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裁员、丰田部分停产,日系合资品牌该如何扭转在华销量受阻的困局?
- 95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讴歌已经退市了。英菲尼迪Q50L已经裸车16万多了。
雷克萨斯已经开始打折了。
我一学弟刚买车,他说杀死日系车的是免费试驾。
如果所有车企都不让试驾,日系不会这么快衰退。
因为他试了试百公里加速5-7秒的车,再去试日系,他害怕极了,他说这么垃圾的车让那个销售说的这么好,他看见那个销售满脸的笑都感觉慎得慌。
我拿出某日系车销售大骂消费者的视频。
他说,对嘛,这才是真性情。
发布于 2023-12-06 10:17・IP 属地山东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徐汇轩 - 4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有人关注过地域和经济的变化么?
现在所有造车的,不论是在哪里合资,都是当初在“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套路下赚快钱的。
既然搞一辆上海桑塔纳都能在90年代初卖20-30万,在北京倒腾一台IBM笔记本能卖出去一辆小夏利的钱,那些合资企业何必费劲操心?
与之相应的是合资企业让整个沿海形成了政策被保护者,与外企的利益联合体。
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把“先富起来”的模式当成了圣经,全力贬低政策圈外的人,比人少考150分就给别人贴小镇做题家帽子的人,现在无一不在汽车狂潮为代表的时代下挣扎。
王传福在采访中透露过,早在20年前,比亚迪就把IGBT折腾明白了。
而现在怕失去灵魂的企业,估计内部连采购IGBT都没折腾明白。要让那些收了30年代理费的人去搞研发,去折腾一年换几款新车,是完全不可能的。
回答区里很多把日系车只看做汽车的问题,没放大了看,这是国产逐渐洋势力的过程。
国内几大省的人才,只要励精图治二十年,就足够把洋货和洋代理统统斩尽杀绝,现在只不过是开了个头。
不论日系,美系,法系,都一个样。说洋话说多了现在开始露洋相。
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要把早年赚的快钱吐出来了;而外企利用偏移性政策能培养的代理,也越来越少。
汽车业,只不是国产企业追回原本应有地位的一个代表。
而其他赛道上,压根就不会有什么合资企业一说,比如亿航这样的开创者,极有可能创造远胜于比亚迪、华为的碾压地位。
毕竟比亚迪,华为经历了漫长的买办当道时刻,而亿航起步,加速的时候,就没什么买办能接盘,几乎是王炸级别。亿航极有可能是进阶版的大疆。
多少年后回头看汽车,只不过是产业爆发的一小火苗。日系也就是灭掉的一个小火星。
发布于 2023-12-06 19:05・IP 属地山东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临沂秦叔宝 - 3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技术问题只是问题的一个层面
在这个层面上日系制造商可以努力的
但是在政治层面
日本对中国的严重敌意就是厂商解决不了的了
日本首相多次提到所谓协防台湾
甚至多次声称要把台湾变成亚洲的乌克兰
在这种几乎是宣战性质的挑衅言论面前
厂商再努力也是白费
何况丰田本田还努力不到点子上
所以日系车下滑的大趋势
大概率还是要继续下去的
发布于 2023-12-06 15:58・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高山昙 - 3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钟文 - 1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不知道大家还记得两个月前,发生在江西南昌的“丰田4S店辱骂客户事件”!
