石油收入锐减。连外交官都要自己打零工谋生。
其实,苏联在70年代以后,基本上就成为了一个类似于沙特那样的石油出口国,非常依赖于石油的出口。
粮食一直是苏联死穴,从上世纪60年代起,苏联就依靠大量进口粮食,满足国内的需求。
按照数据显示,1963年的时候,苏联粮食歉收,不得不动用三分之一的黄金储备进口粮食,这样的状况如果持续下去,苏联早晚要破产。
幸运的是,1965年苏联在西伯利亚发现的大批油田,挽救了苏联。
这大批油田,几乎都是自喷井,储量高,产量也高。
随之而来的高油价时代,让苏联经济搭上顺风车,油价上涨,让苏联赚取石油外汇赚到手软,国库充盈,资金富裕,也有了跟美国干仗的底气。
这资金,也反过来促进了苏联石油、天然气工业的发展。
1970年代至1980年代,苏联在西伯利亚油气产区,每投入1卢布,就能在三年后收获30到40卢布的超高利润。之前说过,这让苏联失去了变革经济体制的动力,也让苏联人的日常生活水平获得了极大的提高,进一步失去了危机感。
那段时间,是苏联最财大气粗的年代。
最高峰时各种对外援助毫不手软,越南35亿美元,尼加拉瓜10亿美元,古巴49亿美元,富裕了一众跟随的国家,也让冷战的风向变化。大量石油额的开采和出口,使得苏联其他产业的发展已经趋近于零,甚至连基本的农业生产都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以至于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在没粮食的时候习惯性地就说:面包不够?没关系,用超过计划的300万吨石油来填补缺口就行了。
除了石油以外,其余的一些什么鞋子,衣服,电视机,冰箱等一系列的日常生活用品基本上都非常依赖进口,苏联本国不是不能生产,只不过那生产的质量非常的感人。不过没关系,只要有源源不断的石油出口,那么这些都不是问题。反正大多数人也没指望靠苏联国内那点脆弱的轻工业产品过日子,
里根总统上来以后,问题就来了。实际上,当时苏联虽然出口了很多石油,但实际上,真正掌控全球石油出口的并不是苏联,而是一个叫欧佩克的组织。其中最重要的成员就是著名的沙特阿拉伯啦!只不过当时因为中东战争的因素,所以欧佩克等海湾国家联手让油价上涨,以此作为对欧美自由阵营支持以色列的报复,导致70年代出现的全球性的石油危机,而这次石油危机也让苏联一下子就吃饱了。
当然,沙特和苏联也不是没有冲突。1973年和1979年两次石油危机,沙特都请求苏联能够和欧佩克组织一起减产保油价,结果苏联都断然拒绝,搞得沙特非常头疼。随后里根总统访问沙特,双方一拍即合,美国会给沙特出口各种尖端武器,并且提供军事保护。相对应的沙特要在那段时间内全力出口石油,把油价打下来,让苏联的收入大幅下降。
短时间内沙特产能大开,从日产200万桶石油,一口气增加到日产900万桶,沙特行动后,其他产油国纷纷跟提高产量。
这一连串增产举动,让世界石油市场风云色变,原油价格从30美元一桶,仅仅几个月就下降到了10美元一桶,这等于让苏联少了数百亿美元的外汇收入。
一看石油价格下降,美国为了配合“逆向石油冲击”战略,还通过了诸如石油采购限额(日均进口14.5万桶),减少战略石油储备等方式,不断拉低国际市场价格。
美国带头,西欧小伙伴跟日本也配合行动,但凡世界油价有上升趋势,就通过抛售战略储备,拉低油价。
