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个回答

女子称体检 10 年未被提示癌症风险却患癌,爱康回应「确认无责,正式起诉该女子」,怎样从法律角度解读?

三不

爱康体检单方面确认无责,我觉得不能服众,也不具备法律效力。

先回顾一下事件始末:

起因是有媒体报道称,北京执业律师张晓玲在2013年至2023年的十年间,持续在爱康国宾设于北京的体检分院进行体检,均未检查出患癌风险。然而她却于2024年被确诊为癌症。对此,张晓玲质疑爱康国宾存在“误检、漏检”,并直指其体检为“假体检”。
据张晓玲介绍,2022年之前的体检,她双肾的体检结果一直都是“未见明显异常”。2023年的体检报告提示“右肾钙化灶”,医护人员告知其“不需要任何处理,属正常现象”,脊柱一栏显示“未见明显异常”。尤其是每年体检报告中实验室血液检查“癌胚抗原定量”一栏,均在正常值范围。
2024年,张晓玲更换体检机构后,腹部彩色超声检查发现“右肾囊肿,右肾可见一低回声,大小:3.5cm×2.8cm,呈分叶状,血流信号丰富”,并被建议到医院进一步检查。同年10月,张晓玲在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被怀疑“右肾透明细胞癌”,进行右肾摘除手术后,病理显示为“透明细胞型肾细胞癌”。2025年2月,张晓玲在国外医院被确诊为肾癌骨转移至腰椎,骨癌四期(晚期)。
张晓铃认为,癌症非一年两年形成,但体检的肿瘤标志物却年年在检测,直到发展成癌症晚期,还依然筛查不出来。作为专业的体检机构,爱康国宾对其体检存在误检、漏检,以及错误解读,结果误导,使其错失最佳治疗期,增加后续治疗难度。
目前,张晓铃已经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同时,其已向国家卫生健康委、北京市政府等部门投诉举报,希望能够得到该体检机构的一个明确说法。

这起事件发酵自此,那爱康体检中心到底有没有责任呢?我个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

一、从医学角度讲,体检有局限性

爱康体检中心作为商业体检机构,其检测能力受到约束,常规体检项目(如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无法覆盖所有疾病类型。

以癌症筛查为例,早期肿瘤可能因体积微小或位置隐匿(如胰腺癌、卵巢癌)导致漏检,即便使用PET-CT等高端设备,对小于5mm的肿瘤也存在误检可能。 ‌

爱康的CEO也说了,几百块的体检对癌症的筛查有难度,这一点作为医务人员我相信,一分价钱一分货,普通体检套餐通常不包含针对性筛查项目(如胃肠镜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

‌部分体检机构使用的设备性能有限(如低精度胸片难以识别微小结节),加上操作规范差异可能导致结果偏差。

2025年上海爱康国宾曾因影像报告内容缺失被卫健委处罚。 ‌根据上海市卫健委公布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沪卫医罚〔2025〕XX号),爱康国宾涉及的违规行为包括:

超声、CT等影像报告未完整记录关键信息,如病灶大小、形态、血流信号等,部分报告仅简单标注“未见明显异常”,未按《放射诊断报告书写规范》要求详细描述。
部分影像资料存储不规范,未能提供完整的原始数据供复查,涉嫌违反《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
未严格执行审核制度,部分报告未经二级医师复核即发放给客户。

当然,这些只能说明爱康有违规操作的前科,后期有没整改规范就不得而知,相信卫生部门应该对此事会有进一步处理。

回到张女士案例,肾癌的筛查是遇到技术瓶颈了还是另有其他?

