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称体检 10 年未被提示癌症风险却患癌,爱康回应「确认无责,正式起诉该女子」,怎样从法律角度解读?
- 364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Antarbear - 2856 个点赞 👍
我说实话,我没看懂这家企业的逻辑,感觉他做的事完全是一种眼看自己要倒的报复式处理。
体检的目的是看现在的身体什么状况,有什么隐患,然后再去医院通过一些手段来降低未来的患病风险。
体检机构不是医院,没人指望着你能看病,但是在你那花钱做了体检,尤其是在已经做了相关筛查项目的前提下,没有预警,消费者还是得了这个病,这个责任当然需要体检机构来承担,这个内在逻辑我觉得是很清晰的。
现在消费者患病了,对体检机构提出质疑,你体检机构自行找人鉴定,鉴定完了拿着这个报告也不通知消费者,而是以此为证据去起诉消费者,这是什么样的脑回路。
唯一能解释的就是,消费者的这次质疑直接打到这家体检机构的七寸上了,直接动摇了商业模式的基础,他们眼看着自己的楼要塌了所以把怒火发泄到了消费者身上,我只能这么解释,其他的我暂时想不到。
而且他那份声明也写的很奇怪,什么叫令800万的用户蒙羞,员工深受伤害我能理解,机构行业陷入信任危机我也能理解,800万用户蒙羞我理解不了,我消费者花钱买的是你家的产品,我没跟你绑在一条船上,船沉了你自己想办法去,为什么要拉着我呢。
查看全文>>
零下十度以下 - 1932 个点赞 👍
看到爱康CEO说别指望几百块查出所有病,小查就忍不住想嘴人!合着贵的检查就准,不贵的就不准,大家都是花钱查病的,又不是花钱送命的,只要是查了这个项目,就应该给准确的结果,不然体检还有什么意义.....
而且人家也算是10年的老顾客了,出于信任选择了你家做体检,一次次地把自己的健康托付给你,结果出了问题,你还这样说,多少有点不近人情了……
这是想告诉大家你家体检就是闹着玩,想查清楚疾病,直接去医院吗?
7月30日晚上,针对CEO“别指望几百元体检什么病都查出来”的言论,爱康国宾澄清说这句话是在说明体检和看病不同,爱康集团今后也绝对不会因为体检套餐的金额不高,而松懈服务的专业性。
同天下午,也发布了起诉张女士的严正声明:
不论最后判决结果如何,其实大家还是希望爱康以一种更人性化的方式处理此事,而不是第一反应就是推卸责任。
小查先给大家回顾下事情的原委:
起因是今年7月17日,律师张女士称自己2013年到2023年在爱康国宾连续体检了10年,但都没查出癌症,而且每年肿瘤标志物筛查的数值都在正常范围。
2023年去体检时发现了右肾钙化,她就找爱康国宾问“钙化”是啥意思,爱康回答说不用担心,不是什么大问题,像平常手指头划破了,结痂了,也叫钙化。
2024年8月,她腰疼老不好,就去别的机构做了体检,医生说张女士的“右肾”从影像里边看透明细胞癌,所以做手术把右肾全都切掉了,但腰还是很疼。
后来张女士又去了日本一家医院检查,被确诊腰椎骨骨癌四期,随时会瘫痪。
所以,她认为爱康国宾的体检是假的,可能存在“误检、漏检”等问题,导致自己被发现患癌时已经是晚期,耽误了治疗。
她称自己在7月4日向爱康国宾体检发出了律师函,并确认对方签收。
7月17日和18日,爱康国宾连发两条声明,称经核查确认自己无责,不存在漏诊或误诊情况,更不存“假体检”一说,愿意接受第三方权威机构的鉴定。
爱康还表示,体检机构完整保留了张女士肾脏超声检查的影像图片文件,只要张女士同意,爱康可以马上公开张女士的超声检查影像图片,公开透明,接受医疗专业人士以及公众的审核。
7月19日上午,张女士称自己不认可爱康国宾的回应,她一直要求爱康向自己出示当时的影像资料,也同意公开发布。同时要求爱康国宾公示做影像检查的工作人员资质以及参与核查的“外部专家”名字。
7月30日,爱康国宾举行媒体说明会再次回应此次纠纷,称已正式起诉张女士,法院也已经立案受理了。
会上,爱康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张黎明刚表示,别指望几百块钱查出所有病.....还说张女士并非肾癌晚期,北大医院病例报告明确标注是早期肾癌。
看到这里,小查又开始嘴痒了,合着贵的检查就准,不贵的就不准呗,大家都是花了钱的,只要是检查了这个项目,就应该给准确的结果,不然为啥要去体检.....