按照苏联能源部的统计,1985年到1988年的世界石油贸易战中,油价从高峰的212.6美元一顿下降到了93美元一吨,价格下降了129%,造成的直接损失是400亿卢布,更雪上加霜的是,石油价格的下降,也让出口中东的军火收入也下降了,因为石油价格的暴跌,让中东国家购买力下降,连带着让苏联军火工业也失去了客户。当时苏联的外汇收入的七成全部靠资源出口,这么一下子直接给苏联整蒙了。没了钱,进口粮食的资金怎么办?(苏联一直到解体的时候,都是粮食进口国,反而苏联一解体。俄罗斯联邦居然成了粮食出口国)。那些进口轻工业商品怎么办?而且那些石油设备的进口还有维护怎么办?结果就是苏联人的生活水平骤然下降,当然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东欧剧变其最核心的原因,就在于苏联没钱了,发不出钱来给东欧的那帮小弟们让他们安分了,所以他们可不就得闹起来吗?而且教皇也在这个过程中推波助澜,访问波兰,一下子就引起了巨大的浪潮。
这其实也是戈尔巴乔夫进行经济改革的核心原因。没钱啦,油价都让美国人压的死死的,收入一下子减少了一大半,还有一堆小弟在那边嗷嗷待哺。但他的改革最后也是治标不治本。
苏联解体前曾靠出口石油赚了上千亿美元的外汇,到解体时反而有970多亿美元的外债,每年仅支付利息就需40亿美元。1990年,苏联几乎全部石油出口所得均用于偿付债务和利息。
事实上,苏联后期,阿拉木图,高加索和波罗的海等地都发生了规模不一的骚乱。然而,阿拉木图还有高加索地区的骚乱,被苏联迅速用传统手段镇压了下去。波罗的海那边则没有为什么呢?因为当时的欧洲明确表示,如果苏联敢在波罗的海三国搞出暴力流血事件,那么就会进一步强化对苏联的经济制裁以及封锁,所以苏联人面对波罗的海三国就文明了很多,但结局最终也是注定的。
编辑于 2024-01-02 22:46・IP 属地海南查看全文>>
甘棠 - 499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求索 - 47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超还是起 - 469 个点赞 👍
用一个之前举过的例子吧:
贵州茅台的老总薪酬在百万级别,就算能有各种灰色收入,零零总总加起来每年也就是几亿,而且还要担心东窗事发。
但假如他有贵州茅台0.1%的股份,他每年能到手的分红就有1亿;如果有1%的股份,分红可以达到10亿。而这一切的收入,都是完全合法的。
今天的贵州首富,整个家族的全部身价也就相当于茅台市值的1%。
且不谈苏联官员的福利可能会随着权力的更迭而消失,至少仅就“发福利”和“私有制”这两项之间的选择来说,发的那点福利与私有制后可能带来的收益相比,真的是完全不值一提。而如果说在公有制下,他们自己拿的福利稍微多一点都还要被指指点点的话,那么在私有制下,拿到的再多也不会有人来质疑。
站在普通人的立场上,毫无疑问会觉得很多发给官员的福利是远超普通人的承受范围的。但是站在那些官员的立场上,他们最大的痛苦其实是自己积累的各种“资源”无法变现,可能会随着自己退休而消失。普通人所羡慕的那点“福利”,在他们眼里真就是可有可无的。
中国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经历了一次大的国企产权私有化。但即便如此,根据国务院公布的数字,2022年我国的国企资产总额是340万亿元,相当于50万亿美元左右。同期,美国的GDP总额也不过是25万亿美元,而美国股市的总市值也才40多万亿美元——作为全球资本市场,美国股市云集的是全世界的资本。
这也就是说,如果现阶段中国的国有资产能有一半被私有化,那么差不多就将创造出大半个美国股市的财富。美国股市造就了多少全球富豪呢?如果能靠私有化国有资产挣钱,谁看得上“福利”那仨瓜俩枣?
发布于 2024-01-05 09:15・IP 属地北京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Zpuzzle - 392 个点赞 👍
当一个国家存在着不平等,那么每一个人都会是这个不平等的受害者。
平民如是,高官也一样。
伴君如伴虎。
哪个人在皇帝面前不是瑟瑟发抖?
