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客观地评价中国应试教育?
- 1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想上分的木乃伊 - 667 个点赞 👍
我朋友圈有个攀岩的,孩子刚出生,不打算让孩子参加义务教育了。
觉得孩子就该看看花草,享受大自然,好好成长,去学校破坏孩子天性。
我以前读了本书叫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什么比尔盖茨推荐的,霸榜多少周,我看完了觉得,就这?
就一对神经病的父母,不让自己孩子读书上学,觉得学校会破坏孩子天性。
可是这孩子,还就是读书的料,后来偷偷自学也成才了。既爱她爸妈,又恨她爸妈,性格扭曲得不行,异常痛苦。
我看的一脸懵逼,这什么破玩意,这有什么值得畅销的地方?
等我看到我朋友圈那位,我理解为啥这书在美国畅销了。神经病父母真心多!
你说中国目前这种学校教育有没有问题,那肯定是有些问题的。
尤其是我们目前的学校教育,是通识教育。大班教学就决定了每个人肯定不能都满意。毕竟老师只能顾及大部分。
但是你为此完全抹杀学校教育,那才是真正的蠢货。
孩子在学校学习的,不只是课业那点东西。
他会在这个过程中,学到怎样跟人相处,怎样面向比自己更强权的人,怎样交朋友,怎么处理矛盾,怎么对抗压力,怎么通过努力得到想要的。
我儿子在班上有次拿了个奖励,那个奖励全班他自己独一份。同桌的小姑娘很想要,跟他说,你给我吧。
我儿子问,我为什么要给你?
小姑娘说,你就得给我。
我儿子回她,那我就不给你。
回来跟我吐槽说,跟别人要东西连请都不说,说我就得给她。我本来无所谓,听她那么说,我就不给!
后来换了个同桌,也是个小姑娘。又是有次拿奖励,班上只有两个小孩子拿到。
我儿子拿了一份。
同桌也想要,不停的磨他,说回去拿个新的笔袋跟他换。
他就给了。
后面小姑娘反悔,不想给他笔袋,他的反应是跟对方说,上次你一百分是我告诉你那个题错了你改过来才拿到的。
你说话不算数,你也别想下次我再告诉你了。
我觉得他两次处理的都挺好。
这东西,不是我在家就能教给他的。我只能讲道理,但是我不会知道他遇到什么情况。
而在学校,这些情况一次次的出现,他会逐渐形成自己的对应模式。
这些不起眼的东西,是人成长很重要的一部分。
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就是在学校接受教育的时期。
一个孩子接受的教育,只来自家庭是远远不够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各占三分之一。
孩子需要同龄人,而且需要许多不同性格的同龄人一起长期相处,这对他的人格养成是很关键的一步。
你觉得应试教育有问题,但是你根本找不出一个比高考更公平的模式了。
那么多反对应试教育的,我觉得就离谱。自家站在什么阶层啊?
你以为以分数为准,这玩意是保护谁的?
