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央视网谈海天酱油事件?
这篇文章重点的构成部分:一是海天的声明,二是科普合理使用添加剂合规合法,对身体无碍。但此次网友关注该事件主要是在意“双标”这件事。原文:海天味业官方微信再次发布...
- 2 个点赞 👍
不想说什么,看问题日志就知道,属于多平台联合洗地保产业了
原问题为:“如何看待央视网谈xx酱油时间疑似洗地”
后经过多次被多方人群修改后,变为如今的“如何看待媒体谈海天酱油事件?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有哪些误解?”并已被知乎平台锁死不可更改,这就很哈哈哈哈了
还是那句话,愚民教育已经行不通了,政府信任度也没有多少了。
别跟我扯什么全世界都这样,当初他们拉着群众让群众上战场的时候,可不是这么说的!
查看全文>>
盐贩子 - 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阅明心晰 - 0 个点赞 👍
我觉得表面是是否添加,深层原因是对中国食品标准制定端的不信任和对质量检测执法端的不信任,你感觉是人反智,其实是大家被事实搞怕了。
就像那些美国人不打疫苗说是政府阴谋一样,那都是被事实搞怕的,而不是他们真傻。
制定端所谓新型白酒添加剂连发酵蟑螂都堂而皇之的写进书里面,害怕添加剂有啥可惊诧的。
执法端那就太多了,驰名全国的三鹿至少都没忘吧。
查看全文>>
召唤27 - 543 个点赞 👍
因为这件事根本就没有双标。有没有添加剂,只是客户定位不同的两款产品,国内均有销售,根本不是出口和内销的区别。
1.那款“出口日本”的海天酱油,是贴标的,贴标下面还是国内常见的中文包装。表明这款产品是国内销售款,只是被某家进出口商买到日本进行销售而已。
如果是原厂直接生产的出口版商品,会直接使用针对日本市场的包装,不会使用国内包装。
2.在日本市场同样有含添加剂的海天酱油。
借用网友的图——味极鲜 3.事实其实是,不论是国内市场还是日本市场,海天都有多款酱油销售,其中大多数都是含有添加剂的,同时也有少量高端酱油不含添加剂。
换句话说,在国内既有普通含添加剂的酱油,也有售价比较贵的不含添加剂的酱油。这两款只是定位不同,根本不是针对国外还是国内的区别。
结果制造这起争端的人,在日本市场挑了一款不含添加剂的高端酱油(其实主要是在国内售卖),然后拿来跟国内其他的普通酱油来对比。这叫双标?
真正双标的是事件的始作俑者,是他们别有用心搬弄是非,故意制造争端打击普通企业!
这件事海天自己的公关团队确实是不太合格,几次声明都不在“点子”上,仅仅急于论证自己的产品合法合规,而没有关注事情产生的原因以及部分网友的诉求。
不过从另一方面,我觉得他们这么做也有一定的道理,其声明的意义并不在于平息舆论,而是针对目标客户进行阐明。
要知道,绝大多数盯着“双标(尽管事实上并没有)”开火的网友都还是学生(当然他们也是网络舆论的主力),大概都还没买过酱油,支撑他们愤怒的动力是民族自豪感,但根本不是海天的客户;而购买酱油的主力人群是中老年人,他们中的一大部分对“出口标准高于内销”这件事习以为常,并不会很介意,反而因为思想传统的原因,对于添加剂非常敏感。
因此海天的首要目的是打消客户群对添加剂的疑虑,以免直接影响产品销量。在这之后,才会考虑事件缘由及如何平息舆论吧。
发布于 2022-10-06 09:21・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汪汪沃尔 - 146 个点赞 👍
在这个问题下的绝大部分回答,几乎很少看到关于苯甲酸钠的内容。
酱油中的食品添加剂分为好几种,如甜味剂(三氯蔗糖、安赛蜜)、增味剂(5'-肌苷酸二钠、5'-呈味核苷酸二钠)等。
其中,最特殊的就是防腐剂。尤其是可以与维生素C发生分解反应、生成高度致癌物苯的苯甲酸盐类防腐剂(苯甲酸钠、苯甲酸钾)。
由于这个分解反应受到光照、加热、储存时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并且各国对于饮料中苯的含量标准不一、不同的饮料中的苯含量也不相同,因此对苯甲酸盐产生的苯是否超标在实际操作中往往难以界定。
除了生成苯外,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的彼得·派珀在研究苯甲酸钠对活酵母细胞的影响后认为,苯甲酸钠自身也会对细胞线粒体中的DNA造成破坏。由于线粒体是细胞呼吸的场所,因此对线粒体的损害会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严重时可能导致细胞凋亡,从而加速机体的衰老。