在人治社会。
在领导跟前说错一句话,后果不堪设想。
吃饭做坐了位置,都有可能一个耳刮子呼上来了。
在法制社会,你面对的是总统都能斜视他。
苏联这种国家,解体不仅仅是人民的选择。
官员也过够了。
发布于 2024-01-02 10:17・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梧桐山下的小草 - 353 个点赞 👍
假如你是国企领导,一年年薪80w,然后贪污500w,过得小心翼翼,豪车只能藏起来不敢开,说不定哪天被抓了。这时候,你有个机会,能够把国企运作成上市公司,你当董事长,占20%股份,一年综合收入5亿,可以随意买豪宅游艇,你干不干?
编辑于 2024-01-11 09:24・IP 属地重庆查看全文>>
理想状态气体 - 341 个点赞 👍
官员福利再多,不如国有资产的一根毛,苏联垮了,这些国有资产可以明正言顺的被瓜分,这多爽啊。
中国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但没有苏联那么严重,国企改革的时候就有部分国有资产被私人占据,最著名的就是柳传志侵吞巨额的国有资产,所以就会有一大帮人拼命的鼓吹私有制,你真以为他们是为了追求民主自由?他们只不过是觊觎中国庞大的国有资产罢了。
只要能把国有资产变成自己名下的,就中国这个国资体量,直接屠榜福布斯。
发布于 2024-01-08 13:38・IP 属地湖南查看全文>>
陈平安睡上下左右 - 29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羽隐 - 288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流火 - 272 个点赞 👍
黄仁宇先生曾经表达过这样一个观点:
【在专制社会中,每个人都是不安全的,上至帝王,下至丐仆,概莫能外】
人人都需要安全感
苏联官员也需要,他们潜意识里觉得这个政体不安全,既然不好逃离,那干脆放任或者加速它的灭亡吧
发布于 2024-01-02 23:49・IP 属地浙江查看全文>>
这是我的新名字 - 232 个点赞 👍
苏联解体是我见过老百姓最吃亏的政权更替,解体后的俄罗斯联邦官员几乎全是旧苏共官员换皮,甚至因为私有制赚的更多了。
颜色革命鼓吹得最厉害的,无论是民族主义者还是自由主义者,都在这几十年里被普京收拾得服服帖帖,不是流亡就是收下当狗。
至于说普惠的社会发展,从休克经济、通货膨胀到饥饿寒冬,到普京上任才勉强缓过来一点。甚至于普京这两年制定经济计划,都以恢复到苏联八十年代经济水平为目标。
用贾队长的话来说,解体前苏联是一个政治不自由、经济不发展、文化不多元,但多少受到一点列斯时代的政治遗产的影响,官员们还知道收敛,最多玩玩太阳能打火机、收受点酱菜罐头的红色沙文主义国家;苏联解体后,政治还是不自由、经济还是不发展、文化还是不多元,甚至因为新威权主义和休克疗法成了后现代威权废土反乌托邦作家们笔下的样板。
那苏联这不就白解体了吗?
纵观整个苏联解体前后,没有任何一个有先见之明的人,告诉众人之后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所有的年轻人都在摇滚的浪潮中做着解体苏联的努力,却又完全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样做。而上层的官员,没有一个人是基于意识形态或者为民着想的缘故进行政治改革,只是在想怎么为自己和子女大捞一笔。
没有理论的变革,比理论破产的变革更为悲剧。
编辑于 2024-01-03 17:14・IP 属地贵州查看全文>>
耀光 - 224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致我们 - 158 个点赞 👍
很多人认为苏联解体叫做上层政变。
这个说法完全是错误的。因为不可能存在无缘无故的政变。
我们举个例子,秦朝灭亡,是赵高杀死秦二世,子婴杀死赵高,从表面上看,是上层政变。但是没有大泽乡起义,上述的政变可能出现吗?