没了应试教育,才真的让很多普通人家的孩子没了希望。
发布于 2024-03-13 12:46・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夜鸢 - 426 个点赞 👍
报应就在眼前,等不到三四代子孙的时候了。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这种大规模制造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患者的社会实验,这种实验不仅是空前的,也注定是绝后的。不过往好的方面看,绝大多数的参与者,无论是有意参与还是被动卷入,到那一天来的时候应该还活着,肯定逃不过被彻底清算的命运。
发布于 2024-03-11 21:05・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Peppermutton - 411 个点赞 👍
其实00~10年的高中生活都很愉快,双休很常见,晚自习自愿来,来不来都随你。
近年恶化的根本原因是:学生和老师、学校及 非高知家长 的利益,完全不一致。
学校追求应试教育下的的升学率。升学率,会给学校带来赚钱和好生源。所以自然会禁止各种带来不确定性的学生的自由探索,致力于把学生打造成考试机器,更准确的说是:在学校眼中,学生是为学校董事提供金钱(私立)和/或供养仕途(公立)的中型机械中的无数螺丝钉中之一枚。
普通家长追求:主要诉求:让学生金钱上回报自己,至少不拖累自己。次要诉求:能控制学生。寄宿学校一举两得。
可悲的是学生自己被洗脑,认为学校衡水式管理是“为自己好”,家长的利益和自己是一致的,最后沦为考试机器,进而进入社会,进修为老板赚钱的机器(这点和policymaker利益一致)。
你survive衡水式高中获得的一切,包括你的意志力、学习能力、自控力,都应该感谢自己,当年那个强大的小孩,而不是致力于用一群孩子当螺丝钉,打造金钱-权力永动机的领导。
发布于 2024-03-06 19:07・IP 属地日本查看全文>>
Yukonval - 380 个点赞 👍
王小波引用过一个外国的寓言故事,叫大山临盆,大山将要临盆,地动山摇雷电交加,天地万物都屏住了呼吸,最后生产出一个老鼠。
天朝的应试教育就是这么回事,我看了现在学生起早贪黑老师家长郑重其事的样子,非常疑惑,我觉得他们不是在学习初等知识,他们似乎是在造原子弹,除了造原子弹我很难理解为什么这么一副如临大敌的样子。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中国人的独有天赋,任何简单的事情到了这里都会变得无比复杂务必沉重。
应试教育现在的情况就是付出与收获极大的不成比例,牺牲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耗费了家长学生无数心血,最后的收获是在网上唾手可得的一点知识和毕业三五千的月薪。
老百姓的反应总是慢半拍,读书跃龙门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等大家都反应过来,在读书这件事上就会开始摆烂随缘,那个时候学生的日子才会好看一点。
发布于 2024-03-13 09:21・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哈哈 - 306 个点赞 👍
客观评价就是快玩到头了。
应试教育的关键是应试,不是教育,迭代版的八股取士。扫盲阶段,它尚且算是一种教育,再往前走,跟八股一样也是敲门砖。前几年打压教培,无非因为应试教育教育含量低,套路含量太高。而教培这么多年发展,已经把套路研究明白了。
如此发展导致两个后果,其一名为教育的应试被祛魅,连带着所有考出来的成绩,也就那么回事。其二是应试教育的筛人功能,被严重破坏。应试教育不是为筛选人才,只是一种让被筛剩下的人心服口服的程序工具。教培起来后,工具不好用了,又没有更好的,那只能靠回退版本来维持难度了。