▲肾癌、胰腺癌等恶性肿瘤目前缺乏公认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常规体检中的癌胚抗原CEA检测与肾癌诊断并无直接关联‌;也就是说张女士称的「每年体检报告中实验室血液检查“癌胚抗原定量”一栏,均在正常值范围。」这个检查项目跟肾癌筛查无关。

▲肾癌早期诊断主要依赖影像学(CT/MRI),而普通超声对早期肾癌的检出率较低,尤其是<3cm的肿瘤可能被遗漏。爱康体检中心B超设备可能因为分辨度不高查不出肾脏肿瘤。

‌▲癌症从基因突变到临床可检出需经历数月甚至数年,体检时可能处于"技术不可见"阶段‌。肾癌(尤其是透明细胞癌)可能在1-2年内快速发展,因此2023年未检出,2024年确诊晚期,并不必然代表此前体检存在过错。

二、在法律和行业标准上是否尽到合理义务?

1、法律义务层面

‌▲已履行基本告知义务‌

根据爱康公布的张女士2023年体检报告,明确提示了「左肾错构瘤可能」及「右肾钙化灶」,并给出进一步检查建议(如CT复查、泌尿外科诊治)‌。‌体检机构的法律义务限于对可见异常迹象的如实记录和风险提示‌,而非确诊疾病‌。

▲医学技术局限性免责‌

爱康援引《肾细胞癌诊疗指南》指出,目前尚无公认的血清标志物(如癌胚抗原CEA)能早期诊断肾癌,其检测结果与肾癌无明确关联性‌。‌法律不要求体检机构超越现有医学技术能力发现疾病‌‌。

但若超声报告已提示异常(如钙化灶),而医生未充分告知风险,可能涉及告知不足的责任。口头告知“无需处理”误导患者 。

▲爱康的合规性争议

张女士质疑血液检测真实性,但爱康提供了质控数据,并称样本仅保存1-7天,符合行业规定。 若其设备、人员资质合规,则无「假体检」证据。

2、行业对比:

▲体检与临床诊断的存在本质差异‌

爱康强调体检是「发现疾病蛛丝马迹」的初筛手段,非替代专科诊断‌。在行业标准中,体检结论需结合受检者选择的体检套餐范围及设备灵敏度,无法保证100%检出率‌。

▲‌第三方核查确认合规‌

爱康通过内部核查及中日友好医院专家评估,确认超声检查与报告结论一致,符合《超声诊断操作规范》等行业标准‌。

三、过错认定的核心争议

案例当中存在的争议点就是爱康是否有过错,综上所述,以下几点需要进一步核实:

1、是否存在技术漏诊

2023年超声应能发现>3cm肿瘤,爱康的B超未能达到检出早期肾癌的精度。 若第三方鉴定证明2023年肿瘤已可见但漏报,则爱康需承担部分责任。

2、是否履行告知义务

报告已书面建议复查 , 但是医生口头告知「无需处理」,误导患者进一步筛查,耽误病情。

3、基础套餐检测项目并不适合专科筛查

CEA不适用于肾癌筛查, 爱康并未推荐更精准的检查(如CT) |

4、质疑数据真实性

爱康是否能提供质控记录 ,若发现造假则全责 。

四、结论和建议

1、该事件反映了公众对体检行业的普遍疑虑, 存在预期落差,大多数人都认为只要每年正常体检就不会得病,但医学上并无绝对保障。

2、部分商业化的体检机构为降低成本,采用低灵敏度检查项目,影响检出率。 体检医生解读环节缺失或者误导客户,导致客户对报告理解不充分。

3、体检报告通常仅反映当前检查结果,而非长期健康预测。本身癌症的发生具有隐匿性和渐进性,普通体检难以100%发现早期病变,医学上并不认为体检未发现癌症即构成误诊。

4、未来普通人如何选择“有效体检”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定期检查,选择合适的体检项目很重要,一定要根据个人健康情况,既往病史,家族病史,上一次检查的异常情况结果,个性化选择体检方法,这样才有意义。

最后,提醒大家谨慎选择体检机构和体检项目,对存疑的体检项目需要及时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检查,以免类似事件发生。

-END-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广慧 生殖医生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