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个回答

回避型依恋怎么才能自愈?

加菲猫
1个点赞 👍

依恋类型并不是一层不变的,会随着人的经历和成长而变化。

回避型依恋者在早年通常遭遇过父母的情感忽视,然而儿童是天生需要母亲的爱和照顾的,但每次对母亲的依恋有渴望和需求时,他们都会因遭到拒绝而产生心理痛苦。久而久之,出于对自己的保护,他们便会做出的无可奈何的选择:回避一切依恋需求和亲密接触,并说服自己:“我不需要它。”


成年后,回避型依恋者也往往压抑了自己情感的需求,想要打破这种模式,必须先去察觉并表达出自己真实的需求,关注当下正在发生的时刻,而不是用过去的经验应付对方。


小A因为童年的经历,是个典型的不安全型依恋者。当她觉察到后,她给自己设定了一个自动提醒,每当男朋友的话或者行为引起自己焦虑或不快时,她就告诉自己:“等一等,再多想想,也许他并不是你想的那个意思”。

然后小A就会尝试与男友沟通,相互澄清彼此意思与意图。

在一次又一次的沟通中,小A越来越发现这个模式的存在,这个自动提醒也会越来越快地出现在脑海中。

而庆幸的是,小A总是能从男友那获得积极、关爱的反馈和澄清,一次又一次得到了与之前在父母哪里不一样的(修正性)体验,从而慢慢地改写了小A的内在依恋模型。

多次的经验之后,小A对男友的信任更加深厚,初始的信息误读也越来越少,而结果层面的冲突或是误较少出现,没有破坏关系反而更巩固了关系,逐步形成了一个正向循环。


所以,当下一次感受到焦虑或者不快时,先冷静下来,问问自己究竟害怕的是什么?自己是否误解了对方的意图?

发布于 2022-12-20 09:17・IP 属地重庆
重庆麓沁心理咨询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