编辑于 2024-03-10 06:14・IP 属地广东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凯鹅 - 289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老坛酸菜鱼丸面 - 287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书影亮话 - 221 个点赞 👍
结论:应试教育已经完成了属于他的历史使命。
中国一穷二白,全国没有符合要求的人才时,科技也达不到今天的地步时,应试教育是当时必须的事情,中国这些年的飞速发展和人才饱和也证明了这一点。
但现在的问题是,人才太多,岗位太少,经济不够,有人说教育问题的本质是经济问题,只要经济还是这个死样子,家长就会被逼着内卷,孩子永远不会解放。这个对也不对。
因为有很多东西到了今天,已经完全变样了。
现在的教育实质上只是打着公平的名义,给无数孩子造成了不可磨灭的痛苦和阴影,给那些既得利益者源源不断的赚钱,每当有人提议改革时,那些赚了钱的人就跑上来说各种各样好听的话来阻挡你。
真的公平,就应该全国同卷,为什么做不到?某省自主命卷,一位大师出数学高考卷,弄了10分的马式链,好巧不巧,那位大师有一批好朋友,好朋友是某高级中学领导层,于是那个学校在4月考巧合的考了这种题。这种事情在今天,基本年年都有,不仅仅是省自主命卷,还是新课标卷,都一样的,而且这种情况越来越严重,早10年前,数学高考往往110分基础,20分思维,20分压抽题,一本线110,但现在,各个x月考卷,各种各样的难题,一本线经常不过90分。
可能说这些不是内部人员有些人看不懂,简单来说,现在的高考教育模式下,有无数人趴着身上在吸血,吸学生家长的血。他们自己吸血还不让别人吸血,他们想垄断。不让学生多睡两小时的根本原因他们会找借口说为了帮穷人,实际上只是怕本来留到自己手里的钱留到别人手里。
这些东西就不多说了,说说现在教育真的应该做什么。
有一个很重要的变量,科技和人才数量。现在中国人才太多了,网络也发展的很好,我认为,全国应该进行课程改革,传统一个学校养一堆老师让他们按课表上课已经不可取了,全国学校应该进入网课模式,可以是学校付费找专人,也可以直接网上找优质免费网课,我只了解数学,现在数学这个科目的很多免费网课质量真的吊打百分之九十九的老师学校上课,最重要的是,理科很多学生学不下去的根本原因是一节课10分钟没听,漏掉了关键知识点,再听时已经听不懂了,网课可以解决,随时暂停笔记,随时回顾。这里我不是指一个班看一个屏幕,学校为每个学生配一个学习机,一个耳机,学习机只联局域网,学习机内装上所有高中知识分类好,学生自己规划进度,这样也可以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很多非火箭班里理科前几名,实际上是被课程进度严重拖后的,顺便只有每个学生一个随时学习各种知识的学习机,才能做到晚自习真正的自习。
教师的作用是课后答疑和在进度上监督学生,以及选出最好的网课,和进行作业错题收集,作业就别批改了,学生自己对答案上传有疑问的错题序号,教师收集后讲解。
很多问题其实早就可以解决,比如小县城教育资源不发达,网上那么多好资源你不用你怪别人太发达,学生不知道用你们领导还能不知道?
还有就是时间被无限占用问题,让学生多睡一下最大阻力是什么?他们说是家长逼着卷,和小地方穷地方只能这样,扯淡罢了。省教育局必须强制规定,早8前不允许学校教室开门,以及晚上6点后教室不能留人,教师早8前和晚6后没有义务上班,在学校工作必须由学校付加班费。有人说不能落实,骗骗几十年前的人罢了,现在社会的科技,没什么不能落实的,几百米外照片都能实时识别出是谁,还不能落实这个,扯淡。
有人说学生没自觉,没人逼着不会去学,那尊重他人命运就行了,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走学习这条路的,总有人会去自学。只要愿意自己付出时间,什么都能学到的学习模式才是最健康的。
有人说我激进,最激进的还没来呢,取消高考,高考已经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知识这种东西,本来是掌握就行,由国家整理题库,题库随机按难度权重出卷给每个学生,每个学生题目都不同。当然,这个只是说着玩玩。
至少,现在阶段,保证学生多睡几个小时,是教育局领导完全能做到的事情
发布于 2024-03-13 10:28・IP 属地湖北查看全文>>