事实上,苯甲酸钠不仅已经被明确列为一级致癌物,而且在国际上早已被淘汰。
目前,海天酱油在永辉超市已被全部下架,其他各大超市也在陆续下架海天酱油类产品。
显然,这并不仅仅只是某种“负面口碑“效应的结果,而是实实在在的食品安全隐患问题。
实际上,对于双标的唯一官宣解释,就是海天酱油在声明中声称“公司也有好吃不贵的0添加系列、有机酱油系列”。
而在所有为海天酱油“鸣冤”的解释中,口径也都完全一致:海天酱油在低端产品中为了节约成本成本,所以才会使用添加剂。
那么问题来了,在并不算低端产品的海天特级金标生抽中使用被明确列为一级致癌物的苯甲酸钠,究竟又是什么样的行为呢?
苯甲酸钠的成本为每克1分钱,在每公斤添加1克的情况下,500ML/瓶的酱油仅添加苯甲酸钠0.5克,成本为0.5分钱。而使用比苯甲酸钠毒性小的替代品(山梨酸钾[1]),成本则是苯甲酸钠的3倍,从而导致每瓶酱油的成本增加1分钱。
See?海天酱油的成本控制已经精确到了“1分钱”的地步。
事实上,在李锦记、加加、厨帮等其他品牌的中高端酱油产品中,基本上都用的是山梨酸钾。
显然,对于成本控制的“登峰造极”,正是海天酱油成为东方大国酱油“一哥”的秘诀之一。
那么,为什么海天酱油明目张胆地使用苯甲酸钠而没有违反国标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国标文件的起草单位就是海天酱油[2],主要起草人则是该公司董事长。
实际上,虽然海天酱油分别推出了有添加剂、零添加剂两种款式的产品,但从始至终,海天酱油都没有回答一个核心问题:
为什么在东方大国可以同时销售有添加剂、零添加剂两种产品,但在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却仅仅只销售零添加剂这一种产品呢?
显然,该公司之所以对这个核心问题避而不谈,正是因为海天酱油根本无法在美加日等国销售含有添加剂的酱油产品。
更加尴尬的是,这个问题并不仅仅只存在于海天酱油身上。包括李锦记在内的其他品牌在出口欧美日市场时也同样存在这个问题。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special color的画面,则是一个深邃的哲学问题。
楼下保安说,小时候就知道日本人是“三标”:日本品牌的产品分为ABC三段,A段留在日本本土销售、B段(国际版)出口欧美和HK等发达地区市场、C段则专供亚非拉等市场。长大之后我才发现,原来东方大国的产品竟然也分为ABC三段。
参考
- ^值得指出的是,尽管山梨酸钾的毒性还不确定,但已证实它会导致副作用。尤其是作为食品防腐剂的山梨酸钾,同样会给健康带来危害和副作用。长期过量摄入山梨酸钾(防腐剂)会导致恶心、呕吐、反胃、腹泻等症状。此外,长期摄入山梨酸钾还会造成营养缺乏,使身体难以适当吸收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例如,2018年8月,湖北省食药监局发布的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公告显示多款“辣条”产品被检出不合格;主要问题就是违规使用“山梨酸及其钾盐”、“脱氢乙酸”两种防腐剂。
- ^根据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检索结果显示,佛山市海天调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不仅是耗油、配制酱油行业标准的起草人之一,也是甜醋、原酿本味酱油团体标准的起草人之一。
发布于 2022-10-07 16:48・IP 属地德国查看全文>>
奶包的大叔 - 46 个点赞 👍
巧了,我这边的同学正好有食品药品检验所的,也有市场监督局的,我还特地问了下她们。其中食品药品检验所的同学说,食品添加剂非常常见,但是不同食品的添加剂标准都不一样,你在外面看到的食品,只要不是私人摆摊的,基本上都被食品药品检验所给检查一遍了,不符合国标的,市场监督局会非常高兴,为什么呢?因为市场监督局有指标,抓到哪一家食品添加剂没有符合国标,等着停产被查被罚款吧。
而目前被曝出的食品安全问题,大多数是制作工艺上出现了严重的卫生问题,或者是有更严重的有害物质对人体产生危害这样的。至于食品添加剂,根本是排不上号的。你听说过食品添加剂摄入过多导致痛风的么?你听说过食品添加剂摄入过量导致结石的么?
