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4个

苏联已经用全国的资源给官员发福利了,为什么苏联官员还是要抛弃苏联呢?

永痕的爱
500个点赞 👍

因为没钱了呀。

苏联人哪里能想得到里根总统居然真的开始收拾苏联。一堆的技术禁令直接断绝了苏联仿照抄袭的途径,以前走私技术给苏联走私最厉害的日本和德国都被狠狠的教育了一通。

最致命的还是石油,美国人压低了国际油价,导致苏联的石油收入锐减。连外交官都要自己打零工谋生。

其实,苏联在70年代以后,基本上就成为了一个类似于沙特那样的石油出口国,非常依赖于石油的出口。

粮食一直是苏联死穴,从上世纪60年代起,苏联就依靠大量进口粮食,满足国内的需求。

按照数据显示,1963年的时候,苏联粮食歉收,不得不动用三分之一的黄金储备进口粮食,这样的状况如果持续下去,苏联早晚要破产。

幸运的是,1965年苏联在西伯利亚发现的大批油田,挽救了苏联。

这大批油田,几乎都是自喷井,储量高,产量也高。

随之而来的高油价时代,让苏联经济搭上顺风车,油价上涨,让苏联赚取石油外汇赚到手软,国库充盈,资金富裕,也有了跟美国干仗的底气。

这资金,也反过来促进了苏联石油、天然气工业的发展。

1970年代至1980年代,苏联在西伯利亚油气产区,每投入1卢布,就能在三年后收获30到40卢布的超高利润。之前说过,这让苏联失去了变革经济体制的动力,也让苏联人的日常生活水平获得了极大的提高,进一步失去了危机感。

那段时间,是苏联最财大气粗的年代。

最高峰时各种对外援助毫不手软,越南35亿美元,尼加拉瓜10亿美元,古巴49亿美元,富裕了一众跟随的国家,也让冷战的风向变化。

大量石油额的开采和出口,使得苏联其他产业的发展已经趋近于零,甚至连基本的农业生产都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以至于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在没粮食的时候习惯性地就说:面包不够?没关系,用超过计划的300万吨石油来填补缺口就行了。

除了石油以外,其余的一些什么鞋子,衣服,电视机,冰箱等一系列的日常生活用品基本上都非常依赖进口,苏联本国不是不能生产,只不过那生产的质量非常的感人。不过没关系,只要有源源不断的石油出口,那么这些都不是问题。反正大多数人也没指望靠苏联国内那点脆弱的轻工业产品过日子,

里根总统上来以后,问题就来了。实际上,当时苏联虽然出口了很多石油,但实际上,真正掌控全球石油出口的并不是苏联,而是一个叫欧佩克的组织。其中最重要的成员就是著名的沙特阿拉伯啦!只不过当时因为中东战争的因素,所以欧佩克等海湾国家联手让油价上涨,以此作为对欧美自由阵营支持以色列的报复,导致70年代出现的全球性的石油危机,而这次石油危机也让苏联一下子就吃饱了。

当然,沙特和苏联也不是没有冲突。1973年和1979年两次石油危机,沙特都请求苏联能够和欧佩克组织一起减产保油价,结果苏联都断然拒绝,搞得沙特非常头疼。随后里根总统访问沙特,双方一拍即合,美国会给沙特出口各种尖端武器,并且提供军事保护。相对应的沙特要在那段时间内全力出口石油,把油价打下来,让苏联的收入大幅下降。

短时间内沙特产能大开,从日产200万桶石油,一口气增加到日产900万桶,沙特行动后,其他产油国纷纷跟提高产量。

这一连串增产举动,让世界石油市场风云色变,原油价格从30美元一桶,仅仅几个月就下降到了10美元一桶,这等于让苏联少了数百亿美元的外汇收入。

一看石油价格下降,美国为了配合“逆向石油冲击”战略,还通过了诸如石油采购限额(日均进口14.5万桶),减少战略石油储备等方式,不断拉低国际市场价格。

美国带头,西欧小伙伴跟日本也配合行动,但凡世界油价有上升趋势,就通过抛售战略储备,拉低油价。

按照苏联能源部的统计,1985年到1988年的世界石油贸易战中,油价从高峰的212.6美元一顿下降到了93美元一吨,价格下降了129%,造成的直接损失是400亿卢布,更雪上加霜的是,石油价格的下降,也让出口中东的军火收入也下降了,因为石油价格的暴跌,让中东国家购买力下降,连带着让苏联军火工业也失去了客户。

当时苏联的外汇收入的七成全部靠资源出口,这么一下子直接给苏联整蒙了。没了钱,进口粮食的资金怎么办?(苏联一直到解体的时候,都是粮食进口国,反而苏联一解体。俄罗斯联邦居然成了粮食出口国)。那些进口轻工业商品怎么办?而且那些石油设备的进口还有维护怎么办?结果就是苏联人的生活水平骤然下降,当然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东欧剧变其最核心的原因,就在于苏联没钱了,发不出钱来给东欧的那帮小弟们让他们安分了,所以他们可不就得闹起来吗?而且教皇也在这个过程中推波助澜,访问波兰,一下子就引起了巨大的浪潮。

这其实也是戈尔巴乔夫进行经济改革的核心原因。没钱啦,油价都让美国人压的死死的,收入一下子减少了一大半,还有一堆小弟在那边嗷嗷待哺。但他的改革最后也是治标不治本。

苏联解体前曾靠出口石油赚了上千亿美元的外汇,到解体时反而有970多亿美元的外债,每年仅支付利息就需40亿美元。1990年,苏联几乎全部石油出口所得均用于偿付债务和利息。

事实上,苏联后期,阿拉木图,高加索和波罗的海等地都发生了规模不一的骚乱。然而,阿拉木图还有高加索地区的骚乱,被苏联迅速用传统手段镇压了下去。波罗的海那边则没有为什么呢?因为当时的欧洲明确表示,如果苏联敢在波罗的海三国搞出暴力流血事件,那么就会进一步强化对苏联的经济制裁以及封锁,所以苏联人面对波罗的海三国就文明了很多,但结局最终也是注定的。

编辑于 2024-01-02 22:46・IP 属地海南
甘棠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