这里插一句,爱康健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董事长兼CEO张黎刚持股49%。
有意思的是,小查看到有媒体报道,2018年,爱康国宾CEO张黎刚曾公开爆料同行假体检,他说一些同行“用护士假冒医生做超声检查”,“抽了血做都不做,然后把血倒掉就出结果。”一些机构敢这么做是因为检出癌症的概率只有千分之三。
再回到事件本身,就在7月29日,也就是发布会前一晚,张晓玲公开发布揭露爱康国宾“北京媒体见面会”10个谎言,称自己不出意外地被排除出邀请名单之列。
7月30日,在“爱康集团起诉张女士”的消息登上热搜后,张女士再次回应要求公开第三方鉴定机构和当面替她体检的人员名单。
小查了解到,爱康国宾健康体检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9月,法定代表人为李智,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经营范围包含医院管理、企业管理、健康咨询服务(不含诊疗服务)等,由爱康健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目前,该公司多地分支机构已吊注销,仅剩武汉分公司为存续状态。公司直接对外投资有120多家公司,在北京投资有27家公司。
此前,该公司还曾因医疗损害纠纷、房屋租赁合同纠纷、健康权纠纷等被起诉。
另外,爱康国宾旗下北京爱康国宾总部基地门诊部有限公司曾于2023年因医疗服务合同纠纷被起诉。
公开判决书显示,原告在2019年6月体检时已发现肝脏处有血管瘤,而2020年10月在爱康国宾公司体检时未发现血管瘤,原告为此又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进行B超检查,结果为“肝脏多发占位,考虑血管瘤”。
法院认为,爱康国宾公司在2020年10月为原告进行B超检查时不够仔细,未尽到相应的注意义务,一审判决向原告支付医疗费,二审驳回该公司上诉。
这些天,“爱康国宾体检因检测不准曾被多次投诉”、“爱康国宾多家公司曾涉医疗纠纷”也被冲上热搜。根据媒体报道,在黑猫投诉平台,关键字含有“爱康国宾”的总投诉量达到1220条。
查看全文>>
企查查 - 1325 个点赞 👍
听了爱康集团张黎刚的视频,只能说他的话没毛病,别说体检了,我姑在三甲医院住了一个月,各种检查做遍了都没查出是癌症晚期。
但事是这么个事,你作为一个体检机构的高管,当众说出这种话,我都怀疑你是竞争对手派来搞垮这个公司的。
体检既然查不出病来,那大家做体检是吃饱了撑得?
我能理解,就算是你们的责任,肯定也不想承认(其实这事也确实不能全怪体检没查出来),那你就去好好沟通,最简单的就是以“人道主义关怀”的名义捐赠给对方一笔钱,这也是很多公司无数次实践过的。
结果这个公司倒好,转身一个起诉,还公然说出这种“体检查不出病是正常”的话来,路人缘败光了,原本的客户都得流失一大批。
这种脑子的人,到底是怎么坐到这个位置的?
这个世界果然是个巨大的草台班子。
查看全文>>
Punisher - 954 个点赞 👍
他们没有退路,只能这么做,要不然就直接完了。
做决策的时候,都要考虑两件事儿。
1.做了有啥好处
2.不这么做有啥坏处
当套入这个案例的时候,会发现爱康当然只能这么做。
虽然他们这么做看起来没有好处,还惹火了很多已有客户和潜在客户,甚至他们可以选择不讲话不回应的,就像之前的风波一样。
为什么这次不仅要回应,还甚至起诉人家?这不是找事么?
因为不这么做,会更惨。
两害相权取其轻。
认错这件事情,是要评估风险收益的,而企业的存续,也需要评估这个。
什么事情可以让企业当好人,把事情认了,展示一个乐于认错虚心接受意见的形象?
一定是这件事情本身无关痛痒,不涉及企业的生死,甚至都没啥成本,那道歉就道歉呗,有啥大不了的?
什么事情会让企业陷入纠结,然后评估之后选择装死?