很多消费者有一个问题,就是看待食品添加剂如临大敌,但是吃起烧烤,喝起酒的时候倒是非常痛快,一点都不担心。顺带一提,生蚝这种海鲜类食物,重金属是超标的,但是谁去在意?酱油这玩意儿,我从小吃到大,因为食品问题导致我去医院的,没有一个是因为食品添加剂,基本上是因为食品不卫生。比起食品添加剂,消费者应该更注意食物本身是否重金属超标还实际一些。毕竟重金属想排出体外可比食品添加剂排出体外难多了。
目前食品添加剂的添加是有一整套标准的,如果食品的添加剂种类以及含量符合国家标准,那产品是合格的,这没有什么争议性。国内很多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认知我感觉就好像是自己开口喝了一口实验室里面五颜六色的液体,然后疾病就不期而至了。只要是高中有上过学的都知道人体是要新陈代谢的,吃进来的东西,第二天早上准点送客,便秘者另外计时。假设真的不幸食品添加剂残留在体内了,去体检做血常规,尿常规之类的难道一点问题都发现不出来吗?更重要的是,你吃的东西有食品添加剂,别人吃的食品也有食品添加剂,除非你自己种菜养猪榨油,不然你和食品添加剂是不可能完全切割的。
这个事情我感觉是很莫名其妙的。上面我所说的,就是食品里面含有食品添加剂有什么大惊小怪的?然后,0添加酱油我在超市不知道见过多少次了,什么牌子的都有,只要认真看一眼,还是可以看找到的。
海天这次的“双标”事件,为什么可以火起来呢?我认为这里有一个基础,就是过去管理不完善的时代给消费者带来了后遗症,对国内食品安全极度不信任,而且以前因为管理不完善带来的问题就是有这么个说法:好的产品出口给外国人,质量差的产品留给国人。这个现象应该是存在的,但是泛滥到什么程度就不知道了。国内现在仍然也有一些企业,是正儿八经玩双标的,卖给西方国家的产品质量好,价格还便宜,而在国内卖就降低水准,还卖得贵。而这种现象的出现,就会使得许多人想当然地认为,出口给国外的产品,一定比国内的同款产品要好。0添加剂于是乎就这么被炒起来了。实际上海天0添加剂的酱油一直都有在出售。另一方面,国内的消费者对于健康,食品安全的要求也变高了,所以才会对食品添加剂如临大敌。
不过以大多数人的饮食习惯来看,食品添加剂的危害还比不上现代人不良饮食习惯的九牛一毛...0添加剂的食品也有不少,这里说个有意思的,百事的无糖肥宅快乐水有两种防腐剂,而可口可乐的零度可乐有一种,有食品添加剂有什么用,还不是喝得不亦乐乎。真正不含防腐剂的无糖饮料,是元气森林、农夫山泉、加多宝、崂山、康师傅等品牌里面的无糖系列产品。这些品牌为什么会做0防腐剂添加呢?因为制作工艺升级了,使用了更贵的无菌生产线,就可以不用加了。消费者现在是有得选,既可以选食品添加剂少的,甚至不含食品添加剂的食品,也可以选有食品添加剂的。
我对这些追求健康的消费者其实不太信得过,先不说这些人愿不愿意为0食品添加剂产品付出更多的钱,哪怕只有几块钱,如果是因为有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口味或者气味或者口感比无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好,就倒向了有食品添加剂的食品,这就有意思了。
发布于 2022-10-10 10:43・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黄医湿 - 2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方觉夏 - 18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超级斧头 - 15 个点赞 👍
可以肯定的是,海天酱油的确没有双标,国外卖的也有含添加剂的,国内也卖0添加酱油,而且还不贵。
有多少答主无数次重复,甚至有食品加工专业的答主科普过合理使用添加剂合规合法,对身体无碍。
可是为什么还是有很多人心存疑虑,不肯相信呢?