再比如隋朝灭亡,看似是李姓代替杨姓,但是没有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上述的政变是无法出现。
我曾经说过,实际上并没有所谓严格的统治阶级,只有掌握权力的统治集团。
再集权的政权,他也必须维护统治集团的利益。而统治集团的内部认识是不一样的。
举个例子,很多人认为戈尔巴乔夫背叛了苏联。但是实际上,你倒不如把它看成,同一个统治集团内部的路线分歧。
也就是说他们都试图维护统治集团的利益,但是什么是统治集团利益?怎么维护统治集团利益?一定是有分歧的。
所以统治集团内部会出现温和派,开明派和保守派。
在国家繁荣时期,双方可能搁置争议。
举个最典型的例子,川岛芳子的父亲叫做硕肃亲王爱新觉罗·善耆,这个人是典型的爱新觉罗家族,在民国以后,他是满清的遗老,一心想要复兴清朝
但是同时是这个人,面对汪精卫的刺杀竟然放他一马。
你能说他是民主派?不是的。他就是统治集团内部的人,但是在他看来更为开明,反而有利于清朝
所以这里有个巨大的变量,就是民众对统治集团的压力,这个压力乃是自变量,这个自变量传递给统治集团。统治集团必须做出回应。
于是这个回应就开始出现路线分歧,路线分歧越大,统治集团内部的政变出现的概率就越大。
所以苏联后期,各个加盟共和国开始蠢蠢欲动,波兰已经出现了反对派势力,并且开始掌权,东欧巨变,这些事情都会以压力的方式传递给苏共高层。
所以出现了戈尔巴乔夫势力与八一九势力的分歧,他们都以他们以为的正确去回应民众的压力。这就会加大统治集团内部的分歧,从而出现政变。政变的出现,会加大国家机器的瘫痪,从而出现解体。
所以把苏联解体简单理解为上层政变,把民众完全排斥,这符合你们宣传的历史唯物主义?
编辑于 2024-01-11 10:39・IP 属地安徽查看全文>>
林先生 - 148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momo - 13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Brady - 110 个点赞 👍
提起苏联的腐败,很多人喜欢用特供商店来举例子。但很多人似乎忘了,所谓的特供商店,本质上也不过是商品类型多一点的商店而已。
苏联解体之后,那些侵吞国有资产的,才是真腐败。当然,那个时候,也不叫腐败了,人们一般把它称之为“自由化改革”
发布于 2024-03-20 17:11・IP 属地青海查看全文>>
暖意 - 107 个点赞 👍
最近有看列瓦达中心的各种分析报告,也来凑个热闹,有意见别找我,有本事自己找俄国人去。
关于俄国官僚在苏联解体中得利几何?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去看看叶利钦时代俄国人的看法,在1999年的民意调查就在全国31个地区的83个地方(150个调查点)进行了以“问题主题——叶利钦辞去政府首脑职务”的调查中
你认为叶利钦统治的岁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好处?
其中,最高比例观点为“我说不出什么好东西”占比46,比次高观点“民主、政治权利和自由(自由选举、言论自由、宗教自由、出国旅行等)”,高出一倍,后者仅为23……
而在紧接的下一个问题“你认为叶利钦统治的岁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坏事?”里面,堪称“如数家珍”的列举了叶利钦时代的种种弊病,从上到下依次排列
经济危机,产量下降
企业倒闭,大规模失业
车臣战争 1993-1996
俄罗斯生活条件恶化,购买力和财富下降
通货膨胀,储蓄折旧
苏联解体
犯罪的增长,有组织犯罪渗透到政府中
挪用和挥霍国有财产和俄罗斯财富
不支付工资、养老金、奖学金
公共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的崩溃
政治不稳定,国家领导层的冲突
欺诈者和贪污者的行动自由
对未来缺乏信心(?)
俄罗斯失去大国地位
其他
我说不出什么坏东西
发现很难回答值得注意的是,相比“我说不出什么好东西”占比46的高占比,“我说不出什么坏东西”占比仅为2……不可不谓“樂”。
而最能一锤定音的,还是这个问题
您认为局势会因鲍里斯·叶利钦的辞职而发生变化吗,如果是这样,是好是坏?