一定是这件事情存在大量的成本,但不涉及企业生死,那装死不回应等待下一个明星热搜就是性价比最高的事情。
那么,什么事情会让企业不顾一切的坚决反击?用最强硬的姿态反击?
一定是不这么做,就直接全完了。
爱康这次如果真的认了,或者装死,那性质不是简单的自己做的好不好。
而是等同于直接把【体检】跟【重大疾病筛查责任】划等号,等同于自己承认自己有责任。
他一个民营体检机构哪里敢担这个?
别说民营体检机构,就是医院体检机构,就是医院本院相关科室。
都不敢。
如果爱康今天担了,明天那些去爱康做过体检但后面有过重大疾病的人,都可以来找他们索赔了。
他们直接完了,三体人都赔不起这个。
所以这事儿必须咬死。
巧了,这时候行业也不会落井下石,因为都知道谁跳出来,谁都顶不住这个标准。
所以这时候综合利弊,他们必然要硬刚啊。
选择挨骂,还是立刻死去?
这甚至不存在选择。
查看全文>>
半佛仙人 - 188 个点赞 👍
嗯....换2年前,我肯定不参与这题讨论的,因为算利益相关,且曾经跟爱康的某大区还谈过合作,只不过最后没成型。那今天为啥敢来说两句?嘿嘿,当然是因为公司现在业务已经全面转型,不算利益相关了(鉴于可能有些朋友一定会好奇为啥转型,为满足大家的吃瓜情绪,我文末顺带提一嘴吧)。
说实话,爱康这个回应我是完全理解他们想要表达的意思的,毕竟当年我设计我们产品的时候,就是围绕这个痛点来的。但不得不说很遗憾,这么多年过去了,爱康的认知还是停留在这个层面...(也侧面反映我们当年的合作题案,压根应该就没有往他们总部汇报过,嘿嘿)
体检查不出来病是因为钱的问题?你不能说他完全错,但至少错的也算离谱。
低剂量螺旋CT贵不贵?现在也不算贵了吧,但绝大部分早期肺癌都是靠它发现的。
20几块钱的EB病毒抗体检测贵不贵?但它确实发现早期鼻咽癌的利器。
乳腺钼靶、PSA前列腺特意抗原、以及现在价格也逐渐能被大众接受的胃肠镜,类似的比比皆是。
那多花钱就什么病都能查出来?这当然也是错的,这例子我甩张图大家就秒懂了。
所以本质上,体检能不能查出疾病,检测成本并不是主因,最关键的还是疾病的类型以及有没有做对针对性的体检筛查项目!这也是为什么我之前对把PET-CT加入到体检,且美其名曰至尊套餐的做法非常嗤之以鼻。
因为即便是现在,仍然有很多的疾病确实是查不出来的(比如说很多早期的癌症),或者说目前的筛查,并没有一个特异性和敏感性都很高的靶标,以至于即便患病了,指标也依然是阴性,或者很多健康人也会出现阳性指标(比如现在很多地方都有的肿瘤标志物检测,本质上就是然并卵,即便是阳性指标,你也不知道肿瘤在哪儿,或者说根本没有肿瘤,只不过身体有炎症...)
肾透明细胞癌实话讲其实目前也没什么很好的筛查手段,加上肿瘤的个体异质性,癌组织的生长速度可能差异非常大,从一年0.2cm-6.5cm都有临床案例[1],所以这女士3cm的肿瘤,也真有可能就是突然在一年以内的时间长出来的。
那为什么我说,也不能说爱康高管说的就完全错?因为现在国内的体检,确实就是以企业统一的套餐氏的体检为绝对主力。而每个人的健康风险受遗传、环境暴露、饮食、运动等等很多因素的影响,自然是差异很大的。所以套餐氏体检的结果,自然大面积的漏检(该检测的项目没检,钱用到检测无关紧要的地方去了,比如什么五官科....)