当时我还在思考一个问题,当以性价比+燃油车经济+服务著称的日系品牌,在国产品牌的围攻下,引以为傲的「性价比+燃油车经济」理性优势早已经土崩瓦解,如果再丢掉「服务」的感性优势,日系品牌还剩下什么?我觉得只有“灰溜溜的退出中国”一条路可以走。
日系品牌的崛起,源自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原油价格从3.3美元/桶飙升至11.6美元/桶,增长250%+。原来喜欢大排量汽车的美国人,也发现不是加不起油,就是在加油站排队数小时。而日本车凭借小排量、低售价,迅速抢占了美国市场。毕竟老美就算再有钱,人也不傻。
而咱们的改革开放,也给了日本车得天独厚的发展机会,特别是上个世纪末,这个世界初,丰田、本田、日常、马自达、铃木纷纷来中国淘金。1998年7月广州本田成立;2003年6月东风日产成立;2003年7月东风本田成立; 2004年9月广州丰田成立; 2005年3月一汽马自达成立。随着合资工厂的落地,各家车企销量也水涨船高,自然也赚的盆满钵满。
俗话说的好,吃水不忘挖井人。之前日系车销量一直很好,甚至压德系车一头。有些所谓的“神车”,比如广丰的汉兰达,常年需要加价提车。雷克萨斯、埃尔法加价提车更是常态化。但随着中国汽车电气化、智能化的快速发展,日系车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原来门庭若市,现在冷冷清清,店里降价卖车,销售收入减少,业绩压力增大,也是南昌丰田事件背后的主要原因之一。当然涉事销售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水准的确堪忧。
但是我想说的是,日系车的市场份额会持续下降。所以本田裁员、丰田部分工厂停产,都是必要的举措。毕竟消费者已经用脚投票,都去买性价比更高,燃油经济性更好的比亚迪去了。这和当年日系车占领美国市场策略如出一辙。只是主角变成了自主品牌在新能源背景下的弯道超车。
最后给大家看看日本车企在自己日本本土是怎么服务客户的,当然鞠躬、下跪都是日本本身的民族性,只是他们从来只对强者鞠躬、下跪。对于弱者请参见918事变、七七事变和八年抗战的过往。
发布于 2023-12-07 00:17・IP 属地北京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了凡同学 - 0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小鬣狗 - 0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自己扶自己 - 0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本田裁员、丰田部分停产,日系合资品牌销量下滑遇困境
近日,两大日系品牌在华发展暴露出新的困境。本田汽车表示,由于燃油车销量比重将大幅降低,公司将解雇中国合资企业广汽本田约900名合同工人。几乎同一时间,丰田汽车位于天津的一汽丰田合资工厂已经停止部分老化生产线的生产。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电动化加速,部分在燃油车时代已现弱势的合资汽车公司进一步被边缘化,选择不再加码中国市场、退出激烈竞争。
发布于 2023-12-06 19:22・IP 属地广东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大强谈豪车 - 0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广本近几年推出的车型太多了,仅保留飞度,雅阁,冠道,使这三款车型保持经济规模产量即可。然后按照既往累积销量计算每年更新数量,年产量满足更新替换用户需求即可。这样还可以削减营销人员与费用,仅保留精干一线员工保证产品品质。
中国有各个年龄段的消费者,还有很多传统型驾驶者,并不一定都喜欢电动机,玻璃座舱,虚拟按键这些配置。当然,如果现在的年轻群体看不上飞度了,把飞度生产线停了也无妨。作为飞度刚推出就买到的早期车主,对三厢车巨大且极为灵活的空间,每缸双火花塞先后点火的低油耗,CVT变速箱平顺的驱动一直留下非常好的印象。
相信有类似体验的车主更新需求足以支持广本维持热门车型的经济生产规模,看不出有什么题目中所称的困局需要扭转。
至于丰田电动化缓行的战略,在一篇美国汽车经销商的报导文章中得到了验证。该文章中提到,普锐斯最多7天就可以卖出,但验证码的最长库存时间已经达到266天了。
编辑于 2023-12-06 19:20・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张伟 - 0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日系车为什么能在中国红火二三十年?