高占比56的人选择了“Изменится в лучшую сторону”,也即“它会变得更好”,似乎对绝大部分俄国人来说生活已经触底,甚至认为只要换个正常人代替叶利钦,局势都能变好。其中,只要占比为3的人认为“Изменится в худшую сторону”也即“情况会变得更糟”,真想知道这些是什么家庭
我看到的类似调研还有一个,是2009 年 12 月 18 日至 22 日,列瓦达中心对俄国 46 个地区的 127 个定居点的 1,600 名俄罗斯人进行了代表性样本调查,主题是“勃列日涅夫时代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25-39岁的受访者(17%)、受过高等教育的受访者(18%)以及人口在10万至50万的城市居民(17%)最常对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表示积极态度。在某种程度上,55岁及以上的俄罗斯人(47%)、中等以下教育的人(41%)、低收入者(44%)和农村居民(41%)对戈尔巴乔夫持否定态度。
25-39岁的俄罗斯人(28%)、受过高等教育的人(28%)和高收入者(33%)认为改革时代对俄罗斯的影响更大。55岁以上(64%)、中等以下(56%)、低收入(63%)和农村居民(58%)的受访者持相反意见。
勃列日涅夫时代最常被他的同时代人称为国家发展的繁荣时期——40岁以上的俄罗斯人(50%)、受过中等教育的受访者(28%)、低收入者(35%)和农村居民(26%)。18-24岁的年轻人(40%)在回答这个问题时遇到最大的困难。而更值得注意的是,接下来的问题上,俄国人的反应
您现在如何评价您对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的态度?
нейтральное:中性;резко отрицательное /скорее отрицательное:急剧消极/相当消极。
从历史上看,您认为改革时代给俄罗斯带来的是好事还是坏事?
一骑绝尘的认可“больше плохого”,更糟糕了……
这种倾向越往后甚至还越明显了,在2014 年 1 月 24 日至 27 日进行,对俄国 45 个地区的 130 个定居点的 1,603 名 18 岁及以上的 18 岁及以上人口进行了具有代表性的全俄城市和农村人口样本。体现就更加明显了
根据俄罗斯人的说法,最接近理想模式的是“苏维埃”政治制度,其支持者占大多数。21%的受访者认为民主是最好的例子。近年来,现行政治制度的拥护者人数一直保持稳定,并保持在同一水平 - 19%。然而,与危机前2008年的支持高峰相比,当时超过三分之一的俄罗斯人(36%)认为现政权是最好的,其支持者的数量显着减少。
人们仍然坚持与国家互动的家长式模式,更喜欢国家计划和分配(54%),而不是自己在市场关系框架内的积极经济行动(29%)。与此同时,在危机局势的背景下,对苏联模式的忠诚度正在增加您认为哪种政治制度更好:苏维埃、现行制度还是以西方国家为蓝本的民主制度?
蓝线,也就是最高占比“советская, которая была у нас до 90-х годов”,“苏联的,我们一直拥有到 90 年代”
在经济制度上,甚至也出现了类似诉求
在你看来,哪种经济制度更正确:一种基于国家计划和分配,还是一种基于私有财产和市场关系的经济制度?
(蓝线)та, которая основана на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м планировании и распределении:基于国家计划和分配
(红线)та, в основе которой лежат частная собственность и рыночные отношения:基于私有财产和市场关系的
实话实说,我也没想到俄国的情况这么激烈……而这也不是完,我提醒各位,这才2014年啊……
至2020年
对苏联的态度:1999 年与 2020 年
到1999年,只有14%的人认为俄罗斯仍然是一个大国。尽管如此,仍有78%的人认为该国应该如此。通过“大国”,大多数人了解高经济潜力(64%的提及),高水平的福祉(63%),来自其他国家的尊重(35%),伟大的文化(31%),以及仅次于军事和核大国(30%)。
根据列瓦达中心的数据,2019 年,俄罗斯人对 1970 年代末和 1980 年代初的苏联政府的看法比今天的管理者更积极。俄罗斯人经常指出,苏维埃政府离人民很近,而现在的政府却很遥远。54%的人对苏维埃政权持积极态度,42%的人对现任政权持积极态度。