而我们之前做的产品,就是想打破这种套餐体检的模式,通过一些前置健康数据的评估,先把每个人的健康风险识别出来,再与体检中心合作,让每个人执行千人千面的针对性体检。
当然,虽然这个产品现在已经盖棺定论的失败了,但我仍然觉得我们当年设计的这个产品是非常有前瞻性的,也一定会是未来精准体检的方向。
所以回到问题本身,怎样从法律角度解读?我判断爱康大概率会在法律层面全身而退,但作为一个这么大的企业,我也确实不理解,怎么会以这种硬刚的态度来做危机公关,完全有一万种更好的、甚至也是0成本的方式进行回应。草台班子理论又一次得到的佐证...... 所谓赢了面子,输了里子,大抵如此(但个人感觉,其实也不会对爱康的业务有多大的影响,爱康超过八成的业务是团检,而团检的本质是商务,嘿嘿)。
PS:
最后闲聊两句,为什么公司会转型。
当然是因为亏不起了呀,我们以为产品好就不愁市场,自然是要被社会狠狠教育的。其实相对而言,爱康这样的体检机构合作还比较好沟通,跟医院体检合作更费劲,你这每个人体检都不一样,那检测起来可老费劲了,关键是你还不再原来企业的预算上做增量,那鬼才和你合作。
所以才会出现,出钱的企业(体制内)想跟我们合作,但因为体检的医院是绑定的,然后被医院强制叫停的诡异现象...
还有嫌我们定价太便宜,去选了成本几十块,卖大几千的基因检测产品的机构。
后面我们说好吧,不做国企了,我们去做私企,总有自由度吧,结果跟企业负责人聊完,大多现场下单把自己一家老小的服务给买了,至于企业员工,who cares,就每年1-200快的水体检,现在大把公司都把这福利收回了的。
总之那几年,我算是开了眼了。
所以,理是这么个理,但像张女士这样的案例,其实每天都发生着,并且我断言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依然会持续发生。
刚评论区有朋友提起,我发现我的V 个性签名还没改,但我现在已志不在此了,疾病预防大业还是需要更有能力的人来 Carry,我这种小卡拉咪还是隐于市的好。
参考
- ^Gofrit ON, Yutkin V, Zorn KC, Duvdevani M, Landau EH, Hidas G, Pode D. The growth rate of "clinically significant" renal cancer. Springerplus. 2015 Oct 6;4:580. doi: 10.1186/s40064-015-1385-9. PMID: 26543715; PMCID: PMC4628034.
查看全文>>
浩浩耗 - 145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凉辰 - 117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别叫我主任 - 40 个点赞 👍
肿瘤性疾病因为异质性大,所以普遍很难溯因,说白了就是即便现在发现了肿瘤,但是你很难去倒过头推断啥时候开始长的。
肾透明细胞癌生长速度可能在 0.3cm 到 6cm 每年(不同文献报道不同),3.3cm 的肿瘤半年长出来的有可能,10 年长出来的也有可能。
所以从医疗鉴定和法律上来说,体检机构赢面很大,因为当事女士很难证明自己的肿瘤发病和体检阴性结果之间直接的联系。
我估计这也是为什么当事女士身为律师不直接起诉而是选择舆论曝光的原因,我估计也这是为什么爱康选择直接硬刚的原因。
但是吧,现在看硬刚的舆论反应,显然妥妥的公关灾难。体检机构是开门做生意的,明明可以用更柔性的方式解决不利舆论影响,偏偏要再起波澜,毕竟说一千道一万,人家是你客户,生病了在你这没发现还是应该同情和关怀在先。
不过很显然作为上市企业,做出任何决策之前都一定是做过一些策略讨论的,保不齐爱康还是觉得宁可在挨骂,也一定要把「脏水」洗干净的心态也有可能。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查看全文>>
手抖毛大夫 - 3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荔枝 - 4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爱国党员杜永文 - 4 个点赞 👍
那为啥10年体检都没发现,结果却罹患癌症了呢?那说明啥?说明一年检一次不够,10年要检查20次??每年两次才行?是这个意思吗?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查看全文>>
刑天唐伯志 - 4 个点赞 👍
既然从法律角度解读起码等判决结果出来吧,就说这事幸亏发生在私立,公司有底气和患者斗智斗勇,如果是公立医闹又该高潮了,继续在“检查结果很好就是挣黑心钱”“漏检导致患癌”之间徘徊,那不得拉横幅写小作文投诉医生和医院加索赔一千万。
查看全文>>
老杨叔聊志愿填报 - 3 个点赞 👍
我不是很懂为什么这么多回答说公关要人道主义赔偿张女士
但我也不是很懂爱康这个操作
鸟悄地起诉就行了呗,赢了就让张女士道歉就完事儿了,最后发个通告,这事儿就算了了
越闹越大,对张女士有利,对爱康可不利耶
搞不懂
查出来了算他牛逼,查不出来也属正常
肾癌这玩意儿不穿刺活检很难确诊啊,顶多就是XX瘤可能,密切观察
总不能每年做个肾穿吧?每年全公司躺一星期谁受得了?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查看全文>>
不得不改名的无名 - 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一株冬青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深具世界眼光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一只柚子 - 0 个点赞 👍
“十年体检结果未提示癌症风险,确诊已是肾癌晚期”难道不是事实吗?投诉者有称爱康体检造假吗?没有,它以什么名义起诉?
