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型依恋怎么才能自愈?
回避型依恋人格,也就是说在亲情、友情关系都能处理,但没有办法进入亲密关系。如果是面对自己不心动的异性还算能够正常相处,但是一旦遇到自己特别喜欢的、心动的就没有办...
- 1 个点赞 👍
存在必有意义
为什么需要治疗
只不过是比较理性罢了
当然你不能把这个当做逃避的理由
这是一个雷区
查看全文>>
sidney - 20 个点赞 👍
作为心理治疗师,我治好过很多回避型依恋者。
从根源入手,教你 3 个方法,转化成安全型依恋:
1.找到造成回避型的原因;2.建立自身信任机制;3.拓宽自己的舒适区。
一、回避型的原因及表现
1.反依赖
你或许听说过「依赖共生」(co-dependency)这个词,它指的是两个人及其情感世界间缺乏分离的一种功能失调。
另一个较少人知道和较少被提到的词是「反依赖」(counterdependency),它是一种极端自力更生的形式。
如果相互依赖是不信任自己可以在没有别人的情况下生存,反依赖就是不信任其他人——不信任他们可以照顾你,不信任他们在大大小小的事物中可以被依赖,不信任可以依靠别人获得安慰。
反依赖可能与回避型依恋模式(avoidant attachment style)有关。
一系列的实证研究表明,即便是在军事训练和濒临死亡等极具压力和威胁的情况下,回避型依恋的人往往也不会去寻求支持,而是会与人保持距离,包括他们的另一半。
也许当你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你曾试图从那些本应好好照顾你的人那里寻求安慰,其结果却是一再失望。
你或许曾经哭泣和抗议,得到的却永远只是冷漠、敌意,甚至遗弃。
你的过往经历告诉你,暴露自己的弱点毫无意义,甚至很危险,所以最后你不再期望从任何人那里得到任何东西。
成年后,你必须确保自己可以完完全全地自力更生。
你认为寻求帮助是一种软弱的表现,并且无论如何都要避免表露强烈的情绪。
除了有情绪不稳定或脆弱的父母,你在同龄人群体中的经历可能也促成了反依赖的形成。
由于你的天赋和成熟度超越了年龄,周围的人对你而言常常是平凡的。
他们要么不太容易赶得上你,要么就是想从你这里得到些什么,并没有一个人是可以让你真正依靠或钦佩的。
你还有可能成了群体中的替罪羊或是别人的攻击目标。
由于与他人相处的经历让你感到不满足、疲惫或是受到威胁,你便不再从他人身上寻求亲近,转而投向独处、书籍和音乐等其他途径。
你可能会强迫性地积累知识、权力、财富和社会地位,这些追求能够给你安全感和一种掌控一切的幻觉。
你的心中有一部分相信,通过囤积足够的资源,你将永远不需要向任何人索取任何东西。
从长远来看,反依赖是不可持续的。
我们生活在一个人类相互依存的世界,这是现实,自我完全掌控或者自主只是一种幻想。
在情感上自我控制本身是健康的,但防御性地否认我们的归属需求就不是了。
成熟的独立,是在自给自足的同时不否认我们对人际关系的渴望,不回避我们与其他人之间要产生不可避免的联系这一事实。
2.与他人保持距离
通过反依赖,你限制了自己对他人的依赖。
但有时候,光确保你自己不依赖于任何人是不够的——你还觉得有必要避免任何对你的潜在依赖。
为了做到这一点,你不光将恋爱中的依恋拒之门外,也把所有形式的社会承诺、责任和对社会关系的参与拒之门外。
对于那些让你为他们的感觉、决定和幸福安康负责的人,你非常警惕。
在亲密关系中,对方的需求很容易让你感到压抑,或者觉得那是强加于你的。
你可能不愿意向你的伴侣和孩子表达爱意和赞同,暗示他们应该做到在你没有时常给予安慰的情况下自力更生。
你不能容忍冲突和激烈的情绪,当有人与你当面对抗时,你会通过转移视线来回避,通过低下头来转移对方的注意力。
你可能会使用回避策略,如沉默对待、转移话题、为自己找理由或是沉浸于工作来逃避眼前的一切。
你的伴侣会对你这样的回避模式产生抱怨,但他们越是逼迫你,你就回避得越厉害。