逗比南波万 - 204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我不知道 - 156 个点赞 👍
看到有人用这是穷人唯一的《公平》上升机会来洗这套玩意我就直接笑死了,先把1000个穷人的腿打断再给1根拐杖让他们抢,现在还要他们歌功颂德,这玩法放在万恶的资本主义都是相当炸裂
发布于 2024-04-01 02:49・IP 属地江西查看全文>>
魂魄妖梦 - 145 个点赞 👍
应试教育的最大问题是,它越来越多地挤占了本不属于它的社会资源,导致了“宰相合肥天下瘦”的局面。它通过选拔机制,把一项必要的权利给加上了肥厚的脂肪,然后让整个社会节衣缩食地乖乖为它的肥胖埋单。
中国教育是师从苏联的。苏联教育注重根据学生的特长培养相应的工农业和文艺技能,因此在工业建设阶段能大量提供专业人才。但是,打个比方,如果按照苏式教育的流程,一个接受完200小时教育的学生是可以直接去胜任相应工作岗位的。但现在的情况是,为了去争夺一个工作岗位,学生们普遍用1000个小时来学习单一技能——而在过去,多出来的800个小时完全可以学习其他的工作技能,或者直接参加工作积累实际经验,甚至培养兴趣、交友恋爱、参加社会活动。而且现在花1000小时学习的技能也很难和工作岗位相符,仅仅是为了争取到一个上岗的名额罢了。
在早期的苏联,大量从专门学校毕业的专业人才在短时间内建设起了工业化的强大苏联,过上了温饱生活。甚至一些苏联大人物也没有耀眼的学历,他们凭借从专门学校学到的技能从流水线和田间地头开始了辉煌的仕途。在过去的中国,只要能进入本专科院校学习,那么就完全可以凭借学到的技能在相应的工业或文职单位任职。比如刘慈欣的大学放在今天是二本,但是他在当年可以进入对口的水电站,日后还成为了高级工程师;有些化工、土木、纺织等专门学科的院校放在今天是二本,但是在当年可以凭借专业技能进入相应单位工作,甚至有进入中央部门工作的可能。就是在二十年前,二本学生进入社会后依旧可以找到很好的机会。
但在社会留给年轻人的机会越来越少的情况下,有限的机会只能通过无限的内卷来获得。因此,我们的教育从培训变成了选拔,从学习变成了大逃杀。这一转变带来的危害不仅仅是表面上的心理负担加重和扼杀创造力,更是侵占了大量不必要的社会成本。从经济角度而言,一代又一代家长需要花费越来越多的资金来投入这场大逃杀,教育几乎和买房一样极大加剧了每个家庭的经济负担;一代又一代教师需要增加越来越重的工作负担;学生的大量时间并没有用来学习和日后的工作实践相关的技能,而是花费在大量的重复习题练习中,这些重复的练习除了让造纸厂生意兴隆以外,只会让少数幸运儿受益,却挤占了大部分人的学习实践机会。如此一年又一年教育成本的水涨船高,带来的只是一直不变的录取率,和大学毕业时依旧稀少的机会。而从长远角度而言,常年应试教育带来的极端利己主义思想、对人之天性的漠视、对社会交往实践的剥夺,这些已经越来越在当下暴露出弊端出来了。
这完全就是一场全社会的亏本买卖,除了少数幸运儿,学生失去了时间和机会、家庭失去了资产和亲密关系、教师的负担越来越重、用人单位失去了技能熟练的生力军、社会失去了一代生机蓬勃的年轻人。
这头怪兽已经吞噬了太多的金钱、时间还有未来了。
编辑于 2024-03-21 11:30・IP 属地湖北查看全文>>
蜷缩在屋顶上的猫 - 138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比克大魔王 - 111 个点赞 👍
闲暇最爱看速通视频。对于已经玩过的游戏,在难以承受花巨额时间重复剧情的局限下,速通就成了节省时间同时欣赏专业操作的不二之选。除了玩家操作熟练之外,速通玩家对于挤压游戏时间的认知也到达了变态的地步。比如提前干掉屏幕边上的狗,就避免了触发几秒无法跳过的剧情;将车门故意撞掉,为了让角色跳过开车门的几毫秒时间。对于已经知晓游戏剧情的我来说,时常独自看视频时发出惊叹叫绝的声音,赞叹速通玩法降维打击般的过关技巧。但是对于游戏来说,故事体验被摧毁得支离破碎,反派NPC刚刚亮相,就被提前布好的炸药带走。诚然,为了通关任何非必要的内容都要舍弃,达到解锁点才是王道。毫无感情,全是技巧。
