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1个

如何客观地评价中国应试教育?

乙南
145个点赞 👍

应试教育的最大问题是,它越来越多地挤占了本不属于它的社会资源,导致了“宰相合肥天下瘦”的局面。它通过选拔机制,把一项必要的权利给加上了肥厚的脂肪,然后让整个社会节衣缩食地乖乖为它的肥胖埋单。

中国教育是师从苏联的。苏联教育注重根据学生的特长培养相应的工农业和文艺技能,因此在工业建设阶段能大量提供专业人才。但是,打个比方,如果按照苏式教育的流程,一个接受完200小时教育的学生是可以直接去胜任相应工作岗位的。但现在的情况是,为了去争夺一个工作岗位,学生们普遍用1000个小时来学习单一技能——而在过去,多出来的800个小时完全可以学习其他的工作技能,或者直接参加工作积累实际经验,甚至培养兴趣、交友恋爱、参加社会活动。而且现在花1000小时学习的技能也很难和工作岗位相符,仅仅是为了争取到一个上岗的名额罢了。

在早期的苏联,大量从专门学校毕业的专业人才在短时间内建设起了工业化的强大苏联,过上了温饱生活。甚至一些苏联大人物也没有耀眼的学历,他们凭借从专门学校学到的技能从流水线和田间地头开始了辉煌的仕途。在过去的中国,只要能进入本专科院校学习,那么就完全可以凭借学到的技能在相应的工业或文职单位任职。比如刘慈欣的大学放在今天是二本,但是他在当年可以进入对口的水电站,日后还成为了高级工程师;有些化工、土木、纺织等专门学科的院校放在今天是二本,但是在当年可以凭借专业技能进入相应单位工作,甚至有进入中央部门工作的可能。就是在二十年前,二本学生进入社会后依旧可以找到很好的机会。

但在社会留给年轻人的机会越来越少的情况下,有限的机会只能通过无限的内卷来获得。因此,我们的教育从培训变成了选拔,从学习变成了大逃杀。这一转变带来的危害不仅仅是表面上的心理负担加重和扼杀创造力,更是侵占了大量不必要的社会成本。从经济角度而言,一代又一代家长需要花费越来越多的资金来投入这场大逃杀,教育几乎和买房一样极大加剧了每个家庭的经济负担;一代又一代教师需要增加越来越重的工作负担;学生的大量时间并没有用来学习和日后的工作实践相关的技能,而是花费在大量的重复习题练习中,这些重复的练习除了让造纸厂生意兴隆以外,只会让少数幸运儿受益,却挤占了大部分人的学习实践机会。如此一年又一年教育成本的水涨船高,带来的只是一直不变的录取率,和大学毕业时依旧稀少的机会。而从长远角度而言,常年应试教育带来的极端利己主义思想、对人之天性的漠视、对社会交往实践的剥夺,这些已经越来越在当下暴露出弊端出来了。

这完全就是一场全社会的亏本买卖,除了少数幸运儿,学生失去了时间和机会、家庭失去了资产和亲密关系、教师的负担越来越重、用人单位失去了技能熟练的生力军、社会失去了一代生机蓬勃的年轻人。

这头怪兽已经吞噬了太多的金钱、时间还有未来了。

编辑于 2024-03-21 11:30・IP 属地湖北
蜷缩在屋顶上的猫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