为了保持情感上的距离,你把其他人都变成了可以供你研究的主题或系统。
在社交场合,你会采取「直升机视角」冷静检视眼前的一切。
在群体环境中,你总会找到一种方法来隐藏自己,转移注意力,并将焦点转移到其他人身上。
3.情感与亲密「厌食症」
得上「情感厌食症」意味着你对于从爱和亲密关系中汲取必要的营养表现出抗拒。
当人们以各种形式向你表达爱意,不管是赞美、关心、友情、帮助还是情爱欲望,你都不能相信或接受。
在内心深处,你害怕被操纵。
你担心自己一旦「上钩」,便会被利用,或是过度投入,于是宁愿选择保持情感匮乏的状态也不愿意冒险。
你在自己与他人之间划定的界限是严格的、僵化的,绝对不会接受没有界限或者界限松散。
你几乎不给他人机会来向你证明他们值得信任,往往会先发制人地拒绝他们。
你或许表面上对人际关系持开放态度,但仔细观察你便会发现,你只选择与那些无法接近,或者没有准备好进入一段亲密无间的感情的人在一起。
另外,如果你反复否定别人对你的积极感觉,那些真心想要靠近你的人可能会不再和你做朋友,你的生活中可能就只剩下那些疏离的或是不健康的关系了。
与他人保持距离让你失去了社交上与精神上和人的联结。
你越是相信必须「一切靠自己」,就越无法停止强迫性地积累知识和资源。
你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加剧你不信任感的经历上,收集越来越多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孤立。
你可能没有注意到自己的依恋需求,没有注意到与世隔绝对自己造成的影响。
然而,你有时会突然经历精神健康状况的突然恶化,觉得生活是那么空虚。
你可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可能看起来非常成功、独立、自足,但在内心深处,你在与完美主义、羞愧和孤独做斗争。
从长远来看,亲密厌食症只会适得其反。
当你缩小你的社交圈,削弱自己与他人产生联结的能力时,便也限制了自己在生活中的更多可能。
渐渐地,你的生活将会变得单调乏味,缺少活力,也没有了成长的空间。
4.切断自己的情感
© 本内容版权为知乎及版权方所有,侵权必究发布于 2022-12-07 15:09・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盐选心理 - 1 个点赞 👍
重构你的“工作模式”
在依恋风格的研究中,所谓“工作模式”,就是用来描述我们在亲密关系中的基本信念机制,也就是指导我们一切行为的基础。“工作模式”决定了我们想做什么、不想做什么,以及我们的态度与期待。简言之,其主导了你在亲密关系中所表现出的一切。而在一开始,充分了解自己的“工作机制”,正是逐步建立安全感的当务之急。充分了解以后,你才能进一步辨别出哪些思维、感受与行为范式,才是有助于安全感建立的。
||构建自己的亲密关系目录
综上所言,你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支配你在亲密关系中表现的“工作模式”。虽然你可能通过前面的阅读,已经有了一些对于依恋风格的不错见解。但是建立一个自己的亲密关系目录,依然可以帮助自己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依恋风格,到底是如何影响日常亲密关系中的思维、感受和行为的。
这个亲密关系目录从依恋风格的角度出发,可以贯穿过去与现在经历的多段关系。一系列对于记忆和学习微观机制的研究都发现,无论是在什么时候,只要我们回忆起一个场景,或者令某一段记忆进入意识,我们都会对其进行重新建构组合。我们的记忆并不像是图书馆里的旧书一样,即使蒙上厚厚的灰尘也将亘古不变;我们的记忆更像是一个鲜活而有生命的个体。今天对于过去的回忆,事实上已经是一种多年以后我们提取特定记忆时,进行了编辑与重构的产物。换言之,我们现在的经历塑造了我们对于过去经历的看法。而通过建构自己的依恋风格目录,我们会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重新审视自己对过去亲密关系的总结。透过依恋风格目录,我们可以反省并改变一些附着于特定记忆中的无效信念,从而建构起一个更加具有安全感的工作机制。