应试教育的过程与游戏速通类似。为了将地表上亘古万年人类用血泪和生命积累的所有知识,在短短十年内塞进一个空白的大脑,必然要舍弃那些异彩纷呈,惊心动魄的故事,直达通关点。一条万有引力公式,在高中课堂的第一天便以简单真理的形式出现在黑板上,伴随着各类角度刁钻的习题,在一秒内学生们便得以划破文明的黑夜,站在巨人肩膀上眺望宇宙。但是这背后却隐匿了伽利略、开普勒、牛顿等先驱在这条道路上几百年来从星相神棍到逐步验证实验的困惑与求知的艰辛。一条公式就是某人的一辈子,一页书翻过就是一个王朝。过程都被略过,剩下实用主义的通关与竞速。难怪“三角函数在买菜的时候有什么用”,“先背下来再说”这种疑惑与论调贯彻了整个学生时代。本质上与质疑为什么要在游戏中费力拆掉车门,为何提前干掉某个角色一样。为了做到速通,只需全文通读与背诵,如果要理解根源的逻辑,则需要了解大量的前因后果,学习成本陡然上升。显然,这是工业化生产工程师的教育系统是不可接受的。
所以除了上学伊始,对老师填压式的知识灌输方式产生了一些怀疑和反抗外,我很快地进入了一个速通玩家的角色,变得不求甚解。各个科目都有自己的高分秘籍,只要记住游戏里每一个街道的拐角,每一个操作的细节,剩下的便是大量的重复。我们每一个玩家都在向最高记录进发,都在相互比对着谁可以在哪个关卡快上一秒钟,但是大家唯独忘记了享受游戏的剧情才是开发的初衷,不再能够单纯地享受知识这一人类凝结的伟大智慧。物理课上只有沿直线行进的毫无个性的光线,却没有波粒二象性这样令人毛骨悚然的超纲内容。毕竟明天的课表就要跳到下一主题,谁也匀不出多余的口舌。
为了速通,应试教育不再允许质疑的声音,永远在询问为什么之前,先把答案背好,这样才能以最快的速度达到下一个解锁点。“为什么”成为了最不重要的元素,以至于在毕业之后,独立思考的能力仍然处于缺位状态,大家更愿意做有明确指引的事情。工作与学习不同之处在于,工作从来没有速通的最优解,情况复杂程度呈几何式上升。这个时候看别人的评价与动作便是最直接解决焦虑的办法,人云亦云成为了常态。人们在痛苦之中不加思索地掉入一个又一个陷阱,再要抬头发现悲剧的种子在书包背上的时刻就已经埋下。应试教育的另一后果是爱好的缺失,一方面为了印记所有的知识点需要大量的时间投入,无法允许其他的爱好抢占更多精力。另一方面,所有与提高通关成绩无关的行为,都会被身边的文化及同伴统一排斥。那些同样需要时间投入的爱好,只能为书本让路,或者根本没有实验的土壤,毕业之后生活只剩下一片干枯的荒地。选择了北大考古系的女孩是幸运的,因为她能够在巨大的学习任务下仍然坚持做出自我的选择。但是那些沉默的大多数,又有多少放弃了选择权利,更有多少甚至意识不到还有选择。
发布于 2022-12-08 21:55・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秋裤王 - 103 个点赞 👍
中国应试教育无非就是穷人没条件只能过苦日子。我当时给我宾大PhD学长,康奈尔本科的白人同学讲述我们在国内高考备战的日子,说我们当时寒暑假被压缩到了极致,高二升高三的暑假可能就放了两周,然后985录取率只有2%不到,要想进入中国的常青藤,你得进入前万分之几。他听完惊掉了下巴。美国常青藤本科生没经历过这么卷的中学阶段,他们所有假都是正常放的,不存在学校主动补课的事情。
回想自己高中生涯,只觉得残酷和空虚,除了读书再没什么校园回忆了——我爸说我高中时候眼神都是呆滞的,读书读蒙了;上大学以后眼神才慢慢变得自然。也觉得自己幸运,还算是得到了回报的。但我会竭尽全力让我的小孩尽可能远离这种恶性竞争的环境。
编辑于 2024-03-31 00:26・IP 属地上海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Yuhang Liu - 8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与迷雾相拥 - 79 个点赞 👍
中国不光是教育行业,可以说所以行业都充斥的一个东西是:
服从性测试。
应试教育也是如此,无论是教学本身还是考试,到处都充斥着服从性测试。
例如:
XXX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思念故乡,渴望归乡的感情。
作者:可qnmd吧,我当时就为了凑字数。
老师:你和阅卷老师写的不一样,零分,你要学会揣摩出题老师的想法。
老师,你这道题讲的不对。
出去站着去。
......