还不是因为之前爆出来的很多食品安全问题,把公众给整怕了。
除非是吃特供的,或者是高价买各种有机食品的有钱人,剩下的普通民众对于国内的食品安全不敢轻易相信了。
信心的建立需要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但是想要摧毁信心却只需要一瞬间。
远的不说,咱们就说“老痰酸菜”事件,当时带来多大的影响。
那个插旗菜业,国内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在酸菜行业来说,说出来也是响当当的。
可是做的都是啥事啊,卖给国外的酸菜是精挑细选的,经过多道工艺精心腌制,卫生条件也是杠杠的。
然而在国内销售的呢,土坑腌制,光脚在坑里踩,烟头老痰一个也没少,要不是315爆出来,消费者还蒙在鼓里呢。
插旗菜业的做法是妥妥的双标,甚至康师傅、统一等著名大品牌都在这个事上栽了跟头。
还有禹州市夏都三粉厂生产的名特产禹州红薯粉条,被爆出来是用廉价木薯制造的,这不是也是挂羊头卖狗肉吗。
你看吧,只提说是大品牌现在已经没有说服力,之前大品牌没少做操蛋事。
所以说现在公众这么敏感,已经不是科普能够解决的,以至于这么低级的话术,很多人还是选择相信。
海天如果想要算账的话,强烈建议把之前被曝光有食品安全问题的那些企业一起起诉。
如果没有他们那些破事,即便有人造谣说点什么,公众也不会如此相信,海天现在不会有这样遭遇。
编辑于 2022-10-06 23:31・IP 属地北京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焚香抚琴 - 15 个点赞 👍
说明现在在网络上喷的人,以学生居多。
只要是去商场买过酱油的,都会知道,一个牌子的酱油,有贵有便宜的。
海天,欣和,千禾……都是如此。
只要看过酱油标签的,都会知道不加谷氨酸钠的零添加贵。
都零添加,出品期长的比较贵。
一个基本常识问题,在网络上面能炒作起来。
除了水军带节奏,很大的原因是,跟风的没有基本常识。自己从来没有买过酱油,酱油都是爸爸妈妈去买的。或者只在食堂吃饭自己从来没有去买过酱油。
自己除了在学校念书,上网看抖音玩王者荣耀看网文,没有其他知识来源,很容易被利用。
一篇网文说什么他们就信什么,没有学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没有辩证思维。
这其实是教育的问题。
学校教育,是书本上都是真的。没有给孩子质疑的习惯。
作为家长,应该告诉孩子,书本上东西,是你为了应付考试,在校园里把它当真的换分数换文凭。
而真的东西,要你学会判断,多方获取信息,在实践中证实。
书本都如此,网文就更不用说了。
看到网上的东西。先质疑是不是真的?谁发的?信息来源在哪?作者是谁?谁传播给你的?
发布于 2022-10-07 07:20・IP 属地山东查看全文>>
maomaobear - 14 个点赞 👍
为什么这种事会让很多人讨论?
因为那两个博主里的黑科技太多了。
我们的食品安全环境太差了。
我们在意的不是海天酱油,吃了会不会导致有问题。而是我们的标准跟其他国家的标准相比是怎样的?