这堆人智商在线?还是法院是它家开的,起诉就等于立案?
查看全文>>
Dong - 0 个点赞 👍
爱康体检单方面确认无责,我觉得不能服众,也不具备法律效力。
先回顾一下事件始末:
起因是有媒体报道称,北京执业律师张晓玲在2013年至2023年的十年间,持续在爱康国宾设于北京的体检分院进行体检,均未检查出患癌风险。然而她却于2024年被确诊为癌症。对此,张晓玲质疑爱康国宾存在“误检、漏检”,并直指其体检为“假体检”。
据张晓玲介绍,2022年之前的体检,她双肾的体检结果一直都是“未见明显异常”。2023年的体检报告提示“右肾钙化灶”,医护人员告知其“不需要任何处理,属正常现象”,脊柱一栏显示“未见明显异常”。尤其是每年体检报告中实验室血液检查“癌胚抗原定量”一栏,均在正常值范围。
2024年,张晓玲更换体检机构后,腹部彩色超声检查发现“右肾囊肿,右肾可见一低回声,大小:3.5cm×2.8cm,呈分叶状,血流信号丰富”,并被建议到医院进一步检查。同年10月,张晓玲在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被怀疑“右肾透明细胞癌”,进行右肾摘除手术后,病理显示为“透明细胞型肾细胞癌”。2025年2月,张晓玲在国外医院被确诊为肾癌骨转移至腰椎,骨癌四期(晚期)。
张晓铃认为,癌症非一年两年形成,但体检的肿瘤标志物却年年在检测,直到发展成癌症晚期,还依然筛查不出来。作为专业的体检机构,爱康国宾对其体检存在误检、漏检,以及错误解读,结果误导,使其错失最佳治疗期,增加后续治疗难度。
目前,张晓铃已经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同时,其已向国家卫生健康委、北京市政府等部门投诉举报,希望能够得到该体检机构的一个明确说法。这起事件发酵自此,那爱康体检中心到底有没有责任呢?我个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
一、从医学角度讲,体检有局限性
爱康体检中心作为商业体检机构,其检测能力受到约束,常规体检项目(如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无法覆盖所有疾病类型。
以癌症筛查为例,早期肿瘤可能因体积微小或位置隐匿(如胰腺癌、卵巢癌)导致漏检,即便使用PET-CT等高端设备,对小于5mm的肿瘤也存在误检可能。
爱康的CEO也说了,几百块的体检对癌症的筛查有难度,这一点作为医务人员我相信,一分价钱一分货,普通体检套餐通常不包含针对性筛查项目(如胃肠镜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
部分体检机构使用的设备性能有限(如低精度胸片难以识别微小结节),加上操作规范差异可能导致结果偏差。
2025年上海爱康国宾曾因影像报告内容缺失被卫健委处罚。 根据上海市卫健委公布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沪卫医罚〔2025〕XX号),爱康国宾涉及的违规行为包括:
超声、CT等影像报告未完整记录关键信息,如病灶大小、形态、血流信号等,部分报告仅简单标注“未见明显异常”,未按《放射诊断报告书写规范》要求详细描述。
部分影像资料存储不规范,未能提供完整的原始数据供复查,涉嫌违反《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
未严格执行审核制度,部分报告未经二级医师复核即发放给客户。当然,这些只能说明爱康有违规操作的前科,后期有没整改规范就不得而知,相信卫生部门应该对此事会有进一步处理。
回到张女士案例,肾癌的筛查是遇到技术瓶颈了还是另有其他?
