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爱康CEO说别指望几百块查出所有病,小查就忍不住想嘴人!合着贵的检查就准,不贵的就不准,大家都是花钱查病的,又不是花钱送命的,只要是查了这个项目,就应该给准确的结果,不然体检还有什么意义.....

而且人家也算是10年的老顾客了,出于信任选择了你家做体检,一次次地把自己的健康托付给你,结果出了问题,你还这样说,多少有点不近人情了……
这是想告诉大家你家体检就是闹着玩,想查清楚疾病,直接去医院吗?
7月30日晚上,针对CEO“别指望几百元体检什么病都查出来”的言论,爱康国宾澄清说这句话是在说明体检和看病不同,爱康集团今后也绝对不会因为体检套餐的金额不高,而松懈服务的专业性。

同天下午,也发布了起诉张女士的严正声明:

不论最后判决结果如何,其实大家还是希望爱康以一种更人性化的方式处理此事,而不是第一反应就是推卸责任。
小查先给大家回顾下事情的原委:
起因是今年7月17日,律师张女士称自己2013年到2023年在爱康国宾连续体检了10年,但都没查出癌症,而且每年肿瘤标志物筛查的数值都在正常范围。
2023年去体检时发现了右肾钙化,她就找爱康国宾问“钙化”是啥意思,爱康回答说不用担心,不是什么大问题,像平常手指头划破了,结痂了,也叫钙化。
2024年8月,她腰疼老不好,就去别的机构做了体检,医生说张女士的“右肾”从影像里边看透明细胞癌,所以做手术把右肾全都切掉了,但腰还是很疼。
后来张女士又去了日本一家医院检查,被确诊腰椎骨骨癌四期,随时会瘫痪。
所以,她认为爱康国宾的体检是假的,可能存在“误检、漏检”等问题,导致自己被发现患癌时已经是晚期,耽误了治疗。
她称自己在7月4日向爱康国宾体检发出了律师函,并确认对方签收。

7月17日和18日,爱康国宾连发两条声明,称经核查确认自己无责,不存在漏诊或误诊情况,更不存“假体检”一说,愿意接受第三方权威机构的鉴定。

爱康还表示,体检机构完整保留了张女士肾脏超声检查的影像图片文件,只要张女士同意,爱康可以马上公开张女士的超声检查影像图片,公开透明,接受医疗专业人士以及公众的审核。
7月19日上午,张女士称自己不认可爱康国宾的回应,她一直要求爱康向自己出示当时的影像资料,也同意公开发布。同时要求爱康国宾公示做影像检查的工作人员资质以及参与核查的“外部专家”名字。

7月30日,爱康国宾举行媒体说明会再次回应此次纠纷,称已正式起诉张女士,法院也已经立案受理了。
会上,爱康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张黎明刚表示,别指望几百块钱查出所有病.....还说张女士并非肾癌晚期,北大医院病例报告明确标注是早期肾癌。

看到这里,小查又开始嘴痒了,合着贵的检查就准,不贵的就不准呗,大家都是花了钱的,只要是检查了这个项目,就应该给准确的结果,不然为啥要去体检.....
这里插一句,爱康健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董事长兼CEO张黎刚持股49%。

有意思的是,小查看到有媒体报道,2018年,爱康国宾CEO张黎刚曾公开爆料同行假体检,他说一些同行“用护士假冒医生做超声检查”,“抽了血做都不做,然后把血倒掉就出结果。”一些机构敢这么做是因为检出癌症的概率只有千分之三。

再回到事件本身,就在7月29日,也就是发布会前一晚,张晓玲公开发布揭露爱康国宾“北京媒体见面会”10个谎言,称自己不出意外地被排除出邀请名单之列。

7月30日,在“爱康集团起诉张女士”的消息登上热搜后,张女士再次回应要求公开第三方鉴定机构和当面替她体检的人员名单。

小查了解到,爱康国宾健康体检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9月,法定代表人为李智,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经营范围包含医院管理、企业管理、健康咨询服务(不含诊疗服务)等,由爱康健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目前,该公司多地分支机构已吊注销,仅剩武汉分公司为存续状态。公司直接对外投资有120多家公司,在北京投资有27家公司。


此前,该公司还曾因医疗损害纠纷、房屋租赁合同纠纷、健康权纠纷等被起诉。

另外,爱康国宾旗下北京爱康国宾总部基地门诊部有限公司曾于2023年因医疗服务合同纠纷被起诉。

公开判决书显示,原告在2019年6月体检时已发现肝脏处有血管瘤,而2020年10月在爱康国宾公司体检时未发现血管瘤,原告为此又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进行B超检查,结果为“肝脏多发占位,考虑血管瘤”。

法院认为,爱康国宾公司在2020年10月为原告进行B超检查时不够仔细,未尽到相应的注意义务,一审判决向原告支付医疗费,二审驳回该公司上诉。
这些天,“爱康国宾体检因检测不准曾被多次投诉”、“爱康国宾多家公司曾涉医疗纠纷”也被冲上热搜。根据媒体报道,在黑猫投诉平台,关键字含有“爱康国宾”的总投诉量达到1220条。