我们是担心食品行业普遍的出现老坛酸菜面的这种情况。
大池子里泡用脚踩的酸菜吃了也是安全的。我们担心的是大部分的企业都是出口跟内供的产品是两个标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是我们的标准出了问题,还是我们根本就没有部门去查过食品安全问题。查出来也不怕大不了顶格罚款50万而已。
发布于 2022-10-06 21:39・IP 属地陕西查看全文>>
知乎用户2A5PcJ - 8 个点赞 👍
强烈建议把对食品添加剂的认知作为招聘和找对象的考核标准,可以明显提升目标群体底线,可以大大提升筛选效率。
因为能对食品添加剂有基本的客观认识,起码说明这个人逻辑思维、科学素养、科学精神、受教育水平、独立思考能力、防骗能力已经超过大部分人,基本不能达到你的要求,但属于退一步也能接受的。
发布于 2022-10-07 09:17・IP 属地浙江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老杨叔聊志愿填报 - 7 个点赞 👍
只要是人,都喜欢耍小聪明的。
酱油这种基础调味品,明显是劣币驱除良币了,很久之前本身就是零添加没错吧,记得很早90年在所谓的某某社打得酱油醋有什么添加剂?为什么现在一大堆的添加剂产品?无非就是想保存时间长,味道更好,口感更好。但是这个路子越走越奇怪了, 甚至添加剂大于本质产品很多甚至没有本质产品。这是滥用添加剂吧?! 不觉得怪吗?世界上无论哪个管控机构都是出事后才立法亡羊补牢。不出事你也不知道这里有漏洞啊,对吧 ?更何况一堆出了事也不以为然的大有人在 。
一个酱油而已不至于买不起 ,很多不懂的老百姓只会看价钱,觉得同样的东西当然是越便宜越好,也直接导致了市场想尽一切办法降低成本迎合市场。这里就应该有一个标准出现,结果这个标准,消费者默认的标准是没有添加剂的酱油,国家相关部门却给设定了一个最低添加剂的酱油国家安全标准,商家就拼了命的研究怎么大量使用添加剂让成本变得更低,认为只要不违反最低标准就没问题,大伙想想吧,真的没问题吗? 名字不一样的功能一样的添加剂有多少? 这个放到最高标准,换另外一个名字不一样同等功能一样的添加剂继续放,如此叠加到一起,你还敢保证无害吗?!
老百姓真的反感添加剂吗?并没有 ,你把添加剂功能明明白白写清楚加了多少写清楚,甚至做添加剂的科普栏目上央视宣传,老百姓还会反感? 老百姓反感的是你贴着酱油的招牌硬给我搭一堆不明用途的添加剂!这不是挂羊头掺未知肉吗?!
这种事放到现在的商品里是不是多的数不清呀?圈子已经坏了,等出事再后悔吧,老百姓要的是什么?要的是明明白白!!不是要未知的担忧与恐惧。
中国从来不缺市场,东西做的日八欻,你就叫宇宙天也没用,东西做得好,不用怕,你海天就能继续活下去。什么外资国资,我只认好产品。
有人说没有低价添加剂酱油穷人消费者会买不起,之前盐贵的时候少吃或者不吃,并没有见出什么事,如果硬要抬杠说没盐会死人,我只能说去你大爷的腿儿,滚远!