▲肾癌、胰腺癌等恶性肿瘤目前缺乏公认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常规体检中的癌胚抗原CEA检测与肾癌诊断并无直接关联;也就是说张女士称的「每年体检报告中实验室血液检查“癌胚抗原定量”一栏,均在正常值范围。」这个检查项目跟肾癌筛查无关。
▲肾癌早期诊断主要依赖影像学(CT/MRI),而普通超声对早期肾癌的检出率较低,尤其是<3cm的肿瘤可能被遗漏。爱康体检中心B超设备可能因为分辨度不高查不出肾脏肿瘤。
▲癌症从基因突变到临床可检出需经历数月甚至数年,体检时可能处于"技术不可见"阶段。肾癌(尤其是透明细胞癌)可能在1-2年内快速发展,因此2023年未检出,2024年确诊晚期,并不必然代表此前体检存在过错。
二、在法律和行业标准上是否尽到合理义务?
1、法律义务层面
▲已履行基本告知义务
根据爱康公布的张女士2023年体检报告,明确提示了「左肾错构瘤可能」及「右肾钙化灶」,并给出进一步检查建议(如CT复查、泌尿外科诊治)。体检机构的法律义务限于对可见异常迹象的如实记录和风险提示,而非确诊疾病。
▲医学技术局限性免责
爱康援引《肾细胞癌诊疗指南》指出,目前尚无公认的血清标志物(如癌胚抗原CEA)能早期诊断肾癌,其检测结果与肾癌无明确关联性。法律不要求体检机构超越现有医学技术能力发现疾病。
但若超声报告已提示异常(如钙化灶),而医生未充分告知风险,可能涉及告知不足的责任。口头告知“无需处理”误导患者 。
▲爱康的合规性争议
张女士质疑血液检测真实性,但爱康提供了质控数据,并称样本仅保存1-7天,符合行业规定。 若其设备、人员资质合规,则无「假体检」证据。
2、行业对比:
▲体检与临床诊断的存在本质差异
爱康强调体检是「发现疾病蛛丝马迹」的初筛手段,非替代专科诊断。在行业标准中,体检结论需结合受检者选择的体检套餐范围及设备灵敏度,无法保证100%检出率。
▲第三方核查确认合规
爱康通过内部核查及中日友好医院专家评估,确认超声检查与报告结论一致,符合《超声诊断操作规范》等行业标准。
三、过错认定的核心争议
案例当中存在的争议点就是爱康是否有过错,综上所述,以下几点需要进一步核实:
1、是否存在技术漏诊
2023年超声应能发现>3cm肿瘤,爱康的B超未能达到检出早期肾癌的精度。 若第三方鉴定证明2023年肿瘤已可见但漏报,则爱康需承担部分责任。
2、是否履行告知义务
报告已书面建议复查 , 但是医生口头告知「无需处理」,误导患者进一步筛查,耽误病情。
3、基础套餐检测项目并不适合专科筛查
CEA不适用于肾癌筛查, 爱康并未推荐更精准的检查(如CT) |
4、质疑数据真实性
爱康是否能提供质控记录 ,若发现造假则全责 。
四、结论和建议
1、该事件反映了公众对体检行业的普遍疑虑, 存在预期落差,大多数人都认为只要每年正常体检就不会得病,但医学上并无绝对保障。
2、部分商业化的体检机构为降低成本,采用低灵敏度检查项目,影响检出率。 体检医生解读环节缺失或者误导客户,导致客户对报告理解不充分。
3、体检报告通常仅反映当前检查结果,而非长期健康预测。本身癌症的发生具有隐匿性和渐进性,普通体检难以100%发现早期病变,医学上并不认为体检未发现癌症即构成误诊。
4、未来普通人如何选择“有效体检”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定期检查,选择合适的体检项目很重要,一定要根据个人健康情况,既往病史,家族病史,上一次检查的异常情况结果,个性化选择体检方法,这样才有意义。
最后,提醒大家谨慎选择体检机构和体检项目,对存疑的体检项目需要及时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检查,以免类似事件发生。
-END-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查看全文>>
广慧 生殖医生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陈熙 - 0 个点赞 👍
很多体检机构的血液检测都是外包给医院做的,那么为什么我不直接去医院做检查?
结果去了上海第六人民医院体检套餐一看,特么比体检机构的要贵的多。
为了便宜几百块去做无效体检吗?
查看全文>>
Cormart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