老师上节课题讲错了,但是XX同学打断老师讲课,去后排站着去
XX,为什么其他同学都给老师送花,你不送?
因为.....
因为什么因为,去外面站着去。
......
揣摩上意,对上负责,充斥着生活的方方面面。
发布于 2024-03-13 08:38・IP 属地山西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风泠 - 74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鼠鼠我鸭 - 72 个点赞 👍
家长在自我感动自己花了多少钱为国育才,
教师编在自我感动自己真的在教书育人;
教育局领导在自我感动自己的教育改革是真抓实干,修德铸魂;
大学老师在自我感动自己发的论文做的是真不错。
唯有学生,既没有自我,也没有感动。
当然,在应试教育里面,办的最差的还是江苏教育,其他省份的教育或许卷,或许难,但最起码还有一点就是,学生能自己选择自己擅长的科目参加高考,江苏08模式贯彻12年,期间出现的各种光怪陆离的离奇的教育现象,真是不忍多谈。
发布于 2024-03-13 09:38・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大萌饼王毛文龙 - 70 个点赞 👍
只谈理科。
目前国内高中理科教育所设计的知识框架之窄,内容之少,你很难相信这是一个经济水平直追发达国家的国家。
虽然高考题考得天花乱坠,但剥去各种外衣,其内核真的就那么一点点可怜的知识点,但这么点可怜的知识点又要拉出区分度,于是乎就只能不停地把题出偏,出难,出得让人摸不着头脑。但毕竟就那么点知识点,多年的经验积累下来套路也基本都见过了,于是乎学生考出来的分数还是一年比一年高。高考现在已经跟知识水平无关了,毕竟题目的套路全都见过,就看谁失误少,考试当天状态好。
然后呢,到了大学,一切从头开始学,微积分从头开始给你构建一套体系,你整个高中相当于啥都没学。所以很多觉得中国人数学全世界最好的人,我建议你们醒醒,你们可以去看看法国人,德国人的高考题,看看你们能写出来几道。本科微积分涉及的大部分内容,别人高中课本里就有,只不过他们不会想尽一切办法出很多难题,怪题来恶心学生,让学生只有通过不停地刷题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哪怕是被很多人嘲笑简单的美国中学教学体系,所学的内容广度也要大很多。美国的问题是,如果你铁了心只想要个毕业文凭,那你需要学的东西非常非常少,但如果你想上个不错的大学,AP基本上跑不了,你们可以再去看看AP的各种内容,比应试教育多了多少。
所以,应试教育环境下,理科生在高中不客气地说,几乎没有学到有用的知识,只是给了你一个敲门砖,让你得以去好的大学从头开始学有用的知识。
科举也不过如此。
编辑于 2024-03-31 11:24・IP 属地美国查看全文>>
WalkingDead - 66 个点赞 👍
筛选,就是把十分之一的人筛选出来,分一点蛋糕渣,然后把剩下十分之九的人卷成残废。
这样即给了真有大能力的人一点盼头,又把没那么强的大多数全都废掉,防止你搞事情。
至于为什么筛选?不如问为什么蛋糕只剩下一点渣了,蛋糕被谁吃了?
很神奇的,就在我写下这个回答的晚上,我又梦见了已经过去好多年的高中时代。
那是一个以严苛著名的高中,处处自诩对标衡水。
我被巨大的学业压力和繁琐规矩弄得苦不堪言,处处不配合,英语老师把我带到了阳台,恨铁不成钢的质问我为什么放弃自己的未来。
当年的我,那个委屈的少年扭过头去,看着阳台外葱翠浓郁的树林,说我不学了,你不要管我。只是其实内心也在迷茫忐忑,难道真要放弃自己的未来了?