让老百姓花足够的钱买不到自己以为想要的那种东西就是骗。
大伙们,欧洲放射物镭刚出现的时候,还有商家做成含镭的牙膏,化妆品,护肤品,最后死了多少人,才禁了?槟榔有问题吧?多久了才禁?多少人下巴顶个大瘤子痛不欲生的时候你们几个人看见过?酒精一级致癌物没问题吧?禁酒了吗?!最最后,国家安全标准这个东西我信的,我不信的是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环境里,国家安全标准更新的速度,以及人力监管我是大大不信的,没办法 ,国家也没办法,天王老子也没办法,只能信那点道德人性了 。
虽然是危言耸听,但是我自己就只能独立思考到这了 ,学识格局所限,小老百姓而已
编辑于 2022-10-07 04:25・IP 属地陕西查看全文>>
千千结 - 4 个点赞 👍
社会矛盾爆发成武力的时候,往往不是真的大问题,而是不着边际的芝麻小事,因为这会有一种耍流氓的满足感。特别是在流氓的社会。
无论是不是被人煽动,能爆发就是自身问题。
所以,才有公信力这个概念。
=
谁不在乎公信力,谁就在公信力上吃亏。
不要指望一边靠信仰得号召力,一边又靠没有公信力来保持号召力。
群众肯定是傻的,但傻起来大家毁灭,也是肯定的。
群众从来没说自己是聪明的,当群众当自己是聪明的时候,也就不甘心垫底做贡献了。
=
各位自己看着办,
反正类似的事一个又一个,嘲笑群众弱智是没有意义的,这是唯物主义,各自担后果。
编辑于 2022-10-06 22:04・IP 属地浙江查看全文>>
aogutu葛忠涛 - 3 个点赞 👍
这个姓辛的网红是不是别有用心的人雇佣的,应当深入调查一下。
如果是小鬼子因为商业用钱雇佣的还好,判几个月就行,如果是美国雇佣的,灭啦他。
如果单纯就是网红,倒是没什么好说的,胡言乱语吸引眼球的多啦去,现在的环境没法管。
任何国家都是由N多种人组成的,知识侧重点不同导致对很多事情的认知不同,这就需要正确的引导。这路网红胡乱操作,然后把账号注销,对行业的影响既深且远,本身确没啥惩罚。
事情网友已经说的很明白,食品添加是世界性的问题,任何国家食品销售每一种都有自己的目标人群,千变万化。我们的食品标准在世界范围内都不低,事情不辨不明。
现在国内能赚钱的行业不多,经济危机吗。所以这些国计民生重大关联的行业就会被各路资本盯上,都想分一杯羹。做空海天味业的股票也不是没可能。
现在就看国家能不能对直播定一个标准,诬陷重判,没收财产,否则还会有下一个目标被盯上。
发布于 2022-10-07 07:19・IP 属地黑龙江查看全文>>
二民 - 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小石头 - 1 个点赞 👍
归根结底是老百姓对国内食品行业非常不信任。年年都有重大食品安全问题曝光,在产销环节上老百姓处于弱势地位,一旦出现问题百姓对其往往会一棒子打死 甚至打死一个行业,例如酸菜。至于这次的酱油事件,海天我以后是不会碰了,也不会让家人碰的。哪怕你海天再好,再牛批,但是苍蝇不叮无缝蛋。
发布于 2022-10-07 02:07・IP 属地四川查看全文>>
花生土豆 - 1 个点赞 👍
至今为止,不觉得这次企业公关获得了成功。
至今为止,拉行协背书、买水军刷赞洗地,引权媒发声,企业的高高在上,怕是加大了反作用。
至今为止(快2023了),行业标准几十年没修订过了吧,该企业管理者的思维 貌似也原地没动过啊!
编辑于 2022-10-07 03:55・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46度酒 - 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星间絮语 - 1 个点赞 👍
这不是一个十分严谨的回答。更多的是答主自身感受。
五年以前我还没注意到酿造酱油和勾兑酱油这些概念,默认瓶装酱油都是酿造的。直到三年前左右,我发现酱油倒在热锅里有明显的褐色沉淀沾在锅底,网上搜索才了解到有酿造酱油和勾兑酱油的区别。到超市看看才发现所谓酿造酱油已经有接近二十元到三十元不等。以海天为例,五年前海天酱油最贵也就七八元,而三年前海天酿造酱油已经二十多也有三十元,价格涨到三倍到四倍,而六七元的酱油已经悄然从酿造酱油替换到了勾兑酱油。我认为这就是欺骗式恶意涨价。就以这几天回答里看到的,海天在日本卖酿造酱油,国内也卖,可是日本我在回答里看到的是十八元,而国内就要二十几三十元。这不是双标吗?