后文所附的表格,就是亲密关系目录的有关格式。对于目录的制作应该由自己独立完成。最好是预留出足够的时间,将其一次性填完。这样,你才更容易从依恋风格的视角出发,对自己有一个完善和精准的了解。在第一行,你需要将经历过的所有伴侣名字填下来,这一行的信息可以简要涵盖出你所有的约会对象。我们建议在表格的填写中,一行一行地完成目录,可以避免你的注意力被其他场景所分散,并且有助于在这些亲密关系中,建构出一个由很多个人结合而成的“安全角色榜样”,也有利于你收集更多有效的信息。在第二行,你要写出你对这段关系的记忆,包括对这段关系的一个描述,以及每当想起这段关系时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在你写下对于亲密关系的总体印象之后,第三行的内容则会让你对特定场景有一个更细致的视角,以此观察到自身依恋机制中的激活或去激活策略,是被哪些情景所触发的。而第四行则要求填写你对这些场景的反应方式:包括你当时的所做、所想以及所感。这个目录下的内容,就主要是帮助你回忆自己的各种反应方式。
第五行是接下来非常重要的一步,你要从依恋风格的角度来评估前面填下的这些经历,以此来触及影响你亲密关系的核心因素。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你如此反应?是防御行为?还是去激活策略?在这列清单上就将一目了然。到了第六行,你就要更多地考虑自己的反应方式,并将这些方式以成人依恋的相关原则转述出来,将这些伤害与阻碍你亲密关系的行为都罗列出来。最终到了第七行,则是让你寻找一个更加具有安全感的新方式,来应对这些情景,这就需要借鉴你所遇到的安全角色榜样,以及我们在书中所提到的一些安全型处事原则。(详见后文框内)
亲密关系目录
这个目录只是为了让你理清楚自己的感受感觉,方便你了解自己,并为此做出一些对策。
祝,生活愉快。
发布于 2022-12-04 11:37・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zouphy - 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sidney - 1 个点赞 👍
依恋类型并不是一层不变的,会随着人的经历和成长而变化。
回避型依恋者在早年通常遭遇过父母的情感忽视,然而儿童是天生需要母亲的爱和照顾的,但每次对母亲的依恋有渴望和需求时,他们都会因遭到拒绝而产生心理痛苦。久而久之,出于对自己的保护,他们便会做出的无可奈何的选择:回避一切依恋需求和亲密接触,并说服自己:“我不需要它。”
成年后,回避型依恋者也往往压抑了自己情感的需求,想要打破这种模式,必须先去察觉并表达出自己真实的需求,关注当下正在发生的时刻,而不是用过去的经验应付对方。
小A因为童年的经历,是个典型的不安全型依恋者。当她觉察到后,她给自己设定了一个自动提醒,每当男朋友的话或者行为引起自己焦虑或不快时,她就告诉自己:“等一等,再多想想,也许他并不是你想的那个意思”。
然后小A就会尝试与男友沟通,相互澄清彼此意思与意图。
在一次又一次的沟通中,小A越来越发现这个模式的存在,这个自动提醒也会越来越快地出现在脑海中。
而庆幸的是,小A总是能从男友那获得积极、关爱的反馈和澄清,一次又一次得到了与之前在父母哪里不一样的(修正性)体验,从而慢慢地改写了小A的内在依恋模型。
多次的经验之后,小A对男友的信任更加深厚,初始的信息误读也越来越少,而结果层面的冲突或是误较少出现,没有破坏关系反而更巩固了关系,逐步形成了一个正向循环。
所以,当下一次感受到焦虑或者不快时,先冷静下来,问问自己究竟害怕的是什么?自己是否误解了对方的意图?