梦醒过来,我愣了很久,不由得哑然失笑——那都是十几年前的事了,如今的我在社会摸爬滚打了几年,也进了大厂,平日闲聊,收入远高于当日的几个学霸了。
凭借的,其实是当时谁都视作“不正经”的一些爱好,那些课本里学到的东西,我一个字都没用上。
时隔十余年,我终于和当初的那个自己和解了,我可以拍拍他的肩膀,笑着告诉他——这狗屁教育制度没资格定义你,和你那些同样的朋友的未来。
甚至我也在重新学习一些以前的知识了,不是什么狗屁后悔或者兜兜转转发现老师又对了,只是我想明白了,知识是无罪的,不需要给这悲哀的教育制度殉葬——我现在是为了兴趣而了解,仅此而已。
编辑于 2024-03-15 04:43・IP 属地浙江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岁寒时 - 50 个点赞 👍
看有的人,又甩锅给儒家还有乱比喻成纳粹。我想说别逗了宁,先说儒家,古代儒生不是光像现在这样一天到晚做题的。儒家教育涉猎广泛,除了文还有武,音乐等。古代儒生不仅琴棋书画精通,武功方面秒杀现在的做题家。更别提军事打仗了,除了满清这样的夷狄政权外,明朝汉朝,周朝。儒将不少。漢族傳統的儒生可不是好欺负的,明朝末年那会内有闯贼作乱,外有鞑子入侵。
不少地区的儒生自发组织义勇,抵抗鞑子,防御流寇。远远不是现在能比的,更重要的还有品德思想教育也是如此
民族英雄张煌言就是儒生,事实上不少民族英雄都是儒生。冉闵,文天祥,朱成功,陆秀夫 再说纳粹德国的教育,也和做题没多大关系。纳粹青年团可没有那么废
根本就比不了
德国纳粹青年团和西班牙长枪党青年团 发布于 2024-03-19 23:41・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道夫斯坦尔 - 21 个点赞 👍
中国的应试教育没有什么问题,有问题的是当前越来越多不称职的教师。
整天的口头禅是;这道题很简单我们不讲了。
习题册和报纸越来越厚,但从来不批改。
因为害怕学生上课写作业,故意到下午5点多才下发当天作业条。
家长会上各种暗示自己在家开班。
大家自己对号入座呗
查看全文>>
欢乐哥 - 17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Vergil - 13 个点赞 👍
刚开始缺人才,普鲁士特供青春版可以速成,解燃眉之急。
后来人才逐渐够用,尝到甜头的人民和国家搞起了崇拜,高强度训练、低强度思考,在知识领域把一群人拉到了他们本不属于也驾驭不了的高度上。
至于现在,就是个装青壮年的壶,就是矛盾的缓冲带罢了。这环境,全放出来还得了?
编辑于 2024-03-11 07:23・IP 属地四川查看全文>>
ZERO - 1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如图所示 - 1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笛卡尔斯宾格勒 - 8 个点赞 👍
经历了考研才发现,应试教育固然注定结果残酷,但过程原本也可以不那么反人性。和高考相比,考研同样是应试教育一张卷说了算,但是可以给够学生自主学习时间(高中生人人熬夜最主要的原因是白天的时间全被低效的上课占据),不搞频繁的平时考试让学生疲于应对,任何一次没考好都要挨骂,而是一切为了考研本身。真正学习能力强的人效率会更高,失败了也最多挨一次骂。高考造成的心理问题简直太普遍,考研因为考前选目标学校,容错率其实远低于高考,考公也类似,但是这些考试造成的心理问题就很少听说。
应试教育的“试”,原本就是那一次考试,应该是单数而不是复数,现在高中的“应试s教育”只能叫无效内耗。与其说种种问题是应试教育带来的,不如说是“应试s教育”带来的。
编辑于 2024-03-12 20:56・IP 属地内蒙古查看全文>>
玉華思賢Mijiag - 7 个点赞 👍
科举刚开始也算是不拘一格降人才 1000年收敛到八股了 选出来的人也越来越费拉不堪
应试教育恶化速度更快 才几十年就完全变成刷题 2000年左右都没有这么夸张 现在考700分的人比以前多多了 绝不是智商提高了 只是脑袋里面都是考题的形状了
编辑于 2024-04-02 02:40・IP 属地美国查看全文>>
西夏张元 - 5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