2020年,列瓦达中心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75%的俄罗斯人认为苏联时代是该国历史上最好的时期。只有18%的受访者不同意这一立场。
与此同时,65%的俄罗斯人对苏联解体感到遗憾,同样数量的俄罗斯人确信这是可以避免的。52%对苏联解体感到遗憾的人对失去对大国的归属感感到不安。49%的人对统一经济体系的破坏感到不安,37%的人对相互不信任和痛苦的增加感到不安。听到“苏联时代”这个词,受访者首先想到的是未来的稳定和信心(16%的受访者),在国内的美好生活(15%)和个人生活——童年、青年、父母(11%)。负面评价的发生频率要低得多:4%的受访者提到短缺、排队和优惠券,而1%的受访者提到铁幕、停滞和压制。总的来说,76%的受访者给出了苏联时代的积极特征,38%的受访者给出了中立的特征,只有7%的受访者给出了负面的特征。这一数字高于100%,因为一些受访者给出了不同的估计。65%的俄罗斯人对苏联解体感到遗憾,同样多的人认为苏联解体是可以避免的;26%的受访者对这两个问题持相反意见。52%对苏联解体感到遗憾的人表示,他们对失去对大国的归属感感到不安,49%的人对统一经济体系的破坏感到遗憾,37%的人对相互不信任和痛苦的增加感到遗憾。
安德烈·科列斯尼科夫(Andrei Kolesnikov)说,这是关于苏联时代的典型复古乌托邦,与现在的生活不容易,生活标准和质量存在问题有关:“苏联时代也许不被视为高生活水平的时代,而是被视为正义的时代。今天的国家资本主义被视为不公正的:不公正在于分配、商品和基础设施的获取。这种感觉正在加剧。专家指出,苏联在群众中一直很受欢迎,但它以前并没有占据第一位:“这与对斯大林的态度变化相似 - 他也一直很受欢迎,但程度与现在不同。对当今时代的不公正感激起了对斯大林和整个苏联时代的浪漫态度。
甚至根据俄罗斯人的说法,2021 年 5 月,最杰出的人物是:斯大林 (39%)、列宁 (30%)、普希金 (23%)、彼得一世 (19%) 和普京 (15%)。
而相比的,
他们不喜欢戈尔巴乔夫、叶利钦和赫鲁晓夫
俄罗斯人最不喜欢的前 3 位历史领导人分别是戈尔巴乔夫、叶利钦和赫鲁晓夫。
受访者对苏联上一任总书记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的积极态度略有上升:从2015年3月的13%上升到2017年1月的15%。另一方面,他的批评者数量明显增加:同期从36%增加到46%。
对俄罗斯联邦第一任总统鲍里斯·叶利钦的积极态度也有所增长。从2006年的12%上升到2017年的17%。与此同时,受访者对他的敌意也有所减少(今年为48%,去年为57%)。
俄罗斯人对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尼基塔·赫鲁晓夫的态度没有太大变化。2006 年和 2017 年,28% 的人对他持积极态度。在同一时期,对这位苏联领导人不满意的人数从15%增加到17%。
格拉日丹金认为,俄罗斯人对叶利钦、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的消极态度是由于受访者将他们的时代与他们统治时期“国家崩溃”的负面进程联系起来。拜佐夫补充说,根据同样的原则,尽管俄罗斯东正教教会做出了努力,但受访者对尼古拉斯二世作为“国家的破坏者”感到消极。
“赫鲁晓夫'把克里米亚交给了乌克兰,不是一个严肃的政治家',戈尔巴乔夫'解体了苏联',在叶利钦的领导下,'该国的国际地位被削弱',”马卡金列出了人民对该国前领导人的不满。
与此同时,根据一项民意调查,俄罗斯人开始对苏联创始人弗拉基米尔·列宁和苏共中央总书记尤里·安德罗波夫的态度更糟。对列宁持积极态度的俄罗斯人数量从47%下降到44%,对安德罗波夫持积极态度的俄罗斯人数量(2006年4月至2017年1月的数据)。“列宁的形象正在模糊;2001年,60%的人对他持积极态度,但现在只有44%的人这样做,“列瓦达中心副主任说。然后,中文互联网上……又是给沙皇喊冤,又是给赫鲁晓夫洗白
我真的觉得这个世界好魔幻……不愧是资产阶级最坚固的壁垒+晚期资本主义人人有病
发布于 2024-01-04 19:26・IP 属地重庆查看全文>>
公社记录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