发布于 2022-12-20 09:17・IP 属地重庆查看全文>>
重庆麓沁心理咨询 - 1 个点赞 👍
如果已经认识到自己是回避型依恋并真切的想去改变,而不是一味地逃避就已经是个很成功的开始了。
首先,你要从根源上破除自己身上的一些认知,要意识到他们的存在并且有些认识是有限且不准确的。比如自己不够优秀不值得被爱,或者是人世间没有真正长久的感情存在等等。每个人回避的原因不同,但是对于自己、对于感情缺乏信心这一点是相同的。这是需要不断反思总结的一个思想问题,回避型只是在处理亲密关系和感情方面的能力弱一点而已,就和有些人天生就是瘦子不容易吃胖而有的人困扰于减肥无门等等是一个道理。
其次,就是尝试一步步的打开心扉,不用过于害怕受伤。人生的每个经历都是自己宝贵的回忆与财富,当某天你白发苍苍躺在摇椅上回顾人生的时候,会发现原来年轻时候在意或害怕的事情原来是这么不值一提。很多事情都要辩证的去看呀,年轻的时候即使经历一些挫折和失败,及时反思总结对于自己的人生是弊大于利的。
具体到一些实践方法上,不论是知乎还是度娘上都有很多,总之一点就是要相信自己,相信对方,以成长与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那么一定会变得更好哒。
发布于 2022-12-02 12:27・IP 属地甘肃查看全文>>
李小昊 - 1 个点赞 👍
一毛一样啊,以为自己都好了。外表很飒,开朗,温和,社交比较强,什么朋友都有,喜欢跟自己玩的来的朋友,兴趣爱好广泛,一旦遇到自己喜欢的人要相处就紧张的不行,手足无措,说话前言不搭后语,平时有点社牛,这样真不好,如果能做喜欢的人面前表现自如就好了,对方可能都会纳闷吧,平时那么开朗的,为什么跟他相处就完全变一个人
发布于 2022-12-02 08:30・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夏天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林侃侃 - 0 个点赞 👍
我用了整整三年的时间,才一步一步的走了出来。再回头看回避型依恋真的是影响了我和那些跟我亲近的人很多很多。直到今天!我可以在这里说一句:我,自愈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回避型依恋这个名词在不知不觉中成了一个社会热门话题。我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问我:什么是回避型;或者:我就是回避型,我该怎么办呢?
那我用我举例,带大家看看一个深度回避型用了三年时间转为安全型的心路历程。
首先,回避型一定要学会独处!学会跟自己相处!这太重要了!很多同学可能会问:他已经很自闭了,还学会独处?
来,咱们往前顺一顺!他如果真的能学会独处,他就不会因为一些莫名奇妙的理由对你热情似火,同样就不会有后面的冷冰冰。我跟你们讲一个比较残酷的真相,回避型情感的开始百分之80都是源自于他没法独处而造成的。他也不确定要不要跟你在一起,只是他现在急需一个人来陪伴。等他幡然醒悟的时候他又不知道该怎么收尾,于是只能逃避起来。爱你吗?也爱!但真不多。
所以回避型想要自我提升首先要做的第一点就是:学会独处!别因为自己那些无处安放的情绪而去伤害别人。
第二点就是,你要认识自己!换句话说你要自己愿意为了自己而去改变!并不是嘴上成长,我们要在内心里成长。很多学员都会跟我说:阿宇,你给我分析的问题我都知道。我该怎么改?
自己听听,有时候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我真的感觉到很无助。问题摆在眼前了,你不去做,而是在原地思考怎么做。你听我的,无论怎么做,你只要开始做,就一定有收获。
第三点,直面自己的伤痛!我经常会听到一句话,我要把过去糟糕的自己杀了。这句话我能理解想要改变的决心,但真的没必要。无论好的你还是坏的你,你都要去接纳。不要去杀了他,那样你并不开心。你只需要看到它的痛苦,然后伸出你的手,拉他 拉自己一把。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发布于 2023-11-03 17:54・IP 属地山东查看全文>>
阿宇聊心理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一只外星人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戈多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嘻嘻 - 0 个点赞 👍
为什么会有人渴望被爱,
却又不期待爱情呢?
爱情里最怕的,就是倾尽所有后的失望,
无论你是疯狂的去付出,
还是倾尽所有的去讨好,
甚至万水千山的奔赴而来,
但在不在乎你的人眼里,
不是应该,就是活该
这是为何呀?
这红尘里的爱情呀,
从来都不是你付出的越多,他就会越珍惜你,
在不爱的人眼里,从不会感激他人毫无底线的付出,
只会记得,自己那微不足道的施舍,
感情若不是双向奔赴,
那么,就算倾尽所有,都换不来珍惜。
所以呀,
被伤过的心,虽然渴望自己被爱,
却也不期待爱情啦。
发布于 2022-12-02 08:47・IP 属地山东查看全文>>
摆渡人姜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