有些博主拿添加剂制造焦虑是有问题,但是商家在酱油价格等方面也确实有双标欺诈等问题。这是两回事。而有相关部门去年就出台了规定,不允许以酿造酱油的口径宣传,这又是为什么出台这种规定?目的是什么?我想不通。比较阴暗地认为,就是监管部门在和商家串通一气,并不是为消费者的利益才出台这样的规定。
一瓶酱油涨价三倍也并没有多少钱,每家每年毕竟用不了几瓶。所以很多人不会在意这个问题。但是,每一品类的都这么做,消费者的利益谁来保障?商业道德也是社会道德的一部分,而且是重要部分。既然相关部门不作为,还得消费者瞪大眼睛。所以我乐见有人揭发黑料,即便言过其实我也乐见。为了招商,各地对大商家就差跪下了,指望他们严监管希望不大。
发布于 2022-10-07 10:31・IP 属地辽宁查看全文>>
管豹 - 1 个点赞 👍
以目前的这个回应来看,这个声明“不仅没有打消顾客疑虑,反而显得店大欺客,威胁媒体,继续毁形象、拉仇恨”。
我们举个正面例子,今年有新闻报道说老乡鸡没有给员工交社保,老乡鸡创始人束从轩亲自道歉。
因为舆论天然同情弱者,就算老乡鸡没错,舆论也会天然地认为它是盘剥普通劳动者的资本家。
另外,舆论关心的首先是情绪、立场、态度,然后才是事实。
束从轩道歉之后,再把事实真相澄清一下,并感谢公众对老乡鸡的关注。重点是公众的情绪,然后才是理性的事实。
从事实上看,海天酱油没有做错。食品标准是国家定的,企业根据国家标准生产产品就是合规的。
从顾客感受上看,海天酱油做错了。没有把顾客感受当做事实来看待。
发布于 2022-10-07 10:24・IP 属地上海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不懂材料的材料人 - 1 个点赞 👍
我发现我的回答更适合这个问题,待会把之前那个删了。
食品加防腐剂我是能够理解的,相信绝大多数有理性的人也能理解,因为不加势必会腐败变质无法保存。在科技与狠活还不那么敏感的时候,不加的千和我也买过,高盐高咸,口感确实不如味极鲜。
但是我觉得这一次的风波能够倒逼食品添加剂更新迭代是好事。本来我以为毒性很低的山梨酸钾要比苯甲酸钠贵多少呢,算了一下账,大吃一惊,就多了1分钱。
苯甲酸钠1克1分钱,每公斤酱油添加1克,500ML/瓶的酱油就是添加苯甲酸钠0.5克,成本0.5分钱。如果用比苯甲酸钠毒性小的添加剂山梨酸钾,成本是苯甲酸钠的3倍,每瓶成本1.5分钱,也就是仅仅多1分钱。
就这1分钱,厂家都舍不得换?
所以一些所谓食品专业或者自诩理智科学的也不要在这歧视嘲笑抖音是乌合之众了。
人民群众寻求健康安全的食品,这没有任何问题。拿成本说事的,不过是多了1分钱,换成山梨酸钾会死么?!你哪怕涨价在零售端有哪个顾客会在意这1分钱?!一年吃12瓶酱油也不过1毛2而已。
可是偏偏海天这些公司就用毒性大的苯甲酸钠,来恶心顾客,那决计是坏。
所以没什么值得同情的。
这里科学说话,我查了下:LD50(大鼠口服) 苯甲酸钠为2.7g/kg,山梨酸钾为7.36g/kg,氯化钠是3.75g/kg。另外苯甲酸钠很容易转化的苯甲酸,其LD50大鼠经口值是1.7g/kg。这样看,苯甲酸和苯甲酸钠确实是最毒的。
LD50是毒理学里,表征毒性的一个指标,就是成年白鼠喂这个东西群体死一半的剂量。数值越小说明毒性越大。
最后还是说一下,配料表也不是那么神圣不可侵犯,最近的新疆牛奶里添加丙二醇,并没有写到配料表里吧?!