第一,充分利用中国政府出的合资车政策,因为有合资身份,中国市场并没有把他们当成外来户,给了很多优惠。虽然合资企业中外各占50%股份,但是日系车拿走的利益分成肯定不止50%。
第二,早年间技术确实比中国本土车企先进,但是中国车企经过二三十年的打拼和积累,技术也不差了,在电动车领域更是领先。
第三,品牌光环,可以让产品卖出更高的溢价,有时候甚至需要加价提车。
日系车现在要做的是赶紧转换思维,中国不再是世界垃圾汽车技术的倾销地,别再想着用垃圾技术来赚高额利润了。
趁电车技术还没有完全把油车碾压,赶紧把你的先进油车技术拿出来,推出更有竞争力的产品,那些小排量发动机+CVT的组合就别用了,用过的没几个人说好,你又不是没有大排量发动机和AT自动挡。现在拿出来还能变点现,以后可就没机会了。
中国不仅是世界第一大汽车消费国,同时也是世界第一大生产国,产业链极其成熟,而且相比日本本土还有人力成本优势。
如果日系车利用好这一优势,把中国造的日系车卖到国际市场,那利润也不低,不过日本本土的工厂就要倒霉了。
日系车目前最好的做法不是减产、停产和裁员,而是积极主动的把中国生产的汽车销售到其他地方,等中国车企开始大规模出海,那才是日系车的末日。
发布于 2023-12-06 19:09・IP 属地山西查看全文>>
湾里 - 47 个点赞 👍
除非搞一堆“知日派”进入政界改变我国新能源政策,放弃电力新能源,搞氢能源,停止生产电动车,走氢能源车路线,否则免谈。风险就是,万一国内车企玩氢能源还是比日本玩得6,日系的结局还是一样。
而且,这还是在2022年时就要做到的事情,到了今年这个时间点,还得颁布法律法规禁止汽车智能化,因为华为已经把汽车智能化拉到一个日系车遥不可及的高度。
要么就是贴牌生产,所有新能源车智能汽车的关键零部件都有国内供应商,造出来的车只有车标和日系有关,其他都和日系无关。
日系已经没救了,我在日企上过班,更确定日系车走向末路是无法避免的,日企的企业文化就注定了日系车不可能像国内新能源车那样愿意跳出舒适区去挑战未知领域,更不用说日本在点技能树时就点歪了,政策就没跟世界潮流历史趋势走到一起,即使日系车正儿八经做电动车,也撑不到下半场的智能化,丰田章男还在纠结电力和氢哪个是清洁能源,哪个对碳排放有帮助时,国内新能源车已经进入到智能化阶段了,因此丰田本田即使造出合格的新能源电动车,也只是在动力形式上把燃油切换成电,或者油电混合罢了。就这种程度的造车,销量下降是早晚的事。
发布于 2023-12-05 22:05・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黄医湿 - 1 个点赞 👍
丰田部分停产,主要是丰田的经销商4s店压库存扛不住了
目前丰田的经销商基本都压了三四百台左右的库存,去库存压力大
但经销商进车的钱都是向银行贷款的,现在库存压力大,每个月放着几百台车的利息,再加上今年为了走量,各种服务性收费又减少,利润直线下降
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大家交了钱批下来贷款,上牌也要等1-2天,因为合格证压在银行的啊,他们要去银行解压了才能拿回来上牌
如果在把主机厂逼4S店经销商压库存做的虚假订单排除,今年日系车销量下滑还要恐怖
在虚假订单招数尽出的情况,情况还是不容乐观,这个时候再不削减产能,难到还要造成更严重的库存
以往日系销量比较好的时候,压库存是比较正常的现象,但以前日系销量好,利润高,资金走转快,压力没有今年大
以前经销商,随便收各按揭的贷款手续费3000(以前很多合资车收4000-6000的手续费都很正常)都是纯赚,今年日系销量受汽车内卷严重影响,各种为了销量手续费等额外利润在纷纷减少
就拿汉兰达来说,现在优惠随便都在3万左右,再加三年10万的免息政策(这就相当于是丰田主机厂为了走量,做了贴息贷)
丰田开始以价换量策略,疯狂的想办法稳定市场份额
但以价换市的做法,最直接的是背刺老车主和打破二手车市场的保值神话,新车的降价已经严重影响二手车保值率
丰田之前搞的新能源车,结果口碑都臭成啥样了
bz4x直接是被笑话成验证码车,续航缩水严重,各种配置减配,异响,充电慢等问题
做个bz3还是换壳的比亚迪,有关键是这车起步售价都16.98万,有这钱不如去买个更便宜的比亚迪?
日产也好不到哪里,一枝独秀轩逸苦苦支撑,基本也快到出局的边缘了
日产今年主推的e power车型,结果一个2度的钠电池闪冲闪放,很容易造成电池损害提前更换
4s店更换2次电池之后,一般就会以升级为由,让发动机一直处于启动状态,保证电池一直有电
避免电池快速放电馈电导致电池提前损坏,但这套操作之下,对车主而言油耗比较高
日系车衰退的局面已经无法换回,目前日车唯一能勉强支撑的就是通过降价促销,延缓自己不断衰退的市场份额
发布于 2023-12-05 17:46・IP 属地四川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唐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