这事海天被祭出来,是有广泛民意的,长期以来老百姓对于中国企业出口商品的质量标准更高积怨已久,比如蒙牛老总在渔村恬不知耻说的话,所以我从不买蒙牛。这些企业以为发个声明拉官方半官方站个台就能平息事态,没那么容易,何况海天有着严重的前科,那就是曾经使用工业盐。这家打着中华老字号的企业毫无底线。
有时候,老百姓也很绝望。
编辑于 2022-10-07 12:37・IP 属地河北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念慈菴老书生 - 0 个点赞 👍
央视你就别掺合这种事情了,不过想想某豆奶你们都好意思收钱给颁个民族匠心,海天可比某豆奶大多了。你央视干点正事出个让老百姓能更客观了解现代食品工业的系列,这种舆情的事别瞎掺合,你那点公信力真经不起几次折腾。
编辑于 2022-10-06 22:55・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波利 - 0 个点赞 👍
海天生生的把一次树立引领者形象的机会给弄成负面舆情,又用蹩脚的手段把反击黑手玩成了跟消费者对立,现在又拿民族情绪和所谓背书试图“高压”和“封口”……
反应迟钝→弄巧成拙→引[/集]火烧身——真就是步步为营,一错再错,挺有意思的!
首先我觉得添加剂本身无所谓对错,使用得当绝对利大于弊。真正要坚决抵制的是利用添加剂造假和以次充好——不但坑害消费者扰乱食品行业赚黑心钱,而且必然伴随着过量和非法使用添加剂!
再者“海克斯科技”事实上给我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原来大厨和龙头企业们的秘诀就是添加剂啊!以后在家用货真价实的食材辅以“海克斯科技”就能做出饭店的味道——既省钱又相对安全,何等的美事!
最后既然海天这么拽,我惹不起总躲得起对吧?很长一段时间绝不碰海天!价格不是问题,问题是海天用力这么猛,万一搞点什么出格的事情……不敢想不敢想!
PS:这波舆情爆发原因无非就是在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极度担忧的档口出现了一个惹眼的目标,大家把怒气集中发泄了而已。高赞水军们各种变着法的骂消费者反智,怕不是真的失了智!
编辑于 2022-10-07 03:02・IP 属地河南查看全文>>
时光很匆忙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younthing - 0 个点赞 👍
不论是非,只谈道德是啥意思?从目前公开的已知的信息来说,海天违法了吗?好像没有,做了啥不道德的事情了吗?好像也没有,日本市场上不仅有添加剂的酱油,还有无添加的,在国内市场也一样。要谈道德,先问问日本的那些家庭作坊式的酱油生产企业,因为有大量的散装酱油出口到了日本。
作为一个媒体,还是官方媒体,发稿前都不审慎的审稿的吗,特别是关于这样的炒作性质的时间?不能不论是非,只谈道德!!!
编辑于 2022-10-07 02:15・IP 属地海南查看全文>>
仗贱走天涯 - 0 个点赞 👍
这件事代表的不是反智,而是发展。
新中国底子薄,和发达国家差距大。
73年前,新中国成立时,全国人均预期寿命不足35岁,城市里有90%以上的人口是文盲。
因为地区发展不均及教育资源有限,很多同胞都没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国内至今仍有数千万文盲,3.4亿人只接受过小学教育,4.8亿人只上过初中。
网络,拉进了你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距离,不是中国人变反智了。
而是,大家都能够上网了。
我上初中的时候,大多数家庭是没有家用电脑的,网络是限时使用的。
各种网吧生意兴隆,按小时计费上网是一件非常合理的事情。
全国手机上网网民只有1700万人。
而现在,城市里到处都是免费WIFI,现有行政村已全面实现“村村通宽带”,贫困地区通信难等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小学生只用五百元,就能买到可以玩网络游戏的二手手机。
全国网民数量超过10亿,小学及以下学历的网民群体占比提升至19.3%
几十年前,中国人还在憧憬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生活。
而现在,进步和发展,切实惠及了社会大众,互联网和电子产品真正走进了千家万户。
编辑于 2022-10-07 02:18・IP 属地福建查看全文>>
闭门造车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橘子小号悠悠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匿名用户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郭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